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斋书录解题3宋 陈振孙 撰 直斋书录解题

直斋书录解题3

【宋】陈振孙 撰

直斋书录解题?卷七

○传记类

△《古列女传》九卷

汉护都水使者光禄大夫刘向子政撰。成帝时,赵氏姊弟起微贱,逾礼制。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故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嬖孽乱亡者,序次为八篇,以戒天子。其七篇,篇十五人,为一百五人。第八篇为颂义。《隋》、《唐志》及《崇文总目》皆十五卷,盖以七篇分为上下,并颂为十五卷,而自陈婴母以下十六人附入其中,或与向同时,或在向后者,皆好事者所益也。王回、曾巩二序辨订详矣。巩之言曰:“后世自学问之士多徇于外物,而不安其守,其室家既不见可法,故竞于邪侈,岂独无相成之道哉!士之苟于自恣,顾利冒耻而不知反己者,往往以家自累故也。故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况于南乡天下之主哉!”愚尝三复其言而志之。向书传于世鲜矣,惟此书独全。其称《诗?芣苡》《柏舟》《大车》之类,与今说《诗》者乖异,盖齐、鲁、韩之学,固不尽与毛氏同也。

△《东观汉纪》十卷

汉谒者仆射刘珍、校书郎刘騊駼等撰。初,班固在显宗朝尝撰《世祖本纪》、《功臣列传》、《载记》二十八篇。至永初中,珍、騊駼等著作东观,撰集《汉纪》。其后,卢植、蔡邕、马日磾等皆尝补续。《唐艺文志》一百二十七卷。今所存惟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冯异、祭遵及景丹、盖延九人列传而已。其卷第凡十二,而阙第七、八二卷,未知果当时之遗否也?

△《高士传》十卷

晋征士安定皇甫谧士安撰。序称自尧至魏咸熙,二千四百余载,得九十余人。今自被衣至管宁惟八十七人。

△《黄帝内传》一卷

序云篯铿游衡山得之石室,刘向校中秘书传于世,诞妄不经,方士辈所托也。

△《飞燕外传》一卷

称汉河东都尉伶玄子于撰。自言与扬雄同时,而史无所见。或云伪书也。然通德拥髻等事,文士多用之;而祸水灭火一语,司马公载之《通鉴》矣。

△《西京杂记》六卷

晋句漏令丹阳葛洪稚川撰。其卷末言洪家有刘子骏书百卷,先父传之。歆欲撰汉书,杂录汉事,未及而亡。试以此记考校班固所作,殆是全取刘书,少有异同耳。固所不取不过二万余言,今钞出为二卷,以裨《汉书》之阙。所谓先父者,歆之于向也。而《馆阁书目》以为洪父传之,非是。《唐艺文志》亦只二卷,今六卷者,后人分之也。按洪博闻深学,江左绝伦,所著书几五百卷,本传具载其目,不闻有此书。而向、歆父子亦不闻其尝作史传于世,使班固有所因述,亦不应全没不著也。殆有可疑者,岂惟非向、歆所传,亦未必洪之作也。

△《襄阳耆旧传》五卷

晋荣阳太守襄阳习凿齿彦威撰。

△《谈薮》二卷

北齐秘书省正字北平阳玠松撰。事综南北,时更八代。隋开皇中所述也。

△《梁四公记》一卷

唐张说撰。案《馆阁书目》称梁载言纂。《唐志》作卢诜,注云一作梁载言。《邯郸书目》云载言得之临淄田通,又云别本题张说,或为卢诜。今按此书卷末所云田通事迹,信然,而首题张说,不可晓也。其所记多诞妄,而四公名姓尤怪异无稽,不足深辨。载言,上元二年进士也。

△《景龙文馆记》八卷

唐修文馆学士武甄平一撰。中宗初置学士以后馆中杂事,及诸学士应制、倡和篇什杂文之属。亦颇记中宗君臣宴亵无度,以及暴崩。其后三卷,为诸学士传。今阙二卷。平一,以字行。

△《狄梁公家传》三卷

唐海州刺史江都李邕泰和撰。

△《高力士外传》一卷

唐大理司直郭湜撰。

△《北征杂记》一卷

唐宰相赵憬撰。贞元四年,咸安公主下降回纥,憬副关播为册礼使,作此书纪行。

△《唐年小录》八卷

唐户部尚书扶风马总会元撰。记唐以来杂事,分为七门,末卷为杂录。旧有一本略甚,复得程文简本传之,始为全书。

△《陵园记》一卷

唐宗正丞李(缺)撰。光化元年序。

△《凤池历》二卷

不著名氏。记长孙无忌历官本末及家世子孙。按《唐志》冯宇《凤池录》五十卷,李淑《书目》惟存五卷。记宰相名次事迹,非此书。

△《邺侯家传》十卷

唐亳州刺史京兆李繁撰。繁,宰相泌之子。坐事下狱,知且死,恐先人功业泯灭,从吏求废纸拙笔为传。按《中兴书目》有柳玭后序,今无之。繁尝为通州,韩退之《送诸葛觉》诗所谓“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者也,其曰“行年余五十,出守数已六;屡为丞相言,虽恳不见录”则韩公于繁亦拳拳矣。《新旧史》本传称繁无行,漏言裴延龄以误阳城,师事梁肃而烝其室,殆非人类。然则韩公无乃溢美,而所述其父事,庸可尽信乎!

△《牛羊日历》一卷

唐刘轲撰。牛,指僧孺;羊,谓虞卿汉公也,是不逊甚矣。

△《西南备边录》一卷

唐宰相李德裕文饶撰。太和中镇蜀所作。内州县、城镇、兵食之数,大略具矣。

△《异域归忠传》二卷

李德裕撰。会昌二年,嗢没斯内附。德裕奉诏采秦、汉以来由绝域归中国,以名节自著、功业始终者,凡三十人,为之传。

△《蛮书》十卷

唐安南宣慰使樊绰撰。记南诏事。咸通五年奏之。

△《闽川名士传》一卷

唐崇文馆校书郎黄璞所记人物,自薛令之而下,凡五十四人。

△《崔氏日录》一卷

不著名氏。残缺无始末。未有跋尾,不知何人,言此书出宋敏求家。考订年月及所载人名姓甚详。盖广明元年崔沆为相,非其子弟即其门人为之。字画清丽,而其所记不过蒱饮、交通、评议,有以见唐末风俗之弊云。

△《开元天宝遗事》二卷

五代太子少保天水王仁裕德辇撰。所记一百五十九条。

△《入洛记》一卷

王仁裕撰。仁裕仕前蜀。国亡入洛记行。

△《中朝故事》二卷

伪唐给事中尉迟偓撰。载唐末杂事。

△《燉煌新录》一卷

有序称天成四年沙州传舍集,而不著名氏,盖当时奉使者。叙张义潮本末及彼土风物甚详。凉武昭王时有刘昞者,著《炖煌实录》二十卷,故此号《新录》。

△《唐末泛闻录》一卷

题常山阎自若撰。记五代及诸僭伪事。其序自言乾德中得於先人及舅氏闻见。且曰:“传者难验,见者易凭,考之史策,不若询之耆旧也。”然所记亦时有不同者,如李涛纳命事,本谓张彦泽,今乃云谒周高祖。未详孰是。

△《杨妃外传》一卷

直史馆临川乐史子正撰。

△《渚宫故事》五卷

后周太子校书郎余知古撰。载荆楚事,自鬻熊至唐末。本十卷,今止晋代,阙后五卷。

△《锦里耆旧传》八卷、《续传》十卷

前应灵县令平阳句延庆昌裔撰。开宝三年,秘书丞刘蔚知荣州得此传。其词芜秽,请延庆修之,改曰《成都理乱记》。天成之后,别加编次,起咸通九载,迄乾德四年,百余年蜀事,大略具矣。《续传》蜀人张绪所撰,起乾德乙丑,迄祥符己酉。自平蜀之后,朝廷命令、官僚姓名及政事因革,以至李顺、王均、刘旴作乱之迹,皆略载之。知新繁县太常博士张约为之序。

△《平蜀实录》一卷

左藏库副使康延泽撰。平蜀之役,延泽以内染院使为凤州路马军都监。王全斌等既得罪,延泽亦贬唐州团练使。按本传载蜀军二万七千人,诸将虑其为全师雄内应,欲尽杀之。延泽请简老弱疾病七千人释之,余以兵卫浮江而下,诸将不能用。此书叙述甚详。《邯郸书目》云不知作者。《馆阁书目》亦然。考王元之所撰延泽墓志,知其所为也。
直斋书录解题3【宋】陈振孙 撰 直斋书录解题

△《秦王贡奉录》二卷

枢密使吴越钱惟演希圣撰。记其父俶贡献及锡赉之物。

△《家王故事》一卷

钱惟演撰。记其父遗事二十二事上之,以送史院。

△《戊申英政录》一卷

婺州刺史钱俨撰。记其兄俶事迹。俶以戊申正月嗣位。

△《玉堂逢辰录》二卷

钱惟演撰。其载祥符八年四月荣王宫火,一日二夜所焚屋宇二千余间。左藏、内藏、香药诸库及秘阁、史馆,香闻数十里。三馆图籍一时俱尽,大风或飘至汴水之南。惟演献礼贤宅以处诸王。以此观之,唐末、五代书籍之仅存者,又厄于此火,可为太息也!

△《南部新书》十卷

翰林学士钱易希白撰。倧之子也。所记多唐遗事。

△《唐登科记》十五卷

丞相鄱阳洪适景伯编集。按《唐艺文志》有崔氏《显庆登科记》五卷,姚康《科第录》十六卷,李奕《登科记》二卷。崔氏书有赵儋序,而失崔名。所载至周显德,固非崔氏本书。而李奕书亦不存。洪忠宣得姚康书五卷于北方,而丞相又得别本起武德终太和于毗陵钱氏,乃以三本辑为一书,而用姚氏为正。三书皆有序。姚字汝谐,南仲孙也,元和十五年进士。本书录武德至长庆为十一卷。其曰十六卷者,亦后人所续。

△《五代登科记》一卷

不著名氏。前所谓崔氏书至周显德止者,殆即此耶?馆中有此书。洪丞相以国初卿相多在其中,故并传之。

△《大宋登科记》三十二卷

洪适编,始,吴兴郡学有锓板,不分卷第,止述进士一科。适始放姚康录制举词科,自建隆庚申迄绍兴庚辰,二万三千六百人有奇,为二十一卷。自后皆续书之。

△《中兴登科小录》三卷、《姓类》一卷

通判徽州江都李椿撰。新安旧有《登料记》,但逐榜全录姓名而已。椿家藏《小录》,自建炎戊申至嘉熙戊戌,节取名字乡贯及三代讳刊之后,以韵类其姓,凡一万五千八百人有奇。太守吴兴倪祖常子武刻之,以备前记之阙文。

△《乘轺录》一卷

知制诰祁阳路振子发撰。祥符中使契丹,归进此录。

△《奉使别录》一卷

丞相河南富弼彦国撰。庆历使契丹,归为语录以进,机宜事节则具于此录。又一本有两朝往来书附于末。

△《刘氏西行录》一卷

直昭文馆保塞刘涣仲章撰。按康定二年,朝廷议遣使通河西唃氏。涣以屯田郎知晋州,请行。以十月十九日出界,庆历元年三月十日回秦州。此其行纪也。唃氏自此与中国通,而元昊始病于牵制矣。涣后擢刺史,历典数州至留后,以工部尚书致仕。

△《契丹讲和记》一卷

不著名氏。载契丹初讲和本末。末有庆历增币后北国誓书。

△《庆历正旦国信语录》一卷

余靖庆历三年使辽所记。

△《熙宁正旦国信录》一卷

天章阁待制窦卞熙宁八年使辽所记。

△《接伴送语录》一卷

集贤校理沈季长熙宁九年接伴送辽使耶律运所记。

△《使辽见闻录》二卷

尚书膳部郎中李罕撰。

△《奉使鸡林志》三十卷

宣德郎王云撰。崇宁元年,云以书状从刘逵、吴栻使高丽,归而为此书以进。自元丰创通高丽以后事实,皆详载之。

△《宣和使金录》一卷

太常少卿安陆连南夫鹏举吊祭阿骨打奉使所记。时宣和六年。

△《奉使杂录》一卷

绍兴十二年,何铸使金所录礼物、名衔、表章之属。

△《馆伴日录》一卷

无名氏。绍兴二十四年。

△《隆兴奉使审议录》一卷

左奉议郎雍希稷尧佐撰。隆兴二年,编修官胡昉、閤门祇侯杨由义使金人军前,审议海、泗、唐、邓等事,不屈而归。希稷,其礼物官也。所记抗辩应对之语,多出由义。

△《揽辔录》一卷

参政吴郡范成大至能乾道六年使金所记闻见。

△《北行日录》一卷

参政四明楼钥大防,乾道己丑,待次温州教授,以书状官从其舅汪大猷仲嘉使金纪行。

△《乾道奉使录》一卷

参政诸暨姚宪令则乾道壬辰使金日记。

△《奉使执礼录》一卷

进士郑俨撰。淳熙己酉中书舍人莆田郑侨惠叔使金贺正,会其主雍病笃,欲令于閤门进国书,侨不可。已而雍殂,遂回。

△《使燕录》一卷

尚书户部郎龙游余嵘景瞻撰。嘉定辛未,嵘使金贺生辰,会有鞑寇,行至涿州定兴县而回。

△《李公谈录》一卷

翰林学士饶阳李宗谔昌武撰。记其父昉之言,凡三十七事。

△《丁晋公谈录》一卷

不知何人作。

△《贾公谈录》一卷

序言庚午衔命宋都,闻于补阙贾黄中,凡二十六条,而不著其名。别本题清辉殿学士张洎。盖洎自江南奉使也。庚午实开宝三年。黄中,晋开运中以七岁为童子关头,十六岁进士及第第三人。

△《王沂公笔录》一卷

丞相沂公青社王曾孝先撰。记开国以来杂事,凡三十六条。

△《沂公言行录》一卷

天章阁待制王皡子融撰。沂公之弟也。前有叶清臣序文,后有晏殊、杜杞答书。

△《王文正家录》一卷

端明殿学士王素仲仪记其父旦言行遗事。

△《寇莱公遗事》一卷

不知何人作。

△《乖崖政行语录》三卷

虞部员外郎成都李畋撰。述张忠定公咏治蜀政事及言行。

△《安定先生言行录》二卷

杂录胡瑗翼之事及告祠、志、表、祭文等。其间有《贤惠录》、《孝行录》,盖其父讷所为也。《孝行录》别见,《贤惠录》记妇人之贤者。

△《曹武惠别传》一卷

知石州曹偃撰。武惠曾孙也。

△《韩魏公家传》十卷

不著名氏。当是其家所传也。

△《韩忠献遗事》一卷

群牧判官钱塘强至几圣撰。至,魏公之客也。

△《魏公语录》一卷

与《别录》小异而實同。《别录》分四卷,此总为一编。先后次第亦不同,而末一则《别录》所无,姑并存之。

△《魏公别录》四卷

枢密大名王岩叟彦霖撰。亦魏公客。

△《杜祁公语录》一卷

不知何人作。

△《文潞公私记》一卷

记至和请建储及元丰褒赏事。

△《唐质肃遗事》一卷

无名氏。所记唐介子方事也。

△《韩庄敏遗事》一卷

秘书丞韩宗武文若撰。记其父丞相缜玉汝事。末亦杂记他事。宗武,即少年遇洋客者也,年八十二乃卒。此编亦载其诗,云熙宁间得异疾,与神物遇。

△《范忠宣言行录》二十卷

不著姓名,其家所录也。

△《范太史遗事》一卷

翰林学士范冲元长记其父事。

△《傅献简佳话》一卷

不知何人作。记傅尧俞所谈。

△《杜公谈录》一卷

雷泽杜师益等录其父务滋之言。王广渊作序。

△《道乡语录》一卷

不知作者。记邹浩志完语。

△《丰清敏遗事》一卷

给事中章贡李朴先之撰。记丰稷相之事,朱熹为之后序。

△《宗忠简遗事》三卷

不著名氏。录留守开封宗泽汝霖事。亦其家子孙所为也。

△《吕忠穆家传》一卷、《逢辰记》一卷、《遗事》一卷

记建炎丞相吕颐浩元直事。孙昭问刻之广德军。

△《褒德集》二卷、《易学辨惑》一卷

邵伯温撰。录其父诰命、谥议、行状、墓志之属。《辨惑》述传授源流,辨郑夬之妄。

△《吕氏家塾记》一卷

侍讲吕希哲原明撰。

△《桐阴旧话》十卷

吏部尚书颍川韩元吉无咎撰。记其家世旧事,以京师第门有桐木故云。元吉,门下侍郎维之四世孙也。

△《熙宁日录》四十卷

丞相王安石撰。本朝祸乱萌于此书,陈瓘所谓尊私史而压宗庙者。其强愎坚辩,足以荧惑主听,钳制人言。当其垂死,欲秉畀炎火,岂非其心亦有所愧悔欤!既不克焚,流毒遗祸至今为梗,悲夫!书本有八十卷,今止有其半。

△《温公日记》一卷

司马光熙宁在朝所记。凡朝廷政事、臣僚差除及前后奏对、上所宣谕之语,以及闻见杂事皆记之。起熙宁元年正月,至三年十月出知永兴军而止。

△《赵康靖日记》一卷

参政睢阳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6905.html

更多阅读

宋·高观国《竹屋痴语》 bestie宋多惠痴汉视角

竹屋痴语宋 高观国 撰《竹屋痴语》一卷。宋高观国撰。观国字宾王,山阴人。陈振孙《书录解题》载《竹屋词》一卷,高观国撰,云不详观国为何人,盖未考,振孙又云高邮陈造与史达祖二家为之序。此本为毛晋所刊,末有晋跋,仅录造序中所称竹屋、梅

陈岱孙终生未娶 费玉清终生不娶

陈岱孙终生未娶柳已青北大陈岱孙先生80多岁还给本科生上课,90多岁还带博士生。他回顾自己的一生说:“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教书。”有人感叹,只这一件事,足以让人景仰百年。陈岱孙有一代宗师风范,他的学生亲切地称他为“岱老”。自1927

苏轼《东坡志林》 东坡志林txt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二十·子部三十○杂家类四 杂说之属 △《东坡志林》·五卷(内府藏本)  宋苏轼撰。陈振孙《书录解题》载东坡《手泽》三卷,注曰今俗本大全集中所谓《志林》者也。今观所载诸条,多自署年月者,又有署读某书书此

直斋书录解题7宋 陈振孙 撰 官箴 宋 吕本中撰

直斋书录解题7【宋】陈振孙 撰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上凡无他文而独有诗,及虽有他文而诗集复独行者,别为一类。△《阮步兵集》四卷魏步兵校尉陈留阮籍嗣宗撰。其题皆曰《咏怀》。首卷四言十三篇,余皆五言,八十篇,通为九十三篇。《

北山酒经一 北山酒经 pdf

北山酒经[宋]朱肱撰【四库提要】臣等谨按:《北山酒经》三卷,宋朱翼中撰。陈振孙《书录解题》但称为大隐翁撰,而不详其姓氏。考宋李保有《续北山酒经》,与此书并载陶宗仪《说郛》。保自叙云:大隐先生朱翼中,著书酿酒,侨居湖上。朝廷大兴医

声明:《直斋书录解题3宋 陈振孙 撰 直斋书录解题》为网友被风吹过灼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