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历史博物馆 宁波历史博物馆 获奖

场地入口导向牌

宁波历史博物馆 宁波历史博物馆 获奖
建筑主入口

后勤卸货口外装细部特写相册http://leonfoto.blog.163.com/album/#m=1&aid=227115446&p=1
下面是王澍关于这个建筑的一段访谈
这座建筑是被作为一座人工山体来设计的。思想首先来自建筑所处的环境。场地处于一片由远山围绕的平原,不久前还是稻田,城市刚刚扩张到这里。中国城市的扩张一般都是政府先行,政府的行政中心先搬迁到这里。场地东侧已经建成的是由两位政府认可的建筑大师设计的巨大政府办公楼、巨大广场和文化中心,南侧不远,隔着一个公园还是大片的稻田。但这些稻田马上也将消失,作为城市规划的企业总部用地,由建筑师马清运规划的几十座高层建筑即将兴建。原来在这片区域的几十个美丽村落,已经被拆得还剩残缺不全的一个,到处可见残砖碎瓦。在如此空旷巨大的尺度下,没有任何城市生机的感觉。业余建筑工作室一向坚持恢复城市的生机结构,但在这块场地,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超过100米,城市结构已经无法修补。问题转化为如何设计一个有独立生命的物,人需要重新向自然学习,这种思考方式在中国有着漫长的传统。
苏州的园林就是这样一种学习方式,面对过于人工化的城市,人们建造园林这种有自然生命的事物。在狮子林中,十亩地,有八亩被一座山占据,建筑都退在边上。而在山水画中,人如何与一座山共同生存是被反复描绘的对象,山是中国人寻找失落的文化和隐藏文化之地。在68亩地上,建造3万平方米,模仿苏州园林的格局显然是不行的,我也无意这样做。我决定造一座垂直的山,但在这座山中,还叠合着城市模式的研究,高度因此被自觉限定在24米以下,它片断性地意指着一种24米以下限高的低城,存在于人工和天然之间。通过国际竞标,业余建筑工作室获得了这个项目。
人如何在一座山中生存,就是在如何理解山的结构和意境的方式之下生存,至少在中国的唐代,这种思想就已经有清晰的理论。唐代文人李格非在《洛阳名园记》中提出六个要点,“宏大、幽深、人力、水泉、俭淡、远望”。宁波博物馆的外观被塑造成一座山的片断,山是连绵的,就像有生机的城市结构也是连绵的,这座建筑因此有着被人力切割的方正边界,带着刀切的姿势和痕迹,被剩余或遗忘在这里,但也可能从这个片断开始,想象重建一座连绵的城市。建筑下半段只是一个简单的长方形,在上半段开裂为类似山体的形状。人们从中部一个扁平的、跨度30米的穿洞进入博物馆。内观整个结构,包括三道有大阶梯的山谷,两道在室内,一道在室外;四个洞,分布在入口、门厅和室外山谷的峭壁边侧;四个坑状院落,两个在中心,两个在幽深之处。建筑的内外由竹条模板混凝土和用二十种以上回收旧砖瓦混合砌筑的墙体包裹,如一种在人工和天然之间的有生命的宏大俭淡的物,外廓的方正限制了其他多余的含义,作为物的物性是它唯一要表达的。
它的北段浸在人工开掘的水池中,土岸,植芦苇,水有走势,在中段入口处溢过一道石坝,结束在大片鹅卵石滩中。在建筑开裂的上部,隐藏着一片开阔的平台,通过四个形状不同的裂口,远望着城市和远方的稻田与山脉。在中国设计博物馆,环境之外的另一个难题是功能的不确定性。设计之初,我被告知所有藏品是保密的,建筑师不能知道。在主体建筑已经完工时,展览格局还未决定,展览设计则和建筑师无关。这和在中国做城市设计或大型建筑群时经常遇到的问题一样,功能一直在变动。我设计的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建筑交付使用前才最后确定了每座建筑的用途。这座博物馆的设计于是演变成一种城市设计,我把每个展厅定义为一座建筑,展厅之内由展览设计师负责。用一种山体类型学叠加在上面,公共空间永远是多路径的,它从地面开始,向上分叉,形成一种根茎状的迷宫结构。迷宫中包含步行登高路线和由电梯、自动扶梯组成的两类路线,可能适应几乎所有待定的博物馆参观流线模式。
从2000年至2008年,业余建筑工作室在我主持下,试验了一系列使用回收旧砖瓦进行循环建造的作品。其中一种做法就习得于宁波地区的民间传统建造,使用最多达80几种旧砖瓦的混合砌筑墙体,名为“瓦爿墙”,技艺高超,但因不再使用而行将灭绝。在鄞州新区仅剩的最后一个村落里,我们还能看到精美的“瓦爿墙”。业余建筑工作室在过去8年中形成了一种基本工作方式,在大型工程开始之前,用小型项目进行范型、结构与材料做法的试验。2003年,我同时设计一组名为“五散房”的小建筑,实施在博物馆前的公园里,于2006年初完工,其中初次试验了“瓦爿墙”和混凝土技术的结合。在2004至2007年间,这个试验被放大推广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的建造中。而在宁波博物馆,这种试验第一次被政府投资的大型公共建筑所接受,它和已经成功的小试验直接有关。它的重大意义,可以从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一直存在的反对意见中反映出来。我曾遭到激烈指责,说我在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区,坚持表现宁波最落后的事物。我的反驳是,博物馆首先收藏的就是时间,这种墙体做法将使宁波博物馆成为时间收藏最细的博物馆。
对建筑的探索而言,建筑师更注重的是“瓦爿墙”如何与现代混凝土施工体系结合,传统最高8米的这种墙体如何能被砌到24米的高度,而与竹条模板混凝土几乎等量的使用,互相纠缠的衔接方式,则形成了一种形式俭朴但语义复杂的对话。这些做法都在施工中经过了几十次的反复试验,因为在国家设计规范和施工定额里都没有这些做法,业主、监造单位和施工公司最后都感染在一种新创造的激情里,没有他们的支持,这座博物馆根本就造不起来,而且是在每平方米5千元(包含土建、装修和设备)的低造价的情况下。
无论“瓦爿墙”还是竹条模板混凝土墙,它们都改变着建筑学知识,因为最后的结果,只有一半掌握在建筑师手中。竹条模板在浇注中的变形有时是匪夷所思的,而“瓦爿墙”,尽管建筑师为每处墙体都画了彩色立面,详细交待了砖瓦的不同配比和分别,打成大图放在工地,但在如此大的工地上,不同高度几十个作业点,全隐藏在安全网内,并没有办法准确规定几十种砖瓦材料的精确配送,也没有办法跟踪每一个工匠的砌筑手法。是大面积返工,还是接受这些控制之外的变化,在施工中经常爆发激烈争论,我经常要用“顺其自然”的道理说服各方,觉得自己几乎变成了一个古代中国的哲学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9029.html

更多阅读

给我一天,还你千年----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官网

陕西历史博物馆汇集了陕西文化精华,是中国除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之外馆藏文物最丰富、文物规格最高的博物馆。是我西安之行的首选之处,旅行社安排的行程里没有,但我决定要充分利用最后半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去参观。此行不虚,丰富了我对

中国航海博物馆——航海历史馆 中国航海博物馆网站

中国航海博物馆--航海历史馆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郑和(1371年明洪武四年-1433年宣德八年)塑像 航海历史馆是中国航海博物馆的重点展馆。位于一楼东侧,该馆以时间为主线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展区。同时历史馆以技术副线为隐线,将

西安市地震历史 西安市历史博物馆

西安市位于汾渭断陷地震带西南端,历史上属中、强地震活动带,最大的地震<IMG src="t00362_00AA.jpg" OLDSRC=t00362_00AA.jpg>级。据史籍记载,自公元前2世纪至今,境内共发生大于或等于4级的地震128次,其中5级以上地震25次。较大的地震有:西

声明:《宁波历史博物馆 宁波历史博物馆 获奖》为网友视你如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