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蟳浦女图文 泉州蟳蜅闽南童谣

泉 州 蟳 埔 女蔡明森/文·摄影

今天是妈祖娘娘的生日,也是泉州市蟳埔村妇女的盛大节日。

我們在老褚的指挥下五點五十分从下榻的酒店出發。我們算是最早一批到達潯埔村的攝影者。

进村的时候天还未大亮,我们遇到许多穿戴着极具特色的蟳埔女的头饰和服装,有的拎着大包小包,有的骑着自行车、电动车穿街走巷,兴冲冲地赶往妈祖庙……


上图:舞龙庆贺妈祖娘娘生日的蟳埔女

下圖:美麗的蟳埔女頭飾



下图:正月二十九日清晨的蟳埔女




下图:蟳埔女清晨从四面八方赶往妈祖庙进香





泉州蟳浦女(图文) 泉州蟳蜅闽南童谣






下图:清晨进香的蟳埔女





下图:跳着贡品赶往妈祖庙的母女和祖母孙女







下图:好客的蟳埔女向所有来参加妈祖娘娘生日庆典活动的客人免费提供美味的寿面、蟳埔炒米粉和汤圆


下图:为免费提供客人早午餐切菜、开牡蛎、洗碗筷的蟳埔女









浔埔村,位于泉州市区东南部丰泽区东海海濱大道上,距城中心只有十分鐘車程。現在改稱潯浦社區。從我們下榻的寶山商務酒店直線而去只有一公里多路,汽車走泉秀路拐一個彎就到濱海大道,也只需五分鐘。

下图:泉州蟳埔村渔船码头与立在村口的广告牌








據說,古時明清时蟳埔顺济宫时逢妈祖娘娘(即林默娘)生日,晋江南岸洋埭村村民联合敬奉一幅锻面彩帐,错把前埔写成蟳埔。当地村民认为此地盛产红蟳,正是本渔村特产,遐迩闻名,用蟳埔作村名,更加符合村中实际,也不以为怪,从此將錯就錯一直沿用下来。  

蟳埔地处晋江北岸,内海系晋江下游与东海接壤的突出部,是咸淡水的交界处。前有涛涛晋水,后依新兴滨城,是一个以渔业为主、工商业并举的沿海社区。此地是泉州湾的出海口,为泉州东南海防门户。自古福建泉州就是對外通商的主要港口,特別從唐宋明更加發展海上絲綢之路,擴展海洋經濟,而潯浦正位於航道之要衝,漁業、經濟與文化相當發達。因而也形成了以浔埔为中心涉及周边的金崎、东梅的一种独特民俗。尤其明显是妇女,具体表现在:“鹧鸪姨与蟳埔阿姨”、“发式与发饰”、“服饰和装束”、“婚礼时间的差异”、“蚵壳厝”等诸方面。

蟳埔妇女与各地不同的特色,从古至今见不到封建社会强加在妇女身上的一道枷锁——缠足。为了生活,浔埔妇女天天下海抓鱼虾,上滩涂敲蚵,挑海味贩卖等与男子一样的進行强体力劳动。浔埔女既持家又下海搬运和讨小海,裏裏外外都是能手。

蟳埔女名称繁多,主要称她为“鹧鸪姨”。这起源于浔埔东北有一鹧鸪山,明代天启七年置铳台(即枪城)在鹧鸪山上,到了清康熙从祥芝移迁来的巡检司在浔埔,又命名为“鹧鸪巡检司”。因此,所在地的妇女,便称为“鹧鸪姨”。?

浔埔妇女温柔谦逊,生儿育女后,不是教儿女叫自己“阿母”、“妈妈”,而是要儿女称自己为“阿姨”。以前,年轻浔埔妇女最讨厌同龄或年纪比自己大的男子称自己为“浔埔阿姨”,以为这是有意侮辱她。可是长期以来很多外界不明底蕴的人,普遍认为“阿姨”是尊称,因此,浔埔妇女不得不改变过去的看法,初期有人称她“阿姨”只一笑了之,现在却习以为常而成为“尊称”了。

泉州人敢為天下先於聞名天下,然而,這裡卻保存着許多中國傳統文化。蟳埔婦女與男人一樣鏖戰於經濟文化第一線,然而至今還保留着傳統的髮飾與服飾。

我是第一次從泉州海濱大道深入到潯浦村。當看到村街小巷建有許多現代的四五層高小洋樓,同時又處處可見低矮破舊的蚵殼厝(海蠣殼築得的牆);瞅着穿着高跟兒鞋的時髦女郎過去,又迎來穿戴鮮艷、奇特、美麗的騎車蟳埔女過來……心裏一陣震撼。雖說很多年前,我去過惠安崇武的時候,曾經為惠安女的性格、品德以及她們的頭飾与服饰震撼過。然而,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就在福建第一經濟大市、最大僑鄉的泉州市區內一個社區,居然仍舊保留着這種重重厚厚的文化傳統,而且毫無消退之跡象,這怎能讓人不震撼不欣慰呢?!

蟳埔女是一本书。這本書絕非我今日能讀完,這裡的文化積澱也不是我今天能拍夠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1886.html

更多阅读

泉州面相大师许少锋如何从手相看财运 手相财运

  泉州面相大师许少锋【如何从手相看财运】手是每个人都最熟悉的地方,做什么都要用到手。但是,虽然自己的手都这么熟悉了,手相怎么看才对却很多人不知道!在此面相大师许少锋就将看手相的“精髓与方法”分享给大家!  首先,很多人不知道

声明:《泉州蟳浦女图文 泉州蟳蜅闽南童谣》为网友欧式高跟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