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承教学回顾 中医师承培训班

中医师承教学回顾

中国医药学是几千年中华灿烂文化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中华文明的昌盛作出了伟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中医药事业。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中国对世界上的最大贡献,中医就是其中之一;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中国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名医辈出。通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尤其是当代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辛勤挖掘、整理和提高,使中国医药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得到世界各国医学界的普遍认同和重视。为了更好发展中医药事业,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做好传承与发展工作,1990年人事部、教育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出了“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于是正式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开展了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1998年甘肃省人事厅、卫生厅根据中央部局决定出台了《甘肃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办法》,接着便开展了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师承教育工作。具体任务是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观点、临床经验和技术特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员,研究与发展中医药学术,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学的诊疗水平。计划在全省范围内遴选有丰富独到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老中医药专家为指导老师,选配具有相当专业理论和一定实践经验的中青年业务骨干为他们的继承人,采取师徒传承方式进行为期三年的培养。担当指导老师的条件是:1、受聘担任主任医(药)师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老中医专家;2、从事中医专业工作累计满30年;3、具有丰富独到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是专科专病知名专家,医德高尚,在群众中享有盛誉;4、必须身体健康,能够坚持临床实践,完成继承带教工作。选配继承人的条件是:1、在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从事中医药工作,受聘担任主治医师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2年;2、40周岁以下,爱岗敬业,品学兼优,有志于研究和继承中医药学术经验;3、与指导老师所从事的专业要对口;4、身体健康,能保证继承教学计划任务的完成。

1999年,根据省人事厅、卫生厅部署和天水市卫生局相关文件通知,天水市第二医院(即今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了我省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首先,根据条件在全院遴选指导老师。由于我当时是全院唯一的中西医结合内科主任医师,又是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时间最长的(超过30年),在国家级和省级中医中西医结合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有被评为科技进步奖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新药发明专利的科研成果,而且出身中医世家(伯祖父、父亲均终身行医)。所以医院决定将我作为指导老师填表上报。其次,经过个人报名申请,医院领导按条件审查,认为中医主治医师蒲朝晖和中医主治医师杨国栋符合条件,作为这一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填表上报。

我院上报的指导老师和继承人经审查同意后,便正式由双方签订继承教学协议,填报《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教学协议书》。协议书内容大意是:经单位同意及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双方自愿建立继承关系,为保证完成三年继承教学任务,根据《甘肃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双方签订本继承教学协议;具体内容包括继承教学时间、内容、方法,继承教学的目标、任务,以及指导老师和继承人双方的职责。《协议书》一式三份填写好之后,师徒双方都签了名,又经天水市第二医院、市卫生局负责人签章并加盖公章后报送省卫生厅。

1999年4月2日省卫生厅在兰州市长城宾馆隆重召开了全省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拜师大会。省政府、省政协、人事厅、卫生厅、省科协、兰州大学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等机关单位的领导和几位热爱关心中医事业的省上老领导出席了会议。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40位指导老师和78名继承人全部到会。卫生厅中医处翟处长主持大会。会上首先宣读了省卫生厅文件《关于确定甘肃省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继承人的通知》,从文件中得知,这次全省各地州市差不多都有一至两位指导老师,每位老师都是带教两名继承人。天水市还有一位指导老师是秦安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张崇仁,也是两名继承人。大会首先由省政协副主席、省卫生厅厅长侯生华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首先对我省上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评价很高。对第二批指导老师和继承人师承教学工作充满信心,寄予厚望。说这一批老中医药专家的遴选工作,是严格按照条件,认真选送上报,逐级审查评定的。所选配的继承人,都具有一定资质及中医实践经历,条件也都好。他还说,中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非常重视经验积累,中医药人才成长过程离不开临床实践,开展师承教育,注重临床,口传面授,是传承中医药学的有效方法。最后强调第二批师承工作,必须加强领导,从严考核;搞好师徒关系,传授与自学相结合;要讲实效,不搞形式。接着,由指导老师代表贾斌和继承人代表先后发言。最后,热心中医事业的老领导赵养廷、刘萤、丛春雨、马玉海,一一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拜师会之后,我和蒲朝晖、杨国栋便按照学术经验继承教学《协议书》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师承教学工作。回顾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弘扬医德。为医先做人,无德不成才。医乃仁术,医者父母心,作为老师一定要把医德教育摆在首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继承人做出榜样。继承人应当自觉提高思想素质,加强医德修养,仁爱济民,无私奉献,不求名利,精勤博学,做个德才兼备的好中医。

第二、励志自学。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传承工作的目的是培养造就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年轻力壮的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继承人要抓住机遇,珍惜时间。老师既已领进门,学得怎样,全在自己。两名继承人在这方面认识十分清楚。他们都已是主治医师,热爱中医,求知若渴,刻苦上进。还都担任着医院管理职务。要做到师承学习和医政管理两不误,就要靠加班加点,放弃每周休息时间。他们都能够挤时间记笔记、写医案。日志、月记、心得体会及学术论文大多是在晚间完成。真是有股“宁愿挣死牛,不能让车翻”的顽强精神。

第三、注重临床。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两名继承人此前都有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蒲朝晖从省中医学校毕业,又出身于中医世家,其祖父蒲振业系天水清末秀才,秦地名医;其父蒲茂松亦是天水三阳川名中医。杨国栋曾在县卫校中西医结合提高班及省电大医疗系学习过。都熟读过中医四大经典,中医课程都学得不少。这次为期三年的师承教育重点是多诊治病人,多临证实践。师承教学开始后,为了方便继承人跟师一同上门诊,医院将我的出门诊时间调整成每周四个上午。蒲和杨原来的医政业务安排基本不变,每周还必须在我上门诊时间内,各上两次门诊。这样既能增加他们临证诊疗时间,又便于能够和我交流,讨论理法方药。

第四、夯实经典。遵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为了进一步夯实继承人的中医经典基础,提高中医理论素质,重温中医经典和名著,熟读或背诵一些中医著作重要章节和条文,是非常必要的。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历代名医辈出,医学经典论著浩博而精深,这些都是中医工作者的宗师和基本,如不能深入了解,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继承人除了安排好临床实践之外,我还在上班以外的时间给他们布置了中医名著学习重点。每个季度都印发学习任务。例如,第二年第三季度布置的学习任务为,熟记下列30位中医著名医家的所处时代,主要著作,学术成就:秦越人、张机、华佗、王熙、皇甫谧、陶弘景、葛洪、巢元方、孙思邈、钱乙、陈自明、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李时珍、王肯堂、张介宾、吴有性、傅山、柯琴、汪昂、叶桂、徐大椿、陈念祖、吴谦、吴瑭、王清任、唐宗海和张锡纯。每年还进行一次闭卷考试。这样做,目的是让继承人夯实中医经典理论的坚实基础。

第五、传承提高。实践出真知,严师出高徒。师承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把年事已高的老中医的学术专长、独到经验及时整理传授给年轻继承人。作为老师应该不辜负组织的期望,严谨治学,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特长、经验、心得教给继承人。我的中医学术特色概括起来就是:在中医理论上坚持继承经典与发展创新相结合;在病证诊断上坚持西医辨病诊断与中医辨证分型相结合;在治疗法则上坚持求因辨证施治与扶正固本预防相结合;在处方用药上坚持中药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相结合。并在诊治过程中恪守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平衡阴阳,调理气血,求因治本,扶正祛邪的原则。经过三年的传承教学,两名继承人各自从不同角度总结整理出了我的学术思想及诊疗特色,撰写出综合系统的学术论文。当年在《甘肃中医》杂志上发表了“余元泰主任医师诊疗特色浅析”,在《天水中医》杂志上发表了“发古创新医术精湛仁心济世品德高尚”等专题文章。“青出于蓝胜于蓝”,我衷心希望我的继承人能够超过我,也相信不久一定能够超过我。

2002年3月11日,省卫生厅下达《关于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出师考核的通知》,通知说,到本年4月2日继承人跟师学习将期满三年出师。出师前各地市卫生局和师承教学单位都要精心组织,严格考核。师承教学的考核工作分为平时考核、阶段考核和结业出师考核。前两种考核已经进行过多次,这回是最后一次,也是事关全局的重要考核。4月10日上午,天水市卫生局副局长张春英带领市人事局秦为群科长,卫生局人事科郑德法科长,医政科冯玉奇科长等一行八人来到我院。考核组在医院院长常保旺、医务科长康军等陪同下对蒲朝晖、杨国栋两人的师承学习成绩进行考核。

首先在门诊部中医科进行实地临证考核。从就诊病人中任意叫了六名病人让我先看,把主症、舌苔脉象、辨证分型、治法处方,全都记录在病人门诊病历上,病人的病历全都暂时保管在考核组。紧接着蒲、杨每人在我看过的六名病人中各任选两名从新诊看一遍,并把所写的完整病历也交给考核组。然后考核组专家对蒲、杨所看病人的病历与我所记录的病历进行对照,看看对我的医疗思路、诊断方法、治则方药等掌握情况。以此评估他们跟师学习的收获程度。经过认真比对,发现他们所写的病历内容与我所记录的病人舌苔脉象,辨证治法及处方非常近似。说明继承人对指导老师的诊疗思路,病情判断,处方用药等有极大程度的掌握和领悟。

下午在医院图书室进行中医学术理论答辩。由考核组专家就我的中医学派倾向、学术观点,临床经验,处方配药技巧等方面,向继承人提问,并听取他们的回答与评论。两名继承人认真而深刻的发言,得到了考核组成员的好评。下午我给蒲、杨两人的《继承教学出师考核呈报表》中“指导老师意见”栏里填加了同意出师的意见。

2002年5月31日省卫生厅和省职改领导小组联合发文下达了《关于公布甘肃省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出师验收合格人员名单的通知》,通知称省上对各地市及省级单位报来的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考核材料进行了验收,确定蒲朝晖、杨国栋等74名继承人考核合格准予出师。10月22日在兰州市西北宾馆召开了全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出师拜师大会,我和蒲、杨等人由市卫生局医政科科长冯玉奇带队参加大会。会议内容一是宣布第二批全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验收合格、准予出师,并给指导老师颁发荣誉证书、给继承人颁发出师证书;二是宣读第三批全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继承人名单,并部署师承教学具体工作。会上获悉,第三批全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我市有一组,指导老师是天水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葛健文,继承人有两名。大会由省卫生厅副厅长侯志民主持。省卫生厅厅长侯生华和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何光弟先后作了重要讲话,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教学指导老师代表和继承人代表先后作了表态发言。

从兰州开完出师大会之后,我为了勉励蒲朝晖和杨国栋继续笃学敬业,勤奋实践,给他俩每人赠送了一本由广州中山大学教授、著名中医专家叶任高主编的中医临证专著《中医内科证候辨析与应用》,并在书的扉页题词:“展卷有益,学以致用,谨守医范,勤于实践。”

为期三年的师承教学工作圆满结束了。2002年12月23日我正式办了退休手续。回顾在医院近40年(从1964年兰州医学院毕业起)的从医历程,钻研中医,勤奋临床,撰著论文,承担科研,带教进修生实习生,并长期担任医院领导职务。想不到在快要退休之前还能够为老中医学术经验师承教学贡献出一份力量,为中医专业队伍培养了高层次人才,并获得殊荣,深感自豪。蒲朝晖和杨国栋两人对我一直师恩不忘,经常关怀。我为他两人在中医业务上的迅速长进,在医疗卫生岗位上的出色工作由衷感到欣慰。

我虽然退休了,但是医院中医科岗位上还需要我,广大患者还希望继续得到我的诊治。为此,我又接受了天水市第二医院(即中西医结合医院,在麦积区)和天水退休医师医院(在秦州区)的聘请,每周上四次专家门诊。2008年3月我被省卫生厅评选为“甘肃省名中医”,受到省人民政府的表彰奖励,并授予荣誉称号。如今,蒲朝晖已是中西医结合内科主任医师,杨国栋是副主任医师,两人都被评为甘肃省名中医。蒲朝晖任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国栋任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最近,天水市为了积极开发伏羲中医药文化资源,扩大伏羲在祖国医学中的影响,推动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成立了“天水市伏羲中医药文化研究会”,蒲朝晖被选为会长,杨国栋被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我今年已经74岁高龄,身体尚好,仍受聘在医院定期上班,继续坚持在中医诊疗岗位上,老骥伏枥,奉献余热,竭诚为民。

2014年3月于天水市秦州区

我和蒲朝晖(右)、杨国栋(左),摄于1999年4月,天水市

摄于2002年10月,兰州市

蒲朝晖(左一)、张春英(左四)、王志刚(左二)、常保旺(左三)、郑德法(右三)、冯玉奇(右四)、逯建存(右二)、秦科长(右一),摄于2002年4月,天水市

中医师承教学回顾 中医师承培训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6405.html

更多阅读

痤疮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痘痘多少钱

  中医根据个体的体质,痘痘的病症,辨证施治,以中医汤剂补充脾胃的能量,从身体内部开始促进垃圾的排泄,即清内热、湿气;身体内部的阴阳调至平衡,面部的痘痘就控制住了,炎症消退,即消红肿;最后,排便能力增强,大便顺畅,身体的垃圾定时排除,人的精神

中医推拿如何治疗宝宝腹泻呢? 中医推拿治疗颈椎病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

中医治疗脑血栓偏方 治疗脑血栓的偏方

中医治疗脑血栓偏方——简介治疗脑血栓有很多种方法,然而中医疗法更加温和,对身体的伤害比较小,适合长期调理。但由于中医见效慢等局限,在进行中医治疗时可配合天然生物调理疗法的微络康多肽地龙蛋白,加速病症的调理效果又不对身体产生毒

口苦和慢性胆囊炎治疗之专方(余国俊) 余国俊中医师承实录

主方:柴胡10g,胆草6-10g,生牡蛎15—30g。若主症为虚寒,或体质属虚寒者,胆草宜减少至3g左右。 主治:口苦、慢性胆囊炎。口苦的病机比较单纯,胆火上炎。大家知道,口苦是胆病主症之一,照《内经》的说法,口苦作为一种“奇病”,其病机为“胆虚气上”

声明:《中医师承教学回顾 中医师承培训班》为网友钟于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