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通论:研究道学的必备书目一

作者:胡孚琛


一种学术思想及其方法如果只是用来作历史的研究和阐释固然很有意义,但如果能进一步讨论其现代意义可以说将会使学问的深入发展和造福人类更有意义。“道学文化的现代意义”一章讨论了“道家文化”对当前人类社会的科学、哲学、宗教等等方面的意义,应说有一定的开创性。现代科学的发展一日千里,许多我们过去不了解的现象。

内容简介

《道学通论》最早是应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院士之嘱写出来的,是“深入中国古代思想,即能不能把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精华用来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主结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用我民族的优秀智慧甲乙充实和发展。”“人类到今天的实践证明了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真理,是人类智慧的最高概括,但真理也没有什么止境,还要发展和深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中国古代思想不可能了解很多;是毛泽东同志在他著述中倒常见有中国古代思想的闪光。”胡孚琛先生跋山涉水,历时20余年,搜罗找寻道、佛、儒各家之精英,经过筛选、融会贯通、分析综合、去粗取精,甚至是呕心沥血写出了这本《道学通论》。《道学通论》出版发行十几年来,深受广大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喜爱,很多高校已将其作为教材。相信这次的修订再版,定能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特别是研究生的需要,成为研究哲学特别是研究道学的必备书目。

作者简介:
胡孚琛,1945年12月生于河北吴桥,哲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宗教学会理事,专门从事道家与道教文化的研究和教学。1969年南开大学化学系毕业后,曾在地方政府部门从事医疗卫生和化工技术工作,1979年考入广州中山大学从事自然科学史和信息论的学习和研究,1984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主要著作有《魏晋神仙道教--抱扑子内篇研究》、《道教通论》、《道臧与佛藏》、《道教志》等,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发表论文70余篇。

编辑推荐:
读一本书可以得到一门学科的全部专业知识!读一本书可以开发智慧,得到健身养生之法!读一本书可以打开道学文化的新领地!胡孚琛同志的这本《道学通论——道家•道教•丹道》可以说是他二三十年来研究所取得的可喜成果,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目录
汤一介先生序...........................................................1 

黄心川先生序..........................................................3

叶秀山先生序..........................................................7
壹道学
第一章为道学正名.....................................................3 

第二章道学的文化渊源.................................................8
第三章传统文化与道学之演变..........................................12
第一节春秋战国时期“哲学的突破”......................................12
第二节中国的国情与诸家学派............................................17
第三节道家学术之形成和演变............................................22
第四节道家学术的发展线索..............................................27
第五节道学的八大支柱..................................................34
第六节道学的人格略述..................................................41
第四章道学的中心思想................................................46
第一节道学的道论......................................................46
第二节中和之德........................................................49
第三节破除诸误解......................................................53
第四节常道举要........................................................58
第五章道学文化的现代意义............................................69
第一节世纪之交的科学、哲学和宗教......................................69
第二节道学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76
第三节道学和21世纪的新文化............................................80
貳创新篇
21世纪的新道学文化战略
--中国道学文化的综合创新91全球化浪潮下的民族文化
--再论21世纪的新道学文化战略112道学文化的新科学观14221世纪科学革命的思考
--再论道学文化的新科学观...............................................157
叁道教篇
第一章何谓道教.......................................................171
第一节道教的定义......................................................171
第二节道教产生的条件..................................................172
第三节道教的特征......................................................176
第二章道教的发展史...................................................182
第一节方仙道、黄老道和巫鬼道..........................................183
第二节汉末早期道教....................................................188
第三节魏晋时期过渡性的道教............................................195
第四节南北朝道教的改革和成熟..........................................207
第五节隋唐五代道教的繁荣和国教化......................................214
第六节宋辽金元时期道教的繁衍和创新....................................223
第七节明清道教的衰落和世俗化..........................................233
小结....................................................................242
第三章道教的科仪、斋醮和戒律........................................245
第四章道教的现状和前景...............................................247
第一节道教发展的现状....................................................247
第二节我国内地主要道观和道士们的生活....................................251

第三节道教发展的前景....................................................254
肆方术篇
道学通论:研究道学的必备书目(一)
第一章存思、导引、气法、健身术......................................261

第一节按摩、导引和武术................................................261
第二节辟谷、服气与采气................................................264
第三节存思、守一和坐忘................................................266
第四节行炁、布炁及胎息................................................268
第二章医药、服食和养生..............................................272
第一节道教医药学......................................................272
第二节服饵、美容和食疗................................................276

第三节衣食起居和摄生..................................................280
第四节睡方与睡功......................................................284
第三章房中养生学.....................................................286
第一节房中养生学的文化渊源和见存文献..................................287
第二节房中养生学的历史发展简况........................................289
第三节房中养生学的理论原则和房中术的基本内容293第四章外丹黄白术.......304
第一节外丹黄白术的历史演变............................................304
第二节炼丹家的思想脉络和理论体系......................................309
第三节金丹术的操作程序与化学反应318第五章中国术数学...................327
第一节中国术数学的由来................................................328
第二节术数学的发展....................................................332

第三节术数学的流传....................................................336

第四节从学术观点看术数学..............................................343
伍丹道篇
第一章道教中的神灵和仙真............................................353
第一节道教的神灵信仰..................................................353
第二节仙的信仰和诸仙真................................................356
第三节道教俗神........................................................357
第二章仙人的境界.....................................................359
第三章仙人之路.......................................................363
第四章内丹学的源流...................................................367
第一节内丹学概说......................................................367
第二节内丹学的初传....................................................368
第三节内丹理论体系的形成..............................................371
第四节内丹学的成熟和繁衍..............................................375
第五章钟吕丹法的基本特征............................................380
第六章各派丹法要诀...................................................386
第一节南宗丹法要领....................................................386
第二节北宗功法诀要....................................................386
第三节中派丹法特点....................................................387
第四节东派丹法概说....................................................388
第五节西派丹法简述....................................................388
第六节文始派丹法提要..................................................389
第七节三丰派丹法略讲..................................................389
第八节青城派丹法指要..................................................389
第九节三峰采战之泥水丹法..............................................390
第七章内丹基本理论揭秘..............................................391
第八章内丹修持入门..................................................399
第一节读书和求师......................................................399
第二节内丹的功效......................................................401
第三节修持丹功的年龄和条件............................................404
第四节入室行功述要....................................................406
第九章内丹修炼的基本步骤............................................411
第十章自身清净派丹法程序............................................416
第十一章同类阴阳派丹法程序..........................................425
第十二章女金丹述要..................................................430
小结...................................................................435
陆道藏篇
第一章早期道书的造作和自由造经时期..................................441
第二章三洞四辅分类法及有关道经......................................447
第一节三洞四辅之义略述................................................447
第二节七部经书的内容和由起............................................450
第三章南北朝及隋代道经的编纂........................................461
第一节陆修静总括三洞经书..............................................461
第二节梁代道经和《玉纬七部经书目》....................................463
第三节北周时编纂道经..................................................464
第四节隋代的道经......................................................467
第四章唐宋金元时期的《道藏》........................................468
第一节唐代编纂《道藏》................................................468
第二节宋代的《道藏》..................................................475
第三节金、元的《道藏》480第五章明清的《道藏》和藏外道书...............484
第一节明《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484
第二节清代以后的《道藏》和《道藏辑要》................................485
第三节《道藏》以外的道书..............................................486
余论....................................................................493
......................................................................495
增订版后叙.............................................................500
修订版题记.............................................................502

汤一介先生序
胡孚琛同志与我认识多年,而且参与了我与季羡林、孙长江两位先生主编的《神州文化集成丛书》。他的所有著作和论文我大多阅读过,并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其学术根底可以说是很扎实,且颇有创造性。胡孚琛同志还有很强的组织才能,由他主编的《中华道教大辞典》,集中了五六十位我国主要的道教研究者共同完成,这确实是一项有益于道教研究的大功德,大大方便了学者们对道教的研究。
现在胡孚琛又撰写了《道学通论--道家•道教•丹道》,把“道家”、“道教”与“丹道”作为统一体做整体性的研究,其意义无疑是深远的。我们不必过多地讨论“道学”这一名称的归属问题,但这一名称指“老庄道家”早于《宋史•道学传》却是事实,科学地阐释“道家”、“道教”、“丹道”三者的关系更重要。本书虽分别讨论“道家”、“道教”、“丹道”,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是在着力分析和研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果这本《道学通论--道家•道教•丹道》不首先解决这个问题,那它就不可能成为一本系统的科学著作。胡孚琛同志可以说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有许多精辟创见。当然,一本涉及很广泛的学术著作,也可能在某些问题上引起争论,这不是坏事,恰恰是推动学术发展不可少的条件。根据传统的看法,“重玄学”被认为是道教的学派,而“内丹心性学”又是在重玄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金、元时期的道教的特产,并和宋明理学心性学、禅宗心性学成为中国心性学的三大支。现在胡孚琛同志都放在“道家篇”中论述,有些学者或者会对此提出疑义。但我想,如果从哲学的层面看,如果把“道家”和“道教”、“丹道”打通开来看,“重玄学”应是经过南北朝佛教的冲击后由魏晋玄学发展而成的,而且成玄英、李荣等在学术上的贡献都是体现在他们对《老子》和《庄子》的注疏中。“内丹心性学”又是对重玄学的发展,并且使理论和修持方法结合成一整体,而能与儒、佛两家心性学并列为三,这都可以说是“道家”思想的发展。当然,如果我换一个角度看,即“重玄学”、“内丹心性学”所追求的目标又和道教有密切的关系。由于隋唐以来,道家、道教、丹道都讨论到“内丹学”,这不仅说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说明“内丹学”在“道学”(包括“道家”、“道教”、“丹道”)中的重要性。胡孚琛同志对“内丹学”深有研究,据我所知他是在“内丹学”研究方面最有成就的学者之一。
本书中特设“方术篇”是很有意义的。“方术”在中国文化中有其特殊地位,而且常常带有某种神秘性,如何透过其神秘性了解其中的真实价值,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而胡孚琛同志原来是学化学的,有着很好的科学训练,因此他能够较好地把各种“方术”实事求是地加以梳理,并讨论其现代意义,对此问题的深化是有重要启发的。
一种学术思想及其方法如果只是用来作历史的研究和阐释固然很有意义,但如果能进一步讨论其现代意义可以说将会使学问的深入发展和造福人类更有意义。“道学文化的现代意义”一章讨论了“道家文化”对当前人类社会的科学、哲学、宗教等等方面的意义,应说有一定的开创性。现代科学的发展一日千里,许多我们过去不了解的现象,现在都可以用科学加以说明,或者为科学实验所证实。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对自然界,特别是对人类自身的许多方面仍然是盲无所知的,或者虽有某些假说,但却尚不能证实。而人如果说与其他动物有什么不同,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提出许许多多奇怪的没有答案的问题,喜欢探索那些“未知”的东西。从古到今、从东到西的各个民族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提出过许多奇奇怪怪的问题,并试图给这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以解释,虽然后来被证明他们的解释并不一定正确,但那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中有不少确是有价值的“真”问题。那些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意义的奇奇怪怪的问题也许正是我们应该不断去探索的宝库,研究它正是推动人类进步、科学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我认为,学术研究有时所得出的结论可能是错误的,但提出讨论的问题却十分重要。
胡孚琛同志的这本《道学通论--道家•道教•丹道》可以说是他二三十年来研究所取得的可喜成果,我认为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特此为这本书写一序,向读者推荐。
汤一介
1998年4月1日于病院中此书定稿时,汤一介先生因患肺病正在西山住院治疗,他于病中为拙著作序,推荐此书,令我铭感无已。--作者
黄心川先生序
道学暨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个领域的研究自本世纪后半叶以来,一直为国内外学术界、舆论家所瞩目。近年来我国学术界曾在这方面发表了不少学术专著和论文,其中不乏很多有见地的创作,其中多是仍囿于对道教的理论、历史、派别等等的研究或者外缘于社会学、文艺学、心理学、医学等等的方面。对道教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有加。胡孚琛同志为了对这些问题作出自己的系统的说明,想澄清学术界存在的某些陈见,他在自己长期研究这一学问的基础上,把过去的研究成果和新的创作做了拔萃,编写成《道学通论——道家•道教•丹道》一书。作者在该书中对道学的涵义、起源及其特点作了说明,勾画出道学发展的线索和道教演变的历史,对道教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是对内丹学做了系统的阐明。另外,对道书的编纂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总之,这是一本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创作,也是一本通俗易懂的专业书。阅读这本书使我们可以了解道教诸多方面的内容,也可以熟悉当前道教的发展及研究的情况。
近年来,丹道学一直是社会科学界与自然科学界研究和争论的热点,但他们的研究大多是从宗教目的论或信仰主义出发的,有的则纯然是从文化角度上着眼的。在该书各编内容中,最富有创造性和特点的是对丹道或内丹学的阐述。胡孚琛同志对内丹学的形成、发展过程、理论、门派等等都提出了自己系统的看法,认为丹道学是一种综合宇宙论、人生哲学和与宗教修持经验为一体的理论体系及行为模式,它对于探索宇宙的自然法则、人体的奥秘、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的研究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探索和解释,他把内丹学的基础理论概括为八个方面,并对这些理论逐一进行了较为合乎科学意义的解释,有些解释虽然还需要斟酌,但毕竟从内丹学的神秘主义、玄学的说教中找出了其“合理的内核”,使内丹学摆脱了神学的迷惘,进入了科学的领域,这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开拓性工作。
首先,本书的重要意义是,作者对道学暨其文化作了比较系统的、合理的说明,把道学中那些合乎科学、理性并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思想理论、道德箴言、行为模式、修身养性、医疗治病等等有价值的东西揭示了出来,使道学思想的精华和智慧为我国当前进行的社会改革和现代化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从而能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相衔接,应该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
其次,作者力图用道家的科学思想来接纳西方文化中的先进要素,这加强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随着当前东西方交通、经济的频繁接触,信息的高速传递,特别是因为在西方社会资本主义制度的窒息下出现了种种社会弊端、精神危机,西方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没落,使不少西方思想家、科学家又回归于东方,憧憬东方的古老文明,要以东方精神文明的智慧去弥补西方的缺陷,为此道学思想特别是老子的“道法自然”、“人道合一”,庄子的“道通为一”、“无以人灭天”的思想曾经引起了欧洲、美国、日本、印度等国的很多人文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重视。例如英国的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量子力学家薛定谔、美国的著名科学家卡普勒、印度的化学家P.赖易、日本的科学家汤川秀澍等在阐述他们的科学哲学和历史著作中都援引了道家的思想和著作,并肯定了道家思想的科学性、现代性和普世性。李约瑟和P.赖易在他们著名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和《印度化学史》中都认定,南印度密教的十八位“成就者”(“修行完成了的人”,即古代的化学家或炼丹术者)中有两位是来自中国的道教徒,他们的泰米尔文名字叫博迦尔(Bogar)和普里巴尼(Pulipani),这两位“成就者”在公元3世纪曾去印度伽耶等地传播道教医学和化学思想,写过关于禁咒、医术和炼丹术的著作,在印度化学史中享有卓著的地位,迄今还有影响。当前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融合已蔚为时代总的发展趋势。在这个融合运动中,中国的学者应该首当其冲,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这方面胡孚琛同志起了先走一步的作用。
再次,作者在“道藏编”中用历史考证方法,对我国历代《道藏》的收录过程、编纂情况作了总结性的陈述,指出了《正统道藏》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疏漏,另外,还列举了《道藏》未收入的见存道书情况,并提出了重新编纂的设想。我觉得这些意见是十分重要的。大家知道,不管是道藏还是佛藏的分类,一直是学术界值得深入讨论的一个问题,人们已经认识到从现在的科学分类法来看,历代的藏经分类并不都是合理的,但是至今还没有一个获得人们公认的分类法出现。从学术研究的层面言,资料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道教的资料建设工作是道教研究的重要的和先行的组成部分。现今的《正统道藏》卷帙浩繁,内容庞杂,它的编排分类方法自唐以后一直陈陈相袭,十分混乱。另外,《正统道藏》又是按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意志和需要所编纂的,有一部分与农民起义运动有关的反封建的道书或者与道教秘密结社相关的道书一直被排斥在道藏之外。近年来,学术界和出版界虽已出版了《藏外道书》的集大成著作,《道藏提要》和《道经总论》之类的著述也已写出,而且目前学术界正在从事道藏的标点工作,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但是从总体上说对道书的研究还呈滞后的情况。为此,怎样编纂新的道书体系,如何进行科学的分类,已成为当前研究道教暨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胡孚琛同志关心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正是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然,它至少能深化这方面的研究。
黄心川
1998年4月20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6982.html

更多阅读

刘立福所演出过的评书书目 刘立福评书网

我所演出过的评书书目一九五四年十月,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天津市文化局组织了以何迟同志为主的专门班子,对我师爷陈士和的《聊斋》书目进行抢救。拟出篇目共五十段,到一九五五年一月我师爷去世只记录下他讲说的篇目十三段(其中《崔猛》仅记

市场营销研究中的结合分析法 柯惠新保罗 lr分析法 左结合

市场营销研究中的结合分析法莫 逸市场营销研究中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在所研究的产品/服务中,具有哪些属性的产品最能够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一件产品通常拥有许多属性如价格、颜色、款式以及产品的特有功能等,那么在这些特性之中,每个

专题·法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陈瑞华:法学研究方法的若...

法学研究与论文写作【法学学术前沿】按:《法学研究与论文写作》一文系由《中外法学》杂志社编辑根据北京大学法学院苏力、陈兴良、白建军、陈瑞华、凌斌五位教授在凌斌教授主持的《法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课堂讲授录音整理而成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ppt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 返回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一)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与特征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

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对一种研究方法的研究

想来不必陌生,辩证唯物主义常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那么,这句话放在学术研究上似乎也同样有效,有什么样的学术观就有什么样

声明:《道学通论:研究道学的必备书目一》为网友山间雾雨中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