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试论园林景观的设计法则

试论园林景观的设计法则

山水清音

:景观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给人们提供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生活和生存空间。园林景观设计除了应综合考虑建筑功能、环境条件外,还应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通常有“比例与尺度、对比与调和、韵律与节奏、均衡与稳定、多样与统一”的基本法则。在设计中,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布局构景手法和相关的设计法则后,才能对设计要素进行合理的布局与整合,进一步增强园林景观的表现力,从而创造出优美合理、新颖独特的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法则

景观艺术是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发展而倍受重视的一门集社会、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景观是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人类文明和大众审美的综合表象,景观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善人类生活的空间形态和质量,它给人们提供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生存空间。如何处理好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相互协调关系,创造出融自然、历史、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生态景观?对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规划与设计是其关键。园林设计就是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的布局、植物的栽植从而营造出一个供人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如何才能创造出科学合理、优美协调的园林景观?除应综合考虑建筑功能、环境条件外,还应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即“比例与尺度、对比与调和、韵律与节奏、均衡与稳定、多样与统一”等形式美的规律,它也是园林设计的布局法则。在设计中,只有掌握了这些布局构景法则,才能对设计要素进行合理的整合,从而增强园林景观的表现力,创造出优美合理、新颖独特的园林景观。下面就上述五项构景法则分别展开论述。

1比例与尺度

园林景观中布局构景的比例,就是指景观中各种要素之间空间的体型和体量的关系。尺度就是指景物在其所处环境中的量度。

不同的比例会体现出不同的艺术意境,如北方园林,为了显示帝王权势、显贵和崇高,园林要素相对采用大比例大尺度。比如粗壮的柱子,厚重的屋顶,敦实的墙体等,这样才能体现出皇家园林的那种雄伟宏大的气势。再看江南私家园林,其中的小桥流水,曲廊庭台,上翘的飞檐,精细雕花的门窗等,用的大都是小比例小尺度,显得格外的小巧玲珑,体现出江南园林那种轻盈典雅的风格特征。总而言之,尺度巨大的给人以威严尊崇感,尺度较小的,尤其接近人体尺度的,给人以亲切宜人之感。

研究园林景观的尺度,除了要推敲其本身的尺度外,还要考虑园林中各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如颐和园的佛香阁建筑群,该建筑群要和广大的昆明湖匹配,因为佛香阁如此宏伟尺度,必要有一个广阔的“旷局”与之配合,才能构成控制全园的设计布局,达到以小衬大,烘托高潮的艺术效果。再如一个天井式的庭院,其内就只能配以水石景栽或微型雕塑等小品,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优美的比例寄于良好的尺度之中,恰当的尺度也需要良好的比例来体现。上述谈及的各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要匹配,实质上就是要求比例适度。即所谓“恰倒好处”。常见的优美比例,有黄金分割(书报的对开,四开,八开,十六开等比例),火车的长宽比,数列比(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审美,习惯也都在发生着变化,黄金分割也不是永恒不变的或是唯一的美的比例关系。总之优美的比例是纯理性的,而不是直观的产物。每个对象都有潜在于本身之中的比例。如果说和谐便是美,那么比例便是美观的基础。这些,更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设计者本身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2对比与调和

园林里常用对比法则,如欲扬先抑、欲小先大、欲高先低、以隐求显、以虚求实、以险求夷等对比,能使园林景观生动活泼,主题鲜明,但是,若对比过于强烈,无论是形态,体量,材质,色彩等均会造成杂乱刺目,失去和谐的审美效应,所以在对比中要求调和,加入一定的数量的中间色或中间形体进行调和。在处理主景与配景的关系时,可利用对比手法使主景更为突出。但对比手法不能多用,否则将会引起不愉快的感觉。

园林中常见的对比有,体量对比,形状对比,虚实对比,明暗对比,色彩质感对比,建筑与自然景物的对比等。体量对比,在园林空间体量对比上,通常是用小的体量来衬托,突出大的体量,使空间富于变化,有主有从,重点突出。简言之,就是以小衬大,取得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形状对比,主要表现在平立面形式上的区别,有方和圆,直立与低平,规整与自由等形状的对比。虚实对比,可理解为空间的围放关系。如山水对比——山是实,水是虚;建筑与庭院对比——建筑是实,庭院是虚;墙与门窗对比——墙是实,门窗是虚;景物与倒影对比——景物是实,倒影是虚;门窗洞口与其所框的景物对比——前者是实,后者是虚(以实托虚)。明暗虚实的对比,利用明暗对比关系,以求空间的变化和突出重点,也是塑造园林景观的一种常用手法。多以暗托明,明的空间往往为艺术表现的重点。明给人以开朗活泼的感受。暗给人以幽深与沉静的感受。明暗对比强烈给人以振奋,明暗对比微弱给人以宁静。常见的手法有,利用门窗洞口摄取特定景物入画,利用空间围放,大小变化,达到以暗托明的效果。色彩、质感的对比因环境不同会有不同的考虑。如色彩,在一个较小的庭院中不能仅用一种红花的乔木与另一种黄花的灌木,这样过分强烈的对比会引起反感。所以需要加入一定数量的中间类型取得调和,或者改变色彩分布的范围;又如质感,利用材料的粗细、刚柔、深浅、隐显等质感的差异进行对比时,除应考虑建筑物外,还应同时推敲各自然要素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应立足于空间整体的艺术效果;采用色彩与质感的方法,主要通过对比或微差取得协调突出重点,以提高艺术表现力。此外还应注意视线距离的影响因素等。

采用对比的手法是为了烘托或反衬重点,对比用得过多会显得跳跃破碎,必须加以调和。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使其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配植在一起才能产生协调感。相反地,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的效果,具有强烈的刺激感,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用协调的手法达到统一。

当植物与建筑物配置时要注意体型、体量等比例的协调。如广州中山纪念堂主建筑两旁各用一树冠直径达25m的、庞大的白兰花与之相协调;南京中山陵两侧用高大的雪松与雄伟庄严的陵墓相协调;英国勃莱汉姆公园大桥两端各用由九棵椴树和九棵欧洲七叶树组成似一棵完整大树与之相协调,高大的主建筑前用九棵大柏树紧密地丛植在一起,成为外观犹如一棵巨大的柏树,在视觉上达到平衡。一些粗糙质地的建筑墙面可用粗壮的紫藤等植物来美化,但对于质地细腻的磁砖、马赛克及较精细的耐火砖墙,则应选择纤细的攀援植物来美化。南方一些与建筑廊柱相邻的小庭院中,宜栽植竹类,竹竿与廊柱在线条上极为协调。一些小比例的岩石园及空间中的植物配置则要选用矮小植物或低矮的园艺变种。反之,庞大的立交桥附近的植物景观宜采用大片色彩鲜艳的花灌木或花卉组成大色块,方能与之在气魄上相协调。

3韵律与节奏

韵律与节奏原是诗歌音乐的术语。韵律指诗歌中的声音节奏,一定程度上相同音色的反复以及句末或行末用同韵同调的音相和叶,构成了韵律。它加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节奏是音乐术语,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节奏。其中节拍强弱或长短交替的出现而合乎一定的规律。比较起来,韵律是一种有规律的变化,重复是产生韵律的前提。节奏有轻重、缓急、强弱、长短交织在一起,变化复杂。节律则是韵律与节奏共同引起美感的总称。

在园林绿地中也有节律的体现,园林景观布置中常常运用到简单和复杂两种布局手法。简单的节律如行道树、花带、台阶、蹬道、柱廊、围廊等,复杂的节律如地形地貌、林冠线、林缘线、水岸线等等。上述这些都能使人产生一种有声与无声交织在一起的节律感。韵律与节奏是风景连续构图中达到和谐统一的必要手段。以最简单的行道树为例,林带的疏密、宽窄以及连续变化就能产生节奏感。两边若各植一排行道树,其大小完全一致,就如同列队的卫士一样整齐划一,缺少变化。因此不宜在道路上排列太长(如长达数十里),这样容易使驾驶员困乏。如果在行道树的两株相邻乔木之间间种一丛开花灌木,相当于在高音之间加了低音符,丰富了景观层次;如果再在其下种植一层矮绿篱,似乎是在高低音之间又增加了一道和弦音。这样既能丰富行道景观又能求得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效果。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故宫,她似乎是一首凝固的交响乐:华表与金水桥就是这首交响乐的序曲,主旋律由天安门,午门逐渐展开,太和殿可视作交响乐的最强音,达到了乐曲的高潮。走到御花园,乐曲就进入尾声。到了地安门全曲圆满的结束。故宫还是一幅画,从任何角度看还具有绘画之美:整个围墙就是画框,画面富于节奏美,韵律美,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从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一幅至美的建筑画。……

4均衡与稳定

园林中因有不同部分和因素之间既对立又协调的空间关系,景观才有均衡稳定的悦目感。自然界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力学原理。以平衡状态保持存在,园林景观的组合要素,如果上下左右轻重不等,人们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均衡,不稳定感,有损景观的美观效果。形式上分为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又称运动均衡),前者在人们心理产生严谨,条理性,稳定感,皆有明显的主轴线,景物在轴线两边作对称布局。例如,北京颐和园,法国的凡尔赛苑属对称均衡的佳例。广州白云宾馆前庭,苏州名园:留园,拙政园,杭州无锡的寄畅园等均属非对称均衡之例。后者在我国传统园林里(特别是江南园林)常见,大都是模山范水,其景观自然,大都以不对称均衡的状态存在,在景物不对称的情况下,取得均衡,其原理与力学上的杠杆原理有相似之处。一个小小的秤砣与一个重量比他大得多的物体取得平衡,这个平衡中心就是支点。调节秤砣与支点的距离,可以取得与物体重量的平衡。在园林中,确定一个平衡中心点(即支点),然后仿效杠杆原理进行景物的布置,不妨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重量感大的离平衡中心近,重量感小的物体离平衡中心远。这是一种比喻或参照,但不能千篇一律,还要靠设计者对整体动态平衡感觉的把握。不对称平衡适应性强,造型灵活多变,能使园林景观布局在平衡中有种运动感,显得生动活泼。

5多样与统一

多样统一规律是一切艺术领域中处理构图的最概括、最本质的原则。多样就是变化,统一就是协调、和谐。没有多样就无所谓统一,正因为有了多样才需要统一。正如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所提出的关系“美在关系”的著名论点一样,他认为“美在关系,但并不是所有关系都是美的,只有称得上和谐的关系才是美的关系”。这样看来,如果把众多的事物通过某种关系联系在一起,获得了和谐的效果,这就是多样统一。

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而一般树种,则种类多,种量少,五彩缤纷,起到变化的作用。长江以南,盛产各种竹类,在竹园的景观设计中,众多的竹种均统一在相似的竹叶及竹竿的形状及线条中,但是丛生竹与散生竹有聚有散;高大的毛竹、钓鱼慈竹或麻竹等与低矮的箐竹配植则高低错落;龟甲竹、人面竹、方竹、佛肚竹则节间形状各异;粉单竹、白杆竹、紫竹、黄金间碧玉竹、碧玉间黄金竹、金竹、黄槽竹、菲白竹等则色彩多变。这些竹种经巧妙配植,很能说明统一中求变化的原则。景观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达到最佳的协调,才能使园林意境既丰富多彩而又和谐统一,极富有美感和艺术情趣。运用重复的方法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如街道绿化带中的行道树,用等距离配植同种、同龄乔木树种,或在乔木下配植同种、同龄花灌木,这种精确的重复最具统一感。城市规划中树种配置时,通常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基调树种种类少,但数量大,形成该城市的基调及特色,起到统一作用;

中国园林建筑无论是从造型,格调,色彩关系,高度变化,线条变化等方面,总是从系统美学总体审美效果上创造群体和谐统一之美,强调与环境关系所造成的烘云托月之美,强调亲和自然之美。在景观布局中,如何使各要素之间保持多样变化、生动活泼,又达到和谐统一。这就是布局构景手法的重点,也是难点。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甚至一些局部感到支离破碎,失去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单调呆板。因此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这是美学的最高法则,是现代环境设计师值得推敲和慎重考虑的问题。

本文已在<艺术百家>2008年第8期上发表,谢绝转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499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试论顾城的《一代人》 改变地球的一代人

原文地址:试论顾城的《一代人》作者:梦回唐朝朦胧诗无疑是中国当代汉语诗歌史上最值得关注也绕不过去的重要课题,其重要性在于,它曾以独树一帜的美学原则回应着那个特定时代的思想解放大潮,以它迥异于政治写作的诗歌话语和令人耳目一新的

试论《编辑部的故事》的策略与得失 组策略编辑器

《编辑部的故事》在当年颇热了一阵。尽管在艺术上人们对它褒贬不一,但起码在受观众青睐这一层面上,它是成功的。甚至是轰动一时的。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当年《编辑部的故事》播出时的“盛况”:据有关报载,该剧在北京电视台播出后,先后在全国

试论学科课程的“十化”教学策略 学科德育精品课程

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优化学科教学和提升教学技能?新课程背景下什么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对此,我们总希望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准则或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基于这样的目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听课评课实践中,总结出学科教学的“

试论阿Q的精神胜利法 阿q精神胜利法的特征

阿Q是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阿Q正传》是鲁迅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评论得最多的一部小说。在国外,他被翻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在国内,一代一代的读者都欢迎它,阿Q的名字家喻户晓,几乎无人不知。《阿Q正传》之

试论滑稽越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 滑稽越剧方卿见姑

试论滑稽越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伊 亮越剧已经进入了新百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如何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推动越剧艺术科学发展,已经成为杭州越剧人努力思索、探索、求索的重大课题和多方实践。近几

声明:《论文:试论园林景观的设计法则》为网友我单身我骄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