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台姓源流 姓氏源流

来自:网文

澹台姓,拼音:tán tái xìng 。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20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

澹字,很多人读成zhan(詹),包括一些教师,甚至电视台播音员。这是错误的。澹字是一个多音字,但作为复姓澹台只能读tantai(谭台)。

澹在古文中多读dan(淡),其意,一与淡同,如澹泊同淡泊,澹然同淡然;二为波浪起伏或水流纡回之状。如澹淡(dandan)便指“水波小文也,”或“皆鸟任风波自纵漂貌也”。曹操《步出东门行》:“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其中,澹澹亦作淡淡。

澹又通憺(dan,淡),意为安静。《楚辞》:“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情澹澹其若渊。”其中澹澹即憺憺,意为“不动貌也。”

澹还通贍(shan,善),供给,供应的意思。《荀子·王制》:“物不能澹则必争。”这里澹即为贍。

澹台姓,源出自春秋时鲁国孔子弟子灭明的后代,以地名为氏。春秋时有鲁国孔子的弟子,字子羽,名灭明,南游长江流域,居于澹台湖(在今江苏省吴县);另一说是居于澹台山(今山东省嘉祥县南),遂以湖(山)名命姓名,因取名澹台灭明。其后代子孙遂以澹台命姓,称澹台氏。

一、姓氏源流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的澹台山,属于以地名为氏。

春秋时期,鲁国大儒孔子有一个弟子,字子羽,名灭明,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的体态和相貌都很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难以成才,故不为孔子所器重。

但澹台灭明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澹台灭明游历到长江流域,南游至江西,在南昌定居,并设立书院讲学,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

澹台灭明曾落居于澹台湖(今江苏苏州吴中区);另一说是居于澹台山(今山东嘉祥),遂以湖(山)之名命姓,因取名澹台灭明。其后裔子孙遂以“澹台”为姓氏,称澹台氏,世代相传至今。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意思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后世的千古成语“以貌取人”的典故由此而来。

澹台灭明品行端正,鄙视趋炎附势的世俗,因此贤名远扬。据说,当年澹台灭明进入南昌城,就是由进贤门而入。他设立书院讲学,对南昌的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南昌人亦希望更多如澹台灭明一样的贤士能来南昌,故而将澹台灭明进入南昌时的城门命名为“进贤门”。后来为了接纳更多的贤人高士来南昌,树立南昌城南大门的形象,还在进贤门外修筑了一座绳金塔。

至秦始皇“焚书坑士”之时,澹台氏一族为避无妄之灾,拆改澹台氏复姓为单姓澹氏、台氏,因此今澹台氏复姓人口已经不多,但单姓澹氏、台氏在其家族宗祠、族谱文献、墓碑上仍大多记载为澹台氏。

东汉明帝刘庄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祀孔子,澹台灭明被尊为七十二贤之一。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封为“江伯”,北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加封为“金乡侯”;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改称“先贤澹台子”。

澹台氏族人大多尊奉澹台灭明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党项族,出自宋朝时期西夏政权皇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澹台氏一族中,有出自古代党项民族者,以汉姓澹台为姓氏,后融合于汉族之中。

党项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群体,源出古代羌族的一个分支,史称党项羌。而西夏国的开国君主李元昊则自称是鲜卑族拓拔氏的后代。

在史籍《宋史·夏国传》中记载:“元昊上宋仁宗表章:‘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在史籍《辽史·西夏外记》中也记载:“西夏本魏拓跋氏后。”另在史籍《金史·西夏传》中也称:“夏之立国旧矣,其臣罗世昌谱叙世次,称元魏衰微,居松州者因以旧姓为拓跋氏。”

远在隋朝时期,部分党项羌即开始内附,追随中原政权。到了唐朝事情,经过两次内迁,党项民族逐渐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包括灵州、庆州、夏州、银州、绥州、延州、胜州等诸州,仍以分散的部落为主。他们与室韦、内迁的土谷浑及汉族杂居相处,经济上以畜牧业为主,“党项马”在当时曾经名噪一时。唐朝中央政府多在党项民族聚集地设立羁縻州进行管理,有功的党项部落酋长被任命为州刺史或其它官职。

唐朝末期黄巢大起义时,唐僖宗曾传檄天下勤王,党项族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出兵,联合其他力量共同击败起义军。在斗争过程中,拓跋·思恭的弟弟拓跋·思忠战死,唐僖宗因此赐拓跋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后被封为夏国公,赐姓皇族李氏。至此,党项拓跋氏集团有了自己的领地,辖境包括夏、银(今陕西榆林)、绥(今陕西绥德)、宥(今陕西靖边)、静(今陕西米脂)等五州之地,握有兵权,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之一。

2008年2月份,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乌审旗纳林河乡排子湾村发现一处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地。这座五代至北宋初年的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地中,出土了几方十分珍贵的墓志。墓志铭用了大段文字记述拓跋部李氏家族起源经过,并明确表示其家族为“本乡客之大族,后魏之莘系焉”,拓跋部李氏家族是“后搬到此地的大族,是北魏人的后代”,明确地把党项拓跋部和鲜卑拓跋联系在了一起。

到了北宋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大力削夺藩镇的兵权,引起党项李氏的强烈不满,虽然他们一开始惧怕强大的北宋,暂时服从了宋太祖的命令,但二者之间的矛盾也因此开始不断加剧。到了宋仁宗赵祯天圣十年(公元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夏国公爵位,开始积极准备脱离宋朝。他首先放弃了李氏,自称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讳为名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开始了西夏自己的年号。在其后几年内他建宫殿,立文武班,规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军名,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字即“西夏文”。到了宋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正式称帝,建国号大夏,汉史称“西夏”,其统治范围大致在今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其疆域方圆数千里,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界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员辽阔。

在西夏统治者的倡导下,党项民族是同一历史时期接受汉族文化较多的一个民族。可以说,西夏文化的核心基本上是儒家文化,但一直长期与北宋、辽国、金国、蒙古等周边政权不断发生分合摩擦,时而附宋抗辽,时而附辽抗金,时而附金抗蒙,期间有西夏皇族、贵胄与国民汉化为汉姓者,其间就有复姓澹台氏。

到了西夏末期,朝政长期处于内乱之中,政敌和宗党间的斗争激烈。大蒙古汗国建立后,成吉思汗数次征讨西夏,经过长期的抗争,西夏于末帝宝义二年(公元1227年)被蒙古军所灭。

西夏灭亡之后,国民中有许多人迁居南宋政权所地,一部分党项澹台氏族人落居于江南孝感地区,由于原本的汉文化程度就非常高,因此很快即融入汉族之中,世代相传至今。另有一部分党项澹台氏族人被蒙古军裹胁至和林格尔地区为帐奴(奴仆),逐渐融合至蒙古族中,成为后世呼和浩特、包头地区蒙古族澹台氏,亦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澹台氏皆源出西夏王朝党项民族,且具有皇族历史,同宗同源。虽然他们如今属于不同的民族,但都有一个共同的郡望,即濮阳郡,与澹台灭明所宗之澹台氏的太原郡望明显有别。

该支西夏澹台氏另有一源出之说:原本为汉族澹台氏,但在宋、夏之争的过程中因主动投入西夏政权,被赐为皇族,后成为党项澹台氏之始。这有待进一步考证。

得姓始祖:澹台灭明。据《姓氏考略》记载,可知澹台一姓,是居者以地名为姓而来的。在山东嘉祥县南的澹台山旁,相传古时灭明居之,即以地为姓,称澹台氏,故名为澹台灭明,字为子羽。后来,澹台灭明南游至江苏吴县东南居住。他的住地附近,后来地陷为湖,人称澹台湖,也就是今苏州著名的澹台湖,湖侧仍有坟可见。依照《史记》的记载,澹台灭明是当时的鲁国武城邑人,即今山东省人。他们的得姓历史大约在2500年左右。望族居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县)。故澹台姓的始祖就是澹台灭明。

二、迁徙分布

澹台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省未列入台湾省当局“内政部民政总署”在2005年(岛内民国九十四年)2月28日对台闽地区进行的姓氏统计程序,在宋版《百家姓》中则排序为第四百二十一位门阀,在复姓中排序为第十三位,族人多以太原、濮阳为郡望。

澹台姓起源于春秋时候,鲁国地名为澹台山(今山东省嘉祥县南),后来有孔子的弟子,字子羽,名灭明,相貌丑陋,但品行端正,喜欢这里的风景并居住于此,就以山名作为自己的姓氏,故叫澹台灭明。他的后代,就承继澹台为姓,世传澹台氏。

另一种说法,也是源于地名,但是一名为澹台的湖泊。书载,灭明南下游历各地,曾居于澹台湖滨,并以湖名为姓。后人因之。澹台氏如今并不多见,许多澹台氏早就简化成台氏了。

澹台姓望出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郡。治所是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山西省的运城市河津市、晋中市榆次县、晋南市河津县,陕西省的咸阳市,河北省的衡水市冀州县、邢台市临西县、张家口市,山东省的泰安市泰山区、曲阜市、宁阳县、潍坊市高密市、烟台市蓬莱市、聊城市临清市、菏泽市牡丹区、巨野县、定陶县,河南省的商丘市、焦作市孟州市,安徽省的滁州市凤阳县、六安市叶集区,江苏省的苏州市,湖北省的孝感市、宜昌市当阳市、潜江市,上海市,北京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的三重市,澳门等地,均有澹台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古称“太原”有三:

①、商末周初的太原又称“大原”,故址在周之西鄙泾洛之北,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北部地区,中心区域在固原市古大原城遗址一带。西周初期,周穆王出兵讨伐西戎,曾一度打到太原,即指该地区。

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

③、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濮阳郡:濮阳古为帝丘;春秋时期卫国轩都,因地在濮水之北,故名,地在今河南省濮阳西南,古黄河南岸。秦、汉之际为濮阳县,属宋成公子?,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汉、魏时期为宋成公子?治所。晋朝时期改宋成公子?置国,西晋末期改郡,并分济阴郡之一部分给濮阳郡,治所均在古濮阳。北魏时期移濮阳郡治所于鄄城(今山东省鄄城北)。隋朝时期改为濮州,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渭县、濮阳市、范县、山东省濮州县、郭城县一带地区。唐朝时期濮州濮阳郡治所均在鄄城。五代后梁、后晋夹河苦战,晋王李存助建德胜二城。其后德胜北城为濮阳,就在黄河边上。濮阳一带是黄河河道变动频繁之处,宋、金之际,黄河主流南趋,濮阳便远离黄河。

2、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亦称晋阳堂、西鄙堂、并州堂。

濮阳堂:以望立堂,亦称帝丘堂、轩都堂、东郡堂。

毁璧堂:孔子有弟子澹台灭明,道德高尚,走路不走小路,非因公事,不见官。子游很称赞他。有一天,他带了千金文璧渡河。船到河心时,突然起了大浪,两条蛟夹着船不让走。澹台·灭明说:“我这个人,只能够用仁义的方法取走我的东西,决不能用势力威胁我而抢劫我的东西!”说罢,就拔出剑来将两蛟斩死。蛟死后,浪也平了。澹台·灭明把璧扔到河里,谁知投了三次,璧又跳到船上三次,他最后把璧毁掉走了。

斩蛟堂:同“毁璧堂”。

四、家谱文献:

1、家谱:

山东巨野澹台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山东省图书馆,原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二十七册本暨三版附图)。

河南孟州澹台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焦作市下辖孟州市张连村台氏家祠。注:族人今称台氏,谱记澹台氏。

2、山西河津马家庄村澹台先祖澹台崇恩坟前碑文:

我户祖居河津西治,先祖一世和、二世春、三世福真、四世世俊、五世世昌均葬于河津窑头南。明季大同知府六世祖崇恩始迁汾南马家庄村,葬于村南墙合儿地。此茔正中为崇恩夫妇之墓。下位两侧为七世祖绣绘夫妇及彩妻之墓。七世祖缙、绮、绣、綵、绘,弟兄五人,缙、绮去向不明,綵率子冲迁县北东光德村。八世祖冲汉(绣之子)及子金龙、全龙、冲珍(绘之子)明仁、明信、明顺、国颜(今四门之祖)相继葬下南崖地。四佰余季来,我户繁衍生息,迄今已达二十二世,二佰六十余户,男丁八佰三十余人。为追念祖先特立碑志,愿子孙后代安居乐业,吉祥幸福!

五、字辈排行:

湖北潜江澹台氏字辈:“家传世哲继”。

安徽六安澹台氏字辈:“克兆传贻大建德运启昌”。

六、【澹台姓宗祠通用对联】

〖四言通用联〗

望出太原;源自澹山。——全联典指澹台姓的郡望和源流(见上题头《四、郡望堂号》和《一、姓氏源流》介绍)。

行高避径;学博通诗。——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武城人澹台灭明,字子羽,孔子弟子,相貌丑陋,但品行高洁端正,光明磊落,从不走歪门邪道,不为公事从不去见卿大夫。孔子后来说:“以貌取人,会失去子羽。”下联典指东汉会稽人澹台敬伯,跟从薛汉学习《韩诗》。薛汉的弟子中,他和杜抚、韩伯高最知名。

春秋世泽;投璧家声。——全联典指春秋人澹台灭明,为孔子弟子,尝渡河斩蛟,投璧于河。

〖六言通用联〗

春秋孔子高弟;汉代薛师名徒。——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贤人澹台灭明,为孔子高足弟子。下联典指东汉名士澹台敬伯,会稽人。师薛汉习韩诗,汉弟子中,以敬伯与杜抚等最知名。

〖七言以上通用联〗

立品端方,不逐风尘势利;守身刚毅,顿除蛟孽波涛。——全联典指春秋时鲁国名贤澹台灭明,字子羽,武城人,洁操自守,非公事不入邑宰之门(见上题头《四、郡望堂号·2、堂号》介绍)。

学授圣门,高尚表武城之节;德娴容止,英豪仰投璧之威。——同上。

七、历史名人

澹台灭明:春秋末年鲁国武城(今山东省平邑县南)人。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其相貌丑陋,但为人公正,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受到孔子的推崇。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他“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后来游学于江淮,弟子多达300人,名扬各诸侯国。因其貌丑,孔子开始曾以为才薄,当发现其优点后,则自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江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金乡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澹台子”。

澹台敬伯:东汉名士,又名澹台恭,会稽人。向薛汉为师学习《韩诗》,为薛汉最知名的弟子之一。薛汉的弟子中,以澹台敬伯与杜抚、韩伯高等最为知名。

澹台文升:(生卒年待考),亦称澹文升;汀洲人(今福建长汀)。著名明朝官吏。

明朝正统年间进士,曾任湖北省长阳县的知县。

澹台交:(生卒年待考),亦称澹交;江苏苏州人。著名唐末五代僧人、诗人。

在苏州昭隐寺出家为僧,工诗、画,善写真。

澹台安有:(公元1942~今),山西河津人。著名教育家、诗人。

甘肃省庆阳林业学校校长。

1968年北京林学院(今北京林业大学)毕业,随即分配到西北林业建设兵团第二师第二团,投入了子午岭的怀抱,象一棵树被种在了陇东,从此庆阳便成了他一生的宿命地。他说他一生做着两件事:育林和育人,诚哉是也!

从一位林业技术员到场长、副局长、校长——他从事的都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事业。栽了那么多的树,教了那么多的学生,获了那么多的奖,一个“省级”的劳模和园丁,一个“部级”的优秀教师,四项省、地科技进步奖,这都令人敬仰,但也顺理成章。即便在这个各种奖已变味的世纪,在这个优秀和模范常常与金钱相比黯然失色的时期,我依然丝毫不敢轻视一位退休者的荣誉,因为,优秀与模范是永远不应退休的。

澹台安有是一位实践型的教育家,一直保持着一位林业技术干部勤劳苦干的精神。种地栽树,提楼播种都是行家里手。建校之初,在一片空地之上他带领师生拉土搬砖,硬是把林校建成了一所漂亮的绿色学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又抓住国家教育政策开放的机遇,增设新型专业,扩大招生规模,使庆阳林校上了又一个“台阶”。澹台安有办校对社会有一个十六字承诺,要让每一个学生“学有特长,升学有望,就业有路,致富有术”,他常常告诫孩子们“困难、困难,蹲在家里就难;出路、出路,走出校门有路。”林校毕业的学生深受其益,输送到了上海、北京、深圳等全国各地。他领着老师们把庆阳林校办成了一所国家级重点中专。

澹台安有从图书报刊中搜集许多“奇闻异事”,写了许多“床头拾零”,记了许多日记和诗词!他利用公余闲暇剪贴了许多诗文,搜集了许多奇闻趣事。现在,他要老有所为,从这些剪报中选辑了二百三十多则,印行成册,想与社会交流。

澹台安有说,“我爱学习,爱人才。凡是跟我在一块干工作的人,我总想帮他们进步快些。人家总要从你身上学一点东西呀,一个老师总要在某些方面给学生留下好的深刻的印象才行。”这话是实在中肯的,看到现在的学生学习浮,怕吃苦,看到有的青年人藐视知识,没有目标,没有责任感,先生心里急。说到女儿把他的《床头拾零》拿去看,又颇感欣慰。

澹台安有丰富的阅历。一个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年风雨沧桑的人本身就是一部历史的活词典。澹台安有保存着文化大革命中的日记,这是很珍贵的历史资料。如今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史料已是越来越少了,青少年对于“文化大革命”的了解也是越来越淡漠了。对这一民族浩劫的反思依然是中华民族没有完成的精神历程。而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人如今都渐已年老,抢救他们的记忆已是不容再忽视的工作。

澹台安有说,澹台一姓的先祖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的澹台灭明(公元前512~?年待考),字子羽。澹台灭明貌丑,但品行端正,孔子发现了他的优点后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书海笑看古今事,无须衙门去折腰。”“人生贵贱在灵魂,绝非金钱与地位。”澹台安有诗中的这四句话,已把读书、为文、作人的要旨说清了。

澹台仁慧:(公元1938~今),女;山东菏泽人。著名话剧、电影演员。

曾被誉为中央实验话剧院“四小名旦”之一,是文艺圈内罕见的稳重派演员。

1961年出演话剧《黑奴恨》。

1986年出演电影《失信的村庄》;1987年出演电影《山雀儿》。

1994年出演电视剧《三国演义》;1997年出演电视剧《小女人》。

2000年出演电视剧《警察李酒瓶》、《钟鼓楼》;2005年出演话剧《红尘》;2011年出演话剧《爱情之歌》。

澹台仁毅:(公元1969~今),上海人。著名地方司法干部。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毕业,现任上海市第二中级法院民事法庭第三庭庭长、审判长。

八、名人名篇:

澹台交(澹交)诗作摘录:

《效古》:

荣辱又荣辱,一何翻与覆。

人生百岁中,孰肯死前足。

玄鬓忽如丝,青丛不再绿。

自古争名徒,黄金是谁禄。

《病后作》:

未得忘身法,此身终未安。

病肠犹可洗,瘦骨不禁寒。

药少心情饵,经无气力看。

悠悠片云质,独对夕阳残。

《写真》:

图形期自见,自见却伤神。

已是梦中梦,更逢身外身。

水花凝幻质,墨彩染空尘。

堪笑予兼尔,俱为未了人。
澹台姓源流 姓氏源流

澹台安有诗词摘录:

《梦故乡》:

笑断夜半梦,难了故乡情。

儿时情景现,何日故乡行?

《秋韵》:

云高列长阵,风寒染层林。

红叶舞秋风,金菊傲霜霖。

草厚牛羊肥,粮丰果累累。

大地金退去,农家钱袋沉。

《庆阳六首》

鸟瞰:

东凭子午行烟雨,西借六盘屏高寒。

沟壑塬峁贯五河,天下黄土第一塬。

千古粮仓:

秦地沃野八百里,难比一个董志塬。

凤凰飞来稼穑兴,陇东粮仓千古传。

清凉之夏:

千里高原万里风,一扫炎炎三伏空。

坐家难生三滴汗,下地可享八方风。

黄河古象:

入地修练百万年,问世龙骨绝人寰。

剑柱门牙三米四,体长八米高丈三。

北石窟寺:

六朝瑰宝一窟现,千佛百态神威显。

驱邪除恶向善美,舍身饲虎谁人见?

姊妹钟:

千岁铜铁姊妹钟,一腔怒气诉冤情。

悲悲凄凄咽咽声,岁岁月月夜夜鸣。

《苏州太湖西山游记》:

三道彩虹连绿洲,恰似巨龙伏湖上。

石公石婆长相望,千年万载诉衷肠。

宋樟荫深遮江南,缥缈峰高着云装。

吴越烽火痕犹在,似见西施媚吴王。

耳闻千古稀奇事,心似万顷碧波浪。

但愿海眼蛟龙舞,我与蛟龙共疯狂。

《生死之道》:

横扫六雄秦始皇,梦幻万年长生郎。

求仙东来秦皇岛,岂知返途命却丧。

帝王自贵称天子,练丹拜佛惧身亡。

天公自有天公道,王者岂可逆天纲?

平凡百姓性似愚,万物生死天理明。

米面肉菜有便吃,生老病死至坦行。

骄淫帝王短命鬼,劳苦黎民长寿星。

贫富万事皆不公,贵贱唯有生死同。

《朋友论》:

朋友本圣洁,志同情深切。

犹如雨中伞,好似黑夜月。

人生一条路,难中一膀臂。

人生广交友,朋友贵知心。

桃园三结义,世人皆赞美。

为友甘赴难,为友命不惜。

患难见肝胆,富贵不相疑。

世人精市道,交友成交易。

钱权为中心,亲朋四周围。

送礼极献媚,若蛇在缠身。

一但失所有,朋友扬长走。

诚心相留留不住,流言骂声时而有。

更有险恶者,背后下毒手。

君子之交淡如水,无欲无惠赤子心。

小人口蜜多为利,利去转眼成仇人。

择友重德勿势力,多思仗义屠狗辈。

贫贱之友非贫贱,富贵之友非富贵。

黄金万两容易得,知己一人却难觅。

情侣易结难相依。朋友易交难诚信。

君不见,天地年年更四季,候鸟岁岁迁新地。

君不见,青楼丽人薄情义,罗帐日日卧新人。

健康人生重在心,冷眼含笑看浮沉。

高朋满座莫骄矜,门前冷落莫怨恨

人生自古靠自立,自强才有众朋亲!

《如梦令·打工者》:

十载奔波一梦。千里思亲囊空。

年来急如焚,摩托开向回程。

冰冻!冰冻!亲人幸见一命!

《清平乐·游苏州》:

人间天堂,春秋千古城。小桥流水古风貎,一步一景幽情。

古镇古刹名峰,长街水陆并行。园林天下瑰宝,丝都遐迩闻名。

《忆秦娥·五彩庆阳》:

西天月,五彩庆阳人自杰。人自杰,南梁圣火,周祖基业。

工农商学齐飞跃,直奔小康与穷别。与穷别,放飞梦想,我今跨越!

《蝶变花·秦始皇》:

横扫六合立县郡,车车同轨,九州书同文。万里长城耀古今,梦幻军团惊鬼神。

骊山陵寢白骨堆,坑杀英才,四海哭冤魂!兴秦败秦皆斯人,千古一帝一暴君。

澹台安有《五毒论》:

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大发展,但五毒泛滥,严重影响着社会治安,侵蚀着国人的心灵。

一毒:贪。干部贪婪成性,贪污成风。社保款敢用,救命钱敢贪,行贿受贿,巧取豪夺,无所不为。虽然杀了成克杰、胡长青一批高官,押了陈良宇一批大员,贪风依旧呼呼。

二毒:赌。从农村到城市,从家庭到单位,从内地到边疆,黄河两岸,大江南北,无不麻将声声,赌风阵阵。有的干部赌博成性,白天赌,晚上赌,开会休息十分钟也要赌。利用赌场行贿受贿,拉帮结派,还美其名曰:联系群众。

三毒:毒。毒贩昌厥,吸毒不减。2006年就查获毒案三万六,抓获罪犯四万五,缴获毒品近十四吨,制毒化学品二百六十七吨半。毒正像瘟疫一样,毒害着国民,尤其是青少年。

四毒:窃。窃贼横行,人心不宁。车上行窃,商场行窃,入室行窃,无处没有贼。就连北京2006年国际汽车展销会也成了盗贼行窃的机会,电台主持人连连提醒人们防止被窃,真是贻笑天下。

五毒:黄。卖淫嫖娼自由化,包养二奶公开化。官员腐败,大养情人,似乎没有情人相伴就没有官气,没有小姐侍候就没有官威。日本人来我国团伙嫖娼,竟有人当皮条客为其供娼,真是国之羞辱。

正是,敢贪成了能耐,赌博成了时尚,盗窃有了名望,卖淫成了行业,毒品车拉吨量,五业越禁越旺。

五毒,民之害,国之祸。

【澹台姓典故、趣事】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释义:意思是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故事: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难以成才,故不为孔子所器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南游至江西,在南昌定居,并设立书院讲学,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意思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而懊悔莫及,成语“以貌取人”的典故由此而来。

澹台灭明品行端正,鄙视趋炎附势的世俗,因此贤名远扬。据说,当年澹台灭明进入南昌城,就是由进贤门而入。他设立书院讲学,对南昌的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南昌人亦希望更多如澹台灭明一样的贤士能来南昌,故而将澹台灭明进入南昌时的城门命名为“进贤门”。进贤门,又名抚州门、望仙门。位于今永叔路、系马桩交汇口附近,因附近有梅尉官舍而得名。以前这一带农田菜地居多,运肥挑菜的人群自晨至晚川流不息。城外又有多处坟山墓地,送丧扫墓者常有来去。故有“挑桶卖菜抚州门”或“哭哭啼啼进贤门”之民谚。为了接纳更多的贤人高士来南昌,树立南昌城南大门的形象,便在进贤门外修筑了绳金塔。

典故之二:进贤县。进贤县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南岸,为南昌市管辖。进贤,始建于晋太康元年,具有1700多年的建县历史,因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的澹台灭明在此南游讲学而得名,意为“进能纳贤”之地。

典故之三:进贤门。江西南昌市有一进贤门,传说澹台灭明南游,由此门进入南昌,设立书院讲学,对南昌的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南昌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先贤,并希望有更多贤士来南昌,就把澹台灭明进入南昌之门命名为进贤门。

〖与澹台氏相关的地名〗

中国古代地名大辞典(中华博物编辑)记载:

澹台山:在山东嘉祥县南三里。《嘉祥县志》相传澹台濊明家此。

澹台河:山东沮河之下游也,自鉅野县分流,经嘉祥为澹台河,东南入南阳湖。

澹台湖:在江苏吴县东南。《史记仲尼弟子》澹台濊明南游至江。《索隐》今吴国东南有澹台湖,即其遣足迹所在。《吴地记》澹台湖,澹台子羽宅,陷为湖,湖侧有坟。

澹水:在湖南安乡县东,今名后河,九澧之一。《水经注》澹水上承澧水,东注于澧,谓之澹口,明弘治中湮塞。源出湖南石门县仙凤山,东流经县北,又经澧县北合澧水支津,北流合于涔水。

澹水墟:在广东惠阳县东南,清时巡司驻此。

澹山澹岩:澹山有一名胜,为天然古迹,就是澹山的澹岩。“澹岩位于湖南零陵县南二十五里。《唐张颢记》盘伏两江之间,周回一里,中有宝麣,可容万夫,昔有澹姓者家焉,因名。”

澹台湖公园:位于苏州吴中区,傍澹台湖而建。园内波光粼粼,绿草茵茵,风景宜人,并有澹台子祠即澹台灭明之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368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0683 姓氏略考-丨姓-姓氏渊源 姓氏渊源

原文地址:0683 姓氏略考-丨姓-姓氏渊源作者:sinosurname0683 丨[丨,读音作gùn(ㄍㄨㄣˋ),亦可读作xìn(ㄒㄧㄣˋ)或guāng(ㄍㄨㄤ)]←相关的满文、蒙文显示不出来者,请安装《圆点满文印刷体字库》和《蒙文标准字库》。一.姓氏用字:二.

逯姓源流 逯姓取名

来自:网文逯姓,拼音:lù xìng 。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04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上古周代时,秦国有一位公族受封于逯邑,后来逯邑公族子孙就以封地为姓,世代姓逯。黑龙江地区逯的读法有Lù和Lǜ(律)两种,均为四声,争议

富姓源流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

来自:网文富姓,拼音:fù xìng 。在《百家姓》中排第219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根据不同记载,有八种起源。有姬姓说、满族说、蒙古族说等等。但公认的始祖是富辰,史称他为春秋第一忠臣。富辰本为周宗室,因其封地在富,所

姓氏略考-卑姓-姓氏渊源 姓氏考略

0567 姓氏略考-卑姓-姓氏渊源分类:第06册_0501~0600 | 标签: 姓氏略考-卑姓2011-12-22 22:50 阅读(8)评论(0)编辑删除0567 卑[卑、?,读音作bì(ㄅㄧˋ)]←“卑”的古体汉字“?”显示不出来者,请安装《方正超大汉字集库》或《扩展A、B二级

国姓源流 中华姓氏源流大辞典

来自:网文国姓,拼音:guó xìng 。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54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公子发,字子国。子国的儿子公孙侨字子产,在郑国执政三十多年,

声明:《澹台姓源流 姓氏源流》为网友不怕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