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百科 中医百科中草药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中药常识

主条目:中药学和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药的性能

性味:指药物性质和气味。即四气五味。 四气,也称四性,指寒、热、温、凉四种中药性质。 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证。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证。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气味。 辛味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作用。

甘味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作用。

酸味有收敛固涩作用。

苦味有清泄、燥湿作用。

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作用。

归经 就是药物对于人体某些脏腑、经络有着特殊的作用。例如,龙胆草归胆经,说明它有治疗胆的病症的功效;藿香能归脾、胃二经,说明它有治疗脾胃病症的功效。

升降浮沉:就是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趋向。 升:就是上升、升提的意思,能治病势下陷的药物,都有升的作用。

降:就是下降、降逆的意思,能治病势上逆的药物,都有降的作用。

浮:就是轻浮、上行发散的意思,能治病位在表的药物,都有浮的作用。

沉:就是重沉、下行泄利的意思,能治病位在里的药物,都有沉的作用。

中药的配伍

药性“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十九畏

十八反

常用中药材



根及根茎类药材:人参 西洋参 三七 黄连 当归 龙胆 黄芪 甘草 山药 天麻 党参 柴胡 白芷 乌头 大黄 地黄 丹参 川芎 贝母 延胡索 太子参

花类药材:西红花 红花 菊花 金银花

果实种子类药材:薏苡仁 罗汉果 砂仁 枸杞 山茱萸

皮类药材:杜仲 肉桂

全草类药材:细辛 薄荷 鱼腥草

中药图典

中药图典收录大量中药图片。 并在图片正文配中药名称,中药别名,和这味中药的作用功效。 药品的名称链接指向中药条目页面。里面有药品的味性,功用,用法等详细说明。

中药图典

第1页(1-100)

第2页(101-200)

第3页(201-300)

第4页(301-400)

第5页(401-500)

第6页(501-600)

第7页(601-700)

第8页(701-800)

第9页(801-900)

第10页(901-1000)

第11页(1001-1100)

第12页(1101-1200)

第13页(1201-1300)

第14页(1301-1400)

第15页(1401-1500)

第16页(1501-1600)

第17页(1601-1700)

第18页(1701-1800)

第19页(1801-1900)

第20页(1901-2000)

第21页(2001-2100)

第22页(2101-2200)

第23页(2201-2300)

第24页(2301-2400)

第25页(2401-2500)

第26页(2501-2600)

第27页(2601-2700)

第28页(2701-2800)



中药图典 - 中药百科 - 中药方剂百科

分类中药查询

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 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白芷、藁本、香薷、生姜、葱白、辛夷、芫荽

发散风热药 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升麻、柴胡、豆鼓、豆卷、蝉蜕、浮萍、西河柳、水蜈蚣、天胡荽、蔓荆子、木贼草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石膏、寒水石、知母、栀子、芦根、天花粉、鲜竹叶、淡竹叶、夏枯草、鸭跖草、西瓜皮、荷叶、莲子心

清肝明目药 青葙子、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夜明砂、千里光

清热凉血药 鲜生地、生地、紫草、犀角、牛黄、牡丹皮、赤芍药、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玄参、茅根、茅针花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忍冬藤、忍冬叶、银花子、金银花露、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犁头草、山慈菇、漏芦、四季青、乌蔹莓、芙蓉花、芙蓉叶、白蔹、鱼腥草、野荞麦根、虎耳草、红藤、败酱草、鬼针草、地耳草、垂盆草、土茯苓、马兰根、射干、山豆根、马勃、橄榄、金果榄、白毛夏枯草、点地梅、一枝黄花、爵床、人中黄、人中白、淡秋石、白头翁、马齿苋、鸭胆子、橄核莲、小飞蓬、鸡眼草、叶下珠、绿豆、绿豆衣、七叶一枝花、半枝莲、白英、龙葵、蛇莓、白花蛇舌草、凤尾草、猪殃殃、天葵子、藤梨根、猪胆汁

清热燥湿药 黄连、黄芩、黄柏、胡黄连、龙胆草、秦皮、苦参、白藓皮

清虚热药 银柴胡、地骨皮、青蒿、白薇、葎草

泻下药

攻下药 大黄、芒硝、西瓜霜、铁扁担、番泻叶、芦荟

润下药 火麻仁、郁李仁、胡麻仁、蜂蜜

峻下逐水药 牵牛子、甘遂、大戟、芫花、续随子、商陆、乌臼根皮、巴豆

利水渗湿药

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灯心草、通草、梗通草、冬葵子、车前子、车前草、木通、滑石、金钱草、连钱草、海金沙、石苇、萹蓄、瞿麦、萆薢、赤小豆、玉米须、葫芦壳、冬瓜皮、冬瓜子、泽漆、蝼蛄、茵陈蒿、铃茵陈、地耳草、垂盆草

化湿药

藿香、佩兰、砂仁、砂仁壳、砂仁花、白豆蔻、豆蔻壳、豆蔻花、苍朮、厚朴、厚朴花、草豆蔻、草果

祛风湿药

独活、威灵仙、秦艽、防己、臭梧桐、老鹤草、虎杖、透骨草、急性子、桑寄生、五加皮、鹿啼草、豨签草、千年健、虎骨、白花蛇、乌梢蛇、徐长卿、桑枝、络石藤、海风藤、寻骨风、丝瓜络、接骨木、木瓜、蜇砂、松节、松香、松花粉、海桐皮

理气药

橘皮、橘络、化橘红、枳实、瓜蒌皮、全栝蒌、木香、乌药、檀香、甘松、九香虫、路路通、白胶香、大腹皮、青皮、橘叶、橘核、枸橘、川楝子、香附、佛手、佛手花、香橼、八月札、娑罗子、玫瑰花、代代花、绿萼梅、白残花、荔枝核、旋覆花、旋覆梗、代赭石、沉香、丁香、柿蒂、柿霜、刀豆子、刀豆壳

活血祛瘀药

川芎、丹参、桃仁、瘪桃干、红花、泽兰、马鞭草、乳香、没药、五灵脂、郁金、延胡索、姜黄、降香、夏天无、月季花、益母草、鸡血藤、穿山甲、王不留行、牛膝、苏木、刘寄奴、荆三棱、蓬莪朮、蟅虫、水蛭、虻虫、干漆、阿魏、凌霄花、自然铜、水红花子

止血药

仙鹤草、紫珠、白芨、蚕豆花、荠菜花、铁苋菜、地锦草、艾叶、灶心土、大蓟、侧柏叶、山茶花、羊蹄根、万年青根、槐花、地榆、茜草、茜草藤、蒲黄、棕榈炭、血余炭、藕节、百草霜、牛角(角思)、墓头回、参三七、花蕊石

消食药

莱菔子、莱菔英、地枯萝、山楂、六曲、鸡内金、麦芽、谷芽、阿魏

驱虫药

苦楝根皮、使君子、槟榔、番瓜子、雷丸、鹤虱、芜荑、榧子、贯众、大蒜

化痰止咳平喘药

温化寒痰药 半夏、天南星、胆南星、白附子、皂荚、牙皂、苏子、白芥子、桔梗、旋覆花、旋覆梗、白前、天浆壳、萝藦藤、萝藦种毛、石胡荽

清化热痰药 贝母、前胡、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猴枣、礞石、海蛤壳、海浮石、葶苈子、昆布、海藻、黄药脂、荸荠、瓦愣子、白螺丝壳、胖大海、木蝴蝶

止咳平喘药 杏仁、甜杏仁、马兜铃、青木香、青木香藤、枇杷叶、鼠曲草、蔊菜、天竺子、天竺叶、南烛子、款冬花、紫菀、百部、桑白皮、鸡蛋膜、鸡蛋壳、鸡子黄、胡颓叶、胡颓子、胡颓根、千日红、钟乳石、洋金花、曼陀罗茎叶、曼陀罗种子

祛寒药

附子、乌头、草乌、肉桂、干姜、吴茱萸、高良姜、红豆寇、蜀椒、椒目、胡椒、荜菝、毕澄茄、丁香、小茴香

开窍药

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

平肝息风药

羚羊角、山羊角、石决明、天麻、钩藤、白蒺藜、橹豆衣、代赭石、蚯蚓、僵蚕、僵茧壳、贝齿、玳瑁、马宝、狗宝、紫石英、白石英、全蝎、蜈蚣、壁虎

安神药

重镇安神药 朱砂、磁石、龙骨、龙齿、牡蛎、琥珀、珍珠、珍珠母

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夜交藤、合欢皮、合欢花、小麦、秫米

补虚药

补气药 人参、人参叶、人参芦、党参、明党参、孩儿参、黄耆、白朮、山药、扁豆、扁豆衣、扁豆花、大枣、甘草、饴糖、人胞、脐带、黄精、狼把草、金雀根、金雀花

助阳药 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淫羊藿、仙茅、巴戟天、补骨脂、胡桃肉、胡桃夹、肉苁蓉、益智仁、沙苑蒺藜、菟丝子、蛤蚧、冬虫夏草、锁阳、葫芦巴、蛇床子、韭子、韭菜根、阳起石、骨碎补、海狗肾、黄狗肾、续断、杜仲、狗脊、棉花子、棉锦皮、薛荔果

养血药 熟地黄、何首乌、鲜首乌、当归、白芍、阿胶、桑椹子、桂圆肉

滋阴药 沙参、珠儿参、西洋参、天门冬、麦门冬、石斛、玉竹、百合、羊乳根、枸骨叶、楮实子、谷树叶、谷树浆、谷树根皮、枸杞子、女贞子、女贞叶、旱莲草、龟板、龟板胶、鳖甲、鳖甲胶、桑寄生

收敛药

山茱萸、五味子、乌梅、莲子、石莲子、莲须、荷花莲房、肉豆蔻、诃子、藏青果、赤石脂、禹余粮、五倍子、罂粟壳、石榴皮、石榴根皮、明矾、椿根皮、凤眼草、芡实、桑螵蛸、覆盆子、金樱子、乌贼骨、碎米荞、鸡冠花、浮小麦、糯稻根、糯稻草、麻黄根、白果、白果叶、刺猬皮

其它中药

蟾酥、蟾皮、雄黄、硼砂、磠砂、砒石、斑蝥、石灰、轻粉、大风子、蜂房、木槿皮、土槿皮、木槿花、木槿子、绿矾、樟脑、硫黄、炉甘石、孩儿茶、血竭、象皮、象牙屑、松香、铅丹、毛茛、马钱子、土木鳖、蒟蒻、常山、甜茶、瓜蒂、藜芦、辣蓼

具有肾毒性的中药

主条目:有毒中药列表

苍耳子、鸭胆子、常山、白果、篦麻子、马钱子、半夏、雷公藤、班螫、铅粉、铅丹、密陀僧、雄黄、砒霜、白降丹、轻粉、水银

中药大全

中药百科

按归经查药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心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按药性查药温性中药列表

平性中药列表

寒性中药列表

凉性中药列表

热性中药列表

按药味查药甘味中药列表

苦味中药列表

辛味中药列表

酸味中药列表

咸味中药列表

涩味中药列表

淡味中药列表

按名称查药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中药方剂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中药电子书《本草纲目》

《神农本草经》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药学》

中药相关中医百科

中药图典

有毒中药列表

药品百科

归经

四气

五味

中成药百科

中药方大全 按拼音查询

参看中药方剂主页面。

点击字母查看完整药方列表:

A: 安宫牛黄丸 阿魏化痞膏 安神丸 安肾丸 艾汤 安神定志丸 艾醋汤 艾附暖宫丸 安神补心丸 阿魏丸 安神膏 艾叶粥 安冲汤

B: 补中益气汤 白芥子 白汤 白虎汤 八珍汤 白蔹 八味丸 冰硼散 保和丸 白药 薄荷汤 八仙过海 补阳还五汤 八正散

C: 赤水玄珠 承气汤 柴胡疏肝散 穿心莲片 沉香化滞丸 刺五加浸膏 柴胡桂枝汤 柴胡汤 锉散 柴胡桂枝干姜汤 除湿汤

D: 胆南星 导赤散 颠茄流浸膏 大承气汤 独参汤 大补阴丸 当归补血汤 大柴胡汤 点药 导痰汤 点眼药 地黄丸 当归散

E: 二陈汤 二妙散 二仙汤 二至丸 二妙丸 鹅膏 耳聋左慈丸 二陈汤加味 二陈丸 鹅黄散 阿胶散 二十五味珍珠丸 阿胶汤

F: 防风通圣散 复方丹参片 附子理中汤 痱子粉 复元活血汤 防己黄芪汤 发表散 肥儿丸 复方丹参滴丸 附子理中丸 附子汤

G: 感冒退热颗粒 桂枝汤 归脾汤 龟龄集 归脾丸 甘草汤 感冒清热颗粒 公丁香 甘草流浸膏 葛根汤 桂枝茯苓丸 甘草水

H: 活血散 滑石粉 黄连解毒汤 黄连膏 黄芩汤 藿香正气散 化症回生片 黄汤 黄连阿胶汤 红粉 胡麻油 海金砂 黑膏药

J: 解毒剂 金不换 解毒散 金丹 解散 鸡蛋黄 金黄散 粳米粥 接骨丹 加味逍遥散 荆防败毒散 解毒汤 金铃子散 桔梗汤

K: 苦参汤 控涎丹 坎离砂 开郁散 开胃散 苦参丸 苦参煎 枯痔液 苦酒汤 咳血方 枯痔散 抗癌汤 开郁种玉汤 开关散

L: 六味地黄丸 龙胆泻肝汤 理中汤 六神丸 六君子汤 鹿角霜 绿豆汤 凉膈散 炉甘石洗剂 雷丸 六一散 龙胆泻肝汤加减

M: 麻黄汤 麦门冬汤 麦味地黄丸 明目地黄丸 牡蛎散 妙香散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梅花点舌丹 麻仁润肠丸 礞石滚痰丸

N: 牛黄解毒丸 牛黄清心丸 牛黄散 牛黄上清丸 暖肝煎 牛黄丸 脑立清丸 内疏黄连汤 女金丹 牛黄降压丸 牛黄镇惊丸

中药百科 中医百科中草药
O: 藕羹 藕汁膏 藕汁饮 呕吐散

P: 平胃散 枇杷清肺饮 枇杷膏 排石汤 枇杷叶膏 蒲黄散 排气饮 蒲公英粥 蒲灰散 枇杷叶露 排脓散 排石颗粒 平补镇心丹

Q: 清胃散 千柏鼻炎片 清营汤 杞菊地黄丸 七厘散 清瘟败毒饮 青黛散 清暑益气汤 清燥救肺汤 羌活胜湿汤 七制香附丸

R: 如意金黄散 人参汤 人参养荣汤 润肠丸 肉桂粉 人参固本丸 人参健脾丸 润肌膏 人参养荣丸 人参败毒散 人参酒 人参粥

S: 四物汤 四君子汤 生脉散 四逆汤 参苏丸 十全大补汤 苏合香丸 肾气丸 参附汤 疏风散 参苓白术散 生肌散 参灵丸

T: 天王补心丹 桃仁承气汤 痛泻要方 调胃承气汤 涤痰汤 托里消毒散 通窍活血汤 通脉四逆汤 天麻丸 通宣理肺丸 透脓散

W: 威灵仙 五苓散 五味消毒饮 温胆汤 乌梅丸 乌鸡白凤丸 五积散 胃苓汤 吴茱萸汤 五福化毒丸 乌鸡汤 温经汤 乌梅汤

X: 消肿散 小柴胡汤 犀角地黄汤 逍遥散 消风散 泻白散 泻心汤 血府逐瘀汤 小青龙汤 锡类散 西瓜霜 小承气汤 小米粥

Y: 盐汤 银翘散 玉屏风散 右归丸 茵陈蒿汤 一贯煎 养阴清肺汤 异功散 越鞠丸 益元散 玉女煎 药线 阳和汤 羊肉汤

Z: 止痛药 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汤 左归丸 真武汤 至宝丹 枣汤 竹叶石膏汤 朱砂安神丸 左金丸 左归饮 炙甘草汤 增液汤

中成药

参看主条目中成药

解表类中成药

泻下类中成药

清热类中成药

温里类中成药

补益类中成药

安神类中成药

固涩类中成药

理气类中成药

理血类中成药

祛湿类中成药

治风类中成药

祛痰类中成药

止咳平喘类中成药

消导类中成药

清喉利咽类中成药

明目类中成药

宣窍通鼻类中成药

调经止带类中成药

治疡类中成药

和解类中成药

治燥类中成药

急症必备用中成药

其它类中成药

中药服用禁忌

服用中药的禁忌大致可分为四种:

(1)中药配伍禁忌:某些药物因配方后可产生相反、相恶关系,使彼此药效降低或引起毒副反应,因此禁忌同用。

(2)孕妇用药禁忌:主要为避免动胎、堕胎,因孕后妇女大多数对大寒、大热、峻泻滑利、破血祛瘀及毒性较大的药物耐受性差,因此对相关药物必须忌用。

(3)服药期间饮食禁忌:俗称忌口,主要为避免服药时的干扰因素,以便提高药效,可分为某一种药物对应的忌口与不同病情条件下用药时的忌口两类,前者如人参忌萝卜、鳖甲忌苋菜、甘草忌鲢鱼、常山忌葱、茯苓忌醋等。后者为慢性病服药须忌生冷,热性病治疗期间忌辛辣、油腻,痈疡疮毒、皮肤疾患忌鱼虾、鹅肉及辛辣刺激之品。

(4)中药汤剂禁忌过夜服用:因为中药里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挥发油、氨基酸和各种酶、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煎煮时这些成分大部分溶解在汤药汁里。一般服法是趁温热时先服一半,4~6小时后再服一半。如果过夜服用或存放过久,不但药效降低,而且会因空气、温度、时间和细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使药液中的酶分解减效,细菌繁殖滋生,淀粉、糖类营养等成分发酵水解,以致药液发馊变质,服用后对人体健康不利。

中药煎煮注意事项

由于中药的质地、性质往往有显著差异,因此,煎煮方法或煎煮时间常不相同,有先煎、后下、包煎等。

煎药要注重火候,火候的控制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质地,如气味芬芳的中药,适宜用武火急煎,煮沸数分钟后,改用文火略煮即可;煎中药要先用大火煮沸,后转文火煮。

经典本草书籍

本草古籍

中药图典 - 医学电子书 - 中医百科 - 经典中医古籍 - 中医电子书

秦汉神农本草经

南朝本草经集注

唐新修本草

食疗本草

元汤液本草

饮膳正要

本草品汇精要

本草经集注

明滇南本草

本草蒙筌

本草纲目

本草乘雅半偈

本草征要

本草纲目别名录

清本草易读

本草新编

本草备要

本经逢原

本草经解

本草从新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崇原

本草求真

神农本草经读

本草述钩元

本草思辨录

本草便读

本草撮要

本草问答

本草择要纲目

得配本草

本草害利

本草分经

--吴普本草

海药本草

本草图经

本草衍义

食鉴本草

神农本草经赞

证类本草

中药电子书

《中药学》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药法规》

《食物疗法》

参看

中药历史

中药的用药剂量

中药的服用方法

中草药的炮制方法

中草药的采集与贮藏

有毒中药列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7678.html

更多阅读

酸梅汤的做法和功效 自制酸梅汤的做法

酸梅汤的做法和功效——简介 酸梅汤的主要原料是乌梅,为药食兼之的中药,中医认为它性平味酸,具有生津止渴、开胃涩肠、消炎止痢的功效,适宜虚热口渴,胃呆食少,胃酸缺乏及萎缩性胃炎胃酸过少者,消化不良,慢性痢疾肠炎等患者食用,同时还适宜孕

毛囊炎怎么治疗 治毛囊炎最好的方法

毛囊炎是一种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而引发的炎症。其基本损害呈与毛囊一致的红色丘疹,中心有毛发贯穿,顶端迅速化脓形成脓点,周围绕以红晕,自觉瘙痒难忍,头部毛囊炎还会因刺激发根而引起剧烈疼痛。本病好发于头部、项部、臀部、肛周或

牛蒡子和牛蒡的区别 牵牛子与牛蒡子的区别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牛蒡子和牛蒡的区别·牛蒡子苷元是什么·牛蒡子有什么功效·牛蒡子茶的功效与作用健康快问专家佟梅梅专精领域:健康向TA提问·我有学习心理障碍怎么办?·老公不想要Baby怎么办?牛蒡子 百科[中草药]虚寒腹泻 吃牛

川穹的功效与作用分析 川穹的功效与作用

导读:川穹性温,是妇科常用药品,活血顺气是川穹最大作用,但也不能多用,尤其是身体有出血现象的人不适合服用,如女性经期。同时,川穹又是药膳中常用的药材之一,川穹的功效与乌鸡同食,可以养阴活血,是女性滋补佳品。川穹的作用和功效是,活血行气,

声明:《中药百科 中医百科中草药》为网友安然一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