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部儿时喜爱的动画电视剧《摩登原始人》认识大师 摩登原始人2

从一部儿时喜爱的动画电视剧《摩登原始人》认识大师
再读《世界动画电影大师》第4章第一节之——WilliamHanna&Joseph Barbera


最近有一篇论文教会了我:每个人都会有感性和理性的时候,但是要合理分配和利用这两种情绪,不能任由其中任何一种主宰而导致偏颇。表现在写文章上面,尤其是要二者合理并用,才能尽可能清晰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传达出所要传达的感情。

回看第一次读William Hanna&JosephBarbera这两位动画大师那一节的时候,因为看到了一部自己儿时就很喜爱的动画电视剧,触景生情,以至于感情用事(对比现在)比较激动,缺乏逻辑地发泄了情绪。最终导致想表达的意思没有表达清楚,表达出来的内容逻辑显得比较混乱。现在就用我从(开头提到的)那篇论文中学习到的有条不紊的表达方法来重整思路。

1、从动画电视剧《摩登原始人》说起

我现在知道了,当想要表达的情绪不止一样的时候,最好找到一个最想表达的作为切入点,不要囫囵吞枣。

《摩登原始人》是我初中一年级的时候(1999年)在电视上看到的动画连续剧。之所以能准确地记住年份,是因为我想起了那个时候每天看过之后第二天就会到班里面和同学一起重温情节并且分享喜悦(所以印象深刻)。说到对动画片的喜爱,我想大部分人在自己小的时候都有过这么一个时期,不论动画片的来源(国籍),大部分都爱看。甚至那个时候还不太区分男女生对动画类型喜好的不同。比如女生除了看可爱型动画片之外,也会看“战斗动画片”(忍者神龟)、“早期变形金刚”(圣斗士星矢)等;而男生们小的时候也可以接受类似于《美少女战士》《樱桃小丸子》等少女动画片。由此我认为,相对于分类比较明显的“少男漫画”“少女漫画”相比,动画片以自身轻松动感的表现方式,可以让年龄更小的孩子们“没有分类界限”地更容易接受,从感官上深入人心。所以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在经过了十几年甚至更久以后,仍然能够像是“昨天刚看过”一般,感觉声音、画面历历在目且能如数家珍。

《摩登原始人》是动画大师的一个搭档组合William Hanna&JosephBarbera共同创作的。他们创作的最有名的动画连续剧是那部家喻户晓的动物搭档组合所表演的《猫和老鼠》,现今在中国范围内已经被翻配成各地方言版本,热情持续高温不减。说家喻户晓,对于《猫和老鼠》来说并不夸张,五大三粗的Tom猫和聪明可爱的Jerry鼠这对“天敌组合”的幽默表演,使得凡是看过的观众,几乎都能过目不忘。再加上这部动画连续剧在中国的大范围长时间的播出,而因此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使经过了很多年还依然如此,已经被奉为经典(中文主题曲歌词:汤姆和杰瑞,所有烦恼都可以统统抛弃……)。与此同时,至今无人能够超越也。

相对于《猫和老鼠》受到广大主流观众的喜爱来说,播出较少的《摩登原始人》的观众实为少数,而且这部看起来更像是“给孩子看的片”就显得很难得到成人观众的青睐。但是这一部动画片却是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动画连续剧之一,在我的心目中的地位甚至超越了《猫和老鼠》。现在分析起来原因让我觉得很汗,“物以稀为贵”,我从来没有好好坐在电视机前完整地、爱不释手地看过《猫和老鼠》,因为我觉得这个整天都在播的片儿太容易看到了,以后随时看都可以,所以其实仔细看过的很少。而《摩登原始人》(是“稀物”)初入视野的时候,给了我耳目一新的震撼:


1、首先是从形象上吸引我,角色都身披兽皮出场,新鲜有趣那是肯定。不仅区别于现实生活,同时区别于其他动画片(穿现代人类衣服出场);


2、其次是从语言,现在知道那些角色之所以能说汉语是配音来的,但是当时并不知道以为是原配。可笑的是当时听到他们把“垃圾”称为“勒塞(读音)”,就以为这种叫法是原始人才有的……这些角色的语言大都不紧不慢(配合情节),易于接受,而且简单直白易懂,含义不深奥,但也并不因此而感觉平庸无味。相反,这种简单纯朴的语言(对话)当时让我相信真的有一个世界就是这样(简单)的,而不都是像现实世界一样既麻烦又复杂。现在总结来说,《摩登原始人》在这方面是我们得以相信自己将来能够“生活”在(类似这样简单的)自己期待的美妙世界里面;


从一部儿时喜爱的动画电视剧《摩登原始人》认识大师 摩登原始人2
3、情节简单但是吸引人。虽然这部动画片的场景很人物都不复杂,甚至因为在表现一种原始社会所以刻意使其简单,比如房子是石头的,没有高楼大厦;家具简洁,没有现代高科技等等。而且他们的宠物是恐龙、吸尘器是大象耶……表现原始生活的情节,人物关系等简单清晰从而更显温情浓浓。表现上更像是小时候(尤其是女生)喜欢玩的“过家家”的游戏,让我们相信长大以后的生活也可以如此简单不失多彩而又充满人情味,也让我们相信了简单的美好也许是可以存在的。


4、每天看完之后第二天到学校去和朋友们讨论也是当时快乐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很多同学都喜欢看,甚至回忆有一场貌似Fred演唱会上唱歌的场面。歌词(的读音)和调子我现在都还深深记得(只不过不知道他唱的词究竟是些什么字):“达不达、达不达、达不达不图维……”

重温这部片子,心中仍能深感无限的温暖。因为伴随这部片子的记忆的,除了片子本身,还能够让人回忆起看片时候的逝去的年华,相信也有很多人是如此。

2、再看WilliamHanna&Joseph Barbera

当我能够重回理性的时候,我就得以看到了(太过激动时会)忽略的内容。本书中内容中第一句就介绍这对搭档“在美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电视动画系列片的王朝”,也就是说受欢迎程度可以和Disney的“影院动画”并行排列,所以这种喜爱是大范围广泛的喜爱,我只是“少见多怪”了而已。

书中还说“80年代是Hanna-BaberaProductions公司的鼎盛时期”,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生于80年代的我可以很幸运地看到这些片子了。

从书中所描写William Hanna&JosephBarbera成为大师的一路上来看,就像以前的大师们一样,有他们天才的方面,也更少不了他们的努力。两人最初都没有受到过专业训练,甚至JosephBarbera在从事动画行业的工作之前“曾经是一名业余拳击选手”、当过编剧、在纽约大学(New YorkUniversity)和美国金融学院(American InstituteBanking)学习经济并梦想成为一名金融家。而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绘画,(在坚持不懈的练习之后)最终导致他的“最终职业”是(改行)从事动画行业。

终于等到了这么一个例子告诉我们,动画大师里面也有“起步晚、走过很多别的路”才最终一头栽进动画里面并且有所成绩的。只不过到目前为止,好像都是“从小都表现出绘画天赋”和(当然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的勤奋练习”的例子。

这两位大师级导演在年龄上相差无几,他们于而立之年开始创作《猫和老鼠》,他们的合作时间有近六十年。这两位不是兄弟但是比兄弟还默契的搭档,也许恰好因为没有亲兄弟的那种“理所当然的关系不容易珍惜”(我想到了Fleischer兄弟)的心理,所以更珍惜彼此的缘分,合作愉快。也共同创造了一个上世纪末的动画连续剧的辉煌。

之所以强调时间(上世纪末),是为了要引出下面想要表达的话题:

3、从上世纪末电视中播出的动画片和现在比较所引出的愤懑情绪

是,首先我很愤懑,但此时我可以用理性稍加控制,而不至于再次语不成序。

略数我小时候也就是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末的大概十几年的时间里面在记忆里面看过的动画片,还是比较丰富的。

最早的记忆先是美国的Disney动画电影、然后是日本的(那个时候的)动画电视剧和少量的动画电影、之后是国产老片(包括动画电影和动画电视剧);再后来之前的三种少了,电视节目日益多了起来。有了少儿节目时间和播放动画片的专栏等等。九十年代末期记忆中放动画片的时间是中央一台的大风车时间、中央六套的午、晚饭时间和小神龙俱乐部等专栏时间;到现在又变了情况,好像是有了少儿频道之后其余电视台播放动画片的几率小了很多,而具体都在放些什么我也不很清楚(因为少有看电视了)。但是从我经常喜欢“采访”朋友中的“八九后”和“九零后”的人群中得到的信息来看,他们(大部分人)没看过国产老片(动画),国外的老片就更别说了。他们知道的最早(国产的)片子大部分就是《舒克和贝塔》了,但是同时期的《魔方大厦》和《邋遢大王奇遇记》竟然却都不知道(我想可能是《舒克和贝塔》里面那首举世无敌的主题曲使其脱颖而出:舒克舒克舒克舒克舒克舒克……(重复八次),开飞机的舒克。贝塔贝塔贝塔贝塔贝塔贝塔贝塔贝塔……)。他们看过这部动画片,却不知道原(文字)作者(我的偶像)郑渊洁,不知道皮皮鲁或是鲁西西,但能尖声喊出哈利波特,而对动画片他们喊出的除了宫爷爷和迪斯尼(还曾被说成“好莱坞”)之外也少有其他了……也许改革开放的春风敞开国门的同时这些孩子们已经轻飘飘地被吹出国门去了……

说这些的原因在于我其实认为问题主要并不在他们(孩子们)身上。我的偶像郑渊洁有一句不能断章取义地来理解的名言。他说: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我对这句话的其中一个(但不是最主要的)理解是,老师对于学生的对或错的引导对学生的影响有可能是致命性的。以上所引用内容是想用来表达我想说的话是:媒体(我指电视台)对观众(我指少儿观众)的引导所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就像我们小的时候不能选择电视台播放什么节目,但是我们很幸运那个时候播放了很多好看的动画片。现在的孩子们同样不能选择看什么,但是现在的节目就和以前大不一样了,而在我看来,其好看程度和以前是差别很大的(而孩子们又相对缺乏鉴别能力)。由此我又想到可能我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但是在我之前的年代出生的人,他们也许能看到(比我)更多的更精彩的但我们没能看到的节目。比如书中的动画大师们数量众多的还是前辈们,所以好看的片儿数量最多的肯定也是老片儿们了。所以我看到书中所列的那些听都没听说过的片名不由悲从中来,感觉自己的童年还是少了很多本来有可能存在的色彩。在上一篇读后感中因为想呼吁“还现在的孩子一个本可能更加纯朴而美好的童年影像记忆”,但只因词不达意,而没能够表达出来。

在这篇文章结尾的时候,还是发现想要说的没有能够表达完整。一个原因是所说内容涉及不止动画大师以及动画作品们,还有儿童文学和教育接受等说不完的种种话题。于是只好再一次灰溜溜地结尾,并且准备在以后的日子里多了解、想清楚之后再说。在此向所有给了八零后比较美好的童年影像记忆的动画大师们和电视台深表谢意,并对九零后以及零零后们表示同情。虽然现在很多动画作品一般观众很少能够容易看到,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但是最起码的是,我们总要能知道他们的存在啊。

ps:上篇读后感中将大师名字写错十分罪过,在此登报更正:William Hanna和Joseph Barbera.

还一个ps:不知道猫粮老师的那套可能名为《靠》系列的“靠谱”文章集中,有没有“中国儿童文学的靠谱与不靠谱”这部分的内容。强烈推荐偶像文学大师郑渊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5363.html

更多阅读

电视剧《大染坊》留给我们的启示 像大染坊一样的电视剧

引言:近来再次温习了电视剧《大染坊》,说句实话我不得不佩服该剧的作者,能够写出这么一部非常具有商业性质的电视剧,不仅让我们观赏了该剧的剧情剧照,更让我们学习了一堂生动的MBA管理课程。此剧中讲述的是抗日战争前期山东商帮经商的故

电视剧《大敦煌》主题曲为何说是刀郎唱的那首 大敦煌 刀郎

电视剧《大敦煌》的主题曲,既不是片头的那首--“敦煌日月”孙楠唱的,也不是片尾那首--“不悔”蔡琴唱的,而是刀郎唱的那首。这部电视剧的安排挺特别,分成上、中、下三部,一部一个时代。每晚看这出戏只听到片首和片尾的曲,却听不到主题曲。

一部养眼的日本电影——《大奥》 美女最多最养眼的电影

一部养眼的日本电影——《大奥》昨晚,电视里介绍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矶崎新,他设计的一栋名为喜玛拉雅的现代建筑正在上海兴建。与前几日闷热天气相比,昨晚天降凉雨。看完电视专题后,随手将过去在南京买的一直没功夫看的一张名为《大

声明:《从一部儿时喜爱的动画电视剧《摩登原始人》认识大师 摩登原始人2》为网友倦鸟归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