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闽南 寻找风狮爷 厦门风狮爷

风狮爷,又称风狮、石狮爷、石狮公,日本、琉球称“シーサー”,是金门、琉球群岛等地设立在建物的门或屋顶、村落的高台等处的狮子像,用来替人、家宅、村落避邪镇煞。其造型推测是由庙宇门口的石狮形象演变而来,狮子为百兽之王,狮子的形象被用作辟邪招福的辟邪物。凡是到过金门的人,无不为这些站立的石狮而感到新奇,其一反常态的造型令人过目不忘。



不同的颜色与造型代表不同的意义

风狮爷缘起 镇风止煞
走进闽南 寻找风狮爷 厦门风狮爷

福建南部风季长,风速高,其中金门一年中东北风长达九个月,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这半年的平均风速高达每秒四米以上。古代金门植被丰富,由地方志可知有四大林区,分别是双乳山林区、丰莲林区、鹊山林区、太武山林区,但自中国元朝以来,因为大量砍伐森林,来发展盐业,到了明朝,中国沿海的海盗侵扰,金门又正值要冲,常遭到倭寇纵火烧林;郑成功抵达金门之后,砍林造舰,实施坚壁清野战术,种种因素致使金门植被遭受破坏,风害更加强烈,福建其他地区也受影响。当地居民为了防止风害,设立了风狮爷来镇风止煞。一直到了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进驻金门,开始大量植林,风害始得改善。

造型奇特 以立姿、蹲踞两种为主

在内地,石狮子都是伏卧的姿态,雌雄相对,雄狮玩球,雌狮育崽。但金门的狮子几乎都是单立、独处,少有成双成对者。风狮爷最奇特的地方就是它的造型:风狮爷的造型主要有立姿、蹲踞两种,立姿在比例上四肢显得细小,高度有高达385厘米(安岐村风狮爷),最小有东珩风狮爷—22厘米,刻工技巧粗糙细致不一,主要在脸部表情,一般为圆眼凸出,狮鼻头宽阔,呲咧大嘴,或露出牙齿。表情有凶悍、露齿含笑,也有狰狞像,或一脸稚气。背部有的不作雕饰,有的在背部刻出中线,雕出整齐的鬃毛,尾巴上卷贴于背部,也有仰天咆啸、欲扑向前、扭头转身等生动的动作。

多为石雕 精华在脸部

风狮爷多为石雕,其造型尊尊不同,各有特色,往往随雕刻者意之所至,自由发挥而创作。就整体而言,风狮爷雕刻的精华在头部,尤其脸部。较显著的共同特征是,圆眼凸出,鼾头宽阔,大嘴龇咧,甚至与头等宽,露出尖锐牙齿,有的嘴角夸大成二凹洞。雕刻上,有的精雕细刻,神态逼真;有的简单勾勒,粗糙象意。形体上,有的庞然高大,如金门琼林村北侧的风狮爷高达189厘米;有的娇小玲珑,如金门青屿风狮爷仅42厘米。

一般不上色 多为单只

风狮爷一般不上色,但也有上红、黄彩色的,这在晋江、石狮沿海和金门、台湾很常见。风狮爷一般为单只,但也有双只的。两狮以“雌雄狮”、“母子狮”为多,个别有“父子狮”。如石狮宝盖镇玉浦村就有一对一大一小,上了红、黄两种颜色的“父子狮”。



位置摆放:村落大道、屋顶、围墙各不同

传统上风狮爷往往置于村落外缘大道旁,称“村落风狮爷”,其防护范围以整个村落为主,为整个村落共有,属公设性质,为一般传统的风狮爷。另有“屋顶、围墙风狮爷”,有石雕的,也有“瓦将军”,置于屋顶上或围墙上,防护范围为一户人家,为私人所拥有,属私设性质。还有的置于自家大门口。



村落的守护神

村落风狮爷

村落风狮爷多坐落在村庄四周的风口,台湾现存的约有六十八尊。典型的村落风狮爷设立于村落四隅,例如金门阳宅村的村落风狮爷,村落风爷狮的设立位置是在村落的当风路口,故多面朝东北东至北方。金门大部分的村落仅有三座、两座或一座风狮爷,是否因为年代久远而倾圮已不可考。村落风狮爷的材料有石制、水泥、黏土和砖石等。石材为多数,有花岗石、泉州白石,青草石。东珩风狮爷是水泥模型狮,也是最小的风狮爷。泥制风狮爷的做法是黏土涂灰泥,砖石则是外敷白灰。村落风狮爷的设立,有镇风煞、祭煞、克制蚁害、护风水与破解村落犯冲等多种原因和意图。

几处著名的村落风狮爷有吕厝风狮爷(金门著名的陈祯墓自建立以来,面向的吕厝村即祸事不断,吕厝村的居民于是设立了的风狮爷,面向陈祯墓,用来破解风水)、刘澳风狮爷(用来镇水箭,防止水鬼作祟,保住钱财不被水带走)、山后风狮爷(位于山后村,风狮爷面西方,破解地势较高的中堡村住宅的燕脊的风水)、田墩风狮爷(田墩村设立风狮爷镇吴坑的庙冲)。

“瓦将军”——屋顶上的风狮爷

屋顶风狮爷是因为设立在居家的屋顶上而得名,其造型在狮背上有骑有一名武士,弯弓拉箭。在连横《台湾通史·风俗志》曾有一段记载:“屋之上或立土偶,骑马弯弓,状甚威猛,是为蚩尤,谓可厌胜。”另外《新金门志》也有“人家屋上,每见有陶质瓦兽,作狮子张口状,亦有作擐甲奖军状,名曰蚩尤。”这样的一段话。又有人说是狮背上的武士是由封神榜中的申公豹或黄飞虎演变而来。



屋顶风狮爷

因为旧时屋顶多覆有瓦片,故屋顶风狮爷又称瓦将军,又有人称之为镇邪(煞)将军。屋顶风狮爷的材质有陶塑、石雕、泥制,位于屋顶、屋脊、甚至嵌入墙壁,位在屋顶的以放在正厅的中脊上最多,除了背上坐有武士型的之外,也有单狮型。在台南亦可见屋顶风狮爷。



闽台地区关于风狮爷的习俗

风狮爷的安置需要由法师举行仪式,并利用白公鸡开光,开光后的白公鸡被放生,即使到田中食用作物,农民也不可将之驱离或伤害,但各村习俗不同,有些村庄会将开光后的白公鸡活埋于风狮爷下。倒立的风狮爷不能随意立起,需择日择时,请法师依一定仪式安置,因此小古岗、东溪、顶兰仍有倒立的风狮爷。



祭祀习俗:给风狮爷穿上披肩

祭祠谢恩 给风狮爷穿披肩

金门许多村庄在风狮爷生日或庙会要举行祭祠,在风狮爷面前作醮演酬神戏。贡品有三牲、金帛、红布、金花(春花),法师念咒,敬三献酒,将红布绑在狮身上,给风狮爷穿上披肩是谢恩的方式。农历二、三月,包菜粿拜家中祖先和神明,祭毕取一两个站在中庭把菜粿由门墙上方抛到屋外让猫狗捡食,再将拜过祖先的菜粿拜风狮爷,塞一个在狮口中,或留一两个在地上不带回,又称塞虎口,显示民众对风狮爷有像对虎一般的敬畏之心。

由现代福建人民对风狮爷的祈语可看出,风狮爷已由镇风止煞转为无所不能的万能神,福建人会向风狮爷祈求阖家平安、事业顺遂、作物丰收。

风狮爷的道教意蕴 镇风止煞、祈祥求福

泉州道教的堪舆家认为,“甲卯风为风水之大忌”。而风狮爷是一种狮面人身的图腾,拥有万兽之王狮子的武勇,又具有风伯的神威(“风狮”与泉音“风师”同音,风师是泉州民间对风神的尊称,又叫“风伯”),在人们心目中,它具有“镇风止煞、祈祥求福”的法力,因此视之为神,尊之为爷,故刻“石头风狮”以镇风。泉州随处可见古代遗存下来的单只昂头朝前的风狮爷。



延福寺遗址风狮爷

2004年,九日山下原延福寺遗址出土了一尊泉州最大最古的风狮爷。目前,该风狮爷暂存在九日山风景区文物管理所内。该风狮爷为花岗岩石质雕刻,高1.23米、宽0.59米、厚0.75米。狮子后腿曲坐直立,前腿在狮子的胸前。这种形状的风狮爷在泉州十分罕见。该风狮爷可能为五代以前的雕刻物。延福寺是闽南最早的寺庙,始建于西晋·太康九年(288年),到五代时规模已经十分宏大,共有54个院落。

北宋开始在泉州设立福建市舶司。此后,市舶司长官每年都要到九日山延福寺举行两次祈风仪式,以此来祈求船队出航一帆风顺。

霁云殿风狮爷

在晋江市安海镇霁云殿内,有两头形态怪异的石狮,人立站在基座上。这两头石狮与平常所见石狮的模样、神态有很大差别,颇似金门的风狮爷。寻常所见的石狮四肢蹲伏,而这两头石狮却作人立状;此外,寻常石狮常常口中含珠,而这两头石狮中的一头却将珠抱于怀中,另一头则揣他物。两狮神情微妙,若笑若思,虽然静立,却又给人跳脱活跃之感。霁云殿的始建历史已经无从考证。古老相传建于五代,《安海志》记载明·嘉靖间倭乱殿毁,隆庆间士大夫耆老纠众重建。这两头石狮历史较为久远,但究竟何年何月所雕刻,也不得而知。

大嶝东蔡风狮爷

大嶝的两座风狮爷是目前大陆仅有的风狮爷,同为翔金两地的风沙守护神。记者看到,两座风狮爷立在村口靠海的地方,为狮首人身塑像,面部朝海,容貌极为威武。两座风狮爷为一雄一雌,相隔百米。村民称,这两座风狮爷是大嶝金门两地的守护神,为海岛抵御风沙,翔金人民都有着共同的风狮爷信仰。



金门风狮爷

金门风狮爷

风狮爷习俗在金门县也很流行,现尚留存64尊,分布在49个村落里:金沙镇39尊、金湖镇12尊、金宁乡8尊、金城镇5尊。目前金门历史最长的风狮爷产于清代。按新近金门出版的《风狮爷千秋》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遍布金门全岛的风狮爷崇拜是从明末清初开始兴盛的。当时金门几经战乱后,全岛沙漠化十分严重,风沙四起。村民们就在村庄外挡风的位置树立风狮爷崇拜祈祝。

一般认为,金门风狮爷根在泉州。金门的居民大部分是从泉州等闽南地区搬迁过丢的,他们把九日山祈风文化和风狮爷信仰带到金门,并逐渐形成了当地的风狮爷崇拜祈祝习俗。延福寺遗址出土的曲坐直立型风狮爷,与金门的风狮爷属同一种类,为这一说法提供了证据。同时,专家也认为,安海霁云殿那两头颇似金门风狮爷的石狮,应与金门的风狮爷颇有渊源。返回腾讯网首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1569.html

更多阅读

兽兵卫忍风帖-龙宝玉篇 兽兵卫忍风帖

1993年剧场版《兽兵卫忍风帖》的续篇..2003年4月推出TV动画全13话完..讲述江户时代为寻找传说中的龙之宝玉牙神兽兵卫与柳生一族等各方豪杰展开了殊死搏斗..动画素质真的很一般..但在因为其内容突出在刀剑类的众多动

风をさがしてSearchtheWind,寻找风 》 search the wind

每当仰望雨后的天空,いつも雨の后の空を仰ぎのぞんで、就会浮现那个爱哭的自己,そのよく泣く自分に浮かんで、曾经疯狂的追赶着某个人,かつて気违いのようにある人を追いかけて、曾经希望能变得更强大,かつて更に强大になることができる

声明:《走进闽南 寻找风狮爷 厦门风狮爷》为网友无声恸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