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话史十四 清朝 清朝历史剧



方寸话史(十四)清朝

一声长叹 de博客

邮票不仅享有“国家的名片”之誉,还被称为“百科全书”。邮票不仅仅是邮资凭证,负载邮政的使命,还具有宣传教育、传播知识的功能。小小邮票,魅力无穷。

邮票作为一种载体,把时间与空间、人物与事件紧密结合在一起,将历史上有意义有影响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通过方寸画面,呈现给世人。

本博推出《方寸话史》系列博文,目的在于介绍邮票上出现的中国历史上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展现泱泱中华几千年的灿烂文明。

清朝

清朝,1616年——1912年,是由女真族(今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全国的大王朝之一。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清代自努尔哈赤称帝至末帝溥仪,共历经十二帝,统治全国268年。

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又称大清。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打败大顺农民军;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入关后20年时间里,清朝先后灭亡大顺、大西和南明等政权,基本统一全国。

清朝最初建都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1621年迁都辽阳,1625年迁都沈阳(改称“盛京”),1644年定都北京,以盛京为陪都。

清朝奠定了我国今天疆域的基础,鼎盛时领土达1300万平方公里。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附:清朝历代皇帝列表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注】慈禧太后:是清朝1865年—1908年实际执政者。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葬于定东陵。

一、努尔哈赤



索马里发行的《中国历代皇帝》 清太祖 努尔哈赤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女真人。后金政权的建立者,为后金首位可汗。清王朝的奠基者。其子爱新觉罗·皇太极称清帝后,追尊为太祖高皇帝。

努尔哈赤,通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东北部,并屡次打败明朝军队。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

努尔哈赤为什么以“天命”为年号呢?

古人以为君权神授,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故谓之天命。努尔哈赤知晓汉文,曾被明廷封为龙虎将军,“天命”二字足见努尔哈赤受汉文化影响之深。

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次年于宁远城之役被明将袁崇焕炮石击伤,忧愤而死。

二、皇太极



索马里发行的《中国历代皇帝》 清太宗 皇太极

爱新觉罗·皇太极,大清帝国的实际建立者和开国皇帝。

1626年,皇太极继位后金可汗,改年号为天聪,史称“天聪汗”。1636年,皇太极于盛京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

皇太极为什么要改元“崇德”呢?

皇太极是清王朝的奠基人。他认识到后金政权是在马背上打下来的,要实现长治久安,并进一步开疆扩土,必须吸收汉民族的优秀文化。皇太极仿明制,设六部,笼络蒙汉官僚,招揽人才。“崇德”即“崇尚德化”,反映了皇太极当时的政治理念。

在皇太极一生的经历中,最大的转折是从后金汗到大清帝。他是第一位当大清皇帝的人,这是他个人权势的升华,也是他父亲努尔哈赤创建后金国以来的划时代的飞跃,同时也是满族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

三、顺治



几内亚发行的《中国皇帝》 顺治帝



索马里发行的《中国历代皇帝》 顺治帝 福临

清世祖顺治皇帝,即爱新觉罗·福临。满族,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孝庄文皇后。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陵寝孝陵(河北遵化县清东陵),庙号世祖。顺治帝在位不足18年。

崇德八年,即1643年,盛京皇宫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太宗皇帝在端坐中突然无疾而终!经过一番兵戎相持的较量,太宗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在叔父摄政睿亲王多尔衮辅佐下即了帝位,改元顺治。并于顺治元年即1644年9月由沈阳进京,在太和门举行了登基大典,成为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为什么采用“顺治”做年号呢?

顺治帝生于崇德三年(1638年),崇德八年(1643年)即位,明年改元顺治。顺治即位前,皇太极统一了整个东北,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这时的清帝国,雄心勃勃,兵锋屡指关内,意欲逐鹿中原,一统华夏。年号“顺治”反映了清人的这一理想。顺,顺利;治,治理。顺治,即“治国顺利,实现华夏一统”。

6岁登上王位的福临,是在多智多勇又独断专行的叔父多尔衮,与深明大义的寡母孝庄文皇后教导之下成长起来的皇帝。

方寸话史(十四) 清朝 清朝历史剧
尽管顺治很想有番作为,也颇为中原文化所吸引,但终因他周围尚未形成一支以他为主导的强有力的政治势力,致使他在与朝中反对汉化的勋旧大臣的较量中败下阵来。

政治上的失意,使顺治帝沉湎于与董鄂氏的爱情之中。随着与佛教高僧木陈忞等人的交往,他产生了遁入空门的思想。当他挚爱的皇贵妃董鄂氏死后,他的精神支柱完全崩溃,健康状况每况愈下,24岁时又染上天花,很快便撒手人寰。

四、康熙



几内亚比绍发行的《中国历史朝代·清》小型张 康熙



索马里发行的《中国历代皇帝》 康熙帝 玄烨



尼维斯发行的《康熙帝》(古画)小全张

清圣祖康熙皇帝,即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大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熙帝8岁登基,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康熙”这个年号反映了古代帝王怎样的理想呢?

康熙帝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次年改元康熙。顺治时,前明的残余势力及各地主要抗清武装,基本上被消灭,华夏一统的理想得以实现。对清人来说,打下“江山”后实现国泰民安,是新的时代主题。“康熙”二字就反映了这一理想。康,安宁;熙,兴盛。康熙,即“万民康乐安宁,天下兴盛”。

康熙,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他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死后葬于清东陵之景陵,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康熙是一位“勤政”的皇帝。康熙一生勤政。“勤政实为君之大本,怠荒实亡国之病源”。清朝的皇帝,从天命汗到光绪帝(除同治帝外),都是勤政的。从康熙开始,皇帝每天都要“御门听政”,就是在皇宫乾清门前,由皇帝亲自主持御前朝廷会议。即使在康熙十八年发生北京大地震,康熙照常早朝,御门听政。康熙从亲政之日起,到去世之前,除因生病、三大节、重大变故外,几乎是没有一天不听政的。

康熙是一位“至孝”的皇帝。康熙8岁丧父,10岁又丧母。母亲重病时,玄烨“朝夕虔侍,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病故后,玄烨又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康熙后来回忆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康熙皇帝一生酷爱书法,但却很少题字,所以康熙御笔是历代皇帝的笔墨中流传最少的,这就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康熙十二年,孝庄太皇太后60岁大寿将至,不料突染沉疴。百般无奈之时,康熙决定尝试“请福”。康熙救祖心切,化孝心于笔锋,创造了名震古今的“福寿”联体字,然后征召天下能工巧匠,把它雕刻在一块大青石上,并背着这个“福”字碑前往祈年殿拜祭天神。为示孝心。康熙大帝跪在“福”字碑上祈福,上苍有灵,孝庄皇太后身体奇迹般康复,以75岁高龄得以善终。

康熙是一位“嗜学”的皇帝。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嗜书好学的帝王。他在出巡途中,深夜乘舟,或居行宫,谈《周易》,看《尚书》,读《左传》,诵《诗经》,赋诗著文,习以为常。直到花甲之年,仍手不释卷。

康熙一生,对中国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概括说来,共有八点:

第一,削平三藩,巩固统一。   第二,统一台湾,开府设县。

第三,抵御外侵,缔结和约。   第四,亲征朔漠,善治蒙古。

第五,重农治河,兴修水利。   第六,移天缩地,兴建园林。

第七,兴文重教,编纂典籍。   第八,吸纳西学,学习科技。

康熙帝既有功绩,也有缺憾。

一、八旗制度没有彻底改革。 二、皇位继承没有建立章法。

三、吸纳西学没有进行推广。 四、人口发展没有长远之见。

五、文化差异没有根本弥合。 六、东北开发及驻防。

即便如此,康熙仍不失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堪称“千古一帝”!

中国历史上堪称千古一帝者:前有唐太宗,后有康熙帝!

五、雍正



索马里发行的《中国历代皇帝》 雍正帝 胤禛

清世宗雍正皇帝,即爱新觉罗·胤禛。满族,清圣祖玄烨第四子,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死后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为什么要改元“雍正”?

雍正帝初封雍亲王,1722年即位,次年改元“雍正”。雍正是借权臣的力量继位的,在夺位过程中使用了残酷的手段,参与夺位的诸弟多不得善终,康熙帝的许多近臣也遭到贬斥。所以,雍正帝即皇位的正当性,在当时就受到怀疑。“雍正”是“雍亲王得位正、为君正”的意思,他想以此强调自己皇位的“正当性”。

康熙皇帝驾崩,继位者为“冷面王”四阿哥胤禛。在当政后出现的山西诺敏案、科场舞弊案中,雍正杀了一批牵扯进去的朝廷中枢重臣。“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河南罢考案”,“铁帽子亲王大殿发难逼宫”,“含泪杀亲子”等等一系列举措,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绅敛财。而宫廷内部党争、挤压的种种事件,贯穿着雍正的一生和整个雍正王朝。

与康熙帝一样,雍正帝勤于政事。他宵衣旰食,夙夜忧勤,按照“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办事。后人收集他13年中朱批过的折子就有360卷。经过13年的励精图治,使清朝各方面在康熙时期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为康乾盛世的创建作出了巨大贡献。

雍正皇帝最值得称道的,就是整顿吏治,就是今天所说的坚决打击贪污腐败。

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吏治废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他克服各个方面的阻力,在全国上下大规模的开展清查亏空,设立会考府,实行耗羡归公,实行养廉银制度,取缔陋规等多项工作。

由于他态度决断,雷厉风行,清朝的财政状况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改善,官吏贪污、吏治腐败的状况都有很大的转变。

旅日华人学者杨启樵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清朝恐早衰亡。”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就有“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

今日若有雍正,国家之幸!民族之幸!百姓之幸!

六、乾 隆

清高宗乾隆皇帝,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在位60年,享年87岁(虚岁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乾隆”这个年号有什么意义呢?

乾隆于1735年即位,次年改元乾隆。康熙时,清朝开始步入太平盛世;雍正时得到进一步巩固。乾隆的使命是如何进一步增强国力,让国家进入全盛时期。“乾”表示“天”,“乾隆”的意思是“天道昌隆”。以此为年号,同样反映了乾隆的治国理想。

乾隆帝才识过人,即位时正是他血气方刚之时。他在康熙、雍正创建的业绩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使清朝的经济、文化事业都获得极大的繁荣,将“康乾盛世”推向最高峰。

乾隆一生喜文喜诗,作诗曾多达四万首。乾隆自认在军事上有成就,因此自称“文治武功十全老人”。

乾隆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是一个很有作为大皇帝。并且在很多方面为人称道。

第一,他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有人说,统治纪录的创造者应该归为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此人在位72年之久。然而众所周知,太阳王5岁登基,22岁才对统治国家产生兴趣。他的实际掌权时间不过50年。而从雍正咽气那一分钟起,到自己咽气那一刻,乾隆皇帝手握专制皇权64年,一天也没有与他人分享。

第二,他是中国最长寿的君王。从公元前22世纪到公元1911年,从夏禹开始到末代皇帝溥仪为止,中国大一统时代的君王近500名,只有梁武帝、武则天、宋高宗活到了80岁,唯有乾隆一直到89岁高龄,仍然有力地掌握着权力。

第三,他是世界上运气最好的君王之一。其一,他一生身体健康,没有遇到大灾大病。其二,他在25岁的盛年继位,获得最高权力的过程非常顺利,毫无波折。其三,他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历史节点登上帝位。在此之前,两位伟大的皇帝——康熙和雍正七十多年的统治,已经给他打下了史上最好的统治基础。

第四,他是世界上统治成绩最辉煌的君王之一。他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乾隆年间的大清帝国,政治安定,没有任何人敢挑战皇权;经济繁荣,人口比以往数千年历史的最高点高出了近三倍。他远征新疆,一举拓土二万余里,国家的统一,从没有如此巩固。

第五,他是世界上最会享受的君王之一。在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权势和最丰厚的财富的同时,他还拥有世界上最敏感的味蕾、最挑剔的眼睛和最精微的触觉。从文的方面来说,他兼具学者、诗人、艺术家气质,在诗词、曲赋、书法、绘画、音乐上都有很深的造诣。他还是古往今来搜罗最富的收藏家和鉴赏家。从武的方面来说,他继承了先祖们终生征战锻炼出来的良好身体素质和勇武精神,爱好骑马、射箭、围猎、冰嬉、摔跤,乐此不疲。他还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驴友”之一,生性好动,被称为马上朝廷,六次南巡,四次东巡,还有无数次其他巡幸,领略了中华大地各处奇景。

第六、他是一个深情而专一的丈夫。他17岁与出身名门的富察氏(即孝贤皇后)结为夫妇,两人感情极好,伉俪情深,可谓举案齐眉,恩爱无比。皇后不幸于乾隆十三年去世后,他悲痛欲绝,追念终生,写下数百首悼亡之诗,其辞句感情真挚,令人动容,是他所有诗词中最见真情的上乘之作。

第七、他是一个极为孝顺的儿子。戴逸先生在《乾隆帝及其时代》中说:“乾隆对他的母亲,感情深挚,发自天性。故礼敬有加,始终不渝。”他平时3天问安,5天侍膳,对母亲的生活起居,关心备至。皇太后逝世后一年之内,本来几乎每天都要写诗的他诗兴大减,作品寥寥。

第八、他还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诗人,虽然诗作的质量不敢恭维。他一生作诗41863首,而《全唐诗》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余首。他寿命89岁,折合成天是32000多天,除去童年,能用来写诗的不到30000天,平均每天写诗超过一首。高产诗人,世界第一,当之无愧。

当然,人无完人。乾隆皇帝也有着另外一方面。

第一,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专制者。他积六十余年努力,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缜密、最完善、最牢固的专制统治,把皇权推到了顶点。他的乾纲独断,严重压抑了民众甚至官僚阶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深了中国人性格中的奴性和被动性,强化了同时也僵化了专制体制的坚不可摧,给中国后来的发展制造了巨大障碍。

第二,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残忍的文字狱制造者。乾隆年间的文网之密,文祸之多,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

第三,他是中国历史上最疯狂的文化毁灭者。乾隆皇帝借修书而禁书的阴谋实在比秦始皇还要阴险。他一生禁毁图书有记载者三千一百多种,十五万一千多部,而民间因惧祸而自行毁掉的书,更是不计其数。比起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乾隆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四,他固步自封,错过了了解西方世界的最佳机会。乾隆时期,一方面是中国史上最大的盛世,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历史被世界甩下的时期。

西方世界这艘新式战舰,正是在乾隆爷自我陶醉之际,与中国擦肩而过,迅速超越。

1、索马里发行的《中国历代皇帝》 乾隆帝 弘历



2、中国邮政发行的《鸡血石印》特种邮票 第一枚为乾隆宝玺



3、中国邮政发行的《寿山石雕》特种邮票 小型张 “乾隆链章”



七、嘉 庆



索马里发行的《中国历代皇帝》 嘉庆帝 颙琰

清仁宗嘉庆皇帝,即爱新觉罗·永琰,后改称颙琰。清朝第七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五位皇帝。年号嘉庆,世称嘉庆皇帝。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河北易县清西陵之昌陵。在位25年。终年61岁。

“嘉庆”这个年号有什么含义呢?

嘉庆帝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册立为皇太子,次年即位,改元嘉庆。庆,普天同庆。“嘉庆”的意思是“嘉亲王即位,国泰民安,普天同庆”。

终嘉庆一朝,除了杀和珅、斩郑源鹴、绞富纲之外,明显的政绩实在不多。嘉庆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个性循规蹈矩。他曾在《勤政爱民论》写道:“勤政本来是为了爱民。有实心而后才有实政,有实政才能给百姓以实惠。……内外大臣应该在勤政的同时,实心实意的为百姓办事才是……”

乾隆晚年好大喜功,重用和珅,造成吏治败坏。白莲教起义,在嘉庆时期达到高潮。嘉庆皇帝虽然有心整治国家,接连发布整饬吏治的谕旨。但性情优柔寡断,对弊政多是惩而不杀,戒而不绝,最后政令不出紫禁城,无力解决其皇父统治期间晚年社会的矛盾,从此清朝进入了嘉道中衰。

八、道光



索马里发行的《中国历代皇帝》 道光帝 旻宁



几内亚发行的《中国皇帝》 道光帝



历史剧《鸦片战争》首映纪念封(谢晋导演亲笔签名)



朝鲜《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南京条约的签订”



冈比亚《香港沧桑·改变历史的印记》“南京条约签署”

清宣宗道光皇帝,即爱新觉罗·旻宁,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重要事件:虎门销烟、公布《穿鼻草约》、《南京条约》。

道光帝于1820-1850年在位。正值清朝衰落,他为挽救清朝颓势做了一些努力,也起到了一定得积极作用。他本人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作为一个帝王他的资质不高,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清王朝在道光帝的统治时期进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1842年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十年,道光帝苟安姑息,得过且过,没有任何学习西方、振兴王朝的举措。

道光帝一生中,最大的一桩事莫过于鸦片战争了。道光帝在汹涌而至的外国鸦片面前,采取了先王一贯坚持禁止政策。他派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州禁烟,后来又任林则徐为两广总督。

后来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他以为不可怕,“天朝”可以速胜。当英国舰船北犯,到达天津海口,并向清政府提出割地赔款要求时,道光帝傻眼了,害怕了,立刻从主战的立场转变为妥协的立场。

英舰开到南京下关江面,绝望的道光帝被迫派耆英和伊里布,与英军签订清朝第一个屈辱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从此由古代步入近代。道光帝也就成为惟一的跨古代和近代的皇帝。

九、咸丰



索马里发行的《中国历代皇帝》 咸丰帝 奕詝



几内亚发行的《中国瓷器》 咸丰帝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法国在华所用邮票及邮戳

清文宗咸丰皇帝,即爱新觉罗·奕詝,清朝第九位皇帝,也是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次年改年号为咸丰。即位时年20岁。在位11年。

为什么改元“咸丰”呢?

咸丰帝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即皇位,次年改元“咸丰”。咸,普遍;丰,富足。“咸丰”意思是“普天之下,丰衣足食”。咸丰皇帝是一位“苦命天子”,“咸丰”二字反映了渴望百姓安康的愿望。

咸丰皇帝继位之后,处于大清朝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候,此时的大清朝已然千疮百孔,无力回天。内外交困,太平天国起义如火如荼之际,又遭遇英法联军侵略中国,他依靠湘军,抑制住了太平天国起义进一步的扩张。对英法联军,他也派兵抵抗了,但是乏力,最后失败,以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告终。

从一个帝王的角度来说,咸丰帝的资质在清朝帝王中,大概能居中上等。他继位以后,重用汉族大臣,严惩贪污腐败,改革力度超过了嘉庆、道光两代君主。但是他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对于世界大势缺乏了解,最终没能挽救清朝的衰落,作为《北京条约》的直接签订责任人,他被钉在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柱上。

从个人际遇来说,在历代帝王之中,咸丰帝的命运差不多是最惨的一位。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让他赶上了;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让他摊上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没落也让他碰上了,他驾驭的又是一条已经航行了二百年的千疮百孔的破船。他无处回避,责无旁贷又无力回天,为此痛心疾首,抱终身之恨。

可见,咸丰帝真是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是一位“苦命”的皇帝,一个晦气十足的“倒霉蛋儿”!

十、同治



索马里发行的《中国历代皇帝》 同治帝 载淳



几内亚发行的《中国皇帝》 同治帝

清穆宗同治皇帝,即爱新觉罗·载淳。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母为懿嫔叶赫那拉氏,即慈禧皇太后。在位13年,终年19岁。葬于河北省遵化清东陵之惠陵。庙号穆宗。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为什么要改年号为“同治”呢?

同治皇帝即位时才6岁,按咸丰帝诏命,由肃顺等八大臣辅政。肃顺等准备以“祺祥”作为幼君的年号。慈禧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政变,逮治了肃顺等八大臣。政变之后,慈安与慈禧垂帘听政,并取消“祺祥”年号,改用“同治”,隐含两宫太后与众大臣共理朝政之意。

同治帝在位13年,前12年是在两太后垂帘的情况下虚坐龙椅的傀儡皇帝,最后只亲政了一年。同治亲政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亲自主持经办的一件大事就是重修圆明园。

同治十一年,载淳已17岁,两宫太后不得已交出权力,实行归政。但载淳的亲政仍难摆脱慈禧太后的干预。慈禧太后为了享乐,命同治帝修缮圆明园以供其居住。同治帝也想利用修复圆明园,让太后离宫居住这一办法摆脱太后干政。然而当时财政紧缺,圆明园又残毁严重,此策对国计民生极为不利,修复耗资甚巨,引起王公大臣多人反对,但此项工程竟然开工。同治帝亲政未及两年,就因病结束了短暂的一生,修复圆明园工程亦因其去世作罢。然而唯有此事是载淳在其皇帝生涯中参与过的决断。

十一、光绪



索马里发行的《中国历代皇帝》 光绪帝 载湉

清德宗光绪皇帝,即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后第九位皇帝,年号“光绪”。

为什么要改年号“光绪”?

光绪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登基,次年改元“光绪”,由两宫太后“慈安”“慈禧”垂帘听政。光,光大;绪,未竟之功业。“光绪”即“光大未竟之功业”。“光绪”这个年号反映了清廷重振国力的愿望。

载湉四岁登基,由慈禧,慈安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至18岁。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三十四年,光绪帝暴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

光绪,是慈禧太后太后的外甥(妹妹的儿子)。当年轻的同治帝死后,慈禧太后为了继续掌握政权,于是就让当时只有四岁的光绪继承皇位,由她再度进行“垂帘听政”。直至光绪长到十九岁时,慈禧太后才只好声称“撤帘归政”,但是她仍操纵实权不放。光绪实际上仍是个傀儡皇帝。

后来,慈禧太后和光绪在政治上发生了冲突。慈禧太后代表保守派握有实权。光绪在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推动下,一则想利用维新派来抓到军政实权;二则也想通过维新运动来改革吏治,挽救一下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因而于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推行了维新变法,历史上称之为“戊戌变法”。但变法只搞了一百零三天,就被慈禧太后镇压下去了。慈禧太后杀害了谭嗣同、刘光第、杨深秀、杨锐、林旭、康广仁“六君子”,康、梁被迫逃往国外,而光绪则被严密囚禁起来。

囚禁光绪的地方主要有两处:一是玉澜堂(夏季),二是中南海的瀛台(冬季)。光绪被关了整整十年。公元1908年慈禧太后死的前一天,她狠毒地将光绪害死在瀛台,终年仅三十八岁。死后葬于清西陵的崇陵,庙号德宗。

光绪被软禁在颐和园玉澜堂时,四面的门窗均被堵死,完全失去自由。东西配殿内现仍保留有当年所砌的砖墙,这是历史的见证。

十二、宣统

伪满洲国普通邮票(第一版) 溥仪

(可惜只有4枚)



索马里《中国历代皇帝》 逊帝 溥仪



几内亚发行的《中国瓷器》 溥仪

清逊帝宣统皇帝,即爱新觉罗·溥仪,字浩然,取自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之意。是清朝第十二位君主,也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十任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在位时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其在伪满洲国皇帝位时,年号“康德”,又称康德皇帝。也被称为清逊帝,史称“清废帝”。是清朝末代傀儡皇帝。

光绪三十四年,在光绪皇帝临死前一天,慈禧太后也行将不起,由于光绪皇帝无后,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召见军机大臣,商量立储人选。最后议定,立3岁的溥仪为帝,并让溥仪的亲生父亲载沣监国。

半个月后,溥仪在太和殿正式登基,由光绪皇后隆裕和载沣摄政。第二年改年号为宣统,就这样溥仪初次登上了大清王朝皇帝的宝座,即位时年仅3岁。

为什么采用“宣统”作为年号呢?

溥仪即位时,反清浪潮席卷华夏大地。宣,大。“宣统”即“大统”。 “宣统”二字有为清王朝统治的正当性作辩护的意思。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被迫代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宣告了清王朝的灭亡。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封建帝制终告结束。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经日本帝国扶持,建立伪满洲国,溥仪又当上了皇帝,但实际上只不过是日本人的一个傀儡和侵略中国的工具。抗战结束后,溥仪被判决有期徒刑1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获释并经过改造成为新公民。著作有《我的前半生》等作品,是重要的史料。后因患肾癌而去世,享年62岁。

溥仪火葬后,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侧室。周恩来总理指示移放于正室。后又移葬华龙皇家陵园。

十三、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名杏贞。咸丰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生母,光绪皇帝的养母。以皇太后身份或垂帘听政或临朝称制,为自1861年—1908年间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为期仅次于清朝康熙帝和乾隆帝。人称清朝“无冕女皇”,

生前,外人有以“慈禧太后”、“圣母皇太后”、“那拉太后”、“西太后”等称之者;自光绪年间,宫中及朝廷开始以“老佛爷”尊称之。死后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由于在其48年的统治期间,中国除了太平天国之乱外,还饱受外国侵略,中国国力日渐衰败。其执政能力颇受争议,加上中国传统对于女性执政的负面意见,过去对慈禧的评价几乎是完全负面的。

近年来,史学界逐渐开始有人从历史条件局限的观点,对慈禧当政提出多元化的评价。但她在大多数人的心中,依然是一位负面人物。

因为慈禧太后是中国少数享有盛名的女性政治人物,而常被人和唐朝的武则天及汉朝的吕雉相提并论。

1、外国邮票上的慈禧太后





2、为慈禧太后60寿辰发行的纪念邮票(也是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















十四、曹雪芹与《红楼梦》

说到清朝,不能不提曹雪芹,不能不说《红楼梦》。

说到中国古典文学,不能不提曹雪芹,不能不说《红楼梦》。

说到中国文学,不能不提曹雪芹,不能不说《红楼梦》。

曹雪芹,名沾(音zhān),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诗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内务府正白旗出身。素性放达,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爱好广泛,诸如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等。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后因家庭的衰败而饱尝了人生的辛酸。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死后遗留《红楼梦》前八十回稿子。

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并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它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时代和国界,是世界文学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

《红楼梦》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近年来也有人认为已经写完,但80回后的内容散佚了)。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他人所续。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其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红楼梦》有十几个版本,通行本为程甲本。脂本是20世纪新发现的“古本”,原名《石头记》,通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砚斋——据传为曹雪芹叔父,曾对《红楼梦》进行更改、评点)。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

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标志着“高鹗续书说”已经被抛弃。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

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鲁迅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冯其庸大赞:“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

《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的欧洲。

有评论家这样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

1、台湾发行的《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邮票及小全张







2、澳门发行的《文学与人物——红楼梦》邮票小全张及小型张









3、格林纳达发行的《红楼梦》小型张



4、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红楼梦——金陵十二钗》邮票及小型张





5、冯子润绘、欧阳希君篆刻《红楼梦》极限明信片















十五、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伟大的文学家,小说家,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马瑞芳称他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蒲松龄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

“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意思是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曾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至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

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部。

1、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第一组







2、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第二组





3、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第三组









十六、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吴敬梓一生,经历了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当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呈现了某种程度的繁荣,但,这也不过是即将崩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大厦将倾的事实。雍正帝、乾隆帝年间,清朝统治者在逐渐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也采用大兴文字狱,设博学宏词科以作诱饵;考八股、开科举以笼络士人,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其中,以科举制度危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

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度,不愿参加博学宏词科的考试,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风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他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显示出他的民主主义的思想色彩。

《儒林外史》原本仅55回。现在通行的刻本是56回,其中最末一回乃后人伪作。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鲁迅先生评价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

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儒林外史》由许多个生动的故事联起来,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塑造的。全书的中心内容,就是抨击僵化的考试制度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此书被人们称为“帝国的最后一瞥”。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

现在,《儒林外史》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

有的外国学者认为:这是一部讽刺迂腐与卖弄的作品,然而却可称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经据典、最饶诗意的散文叙述体之典范。它可与意大利薄加丘、西班牙塞万提斯、法国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相抗衡。

1、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特种邮票小版张



2、《儒林外史》特种邮票首发纪念封



3、《儒林外史》特种邮票首发纪念邮戳



4、《儒林外史》特种邮票首日封













5、《儒林外史》特种邮票极限明信片













十七、郑板桥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金石家、诗人。

郑板桥早年家贫,少孤独,天资奇纵,慷慨啸傲,超越流辈。21岁中秀才,39岁中举,44岁中进士,49岁后曾在山东范县、潍县任县令,为官清正。后触犯豪富利益,被撤职罢官,回到阔别10多年的家乡扬州,以卖画为生。与当时聚居扬州的另七位画家一起,切磋画艺,开一代书风画风,并称“扬州八怪”。

他的艺术作品中,诗、书、画、印有机融合,浑然天成。诗、书、画皆独具风格,有“三绝”之誉。

一绝——善诗文,诗意新奇。如题《破盆兰》:“春雨春风洗妙颜,一辞琼岛到人间,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

二绝——工书法,以篆隶体参合行楷,非古非今,非隶非楷,自称“六分半书”,有纵横错落,瘦硬奇峭之致,自成体貌。世称“板桥体”。

三绝——善绘画,尤其兰花、墨竹、怪石、松、菊,横涂坚抹,随意挥洒,苍劲绝伦。尤擅画兰竹,以草书中坚长撇法运笔,多不乱,少不疏,体貌疏朗,笔力劲峭。画竹成就为最大。为文人画中的典型。

1、中国邮政发行的《郑板桥作品选》特种邮票



2、《郑板桥作品选》特种邮票首日封





3、郑板桥《竹子》纪念张



4、《郑板桥作品选》特种邮票极限明信片













十八、林则徐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唐朝莆田望族九牧林后裔。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臣。谥号文忠。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

1、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林则徐诞生二百周年》纪念邮票



2、台湾邮政发行的《名人肖像邮票——林则徐》



3、加纳发行的《香港沧桑》林则徐



4、《民族英雄林则徐》邮资标签邮简



5、《林则徐诞生二百周年》明信片



十九、秋瑾

秋瑾,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

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秋瑾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1、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辛亥革命时期著名人物——秋瑾》



2、台湾邮政发行的《名人肖像邮票——秋瑾》



3、《名人肖像邮票——秋瑾》邮折



二十、康有为与《戊戌变法》

康有为,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著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等。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戊戌变法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康有为故居》纪念封





二十一、詹天佑

詹天佑,字眷诚,号达朝,英文名Jeme Tien Yow。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

詹天佑12岁留学美国士木工程及铁路专科,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归国。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造“竖井施工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

詹天佑有“中国铁路之父”和“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中华工程师学会为该会第一任会长詹天佑,在青龙桥车站建了一座铜像,永远纪念这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他还被称为“中国铁路第一人”。

1、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詹天佑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



2、台湾邮政发行的《詹天佑诞生百周年纪念》邮票



二十二、洪秀全与《太平天国》

洪秀全,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称天王,1853年以南京作为首都,改名天京。1864年在天京病逝。太平天国在他死后不久灭亡。

洪秀全在广州市花都区的故居,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由洪秀全建立的政权,前身为1843年创立之“拜上帝会”。1851年成立太平天国,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曾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存在14年。

太平军在全盛时期的兵力超过一百万人(包括女兵十余万人),实力雄厚,但天京变乱后,逐渐走向灭亡。

太平天国,是在满清统治后期的一次最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最终被清朝联合列强镇压下去,但是其余部仍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太平天国前期所到之处都实现了男女平等,废除裹脚等恶习,女子的地位得以和男子同等,是近代中国民主的开端。

西方的一些见闻记中,都称当时中国最为俊美及威武的男子,只有在太平天国之中才能看到。

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

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百年纪念》邮票





敬 告

《方寸话史》系列博文到此告一段落。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部分,因人物、事件浩繁,邮品众多,整理后另行撰写。

衷心感谢博友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4701.html

更多阅读

《步步惊心》最爱若曦是十四 步步惊心十四爷若曦

最爱若曦是十四拽拽2011.09.24曾有人说,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爱不一定要在一起,只需曾经拥有!而有一种爱,未曾有过“曾经的拥有”,哪怕片刻都未曾有过。只是默默的相伴,默默的守护,默默的付出,这种不求回报的爱,称之为“柏拉图式的爱情”。而

转载 夜色苍茫:一个大学生男妓的故事连载十四~十九

第十四章 遭遇不测四哥的死依然没有一丝的头绪。阿林依旧做着他的“爹的”,依旧是在见到我的时候跟我谈文学。大B也是,依旧是那样蛮横无理,欺负新来的同行。我在跟他们接触的时候也依旧是像以前一样,陪阿林谈文学,陪大B说些下流的荤段子

声明:《方寸话史十四 清朝 清朝历史剧》为网友拿酒与你说心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