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第四单元艺术乐园教学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学科

传统文化

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

李静静

使用人

三年级传统 文化老师

课题

来自生活的语言艺术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了解歇后语的对语言形式,学习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教学

重点

了解歇后语的对语言形式,学习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教学

难点

了解歇后语的对语言形式,学习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教学

方法

结合图文来欣赏、领悟。

教具

多媒体课件

1、激情导入

2、艺海拾贝

(1)出示歇后语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孔明张嘴---计上心来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2)学生自读

(3)小组交流谈谈这些歇后语的意思

3、温馨点击

(1)指名说说歇后语的语言形式

(2)交流收集到的歇后语

4、活动广角

(1)写出下列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白糖拌蜂蜜—

白骨精见了孙悟空---

半天云里打灯笼---

冰糖葫芦---

墙上画老虎---

教学

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歇后语的对语言形式,学习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学科

传统文化

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

李静静

使用人

三年级传统文化老师

课题

生肖歇后语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生肖歇后语,了解生肖歇后语的发展,熟记出示的生肖歇后语。

教学

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交流,识记生肖歇后语。充分体会运用生肖歇后语的妙处。

教学

难点

通过积累、感悟和运用生肖歇后语,让学生理解生肖歇后语所蕴含的意义,体会祖国文字的灿烂辉煌,使学生充分感受生肖歇后语的美,养成积累歇后语的良好习惯,丰富学生的词汇。

教学

方法

结合图文来欣赏、领悟。

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1.猜谜。

2.出示12生肖图片:

(1)观赏(2)记忆(3)交流

3.播放视频——《黄鼠狼拜年》

(1)观赏

(2)思考交流

(3)导课,板书课题。

二、引领探究,感悟新知

1.学习12生肖歇后语

(1)出示需要填空的动物歇后语: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鼠打洞——自找门道

牛吃草帽——一肚子圈圈牵牛鼻子——抓住了关键

老虎嘴里拔牙——冒险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马尾巴穿豆腐——不值得一提蛇入曲洞——退路难

猴子爬树——拿手好戏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三伏天的狗——上气不接下气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我们江边洗萝卜——一个个来。(生猜想填空,师点击出示答案)

(2)全班齐读,尽量背诵。

(3)小组合作,记忆。

(4)游戏:互考歇后语。

(5)小结:看来,这些对你们来说是起重机吊鸡毛——不费吹灰之力,老虎吃豆芽——小菜一盘!同学们真聪明啊,请去——艺海拾贝吧)

2.艺海拾贝:

(1)理解歇后语。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牵牛鼻子——抓住了关键”。

师:让牛上哪,牛就得乖乖地听话,意思就是“抓住了关键”。

然后学生交流理解其他歇后语的意思。

(2)学以致用:请结合生活实际,选择一个喜欢的歇后语说一句话或一段话。

(3)教师小结:表扬掌握较熟练的学生。

师:同学们真是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啊,刚才,我们学习了这么多有关生肖的歇后语,那么,同学们知道歇后语产生的时间吗?请入知识园!

3.知识园(温馨点击):

(1)(课件出示)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在各民族的语言中与生肖有关的歇后语是十分丰富和精彩的。

(2)师:了解了关于歇后语的知识,你知道关于生肖虎的歇后语吗?请进入——活动广角

4.活动广角:(课件出示)

老虎下山——来势凶猛老虎进山洞——瞻前不顾后

老虎跳舞——张牙舞爪老虎捉蟋蟀——笨手笨脚

老虎打哈欠——口气真大老虎吃蝴蝶——想入非非(飞飞)

老虎藏在洞里——威风不显老虎吃羊——弱肉强食

(2)小组合作,记忆

(3)交流。

三、拓展延伸:

1.了解生肖兔。

(课件:生肖兔的由来,出示生肖兔的歇后语课件。)兔子成

兔子见了鹰——毛了

兔子叫门——送肉来了

兔子进磨道——充什么大耳朵驴

兔子拉犁耙——心有佘而力不足

兔子生耗子——一窝不如一窝

兔子尾巴——长不了

兔子豆老鹰——没事找事

兔子坐上虎皮椅——六神无主

(1)自由读。

(2)男女互答。

(3)学以致用。

a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b全班交流,对于表现好的同学予以表扬。

(4)教师小结:通过兔文化的学习,引导学生做好兔年的规划,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搜集自己生肖的歇后语。(根据时间可放在课下)

师:搜集关于自己生肖的歇后语和同学交流,看谁找得多。(可试着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对歇后语的理解。)

(1)用编故事的形式

(2)用画图的形式

(3)用表演的形式

四、总结升华:

1.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生班上交流)

2同学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老师送给同学们最真诚的祝福:(师生齐读)

学习好像暑天里的温度计——直线上升!

生活如同孙悟空到了花果山——称心如意!

未来好比凤凰头上戴牡丹——美上加美!

板书设计:

生肖歇后语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牵牛鼻子——抓住了关键

教学

反思

学生通过积累、感悟和运用生肖歇后语,让学生理解生肖歇后语所蕴含的意义,体会祖国文字的灿烂辉煌,使学生充分感受生肖歇后语的美,养成积累歇后语的良好习惯,丰富学生的词汇。

学科

传统文化

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

李静静

使用人

三年级传统文化老师

课题

百姓创作的歌谣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2、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教学

重点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

难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

方法

结合图文来欣赏、领悟。

教具

多媒体课件

传统文化第四单元艺术乐园教学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这些诗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华古典诗歌——百姓创作的歌谣,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中国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艺海拾贝

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部分歌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学生对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可以通过查字典或的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自读第二部分诗歌: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读懂诗意,领会诗歌意境,教师适时讲解。

三、温馨点击

1、教师讲解民谣的概念,理解民谣来自于劳动人民的生活,由老百姓集体创作,能够真实反应老百姓的生活情景,生动表达他们的感情愿望。

2、学生自由朗读温馨点击部分,理解其内容。

四、活动广角

1、小组交流自己搜集的歌谣,并讨论其大概意思,。

2、每个小组推荐代表朗诵自己小组搜集的歌谣,集体释义。

3、根据自己搜集的歌谣内容,画一幅展现歌谣内容的画。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

句不离篇,并非一枝独秀,篇不离句,篇因句而生辉。

教学

反思

孩子们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科

传统文化

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

李静静

使用人

三年级传统文化老师

课题

童谣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在游戏中感受活动的快乐并学习童谣。

2、愿意用动作表现自己对童谣的理解。

3、能有节奏地一边念童谣一边表演。

4、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童谣。

教学

重点

能根据童谣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喜欢唱童谣的情感。

教学

难点

感受“童谣”这类民歌质朴、稚气的风格特点。

教学

方法

结合图文来欣赏、领悟。

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师:看同学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仿佛也回到了快乐的童年生活,老师童年时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和小伙伴一起说这朗朗上口、非常有趣的童谣,喜欢玩童谣游戏。这节课我们来开个童谣说唱会好吗?我们来比赛,看哪个小组的表现最出色!老师来主持。

二、学习童谣

导语:童年的游戏玩也玩不够,童年的歌谣唱也说不完。首先进入我们的第一环节:

(一)听童谣,说童谣,身边的童谣唱起来。

1、学生参与说童谣。

师:给每组一次机会,为大家说说你最熟悉、最喜欢、在你身边广为流传的童谣。

2、老师参与说童谣,导入新授内容。

师:大家说的真精彩!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首童谣《木偶戏》,想听听吗?

师:欣赏完老师的表演,谁来说说老师表演的童谣和你们表演的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师:对,老师表现童谣的形式比较丰富,大家想学学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谣说唱会的第二环节……

(二)(新授环节)学童谣,创童谣,精彩的童谣展自我。

1、学习《木偶戏》

(1)听范唱,让学生熟悉歌词。

问题:学生看歌片,是否有不认识的字。

(2)听范唱,让学生说说歌词的特点?(谈自己对木偶戏的理解)

(3)再次听范唱,让学生朗读节奏。

2、学习《竹子谣》

(1)指名范读

(2)小组讨论童谣的大概意思

(3)每组找一名代表把自己理解的歌谣的意思讲给大家听创编结果展示给大家。

(4)教师随时订正。

(4)全体同学一起诵读《竹子谣》。

(三)温馨点击

学习童谣的特点及作用

师:童谣活泼、有趣、押韵、顺口。各族童谣是各民族生活的一面镜子,能促进世界各族儿童之间相互了解,丰富世界语言文化宝库。

(四)活动广角

1、小组内展示自己搜集的童谣,小组内讨论交流。

2、相互介绍自己搜集的童谣的特点的大概意思。

3、每个小组推选代表介绍本小组的童谣的内容及特点。

4、学习《闹元宵》、《板凳谣》两首童谣。

三、拓展练习

我们来试着自己编一首童谣。

学生自己试着编童谣。

童谣展示。

教学

反思

《童谣》是一篇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童谣的文章,因此我注重挖掘了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儿童歌谣,让学生课前注意搜集生活中遇到的常见童谣,并能领会其意思,在课上小组之间交流自己搜集的童谣,并介绍搜集的童谣的意思,进而理解童谣的概念,了解童谣活泼、有趣、押韵、顺口的特点,各族童谣是反应各民族生活的一面镜子,能促进各族儿童之间相互了解,丰富世界语言文化宝库这一特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6232.html

更多阅读

《赢在中国》第四赛季开始了 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

《赢在中国》第四赛季开始了!2013年9月23日(今天)晚十点整,赢在中国第四赛季在江苏卫视播出,感谢关注!大赛总评委:柳传志、马云、王石《赢在中国》一、二、三赛季DVD光盘订购电话:010-87805657400-890-8920,当当网、卓越网、京东网、央视精品

四年级作文第三单元童话创作教学设计 童话故事创作

教学内容:了解和弄清童话特点,练习创编童话,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用拟人和夸张方式构思作文情节。激发学生创编童话的积极性,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带来的快乐。设计理念:孩子们通过本组阅读教学已经对童话的特点有了较深刻的了解,本

声明:《传统文化第四单元艺术乐园教学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网友迷鹿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