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心理学概述——勒庞的群体心理理论 教育心理学概述

大众心理学概述——勒庞的群体心理理论 教育心理学概述
群体心理学,一般称为“大众心理学”,系“社会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奠基人是19世纪法国学者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Le Bon)。美国社会心理学大师奥尔波特(Gordon WillardAllport)曾断言,“在社会心理学这个领域已经写出的著作当中,最有影响者,也许非勒庞的《乌合之众》莫属。”

本文以勒庞的群体心理理论为主介绍大众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有关勒庞的群体心理理论,波涛先生所著《证券投资理论与证券投资战略适用性分析》一书中有系统简明的介绍,本文该部分内容主要参考波涛先生的阐述。

一、群体与群体心理学

从通常的含义上说,“群体”一词是指聚集在一起的个人,无论他们属于什么民族、职业或性别,也不管是什么事情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群体”一词却有着完全不同的重要含义。

勒庞认为,“在某些既定的条件下,并且只有在这些条件下,一群人会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它非常不同于组成这一群体的个人所具有的特点。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转到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姑且把它称为一个组织化的群体,或换个也许更为可取的说法,一个心理群体。”

群体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人类的“客观群体”,而是人类的“心理群体”。人类的客观群体是指人群在某一时间和空间上的集合体,而人类的心理群体则是指具有相同心理活动特征的人群的集合体。对于人类的心理群体而言,他们具有心理活动特征上的一致性,但是不一定具有空间活动的一致性。

在证券市场中,“心理群体”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在“停止国有股减持”这一“重大利好”的刺激下,不同背景、不同个性、来自不同地域的众多投资者立即形成了一个心理群体。与此同时,部分借利好大肆派货的机构投资者则形成了另外一个心理群体。

二、勒庞的群体心理理论

按照波涛先生的归纳,勒庞的群体心理理论中与证券投资密切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勒庞理论观点之一:心理群体的精神统一性定律。

群体中的个人会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勒庞称之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规律”。这种精神统一性的倾向,造成了一些重要的后果,如教条主义、偏执、人多势众不可战胜的感觉,以及责任意识的放弃。

勒庞认为,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说,任何人都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的个性成分,即理性的个性(ConsciousPersonality)与非理性的个性(UnconsciousPersonality)。人的理性的个性成分是不可能被统一的,这是人的创造性的源泉。只有人的非理性的个性才可能达到相互统一。当人的非理性的个性被统一之后,心理群体所形成的合力将远远大于理性个人的力量之和。而且,这种合力主要带有破坏性的本质,而不是建设性的。

用勒庞的心理群体理论来看待历史发展和社会现实,很多令人困惑不解的现象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远的如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种族灭绝行为,中国的“大跃进”和“文革”;近的如1988年席卷全国的“抢购风”、八九年的“**风波”、邓老太集资案、传销狂潮、***,等等。

在历史和现实中,这些表面矛盾的现象只能用勒庞的群体心理理论来解释。按照群体心理学说,当人们由某种目标而统一,并由某种情绪而支配成一个心理群体时,人就完全丧失了理性个体,而只剩下非理性的个体。而这种非理性的个体就成为这一群体的共同个性,并降为人的最初的原始性。

(二)勒庞理论观点之二:心理群体的整体智能低下定律。

勒庞的群体的整体智能低下定律认为,当人群组成一个心理群体时,该群体总体在决策或行为时所表现出的智能水准,将远远低于该群体成员在作为个体决策或行为时所能表现出的智能水准。换句话说,心理群体的智能要远远低于组成心理群体成员的个体智能。

勒庞认为,心理群体永远也无法完成需要高智能的任务。当人群构成心理群体时,由于理性个体的丧失,群体成员无法把由理性个性所支配的智能相叠加或组合;同时,由于非理性个性的加强,群体成员只能把由非理性个性所支配的愚笨相叠加或组合。

勒庞这一定律所揭示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比如,1988年的“抢购风”,对于大多数参与者来说,他们并不是被外在地强迫,而是不由自主地投身于抢购狂潮。曾经有个笑话,说以前某地人爱排队购买紧俏商品或便宜货,只要看到排长队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排上再说。结果,有一回某大老爷们排了半天队才发现原来商家在处理女式内衣。

勒庞这一定律对股票投资者也有着特别重要的警示作用。

首先,投资者应当特别警觉由心理群体所形成的决策方向和行为方向。

如果我们承认心理群体的群体智能要远远低于个体所能达到的智能水准,那么我们就应当预见到由心理群体所形成的决策或行为应当指向错误的方向。在股票市场的情绪极度兴奋或情绪极度压抑阶段,往往就是市场的重大转折阶段。这时的投资者往往被情绪所控制而形成了心理群体。这时该心理群体所达成的共识不可能是建立在理性判断基础之上,因此不可能是正确的决策。

其次,投资者应该特别警觉“集体决策机制”。

“集体决策”中的“集体”不一定就是心理群体,但是集体比个人更容易转变成心理群体。美国心理学家所做的多项心理实验表明,由于心理因素的作用,集体决断非常容易导致更高的差错率。

对于一般的个人投资者来说,“集体决策”的典型表现就是“讨论行情”。无论是在交易场所还是在时下流行的证券论坛,由于心理因素使然,讨论行情的现象屡见不鲜。美国一些著名投资家都对“讨论行情”的行为深恶痛绝,认为其有百害而无一利。讨论行情的过程不但是一种集体决策的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情绪相互传染的过程。

在证券论坛有一种常见的现象,众人喜欢“暴炒”某论坛名人的帖子,纷纷表示赞同帖主的观点。此即为“英雄所见略同”。话说回来,一个人可能是英雄(个人更容易冷静客观地分析、决策),两个人可能还是英雄,如果一下子冒出一大堆“英雄”算怎么回事?毕竟“金字塔型结构”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位很聪慧的MM曾对我说过一句话:当很多人对你叫好时,你应该做的就是提高警惕。真是一针见血!谁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渴望他人的交流和认同是人类的天性。我们需要不断提醒自己的是,切莫将自己迷失在人群中。

(三)勒庞理论观点之三:心理群体的形成机理。

人群中的个体在形成心理群体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三个主要外因的刺激。这三个外部因素通常构成心理群体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

这三个外因是:1、情绪激发----人群中的个体由某一情绪所激发并最终被该情绪所控制。2、情绪传递----人群中的情绪由激发进而相互传递(相互感染)并最终控制了整个群体。3、建议接受----当人群被某一情绪控制后,人群便极易受到外部建议的控制并受其指挥参与某一激烈的行动。

在股票市场中,人群比在其他社会生活中更加容易形成心理群体。这是因为股票价格的信息传输网络非常容易地把广大投资者联系在一起。而股票价格的变动以及市场相关事件信息的迅速传播功能可以轻易地起到“情绪激发”和“情绪传递”的作用。

从勒庞的心理群体的形成机制,我们可以发现,投资者的自我情绪(即心态)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避免成为任何一个投资心理群体中的一员,我们需要从控制这三个外因着手。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避免自己的情绪波动,也就是对“情绪激发”环节的控制。只有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才能进一步避免人群的情绪对自己的感染,也才能进一步避免被动接受外来建议的暗示或控制。反过来,投资者注意对“情绪传递”环节和“建议接受”环节的控制,也有助于加强对自己情绪波动程度的控制。

当然,良好的情绪控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需要不断地自我磨练,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对市场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树立信心、建立严明的操作纪律。“6-24”行情前后是研究心理群体形成机制,反省自我情绪控制的绝佳时间,有兴趣者不妨自己回味一下。

(四)勒庞理论观点之四:心理群体的整体心理特征。

当心理群体形成之后,心理群体的整体心理状态将具有以下三项基本特征:1、冲动性;2、服从性;3、极端性。

冲动性,是指心理群体的整体行动可以在某一外界强刺激因素的激发下迅速发动,并且这种行动的方向可以在外界强刺激因素的作用下迅速向相反方向逆转。因此,心理群体由其情绪的高度不稳定性必然导致其行动方向的极度不确定性。

服从性,是指心理群体具有自愿服从外来指挥的心理特征。由于在心理群体的形成过程中,群体中的个体已经丧失了个性,因此他们具有自愿伺服别人意愿的强烈愿望。

极端化,是指心理群体的实际行动往往常常明显超过必要的程度,因此常常会导致过激的后果。

勒庞对心理群体整体心理特征的概括,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对证券投资者而言也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首先,由心理群体的“冲动性”特征,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并警惕证券市场中价格急速变动的情况(超出常态),从而更加有效地防范投资风险。投资者必须对“小概率事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1998年美国由著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领导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投资中遭受重创以至几乎破产的事例,就是由于这些专家学者习惯于经典数学研究中的常态思维模式,而对市场心理的冲动性所带来的巨大破坏力完全估计不足所致。

其次,心理群体的“服从性”特征在证券市场上主要表现为投资者对“权威”的崇拜,以及由此带来的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上的一致性。投资者对心理群体“服从性”特征的警觉,应该特别表现为对所谓市场“权威”及其观点的警觉。

说到这里,有必要剖析一下证券论坛中的“高手”现象。一些投资者热衷于寻找“高手”,迷信权威,实质上采用的是一种搏大概率事件的投资策略(如果能称之为投资策略的话)。所谓“高手”,无非是此人历史上预测的成功率较高或者操作的赢利率较高。对于那些对市场认识较浅,交易技术不精的投资者,采纳“高手”的意见,无疑会提高自己的胜算。话虽是这么说,实际上这里面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区。其一,“高手”的成功率是相对的。也许他对了九次你都没听,第十次你听了他的意见,偏偏这回他出现了重大失误;其二,“高手”是人而不是神仙。即使某高手百发百中,试想,在一个利益博弈的场所,如果大家都认同该高手的观点,采取相同的市场行为,市场最终将证明所有这些人都是错误的;其三,“高手”会被众多的拥护者“宠坏”;其四,利益场上不排除某些别有用心者混迹于“高手”之列,这一点已经为许多事实所证明。个人认为,“高手”爱好者需要认清上述事实,在面对自己的偶像时保持一份清醒。

第三,心理群体的“极端化”特征,导致证券市场上很难看到固定波长的周期现象,而最常见的是不规则周期。在投资历史上,这种由心理群体“极端化”特征导致的不规则周期现象,往往会给不警觉的投资者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比如,日本股市于1989年开始走熊,十几年过去了,投资者期盼的牛市始终没有到来,而且今年日经指数又屡创新低。市场中常见的一个词是“最后的疯狂”,这便是心理群体“极端化”特征的一个重要表现。

(五)勒庞理论观点之五:心理群体的思维模式定律。

按照勒庞的观点,心理群体的思维模式的最基本特征是:1、表象化:心理群体几乎不具备逻辑推理能力,也不接受任何逻辑思维方式的影响。这一特征表现为“肤浅”和表面化;2、形象化:心理群体具有极高的形象想象力,也极易接受形象思维方式的影响。心理群体善于理解“图象化”的建议,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目标。

勒庞这一定律在证券市场中得到深刻体现。市场常以形象思维的方式激发起心理群体的情绪冲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煽情”。看看每日见诸证券报刊的股评术语,诸如“大盘有调整的要求”(拟人化),“黑色星期一”(色彩渲染),“空方突破1600防线”(鬼子大规模进犯?),“重大利好”、“重大利空”(典型的煽情!)等等。

如果你已经被这些语言打动,小心,你要成为某个心理群体的一员了!

关于大众心理学,或群体心理理论,还有很多观点,不过主要的还是勒庞在一个多世纪前归纳出的上述五点。此外,也正是从勒庞的群体心理理论出发,尼尔发展出他的相反意见理论。

研究群体心理,可以更好地认识市场,趋利避害,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克服人性的弱点。我们需要经常反省的一个问题是:何时该与群众保持一致,何时又该与群众分道扬镳,做到独善其身。相信,我们对群体心理知之越多,我们对市场的认识就会越深刻。(文/令狐大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2993.html

更多阅读

庞勒《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 大众心理学丛书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勒庞写这本书是1894年,是基于法国大革命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的社会现实也同样具有意义。首先视角上,正如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所说,《乌合之众》是从“被控制者”的群体角度,来展开研究的,论述群体作为“被控制者”,如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庞英娟发布日期:2010-9-28阅读次数:37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素质教育的进程也进一步加快。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以及现代观念

勒庞《乌合之众》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勒庞以18世纪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对运动中群众的行为和心理进行了研究,成就了《乌合之众》这一社会心理学的经典。在勒庞看来这“乌合之众”就是群体,一群人聚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心理的群体”,他们并非简单的人数累加,而是“永

当前弱势群体心理探析与调适对策(黄佳豪) 关注弱势群体

当前弱势群体心理探析与调适对策  正确认识与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弱势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向弱势群体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和扶助措施,对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2002年,“弱势群体”一词首次在正式文件

声明:《大众心理学概述——勒庞的群体心理理论 教育心理学概述》为网友悲伤专卖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