非洲风云27安哥拉 非洲安哥拉少女

1976年2月,美国总统福特签署了《克拉克法案》,禁止美国向安哥拉的参战各方提供军事援助。刚刚从越南战争抽身出来,美国人还不想在安哥拉陷得太深。不过苏联却明确表示了对内托政府的支持。美国人的撤出等于是帮了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MPLA)的大忙。这时候,安哥拉的大部分已经被内托领导的安人运控制。在11000名古巴士兵的参与下,安人运已经攻陷了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FNLA)和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同盟(UNITA)的大本营。罗贝托领导的安民阵跑到了扎伊尔,在蒙博托那里避难;安盟的领袖萨文比跑到了安哥拉东部,依托扎伊尔继续作战。为了阻止安盟从南非控制的西南非洲向安哥拉发动袭击,安人运与古巴的武装一起,利用飞机轰炸、火焰喷射器等手段,在安哥拉与西南非洲的边境上制造了宽达2.5公里的无人区,导致数万难民逃往西南非洲和赞比亚。在这个被称为卡斯特罗走廊的区域内,只有妇女和儿童可以通过,任何年龄超过10岁的男性通过这里,都会被射杀,彻底断绝了安盟与安哥拉南部的联系。1976年底,内托政府加入联合国,赞比亚就明令禁止安盟从赞比亚领土发动对安哥拉的袭击。现在,萨文比能够依靠的,只有扎伊尔的蒙博托了。
蒙博托自己忽然也出了麻烦。1977年3月,在内托政府的默许下,1500名打着刚果民族解放阵线(FNLC)旗号的武装从安哥拉境内突袭扎伊尔,占领了几个城市。蒙博托的军队不堪一击,迅速溃退。慌乱中,蒙博托到非洲统一组织求助。8天后,法国运来了1500名摩洛哥士兵守卫金沙萨,同时埃及的飞行员开着法国的飞机轰炸叛军,萨文比自然也站到了蒙博托的一边。到4月份,叛军就被赶出了扎伊尔。缓过神来的蒙博托开始指责苏联和古巴操纵了这场战争,找美国要求援助。但是美国的卡特政府并不买账,仅仅提供了一些非军事援助。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蒙博托投向了法国人的怀抱,开始密切与法国进行军事合作。1978年,刚果民族解放阵线再次入侵扎伊尔。这一次,卡特政府终于接受蒙博托的请求,与法军合作赶走了叛军。随后,在美国的斡旋下,安哥拉与扎伊尔签署协议,安哥拉承诺放弃对刚果民族解放阵线的支持,而扎伊尔也要放弃对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同盟的支持。萨文比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事情总是有转机的。1979年9月,内托在莫斯科病逝,接替内托位置的是37岁的多斯桑托斯(Jose Eduardo dosSantos)。虽然年纪不大,多斯桑托斯的革命生涯却已有23年了。这位苏联培养出来的石油工程师曾经担任过驻南斯拉夫、刚果(布)以及驻中国的代表,1974年就进入安人运的政治局,主要负责外交事务,随后成为独立后安哥拉政府的第一副总理、计划部长,大权在握。多斯桑托斯一上台就给安哥拉局势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对西南非洲人民组织(SWAPO)的支持,1979年10月31日,安哥拉军队进入西南非洲境内,攻击南非的军队,再次把南非拉进了战团,把安哥拉内战与纳米比亚战争再一次连在了一起。同时,多斯桑托斯也展示了自己出色的外交技巧,竟然取得了扎伊尔和赞比亚的支持。随后,在西南非洲、安哥拉南部,演变成了古巴与南非的直接较量。1982年,古巴在安哥拉的军队已经达到35000人。不过,萨文比总算又得到了南非的直接支持。

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
1980年代,美国对待安哥拉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1981年,里根上台,开始重新重视对萨文比的支持,但是受《克拉克法案》的限制,美国只能通过第三方支持萨文比,这次出面的是以色列。到1985年,里根的第二个任期内,里根索性推翻了《克拉克法案》,开始直接对萨文比进行援助。随着美国人介入安哥拉内战的深入,苏联对安哥拉安人运政府的援助也越来越多。里根政府乐于见到苏联继续卷入安哥拉战事,在里根的眼里,安哥拉内战是让苏联流血致死的重要一步。1985年,古巴在安哥拉的军队增加到4万,安哥拉内战再一次成为冷战的焦点。
和其他扶不起来的非洲军阀不同,萨文比也的确是个值得支持的人物。萨文比生于安哥拉一个牧师家庭,家庭环境还不错。他从小成绩就非常出色,以至于特批进入了葡萄牙人的中学,并以优异成绩毕业。1958年,24岁的萨文比到里斯本学医,在那里开始接触政治,被迫逃离葡萄牙,流亡瑞士,并最终在瑞士获得政治学的博士学位。萨文比最初在安人运中谋到了一个位置,不过很快萨文比就宣布自己不支持马克思主义,1964年,加入罗贝托领导的、美国人支持的安民阵,同年组建了安盟。不过刚刚起步的萨文比得到的国际支持不多,只有中国对这个没有几支枪的队伍感兴趣。萨文比在中国接受了两年的军事训练,特别接受了毛泽东游击战的思想教育,可以说是中国在非洲培养的最有能力,也最有影响力的指挥人才。萨文比的智力水平也很出众,可以讲七门语言,包括四种欧洲语言和三种非洲语言,还熟悉西方的经典文学作品,在非洲的军阀里面鹤立鸡群。1966年,萨文比回到安哥拉后,真的拉起了队伍,成为反抗葡萄牙统治的三支游击力量中的一支,不过也时不时地与安人运和安民阵交火,甚至有一阶段,萨文比与葡萄牙殖民者签署协议,联合打击安人运。



萨文比
萨文比和美国的关系在1986年达到顶峰。这一年,萨文比访问美国,会见了里根总统,还公开发表演讲,毫不掩饰自己反对共产主义的立场,被誉为第三世界反共产主义的发言人。在美国的支持下,萨文比凭借自己出众的战术技巧,以及南非的协助,可是给苏联人以及直接出兵的古巴人带来了不少麻烦。1980年代初期萨文比在安哥拉几乎无立足之地,到1980年代末期,萨文比的队伍已经控制了安哥拉中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并向北延伸到扎伊尔的边界,控制了安哥拉重要的钻石矿,实际上掌握着安哥拉四分之三的钻石产量。萨文比还在蒙博托的支持下,以扎伊尔为基地,越境骚扰安哥拉北部。扎伊尔对萨文比的生存非常重要,这里既是美国人军援的重要通道,也是萨文比出售矿产的途径。战场上节节败退的安人运只能在苏联和古巴的支持下苦苦支撑。从1987年到1990年间,苏联为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提供的武器就高达30亿美元,这对苏联政府的垮台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安人运的资金大部分来自石油,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为安人运开采石油赚钱维持军费花销的,是美国人的石油公司雪弗龙。保护美国人的公司不受其他武装骚扰的,竟然是来协助安人运的古巴军队。而安人运又利用石油开采赚到的钱,来打击美国人支持的萨文比的武装。美国人支持的萨文比,也时不时地要骚扰美国人的石油公司。真是一笔糊涂账。



访美期间的萨文比
安哥拉战场上的高潮是在1987年底开始的。1987年8月,安人运决定打击位于安哥拉东南角的安盟据点马文加(Mavinga)和亚穆巴(Jamba)。在一个叫做卡顿可安维尔(CuitoCuanavale)的城市,集结了两个轻步兵旅、一个装甲旅、一个机械化旅的兵力,在苏联军官的指挥下,向安哥拉东南部进发。进攻一开始还算顺利,但很快就遭到了南非军队与安盟武装的阻截。到10月份,安人运的武装全面撤退,机械化旅跑得快,回到了卡顿可安维尔,剩下的三个旅的兵力被南非军队炸断了桥梁,切断了退路,同时被安盟的武装包围,面临被歼灭的危险。情况紧急,古巴的卡斯特罗再次增援,派出了15000名士兵,使在安哥拉的古巴士兵再次增加到5万名。12月初,第一批古巴援军抵达卡顿可安维尔。南非军队并没有着急进攻,继续从国内输送兵力;另一边,几百名古巴军官和技术人员被空运到被包围的安人运的队伍,临时培训使用新的苏式装备,同时深挖战壕和地下掩体,甚至准备了地下的直升机隐蔽所。不过机场跑道一直在南非炮兵的射程内,南非空军也经常来这里转转,根本无法启用。

卡顿可安维尔战场位置
古巴紧急集结了在安哥拉的兵力,开始向战场增援。南非方面沉不住气了,1月中旬,战役打响,南非的炮兵、装甲兵配合安盟的地面部队,多次向安人运的武装发起攻击,而安人运的坦克也毫不示弱。从1月到3月间,双方有多次交火,是非洲罕见的坦克大战。此时安哥拉正值雨季,道路泥泞,军队的行进非常困难,恶劣的道路条件,也不适合机械化运动,除了偶尔的坦克大战,双方更多的是步兵的短兵相接,伤亡惨重。很快,双方都意识到,除非继续扩大战役规模,继续增兵,谁都占不到什么便宜。3月下旬,南非首先撤出了地面部队,由于无法运输,把重炮、坦克全部丢弃。至此,卡顿可安维尔战役结束。这场战役,双方各出动了11000名士兵,其中古巴人1500人,南非国防军3000多人,其余为安人运和安盟的武装。安人运一方死亡将近5000人,南非军队仅损失了31名军官,安盟损失了3000人。由于有效阻止了安人运袭击安哥拉东南的计划,南非和安盟宣布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但是安人运以南非军队没有攻占卡顿可安维尔为理由,也宣布自己是战役的胜利者。这一战号称是非洲大陆上规模第二大的战役,仅次于二战期间的阿拉曼战役。这一战后,萨文比的力量达到了顶峰,不仅仅控制了安哥拉大部分的国土,还开始进攻安哥拉首都卢安达附近的战略据点。

参与指挥的古巴军官

运动中的古巴装甲部队
古巴军队阵地
参与指挥的古巴军官
守卫苏制武器的安哥拉士兵
安人运搭建的浮桥
南非水牛营


南非水牛营,第32营,以黑人为主的南非武装力量,种族隔离时期南非一支非常独特的部队
卡顿可安维尔战役之后,古巴军队集结4万人兵临西南非洲边境,不过,双方都没有继续战斗的意思。虽然双方都宣称自己取得了胜利,但是双方也从此老老实实地坐在了谈判桌前。与此同时,1988年持续了三十几年的冷战基本上要降下帷幕,苏美失去了继续支持这场代理人战争的理由,自然安哥拉内战双方也就打不下去了。首先解决的是纳米比亚问题。在苏美双方的斡旋下,1988年12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安哥拉、古巴与南非达成停火协议,南非承认纳米比亚(西南非洲)独立,同时撤出在安哥拉的军队,条件是古巴军队在30个月内撤出安哥拉。实际上,南非已经在协议达成之前就撤出了在安哥拉的军队,古巴军队也于1991年按照协议全部撤出。南非撤军后,苏美双方开始安排安哥拉内战双方和谈。首先出面的是蒙博托。1989年6月,多斯桑托斯和萨文比终于在蒙博托的家乡巴多利特坐到了一起。7天后,萨文比的武装切断了卢安达的电力系统,会谈失败。1990年4月,苏美直接出面了,双方在葡萄牙终于开始了谈判。谈判进行了13个月,1991年5月底,多斯桑托斯与萨文比签署了60页长的一揽子协议,宣告非洲的冷战正式结束。整个1980年代,安哥拉因为战争导致35万人死亡,上百万人无家可归。



纳米比亚
没有了主子,缺少了冷战这个遮羞布,安哥拉内战双方的本质也就暴露出来了。原来什么主义、理想,都只是从主子那里骗钱的手法罢了。安人运号称是共产主义运动,坚持的是马列主义,但实质上,早就是一小圈依靠石油发了大财的政客将军们的工具了。为了争夺利益,安人运党内反对行动一直不少,多斯桑托斯自从1979年上台之后,就从东德那里学来了秘密警察的全套手法,使用高压手段打击反对派。忙于保障自己的位置,他也就没什么时间治理国家了。虽然从苏联那里学来了计划经济的那一套,安人运建立了不少国有企业,但这些企业大部分迅速垮掉,农业的现代化尝试也失败,使石油成为安人运的唯一可靠收入。石油换来的外汇不仅支撑着安人运对安盟的战争,还为安人运的领袖们提供着豪华的生活。而卢安达的普通居民,却面临着物资短缺的窘境,天天排着长队去领配给的物资,农村人口更是只能自生自灭。1990年苏联放弃对安人运的支持后,安人运立刻就放弃了马列主义,宣告开始经济改革,投入西方的怀抱。和其他大部分非洲国家一样,这种经济改革又成了少数精英侵吞国家资产和外国援助资金的大好机会。无论姓社还是姓资,安哥拉普通人的日子都非常艰苦。

多斯桑托斯与卡斯特罗
美国人支持的安盟也没好到哪里去。萨文比的基地经常有西方记者造访。在这里,记者们看到了秩序、纪律,的确是非洲军阀罕见的,很是得到了西方记者的吹捧,甚至萨文比被一些记者誉为20世纪后半叶世界上最伟大的游击战专家,名声很是响亮。萨文比本人也被加上了很多光环和荣誉。但是萨文比手下的安盟实际上就是萨文比自己的私人帝国。萨文比容不得内部对自己的任何批评,容不得任何不同意见,对反对者那可是毫不手软的。和多斯桑托斯一样,萨文比也依靠对内的残酷手段,依靠情报系统来维持自己的统治,不仅杀掉反对者,连反对者的家人也不放过。萨文比甚至还为高级官员安排婚事,但这些新贵妻子的初夜,却要在萨文比这里度过。萨文比的女人多得数不过来,连自己的亲外甥女都不放过。这些消息传出来后,很是令曾经支持萨文比的西方媒体大跌眼镜。最终使萨文比丧失西方媒体青睐的是1992年大选前的事件。临近大选,萨文比的外交部长和内务部长忽然叛逃,向媒体揭露,萨文比的两位高级官员全家被灭门。这两位高级官员都曾经是安盟派驻到西方国家的代表,在西方媒体中很是有一些影响力,所以这次事件惊动了西方政府,美国国务卿都专门就此事致函萨文比要求解释。萨文比对此当然予以否认,但是从此形象大打折扣。
安哥拉的第一次大选计划在1992年9月举行,大选的准备并不算顺利。经过多年内战,安哥拉境内遍布地雷,绝大多数地区根本无法接近。这样,500万选民的注册工作就显得非常艰巨。更艰巨的任务是对安人运和安盟双方武装的整编。停战之时,双方共有20万武装,按照协议,需要在大选之前把武装重新整编成正式的国家军队,数量压缩到5万人。由于双方彼此并不信任,这个工作进行得非常缓慢,到1992年9月,安人运的武装仅仅解散了一半,安盟的武装更是仅仅解散了四分之一,新成立的政府军不足万人。安人运发现自己吃亏,索性利用自己的力量又建立了防暴警察,寻求新的武装平衡,这又给了萨文比延迟整编自己队伍的借口。实际上,双方都在为大选后的内战作准备。双方的选举策略也不同。萨文比信心十足,采用强势策略。萨文比公开宣称,自己不可能输;如果输了,那么肯定就是安人运作弊,而只要安人运作弊,那么选举就不会被承认。卢安达大街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安人运偷东西,安盟杀人。两派势力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不过无论双方怎么唇枪舌剑,大选前的安哥拉还算是平静的,没有发生武装冲突。经过了30年的战争,人们实在已经很累了。
1992年9月的最后一天,安哥拉举行大选。投票一结束,双方火药味就显了出来。随着计票工作缓慢进行,计票结果逐渐传来。由于一开始统计的主要是城市地区的选票,是安人运的势力范围,安人运就明显领先,一度达到二比一的优势。萨文比见到势头不妙,在10月3日就发布了警告,指责安人运大选舞弊,同时警告安哥拉人民,只要安人运获胜,那么就继续内战。两天后,不等大选结果最终宣布,萨文比就撤出了在政府军中的安盟军官,自己回到了在安哥拉中部的基地。监督大选的联合国官员立刻作了调查,结论是没有发现大规模的作弊。10月17日,官方统计结果终于公开,多斯桑托斯赢得了将近50%的选票,萨文比的支持率是40%。由于当选总统需要简单多数,所以,还需要举行第二轮投票决定总统人选。议会选举中,安人运赢得了129席,安盟仅有70席。联合国监督大选的官员认定这次大选和平,公正。其实这个结果也应该和实际上差不多。双方在自己的核心区域都表现不错。安人运在自己的大本营取得了超过80%的选票,安盟在自己的大本营也赢得了超过四分之三的支持率,应该说是正常的。导致双方差距的地方是在双方控制都薄弱的地区。在不属于双方核心区域的十个省,安人运赢得70%多的选票,而这些地区很多人拒绝支持萨文比的原因,就是萨文比过于强势的威胁式的竞选方案:你说输了就接着打?我偏不投你的票!内战说打就打,10月30日,卢安达就成了战场。三天后,安盟的武装被赶出了卢安达。与此同时,在安哥拉的主要城市,战火再起。安哥拉再次陷入内战,又要有30万人付出生命。这一次,可不再是苏美双方的代理人战争了。

非洲风云27安哥拉 非洲安哥拉少女
11岁就参加安盟的士兵
安哥拉停战失败,联合国也是有一定责任的。1990年代初,刚刚走出冷战的联合国,自己也非常困难,虽然向安哥拉派出了人员,拨出了经费监督安哥拉的停战协议,但基本上是象征意义的。联合国监督安哥拉大选的经费是1.3亿美元,与监督纳米比亚大选的4.3亿美元,监督柬埔寨停战的40亿美元费用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被称为历史上最寒酸的维和行动。350人的联合国维和力量,在双方各20万武装面前,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而负责监督安哥拉全国将近6000个投票站的,仅仅是800名联合国观察员。这样的维和力量,这样的监督方法,显然不能有效阻止和发现大选舞弊,更不可能阻止双方任何武装冲突。吸取这次教训,联合国在对待莫桑比克停战的时候,就舍得花本钱了。同样是原葡萄牙殖民地,莫桑比克的内战也已经打了30年,到1990年代初,已经有100多万人死亡,500万人流离失所,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支持莫桑比克叛军的是南非政府,随着南非自己逐渐放弃种族主义政策,以及冷战的结束,南非也找不到继续支持莫桑比克叛军的理由了。1992年10月4日,莫桑比克内战双方签署停战协议,叛军将把武装并入政府军。这一次,联合国派出了大量的人员,直接负责各个关键的步骤,特别是军队整编,确保不再犯安哥拉的错误。1994年,莫桑比克大选举行,莫桑比克解放阵线赢得大选,原叛军莫桑比克全国抵抗运动接受了选举结果。

天堂般的莫桑比克海滩
在安哥拉,内战继续。和之前阶段的内战不同,萨文比现在改变了自己十几年来农村包围城市的作战策略,开始进行城市攻坚战,在城市内与安人运的武装你争我夺,给城市带来了很大的损害。城市争夺战持续了两年。这两年带来的破坏,远远超过了之前的30年内战。争夺萨文比的新大本营胡安波(Huambo)的战斗持续了55天,把这个安哥拉第二大城市几乎夷为平地。即使安盟军队撤出这里后,安人运仍然在这里进行轰炸。安盟占据的另外一个城市奎托(Kuito)更是被连续轰炸了15个月。战役结束后,这个城市连一个完整的墙都找不到了。除此之外,双方都布置了数百万颗地雷,使得安哥拉的普通人根本无法生活。



胡安波省
投入了西方怀抱的安人运继续依靠石油美元维持战争,萨文比的唯一支持者就是扎伊尔的蒙博托了。凭借着自己控制的钻石资源,安盟有每年3到5亿美元的收入,通过扎伊尔维持着武器供应。蒙博托也允许萨文比在扎伊尔境内保留基地,用于反击安人运。支持萨文比的,还有刚果(布)和多哥。刚果(布)是萨文比销售钻石的地方,多哥则收留了萨文比的家人。
不过钻石美元还是比不上石油美元。1993年,安盟实际控制了安哥拉三分之二的土地,到1994年,安人运把国家一半的收入花到了军费上面,安盟就支撑不住了,控制的地盘逐渐萎缩。1994年11月,安人运攻占了胡安波,11天后,安盟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与安人运重开和谈,签订《卢萨卡协议》。《卢萨卡协议》对双方的约束就多了很多。吸取上一次失败的教训,联合国派出7000人的维和部队,主要负责对双方武装进行整编,组建政府军队。但是这一次,萨文比根本就是在为自己买时间。按照联合国的要求,萨文比派出了7万人去接受整编。这7万人里面,大多数是刚刚被萨文比收编的平民。安盟真正的武装力量,萨文比可舍不得拿出去;武器装备,也尽可能保留。多斯桑托斯提议萨文比在新政府中出任副总统,对此,萨文比回答,我看起来像是个傀儡吗?
1997年4月,安哥拉联合政府正式成立。联合国这次又很乐观,随后就撤出了大多数的维和部队,仅仅保留了1500人的队伍。但是,萨文比仍然拒绝联合政府控制自己的核心区域,特别是拒绝交出对钻石矿的控制。鉴于萨文比的不配合,联合国安理会在1997年8月通过了对安盟的制裁,禁止安盟主要官员的国际旅行,关闭了安盟的海外办事处。1998年6月,联合国通过决议禁止购买没有明确来源的安哥拉钻石,冻结安盟的海外账户。不过对萨文比最大的打击,还是蒙博托的下台使他失去了最强有力的朋友。而1998年6月刚果(布)前任总统萨苏挑起内战,也使萨文比失去了销售钻石的途径。与此同时,萨文比的高压政策也使手下的高官纷纷反水,留在卢安达的大批安盟官员投靠多斯桑托斯。与此同时,多斯桑托斯也在抓紧进行战争准备,1998年12月,宣布内战重开。随后,联合国撤出了在安哥拉的机构,在安哥拉的维和行动再次失败,40亿美元的花费再一次打了水漂。

安哥拉的工业矿业分布。1970年

安哥拉的植被分布。1970年

20世纪里最后一次安哥拉内战,比以往的战争更加残酷。这一次,平民成了双方的打击目标。为了打击对方的根据地,平民的财产被抢夺,妇女被强奸,人口被屠杀,村庄被摧毁,全国1000多万人口里面,至少有400万无家可归。安人运在这次内战中占有绝对优势,控制范围逐渐扩大。1999年,萨文比失去了对最后一个城市的控制,失去了最后一个机场,退缩到了安哥拉东部的丛林中,终于放弃了城市争夺战,又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作战策略。但是为时已晚,在安哥拉政府军的打击下,萨文比的武装逐渐萎缩,而安哥拉政府使用的焦土政策,导致战区内大量人口迁移,使安盟失去了补给。终于,2002年2月,萨文比被困在靠近赞比亚边境的偏僻村落里,激战中中弹身亡。几天后,剩余的安盟力量要求停战,持续长达40年的安哥拉战乱终于结束。



萨文比
战争结束,多斯桑托斯继续着自己的腐败统治,安哥拉的矿产收入,仍然由少数精英把持着。用于精英们的子女在海外留学的费用,占了安哥拉全国教育经费支出的五分之一,比花在安哥拉全国大学教育上的钱都多;高官们在海外花掉的医疗费用,占了全国医疗费用的八分之一。这些还是有数字可查的花费。2002年,国际基金组织评估1996年到2001年间,安哥拉政府有超过五分之一的费用不知所踪。人权观察组织自己的计算表明,1997年到2002年间,安哥拉每年有7亿美元不知去向,超过了每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0%,也超过了政府花在教育、卫生、社会服务等方面费用的总和。在安哥拉的石油公司都要向安哥拉的高官支付高额费用,2000年,法国石油公司承认向安哥拉高官支付费用,多斯桑托斯本人的抽头,就达到每桶1美元。2003年,有机构对安哥拉的富豪作了统计,说安哥拉有20个人财富超过一亿美元,另有39个人财富超过5000万美元。安哥拉最富有的7个人里面,6个是现任的政府高官,余下的一个刚刚退休。这最富有的59个人,可查的财富总值达到40亿美元,而1400万人口的安哥拉,200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仅有100亿美元,人均700美元。内战是结束了,但是普通人的生活仍然艰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7462.html

更多阅读

电影《我的长征》登陆欧洲、非洲等 我的长征电影

刚得知由我参演的电影《我的长征》、和电影《八月一日》、《夜袭》成功登陆欧洲及非洲几十个法语国家和德国、奥地利、荷兰、印度尼西亚等的影院及电视台。这是国产主流战争大片首次进入欧洲市场。在此作为中国电影的一员,衷心祝福!祝

转载 如何到非洲做生意 非洲做生意

原文地址:如何到非洲做生意作者:alex_2006中国人走出国门做生意,先是从俄罗斯边贸开始,后来又到中东欧、东南亚,起初利润特别高、生意非常好,随着同胞的增多,利润直线下降,现在开始把目光瞄准非洲,称之为最后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目前在南非

街拍安哥拉&乌干达首都 烈士遗体抵乌干达

这是一次纯粹的商务之旅,一方面,六天行程的一大半耗在了路途上,每个国家只摊上了不到一天半的时间,还被商务活动安排得满满的;另一方面,这两个国家的首都聚集了超过该国70%以上的人口,基础设施却相当于中国7、80年代的水平,道路拥堵不堪,蚊虫

声明:《非洲风云27安哥拉 非洲安哥拉少女》为网友个性生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