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无罪——读小说《一个军嫂的离婚日记》 军嫂离婚

我来到了你的路过——读米奇诺娃的游记作品集《我路过了你的曾经》

那天晚上,当短信、微信、飞信不断传来有关于“121212”的美好祝福时,黑人正端坐在卫生间里捧读米奇诺娃的新书《我路过了你的曾经》。同样是这个地方,这种姿势,黑人还捧读过米娃子的散文集《天下谁人识君》《米声米色》,捧读过米娃子的小说《不思议——少年事件簿》,为此让月牙同学有些不爽,倒不是因为黑人对米娃子的感情太深,而是由于占用公共空间的时间忒长——最长的一次是她已经看完了三集电视连续剧黑人还没从卫生间出来。不仅如此,让月牙同学最难以忍受的是在异常安静的卫生间里黑人会不时发笑,不是小笑,是大笑,不是有规律的笑,而是在她看来无厘头的怪笑——有点像楼上的那只靴子:等它的时候它没来,以为它不来的时候它又突然来了。难怪月牙同学说,这种笑声比较恐怖,尽管她与米娃子的关系颇好。不过,月牙同学也听出来了,笑和笑还是有所区别的:读《天下谁人识君》是“哈哈”大笑——开心地笑;读《米声米色》是“呵呵”中笑——会心地笑;读《不思议——少年事件簿》是“嘿嘿”小笑——不无难心和痛心的苦笑;这一次读《我路过了你的曾经》是一路随着米娃子嘻嘻哈哈嘿嘿呵呵的笑——舒心惬意的笑。

呲牙咧嘴,一点一点地挪出卫生间,万箭穿(脚)心的感觉,另有一种感觉便是肚子咕噜噜地叫,想吃夜宵。一向贪吃的黑人是这样将米文分类的:如果说《天下谁人识君》是一碗“毛血旺”的话,《米声米色》则是一锅“乱炖”,《不思议——少年事件簿》更像是一盘苦瓜煎蛋,《我路过了你的曾经》呢,好似行囊中的啤酒、香肠、面包、果酱、涪陵榨菜、碳酸饮料……这些米氏食品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一是“杂”,五味杂陈的杂;二是“辣”,辛辣刺激的辣;三是“香”,余香弥久的香;四是“滑”,油嘴滑舌的滑。米娃子的随笔也好,游记也好,小说也好,小品也好,无不透着轻松随意和机智俏皮。“语言行云流水,想象汪洋恣肆,文字切入角度前人所未有,灵性自由,飞扬跳脱。”(摘自《我路过你的曾经——简介》)翻开米娃子的书,你便会知道什么叫做“忍俊不禁”,什么叫做“痛快淋漓”:一段段笑话诙谐幽默而古怪精灵,一句句怪话荒诞离奇而尖锐深刻,这便是米氏文风。

每每和米娃子坐在一起的时候,挺打怵她那双又大又亮的眼睛,别看她开心的时候嬉皮笑脸没个正形,其实看人的眼神可毒了,尤其是那些酸腐轻狂的文人、狗肚鸡肠的小人、玲珑八面的“好人”、假假掰掰的正人君子、咋咋呼呼的成功人士、风风光光的领袖人物,她都能洞见你骨子里的软弱、龌龊、虚伪、丑陋、浅薄、阴暗,这样的人,包括黑人也有这样的倾向或者苗头的时候,躲过米娃子的火眼金睛则是万幸,躲过米娃子的伶牙俐齿则是万万幸。所以,每次去见米娃子的时候,都要从里到外好好洗洗,即便这样,她也能轻易识破你的乔装打扮,只是不说而已。在折服米娃子的同时,更为钦佩她们家的木易斯基,几十年下来,需要多么坚强的神经,多么宽厚的脸面,以致多么伟大的雄性荷尔蒙!万幸万幸万万幸。幸喜我不是米娃子台里的顶头上司,幸喜我不是米娃子家中的专属下级,幸喜之幸喜,我动坏心眼或打歪主意的时候,米娃子不在跟前,所以每次读罢米氏新作的时候,都会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好在里面没我,不过我也有思想准备:跑了庙,跑不了和尚;躲过十五,躲不过初一。果然,有一天我亦喜亦悲的读完了她的《我友阿明》,最后一句是:“没错,偶尔,脾气比脚臭。”

既然如此,躲远点不就是了吗?可是不行,米娃子的语言有戏谑倾向,而黑人好像有受虐倾向;米娃子的文字有点像杜冷丁,而我已从止痛到成瘾——痛并过瘾着。本世纪初,我们相识在《榕树下》文学网站中的“雀之巢”文学社团,开始是欣赏她那别具一格的“反女性”“超现实”文字。后来喜出望外的得知我们竟在同一座城市、同一个街区。再后来不仅是文友,还是旅友,还是歌友,还是酒友。再再后来,我的朋友也成为她的朋友,她的朋友也成为我的朋友……

无独有偶,这样的沈阳的优秀的独特的睿智的幽默的“雀之巢”里的一鸣惊人、一飞上天的凤凰,除了米奇,还有刘齐,他(她)们都是我的同乡,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我的挚友,都是我的骄傲。记得在一次《杂文选刊》和“雀之巢”联合举办的杂文大赛过后,我曾专门著文探讨“雀巢二奇(齐)”的杂文风格以及文学倾向,其中包括这二位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的眼睛,俯身倾听社会底层的耳朵,灵敏扑捉社会动向的鼻子,深刻反思社会问题的头脑,勇敢揭露社会弊端的胆识,大声呼吁社会需求的嘴巴,尖锐批判社会弊端的手笔,灵巧跳跃社会羁绊的腿脚。这身功夫岂是常人所有?这样的文字怎不让人着魔上瘾?

米娃子写散文,是用思想的眼睛不断发现,继而用文学的手段形象传达现实生活中的可笑之人,可乐之事,让读者大笑之余陷入沉思,不得不对号入座,引进批判。米娃子写游记散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行走感、历史感、介入感、哲学感、丰厚感、幽默感。应当说,在那些旅行者中,她是最有历史情结和古典情结的;在那些考古者中,她是最有现代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在那些思想者中,她是最有文化细胞和幽默细胞的——这便是坐在卫生间里的黑人慢慢合上《我路过了你的曾经》而渐渐生发的第一组念头。

此时此刻的黑人,仿佛不是坐在马桶上,而是骑在马背上,跟随米娃子,一路走过寂寞时空,一路穿越黑山白水,一路“迷雾千年锁江南”,一路“回首西望长艳羡”……读者随作者共同作为文化之旅的行者,路过了法海的曾经,路过了杨广的曾经,路过了建文帝的曾经,路过了陆放翁的曾经,路过了大槐树的曾经,路过了文昌宫的曾经,路过了保定老城的曾经,路过了王家大院的曾经,路过了李冰和苏轼的曾经,路过了杜甫和梵高的曾经,路过了李广和司马迁的曾经,路过了岳飞与朱仙镇的曾经,路过了开封大相国寺的曾经,路过了敦煌莫高窟的曾经,路过白居易、袁世凯的曾经,路过清朝十二帝的曾经,路过了集安高句丽的曾经,路过了澳门妈祖庙的曾经……同样作为侧重于人文历史游记的大散文,米娃子和余大师的“岔道”在于:不是“文化苦旅”,而是“文化乐旅”。作为凡夫俗子的黑人,当然更喜欢后者。

先说米文中的行走感。女人是云,女人是水,这个女人的灵肉是行云流水——米娃子的文字充满了动感,米娃子的游记散文,也充满了“在路上”的行走感和畅快感。这样的文字乃至文章,让人感到既不是写出来的,也不是作出来的,是人在行走中的自由呼吸,是心在运动中的自然搏跳,是更加接近真实的“动态心电图”。米娃子说她是从2000年开始写作的:“那年我有了车,腿开始不安分,开始东奔西走,开始接触原本陌生的世界和人,心也便不安分起来,跳得厉害,应该是澎湃吧,澎湃的挺不住了,就开始写,一写就不可收拾了。”(详见《米奇诺娃网络访谈纪要》)她还说:“行走对我是一种生命态势。我喜欢行走中的感觉,因为行走中的思绪是流动的、不固定的,是扩展的。”另外,以我对米娃子的了解,她的“行走”带有“出走”的性质,是在会议室里、名利场中“憋坏了”,是在没有一丝光亮,拥挤的人们渐渐感到呼吸困难的铁房子里嘶声呐喊“我要出去!”结果,这一出来就再也回不去了。于是,文学不仅有审美和教化的功能,还有气血疏通和心灵保健的作用。《我路过了你的曾经》很重要的是“路过”,从湖南到河北,从广东到山西,从陇上到坝上,从中原到高原,从青山绿水到白山黑水,从商周古都到港澳新城……米娃子的脚印和车辙便是书写在神州大地上的美文华章。

再说米文中的历史感。作为旅行者的审美对象,主要是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显然,米娃子更钟情于后者。她的游记散文,既不是“导游图”,也不是“山水画”,而是一个又一个曾经鲜活在这里的历史人物,一段又一段曾经发生在这里的历史故事。如果说“路过”是米文中的行走感,那么,“曾经”便是米文中的历史感。譬如,她在扬州看到的不是“三月烟花”,而是隋炀帝杨广的千古奇冤;她在绍兴看到的不是“六百古桥”,而是陆游与鲁迅的爱情喜悲;她在四川看到的不是“神奇的九寨”“绚丽的峨眉”,而是李太守、苏学士留下的水利工程和文化遗产;她在河南看到的不是洛阳牡丹和嵩山风景,而是白居易、袁世凯、妇好的坟墓以及少林和尚的塔林……即便在毫无历史文化可言的大漠石林里,她也看到了曾经在此驻足的侏罗纪和恐龙。在米娃子的“历史游记”中,我最早看见最先喜欢上的就是一南一北的《天下谁人识君》和《赫图阿拉的记忆》,这两篇游记都是八、九年前首发于网络的作品,从此,米娃子便成为了《榕树下》的明星和“雀之巢”里的金蛋。两篇游记一个是写江南的扬州,一个是写塞北的抚顺;一个是写隋末的落日,一个是写清初的朝阳;一个是给史上昏君隋炀帝杨广喊冤,一个是为叶赫那拉家的女人们叫屈;一个写得小桥流水,俏皮精灵,一个写得大江东去,恢弘庄重。从中,我们读到了不一样的米娃子,就像她这个人,有时像话唠,有时像石佛。当然,米文中的历史感绝非线装本的史记书,总有现实的折射在其中,总有独特的目光在其中,总有风趣的语言在其中,这些都是后话。依我看,如果让米娃子登台讲《游记史话》,一点也不输给易中天和于丹。

还要说说米文中的介入感。前面说道,米娃子的游记散文既不是“导游图”,也不是“山水画”,而是“我”的路过和“你”的曾经——米娃子读历史读得深刻,讲历史讲得活泼,其特点之一就是字里行间总会迸发出、跳跃着有自己的鲜活思想和独特见地。这些观点未必正统和经典,但是独属于米奇——米奇脚下的“路过”,米奇眼中的“曾经”,米奇区别于任何一位行者、读者和作者的“我”和“你”。特别是“这一个”“我”,尤其强调了审美主体的介入或参与,由此我也理解了为何“在场主义”的精英阵营里会有米字旗,她的主体介入便是在场主义的重要特质。这本《我路过了你的曾经》,通篇出现频率最高的字句是“米奇”而不是“风景”,是米奇在哪里,是米奇干什么?是米奇怎么想、怎么说。对于《法海的前世今生》,“米奇决定拨开迷雾回眸望”;对于《黄金分割》数学题,“米奇不说你不一定知道”;对于《在西塘》的商业拦截,“米奇说我们自己随便走,不用导游”;对于《赫图阿拉的记忆》,“米奇知道,清朝之所以灭亡......和咸丰娶了叶赫那拉家的女人没什么关系”;对于《岁月汩汩》,“米奇背着手在小屋里走来走去,哀叹着矿工们的命运,思考着自己的罪孽”;对于《在山一方》,“米奇搞不清到底是大佛来自别的世界还是自己来自别的世界”。在这些游记作品中,让人感到最美丽最动人的风景,既不是山,也不是水,而是行走于山水之间的米奇背影以及独属于米奇的思想之光。

再说米文中的哲学感。通读《我路过了你的曾经》,黑人看到米娃子思想的手臂在努力达到两个极端的探深——那种瑜伽女子“天人合一”的无限探深。一方面探到了历史的深处,深到了反传统、反经典、反司马迁、反司马光、反《中国通史》、反“神话传说”、反主流观点、反大众思维;另一方面探到了灵魂的深处,深到了国人最不愿意提及的种种弊端陋习,也深到了国主最不愿意听到的种种奇谈怪论。所以看米文的时候时常想到鲁迅和柏杨,想到闰土、阿Q、孔乙己、祥林嫂,想到《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譬如形形色色的导游,譬如虚虚实实的旅伴,譬如攀爬阿斯哈图奇石的青年学生,譬如往天鹅的家园达里湖撒尿的男人,譬如从洪洞县大榆树一步步走向地狱的矿工,譬如既出帝王文豪,也出“狗腿”“牛皮”的保定府。话说到此,就不能不单聊聊米娃子的《闲话保定》,从北宋的战乱一直说到今天的假药,看似“闲话”,却“绵里藏针”甚至“笑里藏刀”,那针破痈排毒的针,那刀是刮骨疗毒的刀:“特殊的境地和特殊的遭遇,培养了保定人特殊的活命哲学。悠悠万事,生存第一,心眼儿活跃,见利就走。公正地说,中国人其实都是这个样子:胸怀大义,却难舍小利;屈从强权,又不忘大义。”说到米文的哲学感,还有《在山一方》的石人之说,在这里,米娃子把人和石头的命运类分为三种:惊世的极少,掩埋的不少,挣扎的很多。然后分析过龙门、云冈、敦煌石窟的不同命运,结论是:“因为缺憾,得以保存;用为质优,反遭破坏。”“佛像如此,石头本身的命运也是如此。福祸相因,不才之石得长寿。”显然,米娃子在石窟之中参悟人生。这也是一般的游记和不一般的游记之区别:前者触景生情,后者触景生智;前者“到此一游”,后者入木三分。

再说米文中的丰厚感。乍听米娃子向我们详细介绍她的“路过”和他们的“曾经”,枝枝杈杈,林林总总,似乎有些“话唠”,但是,读者和听众却不厌其烦、不厌其繁,好多文友对我说,这本《我路过了你的曾经》都读得通宵达旦,一气呵成。作为主编的我,出于职业习惯,也曾试着把其中的一些文章缩写,结果发现,看似絮絮叨叨的米文,哪一句都不是可以随便删改的,好像“千佛洞”,大小彩塑两千七百多尊,把谁抠出去,都是缺憾。只要你细看,只要你看懂,就不太容易找到废话了。随着米文中的“枝节横生”,有花有叶有果有实,有树有林有露有霜,有主干有枝杈,有云天有土地,有松鼠和啄木鸟,有蜗牛和毛毛虫......更不要说,还有这树下林中的人鬼神妖、悲欢离合。应该说,米娃子有逍遥之心却没有自由之身,无法像孙猴子那样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这本游记散文集中的二十七篇文章间隔十多年,所涉及的省份不足两位数,可是,读罢这些文章,你才知道什么叫做不虚此行,什么叫做不枉此生。每一篇文章中的信息量、思辨力、跨越度那是相当的大!一篇写作于洛阳的《四个坟墓三个葬礼》,写到唐朝的白居易,写到清朝的袁世凯,写到殷墟时代国君的宠妃,写到嵩山少林寺的功德塔,最后笔锋一转,又回到当今沈阳三位亲朋的葬礼,结论是:“米奇一直主张把全人类分成两种人,一是活人,一是死人。”活的时候不要分等级,死的时候都要有尊严。另一篇写作于晋祠的《千年之孕》,从九百多年前前来谒拜周柏的欧阳修说起,追朔到一千好几百年前周武王的儿子叔虞,再回到宋朝的仁宗皇帝赵祯及其“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又去说唐太宗李世民为晋祠树碑立传,最后扣上“东西再难建造,终难不过留存”的主题,接着说文革中老百姓自发保护晋祠而今受益、千山文物被日本鬼子和红卫兵破坏、周恩来发话让雍和宫免于劫难、醉翁亭被砸烂后仿造成赝品......我们随之读到的岂止一个晋祠啊,分明是一部历史,华夏文物留存史。这样的游记,丰沛而厚重,足见作者功力,实为读者运气。

最后说说米文中的幽默感。这种感受应该是读过米文的普遍反映,也是米娃子文学创作的一贯风格。这种幽默,不仅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细胞。它应该来自于睿智和博学、来自于豪放和洒脱、来自于反思与反叛、来自于自然与自信、来自于收集和整理、来自于继承和发扬,来自于“东北铁岭莲花乡池子沟村”那旮旯,来自于主流社会和弱势群体的结合部。翻开《我路过了你的曾经》,这种幽默、风趣、俏皮、泼辣的文字比比皆是,比如在《我的前方,我的深信不疑》中:“米奇相信必要时刻,羊和牛们会义不容辞地保护卑微的自己和其他人类,他们的宽容足以让它们忽略人类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把它们当人看”;“这种‘强奸’充满真诚,不消片刻我就从了,开心而满足”;“遥想当年,恐龙们也曾愉快地在此攀爬,不同的是,恐龙们的攀爬是寻找食物,学生们的攀爬是要证明自己是新时代的恐龙”;“米奇从小就像当天鹅,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败后只好当了米奇”;“一个男人站在稍远的地方往湖里撒尿,让米奇心里充满幻想”;“没看见天鹅米奇没郁闷,在天鹅眼里,也许米奇就是个纯粹的癞蛤蟆,虽然没想吃天鹅肉,但米奇枪了天鹅的滑子鱼”;“通常,谁一跟米奇谈到善良或高尚或高雅或高端或高贵或贵族这些牛X的问题,米奇就容易手脚抽筋”;“前方充满亡灵,米奇深信自己是制造人之一,这并不影响米奇在不可预测的时候成为亡灵......米奇不停的奔向前方,不停的扑空,不停的无怨无悔,而在米奇的前方等待米的,总是始料不及的亡灵”。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不能不笑又不大敢笑,因为一笑,就可能掉入了米娃子的陷阱,因为自己也在笑料之中。这便是米氏幽默的特征之一:不仅敢于自嘲,而且敢于嘲笑十三亿人中的十二亿九千九百九十九万!

除了喜欢米娃子游记散文中的行走感、历史感、介入感、哲学感、丰厚感、幽默感,还喜欢这本游记散文集的新颖和独特,特别是喜欢米娃子头脑里那些离奇古怪的东西,出众、“出位”、出新、出彩。其中有四篇文章留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一篇是《土豆市场的邂逅》,讲的是诗圣杜甫和画圣梵高的邂逅;一篇是《归去来兮》,讲的是“我”和米奇的旅程;一篇是《回首西望长艳羡》,讲的是李冰和苏轼的西川;一篇是《名士风流》,讲的是陆游和鲁迅的情史。在这几篇文章中,不仅有观点上的独到,而且有创作上的独辟。在米娃子的笔下,沉睡千年的古人伸了伸胳膊,打了个哈欠,慢慢坐起来,款款走出来,让我们不是在读散文,而是在看电影,现场感极强,画面感十足;在米娃子的文中,作者和读者和行者,古人和今人和洋人,都可以进行时空错位,由此拉伸出的更大的思维空间可以容纳更多的思想内容,也更容易让我们几近“变形”中得以看清历史的真实面目和文学的生动形象。与米娃子相比,我们有许多文学创作都显得小家子气和老夫子气,墨守陈规,枯燥呆板,甚至想都没想过,散文竟可以这样写?还有书中图片的配发,恰到好处,活色生香,给文章增色不少,也看得出米娃子的摄影水平以及各地文友、驴友、色友的质与量;还有漂亮的书衣、简约的风格、精彩的题记、生动的介绍,都为本书锦上添花。

感谢米娃子,替那么多“路过”的人文旅游空地和“曾经”的历史冤假错案,譬如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四川、广东、内蒙、辽宁、江浙、港澳等地的旅游局,譬如法海、杨广、卫青、晋祠人、保定人、广州人、山西的地主们、清朝的女人们、张家界的黑五类们等等。建议国家旅游局给米娃子全国各旅游景点免票的待遇,建议上述人等共同出资建立米游基金会,为米娃子今后的出行全程买单。

当然,最应感谢米娃子的还是我这样的读者和她那样的作者,一本好书,一条新路,都足以改变人生的轨迹和方向,米娃子是披荆而上的,接下来大路朝天,越走越宽。当然,披荆者总会有挂彩或者啃泥的时候,这本书中也难免有“毛刺儿”或者“印花了”的地方,比如后面的几篇港澳游记,似有续貂之嫌,实属白璧微瑕。

好了,此时夜深,台历上的“121212”已经变成“130304”:一篇读后感拖了三个月,而且写的“丢三落四”“朝三暮四”“不三不四”。于是“要爱”险些变成“要散”,好在米娃子的耐心非凡,迄今还没有和黑人散伙的意思,只是偶尔挂个电话,说三说四的,就是不说算了吧、散了吧。现在好了,她等我即将变成我等她——我的作业成了丑媳妇,她的评判成了公婆,待审吧,死猪不怕开水烫。明天早上,最开心的人应当是月牙,不用在卫生间外面一个劲的敦促黑人了。

真好,我来到你路过的地方,听你讲那曾经的故事。

有情无罪——读小说《一个军嫂的离婚日记》

今天是梦雪的生日,在下雪的北方遥祝她生日快乐,幸福安康!今天也是我给自己规定的偿还梦雪一笔文债的最后期限,只好因“有情无罪”而“有债无眠”了。

九年前,曾与梦雪同在一个名叫“雀之巢”的网络文学社团里舞文弄墨,叽叽喳喳;六年前,曾见梦雪和她的朋友在抚顺罗台山庄的酒桌上畅谈豪饮,痛哭失声;三年前,曾为梦雪的第一部散文集《落花人独立》作序,题目叫做“飘落在梦乡的雪花”。

在那篇序言的结尾处,我由衷的对作者说:“如今,梦雪再一次回到了阳光灿灿的南方,希望你偶尔还会走进白雪皑皑的梦乡,更希望你在梦醒时分能够坦然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污泥浊水,欣然接受融化了的不再洁白的雪水仍会滋润生命,那样,你的生活中便会少了些许‘情殇’,你的文字里便会少了些许”泪痕“。因为,作为你的朋友,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快乐如风劲舞飞扬的梦雪”。

如今,当我在银灰色的晨曦中慢慢合上梦雪的长篇小说《一个军嫂的离婚日记》时,窗外也有星星点点落地即化的雪花。再看梦雪的人与文,一方面,确有许多变化;另一方面,确实没大变化。

为了让读者和我的思路同步,还是先简单介绍一下《军嫂的离婚日记》中的人物及故事梗概吧。

书中的主要人物有紫烟(军人、法官、记者),本书主人公;竹捷(某部少校),紫烟的丈夫;晨霜(某部少校),紫烟的闺蜜,主捷的情人;陆庆伟(某部中校),紫烟的战友,也是她曾经倾慕的对象;金良秋(报社主编),紫烟的同事和好友;王雅雯(律师),金良秋的妻子,同性恋者。

故事的主线就是围绕这样一些主要人物的复杂关系和感情纠葛展开推进的。从小生活在军营,后来又成长、成家于军营的紫烟,当过女兵,做过法官,后来又到新闻单位工作,她聪明、漂亮、单纯、自信,而当她突然遭遇爱情和友情双重背叛的致命打击的时候,当她重新面对当年曾倾心爱慕的男友从国外归来的时候,当她不断看到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在爱情、婚姻和家庭等方面出现危机的时候,究竟应该如何面对和抉择?所有的问题和答案都如实写在了这本极其私密的“日记”里,应当说,其中有许多问题是耐人寻味的,也有不少答案是出人意料的。

于是便有了这样一本无论情感还是情节都足以动人心扉、扣人心弦的“军嫂离婚日记,起码我的心是完全被紫烟的悲欢离合生生揪住了,至今无法释怀。

有情无罪——读小说《一个军嫂的离婚日记》 军嫂离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1308.html

更多阅读

《灼眼的夏娜》小说下载 灼眼的夏娜百合小说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灼眼的夏娜》的小说整到博客上了。不想我的战友们再在搜索引擎上一遍遍搜索下载,出现的却是一个个需要注册才能下载的论坛,因此自己做了链接,今天才发现失败了。。。只好把自己找到的一个下载网址告诉大家,还有用户

在大唐秦王陵拍的电影《一个老汉三个贼》 大唐秦王

在大唐秦王陵拍的电影《一个老汉三个贼》央视六频道播出在《一个老汉三个贼》剧组,不少人都讲着一口流利的宝鸡方言,这支队伍号称“宝鸡军团”。电影制片人张旭辉是从宝鸡市走出去的电视人,他投拍的电影《杨文洲》、《国宝迷踪》、

《气球上的五星期》读后感 热气球上的五星期

这周我读了《气球上的五星期》这本书,这本书是儒勒·凡尔纳的第一部科幻小说。这是一本能带我们在未知的世界中漫游的书。这本书讲述的是19世纪上半叶,许多探险家、地理学家、旅行家虽然对非洲进行了艰难的探险,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资料

《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故事读后感

《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读书心得碧莲小学邹晓昀(2013.12)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也常常在寻找机会来感动学生。我想,倘若教师没有真情,学生缺乏感动,而仅仅靠说理来教育,是很难取得成效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感动就是教育的真谛。自从我读了《

声明:《有情无罪——读小说《一个军嫂的离婚日记》 军嫂离婚》为网友风月倦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