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唐善纯(南京理工大学)

内容提要:在东方南方沿海汉语的方言中,有一个古越语底层,荸荠、凫茈、凫茨、马蹄等组成的一个词族就是一个例子。它们的含义用汉语无法探明,在壮侗语中却能获得圆满的解释。

关键词 荸荠 马蹄 地果 凫茈 凫茨 诗经 木瓜

荸荠,广州话又称马蹄,有人说,荸荠的形状很小,形状象马蹄,故得名。这是对这两个字的望文生义。其实“马蹄”是古台语的底层遗存,现在广西武鸣叫做matai,汉语音译为马蹄而已。“荸荠”,泉州叫“马荠”(be??tsi²?)。这第一个音节也是古越语果子类名词的遗存。泉州方言中的“马荠”则是“马蹄”的另一种译法。

“马蹄”为古台语的底层的说法源于徐松石:“按粤人呼荸荠为马蹄…其实壮语果类的总称为‘墨’mak,又壮语呼地为‘第’tai,墨第乃指地果,这就是马蹄二字的出处”(《泰族僮族粤族考》,1963)。周振鹤、游汝杰延续此说:台语中的mak或ma是前置于各类水果的名称,dai是“地”, “马蹄”是“地下的果子”之意,两个语素都可在台语找到来源,且前后的位置也跟台语一致,即修饰性语素后置(《方言与中国文化》,1986)。但覃凤余认为,壮侗语“词头+实语素”这种词的词义由后面的实语素承担,词头没有词汇意义。tu²?ok?的词义就是?ok?鸟,ko¹?o?²就是?o?²松树,l?k?tin¹就是tin¹脚趾,mak或ma后面的实语素不可以是任意的个别词,而必须是果蔬类,非果蔬类的dai“地”不能出现在词头mak或ma后面,从这个角度,mak dai或ma dai作为壮语本族词是不成立的。覃凤余又说,壮语中说ma?tai²或ma?ti?的地区通行粤方言或西南官话。“马蹄”在粤语里分别读阳上、阳平,调类上跟壮语第4、第2调完全对应。壮语中的ma?tai²应是借自粤方言,是老借词。ma?ti?则应是西南官话借用粤方言,再被壮语借入,因为从其调值的对应看,是新借词(《“马蹄”源流献疑》)。

覃凤余认为mak dai或ma dai的译意是“地下果”,不符合壮语语法,可谓独具慧眼。但覃凤余说“马蹄应是借自粤方言”,其依据是把“荸荠”当作汉语的固有词汇来对待,这就不对了。《本草纲目》记载,“荸荠”,《尔雅》作“凫茈”,后遂讹为“凫茨”,又讹为“荸荠”,在柳州方言中,“荸荠”称“蒲慈”或“蒲荠”或“马蹄”(刘村汉《柳州方言词典》);罗昕如考察湘南土话中称荸荠为“麻慈仔、马慈崽、麻荠、麻慈、马蹄子、麻子石果、麻子仙”,认为都是古台语的遗留部分(《湖南土话中的底层语言现象》),我们知道,“荸荠”、“蒲慈”、“凫茈”、“凫茨”、“蒲荠”或“马蹄”在上古都是同音词,据明显是一个音译词,不可用汉语解释。今壮侗语称果子,壮语为ma:k?,傣语为ma:k?,水语为lam¹mai?,毛难语为la:k?mai?,由此推论古越语称果子一类词为“马”。而“荸”是“马”音变的结果。广州话叫“马蹄”,正是用的古越语词。据覃凤余所举,壮侗语中像这样来称呼荸荠者,比比皆是。如壮语横县ma?tai²,平果ma?tai²,田东ma?tai²,连山ma?tai²,隆安ma?tai²,扶绥ma?tai²,上思ma?tai²,武鸣ma?tai²,邕北pu²tsai²,钦州ma:k?ma?tai²,宁明ma:k? tai²ma?,崇左ma³thai²,大新ma³thai²,龙州ma?thai²、ma:k?heu³。难道这些都不符合壮语语法?问题是对后面音节tai²、tsai²、thai²、heu³含义的理解。笔者认为,它不是“地”,而是“慈菇”。 《本草纲目·果部·乌芋》:“乌芋,其根如芋而色乌也。凫喜食之,故《尔雅》名凫茈,后遂讹为凫茨,又讹为荸荠。盖《切韵》凫、荸同一字母,音相近也…乌芋、慈姑原是二物,慈姑有叶,其根散生;乌芋有茎无叶,其根下生。”在壮侗语“荸荠”读音中,一部分与“慈”相通,如tai²、tsai²、thai²,这也是“荠”的对音;一部分与“菇”相通,如heu³。可以设想,古越语 “荸荠”全称是 ma:k?thai²heu³,意思是慈菇果。后来,heu³脱落,便成了“荸荠”。

这种“词头+实语素”情况在春秋时代即已存在于卫国的诗歌中。周灭商后,周公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定都朝歌。卫懿公穷奢极欲,喜好仙鹤,不理朝政,在位第九年北狄侵犯卫国,懿公被杀,卫国差点亡国。卫文公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复国并迁都楚丘。前346年卫自贬侯爵。前320年,卫国自贬爵号为君。此时卫国仅据有濮阳了。前239年秦国攻占濮阳,迁徙卫国于野王。前209年秦二世诏废君角爵位,卫国灭亡。卫立国838年,传35君。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就是《诗·卫风·木瓜》的著名章句。第一章说,人有赠送我木瓜的,我用美好的佩玉去酬报。并非以此来报答恩惠,是想作为长远交好的表示。第二、三章只有几个字的变换,结构基本相同的形式,是《诗经》中一般的复沓章法,只是为了反复歌咏。

据《小序》说,这诗是“美齐桓公”的。卫国遭遇狄人之患时,齐桓公救过卫君。卫人思念桓公的恩惠“欲厚报之而作是诗”。这种史实可于《左传》等古书中找到根据。朱熹疑此诗为“男女相赠答之辞”。后人有的以为这诗固非“美齐桓公”,却也不象“男女相赠答之辞”,只是“寻常赠答”之诗,表现朋友间“施轻报重的情谊”。

不少人对其中的“木瓜”、“木桃”、“木李”都作特定植物名来解释,陈子展在《诗经直解》中说,木瓜,楙木,落叶灌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略似瓜,淡黄色,具芬芳。木桃,又名樝(楂)子,铁脚梨,白海棠。落叶灌木,蔷薇科。果实圆形或卵形,黄色或黄绿色,具芬芳。木李,又名榠樝,蛮樝,榅桲,木梨。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圆形或洋梨形,萼部宿存,具芬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真木瓜皮薄,色亦黄,香而甘酸不涩,食之益人。津润味不木者为木瓜;圆小于木瓜,味木而酢涩者为木桃;似木瓜而无鼻,又大于木桃,味涩者为木李。那么它们之间有那些区别呢?有关资料介绍:真木瓜别名皱皮木瓜、贴梗海棠,木桃别名毛叶木瓜、木瓜海棠,木李别名木梨、榠楂、光皮木瓜。食用木瓜对人有益,食用木桃、木李对人有害。果实的区别是,木瓜:肉质柔软、香,伏季浓香扑鼻,表面有纵深皱纹;切片晒干,因收缩性大易卷曲,表面皱纹浅、细,有的无皱纹;木桃:晒干有明显粗糙皱纹,坚硬、嚼如木渣;木李:果面光滑,有腊质,晒干仍光滑,全木质,晒片平板,易折断,嚼后全是木渣。植株的特征是,木瓜:属小灌木,叶椭圆披针形, 4月初开花,深红、粉红、绿、白,单瓣、复瓣,多色艳丽,结果熟后味芳香;木桃: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或小乔木,叶形似柳叶,花小,粉白色,结果半木质,成熟异香;木李:乔木,主杆退皮,叶椭圆形,革质,结果木质,成熟辛香。

也有人说,木桃、木李就是常说的桃李,“木”字是顺着上文木瓜一词加上的。《诗》毛传:“木瓜,楙木也,可食之木。”《尔雅·释木》:“楙,木瓜。”都只解释了木瓜,而未训释木桃、木李。高亨《诗经今注》就认为木桃即桃子,木李即李子。证以《诗经》中反映赠礼的诗句,《木瓜》是说施簿而报厚的,而《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是说报与施相当;可见“木”字是可以去掉的,与后人陈子展、李时珍指实的“木瓜”、“木桃”、“木李”不是一回事。但问题在于,《诗·卫风》为什么要把瓜、桃、李前面加一个“木”字?

王夫之把“木”释为木头刻的,认为:“木瓜、木桃、木李者,非瓜果也,盖刻木为之,以供戏弄”(《诗经稗疏》)。这一见解被讥为“未免近凿”;但他必然是看出了木瓜、木桃、木李的“木”的作用是同样的,但苦于找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才出此下策。

今人周法高认为,“木”是共名,“瓜”、“桃”、“李”是别名,这是一种把共名放在别名前的习惯(《中国古代语法》)。邢公畹指出:诗经里的“木”(上古音为*muk)可以跟壮傣语支诸语言称果实为ma:k?比较。壮侗语修饰成分常在被修饰成分后,如“桃子”傣语ma:k?x???,直译即“木桃”;壮语ma:k?ta:u²,直译也是“木桃”,连“别名”也一致。可知远古“木瓜”、“木桃”、“木李”这种词法是跟侗傣语一致的,“木瓜”、“木桃”、“木李”就是“瓜”、“桃”、“李”。

徐松石指出,古代东夷与今天的壮族傣族有着共同的来源(《粤江流域人民史》);梁钊韬认为河姆渡、青莲岗、大汶口、山东龙山这一系列从南到北的文化,在时间有继承关系,这是百越部落北上而形成东夷集团的结果(《百越对缔造中华民族的贡献----濮莱的关系及其流传》)。《诗·卫风·木瓜》之“木”的解读,说明卫国的领土上,原居民曾使用古越语,也无疑给徐松石、梁钊韬的论断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作者简介:唐善纯(1944-),196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发表过数十篇论文,出版过《中国的神秘文化》、《华夏探秘》等学术专著,曾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本文为其新作《语言学视野里的古代中国》之一部分。遗憾的是,网络页面在显示国际音标时,会出现乱码。这个问题将待此书正式出版时解决。

通讯地址:210017 南京市建邺区云河湾花园5幢二单元1202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8507.html

更多阅读

我看《永之氓》之“善游” 永之氓咸善游

我看《永之氓》之“善游”柳宗元的寓言《永之氓》讲述了一个游泳技术最好的永州人腰揣“千钱”横渡湘水而被淹死的故事。这个当地最善于游泳的人确实被淹死了。这是让人倍感遗憾的。难道真的应了常说的那句话,“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人物阅读素材:萧红:我以我笔对抗孤独

萧红:我以我笔对抗孤独黑豆梨人的一百年是很漫长的,萧红虽然只活了三十出头,但她却以有形的生命占据了前三十年,而以精神迁延着这后七十年。呼兰河畔寂寞红,萧红的一生绝不说得上是幸福和热闹的,她坎坷孤独发的一生短暂如一束呼兰河畔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唐善纯(南京理工大学)内容提要:在东方南方沿海汉语的方言中,有一个古越语底层,荸荠、凫茈、凫茨、马蹄等组成的一个词族就是一个例子。它们的含义用汉语无法探明,在壮侗语中却能获得圆满的解释。关键词 荸荠 马蹄 地果 凫茈 凫茨 诗经 木

纪录片《请投我一票》观后感 红军长征纪录片观后感

前言:昨天整个网络被王功权先生的私奔占据着。因之前在鼎晖投资的公司工作过,不由自主的关注多了一点。晚上和一个王功权先生的同事,也是我熟识的朋友简单聊了聊这件事。睡觉前给自己定下三不原则,以后对这件事以及类似八卦事件不评价,

《严振国: 周易自测入门》之自序——我与周易之缘 周易入门

《周易自测入门》之自序——我与周易之缘 严振国  (一)事情还得从1985年夏季的一天说起,那是我在成人大学就读的最后时光。读书对我们这代人来说,是颇为不平凡的一件事。并不是说书本难读,而是我们能够接触书本的机会太少了。自从1972

声明:《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为网友爱你我却不能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