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上莲花:肇事逃逸的后果

前几天与一位朋友聊天时,听他讲起他朋友Y律师的事。
心上莲花:肇事逃逸的后果
那位朋友是他们当地的名律师,一次到附近的观音寺去时,里面有人喊住他,说是给他看点事。他以为碰到随便糊弄点钱财的人,也没在意。那人接着一句话就将他震住了,说他最近逃过一场生死劫难,他的一位亲人死于那场劫难之中。而他能逃过,是他眼中的一点仁慈救了他。接着那人说,他亲人去世的原因,是此前一年做过一件很不人道的事,遭了报应。

之前Y律师对佛法并没有正信,也不了解因果。去庙里烧香只是当地的习俗,想求点福而已。这句话,才让他回想起那件事的来龙去脉,让他知道了因果的真实,以后才逐步走上了学佛之路。

那年夏天,Y律师在湖南接了一件案子,与弟弟一起开车过去。走的是107国道,车过了韶关,快到湖南时,弟弟一面开着车,突然说身上阵阵地发冷,于是把空调关了。过了一小会儿,Y律师突然觉得眼前变成白茫茫的(可以确定不是雾气),什么也看不到了,随即听到一声巨响,就昏过去了。等到醒过来时,才发现出了车祸,他们的小轿车与前面的卡车追尾,车顶掀掉了,弟弟半个脑袋没了。

Y律师的弟弟出事前,是著名的**奶业的一个分公司的副总经理。出事一年前,他也是从107国道开车去湖南,途径湖南郴州时,在一处僻静路段处,车辆肇事,撞飞了一位骑摩托车的人。他刹车后,下车看了一下,伤者当时还活着的。经过一番紧张的掂量,他怕惹上麻烦,匆匆忙忙开车离开了现场。按到伤情估计,没有及时救治的话,那人是很难生存的。当时地处偏僻地带,现场也没有目击者,从法律上来讲,这事就算是逃过了。

大象无形,因果之道,周流六虚。事过一年,当他侥幸地以为一切都被永久尘封时,业报却以这种方式突然暴发了出来。如果当时有点良知,善加处理,哪会有这么惨烈的后果呢?

现在在开车的人群中,广为流传着撞伤不如撞死的说法,这就导致了经常在网络上曝出来的撞伤后的反复辗压事件,最极端的是药家鑫案中的那惊心动魄的八刀。

时下传统道德教育体系被完全抛弃,又没有一种新的能被社会广为接受的道德体系能取代,形成道德教育实际上的空白,就必然导致社会的整体沉沦。越来越极端的个案不时被曝出来,剌激着公众的眼界,是顺理成章的结果。每一个极端个案,都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其背后都潜藏着多不胜数的受害事件。

《后汉书》中记载,杨震途经昌邑时,他曾经举荐的昌邑县令,为了表示感激他的知遇之恩,晚上送来“金十斤”,并说“暮夜无知者”。杨震拒绝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传统道德观念的约束,加上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即使暗室亏心,也会如芒在背。传统文化及因果鬼神观念的的缺失,对社会是利是弊,不言自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3877.html

更多阅读

怎样认定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

何种行为属于我国刑法意义上的“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依据二000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三条的规定,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应该如何处罚 轻微交通事故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是一种特别恶劣的交通违法行为,要承担更为严厉的法律后果。交通肇事后,受害人往往处于孤立无援的危险状态,由于这种状态是由肇事人的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所以产生了肇事人及时消除这种危险状态的法律义务。肇事后逃逸,不履行

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认定,该怎么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处罚

一、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是一个主客观相一致的行为,即行为人除了必须具有逃逸的客观外在行为方式,同时还必须具有逃逸的故意,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表明逃逸行为的心态只能是故意,如果仅仅具备离开

发誓的后果 诅咒成真

发誓的后果作者:居安思危八十年代末,我的一位同学在乡下的一个铁厂当秘书,给我讲了一个发誓的故事,让我至今记忆忧新。铁厂要过中秋节,节前,员工集体放假回家,给留守厂里的看门人买了五斤猪肉,让其过节时食用。当时,做饭的师傅与看门人都

对于胡彦斌肇事逃逸的几个疑问图 胡彦斌肇事逃逸

事件回放:本报(东方早报讯(记者康沛)继周杰涉撞车事件之后,胡彦斌也于昨日被爆陷入“撞车门”。6月25日凌晨,胡彦斌驾驶一辆黑色大排量越野车撞上一辆出租车,致车上一名司机与两名乘客受伤,事发后胡彦斌驾车离开现场。随后警方

声明:《心上莲花:肇事逃逸的后果》为网友喋血枭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