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潞安大鼓唱响法国巴黎 上党鼓书王海燕

王海燕获得“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



王海燕赴法国演出情景

潞安大鼓唱响法国巴黎

记中国“非遗”传承人、“牡丹奖”获得者王海燕

文/牛晓婉图/宋贵文靳晓姝


  7月3日晚,中国曲艺节之北方曲艺专场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隆重上演。长治县民间艺术家王海燕的一曲《割肉还娘》震撼法国巴黎。

牡丹花 太行山上最鲜艳

檀板一碰歌声起,听我把书说给你……
  舞台周围挤满前来听书的群众,开台锣鼓一响,一个身段轻盈、唱腔婉转的演员登台亮相,这便是潞安大鼓的传承人之一——王海燕。只见王海燕手拿竹板,站在舞台上声情并茂地表演着潞安大鼓,台下的观众一个劲儿地拍手叫好。
  王海燕是说唱潞安大鼓的民间艺人,长期活跃在我市及周边县市的民间文艺舞台上。多年的演出经历,使她历练出一身精湛的唱功和演技,她的嗓音独特,带着一种磁性,表演时惟妙惟肖、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潞安大鼓的传统特色。在2010年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大赛上,王海燕表演的潞安大鼓《割肉还娘》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受到了专家和评委的高度评价,一举夺得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割肉还娘》改编自传统小戏《七斤三两》,故事讲述的是县官胡绍武为一位流落街头的母亲断案做主,惩治忤逆儿子吴小虎的故事。最后,在胡绍武的帮助下,母亲的大爱唤醒了吴小虎的良知,他为自己的忤逆行为深深自责,吴小虎经过这样一番经历完成自我的心灵救赎,重新认识到母爱的伟大和人间孝道的真谛。《割肉还娘》在音乐编排中融入了戏曲的表现手法,从而增强了人物的表现力。王海燕的演唱既有传统韵味,又别具特色,打动了所有评委和在场观众。在刚刚结束的法国巴黎中国文化艺术节上,王海燕同样以这曲《割肉还娘》,通过绘声绘色、嬉笑怒骂的表演方式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传统孝悌之义。一位法国观众是“中国通”,看完王海燕的演出后激动地说,演出非常精彩,希望经常看这种节目,自己也想学唱潞安大鼓。
  王海燕14岁拜师学艺,17岁挑牌组团。今年刚刚34岁的她,已经登台献艺近万场。在20年的演艺生涯中,她和她的“长治县东和智燕说唱团”几乎走遍了整个晋东南。
  2008年7月,海燕演唱的《依依发廊情》获第五届全国曲艺大赛新人提名奖,10月被山西电视台《中国风》栏目选用;2009年受邀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曲艺专场晚会,一曲《新编珍珠倒卷帘》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受到首都人民的好评;2010年6月第六届全国曲艺大赛,海燕以一段传统潞安大鼓《割肉还娘》获得国家级曲艺最高奖——牡丹奖;2010年11月参加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启动仪式暨首场演出,潞安大鼓《好婆婆——黄代小》受到主办单位表彰奖励;2010年12月代表山西参加“中部六省曲艺大赛”,演唱的潞安大鼓《新编珍珠倒卷帘》获特等奖。

檀板声 家乡百姓最爱听


  一路走来,潞安大鼓广为百姓熟知,各地演唱队更是迎合着观众需求,不断地推陈出新,传统的曲艺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处处开花结果。
  潞安大鼓又称“干板腔”,另外还有“潞安老调”和“潞安鼓书”等别称,它产生于清乾隆年间,深深扎根于民间,综合了戏曲演唱和击板说书两种形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一方面是它的音乐和语言富有地方特色,亲切生动;另一方面,它的表演形式灵活,不受场地等条件限制。它通过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等表达了人们的愿望和要求,反映出人们的爱憎和疾苦。
  在民间,农家的各种事情,比如生日祝寿、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祈福还愿等往往需要有说唱者参加。曲艺作为一种民间习俗,所寄托和表现的已经不是简单的娱乐消遣与审美需求,更是一种崇尚神圣的社会理想和生命意识的特殊表达。
  现在,仅在长治县就有十余个业余曲艺演唱队奔波在晋东南各县区,形成了空前的群众性文娱活动,培养出了数十位主唱演员。如今,长治各县区不少村镇,每逢庙会或庆典,不是唱戏便是说书,有的村除唱戏外还要邀一班或几班曲艺队演唱,还有的村在过满月、祝寿等个人活动时也要请曲艺队助兴,一唱便是三四天。潞安鼓书已经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娱乐形式。
  千百年来,潞安大鼓虽在表演形式和曲目内容上推陈出新、千变万化,但是它一直承担着丰富当地人精神生活的重要使命,更是当地百姓心灵生活的重要依托。
  潞安大鼓是非常有特色的地方曲种,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潞安大鼓榜上有名,而王海燕就是演唱潞安大鼓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但怎么传承?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趣味也在发生变化,因此,传承潞安大鼓,留住观众是硬道理。
  老年人想听长篇大书,但年轻喜欢小段子。如何同时满足观众对艺术的不同需求,确实让海燕感到为难。
  为了适应新的舞台,海燕的演唱风格一直力求变化。从参加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大赛演唱《依依发廊情》开始,到第六届曲艺大赛的《割肉还娘》,到“中部六省曲艺大赛”的《新编珍珠倒卷帘》,海燕一路走一路学一路演。从《依依发廊情》的羞涩清纯潇洒俊逸,到《割肉还娘》的善良风趣悲愤诙谐,再到《新编珍珠倒卷帘》的一字千钧成熟老练,王海燕的演唱风格有了一种质的飞跃。
王海燕潞安大鼓唱响法国巴黎 上党鼓书王海燕
  说到获奖,海燕说:“如果不参加第五届曲艺大赛,我现在可能还只是个在乡下瞎哼哼的毛丫头,通过参赛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才有后来的不屈不挠下工夫重新学习。刚开始拿到《依依发廊情》的本子,首先觉得这和我们原来习惯的唱词有很大不同,一百来句,干干净净,利利索索,没有一句水词,无形中就觉得上了一个档次。其次是作曲。以前我们说书,唱腔、过门没有什么专门的设计,完全是口传心授,照葫芦画瓢。这次不同了,科学规范,非常严谨,登上大雅之堂,美感油然自生。特别是专业表演出身的导演王红玉老师,对我转变太有帮助了。”

曲艺情 花甲老人最专注


  “山西人,爱吃醋,家家有个醋葫芦,葫芦有情传佳话,唱一段潞安大鼓书。”朴朴素素的语言拉开了《醋为媒》的序幕。
  在长治县,谈到潞安大鼓,不得不提及年过花甲的曲艺家傅怀珠。以他为代表的上党曲艺人不仅创作出了很多的精品曲目,更为潞安大鼓的继承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1986年,《醋为媒》在全国曲艺大赛中荣获创作、表演、音乐设计、音乐伴奏四项奖,也让潞安大鼓这一乡土曲种在我国曲坛名声大震。1987年,《拙老婆》在全国曲艺作品评奖中再次夺得金杯奖;1990年,《九月九》在“长治杯”全国曲艺大赛中一举夺魁。1992年6月,中国曲艺家协会、山西省文联等联合在长治县召开了“傅怀珠曲艺作品研讨会”,使潞安大鼓跻身全国优秀曲种行列。
  现如今,潞安大鼓吸取了襄垣鼓书、武乡琴书及上党落子、上党梆子的声腔音乐,不断丰富唱腔,既保持着传统特色,又焕发着崭新的生命力。
  傅怀珠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曲艺家,他是农民的儿子,作品中渗透着农民的理想、情感、趣味,他创作的潞安大鼓独具特色,明朗、隽永、风趣、幽默,反映的都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也就是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作品,有最广阔的生存基础和发展空间。
  在潞安大鼓的传承过程中,各个时期都有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如今,活跃在长治县的潞安大鼓作者有傅怀珠、李善志、杨富堂、和飞燕等,演员有贾庆燕、王海燕、董明生、王富贵、李爱兰等。
  潞安大鼓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和发展却不容乐观,仍存在经费紧张,演员流失严重等问题。
  潞安大鼓自从诞生以来,凭借演出不受场地和道具的限制,易编易排,流传广泛,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新型文化的冲击,潞安大鼓在广大乡村表演的机会日益减少,一些颇有造诣的老先生也退出民间舞台,很多绝技难以传承,而且年轻人在技艺上能独树一帜、享有威望的较少,一系列的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保护潞安大鼓任重道远。
  王海燕获得牡丹奖,是我市首例个体演出团体演员问鼎中国曲艺最高奖,标志着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进入了多元化的发展轨道。
  王海燕以家庭为单位,组建个体演出团体,一方面继承传统的曲艺项目,另一方面立足长治本地,通过参加全国性的大赛来提升知名度,以此来扩大潞安大鼓的影响,增加她的演出机会,提高整个演出团体的水平和收入。王海燕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带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就像她自己说的,曲艺是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也是谋生的一种手段,要想传承下去,必须要有专业的曲艺表演者,并且能够以此为生,曲艺才会有生命力,她所为之奋斗的也是每一个曲艺表演者的梦想。
  一个演员坚实的功底来自演员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积累,以及对生活的分析、研究和认识,而海燕正是凭着对曲艺的喜爱,踏踏实实地在艺术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
  问到海燕有何感想,海燕如是说:“有人说我成功了!但是我自己知道,我的成功不是我一个人的成功,是许许多多喜爱潞安大鼓的人的共同努力,我只是侥幸站在大家的肩头才摘到这朵娇艳的牡丹花。正是有了这片充满底蕴的热土,我的艺术生命才如此丰满。”
  在法国巴黎,王海燕不仅被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凡尔赛宫、凯旋门等闻名全球的建筑深深吸引,更被巴黎市民崇尚读书的行为、敬仰艺术的热情所感染。巴黎之行,她有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巴黎市民观看演出时的那种专注劲儿;二是没想到演出结束时能有那么多观众找她签名;三是没想到潞安大鼓也能被外国民众所喜爱。
  获奖、出国,对于潞安大鼓,对于海燕,当然很重要,很光彩,但这不是传承这一地方曲种的唯一途径。如何在观众的日常活动中把这一地方曲艺发扬光大传之久远,才是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最光彩的历史使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2422.html

更多阅读

法国巴黎圣母院 法国凡尔赛宫和卢浮宫

快炙背美芹子收藏 2011/5/5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岛

转载 美丽浪漫法国安个家 法国浪漫主义

原文地址:美丽浪漫法国安个家作者:fylqiu音诗书画因为我的两个女儿生活在欧洲,多次出国前往探亲,使我这个花甲之人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欧洲的山山水水。看惯了大城市的车水马

声明:《王海燕潞安大鼓唱响法国巴黎 上党鼓书王海燕》为网友何必等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