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北战》两版本之比较 电影南征北战新旧版本

摄于一九五二年电影的《南征北战》,是过去年代的经典战争片之一,在文革中大批老电影被禁放的时候,它也未被打入冷宫,与《地道战》、《地雷战》一起,成为“三战”老片,在文化生活贫乏的年代,被人们很多遍地观赏过,影响了至少三代观众。
七十年代初,国内文艺政策始有松动之势,新拍了一批影片,因电影工作者时常困扰于政治上的动辙得咎,老片重拍成为一种较为“保险”的方式,彩色版《南征北战》、《渡江侦查记》、《平原游击队》等片于一九七四年应运而生。
重拍《南征北战》,时已过二十二年,特别是又经历了已进入第八个年头的文革,变化大是免不了的了。制片厂由上影改为北影,编剧、导演则仍由原班沈西蒙、成荫(少了汤晓丹)挂帅。演员方面,解放军师长由陈戈而王尚信;高营长由冯喆而张勇手;村长赵玉敏由张瑞芳而俞平;国民党军张军长由项堃而王培;参谋长由白穆而葛存壮等等。
单列出这几位就可以发现,老版演员阵容远强于新本。老艺术家陈戈不避正邪,演好人一身正气,扮坏人(如《抓壮丁》里的王保长)亦入木三分。冯喆则是五、六十年代非常受人喜爱的演员,“高营长”的形象由此深入人心。张瑞芳四十年代就已在重庆话剧界崭露头角,至六十年代更以“李双双”响誉全国。项堃则是四十年代的影星,解放后以饰国民党军官闻名。白穆也是老一代影人,七十年代的年轻观众对他了解不多,反倒是在文革后期的《春苗》、《难忘的战斗》等片中,对他饰演的反派角色印象深刻。
新版“高营长”的扮演者张勇手,六十年代是以英俊小生形象显现于银幕,在其代表作《奇袭》(饰方勇)、《林海雪原》(饰少剑波)中的表现上佳。但到七十年代中期,他已经发了福,面颊身材都显得臃肿,如此“高营长”当然难以得到观众的认可。俞平在“文革”前曾以《小二黑结婚》中的“小芹”一角成名,但在表现“赵玉敏”的泼辣干练上,尽管极尽模仿张瑞芳,却难以与之比肩。成名已久的葛存壮戏份不多,七十年代的观众熟悉他,源自后来在《决裂》里他饰演的那位“马尾巴的功能”教授,现在则是更多是靠“葛优他爸”名声在外。王尚信、王培等均为话剧演员,与陈戈、项堃等的表演相比,因舞台腔太浓而失了自然。
其他演员中,老版影片里可见曰后成名的如仲星火、铁牛等演员,孙道临也露上一脸。新版中配角的名人稀缺,唯赵大娘一角由不知名的演员换成了名演员胡朋,可是胡朋白白胖胖的,实在是不如老版中的那位演员更象个农村老太太。后来胡朋曾在文革末期拍摄的《反击》(未及公映“四人帮”已倒台)一片中,扮演过一个暗示江青的角色,据说在文革结束后批判该片时,她流下了悔恨的眼泪。
历经文革,随文艺政策上的改变,为突出正面人物及英雄人物,新版影片中的解放军从首长到士兵,各个都浓眉大眼(妆也实在太重了),脸面和衣着都干净整齐,即便一场恶仗下来仍是如此。当人们看到白净英俊,普通话标准(甚至有些京腔)的“张连长”时,肯定会觉得还是老版本中的那个歪嘴暴牙、胡子拉茬、说话有口音的“张连长”更真实。
《南征北战》两版本之比较 电影南征北战新旧版本
陈戈、冯喆等,在文革中死于非命,令人扼腕。逃过劫难的项堃,在文革期间被批判时曾有个笑话,红卫兵说他“一看就是个坏人,怪不得演国民党军官演得那么象。”这话也可以理解为对一个演员表演的褒奖。

《南征北战》为后世留下了太多被人们引用、借用、套用的台词,诸如正面人物的“我也想今天晚上打个冲锋,明天一早就把蒋介石的几百万军队全部消灭,可是不行啊,同志!……”、“你看你光说气话,哪有野战军带着孩子打仗的。”、“蒋介石的算盘,多少年来都是靠我们拨动的。”反派人物则有“我们以往的失败,就在于轻敌呦。”、“请你们再坚持最后五分钟!”、“张军长,张军长,请你看在党国的份上,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这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了。”
这些词句,新版本都给予了保留。与其说它多么经典,不如说是因反复观看给人的印象太深。
还有句被保留的台词,过去并未在意,现在却能让我发笑。影片开始不久,高营长碰到赵大娘后问起她女儿赵玉敏的情况,赵大娘说:“她现在可忙啦,去年大选,庄上人选她当了村长。”——如此说来,在四十年代的山东解放区,农村基层民主已经搞得很不错了嘛。
新旧两版本相较,结构、情节等大都得以保留,仅于细微处做了些改动。重看之下,凭记忆录于兹。
高营长与赵玉敏谈工作一场戏,由老版在营部进行改做在赵大娘家里,且增加了这样的情节:两人在谈工作时,赵大娘在一旁摊着煎饼,这边工作谈完了,赵大娘端上来煎饼、摊鸡蛋、大葱让高营长吃,高营长说他吃过饭了。赵大娘边卷饼边道:“吃过了也得吃点,过去你想吃,大娘也没有。现在你吃多少,大娘都供得起。”高营长遂答:“好,我吃。”说罢坐在饭桌前捧起煎饼大嚼。当年还是个小学生时,曾与同学就高营长如此不客气,是否违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展开争辩,想想也真是无聊。而在文革年代,这场戏显得既有生活气息又不乏人情味儿,其创意之新并能获得通过应该说亦属难得。
解放军攻打“将军庙”车站一节,老版影片中高营长脖子上挨了一枪,后来缠上了沙布。新版改作左臂中枪,吊了个三角巾。改动的原因大概是嫌在脖子上包扎有损正面人物形象,不符合当时的“三突出”原则。同是根据此原则,让老版中抽烟的高营长,在新版里改了这一“不良嗜好”。
老版中,敌张军长被俘后,躺在担架上被押了下去。解放军士兵以轻蔑的口吻告诉高营长:他用一块小石头砸自己的头。这是想“成仁”吧。淮海战役时杜聿明就真这么干过。新版里不再有此情节,大概是不能表现敌人的“勇气”。
结尾处,解放军师长站在坦克上发表讲话,老版台词中有“我们在毛主席和朱总司令领导下……”,新版中“朱总司令”被删去,文革时期,只能突出毛泽东个人。师长讲话结束,军民共同高呼“毛主席万岁”的情节,改为由高营长带头呼喊。
说来说去都在讲老版的好,新版当然也有它的优势,场面更为宏大,部分场景还用了航拍,又兼是彩色的,在我眼中,此是它唯一胜出老版的地方。
因过去的政治环境,该片也留下了许多让人重新审视的地方,例如国共两军抢占“摩天岭”的情节,解放军官兵一致,士气高昂奋勇攀登;国民党军士兵被军官用枪逼着,战战兢兢磨磨蹭蹭。当看过很多次这部电影的我们,在九十年代初读到《雪白血红》时,见辽沈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端着机枪向解放军阵地发起冲锋,当官的冲在前面的描写,不禁为之目瞪口呆。
这部影片,是六十年代生人集体记忆中的一部分,无论它的“好”与“坏”,“真”与“假”,都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今天我们重看并对之发出的议论种种,虽仅止于闲谈,唯望曰后还原历史于真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1903.html

更多阅读

电影《棋王》印象 风云小棋王电影全集

阿城的小说《棋王》我看过很多遍,今天在无意中在电脑上看了电影《棋王》。侯孝贤策划,严浩、徐克导演,梁家辉编剧(!)、主演,主题曲罗大佑的《爱人同志》、《不变的结局》,女主角杨林(我看着眼熟,心说不会是杨林吧,唱《玻璃心》那个,看完特地等

《国色天香》创作后记之二:不幸被腰斩的大结局

连续两个通宵,终于看完了碟版的《国色天香》,不知不觉中,泪早已湿了衣襟~虽然早在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就已经深陷其中,边写边哭,边哭边写,如痴如醉,如疯如魔~谁说这仅仅只是一个故事一场梦幻呢?红尘万丈,人人都最纠结也最难解的不就是这情之

《南征北战》两版本之比较 电影南征北战新旧版本

摄于一九五二年电影的《南征北战》,是过去年代的经典战争片之一,在文革中大批老电影被禁放的时候,它也未被打入冷宫,与《地道战》、《地雷战》一起,成为“三战”老片,在文化生活贫乏的年代,被人们很多遍地观赏过,影响了至少三代观众。七十

声明:《《南征北战》两版本之比较 电影南征北战新旧版本》为网友丿坐台买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