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制片人的自我修养50条

人生何处不策划,智力才是生产力。

空头理论咱不搞,实践方能出真知。

保证全是干货,绝非闭门造车。

看了就有感悟,用了就有效果。

(一) 【电影制片人的自我修养】

电影运作的不专业,就是对观众的最大不尊重——观众想看的电影你没让他看到;也是对投资人的不负责——投资人想赚的钱你没让他赚到;更是对行业的不贡献——市场的繁荣,要靠品质和票房共同建设。我们所看到的制片人,大多是掌握着项目话语权的人,但实际上,他们应当多一些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真正能把电影市场做好的,多半是跨界而来的人】

“ 《失恋 33天》告诉我们:贵国电影人既不知道观众在哪里,也不知道观众要什么。赚的不知道怎么赚了,赔的不知道怎么赔了。没有类型片做基础的成熟电影工业,只能指望有黑马救市。好在市场空间够大,一两年总会有匹黑马下凡,有黑马是必然的,谁是黑马则纯属偶然。别瞎琢磨了,连他们自己也复制不了。”影评人“图宾根木匠”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当下电影市场的运作现状。

想起广告界流行一句话: “我知道你有一半的广告费浪费了, 但不知道是哪一半。 ”

我想说的是,我知道你有 90%的投资浪费了,而其中的至少 80%,我都知道是怎么浪费的。

电影市场的成功, 并非没有规律和方法可循, 好莱坞能做到, 我们为什么不行?

(三) 【经验主义害死人】

对于很多资深电影从业者来说,他们最大的劣势,恰恰就是对这个行业太熟悉

了。每个人的经验都来自自己有限的经历和视野,而这种狭隘且僵化的思维模式,

往往会把自己害死。

相反,跨界而来的人,尤其是其他商业领域的成功者,他们没有太多电影行业的经验,也就没有条条框框的僵化思维,反倒更容易务实,更容易触类旁通。

(四) 【 “好电影”为什么卖不好?】

很多人喜欢抱怨好电影卖不好,于是哀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大有敝帚自珍之意。在我看来,“好电影”没卖好,无非以下几种情况:

1. 确实想拍好,但没拍出多数观众想要的好。或可以这样理解:没用观众喜欢

的方式去拍。 这属于自说自话, 就像用城里人的思维去琢磨农民一样, 总隔着一层。

2.确实拍得好,但题材或表现手法过于小众,很难有大票房。如果想赚钱,就

选错了对象;如果要小众艺术,就不要抱市场期待。

3.确实拍得好,但营销运作太业余,暴殄天物了。

4.自以为好,其实很烂。

(五) 【观众的立场永远是:你不给我好看,我就不让你好卖】

电影是拍给观众的,不是拍给自己的。你心里没观众,他们心里就没你。

从观众的立场出发,做他们需要和喜欢的东西,老老实实,不闭门造车,不玩小圈子表达,不炫技不装 B,你总能美梦成真皆大欢喜。

炫技未必被雷劈,但观众一定会报复你。所以,想取悦自己也可以,但别怪市场不理你。

(六) 【商业电影想成功,“两个千万”要牢记】

1.千万别高估观众的品位;

2.千万别低估观众的智商。

(七) 【多练内功少跟风】

要心里装着观众,而不是眼睛盯着同行。观众需要什么你做什么,而不是同行做什么你做什么。

跟风是走捷径,其根源是内心的不自信;引领潮流靠的是内功,真正悟到心里的才是自己的。跟风多半会输,即便赢了也一定不长久。修炼内功看似辛苦,一旦爆发招招致命。

(八) 【什么是内功?】

内功既包括判断力,也包括项目的整体策划运作能力。而判断力是成功运作的前提:

一部戏火了,你能通过对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判断出它是怎么火的,找出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同时敏锐地发现其运作上需要改进的地方——不管已经多火,其实都可以更火,一定还有精益求精的空间。

一部戏砸了,你也得能分析出它为什么砸了,并借鉴其可取之处——没有任何人或事会一无是处。

(九) 【为什么要练内功?】

有内功,就意味着你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和体系,这可以确保你在每一次都有更大的赢面,并可能一直赢。赢的次数够多,你才会拥有品牌力。

“品牌就是产品的牌子。 ”如我的导师华杉所言, “品牌的价值在于降低三个成本:企业的营销成本,顾客的选择成本,社会的监督成本。”一旦拥有了品牌,你的所有产品都将受益。

《泰坦尼克号》的 3D 版票房火爆,有影评人全部归功于电影质量,殊不知,这就是品牌力的结果。

(十) 【 《失恋 33 天》成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1.题材。在市场细分的年代,定位于“失恋”这一人生的阶段性状态,主力消费群为大学生和白领,且多为女性,这些人有观影习惯和消费力,也是整个电影市场的消费主体。

2.名字。 “失恋”二字直接点中观影人群,免除了观众的判断成本; “33天”自带现场感、节奏感和故事感。两个词语拼贴起来,既明确了题材定位,又兼具戏剧性。“33”是阿拉伯数字而非大写,就很容易自动跳出来,让片名从视觉结构上更丰富且具有层次感。

3. 故事简单,容易共鸣。故事并不是越复杂越好,能够打动人心的故事才是好故事。

4. 语言生动,犀利有趣。无论题材大众还是小众,语言上的接地气都是非常必要的。鲍鲸鲸的语言天赋使观众的体验更具快感。

5.治愈系,能励志。没失恋过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走不出失恋的人生却是失败的。几乎人人都会经历失恋,而 33天就能走出阴影,足够励志和治愈。

6. 导演风格朴实,不炫技不学院。对于《失恋 33 天》, 很多电影人都诟病滕华涛的导演风格太电视剧化,在我看来这却是这部电影的优点。 如果他把自己当大师,强努着劲儿试图拍出文艺范儿来,结果一定是不伦不类夹生得要死。

7.表演恰当不浮夸。演员选得很好,都不是大红大紫的电影明星,但很适合诠释所扮演的角色,这部戏火了,他们也真的成电影明星了。

8.档期。光棍节上映,让“失恋”和单身形成话题。同期有很多影片,但只有这一部与“光棍节”的主题最契合,此为天时。

9.宣传定位精准,推广方式得当。明确圈定白领和大学生群体,以网络为主阵地,制造“办公室话题”和“校园话题” 。

10.排片。高排片率对《失恋 33天》的票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每年都有很多高排片率的影片,票房差强人意甚至惨不忍睹。比如《失恋 33天》导演和编剧的携手新作《等风来》。这不得不深思。

综上,《失恋 33天》的商业成功是综合作用的结果。之所以有为数众多的人将其归纳为宣发的胜利,只能说明影视行业对营销的概念,有着多么顽固的误读。

(十一) 【什么是 “营销”?】

在很多影视公司看来,营销就是推广,就是宣发,他们总是等产品做好了,才开始找人“营销” ,这是对营销最大的误解。

营销应是一个企业或团队的整体哲学和实践,渗透于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在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工作细节当中。

营销包括了定位、策略和执行。

产品定位是整个营销战略的核心,而宣发作为执行的一个环节,应服从和服务于产品的市场定位。

定位是纲,宣发是目,应纲举目张,而不是舍本求末。换言之,定位是战略,宣发是战术,战略决定战术。战略要着眼于未来,宏观长远;战术要着手于当下,微观灵活。

宣发只是大营销框架中的一个环节。如果产品前期定位失当,那你不能指望宣发弥补之前环节的所有昏招,反败为胜。战略上被动了,战术上就受制。每走一步棋之前,都要先从整个大棋盘上去考虑。

(十二) 【制片人就是“包工头” 】

在我的图书出版从业生涯里,对责任编辑的定位一直就是“包工头”——要把图书当做工程项目,从选题开始,加工和打磨文本,确定图书体例,提炼卖点,撰写文案,构思包装,做推广计划,提发行建议,协调整个出版流程,衔接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对接……无所不包,事事操心。这与电影制片人的工作大同小异。

明确了职业定位,你才会了解自己应该干什么,以及为了做好这些事情都应该学习和掌握哪些技能,付出什么努力。

(十三) 【制片人最重要的责任是:增强观众的购票信心】

降低观影门槛,增加体验快感,强化消费价值。制片人的所有工作,都应该围绕这三个目的展开。这三个目的,都直指一个终极目的:提高电影“被消费”的理由,增强观众的购票信心。

从生产到销售的任何一个环节,所有的动作,包括选什么题材、名字怎么取、故事怎么讲、导演怎么拍、演员怎么演、媒体上怎么推广、影院怎么排片……所有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目的展开。以这个意识上的高度统一为前提,才不至于各自为政,导致制作和宣发上的脱节。

(十四) 【制片人最重要的本领就是:说服】

运作一个项目的过程,就是说服各种人的过程:说服投资人立项,说服编剧改剧本, 说服导演和演员加盟, 说服媒体帮你推广,说服影院给你排片……最核心的,是说服观众掏钱买票。有办法说服观众来消费,你才有办法说服前面的所有人。

这一连串的说服,背后都是心理学。知其所需所喜,予其所需所喜,则总有所成,反之,则徒有其劳。

除了心理学之外, 在整个过程里, 你还需要了解文学、 戏剧学、 美学、 色彩学、设计学、 广告学、 传播学、 市场营销学、销售学、 数学、 交际学等种种学科。所以,合格的制片人应该是杂家。你不用什么都精,但一定要多“通”一些,这样你才会有相对准确的判断,可以为每个环节找到最合适的人。

(十五) 【比数据更重要的是判断力】

市场调查很重要,但调查和分析的方法更重要。迷信数据与忽视数据同罪。迷信数据,在本质上与迷信郭敬明是一样的。

(十六) 【动画电影,谁拉谁的手?】

动画电影, 很多人都以为是 “小手拉大手” , 儿童意志决定购买行为。 但我认为,至少在中国,一定是“大手拉小手” :

1.中国家长喜欢为孩子规划人生,一切包办,至少在孩子年少时常常如此。

2.中国的电影没有分级制度,孩子看什么,必须大人说了算,不然不放心。这更让父母(尤其是母亲)决策的行为发挥到了极致。

3.真正能让孩子喜欢的动画片,大人也一定喜欢。别忘了人人都有童心,何况现在的人, 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而看动画片就比较轻松, 不用背负太多东西。

(十七) 【可行的策划才是好策划】

分享:一个制片人的自我修养50条

做一项策划,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操作系统,否则就没有可操作性,也就不是好策划。开发一个产品同样如此。

比如你想拍一部给农民看的电影, 但你又不具备乡村发行渠道, 那你就是找死。

(十八) 【定位决定地位,价值决定价格】

受众定位决定产品定位,产品定位决定市场地位。

你的产品能给目标受众提供多大价值,理论上就值多少钱。无论人或产品,都是定位决定地位,价值决定价格。

至于能不能卖到那么多钱,那就要看营销手段了。如果想收获更多,可能就需要外加一点运气。

(十九) 【好题材是成功的一半】

市场定位的第一步,就是确定题材。不先想明白“卖什么”的问题, “怎么卖”都是瞎卖。

做《藏地密码》, 有至少 3000 万人对西藏感兴趣,那我们就卖“西藏” ;做《我们台湾这些年》,有至少 1亿人希望了解台湾,我们就卖“台湾” ;做《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 ,有超过 3 亿的草根青年想发财,我们就卖“发财”……

确定市场定位之前,要先回答如下四个问题:

1.你希望谁来买你的东西?

2.这些人够不够多?

3.他们有没有消费力?

4.你能满足的是不是他们的刚性需求?

知道“卖给谁” ,才知道“卖什么” ; 知道“卖什么” , 才知道“怎么卖” 。 所以,知道了“卖什么”,至少就成功了一半。

(二十) 【卖“兴趣” ,不如卖“利益” 】

什么是“刚性需求”?衣食住行就是。

具体到中国的政治文化背景和社会现状,除了衣食住行之外,教育(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升职(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医疗(就医贵、就医难以及复杂的医患关系)也都是刚性需求。

还有一个隐性的刚性需求,就是“梦想”。人生总有不如意,但梦想可以给人希望和力量。最伟大的畅销书永远是励志书,畅销电影同样如此。人性的温暖,永远比阴暗面更有力量。

刚性需求就是利益。从这个层面上,《藏地密码》《我们台湾这些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就不如《杜拉拉升职记》《蜗居》《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更有题材优势。

(二十一) 【怎么理解“接地气”?】

《失恋 33 天》火了之后,“接地气”就成了很多电影人的口头禅。这些把“接地气”挂在嘴上的人,往往并不明白其中真意。他们充其量是知道分子,无法做到知行合一。

关于“接地气” ,很多年前毛泽东早就有过定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广大人民群众”就是地气。首先是“人民群众” ,也就是普通百姓,他们的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都比较一般;然后必须“广大”,这样潜在的观众基数就大。

这个地气怎么“接”?就是让他们“喜闻乐见” 。比如我此前做畅销书的时候,会要求编辑对小说的语言做深加工, 必须做到“初中毕业就能看懂” , 便是这个目的。

从大多数人的需求和习惯出发,做他们需要和喜欢的东西,最大程度降低观赏和消费的门槛,这就是“接地气” 。

(二十二) 【 “大意思”属于小众, “小意思”才属于大众】

朋友送我一套漫画,说时下正热销,男女老少竞相购买。我翻了大半,没发现有啥大意思。

琢磨了一宿,恍然大悟:对于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来说,有点小意思就足够了,不要强行灌输他们的胃无法消化的东西。这是非常重要的定位原则。

《龙门镖局》就符合“小意思”定律,据说是迄今为止投入产出比最高的电视剧。

小意思就是地气。

(二十三) 【买票的钱握在女人的手里】

女人才是最大的地气。

首先女人是非理性消费。发明超市和商场的人是非常伟大的,因为他们把女人研究透了。只要置身于满是货物的环境里,没几个女人能控制自己的消费冲动。那些促销或打折或团购以及其他营销行为,往往也最能打动女人。

女人很容易被一句煽情的广告语打动,而男人只关心是否对自己有用。但一个家庭的消费决策权,往往掌握在女人手里。衣食住行、子女教育、家人的健康等等,

通常都是女人说了算。 即便是未婚人士, 男人挣钱也是要花到喜欢的女人身上的。搞定了女人,几乎就等于搞定了所有人。所以,要尽可能开发女人喜欢的产品。

作为一个商家,搞定女人无非两招: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二十四) 【尊重观众感受,就是增加自己收入】

无论小说还是电影,讲故事的方式都很重要:

1.老老实实讲故事,别炫技,更别让演员喧宾夺主。

2.要用受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讲给他们听。

3.人物对话,除非角色需要,能用口语绝不用书面语。

4.什么样的人就让他说什么样的话,千万别让农民用知识分子的腔调说话。

5.应该把景和情融于情节当中,不要单独跳出来。大篇幅写景和大段抒情,都是自寻死路。

6.节奏不能拖沓,笑点要多,泪点要少,尿点最好没有。

7.开头一定要足够精彩,一上来就要让人欲罢不能,而不是想抽身离开。

真诚、 到位、 流畅、 自然、 朴实。 在有限的时间里强化故事的信息量和节奏感,这是商业电影和畅销小说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十五) 【要让产品自己会说话】

经过包装的产品才是商品,这是重要的营销认识。

要通过包装和文案,让产品自己能和顾客说话。在书店里,决定要不要走到书架跟前看,取决于封面。决定要不要拿起来翻,取决于书名和封面文案。决定翻了买不买,取决于目录、小标题及以上所有。

(二十六) 【好名字的 5 条标准】

好电影卖不好的原因有很多, 但最重要的两个, 一是定位小众, 二是运作失当。

而在运作失败的案例中,片名往往是最大败笔,此类案例不胜枚举。

好名字定律:

1.用关键词大声喊出目标观众的名字。比如《藏地密码》就是喊出了对西藏感兴趣的人的名字;《失恋 33 天》 和 《杜拉拉升职记》,对应的关键词则是失恋和升职。

换言之,名字要能快速点题。每一个名字的后面,都应该看到一个愿望。很多精明的商家都知道要选取离消费者最近的店址,却傻到不知道选取离消费者最近的名字。

2.有故事感和现场感。

3.有情绪或情结,容易引起共鸣。

4.朗朗上口,容易传播。

5.没有歧义,能听写出来。

(二十七) 【文案的终极目的是销售】

仅仅是介绍自己的产品是不够的,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研究他们的需求、喜好和习惯,向他们展开推销,不光要告诉他们你是谁,还要说动他们来消费。

(二十八) 【撰写文案的起手式是寻找关键词】

找到关键词,就找到了卖点,所以关键词是紧紧围绕受众定位的。

比 如《藏地密码》,关键词就是“西藏” 、 “百科全书” ,属性是小说,连起来的广告语就是 “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我们台湾这些年》, 关键词就是 “台湾 70 后” 、 “家书” ,连起来就是“一个台湾 70 后写给 13亿大陆同胞的一封家书” 。

有了完整广告语, 就可以进一步对目标受众动之以情, 诱之以利, 从而说动他们来消费。

(二十九) 【词语自带立场,使用务求准确】

看到“欢喜”,你就忍不住露出微笑;看到“家书“,你心头就不禁升起思乡之情。即使意思相近的两个词,在使用效果上也一定会有细微的不同,这就是它们各自存在的意义。

去年清明回太原,路过山西省人才市场,想起本世纪初在太原,经常流连于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后者更有名规模也更大, 但我偏爱前者,因自认为是“人才”

而非“劳动力”。潜意识里,“人才”比“劳动力”更高端一些。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词语的魅力——每一个词语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被赋予了独有的立场和逻辑,一旦使用,就会带来对应的感受和情绪。不同的词语给人不同的暗示,词语会控制人的思维。

(三十) 【文案的 3 个常规步骤】

1.替受众提出问题;

2.替受众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提醒受众马上行动。

(三十一) 【文案语言的 4 重境界】

文案的语言从低到高可分为四重境界:

最糟糕的是说连自己都不明白的话;

糟糕的是说只有自己明白的话;

比较高级的是说目标观众能听明白的话;

最高级的是用目标观众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说话。

(三十二) 【文案越简单越好】

文案的目的是沟通,是与人交谈,并试图说服、说动,而交谈的最好语言就是口语。书面语,尤其是大而空的形容词,是文案的最大成本。往往看上去越美的文字,就是越没用的。

写文案的时候,不要说任何转移消费者购买注意力的话,只需抓住四点:称呼亲切,文字简单,落款严肃,充满诱惑。比如:老乡,参加红军可以分到土地。——黄安县苏维埃政府宣

(三十三) 【文案多用顺口溜】

什么是顺口溜?就是顺得不能再顺,能从嘴边自己溜出来的句子。

能顺得从你嘴边溜出来的句子,也一定能顺得从别人嘴边溜出去,这就是最大程度降低传播成本。

(三十四) 【成本降下去,利润涨上来】

企业的最大成本是人力成本,产品的最大成本是传播成本,销售的最大成本是沟通成本。降低成本,提高性价比,是经营企业和运作项目的核心。

(三十五) 【好文案的 4 条标准】

1.购买理由充分;

2.简单易懂,不用多想就明白;

3.朗朗上口,好记好传;

4.选我选我选我!

“盼闯王, 盼闯王, 闯王来了不纳粮” 和 “打土豪, 分田地” , 都是顶级广告语。

《越南新娘》的广告文案更是绝佳案例(请网上搜索“越南新娘”海报):标题为“越南新娘”四个字,直接点中目标消费群。

“三个月内包娶回家” 、 “来回 6 天完成” :快速满足需求。

“只要 20 万” :明确告知消费门槛,划算。

“四大保证” :打消消费疑虑。

最下面的联系电话:想要满足需求,就来找我吧。

旁边配一美女图:具象强调产品质量。

整个海报,信息完整,诉求明确,用最简单的字体、字号和数字排版,形成视觉的层次感和阅读的节奏感,再准确配图,一气呵成。没有花哨的字体,也没有炫目的色彩,却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谨记:那些电线杆上的小广告、天桥上面的盗版书摊,背后都是顶级的广告思维。因为目的单纯,所以沟通成本为零。

(三十六) 【不要宣传“好看” ,要宣传“有用” 】

功能性强的图书,定价总是可以高一点,销量也总是更有保障。励志书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能够励志。电影也如此。

好看只应该是电影的基本标准,也是观众的基本要求,可以通过技术实现。好看又有用,才是增值的核心。把技术领先、阵容强大、故事精彩作为核心卖点,都是本末倒置。

(三十七) 【附加值,才是最“值钱”的价值】

传统的理解是,小说用来消遣,应该强调“好看”,实用类图书体现功能性,应该强调“有用”。但在我看来,应该让小说在好看的前提下“有用”,让实用类图书在有用的基础上“好看” 。

很多时候,附加值才是真正“值钱”的价值。

王老吉卖的不是凉茶,是“去火”;脑白金卖的不是补品,是“送礼”;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是休闲;麦肯锡卖的不是数据,是权威与专业;劳力士卖的不是表,是奢侈的感觉和自信;法拉利卖的不是跑车,是一种近乎疯狂的驾驶快感和高贵……

事实上,消费者之所以消费,绝不是为了商品或服务本身,而是为了某方面需求或欲望的满足。

(三十八) 【想把类型片卖好,就别当类型片卖】

产品的品类属性是不具有销售价值的,值钱的是产品本身的属性。

比如房子,品类属性就是居住,在这一点上,所有的房子都没区别,谁都没优势,相当于谁都不值钱。你告诉别人说来买吧,因为它是房子,肯定没人理你。但你如果说“依山傍海” ,说“交通便利” ,说“投资首选” ,结果就大不同了。这些产品属性, 构成了与其他同样品类产品的差异化,也就给特定受众提供了充分的购买理由。

因此,想把悬疑电影卖好,最好的办法就是别把悬疑当卖点(如《全民目击》) ;想把动漫电影卖好, 最好的办法也是:别把它当动漫电影来卖。 动漫只是电影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应该成为消费理由。

(三十九) 【只领先消费者半步】

乞丐不一定妒忌百万富翁,但肯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从营销角度看,面对一个乞丐,你用“成为百万富翁”来刺激他,不如用“这个城市最富有的乞丐”来刺激他。因为他的想象力来自对世界的经验,前者对他而言是抽象的,而后者,是更具体的想象。

很多人诟病《小时代》严重失真,说真正的有钱人并不像剧中那样生活。问题是,你如果拍出真实的贵族状态来,和目标观众也就没多大关系了,可能她反倒不相信或没兴趣了,因为太难实现,也因为不在经验之中。

(四十) 【没人会完整阅读你的所有文案】

去年,《南方都市报》 有个事情在网络引发热议, 是所谓小三写给前任的公开信,“致张太”。后来有“知情人”出来说,其实是化妆品广告。再后来,就被有关方面要求停止刊登了。

也就是说,这是没有刊登完整的系列广告。在此先不讨论负面口碑能否产生销售力,只强调一点:没人会完整阅读你的所有文案,除了你自己和少数几个相关人员,但你们又不能构成消费主体。

假设这个系列广告最后还是完整刊登出来了,那也得要求别人一期不落地看过你的每期广告并且全都记住了理解了,才有可能买你的东西。

无论是什么产品的广告(文化产品也好,快消品也好),不管以哪种形式做推广(海报也好,广告牌也好,媒体也好),都应该、必须完整表达你的所有诉求:

1.你叫什么名字?

2. 有什么用?

3. 多少钱?

4. 到哪里买?

如果能够再说一些促使行动的话,就更好了。

如前所述,营销应贯穿于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每一个环节所传递的信息都必须是一致的、 完整的、 准确的。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包装文案、 媒体软文、渠道广告等。

(四十一) 【设计包装,要盯卖场】

货架环境应是设计包装时考虑的首要问题。

常见误区:这个类型的产品,只能用这个颜色的包装,因为大家都是这么用的,这已经是专属色,消费者已经习惯了。

但是:你和大家都一样,就意味着你一定被淹没。

一个真理:你占领了哪个颜色,哪个颜色就专属于你。

捷径:永远采用与竞争对手相反的色彩。

每种色彩都具有独特的味道和情绪, 代表不同的情感和符号。 比如: 卖给女人的产品,应尽可能使用有食欲的色彩。

(四十二) 【首先是生理学,然后才是心理学】

这句话是华杉说的,我的理解是:心理永远比生理的反应更慢更需要时间。

比如女人看到巧克力就想吃,男人看到身材火爆的美女就眼睛发亮,这都是生理反应。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消费者心理及行为习惯的研究,来最终实现在生理上对消费者行动的影响和控制。

(四十三) 【广告设计,放小才是真相】

设计师在电脑上做图,总喜欢放大看效果。华杉恰恰相反,他到电脑前看方案时,第一句话一定是:“放小!”放小能看清的信息,放大一定也能看清。但放大能看清的,如果变成网页上的一张图片,就未必能看清了。

(四十四) 【突出所有点,等于没特点】

全面发展导致全面平庸。

做企业,不要贪大图全;推广产品,也不要试图找出一大堆卖点——找到核心卖点,集中优势兵力不断重复,这样才能效果最大化。

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四十五) 【重复就是真理】

整合营销不是要求调动所有的嘴说不同的话,而是要求所有说话的嘴只说同一句话。同一时间,多种传播方式,面向同一目标群体,说同一个核心价值。

(四十六) 【谁是媒体?】

研究媒体,是营销人的必修课。

谁是媒体?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络、手机、广告牌、海报、影院、书店、每一个长着嘴会说话的人……这些都是媒体。媒体就是一切出现在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人和物。

充分研究媒体,才能用正确的方式针对性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通过媒体有效地传递给最终的消费者。

(四十七) 【新闻稿里一定要有新闻】

1. 不要直接发给媒体一堆资料,要提供真正的新闻稿。

2. 新闻稿里要真的有新闻。

3.要写媒体喜欢的新闻。

(四十八) 【软文要够软,也要够硬】

1.软文的形式必须足够软,要做到让别人看不出这是广告。

2.软文的内容必须足够硬,要把需要传递的信息都准确无误地完整表达。

(四十九) 【销售终端才是最重要的媒体】

产品销售的终端才是最重要的推广渠道,因为这里是购买现场,推广的转化率最高。

在影院能贴海报一定要贴海报,能摆易拉宝一定要摆放易拉宝,而且位置一定要尽可能最好。影院给你多排片,你在其他地方的所有宣传才有价值。

(五十) 【一切不以销售为目的的广告都是耍流氓】

那些“看上去很美”或欲语还休的广告,也一定是投入产出比最低的广告。广告不是艺术,做广告也不是表演,犹抱琵琶半遮面是最要不得的,靠广告去获取艺术方面的奖项,更是一种无耻。

花钱做营销,是为了赚取更大的商业回报,而不是为了让别人获奖。能帮你把东西卖出去、卖得好,甚至还能做各种增值的公司,才是值得珍惜和信任的好公司。

关于这一点,我的导师华杉说过两句很重要的话:

1.咨询公司不是公关公司。

2.咨询公司考虑的是产品和消费者的关系,不是自己和客户的关系。

综上所述,商业电影的最高境界就是“喜大普奔”——题材喜闻乐见,故事大快人心,观影感受普天同庆,看完之后奔走相告。

(全文完)

来源:编剧帮

作者:渔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918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从镇江马聘三到苗栗张汉文:一个世纪的变迁1 》

原文地址:《从镇江马聘三到苗栗张汉文:一个世纪的变迁(1)》作者:民国报人蔡力行《从镇江马聘三到苗栗张汉文:一个世纪的变迁(1)》谨以此文,纪念肇建民国之先烈志士。近月,因为“太平轮事件”的关系,我在深圳巧遇台湾女作家张典婉老师(《太平

《夺命田野》:一个年代的音符

《夺命田野》:一个年代的音符看这部电影,纯粹是田野俩个字吸引了我,说起来实在有点是无稽之谈。但人就是那么复杂,有些模糊的印象里也许是早年的生活烙在心里,时间可以让自己对某些文字也产生了敏感。因为网络

声明:《分享:一个制片人的自我修养50条》为网友帘外雨潺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