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谜题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详细解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谜题

原创:于宗琦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海报


近几年看过几部经典的电影,但思辨性如此之强、能够触及心灵深处、画面壮美绚丽,又能举重若轻,将生存和信仰的大命题以如此玄妙的叙事手法娓娓讲述的,就只有这一部了。

影片从一开始就开始不断以各种象征手法和符号语言埋下伏笔,用寓言的方式讲述了一段海难历险。在童话般的故事慢慢展开的时候,你会沉醉其中流连忘返,直到影片最后,你才大吃一惊,发现整个故事原来是一连串的谜语。

主人公叫派,这是他自己起的名字,本来他的名字是piscine molitor,但这个倒霉的法国名字和英语中的“尿尿”是谐音,他因此饱受嘲弄,后来自己把名字改成了pi。也就是圆周率。“派”在古希腊语里,就是指圆周,是一个圆,可以象征着循环和轮回。但是英国数学家把他作为圆周率以后,它便成了我们所熟知的无理数:一个著名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在印度教和佛教理论里,六道众生是不断轮回的,就像一个循环的圈。而圆周率派则是不循环的,每一个数的后边都是全新的。不循环,象征着跳出六道实现解脱,最终达成圆满。而整部电影也正是在不断地寻求心灵上的解脱中展开。


印度南部小镇“本地治理”

主人公从小就对“人生的意义”有种执着,因此尝试信仰各种宗教寻求答案。他同时信仰了印度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但在他试图与一只成年孟加拉虎沟通时,他无神论者的父亲的一番生动的教育课却敲醒了他,让他感觉到那些善良的想法和信仰都开始变得苍白。他父亲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印度人,他的观点代表了对各种宗教社会作用的客观评价。他不相信宗教的说辞,认为宗教史黑暗的,世界时现实的而不是神话的。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宗教、神话的幻想。

全面解构电影

由于电影是用了象征性手法叙事的,想深入剖析的话,就不得不先将故事的底牌亮出来,肢解后的影片更容易被理解消化。

解构情节。
电影中,一共出现了三个版本的漂流经历——两个显而易见,一个隐藏很深。
第一个版本:派在漂流得救后,向日本保险公司讲述了第一个故事:和动物一起漂流的故事,日本人不信。
第二个版本:日本人不相信这个有老虎的故事,于是派讲了第二个故事:一个印度商人要将动物园的动物卖到加拿大,租用了一艘日本货轮,一家人举家搬迁。航行到到太平洋中间时遇到风暴沉没了。幸存的人挤在一艘救生艇上,在太平洋中间等死。小艇上的有厨子,水手,派和他的母亲四个人。水手在逃生时摔断了腿,并在不久后开始化脓。厨子在派和母亲的帮助下切掉了水手的腿,但水手还是死了。之后,厨子开始用水手的肉做诱饵钓鱼。派的母亲发现了,厨子发生争执,厨子杀死了派的母亲并把她扔到船外,被鲨鱼吃了。派则在第二天杀了厨子,厨子因受道德谴责并没有反抗。日本人相信了。但电影中所隐藏的信息表明,这仍然不是故事的本来面目。
第三个版本:这个版本才是事实的真相。这个故事更加简单也更加残酷:在极端艰难的生存环境中,厨子杀死了水手,吃了他的肉,之后又杀死了派的母亲,派则杀死了厨子。最后,他靠吃这几个人的肉才得以幸存。
派不愿回忆现实,更不愿承认他,对真实经历讳莫如深。因此他讲述了一个童话般的故事。这个满是动物的故事,便是我们看到的电影的主线部分。这个故事中夹杂了大量象征性的符号语言和场景,为观众解读寓意提供了大块的想象空间。

解构人物。
对人物进行解构发现,主人公派大致可以分为三层来看:
第一层,基于事实真相的派。这个派实际上在海难以后就始终没出现过,我们只能透过寓言故事中的情节来推断他的行为。
第二层,主线情节中的派。这个派只是真实世界中派的内心理性一面,老虎则是真实世界派的兽性(原始本能)一面。
第三层,基于寓言故事中的派的内心的那个理性的派。主线情节中的派的内心,也有野性和理性两个层次,这在他和老虎争夺小艇以及杀死鲯鳅鱼的时候都有表露。
在此基础上,我们便可以对这部电影的内涵一睹真容了。

如何理解电影里的象征性符号

影片运用了大量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和情节,如同一个个谜语摆在观众面前。正确理解这些谜题,是读懂电影的关键。

首先要定位的是电影中成年的孟加拉虎。他是电影的二号主角,象征着派内心的原始本能,是人性中生存本能的化身。很显然,老虎是不信神的,没有道德观念,他的心中只有生存。简单而强烈,直接而且坚定,看起来无比强悍。一切信仰和道德在生存面前都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在海难发生之后最初的时间里,派的靠的不是信仰,而是生存的本能。但是在自然面前(暴风雨章节),他却又惊慌失措,显得那么无助。

电影里值得品味的几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桥段。

一、喂老虎。
寓意:人的生物本能是简单而冷酷的。
12岁的派把猛虎视为朋友,以友善的心看待野兽。在他险些失去一条手臂之后,被父亲教训。这一段寓意是动物拥有的只是本能,感情是人才能拥有的。在动物眼里,只有生存的法则;感情,只是人类的专利。引申为宗教,只有人类有宗教,因为人是有复杂思想的动物。在野生动物的眼里,生存才是唯一需要奋斗的。人类的情感将在原始的生存本能面前时将变得虚弱和无用。这一场景为后来海上发生的事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是影片作总结时将要用到的一个依据。


十二岁的派私下偷喂老虎


二、海难的水面下。
寓意:生亦何安,死亦何苦?
海难发生了。大海吞噬了一切,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狂暴的海面下,却是一片唯美的世界。沉船带走了生命并葬身海底,这种的惨烈场面,在水面下竟然是那样安静、祥和壮美。电影看过很多,从未有如此描述沉船的镜头,那种强烈的反差令人窒息。在整部电影都刻意遵循现实科学知识的环境下,导演为什么偏偏在这里安排了一个不合常理的“灯火通明的沉船”场景呢?其隐意可以用大话西游中的一句话来概括:生亦何安,死亦何苦?的确如此,又回到了子非鱼的命题,生者如何知道死者是安详还是痛苦呢。可是不论怎样,作为生者,活着浮上水面的派,还是要和狂风暴雨进行搏斗。

沉船



三、救生艇争夺战。
寓意:生死边缘,除了生存本能,人性的光辉终究还是要占据一席之地。
经过一番厮杀,活下来的只剩下老虎理查德帕克和派,此时老虎占据绝对的主动,占据了小艇,而派只得飘在一个拴在船上的简易救生筏上。随后,派和老虎展开了对救生艇的争夺。领地争夺战,这是整个寓言故事最核心的部分。故事中是争夺小艇,而其象征意义则是主人公内心善恶的斗争——其实也无所谓善恶,这只是人类原始生存本能与道德之争:战争的一方是有信仰的富有道德感的派;另一方则是为求生存不择手段的生物本能。二者孰强孰弱,始终在派的内心胶着。经过斗争,派终于在小艇上争得了一块领地,最终和老虎各占一半小艇。由此,派的内心暂时获得了平静。


争夺救生艇

四、捕杀鲯鳅鱼。
寓意:即便是在宗教神圣的光环中,为了生存,人也要悖逆教义。派哭拜毗湿奴,暗示派吃了厨子,水手的尸体。
为了不让老虎因饥饿而袭击自己,派坚持给老虎捕鱼。这次他捕到了一条大鱼。这是一只浑身金属光泽,闪耀着绚丽色彩鲯鳅。在派杀死这条大鱼的时候,鱼拼命地挣扎着,身上的亮丽的色彩也剧烈变化着。鱼在受伤死去时,身上的颜色也迅速黯淡下来。看着它的颜色逐渐变成铁灰色,就如同看着生命渐渐逝去。死亡的过程如此直观地展现在面前的时候,不能不令人深感震撼。素食主义的派,更是惊恐万分,痛苦地祷告着,他相信这是毗湿奴化身为鱼来拯救他。但人毕竟是人,纵然是信仰毗湿奴,但人的生存本能还是不能让派放弃生命舍身饲虎。那么问题是:信仰,是用来生存的,还是用来欺骗和麻醉自己的呢?这是电影留给我们的另一个谜题。

捕杀鲯鳅

五、夜光海洋座头鲸。
寓意:不要妄想神会帮你解决现实的困难,一切还是都要靠自己才行。另,暗示理性的派在吃了厨子和水手之后,再次面对绝境了。
这是电影最为唯美的一段。宁静的夜晚,海面上漂浮着发着荧光的海藻和水母,一只座头鲸在荧光中跃出海面。荧光总是让人感到安详神秘。发光的海水和那些罕见的生物,构成了电影中最唯美的一个章节。在印度教中,毗湿奴神常常化身为鱼,在这充满惊奇的意境中,座头鲸可能就是他的化身,只是这一次不是来帮助派的。——神总是随心所欲,即便是你虔诚地供奉着他,神也并不总是帮助你。白天他刚刚化身为鲯鳅帮助了派,晚间,却又化身成座头鲸夺走了派最后的食物,让他陷入绝境。信仰就是这样,他并不会因为你的祷告而让你一切顺利,生活逃不出墨菲定律,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因此在你的信仰中,不要妄想神会帮你解决困难,一切还是都要靠自己才行。


座头鲸掀起巨浪夺走派的食物

六、海洋之梦。
寓意:人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暗示派在绝境中幻想毗湿奴之梦,见到母亲——现实中只剩下母亲的尸体,吃不吃?
整部电影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镜头是海洋之梦章节中,寂静的星空下理查德帕克静静凝视的那组镜头。我无法深刻理解海洋之梦的寓意,但老虎理查德帕克凝视的镜头却在我心头久久无法抹去。月光下,长笛轻轻奏响,老虎向远处静静地凝望着,我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可是你多么希望能从这个强悍的生命的眼中看到些许友情和善良。你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但你无法拒绝这种奢侈的期盼。此时你才明白,原来,在人性的最深处,友情和善良只是一种空想——那是一种怎样绝望!美中不足的是,这个长达五秒钟的镜头还是让我感到太短了,要是再加上五秒钟就好了,可能会让很多观众哭出声来。

猛兽的眼中不会有温情

七、诘问上帝。
寓意:信仰之于生存的意义为何?也许就在于赋予你生存的勇气。暴风雨,暗示派欲以母肉为食的派内心的激烈挣扎。
又遇暴风雨,闪电过后天空中显现耶稣圣光,这一异象坚定了派的信心,却吓坏了凶猛的野兽。在自然的威严下,人类非理性的生存本能显得那么弱小无助,而柔弱的理性的派,却因为信仰显示出无比的勇气。派呼喊,“你为什么吓坏他?我失去了所有,我投降,你还要什么?”上帝并没有回音,也没有施以援手,那么,信仰之于生存,究竟有何意义?也许就在于赋予你勇气。最终派和老虎都已经瘦得皮包骨,派抱着老虎痛哭,“感谢上帝赐予生命,现在我准备好了(你拿回去吧)”。这是又一次诘问。虽充满困惑,但派的内心的野性和理性都终于平静下来。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瘦到奄奄一息的先是老虎,理性的派还能够坚持到最后,也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


诘问上帝

八、食人岛。
寓意:食母

在经历了暴风雨般的内心挣扎后,派仍然面临绝境:派的理性(派自己)、兽性(老虎)都已经奄奄一息了,这时候遇到了食人岛。通过一个幻想和钻信仰空子,派找到了食母的理由。

食人岛一段谜题设计非常复杂,初看起来是很令人费解的。食人岛一段是很令人费解的。在派和老虎面临绝境的时候,他们遇到了这样一个小岛。这是一座漂浮的小岛,他的植物叶子可供派食用,而岛上的大量狐獴可以供老虎食用,岛上还有淡水可以饮用。也就是说,整个岛就是食物。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食物呢?这个岛真的就是一个现实世界的小岛吗?不是——岛上有一个圆形的深湖,晚上会涌出如胃酸一样的液体,甚至能把里面的鱼都腐蚀分解,岛的形状是一个平躺着的女人。这些特征都明确说名了这座岛是人的身体。派和老虎在吃岛上的食物的时候,实际是在隐喻派在现实世界中食用了人肉。派在树上发现莲花形的果实里有人的牙齿。派女友的舞蹈里曾经有过“在森林里隐藏着莲花”这样的隐语。莲花是生命的象征,牙齿则有死亡的意味——死亡的生命滋养了莲花,而在现实世界中则是尸体让派活了下来。现实生活中的派在刚刚吃了人肉以后,生存的危机得到缓解,但对他的信仰却是致命的打击,心里充满了自责,无法释怀。他迷失了。“所有白天给与他的,都在夜晚被重新带走”——白天他为了生存而拼争,晚上静下来的时候,他会因为信仰和现实的冲突再次感到生不如死。寓言中派放弃了可以让他继续活下去的小岛,但是采集了足够的植物,捕杀了足够多的狐獴给老虎——现实中,他放弃了对食用人肉的内疚,但他没有放弃尸体,他把肉储藏起来按计划食用。食人岛,只是派在食用人肉初期的心理映像。
食人岛上的每样东西都有寓意,丛林、植物、淡水、酸液、和莲花、牙齿前面都讲了他们的寓意,至于狐獴象征着什么,这恐怕也要放在印度的环境中去看。我不是印度人,无法更深刻地去体会,但看到数量这么庞大的狐獴群,我想,也许就如同数量庞大的印度人一样。狐獴的寓意就是印度人。他们失去了个性,迷失了本性——即便是在老虎吃掉同伴的时候,他们也无动于衷在旁观望;他们变得麻木了——即便是陌生的派来到他们中间,他们也没有感到惊慌,而是把这个外来物种当成了自己人,连睡觉的时候也和派挤在一起,毫不设防。我觉得派之于狐獴群就如同英国人之于印度人一样:印度人被英国人殖民了几百年,他们见到英国人这些外来者,也像狐獴一样麻木了。这是印度民族主义思想的一次哀嚎吧。当然这只是猜想,对狐獴的解读并不影响主线发展,观众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恐怖食人岛

九、与老虎别离。
寓意:人性深处的真相令人绝望。
在人类社会中,生存本能再次被压抑,充斥在生活中的依旧是人性的光辉,但通过这次旅程,派看到了人性深处的真相,这种真相,令人绝望。派和理查德帕克在墨西哥海岸登陆了。老虎看也没看派,自己钻进了丛林。原本以为与老虎有患难之谊的派伤心欲绝。“感谢你挽救了我的生命理,我爱你理查德帕克,你一直陪伴着我,但是我不能再陪着你了”。的确如此,如果没有当时的原始本能,派不糊活着回来。如今派回到了人类社会,巨大的生存危机过去了,人性的光辉再次闪耀,人们是无法接受一个只有原始欲望不顾体面的人的。内心的本能也只好让它再次归隐山林。派哭了,最终让他痛哭流涕的,是对虚伪的道德的绝望,还是对幻想破灭时的伤感呢?抑或二者兼而有之吧。
虎入丛林,人的兽性再次被压抑

小结


影片的最后,派问记者,“你喜欢那个故事”的时候,记者沉吟了一下,说喜欢有老虎的那个。派说“谢谢你,和上帝的意见一致”。的确如此,派的第二个故事和隐含着的第三个故事都过于残酷和沉重。记者选择一个轻松的故事,也即选择了一个可以让现实生活看起来更加美好的方式——信仰。这与前面派的叔叔推荐他采访派的时候的初衷“他会让你相信上帝”这个伏笔相呼应。导演很好心,这次他没有再打哑语:影片很明确地给出了这个答案:信仰,可以让残酷的现实生活看起来更加美好。这,才是影片的关键中的关键。


唯美的风景

第一次如此细致地品读一部电影。一是因为他触及信仰和人生这样一个大命题;二是叙事手法如此引人入胜。这是第一次接触的电影类型,手法繁琐复杂,机关重重。电影也因此具备了更深邃的内涵;三是影片的特效和迷人场景着实令人沉醉,值得反复品味。


为电影划分章节费了不少劲儿,本来想对逐个点进行品读和解析,结果分解完发现也没什么必要了。实际上,电影毕竟是消遣,偶尔带来些思考。这部电影虽说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但更吸引人的,不是课题本身,也并非答案,而是他的拍摄手法。因此解析得再多也不过是一个主题,一个定论。品到终极,还是可以一言以蔽之:宗教,只是一针麻醉剂;道德,不过是风平浪静时的遮羞布。到了生死边缘,一切都没有生物的原始本能来得实在。

人拥有了思想这种会带给我们正反两种效应的利器。世间众生,只有人知道自己将会死亡,这就为人类生活埋下了悲观的种子。相反动物则没有这个羁绊,他们为了生存地拼命,简单而执着。人在获得了快乐的同时也收获了动物无法感知的痛苦。宗教,在此时显示出他的作用。宗教提供了一种可以让内心感到平静的复杂而又完美的麻醉方式,形成了一套约束彼此的道德尺度。它可以在大多数时间内创造美好的幻象,让我们在未遇到极端状况的时候相敬如宾,和乐安详。说到底,宗教,也便是这样了。

奇幻的夜光海洋

整部影片美轮美奂,特效做得无懈可击。即便是不作任何纵深的思考,仅仅是把它当成一个海难影片欣赏,也足可令人赞叹。夜光的海洋,海洋之梦,食人岛都美得令人惊讶。而滔天巨浪、几只动物等特效让人大饱眼福。难怪它能够获得奥斯卡特效奖。
影片的每一秒钟都美轮美奂


另外,影片十分令人称奇的是以非常严谨的科学态度来讲述一个虚拟的故事。寓言故事中对科学知识的严谨到几乎无懈可击,这使得真相被隐藏得更深。一般来说,寓言故事的现实感都不是很强,因为他的重点在于表意,不会拘泥于现实中的知识。而这部电影的故事中几乎却没有虚拟成分(除了沉船上的灯光和食人岛,这是极少数为表达人物心境的镜头),没有随意地引用象征性的符号,而是严谨地按照现实世界的科学知识,规规矩矩地去讲述一个虚拟故事,力求乱真。其中沉船地点、洋流、天气、各种野生动物的习性和特点、鱼群、海豚和鸟群等等,都非常符合科学知识。关于鲯鳅之死的惊人场面,我原本以为这是导演刻意将鱼的死亡形象化以求震撼的目的。但电影中展现的情况的确是真实的:我查阅了关于鲯鳅的资料,这种鱼的身体幻彩确在死前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就如同电影中那样,这巧妙的安排真的令人咂舌。影片只有食人岛一段,脱离了我们的常识,让你感到是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此外那些严谨的科学知识都和故事发展密切相关,真实得让你睁大了眼睛也找不出破绽。让你无法一下看穿这是寓言而不是事实,从而让事实被藏得更深,真相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这种手法为电影大大增添了悬念和可读性,即使长时间反复品味也不会乏味,殊为难得。真是一部值得珍藏的好电影。


详细解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谜题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唯美的篇章

PS:
1,有耐心把文章看完的哥们,我佩服你!
2,影片里有一处BUG,老虎是怎么把山羊拖进笼子的?!
3,毕竟不是编剧或导演,恐怕难免对一些符号有过分解读的倾向。
4,影片台词非常棒,尤其是派的父亲的台词。
5,最后顺便说一句,该死的翻译字幕,该死的印度英语。听得我头都大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凶猛的老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0497.html

更多阅读

《恐怖庄园的秘密》游戏详细攻略 恐怖庄园的秘密2

The Secret of Grisly Manor(恐怖庄园的秘密)是一款iPhone上移植过来的解谜类的益智游戏,这款游戏的画面绝对是一流的,游戏的趣味性和可玩性也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好游戏。《恐怖庄园的秘密》游戏详细攻略——攻略篇:《

电影《少年的奇幻漂流记》观后感 少年奇幻漂流记观后感

星期日,我和爸妈看电影。电影名叫《少年的奇幻漂流记》。电影的主题是讲述一个印度男孩,他们家是开动物园的,由于政府原因,动物园经营不下去,于是男孩的爸爸决定将想把那些动物运往加拿大去卖掉。于是他们开始了海上航行,可是,因为遭遇了海

解构《春宴》 春宴 霍尊

知名作家。1998年10月开始在网络上写作和发表作品,以《告别薇安》成名于江湖。其文风曾影响许多青年。米米:《春宴》的“属性”2011年09月08日 09:43来源:凤凰网读书 作者:米米“暮色深浓,空气清冷。酒喝尽,食物吃完,人空虚无着。夜色凝重

《马说》《记承天寺夜游》精细阅读题中考复习专用

搜集整理:无&涯&轩主《马说》一、文学常识: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 韩柳。二、语音:骈死(pián)槽枥(cáo)(lì)粟(sù )外见(xiàn ) 食马( s

声明:《详细解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谜题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为网友开到荼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