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瓠 盘瓠 读音

明清时期畲族盘瓠传说的再发明及其原因

2009-06-29

石奕龙

  20世纪80年代后,福建闽南、闽西、江西某些地方的蓝雷钟姓居民兴起一股“恢复”其畲族身份的热潮,但是在大多数的申请报告中,他们所根据的识别资料,主要是畲族的蓝雷钟姓氏的来源等,大都都没有提供“盘瓠传说”等显性的畲族文化因素作为识别的依据。如1985年,福建南安县善坛村的钟姓为了恢复其畲族身份所撰写的报告《关于申请恢复吾善坛村钟氏“畲族”族名的报告》就是如此表述的。在报告中,其提到祖先的来源以及与闽东钟姓畲族的关系,如:“吾族钟氏源于河南许州颍川郡宗昌县安邑乡。传至三十世,时值东晋末朝。恭帝禅位于宋,草寇猖獗,钟氏一门荡析离居,元熙二年渡江避难于赣州,三十二世会公奉命入闽剿寇,见汀州府白虎村山川秀丽,遂同母黄氏及妻三人定居是地。北宋王安石推行新法,遭反对派抗逆,殃及士庶,吾九十四世公兄弟十四人,各移他方,其兄弟毅公(即本县盛富村钟氏之祖)移上杭,齐公移武平;吾祖温公(讳道器)移漳州海澄,传三世后,三房公泮儒移居同安钟宅,迨一四二三年,吾善坛始祖颜德公由钟宅来安溪盐坛,后易名善坛,迄今五百六十二年。”……“汀州根裔分后于广东惠阳、潮州和本省宁德的福鼎、福安、寿宁及德化县的瑞坂村等等。”“我善坛祖始建于五百年前,横匾‘颍川世泽’,灯号‘颍川’,祖宗联文有‘脉发托龙溯钟宅飞腾知自颍川跃出’,至今保留。”

  上述这些内容,讲到是钟姓的历史,并通过远祖以及迁徙历史的陈述以及查阅“吾海澄始祖谱牒”,认为他们跟广东惠阳、潮州,本省的武平、上杭、福鼎、福安、寿宁等地的钟姓是兄弟宗支。善坛钟姓是移居海澄的这支钟姓的直接后裔,其迁徙路程为:龙海海澄——同安(厦门)钟宅——安溪善坛。这样的表述,其言下之意是,由于和福鼎、福安那里的钟姓畲族是“兄弟宗支”,与他们同血缘,所以他们也是畲族。

  其次,该报告还提到,钟姓有自己相认的方式,“汝字是钟氏后裔子孙相认时必须问津的秘密暗号。吾邑钟铭两1956年往云霄修筑公路,丢失钱包,被寨仔村钟氏一小孩拾到,见内有证件,知失主是钟氏,返家告其母,主动送还。后邀至乡中设宴款待,因对不上暗号,而被冷落、罢宴。钟铭两莫名其妙,百思不解。回乡后请教乡老钟志觅(是年93岁,现已病故),方知吾族子孙彼此相认需对暗号,即见面时出示三个半指头,或道出‘一根竹劈成三条半篾’隐语,或写出一个‘汝’字(意指盘、蓝、雷、钟三男一女)。翌年,钟铭两与钟铭匣、钟江华等再度至云霄寨仔村对上暗号,村人甚悦,置酒菜尽其亲谊。”

  其三,谈到畲族文化特征时,只说善坛钟姓“男性婚娶时,须穿一套贴身‘白短衫裤’交拜天地、祖宗,三天后方能脱下,长期保存,终老时,仍要以这套衣服裹体入殓(据传此一风俗与祖公貌相有关)不少七十岁以上老人至今沿用此俗,保存是物。” 而没有其他,如盘瓠传说、服饰等至今被视为是显性的畲族文化特征的因素。

  从这种申请恢复畲族身份的报告中,首先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即闽西、闽南的钟姓与闽东的钟姓本是同一个远祖派下的不同宗族,他们有着某种亲缘关系。其次,也显现出隐藏在背后的另一个相关的问题,即闽西、闽南畲族的明清族谱与闽东畲族的明清族谱有明显的不同,即两者的构成不一样,闽东畲族的明清族谱中多有盘瓠传说,或与盘瓠传说有关的记述,而闽西、闽南的明清族谱中都明显缺乏富有畲族文化象征标识的盘瓠传说或相关记述,否则不会如此曲折地找其他方面的相关资料来证明自己是属于畲族的。

  如龙海县海澄钟姓清代嘉庆壬戌年(1802)重修的族谱《纯嘏堂钟氏族谱》(抄本)的内容构成有:萃一公重修族谱序,圭芳公修谱原序,世系考,汀州府流传图书一轴,祖训一十二款,寨规,列祖坟址,杂录,官山旧谱牌原序,官山前楼钟氏重修族谱序,海澄冠山大宗总图,海澄屿上大祖墓石碑式,明松洲肇基祖墓碑式,居海澄大始祖道器公传代图等,虽谈到本支钟姓的历史与渊源,但却没有涉及到盘瓠传说。也就是谈到其远祖时,并没有像闽东、浙江的畲族族谱那样直接与高辛帝、盘瓠等联系在一起。如“萃一公重修族谱序”谈到钟姓的来源等,其云:“窃惟人生于天地,而本于祖宗,祖宗之德泽,与天地同一高厚也,后世之子孙,当有以溯其源,衍其委,禀仁孝之性,尽尊祖、睦族之诚,方能保族滋盛,而卜世久长也。虽然世愈远,而人愈繁,族愈分,而相亲日少,藉非赖于谱之存,何由考世系,知终始,敦睦族属哉,则族谱之阙,于人诚巨矣。予阅汀州府流传图书一轴,载吾先祖□(谱)系详哉,言矣上世盛自汤王之时,历商周秦汉唐宋元迄至明清,脉脉相承,若此,其远也。上世住河南省开封府许州颍川郡,迁金陵钟离县,又迁江西处州府平传、信丰、宁都等县,又迁闽粤各州府县,居住星布棋置,若此,其广衍也。皆是朝公一脉所传,先世屡受朝廷褒封,螽斯衍庆,猗欤盛矣。惜乎后之子孙不能□(绳)武,以扬先公之美。幸明末闽粤二省有登科发甲,如闽之钟垣,粤之丁先,本邑之元运,皆是黄门侍郎朝公一脉之子孙也,家声稍振。……”却没有提及高辛皇帝与盘瓠等的故事。

  然而,在闽东、浙江一带,所发现与看到和收集到的明清时期纂修与重修的畲族族谱(主要指宗谱),无论是草谱或是刻本,则几乎都记述了盘瓠传说或相关的内容,如福建霞浦县崇儒镇霞坪村雷姓在清代同治癸酉年(1873)修的《雷氏族谱》(刻本)的内容构成有:盘瓠王敕书,雷氏宗谱序,重修族谱序,请修族谱序,明清纪年,宗规条款(四条),谱例列款(一十五条),先儒谱谕(六条),条训规则(六条),颁排行叙,新增行第,世系支图,世纪总图,疏派袝谱,忠勇王祠图,忠勇王墓图,七贤洞胜境等内容。

  其中的“雷氏宗谱序”云:“雷氏之兴,始于高辛之世。”其“受宠锡姓,由来旧矣。但历朝有改革之殊,而分支有荡析之异,其寓居于粤东三楚之间者,皆以田园桑麻之业,亦习诗书礼让之风。今自粤东入闽,散处于福鼎大旗坑、福安茶洋及宁邑东陆、西陆之地。雷氏最为盛族,问其先世谱牒,皆谓兵燹。……溯其由来,必以盘瓠王之第三子巨佑公为始祖。……” 这种陈述把雷姓直接与高辛帝、盘瓠等联系起来,明确地说雷姓是盘瓠的直系派下,高辛帝的外孙。除此之外,该谱中的“盘瓠王敕书”、“忠勇王祠图”、“忠勇王墓图”、“七贤洞胜境”等记录的也都是由盘瓠传说派生出来的相关一些内容。

  浙江省丽水市老竹镇沙溪口村蓝姓畲族收藏的、宣统年间重修的《宣邑蓝姓宗谱》(刻本)也是一样,从《宣邑蓝姓宗谱》的目录看,其内容有:尝问为序,蓝氏源流序,蓝氏历朝敕赐目录,祖图谱,序,重修宗谱序,蓝氏续修宗谱序,敕赐忠勇王谥护国王盘龙期神像,敕赐护国侯蓝光辉神像,敕赐南郡刺史蓝惠章神像,凡例,排行字母,家规,阄书,周琳伯赞,架琳公赞,李振公赞,李攻公赞,李乾公赞,李照仁兄赞,仕邦兄赞,蓝氏宗谱世系图,蓝氏宗谱行第图等。

  其中“蓝氏源流序”记载了盘瓠传说,并明确表述蓝姓为盘瓠的儿子,高辛皇帝的外孙,其蓝姓是高辛皇帝赐的,其云:“……高辛皇帝即位之元年,为甲辰四十有一载五月初五日,高辛正宫皇后刘君秀夜梦娄金狗降凡除妖,娘娘惊醒,忽然耳痛,令太诏召医调治,耳中取出一物,其形如蚕,秀美非常,以盘贮之,养至数日,变为龙狗,毫光显电,金鳞珠点,遍身锦绣,牙利如剑,时即能言,献上高辛帝,见之大喜,取名龙期,号为盘瓠。……敕赐忠勇王加封谥为护国王,把守朝纲,忠君爱国。生长子请帝赐名,帝曰以盘为姓,名自能。生次子无姓,以蓝(篮)器盛至殿前,帝曰,以蓝为姓,名光辉。生三子抱至金銮殿上,请帝赐姓,帝将启齿,适遇雷鸣,即赐以雷为姓,名巨祐。后生一女名龙郎宫主,问曰女孙长大当何相攸,帝曰此系天作之合,尔可自择配偶,继世相承。……” 此外,该谱的“敕赐忠勇王谥护国王盘龙期神像”、“敕赐护国侯蓝光辉神像”等所记录的东西,都是与盘瓠传说衍生出来相关内容。

  福建省罗源县松山镇树楼村蓝姓的《蓝姓族谱》修于光绪十八年(1892),其虽是手抄的草谱,但其谱牒中的内容也与上述霞浦和丽水的畲族族谱同样,从目录表露的情况看,其有:敕书姓氏封,得赐三姓源流纪,龙首师杖志,上世系谱,高辛驸马龙公墓图,护国侯光辉公像,赞曰,字行,雁行串字,世系图等内容。

  其中“敕书姓氏封”记述了盘瓠传说,如:

  自昔盘古分天地,伏羲画八卦,造书契,神农艺五谷,尝百草,黄帝设井分州,调音律,备器用。爰乃,高辛氏正宫德成刘帝后,此娄金星所由降生也,于是高辛在位四十五年五月初五日,正宫皇后夜梦娄金星降凡,因是惊醒,陟然耳痛,宣令太医院调治,取出一物如蚕,形样稀奇,以盘贮养,变为龙狗,金鳞珠点,眼光四射,颇会人言,帝见喜之,取名龙期,号曰盘瓠。时方平静,国家安宁。突有西番率党倡叛,行妖使术,无敢与敌。帝心忧虑,宣令有人退敌,许以第三公主为婚,举朝默然,莫敢承命。龙期一见,进前折榜,衔奉帝前。帝命尔能成功,加封敕赐。龙期承旨,漂洋过海,历尽寒冰,直至西番。番王一见此兽,锦色奇形,因命纳在帐内,随从出入。一日番王集群臣欢乐畅饮,各已告退,王醉睡沉迷,夜半首级被龙期咬断,星夜攀城滚浪回朝,及番朝审觉,军前虎将万吉等统兵追赶,已无踪迹。龙期将番王首级跪献帝前,验其首无异,大喜曰:彼苍有灵,生此靖邦,天下定矣。龙期谢恩,即请敕赐。帝悔前言,因以宫女谬称公主,赐盘瓠为亲,龙期不悦,进入内宫,暗认公主,身隐望恩楼金钟下,期以七日夜成人完亲,已至六日,皇后私心窃视,身体已备,但头未成形。本是中幽北斗禄存刘隆星君脱化生凡,助国安民,帝恩曩命既出,宜敕赐加封,即命群臣置酒笙歌,招龙期为驸马,敕封忠勇王。赐忠勇二大将军:左将军邓从成、右将军邹定施带领部众,听其差令,因准会稽山七贤洞优游林泉,并建王府,时御林军千余人护卫,举朝官员备酒饯送,给牒刊颁,永存为照者。诏下:驸马忠勇王除寇有功,给赐敕书,继世相传,长垂不朽,并赐世代免征差费,逢山逢田,任其耕种。凡经过各省府州县,供奉夫役,支给俸薪,仰该部知悉御旨敕书,统付刊颁存照。

  通朝主事丞相张令尹押给

  端元点表判学士彭光照押给

  主部监察天官章寰押给

  兵部奏事范日知押给

  天下博士参委林竟青押给

  按驸马王生三男,长名自能,仍本姓盘;次男以蓝(篮)盛至殿前,因蓝为姓,赐名光辉;三男裹至殿前问姓,适雷鸣应声,因以雷为姓,赐名巨祐。帝以东夷贡三女,长奇珍配盘自能,封为开混柱国侯。次奇珠配蓝光辉,封为护国侯。三奇珪配雷巨祐,封为武骑侯。盘瓠王生一女,名龙郎,匹配钟志清,亦与敌勇侯之封。于斯时也,三株竞秀,百世流芳,螽斯衍庆,瓜瓞绵长矣。

  以上述所引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族谱反映了这样一种现象,即生活在隋唐时期畲族聚居的地区如闽西、闽南的畲族,其族谱中多不见盘瓠传说以及相关的记述,而生活在明清时期迁徙到的地区,如闽东、浙南,甚至江西、广东等地的畲族,他们的族谱中多有盘瓠传说以及相关的记述。因此,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不同?另外,在闽东、浙南等地畲族的各种姓氏的族谱中所记载的盘瓠传说及相关记述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即这些表述盘瓠传说的故事并非千篇一律,如有些故事情节、故事中涉及的一些人名等,并非完全一样,而有着许多变数;不过,闽东、浙南等地的盘瓠传说故事的基本结构或者叙述框架却是大体相差无几,而且都与历史上的盘瓠传说有明显的不同。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记载的盘瓠传说来自应劭的《白虎通》,其云: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槃瓠。下令之后,槃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帝大喜,而计槃瓠不可妻之以女,又无封爵之道,议欲有报而未知所宜。女闻之,以为帝皇下令,不可违信,因请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槃瓠。槃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于是女解去衣裳,为仆鉴之结,著独力之衣。帝悲思之,遣使寻求,辄遇风雨震晦,使者不得进。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槃瓠死后,因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其母后归,以状白帝,于是使迎致诸子。衣裳斑兰,语言侏离,好入山壑,不乐平旷。帝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其后滋蔓,号曰蛮夷。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以先父有功,母帝之女,田作贾贩,无关梁符传,租税之赋。有邑君长,皆赐印绶,冠用獭皮。名渠帅曰精夫,相呼曰姎徒。今长沙武陵蛮是也。这一记载表明,盘瓠传说在西汉、东汉时期就已形成,当时这一传说是属于长沙武陵蛮的。

  而相比之下,明清甚至民国时期闽东与浙南等地畲族族谱中的盘瓠传说则更加复杂一些,故事情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本文的上面,已引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例子,下面再看一个浙江南部畲族族谱中的盘瓠传说例子。其云:

  黄帝诏曰:助国龙期咬断燕寇有功,敕封驸马,钦赐三宫主成婚。

  粤稽太古遗风,盘古开混沌者三才分也,人禀天地之气,乃为万物之灵者,连山归藏周易也,连山首艮,取终始之义,烈山氏所作,夏人用之也,归藏首坤,取包含之义,轩辕氏所作,商人用之也,周易首坤,取有天地而后有万物之义,周文王所作,设官分职,以为民,极明其道而不易,正其序而不紊也,杨雄著太元法言,老聃作道德经训,伏羲开六书文字,自是风气盛,文明开,将古之名人而笔之于书籍。古帝尧于生高辛皇帝即位之元年,为甲辰四十有一载五月初五下。高辛正宫皇后刘君秀,夜梦娄宿降凡除夜妖,娘娘惊醒,忽然而(耳)痛,当令太诏召医调治,耳中取出一物,其形如蚕,美秀非常,以盘贮之,养至数日,变为龙犬,毫光显电,金鳞珠点,遍身锦绣,牙利如剑,时即能言。献上,高辛帝见之大喜,取名龙期,号为盘瓠。高辛曰:朕自登位以来,国泰民安,突有西方燕寇结集吴将行妖作孽,呼风唤雨,飞沙走石,武艺高强,无人敢敌,诚恐倾国乱家,朕心忧之,其奈之何。当天祷告,圣旨出令,若左右人有能除服燕寇吴贼,以定天下者,朕即将第三宫主赐之为婚,满朝听命,至三日,文武百官无一敢承,特有龙期进前给榜,胆敢退敌。高辛曰:尔果能一战成功,朕即加封赐,而龙期领旨殿前,喝声天动地应,翻身即去,呼风唤雨,飘洋过海,入夜九日,真至燕寇吴贼殿前,燕寇见此兽大有锦色奇形,遂问曰:尔从何处而来。乃对曰:我是助国龙期,腾云驾雾而来,见高辛无道,我来护助尔朝。燕寇听其言,心中大喜,纳在帐内,共追随从出。一日高筵大宴,流连荒亡,满朝告退,至半夜后,斩首吴贼,燕寇之首被龙期咬断,燕朝惊觉,官将统兵各执器械掖火追捉,而龙期遂入海中,渺无踪迹可寻,此时黑雾连天,昼夜不分,因领回朝,呈上高辛殿前。头放在地下,龙期奏曰:此是燕寇头首也。高辛验了,遂大喜曰:今天下定矣,尔之功也。而龙期奏曰:请君加封敕赐。当时辛帝恐三宫主不允合配,乃假装三宫主赐龙期成婚。龙期已先知之,遂入宫中认定三宫主,书绅为记,将身隐在望恩楼上,伏处金钟底内,期七日七夜变成人身,奈至六日六夜间,皇后心思,龙期本我耳中所出,系我身之血肉,此数日未曾饮食,不知生否,乃私自窥探,只见遍身全美,头发尚未成形。本是中天禄存星,君王照脱化凡尘,为护国佑民之人也。高辛曰:朕想曩时原以三宫主许配,今当敕赐加封,由是御旨宣左右,令群臣置酒笙歌,赐三宫主招龙期为驸马,爵封忠勇王。赐敕勇猛二大将军邓从成、邹支施带领众部听其差令,恩准会稽山七贤洞遨游,快乐地赐造驸马王府,御林军千万护卫。嗣后,满朝文武官员俱备九曲名伞、弓矢干戈,听从使用,永执刊颁为照。诏下:忠勇王收服燕寇,大有勋劳,敕赐世代免征差费,逢山离坟三丈,离田三尺,任从开种。御旨亲赐忠勇王金枝玉叶世代相承,永存敕据,并治天下,准授执照。

  通朝主事张令押给

  端殿表押给

  判学士押给

  彭光照押给

  户部侍郎兼都御史章名寰押给

  主部监察天官鲁平原押给

  吏部奏事范日智押给

  天丁簿士参委林竟青押给

  敕赐忠勇王加封谥为护国王,把守朝纲,忠君爱国。生长子请帝赐名,帝曰:以盘为姓,名自能。生次子无姓,以蓝器盛至殿前,帝曰:以蓝为姓,(名)光辉。生三子抱至金銮殿上,请帝赐曰姓,帝将启齿,适雷鸣,即赐以雷姓,名巨祐。后生一女名(龙)郎宫主。问曰:女孙长大需何相攸,帝曰:此天之作合尔,可自择配偶继世相承。帝辛曰:朕思驸马三男一女迺乃我朝皇子皇孙,俱有封赐,我陛下有东夷王贡献奇珍、奇珪、奇珠三人,美貌丰姿。长女奇珍赐配长子盘自能,封为开混武骑侯。次女奇(珪)赐配次子蓝光辉,封为护国侯。三女奇珠赐配三子雷巨祐,封为柱国侯。孙女龙郎宫主配与钟志深为婚,封为敌国勇侯。皇子皇孙俱封侯王,螽斯衍庆,麟趾呈祥,将见克昌厥后,永保无疆之休矣。

  相比较两者,迁徙出原住地的畲族族谱中的盘瓠传说都有大幅修改或重新创造。

  首先,增加盘瓠诞生的神异性。创造了盘瓠是由高辛皇帝的刘皇后的耳朵中诞生的故事情节,强化盘瓠是天上某星宿下凡,以一种非同寻常的神异方式降临凡间,并变成五彩斑斓金光闪闪的灵异形象,因此,为其后来能征服番王或燕寇或吴将军的“文化英雄”行为做一些前期铺垫,同时也由此来强调盘瓠本身所具有的神异性。其次,增加盘瓠由金钟盖身而变身的情节,并表述为由于皇后的心急,而功亏一篑。其也暗含盘瓠原本就与高辛皇帝等并非同一族类,希望加以改变,但却没有完全成功的意义。其三,将《后汉书》的盘瓠传说中盘瓠与高辛帝公主生有六男六女,并因居住在极其闭塞之处而无法与外族交往,不得已才“自相夫妻”,改变为实行外婚制的盘瓠夫妻生了三男一女,并由于高辛帝的赐婚,盘瓠的三男与东夷王的三女通婚,或者与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左侍郎等高官的女儿通婚,忠勇王的女儿龙郎则招赘钟姓为赘婿,从而将原先的婚姻制度为外婚制,因为特殊原因转变成为血缘婚(兄妹通婚的“自相夫妻”)的陈述,改变除了畲族自盘瓠以来,就一贯实行外婚制的叙述。其四,增加高辛帝敕赐姓氏的故事情节,使得畲族的主要几个姓氏有一个姓氏来源的解释,同时强化畲族这几个姓氏的贵族身份,和盘蓝雷钟几个姓氏的畲族身份。最后,特别强调盘瓠王助高辛帝除掉燕寇或番王或吴将军而有大功,不仅娶得高辛皇帝的三宫主,而且其子孙可以世世代代免除差役,并可以到处开垦山地,以此为生与繁衍,而不是像《后汉书》中的盘瓠传说所说的那样“好入山壑,不乐平旷”,躲在所封的偏僻的山里生活,不与外人交往。如浙江丽水老竹镇立新村的《冯翊雷氏族谱》说:“诏下:忠勇王收服燕寇,大有勋劳,敕赐世代免征差费,逢山离坟三丈,离田三尺,任从开种。御旨亲赐忠勇王金枝玉叶世代相承,永存敕据。”而福建罗源松山镇树楼村的《蓝氏族谱》曰:“诏下:驸马忠勇王除寇有功,给赐敕书,继世相传,长垂不朽,并赐世代免征差费,逢山逢田,任其耕种。凡经过各省府州县,供奉夫役,支给俸薪,仰该部知悉御旨敕书,统付刊颁存照。”换言之,盘瓠的子孙后代可以“世代免征差费,逢山离坟三丈,离田三尺,任从开种。”或“世代免征差费,逢山逢田,任其耕种。”也就是说,可以到处开垦山地。

  总之,与闽南、闽西的畲族族谱相比,在闽东与浙南等地的畲族宗谱中,不仅增加了盘瓠传说以及相关的表述,而且对历史上的盘瓠传说进行了改造或再创造。这种传统的再创造与发明,重点都在于强调蓝雷钟等是盘瓠忠勇王的后裔,高辛皇帝的驸马,是王朝的贵胄,因忠勇王的旷世功劳,高辛皇帝敕赐他们世代免除差役,所以可以“逢山逢田,任其耕种”,或者“逢山离坟三丈,离田三尺,任从开种。”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差异?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再发明?当我们把这种现象与畲族在明清以后的迁徙事实联系起来看时,这种现象的功能意义和实践意义就显露出来了。

  我们知道畲族在明清时期有一个大迁徙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许多畲族从原地闽粤赣交界地区向闽东,乃至浙南等地迁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实际上是到一个土地都已私有化的地区寻找生存之路,可以想象,在这种地方要想生存下去,这需向土地业主租地、买地,或者别人赠地才能从事开垦和定居下来。例如浙江景宁惠明寺的雷姓畲族,就是因为当地惠明寺和尚将庙产赠一部分地给他们才定居下来。据说明代万历年间进裕公等四兄弟从福建罗源起程迁徙浙南时,在路上邂逅从江西云游来闽的僧人昌森、清华师徒二人,因进裕与僧人昌森颇有“缘分”,故相伴去浙江。抵达景宁后,雷氏兄弟在“景宁七都包凤开垦耕种,以后散落他乡”。而昌森师徒则前往景宁大赤寺修禅。直至顺治七年(1650),僧人清华来南泉山修缮惠明寺,因孤单无人作伴,遂邀请明玉公来惠明寺旁开基落业。恐空口无凭,僧人清华与雷氏之间签了一个“僧雷同是一家人”的协定:顺治七年庚寅岁,僧清华对明玉公知说,我惠明寺单马独寺,无人作伴,和尚清华以雷明玉公出来坐(住)在上村铁炉砻居住,耕田落叶。吾惠明寺山场上下左右分你明玉公子孙以作柴火之山,山外有吉地安厝穴,不用山价之理,倘来到我地方犁钞,我寺院赐你作用也,僧雷二姓即是本家人一样,日后永不得言说异乎序,万无一失。由于这样的赠地,所以明玉公这支雷姓的派下人就在惠明寺定居并繁衍下来。

  但是,这种好事并不是常有的,常见的应是向当地的山场业主租地或买地进行垦殖。当然,有时躲在当时人迹罕到的深山里,在他人私有的山场中偷开一块地来维持生活,也应该是可能的。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被人发现,一定会引起纠纷,被当地山场业主告官,被驱逐,或被罚等。为了在这样的尴尬中获取主动,或占据有利、有节的地位,所以畲族才对他们的盘瓠传说加以再发明与再创造。增加一些内容,特别强调他们是皇亲贵胄,祖上对汉族来说有大大的功劳,所以历代皇帝都让他们免差役,有“逢山逢田,任其耕种”的特权,从而,使他们如果遇到占田占山发生纠纷时,有一些可以力争的“法律”移居,从而使他们的非法行为成为一种“合法”,使他们能在当时已没有什么公地的情况下,能够得以生存下去。所以,闽东、浙南等地的盘瓠传说应该是在这样的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为了满足畲族迁徙后的生存而再发明或再创造出来的。

  综上,我认为,闽东、浙南地区与历史上有所不同的盘瓠传说,是在明清以后再发明出来的。这是畲族面对清明时期大迁徙这样的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一种传统再发明或文化再生产,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其被迫到处迁徙,并在该地区的土地与山林均已私有化的情况下,占他者的土地垦荒维生的需要,为他们在“侵占”他人私有的山地或田地并可能引起纠纷时,建构一定的“法律”根据,使他们的占地成为“合法”,从而使他们在万一被人发现他们占地,发生纠纷的争斗中,处于有利、有节和不败的地位,从而使他们在迁徙地的生存与定居增加一份保险。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石奕龙(厦门大学人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邮编:361005)

瑶族始祖龙犬盘瓠

  盘瓠,亦称盘王、盘护、盘古等,是神话传说中龙犬的名字。瑶族的盘瓠崇拜,实际上是一种图腾崇拜。很多瑶族人都认为盘瓠是瑶族的始祖,把他当做始祖神加以崇拜、祭

观唐贰期恢弘揭幕 城铁一脉生活逸派

千里寻医消肌瘤保子宫 让彩铃做你的心情代言

祀与供奉,并形成特定的祭祀性节日──盘王节。

  相传,帝喾高辛王当政之时,皇后娘娘偶染耳病,久治不愈。后从耳中挑出一条金虫,耳疾自愈。不久,用盘子扣于瓠篱中的金虫变成了一只遍体锦纹的龙犬,遂取名“盘瓠”。盘瓠漂亮又乖巧伶俐,深得高辛王及百官们的喜爱。后来,有一个势力强大的番王兴兵作乱,高辛王张榜招贤,许诺谁能擒取番王首级,就将女儿嫁给他。百官摄于番王的势力,无人敢往。不料盘瓠却只身赴敌,趁番王酒醉之机咬下他的头颅,献于高辛王。高辛王依约将公主许配给他,他也置身金钟之中,愈6日变成人身。婚后高辛王封他为南京石宝殿之王,后人因此称之为"盘王"。但他不贪图荣华富贵,夫妻双双搬入南山,生儿育女,耕猎劳作。高辛王赐其所生6儿6女每人一姓,这便是瑶族最早的十二姓。后来盘王在打猎时被一只山羊撞下山崖而死,他的子孙们繁衍成了瑶族。

  瑶族人民的“圣诞节”———盘王节

  盘王生时有灵性,死后亦能护佑其子孙。传说有一年天大旱,瑶寨12姓背井离乡去逃难,途中渡海又遇风暴。危难之时,人们磕头请求先祖保佑,并许下大愿,只要船能平安靠岸,以后年年酬谢盘王。此愿果然灵验,船队于农历10月16日平安靠岸,这一天恰是盘王的生日,人们便互相庆贺,祭祀盘王,还盘王愿。并从此相沿成习,传承至今。

  盘王节,又叫“跳盘王”、“庆盘王”、“做盘王”、“还盘王愿”等。过去,各地规模大小与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年年举行,有的三五年举行一次。有的单家独户活动,有的数村寨联合欢度。少则3昼夜,多则7昼夜。节日期间,除杀猪宰羊,宴请宾朋外,还要诵经作法,祭祀神灵,跳盘王舞,唱盘王歌。1984年8月,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瑶族代表座谈会上,确定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盘王节为全国瑶族共同的民族节日。如今的盘王节,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节日气氛更加喜庆、吉祥、欢乐。

  瑶族的节日很多,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最大的

传统节日是 “盘王节”,其次是起春节、团圆节。莽山瑶族叫盘王节是“还盘王愿”。相传瑶族祖先盘王生下十二子女后,在一次狩猎时不慎被一石羊撞下悬崖。儿女们闻讯赶来,在一梓树下找到盘王遗体。为报父仇,便剥下石羊皮,又砍倒梓树掏空树心,制成长鼓,慨然起舞,以示不忘父仇。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这天,莽山瑶胞便身着民族服装,敲长鼓,跳瑶舞,唱瑶歌,庄重热烈地纪念瑶族始祖盘王。起春节每年三月十一日举行,据传是先祖在七贤洞会稽刀耕火种开劈山岭的春耕纪念日,意在催春,求禾苗茂盛。团圆节在农历七月初七,为纪念盘王子孙受封成亲。此外,还在三月初三家家户户吃染色糯米饭,叫谷魂,杀鸡祭祖;五月端午节喝雄黄酒,在大门上挂青藤以避邪;八月选良辰吉日吃新米饭,过新米节,祭“谷娘”和祖先;九月重阳节格外庄重热烈。这些节日习俗都是源于瑶族中的传说故事。

  盘王与盘古的渊源

  既有崇拜信仰、又有纪念意义称谓的是盘瑶和盘古瑶。早在晋朝时代,瑶族就有“用糁杂鱼肉,叩糟而号,以祭盘瓠”的习俗;各地的瑶族保存的《过山榜》文献都有瑶族祭祀盘王(即盘瓠)的记载:“始祖盘王,生前有灵性,死后有鬼神之德,许全男女敬奉阴魂,描成人貌之容,画出鬼神之像,广受子孙之祭,永当敕赐之高盟。”瑶族民间为什么这么崇敬信仰盘王呢?相传远古时期,瑶族先民在迁徙渡海时,遇到狂风暴雨,船只无法靠岸。在危难之中,人们想到了先祖盘王有灵性,于是许愿乞求盘王显灵相救,保佑船只平安。果然,许下愿后,原来狂风暴雨怒涛汹涌的大海慢慢变为风平浪静,渡船平安靠岸,化险为夷。此后,瑶族就修置庙堂烧香祭礼盘王,一代传一代,进行还盘王愿活动,以敬仰盘王的瑶族就称为盘瑶。有的瑶族则以崇拜敬仰盘古而称为盘古瑶。盘古开天地是民间传说的故事,现在瑶族的“盘王节”就是纪念盘王和盘古的。

(一)

盘瓠神话广泛流传于我国瑶、苗、畲等少数民族地区。这是一部具有浓厚图腾色彩的古老神话。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后汉书·南蛮传》、《搜神记》等文史料典籍中就有所记载。

盘瓠神话对瑶、畲两个民族影响十分明显。这两个山地民族不但珍藏有记载盘瓠神话内容的珍贵“手抄本”,而且都以同一图腾为共同信仰,都视盘瓠这始祖,认为自己是盘瓠的后代。这种观念不仅仅反映在祭祀盘瓠始祖的仪式之中,还反映在他们的服饰、生活风俗、日常用具乃至住所墓地等方面。

瑶族世代相传,永以为志的《评皇券牒》(又名《过山榜》)记述盘瓠的身世十分详尽,但对盘瓠的来历却惜墨如金,一笔带过。例如流传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瑶区的《评皇券牒》说:

自混沌年间,评皇出世,得龙犬一只,身长三尺,毛色斑黄,智超群臣。①

与此相反,广东潮安县畲族民间流传的盘瓠神话却是这样交待盘瓠来历的:

瓠王原东海苍龙出世,生于大耳婆左耳。请医,医出耳卵,放于殿角,百鸟具朝,取与医生剖之。出一狗子。养八个月,身长八尺,高四尺,有五色斑纹毛。行至大路中心,超群拔异,号曰盘瓠。②

通过上述两例的比较,可以看出:畲民关于盘瓠的来历要比瑶族说得具体、生动、形象,它不但交待了盘瓠生于何地何人耳中,而且描述了盘瓠化卵为犬的过程。这同干宝《搜神记》中所述相近:

高辛氏有老妇人,居于王宫,得耳疾历时,医为挑治,出顶虫。妇人去后,置之瓠离,复之以盘,俄而顶虫乃化为狗,其毛五色,因名盘瓠,遂畜之。③

这里对盘瓠如何得名说得更合乎情理,更令人信服。然干宝记述的盘瓠神话是根据哪一个民族的传说而记载下来的呢?如果是录自瑶族,可瑶族的《评皇券牒》里根本没有此说:但如果是录自畲族,那么下文的“盖经三年,产六男六女”,又与《祖图记》所述不同。难道干宝是揉合了这两个民族的传说而记录下来的?或者,在晋代的汉族文人心目中,瑶、畲本来就是同一个民族(氏族)?退一步讲,如果此说成立,那么南朝刘宋人范晔的《后汉书南蛮传》关于“武陵蛮”的记述又录自哪一种传说呢?

不管龙犬来历详略,总之它有“五色斑纹毛”“超群技异”“身长三尺(八尺)”,故不是一般家犬。瑶、畲两个民族皆呼其为“盘瓠”,“瓠”即“王”的意思。这跟司马迁在《史记》中惯用赐封后的官爵来追述未封之前的事迹是一样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早在晋代瑶畲两个民族的先祖就已得到赐封。由于盘瓠“智超群臣”,因而才有可能为主人杀敌立功,最后得娶人女为妻。

(二)

在广西大瑶山流传的盘瓠杀敌立功的情节是这样的:

高王来侵,国家危在旦夕。平王张出榜:“谁能灭高王,即馈赠金银财富,并许配公主。”龙犬应招……在海里游了七天七夜,爬上高王宫殿……某夜,乘高王酒醉,咬下高王头颅,渡海回国,要娶平王之女。平王无奈,只得同意将女儿嫁给盘瓠犬,大女儿不嫁,二女儿也不肯嫁,惟三公主愿意与犬婚配,最后他们结为夫妻。④

流传于畲族民间的这一历史情节虽然在行文中略有出入,但犬与人女婚配的条件却是相同的——战争中,犬咬下敌奠首级,使主人转败为胜,为主人立下战功。以此为条件,得与主人的女儿婚配,甚至连一些细节——大女儿不嫁,二女儿不嫁,小女儿愿与犬婚配,也是一般无二。

值得注意的是:在瑶族的《评皇券牒》里是没有犬变人形这一情节的(口传中有),而在畲族的《祖图记》里却记载有这一情节:

帝思:一言已出,驷马难追,问狗能变身否?狗曰:能。遂与七日与之变。不料至五日,帝去闻听,(致使)狗头不能变。⑤

无独有偶,汉文史料典籍记载的盘瓠神话也是没有这一情节的,无论是《搜神记》还是《后汉书·南蛮传》都没有。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这种相同和差异表明了盘瓠神话最初是没有这个细节的,只是随着流传的时空变化而为后人加进了一些新的内容。可以这样认为:随着与外界特别是与汉民族接触的增多,信仰盘瓠图腾的畲民族里的一些人越来越意识到犬是一种低贱的动物,把它看作是自己的祖先,心里上多少有点别扭,况且犬之子却为人,情理上也说不过去。但祖宗遗传下来的这个传说已无法全部更改,敬奉盘瓠的观念已根深蒂固,因而只有在盘瓠神话的底本里加上这么一个情节,使单纯的图腾崇拜渗入了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的复杂内容。流传开来,最终也被瑶族人民接受、承认。但由于瑶族的《评皇券牒》更具有严格的世袭性质,轻易不能更改,所以至今能看到的149份文献中没有一份记载有犬变人形这一情节。解放后整理出版的盘瓠神话的记载,是经过润色、加工的,自然另作别论。

(三)

瑶、畲民间流传的盘瓠神话的传说中,几乎都有犬与人女成婚后离开都城到深山离群索居的情节。据《评皇券牒》所载:

次日就安排车辆……备鼓乐送夫妻入会稽山内。许男女即起房屋安住,永属深山藏身过世矣。⑥

畲族民间故事中亦有类似情节:

我王宫女共夫瓠合,当归何处?是时,皇帝听奏,册如四相入商议,送往会稽山七贤洞幽岩自适之。……望青山取薪,刀耕火种,自供口腹,及赐木弩游猎为生,仍有异记,各籍盘瓠。⑦

“备鼓乐送夫妻入会稽山内……永属深山藏身过世”也好,“送往会稽山七贤洞幽岩自适之”也好,其目的都在于远离人群索居。史载:

盘瓠得女,负而进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绝险,人迹不至。⑧

又清人顾炎武说:

“……随山散处,刀耕火种,采实猎毛,食尽一山则他徒,粤人以山林中结木障覆,居息为,故称瑶所止日。”⑨

瑶、畲民族,世代居于深山,他们相信自己的始祖——犬父人母,心定是在深山中繁衍子孙后代的,他们居住的环境和生活方式是产生盘瓠神话的现实基础,这同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神话的产生、发展的观点相吻合。

从瑶、畲民间流传的盘瓠神话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惊人相同之处:两个民族的文献记载都提到了“会稽山”这个地名,并把它视为祖先居住的地方。这种相同绝非一种巧合,如果我们联系到盘瓠死后,其后代散处各地的事实,可以肯定:瑶、畲民族有着相同的发源地!两族如果不是同源地也当有极亲密的血缘纽带关系。

原存广西临桂县庙坪地区的《评皇券牒》载有:

自后不觉数年,夫妻生育六男六女。评皇闻知,喜悦传下圣旨,敕封盘瓠为始祖盘王,六男六女,为王瑶子孙,赐安十二姓,长男随父姓盘,其余姓沈、黄、李、邓、周、赵、胡、雷、冯、蒋、郑;敕令六男娶外人之女为妻,以继其后;六女赘外人为夫,以继其宗,为盘瑶宗支之源地,自后繁衍,分居各地,男婚女配,承顶一十二姓香火,开发一十二姓宗支,子孙延绵,无穷之裔也。瓠之后子孙,虽蚁众皆出一穴,为一脉所生,勿可忘其本哉。⑩

广东潮安县凤南地区畲族民间所存的《祖图记》却是这样记述的:

二十年,生三子一女,带见帝,帝赐姓盘、蓝、雷、钟,男女自相嫁娶,永世无异,又分天地。

瑶族的《评皇券牒》中,无一例外地排列有十二姓,即六男六女,而且除了个别姓氏有异外,各文本所列的一十二姓氏基本是相同的。从上述两例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盘、雷两姓,瑶畲均有,而且都说盘姓为长房。但奇怪的是,今天在浙江、广东、福建的畲族中,已经没有或很少有盘姓的了,而在瑶族中盘姓却很多。“粤之徭种,多磐姓,自云盘瓠之后。”为了解释畲族没有盘姓这一现实,福建霞浦县畲族《族谱》中说:

唐光启一年,盘、蓝、雷、钟、李有三百六十余丁口,从闽王审知为乡道官,由海来闽至连江马鼻道登岸时,徒罗源大坝头居焉。盘王碧一船被风漂流,不知去向,故盘姓于今无传……

虽然畲族“盘姓于今无传”,但这个盘姓大哥唯瑶族和畲族(历史上)才有,正是盘瓠的嫡系的一个明证。这说明瑶、畲两族早期是在一起的。在149份《评皇券牒》中,有24份记载有“渡海神话”这一历史情节,这同畲族的“由海来闽”是相通的。畲族中的盘姓一脉在海上失踪。同样的,瑶民也在海上遇到了灾难……这一点值得注意。



盘瓠,作为瑶、畲民族的始祖,他的结局却是相当不幸的。《评皇券牒》说他:

盘瓠始祖,虽受纳皇女之姻,而有福德,感非常也。奈何虽受皇之身,食嗜山猎之味,终朝趋野,逐日奔山。自后不觉数日外出游猎不归,家人男女大小,游遍山林寻觅,嗷嗷呼唤而无应声,胃胃寻觅而无形迹。寻遍千山万岭,始于山溪之畔石崖之下,见瓠身被羚羊角刺身而死,落在梓木树杈乃善终身。男女悲泣,找瓠回家。……请恩敕存殁均沾,依木封棺埋葬。

为了缅怀盘瓠始祖,评皇“敕许今后三年一庆,五年一乐……摇运长鼓,吹唱笙歌、鼓乐,务使人欢鬼乐,物阜财兴。”

再看看畲族《祖图记》是如何交待盘瓠的结局的:

(盘瓠)后学法茅山,不幸被山羊角蠲落于身,中谷树立丫归世,御葬南京路上。

当年,为了咬杀敌奠,盘瓠身游海中七天七夜,取高王首级易如反掌,得妻生子之后,却死于羚羊角下!乍听似乎十分可笑,细细品味,却也自有它的道理。盘瓠属于犬种,犬猎野兽,就是今天,仍是人常称道的。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人被犬咬杀也不是不可能,甚至有备,也有斗不过猎犬的。但犬在野猎的时候,在与野兽的搏斗中,也并不是百战百胜的。羚羊挂角,说明羚羊也并非善类,一旦发起疯来,龙犬也难保不被它所害,何况他老了又在悬崖边上搏斗!不管怎样,盘瓠死在野外,死于羚羊(山羊)角下,这是瑶、畲两种文本记载的同一情节。所不同的是,畲族说他在茅山学法时被害的,而瑶族却说他死在游猎中……

盘瓠死后,其子孙云散四方,各谋出路,“大子摇船下海去,二子坐轿去人家,三子骑龙上青天”,自耕自食。这便是畲族的“祖先史源”。解放前,广东各地的畲族,笃信盘瓠甚虔。每年春节、端阳节、中秋节祭祖最为隆重,此时此刻,家家户户备三牲酒肉、五色米饭、香烛等。由长者主持,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祠堂正中悬挂祖公图,先向门外跪拜,请在外打猎的犬公即盘瓠回来,然后转向祠堂正厅祭拜。尔后由长者向子孙后代讲述大公的身世经历,并传授祖图。另有盛大的“招兵”和“学师”活动,是纪念盘瓠渡海擒番王和在茅山学法的,这乃是畲族崇拜祖先盘王的真实写照。解放后,畲民仍保持崇敬盘瓠祖先的心理。

同样的,在瑶族中,也有类似的祭祀活动。古籍记载,瑶族的先民“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为感激盘瓠祖先的庇佑,瑶族每迁到一处,都立下盘王庙,置上盘王神像,每年“时节祀之”。此外,各地每隔数年或十数年,都要举行还盘王愿的宗教仪式。家祭而外,又合族大祭。大祭两夜一天,仪式非常隆重。祭祀中要杀猪、杀鸡、盛情款待亲朋来客。要唱“盘王歌”,还有跑长鼓舞的节目。人们在这一天由宗教师唱述盘王来历,赞美他的功德,还要讲迁徒故事,以教育后代,“不忘根祖”。

(四)

综上所述,瑶、畲两族的文献记载的盘瓠神话,其共同点多于不同点,而主要的方面更是相同,这很值得研究。

为什么不同的两个民族会拥有共同的图腾神话呢?

我们知道:图腾习俗,是原始社会氏族部落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是氏族的标志。而人类最初的思维则是从与自己最密切的最亲近的劳动对象——动植物开始的。最初这种思维也只是将动植物与人等同起来,渐渐的从对动植物的敬畏观念产生了灵魂观念,于是产生了对动植物的图腾崇拜。具体到瑶、畲两个民族的身上,他们在传说中树立盘瓠为自己崇拜的偶像,是与其地理环境、生产力发展状况有密切联系的。这两个民族的先民长期居住深山老林,过着捕猎为主的生活,犬不仅是两族人民捕猎的忠实的劳动能手,而且是不可缺少的防御卫士。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处于原始社会时代的瑶、畲先民对犬有着很强的依赖性,这可能是犬成为瑶、畲部落某些氏族名称的原由,也是盘瓠神话产生的社会根源。就是当代,犬在人们的狩猎生活中仍然起着别的动物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犬的这种功能和习性,博得了人的尊重和喜爱。一般地说,原始人群的审美感是与审美对象的实用、崇高、有力等联系在一起的,带有十分明显的功利性。由于犬实用有力、嗅觉灵敏、奔跑迅速,在瑶、畲先民的心目中,它又是忠义、勇敢的代表,用其作为民族精灵的化身,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盘瓠的形象体现了忠诚、老实、坚守信义、勤劳勇敢、团结友好的可贵品格。基于此、瑶、畲先民把它视作自己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和供奉,这便是盘瓠神话产生的思想根源。

然而,神话的形成并非只依赖于唯一的现实基础,它还有心理的、文化的、宗教的等各种因素。由于这种种因素的不同,就形成了神话的民族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往往打上民族心理、社会、文化背景的烙痕。比如东西方都有女人国的神话传说,这与人类都曾经过母系氏族公社这一历史阶段有关,是母系氏族公社制度的在神话中的投影,但东西方的女人国神话毕竟只是“神似”,不象瑶、畲两族的盘瓠神话不仅“神似”而且“形似”,甚至如出一辙!这在人类文化史上,确属罕见。除了这两个民族是同源异流之外,别无解释。关于这一点,以上笔者在比较分析盘瓠神话时已有所论证,下面再从两族文献所功史实,进一步证明这一结论。

(二)瑶、畲民族记载盘瓠神话的时间

瑶、畲民族,历史上几番辗转,流落于南方诸省,甚至海外。由于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有关他们的源流及迁徒情况,历史只是口头上世代流传。乃至与汉族交往日深,两个民族才先后把部分口头流传用文字记录下来。除以汉字记录本民族的历史和语言外,有的还绘制成长轴画卷,使历史传说生动而形象化,让子孙后代铭记相传永以为志,于是便产生了畲族的《祖图记》。而瑶族的历史传说,则以当朝政体的文榜记录下来,这就是《评皇券牒》。

现存的《祖图记》和《评皇券牒》多修于明、清两代,有的则是民国初期的手抄本。因此,记载多以追述手法,从远古的伏羲、神农氏起,谈至高辛帝。史载高辛帝即是华勇族传说的帝喾,《盘王歌》中亦有帝喾皇帝是高辛的传说。

广东丰顺凤坪兰氏畲族《族变谱》有记述盘瓠身世的内容,写明身世“敕大隋五五年五月十五日”,而终于“大唐”。所交待的时间是在隋唐之际。国内收藏的瑶族《评皇券牒》,最早的有成于“大隋”年代的,由此可见,隋唐至南宋时期是这两个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虽然各地瑶族《评皇券牒》所记时间不尽一致,究其原因,一是因传说或转抄,二是迁徙路线不一,故时间略有出入是完全可能的。这里所说的盘瓠神话不是普通的寓言神话和故事,而是具有神圣意义的民族起源的信仰,不但家喻户晓,口口相传,而且这个信仰还贯穿到瑶、畲人民的头饰、服装、舞蹈以及宗教仪式中。这无疑是氏族图腾崇拜的遗留。而瑶、畲民族民间歌谣及假说中多次提及的“漂游过海”,“由海来闽”“下闽居住”“大哥盘姓不知去向”等等,也是历史上古代氏族部落几次大迁徙的反映。从《祖图》和《评皇券牒》中反映出两个民族在动荡中自下而上的情况是相同的从中可以窥见在迁移的过程中,或从流离的队伍中分支出去,或逐渐融合其他民族成份壮大自己的民族队伍,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畲瑶两民族。所以这两个民族来源的传说如此相似,与各方面史籍的记述如此相吻合,实在是因为这两个民族同源于某一氏族的缘故。

从史籍记载来看,往往是畲、瑶并称,甚至说畲族就是瑶族。在古代,畲、瑶是相通的。明邝露《赤雅》载:“徭名畲客(按即畲族)古八蛮之种”。直到清代,畲、瑶还是混用,往往称畲族为“徭人”,“畲瑶”。顾炎武说:“……随山散处,刀耕火种,采实猎毛,食尽一山则他徙,粤人以山木中结木障覆居息为畲,故称瑶所止曰畲”。又说“潮州有山畲,其种曰鬃,曰崎鬃:其姓有三:曰盘,曰蓝,曰雷,皆瑶族。⒅广西桂平的瑶人又称“畲人”或为“畲客”⒆,“畲”同音,“畲人”都是指在山区烧荒垦山的人。把畲瑶两族相提并论甚至把畲族当作瑶族看待,足证两族有密切渊源关系,或者就是同一胞族的兄弟氏族。后来分散成两部分,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环境的自身特点,形成了两个独立的民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盘瓠神话虽然不能真实地反映瑶、畲民族起源的历史,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历史的影子,推断出这两个民族是有着同源异流的关系的。它是以丰富的想象表明了自己民族的始祖是龙犬,并通过它表现了瑶、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战胜灾难消灭敌人和创造世界的英雄业绩的歌颂,对劳动的赞美。传说中的龙犬,具有为民造福除害的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勇于斗争不异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精神,是瑶、畲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和崇拜偶像,也是他们子孙后代效法的榜样。由于神话是一种口头创作,有其变异性,它会在长期的口耳相授,辗转传抄中,不断地被人们以当代的生活内容补充或改换原作的内容。故此盘瓠神话形成了许多异文,甚至标题也是五花八门,不尽一样,但其基本内容,却是大体相似的,它说明这一神话之所以流传于瑶、畲民族民间中,决非偶然的现象,它原是瑶、畲族自己的神话。古籍上所记载的不过是古代文人从民间当中有所听闻,而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加以采录和记述罢了。

人类进化新说——盘瓠远缘杂交开启中华文明

十九世纪,人类、社会学家恩克思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基础上,作出了“劳动创造了人”的著名论断,认为人体和人脑智慧都是长期劳动过程中“用进废退”的结果。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笔者一家之言:人类“远缘杂交”(一个植物遗传学术语)也是人类进化与文明的重要原因之一。湘西沅陵盘瓠的发迹就是一个证例。

盘瓠发迹在沅陵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沅水》载,盘瓠是湘西苗、瑶、土、畲等少数民族的始祖,并说盘瓠是在沅陵县西“水源石上”的洞穴里与“辛女”成婚而发迹的:

盘瓠者,高辛帝之畜狗也,其毛五色。高辛氏患犬戎国之暴,乃募天下有能得犬戎国吴将军头者,妻以少女。下令之后,盘瓠遂衔吴将军之头于阙下,帝大喜。女闻之,以为信不可违,请行,乃以配之。盘瓠负女入(沅陵)南山,上石室中,所处绝境,人迹不至。帝悲思之,遣使不得进。经二十年,生六男六女。盘瓠死,其儿女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裁制皆有尾。其后滋漫,号曰五溪蛮。

《后汉书•南蛮传》、《晋纪》、《广异记》、《荆州记》等也有类似的记载。《荆州记》载:“沅陵县居酉口,有上就、武阳二乡,在武溪之北,唯此盘瓠子孙,狗种也”。

追根溯源,《水经注》等众多史书的记载,都来源于应劭所著的《风俗通义》。应劭东汉人,他的父亲和祖父西汉时都在武陵郡为官,他自己也从小生活在五溪,对五溪民俗和盘瓠的传说自然了然于胸。

一只狗因破敌有功,取了帝王的女儿为妻并生儿育女,这无法让人相信。但是,2003年1月15日的《潇湘晨报》和同年7月8日的《湖南日报》报道,考古学家依《水经注》按图索骥,在沅陵县丑溪口半山腰发现了盘瓠洞。洞门用一把几百公斤重的石锁锁着,洞内遗有众多的石桌、石凳和五十六张完整的古人用过的石床;据湖南师范大学地质学教授翟浦东考证,石床上形成的一些钟乳石甚少有一万五千年的历史,石壁上还有暂时无法解读的古象形文字。盘瓠是人是狗暂且不管,但这一洞穴的发现为历史上盘瓠者的客观存在找到了铁的证据。

盘瓠无疑是野人

《水经注》说盘瓠是高辛帝顺养的一只狗是决对不可能的,于是有人提出这是苗、瑶等少数民族的一种图腾崇拜。我们认为,说“图腾崇拜”也说不过去,如果自已的祖先明明是正常的人其子孙不可能把他“崇拜”为狗——长期以来不少苗、瑶学者就对“狗种”之说十分气愤,纷纷发表文章表示盘瓠不是本族的“图腾”。别的民族也有以动植物甚至山、石、太阳、月亮等自然物体作为图腾的,但那全部是子虚乌有的东西;而盘瓠有现存洞穴为证,且传说有根有据,与图腾崇拜有所不同。湘西苗族地区世代流传着《奶夔爸苟》的故事(“奶夔”汉译为“公主母”,“爸苟”汉译为“狗父”):奶夔和父苟婚配生了六双儿女,儿女长大后嫌垂老的父苟丑陋,就将父苟杀死了;奶夔知道后,要儿子“抵罪”、“陪情”。儿子们慌称爸苟是水牛踩死的,奶夔就要儿女们杀牛“抵罪陪命”。“捉它来捆,捆它来杀,杀它来抵爸苟命,杀它来祭爸苟魂。”于是苗族世世代代要杀牛祭祖。

进一步研究苗族的历史和习俗发现,“五溪蛮”对盘瓠的崇拜不是图腾崇拜,而是一种祖先崇拜。如苗族真正的图腾是太阳和枫树。《苗族古歌》中有关于太阳和枫树的大量颂词,认为“妹榜妹留”是从枫树杆和枫树心里长出来的:“还有枫树杆,还有枫树心,树杆生妹榜,树心生妹留。这个妹榜留,古时老妈妈。枫树生榜留,有了老妈妈,才有你和我,应该歌唱她。”这种崇拜只是唱唱歌而以,或者在搬迁新居时,在屋前屋后栽上几株枫树;而对盘瓠的崇拜却较之虔诚、实在得多。至今在湘西苗族、瑶族地区仍保留了大量的盘瓠庙、盘王庙(瑶族称盘瓠为盘王)等遗迹。如麻阳苗族自治县有盘瓠庙十八处之多,庙内供奉着石刻的“盘瓠大王之神位”,每年年头年尾,麻阳苗族都要举行祭祀活动,祭祀时主持人要引吭高歌:“初一十五开神门,椎牛杀猪祭祖神,盘瓠大王是我祖,代代相传记心灵……”既然是一种祖先崇拜,那么,盘瓠是狗的说法就不会是空穴来风了。

那盘瓠究竟是正常的人还是狗呢?笔者认为二者都不是。盘瓠很可能是古代一种多体毛形态有点象狗的、尚处在进化之中的但有较高智力的某种原始野人,相当于现代神农架地区不时显现行踪的“红毛野人”。盘瓠与辛女成亲的故事,反映的是原始社会体魄强壮的原始野人抢夺不同种群女子的罕见的历史事实。但盘瓠抢夺的不会是高辛帝的女儿,因为按《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尧帝的祖辈,距今只有四五千年,而盘瓠洞内中止人类生活已有一万五千年。盘瓠配辛女肯定是后人的附会和美化。一般的情况这么遥远的事早该断传,盘瓠的故事是因为有洞穴遗址历历在目,才得以一代代流传至今;估计后人对洞穴遗址上锁加以保护不会是很久远的事情。

笔者推测盘瓠是形态如狗的野人,有两点理由:

第一,史料记载我国南方地区自古就有形态似狗的野人存在。《水经注•叶榆水》载:“交趾有猩猩兽,形若黄狗,又状貘纯,人面,头颜端正,善与人言,音声丽妙,如妇人好女,对语交言,闻之无不酸楚。”这里的形若黄狗的“猩猩兽”脸形端正,会说话,对语交言还令人无不动情,说明已经具有很高的智力;而且古之交趾即今之湖南、广东、广西地区,地域也相合。《周书》有类似的记载,“猩猩状如黄狗而人面,头如雄鸡,胖矮,时而伏行”。《山海经》记载说,“枭阳国,其人人面长唇,周身黄毛,反踵,见人笑亦笑”。湖北房山县还在古墓群中出土了一幅野人石刻画像,据说此画是南北朝时有人捉到一雌一雄两个野人,是建武帝让画工画的画。湖北神农架地区至今仍有野人存在,2003年7月1日新华社电讯,神农架区宣传部罗永斌等六人亲眼目睹了野人行踪。著名学者刘民壮调查到野人目击者三百多人,发现野人脚印两千多个。华东师大生物系用三百万倍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野人的毛发,发现它与黑猩猩等类人猿的毛发有明显不同,证明野人是客观存在的。

第二,历史上有人与野人交配并生育的记载。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写过一篇《山鬼》,那山鬼“又宜笑”、“善窈窕”,“多技而媚人”,它与人亲近过后又犹犹豫豫、心事重重回归深山老林。远古时人与野人习性相差无几,某些处于性饥饿状态下的人与野人亲密接触并自愿性交是完全有可能的。清代学者蒲松龄根据广西一带的传说写了一篇《夜叉国》:交州一徐姓人士海上行舟误入野人出没区,一老野人携了一雌性野人给徐作妻子。“徐初畏惧,莫敢伸,雌自开其腿就徐,徐乃与交,雌大悦……徐居四年余,雌突产,生两男一女,皆人形,不类其母”。后徐携子逃归故里,其子力大无比,粗鲁好斗,成了一介将军。类似记载者还有晋代的《搜神记》、宋代的《江南木客》、清代的《新齐谐》等。在神农架房山地区传说野人将人类异性男女强行拖入洞内性交是常有的事,因此人们在野人出没处立碑为界,以警示行人。房山现存的“野人碑”上刻有一百四十人捐款者的名字,足可以说明当地发生过野人“越轨”事件。辽宁“猴娃”涂运宝的事例更有说服力(见《千古之谜•猴娃骨骼为何呈原始特征》):涂运宝,男,1939年3月生于辽宁某山区,死于1962年8月,他一生下来就全身布满细毛,面部酷似猴类,习性也与猴相似,喜欢吃生食,不穿衣服,仅能发出一些单音节词。1982年7月在中国首届野人学术会议期间,有关专家对猴娃的遗骨进行科学检测鉴定,发现其颅骨和骨盆具有各种原始特征,特别是其颅骨与猿人头真假莫辩。这种整体生物学物特征似猿人的情况用返祖现象来解释是行不通的。多数专家根据“猴娃”的家乡也发现过野人行踪的情况,认为“猴娃”是其母亲与野人交配的结果。

盘瓠开启了中国文明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学术界有人说盘瓠就是盘古,也有人说盘古和盘瓠是两回事,笔者是赞同盘瓠就是盘古的(另有专文讨论)。盘瓠虽然是形态如狗的野人,我们将他恭敬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并不为过,因为正是他开启了中国文明。

从历史学考察,盘瓠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末期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时代,相当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发展后期的“新人”时期;那时候人类婚姻已经摆脱了原始无辈份乱交,实行摩尔根提出的“血缘群婚”,即血缘氏族内同胞兄弟姐妹或旁系兄弟姐妹互为夫妻。这种血亲和近亲繁殖极不利于人类的进化和种群的繁衍。

有性杂交具有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人类也不例外。盘瓠取辛女属于“远缘杂交”,所生六男六女很可能一个个身强体壮而又有很好的智力——按生物遗传变异规律,人类远缘交配的“猴娃”现象是少有的,多数情况趋向于进化,还有少数会产生出人意料的基因优变。正是由于盘瓠“远缘杂交”有益于生育的启示,使其子孙后代隐约领悟到血亲婚配的不利,萌生了限制血亲婚配的朦胧意向,再经过后代人反复验证和总结,就实行了外族群婚,进而发展到对偶婚、父权家庭以及今天的一夫一妻制。外族婚是人类婚姻史上的重大进步,既有利于产生强体魄、高智能的人种,又由于裙带关系有助于氏族的壮大和其它社会组织的形成。人类、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没有外族婚就不会有新石器时代,也就不会有现代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说,盘瓠的对人类的最大贡献莫过于开启了人类婚姻文明。

按上述观点,盘瓠因“远缘杂交”繁衍了优质的人种,那么以沅陵为中心的湘西五溪地区应该是中国甚至更大范围人类文明的发源之地。在人们的认识里恰恰相反:《中国通史》等历史教科书说五溪地区到春秋战国时代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甚至到了唐宋时期仍被视为“狼烟瘴雨”洪荒之地。说五溪人文落后是一种历史误解,根据近年考古情况分析,沅陵以及周边地区的确有过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史前文明:考古工作者就在沅陵县盘瓠洞的周围的太常、沙金滩、苦藤铺、丑溪口乡交接的沅水地台发掘出一万年前新石器直至商周时期遗址48处;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的二酉藏书洞也在太常“黔中郡故城”附近发现。《中国百年考古大发现》载,1991—1998年,考古部门在沅陵地理相近的洞庭湖区发掘了澧县城头山遗址,发现了从距今七千年汤家岗文化至距今四千年石家河文化其间的历史古城,城宽达十五万平方米,城墙、房屋、制陶作坊、城中道路轮廓清淅;考古历史学界包括美、日学者认为这是中国第一城,也是世界第一城。此外在古城下还发现了一块距今约万年的世界最古老的水稻田,其田埂和灌溉水沟不比今天的逊色,联想到湖南道县玉蟾洞发现世界最老的水稻,证明沅水流域及环洞庭湖区是人类稻作农业的摇篮。从1991年至今,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多次发掘沅陵上游不远的洪江高庙遗址,在距今七千四百年的下层文化中发掘出相当数量造型奇特的釜、罐、钵等红陶和黑陶;陶器上流行的戳印凤凰与怪兽图案其神秘性、艺术性可与周代青铜器上的图案媲美。笔者最近在高庙考古现场拜访了主持这项发掘的贺刚研究员,他说新近发掘文物绝对年代较之以往发掘的还要提前,可能接近八千年;高庙文化是一个源头,对洞庭湖区以及中原史前文化产生过直接影响。人类学家、中国稻作文化委员会主任林河先生认为,高庙文化和环洞庭湖史前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原,而且对印度、西亚两河流域的古文明都产生过重要影响。这些,都是盘瓠的一脉传承。

笔者在《杂交水稻为何成功在怀化》等多篇文章中论述,湘西五溪地区有过灿烂的史前文明,在八九千年前已开始向四周传播;特别是大约在五六千年前,这块土地上的先民图在农业上有所发展,他们带着先进的文化开始离开大山区沿沅水向平阔的湖区迁徙,有些越过长江、越过黄河。以炎帝、嗤尤为代表的“三苗”集团,企图入主中原,还与北方黄帝集团发生了著名的“涿鹿之战”。最后“三苗”集团战争失败,但由此实现了南北人种和南北文化的大融合,促进了中原文明。相对而言,五溪地区由于大量居民迁出而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春秋战国后,强盛的中原汉人开始南侵,从此南侵的汉人与五溪地区的苗、瑶土著民战争迭起,因为战乱和处地偏僻,五溪地区自然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原人认为最野蛮最落后的地方,被称之为“五溪蛮地”。



湘西盘瓠与中国文明(二)

日期:2009年1月1日 | 来源:国公网 |www.21Gwy.com
本文纠错或补充| 建议投诉| 加入我的书签

  那盘瓠究竟是正常的人还是狗呢?笔者认为二者都不是。盘瓠很可能是古代一种多体毛形态有点象狗的、尚处在进化之中的但有较高智力的某种原始野人,相当于现代神农架地区不时显现行踪的“红毛野人”。盘瓠与辛女成亲的故事,反映的是原始社会体魄强壮的原始野人抢夺不同种群女子的罕见的历史事实。但盘瓠抢夺的不会是高辛帝的女儿,因为按《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尧帝的祖辈,距今只有四五千年,而盘瓠洞内中止人类生活已有一万五千年。盘瓠配辛女肯定是后人的附会和美化。一般的情况这么遥远的事早该断传,盘瓠的故事是因为有洞穴遗址历历在目,才得以一代代流传至今;估计后人对洞穴遗址上锁加以保护不会是很久远的事情。

  笔者推测盘瓠是形态如狗的野人,有两点理由:

  第一,史料记载我国南方地区自古就有形态似狗的野人存在。《水经注•叶榆水》载:“交趾有猩猩兽,形若黄狗,又状貘纯,人面,头颜端正,善与人言,音声丽妙,如妇人好女,对语交言,闻之无不酸楚。”这里的形若黄狗的“猩猩兽”脸形端正,会说话,对语交言还令人无不动情,说明已经具有很高的智力;而且古之交趾即今之湖南、广东、广西地区,地域也相合。《周书》有类似的记载,“猩猩状如黄狗而人面,头如雄鸡,胖矮,时而伏行”。《山海经》记载说,“枭阳国,其人人面长唇,周身黄毛,反踵,见人笑亦笑”。湖北房山县还在古墓群中出土了一幅野人石刻画像,据说此画是南北朝时有人捉到一雌一雄两个野人,是建武帝让画工画的画。湖北神农架地区至今仍有野人存在,2003年7月1日新华社电讯,神农架区宣传部罗永斌等六人亲眼目睹了野人行踪。著名学者刘民壮调查到野人目击者三百多人,发现野人脚印两千多个。华东师大生物系用三百万倍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野人的毛发,发现它与黑猩猩等类人猿的毛发有明显不同,证明野人是客观存在的。

  第二,历史上有人与野人交配并生育的记载。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写过一篇《山鬼》,那山鬼“又宜笑”、“善窈窕”,“多技而媚人”,它与人亲近过后又犹犹豫豫、心事重重回归深山老林。远古时人与野人习性相差无几,某些处于性饥饿状态下的人与野人亲密接触并自愿性交是完全有可能的。清代学者蒲松龄根据广西一带的传说写了一篇《夜叉国》:交州一徐姓人士海上行舟误入野人出没区,一老野人携了一雌性野人给徐作妻子。“徐初畏惧,莫敢伸,雌自开其腿就徐,徐乃与交,雌大悦……徐居四年余,雌突产,生两男一女,皆人形,不类其母”。后徐携子逃归故里,其子力大无比,粗鲁好斗,成了一介将军。类似记载者还有晋代的《搜神记》、宋代的《江南木客》、清代的《新齐谐》等。在神农架房山地区传说野人将人类异性男女强行拖入洞内性交是常有的事,因此人们在野人出没处立碑为界,以警示行人。房山现存的“野人碑”上刻有一百四十人捐款者的名字,足可以说明当地发生过野人“越轨”事件。辽宁“猴娃”涂运宝的事例更有说服力(见《千古之谜•猴娃骨骼为何呈原始特征》):涂运宝,男,1939年3月生于辽宁某山区,死于1962年8月,他一生下来就全身布满细毛,面部酷似猴类,习性也与猴相似,喜欢吃生食,不穿衣服,仅能发出一些单音节词。1982年7月在中国首届野人学术会议期间,有关专家对猴娃的遗骨进行科学检测鉴定,发现其颅骨和骨盆具有各种原始特征,特别是其颅骨与猿人头真假莫辩。这种整体生物学物特征似猿人的情况用返祖现象来解释是行不通的。多数专家根据“猴娃”的家乡也发现过野人行踪的情况,认为“猴娃”是其母亲与野人交配的结果。

  盘瓠开启了中国文明“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学术界有人说盘瓠就是盘古,也有人说盘古和盘瓠是两回事,笔者是赞同盘瓠就是盘古的(另有专文讨论)。盘瓠虽然是形态如狗的野人,我们将他恭敬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并不为过,因为正是他开启了中国文明。

槃瓠先祖考


湖南省泸溪县是槃瓠文化的发祥地,堪称槃瓠故里。
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一文中,认为伏羲女娲皆是葫芦。“‘槃瓠’、‘伏羲’一声之转,明系出于同源”,“‘槃瓠’与‘包羲’字异而声义同”。“在初本系一人为二民族共同之祖,同祖故同姓。”“包戏转为伏希,女娲转女希。”“伏羲、女娲确是苗族的祖先。”伏羲(槃瓠)是苗族的先祖,也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苗汉同源。长期以来,由于苗汉历史和文化的分化,苗语和汉语读音、语义、歧义的天壤之别,产生了槃瓠非人类,为狗种之说,以讹传讹,遗害无穷,深为苗人之大忌。
盘瓠 盘瓠 读音
女娲伏羲苗语叫相娘相濮、娘仡濮仡,伏羲叫濮伏濮羲,女娲即娲女,孕妇(苗语叫娲乃或帕娲)。娲:女有孕,肚大如呙(锅底)。槃古,苗语叫濮戎濮仡,汉语叫槃古或槃古公公、槃古龙公。槃瓠苗语叫濮瓠或濮伏,也即槃瓠公公或伏羲公公,辛女叫相娘、娘羲或娘辛,也即女希、女辛。娘在苗语中是祖母的意思,不是汉语中的妈,汉语的爹娘即爹妈。盘瓠辛女就是苗人的阿濮阿娘,也就是祖父祖母。类似的语义还有许多,如苗语叫妈或母亲为阿芈,叫父亲为玛,妈为奶(乃),汉语奶是奶奶,是祖母;苗语叫乃为妈,称为阿妈。苗语也有叫父母为阿爸阿芈。汉语叫妈或母为妈妈,殊不知妈的妈即祖母(外祖母)。苗语把外公叫阿大,大公、王公源于此,苗俗娘亲舅大。苗语的乃(帝)还有首领之意,即女首领,可见母系社会之遗迹。所有这些都是不同语境下的苗语称呼或叫法。
苗族相传,濮伏[男]濮羲[女,即濮娘羲,娘辛、辛女、女希](伏羲)察天俯地,始作八卦、观蛛网织罔罟打鱼(苗人信巫教,崇尚万物平等、万物有灵,视蜘蛛为魂魄的载体,苗语叫僰句,蛛丝叫僰丝)、日中为市。此外,伏羲还种植葫芦瓜和冬瓜。葫芦瓜,苗语叫舀号,剖之为瓢(瓢瓜)。冬瓜,苗语叫舀濮羲,即伏羲瓜。冬瓜不是冬天之瓜,而是东夷之瓜(东瓜),它的表皮生有短毛、白粉形同冷霜,苗语称之为濮羲,形象无比,恰如其分。《系辞·下传》:“昔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天象于天……。”自古以来, 葫瓜星(匏瓜星,太昊天鸡)与织女星在扬州(上古九州之一,吴地)上空闪烁,星光灿烂。
苗俗中,亲人的称谓有太、濮、仡、阿、代五种,也用于官制。因文字失传,年代久远,历史一般以口耳相传为主,五代以上全然不知。太,苗语叫阿太(太一),有阿太、老太(姥太、姥姥)、总太,没有太太之说,汉语的太太是妻子或夫人之尊称。苗人在“太”(祖殿)跳香,祭祀槃古和槃瓠;荆蛮(苗蛮)祭祀东皇太一(太阳神),至今湖南城步苗族仍然祭祀太阳神。濮叫相濮,为公、爷、菩、普,也叫阿普、阿剖(偶剖、偶培),故有相公、相爷一词,但汉语的相公是丈夫,俗称老公,与老公公有区别;相爷为官位之称。菩萨保佑是崇祖祈福,直译是石姓公公保佑;阿芈(阿弥)托福是妈妈托福,属于祖先崇拜。仡是对比自己年长之人的一种尊称,一般没有血缘关系,也是对那些为本族(家族、氏族、部族、部族联盟等)有重大贡献和重大发明之人的一种纪念或尊称。阿除用作对上辈尊称的词头外,一般是作为同辈的亲呢称呼。代是对晚辈的亲呢称呼。苗语叫子女为代代,男儿叫代倪,女儿叫代帕,故有代代相传一词。结婚时,殷实人家还要把麻袋相连,铺之于地,类似于红地毯,以希冀早生贵子,万代相传。
苗人最早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先后经历了原始採集和渔猎农业、牛耕种植农业、现在是种植以杂交水稻为标志的种子农业。在若干个千百年的长期生活中,他们先后经历了母系社会、父系社会、母系社会复辟和父系社会反复辟,最后父系社会定型和胜利。最早建立濮国,濮公为官制,即国公,故有公濮(公仆)一说,濮国灭亡,濮人沦为奴仆,因其为人忠厚诚实、吃苦耐劳而得以保命。又因濮人和僚人是亲族,濮人为官,故有官僚之说。濮国的最早和最后地望在五溪之地,国都元陵,傍沅水而居,国王称元首,臣称元老,濮公、公仆就是国公。苗蛮东迁建立九黎国(蚩尤为君),三苗复九之德建立三苗王国。槃瓠杀吴将军(实为吴王),不能在濮地居住,封迁会稽侯;之后溯沅水西迁,建槃瓠国;至六盘山,号西戎之国(大戎,汉贬称犬戎),建唐县(台湾同胞称大陆为唐山即源于此,并不是因唐朝时大陆人迁居台湾而得称),称唐尧,历经舜禹让禅,夏启灭三苗。商周以降,国运渐衰,楚国雄起。秦虽一统天下,终为楚人所灭。汉室初兴,苗汉分化加剧,以至明清,干戈时起,官逼苗反,唯求生存,燃箕煮豆,相煎太急。雄鸡唱白天下,苗族才真正走向平等、团结、进步、和谐、共荣的新时代。
苗族始祖为槃古,女娲、伏羲、神农(炎帝)、蚩尤(最后一个炎帝)、欢兜等都是对族人有重大贡献的苗人先祖。三苗实际是南蛮苗(蚩尤)、槃瓠苗、欢兜苗三部分组成的苗蛮集团或部落王国。所以,伏羲也有叫包牺、槃瓠之说,是同一首领在不同部落的称呼或时而让禅为王的称谓。在汉籍中记为伏羲女娲、奶傩巴傩、傩公傩娘或傩公傩母,这些全是苗语和苗汉双语的称谓。
苗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採集和渔猎,驯养动物和家畜,与狗结成亲密的伙伴。生育习俗中将子女取猫狗鸡猪等贱名(如大狗、二狗、狗伢子等),均取义于易养成人,并无任何贬义。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境文化。文人在谦称中称子女为犬子,并非就是狗崽子,切不可望文生义。
槃古、玛媾、槃瓠在苗族历史中是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祖先。时间相隔万年以上,而不是千年。槃古是苗族的始祖,亦即创世的祖先。槃古于东汉时才见记载,最早见于葛洪的《枕中书》、《方笈七签》等书,三国徐整在《三五历记》中,才把槃古化身造万物的传说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载。苗族创世纪史诗《古老话:一、开天辟地篇·濮斗娘柔》(《古老话》龙炳文、龙秀祥等整理译注,岳麓书社1990年11月出版)讲到槃古开天,是没有神化的史话,到了汉籍加了许多汉意识的神话。湖北神农架史诗《黑暗传》(明清时期形成和流传的手抄本)中有对槃古的描述:“槃古大豪杰,说话成雷鸣,眨眼变闪电,呼吸成风吹,眼泪变雨水,顶天久身死,头发变草木,皮肉成泥土,骨头变山坡,东南十二山。”这是沅水流域苗歌对槃古记载的翻版,同时,湖北在远古时为苗人之巢穴。
玛媾在《古老话》中是父系社会的第一个祖先。母系社会复辟, 玛媾被杀了,父系社会反复辟胜利,苗人才椎牛祭祖——纪念奶夔玛媾。(详见《古老话:二、前朝篇(一) 奶夔玛媾》玛媾是音译,曾意译为“狗父”(《苗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出版) 。姓名只能音译,意译是错误的,就因意译为“狗父”后,便与龙犬、白犬混淆,学术界张冠李戴,抓“狗”作文章,大为不雅,实在混乱。
槃瓠故事首见于汉末应劭《风俗通义的记载》, 《三国志·魏书》卷三十“西羌”下注引与应劭(袁绍部属)同时代人曹魏鱼豢《魏略·西戎》传已记载,氐羌“其种非一,称槃瓠之后”,此处并没有说槃瓠是犬。《国语·周语》说“穆王将征犬戎”,韦注“犬戎, 西戎之别名”。《史记·周本记·正义》说: “犬戎,
槃瓠之后也”。何光岳在其《南蛮源流史》中引《通志》卷197说:“槃瓠得女,负而走入南武室中。”南山即南武山,又简称武山,下有武溪。《异域志》卷下说:“瓠人负女入南山穴中,于是帝封于长沙。”也并没有把槃瓠当作龙犬,而是瓠人崇拜狗图腾的部落领袖。由此可见,不仅仅“蛮夷”,而且,古羌戎也是槃瓠种。
《魏略》首言槃瓠之事,这是最早见于汉史志上的史话。《魏略辑卷二十二》(三国魏·鱼豢)记曰: “高辛氏,有妇人,居王室,得奇疾,医为挑之,得物大如茧,妇人盛瓠中,覆以槃,俄顷化为大瓠,其文五色。”[注:三国魏(公元220年至265年)郎中鱼豢撰《魏略》。]
范晔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作俑说: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得犬戎之吴将军之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户,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彩,曰盘瓠。下令之后,盘瓠遂含人头造阙下……经三年,生子十二人,六男六女,盘瓠死后,因自相夫妻……衣裳斑兰,语言侏离,好入山壑,不乐平旷,帝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其后滋蔓,号蛮夷。名渠帅曰精夫,相呼为姎徒,今长沙武陵蛮是也”。“顺帝永和元年,武陵太守上书,以蛮夷率服,可比汉人,增其租赋。”此处最早出现汉人一词,并与蛮夷相对而言。至于汉族,是在南北朝时期由多民族大融合才形成的新民族,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
唐朝李贤在范晔所著的《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的引注中,将《魏略辑卷二十二》中“化为大瓠”的“大”字,加了一点,改成了“犬”字,并去掉了“化为大瓠”的“瓠”字,于是就成为“化为犬”的史话了。
[如注一: “魏略曰:高辛氏有老妇……得耳疾,挑之,乃得物如茧,妇人置瓠中,覆以槃, 俄顷化为犬,其文五采,因名槃瓠。”
又如注八: “荆州记曰:沅陵县居酉口,有上就、武阳二乡,在武溪之北,唯此是槃瓠子孙也,狗种也。”把人类的发展篡改为“从大(王)到犬,从狗到人,”显然是极其荒谬的。]
从此,“槃瓠”就成了“狗”的事实,成了南蛮之祖的根据。之后,御用文人愈加猎奇、推波助澜,肆意编造以哗众耳,抵毁人祖为狗种,其居心不言自明。
自古以来,人们对盘瓠之事多有疑辩,犹如瞎子摸象,没有找到真正的答案。钟敬文先生在其《槃瓠神话的考察》一文中,客观地认为:这是“出于记录者有意无意的改动。”如果说蚩尤是虫(实际是苗龙、融吾、戎吴、媸龙、媸妍、媸酓或媸酉即炎帝;媸是谦称,龙去一撇成尤,蚩尤成了一条愚蠢之极的大虫)、槃瓠为犬,与顾颉刚言大禹是一条大虫并无两样,实乃无稽之谈。
央央中华,万年文明。我们不可数典而忘祖。槃瓠在百濮时期(1万年以上∽4600年前)为尾濮,距今已经4600年;百戎时期为犬戎(实为大戎,也是“大”字加了一点变成“犬”,大戎即龙。《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晋献公娶“大戎狐姬”。 犬戎便成龙犬或白犬了;大体(王体)成犬体[见《楚辞天问》:“舜服其弟,终焉为害,何肆犬体,而厥身不危败?”],大神或神大加点也变成了犬神或神犬,因名槃瓠等等);百蛮时期是槃瓠蛮,百苗时期是黑苗(黑脚苗),而今是苗族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成员。由此看来, “大”与“犬”之说由来已久,因者皆缘于“大”,亦即“王”也。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脱毛的凤凰不如鸡。鹫占鹊窠,和谐何来?清朝陆大均著《广东新语》中所说的“以盘古为原始,盘瓠为大宗”,基本上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
槃瓠即大瓠,也就是槃王、瓠王或伏王羲王(大者,王也,首领、王公之意),就是伏羲或伏羲王,为苗族的先祖。

史传“盘瓠”揭秘——《中国盘瓠》一书述要

盘瓠,史传,述要,中国,揭秘

[论文摘要]:《史传“盘瓠”揭秘》一文,是《中国盘瓠》专著内涵的开导。它通过出土文物、史载、传说“互证、互融、互稽、互纠”的方法,驳正了“神话、图腾、层累”等混蒙定史的传统桎梏。并以“三个代表”的唯物辨正新思路为依据,闯开了古史研究和应用上的新领域。可以为世人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明的真谛开创前景。继而,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科学进取铺奠实基。如果看了此文再览《中国盘瓠》,定会又有一番更深,更新的启迪。

[关键词]:观象识宇宙、规律定乾坤、让我们在“怀古化今式地动休道化”新浪潮中拥抱地环,迎接新世纪“盘古开天辟地”的新成果吧!

[论文]《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及其前后各种相关系列等史记、文献中的盘瓠是图腾吗?是荒诞无稽的神话传说吗?是古史层累地造成结果吗?只有将古史、文献记载与民间传说的历史背景,尤其是与出土文物及其具体环境等相关、认真地对照、含接一下,才能比较清晰地认识它庐山隐显的真面目。继而获得较为科学、准确的可靠结论。

一、盘瓠史载的内容梗概

综合史载、文献、传说中的盘瓠故事,其内容、情节,基本一致如下:

1.盘瓠出身于高辛氏宫内权贵显赫人土耳疾蚕茧的卵胎之中,经医治取出、部盘合盖、孵化顷刻后,顶撞分离出来的一只五彩斑纹“神”犬。视为吉祥,取名“盘瓠”;

2.出生之后,宫内刘(留)家不敢收留而弃之都路。殿内将军外巡得见,回官本奏。因犬戎国叛乱,吴将军凶猛无比,迫离辛帝布告天下,广招贤才悬赏。在无人敢出面揭榜出征的情况下,盘额主动请战。获准,才幸免于难;

3.盘瓠胜战立功,荣归回京后,高辛帝不愿以女妻之,而有悔意。三公主出面阻功有效,逼帝忍痛割爱;

4.婚后,盘瓠带妻、负之步入南山荒野止石室中生子发代。其后滋蔓,号曰蛮夷或曰“大戎国”“狗民国”及“犬封国”等;

5.唐、虞与之要质,故曰要服。夏、商之时,渐为边思。诗人所谓“蛮荆来威”者也。又曰“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明其党众繁多,是以抗敌诸夏。

上述内容、情节,好似神奇莫测、荒诞无稽。其实大为不然,内在绝妙。

二、高辛氏何许人焉?

《史记》云:“喾居西毫,号高辛氏。”又《史记·五帝本记》集解条注云:“帝喾都毫,今河南偃师”。据《全国重点文物大全》第372、373、374页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第143、470、740页的共同考究证实:“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夏代晚期的一处都邑,在它的灰土和灰层中,还散见有30多具人骨。身首异处,与兽骨合葬,可能是被杀,与祭祀有关。认为是西毫。”“河南偃师‘尸乡沟商城遗址’,早于郑州商城,与‘商汤建都西毫’相近,故有人认为是‘西毫’。该址下层宫殿处有柱槽和殉狗坑。上层宫殿基址内,发掘有310个殉狗坑。”“河南‘郑州商城遗址’宫内有长、宽、深为15X1.4X0.9米的杀人壕沟和八个高地上:人、狗尸骨共置的祭狗坑。学术界有人认为是商代早期成汤所建的西毫都城,目前仍在讨论之中。”

综上“高辛氏”都城遗址的发掘文物资料可证:西毫都城的主人高辛氏皇帝,就是指夏商周奴隶主国家的皇帝系列。

三、对盘靓史载的独特解释

1、“盘瓠”为高辛氏“卵胎”神奇的异象产物,高辛皇宫视为吉祥,特取名“盘瓠”“龙期”“金龙”或“龙大”等稀世之雅号。然而:既然如此宠幸,宫内刘(留)家(可为它内能决定困用与否的皇帝国主)为什么不敢收留而弃之耶路(广场、大路)?是说明其地位的高贵或是罕见低下呢?

2.“大戎国的吴将军”是人,而护卫局辛氏正统皇朝的胜战功臣——盘瓠,确偏偏是狗。那么,盘瓠将军所护卫的高辛皇、高辛国(即尧、舜、禹、夏、商、周及其后续的历代皇带、王国)等,是人皇、人国或是狗皇、狗国呢?

3.盘瓠将军胜战荣归后,高辛对女儿的婚事有悔意,三公主劝谏成功,又在金钟、金钵或铁钵的熔炉中熔炼。其结果是体变人——为美男子;头原样——为丑犬首,丝毫没有改变奴隶制下人的本质特征。不就是阶级属性与矛盾的永恒反映么?

4.不管情况怎样,盘部硬是带走了高辛皇的三公主到蛮夷荒野的石窟中谋生和繁衍了后代。这是历史的虚构杜撰?还是在真实基础上的艺术创造“呢?如果是纯虚构杜撰之荒谬的话,公元前33年,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犬戎国凶奴君——呼韩邪单于为妻的“王昭君出塞”该作何解释?据有关资料证实,自汉至清,官府“和亲”的总数达131起以上,其中与战争有关的占81.7%起。如果盘瓠蛮夷没有武力争斗的优势作后盾,能有“和亲”或“共处”的局面出现吗?

5.和了亲、共了处、发育了子孙后代,又能怎么样呢?还是只能建立“狗民国”“狗封国”或者“犬戎之国”。这究竟是何原因?是图腾?是神话的淫乱杜撰?还是“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呢?………都说明不了问题。当然,这样的记载方法,虽与班固《汉书·叙传》:“西南外夷、种别域殊”“于惟帝典,戎夷猾夏,周宣攘王,亦列《风》、《雅》”;丘迟《与陈伯之书》:“露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等“夏尊夷卑、夏内夷外”价值意蕴的影响有关。但理性又迫使班固不得不同意司马迁“史笔须文直事核”的观点而促使《西南夷史》全文录入了史记的原文之中,为《后汉书》的相关刊载留下了余地。这不能说是不幸,而只能说是幸中不足;

6.唐、虞与之要质,故曰要服。夏、商之时,渐为边患。诗人所谓“蛮荆来威”者也。又曰:“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明其党众繁多,是以抗敌诸夏也……等等的记载。是上述文献、故事的史基。由于它受历代皇朝专政的制约,不能也不敢超越于蕴藉范畴的限额之外。故而,它是阶级、阶级矛盾在一定历史阶段进化序列中的一种综合、隐喻性之折射。

四、盘瓠史载的真正内涵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北方自夏商周始有文字记载以来。一直把南方“有苗”当着不共戴天的仇敌看待:以“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苗民弗用灵”为借口,叫嚣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即,永远执于死地。为“北方尊天卑地,唯夏诛夷”的行动宗旨。后续王朝虽有改善、收敛,但基本的观点、立场未变。

如,丁鸿在《后汉书·本传》中说:“威柄不以放下,利器不以假人,览观往古,近察汉兴,倾危之祸,靡不由之”。曾参加白虎堂会议并“实主其事”的班固,更以图谶之说为历史理论依据,把汉继尧统当成政权合法性的天命价值来源,作出了以天命尊卑贵贱来进行编史运作机制的秩序安排。

他在《白虎通义·封禅篇》中说:“天下太平,符瑞所以来至者,以为王者承天统理调和阴阳,阴阳和,万事序,体气充塞,故符瑞臻,皆应德而至。”又在《白虎通义·礼乐篇》中说:“有贵贱焉……朝廷之礼,贵不让贱,所以明尊卑也……然后王道得”。

难怪清代儒生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一与《史记编次》中批评《史记》说:“朝臣与外夷相次,已属不伦”,“其次第皆无意义,可知其随得随编也”。不正是“夷夏大防、民族歧视观文化心理的固化反映”嘛?但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如果“史前夷、夏之间未发生过震古悬今的文化大战”,夏人对蛮夷是否会有如此长达四千多年之久的潜慑大防呢?

在这四千多年间的漫长历程之中,由于“夷、夏文化”相互连续、不断地撞击、分合,促成了朝廷更替不断地延伸。夷夏文化合者,无为而治(即顺应盘古“道化无为”的规律运作,照顾平民阶层的利益行政).圣也。不但创造了汉初“都鄙禀庚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较。大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苍有马,仟伯之间成群。著至力于农畜工商者,为权以成富,大者倾都;中者倾县,下者倾乡,不可胜数焉”的丰功大业;又取得了汉后历代立国之君。均续争相效颦,崇成楷模的特殊效果。但因阶级本质的决定:合后暴富者,强权虐政,堕落蜕变,而又分化相斗、重踏覆辙。中华民族自古至今就是在这样一种“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文化相撞、相合的历史潮流中,结构成了以盘瓠“重地薄天、多元龙师”和以夏人“天尊地卑、唯夏独尊”为代表的两大文化活动支柱。共演出了悲欢离合的各种史剧,共创建了五千多年的古国文明。

由于蛮夷是南方长江、洞庭“大溪、屈家岭文化”时期的“龙人”代号:不但领先创造了“物种进化类的盘瓠、盘古开天辟地的务实文化”;又率先创建了人口炎炎的中国第一批古城。“盘瓠”是它的环境代号,“盘古”是它的本质雅称。故而它的始名,既为“盘瓠”、“盘古”,或曰“原始的火神(火种式)一炎帝”。又因它自大溪文化时期起开始北上,至屈家岭文化的高峰期间,已进入了黄淮流域,组建了“第二批人口炎炎的炎帝龙师集团”。故而蚩尤应为后续理所当然的龙师炎帝。由于榆罔(少昊一虞舜)投靠颛顼(唐尧又称孺帝一黄煌天统的黄帝始称),背叛了炎帝龙师,与唐尧、夏禹组成了以“背离龙师,对抗炎帝”为目标的、尧舜禹玄宫高台(即高辛氏)的“玄鸟集团”。又以“明、潜两军,阴阳两面”的策略、手段,血流百里、蚕茧丝绞“瓠盘”。在“血泪茫茫的战火浪涛中,敷布厂奴隶主王国的陈地上方”,给夏、商奴隶主阶层,创建了“杀人乐园式”的栖生高堂。胜者称王,败者落寇,既当婊子,又立牌坊,这就是中国奴隶主杜撰历史“重累造成”的本质真象。奴隶忍辱为主当牛马、明笑暗哭愁断肠,一旦机遇春火起、穿肠过肚露真祥。故“时代愈久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传说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是天帝一奴隶主,最早加后续的谎言与地抵一奴隶、平民,长期隐忍、隐讳和隐痛真话,明暗、曲折、长期交量的结果。能说它是“层累地、造成的”古史杜撰嘛?“史载中的盘瓠”是下人地位中最低下的奴隶,它会成为“图腾”?自己的生命都无法保证,还能保障后人的什么?《荆州记》说:“沅陵县居酉口,……唯此是盘瓠子孙,狗种也”。这不就是夏后孽崽对盘瓠后裔的咬牙切齿和侮辱漫骂嘛?然而,盘瓠后裔创造的“史载传说”又给予了有力地回敬:盘瓠是狗,盘瓠的子孙是狗种也。但盘瓠的妻子和盘瓠子孙的母亲、母后确偏偏是高辛氏皇帝的亲生骨肉。继然高辛皇帝最痛爱的亲生女儿都是狗母,那么,高辛氏尧、舜、禹、夏、商、周及其后续各个朝代的皇帝,与其亲属、后代和国民等等,又是什么呢?不都是狗嘛?正如古史记载中的“夷人与狗,不得入内”,这当然是大厦、大汉族主义权威人士的所谓杰作,而后又偏偏演变成了近现代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不就是历史的报应,又能说明什么呢?又如,夏商时期的饕餮(《左传·昭公九年》孔颖达疏:“先儒皆以为……饕餮三苗也。”即,为被高辛氏战败的民族)。据1986年6月版《湖南考古辑刊·第三集》200页载何光岳《饕餮氏的来源与饕餮(图腾)运用和传播》一文考究:南方三苗(即盘部后裔)等被驱赶后,为生存而逃亡、流落国外至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孟加拉湾的东部、北部等,几乎遍及半个地球的相关地域。后被北美印第安人取名为“Totem”的“图腾”一语,意为“他的亲族”。而后,又于清朝末期,经严复之手翻译英国人甄克思《社会通诠》的《蛮夷社会篇》一文传回中国。而被中国近现代的文史界捧为至宝,不加分析地应用于验证、纠偏后史。不就又回到了历代“夏尊夷卑、重蹈覆辙”的旧戏重演和旧曲重唱的老路上去了嘛?由于近现代的“图腾”泛滥和“疑辨派”的过分杂糅与偏袒,给南方民族带来了心口的忧伤。如五溪瑶,苗民族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不怕千锄万挠,只怕虫子(叛徒)或童子(后裔)葬腰(变心出卖祖宗)”,继而不愿回顾历史。这种相似的情绪,在畲族考察报告已发表的调查资料中,也有类似的反映。

历史是人类创造的,史载是史官收集、编写的。史官受皇帝的控制,而文字记事又始出于夏商奴隶主王朝的鼎盛时期。凡有利于创业黄帝的一切文献,不管你如何杜撰或胡诌,都可得到优厚的封赏。如果逆皇帝的需求而动,定会大难临头,惨遭酷刑的追究。司马迁因替李陵辨解,得罪下狱,受了腐刑,其他任何史官谁敢忽视这一借鉴呢?尤其是牵涉到高辛氏皇帝死对头的盘瓠、蚩尤、九黎、三苗等等的相关记载,更是令人惊悸。故最早稽古过的文献、史载,不可能反映历史的真实。但在炫耀黄皇大业的同时,又会有溢漏出的一丝史实。虽在帝位的更替之中有调整、重造、杜撰的可能,但先帝确定的目标是永远不敢翻改的,这就是“一史多出、蚕茧丝绞”的来由。

人过留迹,鸟过留声:文物的遗存是可靠的遗证,蚕茧丝绞的史载系列是寻找实史的吉祥先兆。依据上述出土文物、丝绞史载及其民间传说等等相关综合、分析考核的诸种结论,著者认为:“盘瓠的史载不是图腾,也不是神话的臆造,更不是‘层累地造成的’古史杜撰。而是中国阶级矛盾系列地综合反映。盘古是盘瓠的先导,盘瓠是盘古的龙人。只有掌握它的启锁决窍(即以地为基、以人为主,务事求实、道化大地),才能进入盘古“开天辟地文化”的奥区,理清中国真实、准确的历史脉络。

五、盘瓠揭秘的历史文化意义

《中国盘瓠》是一部批判神权、维护人权,纠正错史、正本清源的社科研究专著。全书由七章、二十五节,约十万五千多字组成。专著的中心,围绕着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撞击的进、退,真、伪而开展揭秘、曝光型地辨析与溯证。经过反复、认真地考究、推敲,终于得出了古史序列超前性的新奇结论。

1.盘古似犬,盘瓠是人;盘古是盘瓠的先导,盘瓠是盘古的龙人。由于盘瓠在长期“怀古化今”的反复“观象”活动中,总结创造了“盘古开天辟地‘动体道化’中的思维理性规律”,故而后续北上,成了“天尊地卑”夏文化的生死劲敌。又因战争失败、囚困为隶。故汉后史载、文献中的盘瓠故事传说,不是图腾,而是阶级矛盾和争斗的隐显性折射;

2、炎帝是龙文化的代表,是盘瓠的后裔;黄帝是炎帝的分蘖,是龙文化的叛逆。由于炎、黄文化判分后的系列撞击与融汇。组成厂“华、夏”;“夷、夏”;“蛮、汉”等中华民族大基石中两大文化系列的支柱。故“盘专人的盘古文化”是中华民族所有文化的总根;

3、盘瓠人盘古文化的本质,是达尔文“物种进化论”在五千年前的实物体现。故“中国盘瓠的盘古文化”是“地球人类哲学的最早源头”;

4、舞水上游“瓮安动物类群”是地球最早的胎生、卵生动物化石群。最早的“阿尔卑斯大地槽”又将“湘、黔、云、桂、川”地与欧洲、非洲的陆州相连。正巧,地球人类的最早遗存都在“大地槽”的瑞、侧出土。这是巧合?还是规律促成的必然呢?

上述四大结论的推出,古往今来有嘛?如果没有,可不可以说《中国盘瓠》一书的立论,属盘瓠揭秘的一种重要发现呢?

在瑶族关于远祖神话传说中,影响至为深远者,要数盘瓠。关于盘瓠,有的学者视为神话,有的视为传说①。笔者认为,盘瓠故事虽有一定神话色彩,但其夸张、神奇成分并不如盘古、密洛陀多,而传说成分则较多。因此,与其将之视为神话,不如视为传说。

但今本《风俗通》未见此文。现能见于较早载籍的,是东晋郭璞注《山海经•海内北经》“犬封国”条:

“昔盘瓠杀戎王,高辛以美女妻之,不可以训,乃浮之会稽东海中,得三百里封之,生男为狗,女为美人,是为狗封之国也。”

郭璞还在《玄中记》中补叙:“昔高辛氏犬戎为乱,帝言曰,有讨之妻以美女,封三百户。帝之狗名盘瓠,亡三月而杀犬戎以其首来。帝以女妻之于会稽东南,得海中土三百里而封,生男为狗,生女为美人,封为狗民国。”同为东晋人稍晚于郭璞的干宝在《晋纪》中说:

“武陵、长沙、庐江郡夷, 盘瓠之后也,杂处五溪之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9288.html

更多阅读

百度云盘资源搜索 百度云怎么看片

百度云盘资源搜索——简介百度推出了云产品,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滴方便,不管是照片,个人文档,喜欢的电影软件等资源都可以秒传入云,很多好心的童鞋呢!还把好用的程序,好看的电影,乐趣无穷的小说都分享出来,可是我不认识他,怎么搜索他们分享出来的

腰间盘突出理疗方法 精 腰间盘突出理疗方法

腰间盘突出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很多时候打个喷嚏就闪到腰,痛的要死,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腰间盘突出的理疗方法。腰间盘突出理疗方法 精——工具/原料木板床热水袋毛巾泥针磁疗带腰间盘突出理疗方法 精——步骤/方法腰间盘突

如何有效地防止u盘中毒 怎样防止u盘中毒

?盘对病毒的传播要借助autorun.inf文件的帮助。病毒首先把自身复制到u盘,然后创建一个autorun.inf,在你双击u盘时,会根据autorun.inf中的设置去运行u盘中的病毒。我们只要可以阻止autorun.inf文件的创建,那么U盘上就算有病毒也只能躺着

学欧美达人用螺旋发饰diy漂亮盘发 螺旋盘发器使用图解

烟雨蒙蒙的三月过去了,阳光的四月又纷沓而至,还在为披肩的散发感到烦恼吗?如此,何不向欧美发型达人学习用螺旋发饰发型diy漂亮盘发,让自己更加温柔优雅呢学欧美达人用螺旋发饰diy漂亮盘发——工具/原料2个螺旋发卡学欧美达人用螺旋发饰di

声明:《盘瓠 盘瓠 读音》为网友芐敩哋笗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