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胡子宏的《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想到的 小班爸爸的胡子

世态人情 2011-01-14 20:39:55 阅读38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

今天,好几个网页上都在热议这篇文章,河北作家胡子宏的文章我也看过一些,就贴过来看看。

儿子,今天爸爸给你谈的是:我与别人的爸爸有何不同。

先提及三个事例:一是李开复对女儿说,成绩只不过是虚荣的人用以吹嘘和慵懒的人所恐惧的无聊数字而已;二是郑渊洁在儿子18岁后,送给他两个礼物,一辆车和一盒避孕套;三是广西有个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父母的教育秘诀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只是让他快乐地成长。

几年来,我非常关心你的学习成绩。你肯定有点不耐烦了。瞧,李开复说了,成绩只不过是无聊的数字而已,是用以吹嘘和慵懒的人的。我要告诉你,李开复曾经是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他给两个女儿提供的受教育环境和物质保障,是我终生难以比及的。李开复的女儿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开复讲“成绩是无聊数字”的同时,还说了句:最重要的是你在学习,你需要的唯一衡量是你的努力程度。

李开复劝女儿不要在乎成绩,但给女儿写信时,又很自豪地提及女儿的“高中微积分第一名”。因此,你千万不要把成绩当作无聊的数字,依然要坚持刻苦学习。李开复的女儿其实留学不留学无所谓,他的家产和影响,足可以使女儿有个很舒适的工作。而你的成功要靠自己的打拼,因为爸爸没有李开复那么大的能耐。

你是读着郑渊洁的故事长大的。童话故事为郑渊洁赚得盆满钵溢。在这种家境中,郑渊洁的儿子拒绝了校园里按部就班的课程,在玩耍中发展自己的人生。他去非洲旅游,回来后竟然瞒着父亲出版了摄影集。而像我这样的爸爸,顶多给你一些远游的路费。我们父子与郑渊洁父子不是一个档次,他的家教理论不适合我们。你作为平民百姓的孩子,依然要沉浸在校园的课程,除了刻苦学习,别无选择。

广西的学生考上清华大学,父母的教育秘诀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只是让他快乐地成长。这里,我们要正确理解什么是快乐成长。我对你的学业要求很严格,有人曾经斥责我:“你给孩子施加了多大的压力啊,孩子能快乐成长吗?”儿子,你要记住,快乐成长与刻苦学习并不排斥。刻苦学习不意味着你放弃郊外踏青、暑假旅游、网络聊天和课外阅读;它只是要求你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精力去学习,不要分神,不要懈怠。而优秀的学习成绩,是你快乐成长的精神财富。爸爸对你的要求是,学习时,必须全神贯注,不能浅尝辄止。闲暇时,那就由着你的性子,去玩吧,只要健康,只要安全即可。

儿子,请记住,那些声名显赫的家长,因为家境的殷实,下一代不存在就业谋生的压力。一些教育家声称的“赏识教育”、“快乐成长”,那仅仅是理论层面的说教而已。古训中的“头悬梁锥刺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倡导的就是对学业的刻苦和严谨。你刻苦学习的目标很简单:好成绩,好大学,好职业,好生活。

儿子,让我们一起踏踏实实过好我们的平民生活吧。我们不会有“李开复”和“郑渊洁”式的奇迹。爸爸与别人的爸爸不同,爸爸其实又跟更多的爸爸相同——那就是渴望着下一代有个令父辈欣慰的前程。20多年后,你也像当今的我一样,接过爱心的接力棒,对你的孩子讲述这些枯燥而丰实的人生道理。

无独有偶,我看到了博友“老虎不吃饭”(叶开)的博文《问问孩子:自己想要的未来是什么?》。作为《收获》杂志副编审,叶开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对中小学语文进行批判,写了二十多篇文章,大多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的“语文之痛”专栏上。

这份认真的批判源自叶开自己的感同身受。针对小学的僵化体制及语文教材的弊端,叶开说,自己女儿三年级前还可以忍受,现在是不堪忍受。他最近一篇文章《女儿连阅读的时间都没有了》的开头第一句就是:“上到五年级,小学教育的一切陋习都出现了,而且是喷涌出现的。”在和记者交流对博文《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的看法时,他的言语间多次出现“可怕”一词,丝毫不掩饰他的悲哀和愤怒。他更加激烈地指出:“如果有学校来印发阅读这样的文章,就等于说,我们要把对考分的绝对追求合理化,把对孩子的逼迫合理化!”(转帖他与《羊城晚报》记者的对话如下)

羊城晚报:现实中,很多家长觉得作者写得很真实。您对此怎么看?

叶:读了这篇博文,心都寒了!博文作者的这种观点让我不寒而栗!这也反映我们的教育走进死胡同,完全看不到希望。

作者的思维非常狭窄。但他站在平民立场,很容易获得不正自鸣的真理,得到广泛的共鸣。我要指出的是,他是伪平民立场,先把自己预设在社会的底层,放在和郑渊洁、李开复的对立面来谈,然后指出这样做是没有出路的唯一出路,世界上只有这样一条路,逻辑上似乎有很强的说服力。他一方面反对成功人士的做法,但另一方面恰恰要求孩子达成为那样的人物。这种写法充满了掌握真理的自以为是,把自己虚假的梦强行加给孩子,而事后还自鸣得意,还要儿子二十几年后再传递给下一代,这是多可怕!

羊城晚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学校把这篇博文印发给学生、家长?

叶:学校简直是如获至宝啊,博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大棒,让他们来砸向孩子,给家长学生以双重打击。到处宣扬这样的博文,必将更加强化这种认识———我们要把对考分的绝对追求合理化,把对孩子的逼迫合理化!我们的教育上面是重压,下面是浑浑噩噩,家长缺乏基本思考能力,我很悲观地说,整个社会和家长的教育理念、方法陷入一片混乱。

羊城晚报:博文作者说,孩子的目标就是要好成绩、好大学、好职业、好生活。有家长在和我们的讨论中就谈到,按这样的设计就是成为优秀人士吗?

叶:我不能同意郑渊洁的极端方式,让孩子离开学校,孩子不能脱离他的同龄人。所以我对女儿也说,你只能忍受,这是你们的命。但作为家长,你到底想要孩子的未来得到什么?就是考重点大学吗?我们都知道中国所谓重点大学是怎么回事。再远点,未来有个好工作,当官或者发财。我们的人生就只有这两条道路吗?我无话可说!

所谓好工作到底又是什么?现在我们整个社会精神都是建立在商业意识的基础上,以钱作为衡量标准。我们对成功的理解越来越功利,以至于成功的标准都可以简化为挣钱的多少。三十年前我们在讨论,为什么我们的人生道路越来越窄,如果按这位作者描述的前景,我们这一代孩子的人生道路似乎更加狭窄。为什么呢?!我想,很多国家的人并不是我们这种狭隘的对成功认识。成功是什么?就是一个人能自食其力、不挨饿,让自己心灵得到自由、自我表现得到满足,以及实现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羊城晚报:所以有人说,现在家长对于成就卓越的极度热衷是一个很大的价值偏差。

叶:从国家战略看,教育的目标对孩子的期望绝不能这么狭窄、短视,仅仅是考重点大学有好工作,而且我们对好工作的认定也是非常片面的!从国家培养人才的层面来讲,不是我要培养多少精英、高管,而是为公民提供公平的上学机会,有所学、有所乐,将来提供公平就业机会。我们不应该让孩子都成为精英,难道智力低的学生不用活了?难道注定不能成为精英的平凡的孩子就没有幸福了吗?

羊城晚报:您个人对孩子的期望又如何?

叶:希望她长大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心智都健康。她能够跟别人有效地交流。再者,她能够在生活中不断自我完善。你们也可以问问孩子们,你们想要的未来是什么?未来是不是就只有读重点大学有好工作这一条道路?这是不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未来?孩子们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由胡子宏的《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想到的 小班爸爸的胡子

羊城晚报:博文作者还向我们谈起如何做应试作文,比如备料,可“改头换面”对付多个主题,您对此怎么看?

叶:我是反对到极点,实在不愿意批判他。如此教小孩写作文,还准备《温爷爷,您辛苦了》这类可以套用的文章,哪里是有责任心的公民所为啊?!这是公然的撒谎!让小孩编造、杜撰作文。他还以为写应试作文写得好,自鸣得意,这是可怕的!我是不敢教小孩写作文,只能说是帮小孩应付一下。

羊城晚报:讲到作文,很多家长都很“纠结”,有的人干脆教孩子写两套作文,告诉孩子应付考试你只得如此写。

叶:我有个朋友的孩子就这样,她可以在家里写一套,外面应试写一套。但你不觉得这是对孩子时间的浪费吗?这样用两种模式思考人生,是让孩子的精神和人格分裂。

这段时间,在翻检我写过的文章,准备编订出书。我看到女儿饱受语文作业的摧残,再翻看她的语文教材,看到的是剽窃的课文、虚假的课文和低劣的课文。而我们的考试更是低级的测试模式。

羊城晚报:说起考试,家长、孩子抱怨更多,总在没完没了地测试。

叶:周测、月测、期中考,一天考到晚。语文作业,除了大量的抄词之外,每天还有大量的卷子作业,要做那些乱七八糟的阅读理解。阅读理解居然也有标准到可笑程度的答案。作文更是每周都有,大多是虚假情感和陈词滥调。

在她的天量作业以及工具化思维的逼迫下,小孩子被折磨得越来越笨。即使功利化思考,实际上也可以测量出,这种大量的作文和作业,并不一定能提高小孩子的语文考试成绩。语文跟数学和英语的学习方法,完全不一样。如果不是为了把孩子搞傻,我不明白现在的语文教学和考试模式有任何人性化的因素,有任何的合理性。

不过光批判是没有用的,要建设为主,我也努力在对阅读方面进行探讨和推荐。

羊城晚报:所以您主张是给孩子们排毒,让他们读到真正的好的作品,

叶:多让孩子有效地阅读,阅读要有一定的规划和指导,不同年龄的孩子读不同的好作品。小学更强调文学教育,小学生要大量阅读童话、有想象力作品;初高中适当增加世界名著、中国传统文学经典。有了大量阅读、积累,一旦随着年龄的增长,掌握了应试教育的技巧,成绩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我从不记得小时候有什么严格抄词、做卷,但我的语文成绩都不错。这也是我父母无意让我散乱阅读的结果。

甚至,我还浏览了郑渊洁回答记者关于对这篇博文的看法,郑渊洁强调,自己教育儿子时,并不是“郑渊洁”,而是一名普通的工人……

对这件事,“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想说一下作为普通教师的感受。几乎每年,面对不同学情的学生,我没有强制,没有厌烦,只有说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为十几年的教学下来,面对一届届走上社会的学生,我发现,那些当年的成绩优异的学生与班级的后进生在社会上的起始线,忽然拉平了:同样大学毕业,竞争的资本一样。甚至有的成绩差的学生在人力资源上还略胜一筹: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有较显赫的家世……真的,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仍然要说一句很老套的话:“教给孩子做人,远比教给他学问更重要”,我们的教育太急功近利,我们急于提高成绩,急于显示自己的能力,我们变换着教学方式,变化着教学内容,我们却忘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孩子的成长!叶开的话有点偏颇,但何尝不是一个父亲的心里话?郑渊洁的做法有点偏激,但何尝不是对教育的“怒目而视”?胡子宏的话很无奈,何尝不是天下父母的心声?刚刚有个农村教师告诉我,现在的孩子真难管,他们那儿,外校的学生来考试,被本校的孩子打;外校的老师来监考,被本校的学生打;本校的老师管理学生,被自己教的学生打;更有甚者,家长没打成老师,连夜赶到该教师所在的村庄,要“讨个说法”……我不知道,教书育人的老师有多“穷凶极恶”,让家长这样“赶尽杀绝”!

中国的教育,该何去何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8040.html

更多阅读

孩子,你爸爸也不是郑渊洁 郑渊洁孩子

孩子,你爸爸也不是郑渊洁《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这是女儿推荐给我的一篇文章,而且还要求我写读后感。文章读了,很有感触,但读后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文章作者胡子宏,是河北省作协会员,据说他的博客点击率很高,发完这篇博文一定去看看。毕

郑渊洁的《智齿》 郑渊洁智齿全文

郑渊洁的《智齿》不是我们口腔专业的科普,而是荒诞小说。看了才知道,原来“智齿分为数学智齿、哲学智齿、文学智齿、物理智齿、化学智齿、美术智齿、音乐智齿、政治智齿、商业智齿、体育智齿等等。很少出现全能智齿,人类成员中只有一个

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 郑渊洁

胡子宏 儿子,今天爸爸给你探索、的是:我与别人的爸爸有何不同。先提三个好事例:一是李开复对女儿说,成绩只不过是虚荣的人用来吹嘘和慵懒的人所恐惧的无聊数字而已;二是郑渊洁在儿子十八岁的时候,送给他两个礼物,一辆车和一盒避孕套;三是广

声明:《由胡子宏的《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想到的 小班爸爸的胡子》为网友梧叶飘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