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浓郁,含英咀华 含英咀华造句

人的一生,经历少年、壮年和老年。

如果一个人喜欢读书,很容易把读书的感受和人生的阅历联想起来。回首自己所走过的路,莫不在读书与人生之间生发些许感慨来。

我虽然是个农家的孩子,但父亲念过书,母亲来自书香之家,祖父还是个秀才。也许是受家庭的影响,我从小就接触到《增广》《三字经》《幼学琼林》。《增广》《三字经》朗朗上口,读几遍就能背下来,《幼学琼林》却有许多不懂的。爷爷说:“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三字经》会做人,读了《幼学》走天下。”"古人传'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虽不一定就能当官、发财、讨个好妻子,但升官、发财、配个好婆娘一定要读书。”“这个世上有三样东西别人不是随便可以抢走的:一是吃进肚子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装进大脑里的书。”还说“读书,最好的方法,就是背,只有过硬,背,才是属于自己的了”。那是五六十年代,农村老一辈这样教育孩子的很少,六七岁的孩子,大清早就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如割毛、放牛、拾肥之类。轮到我,是放牛。放牛的时候,爷爷不忘要我带上昨晚带读的一本书(每晚带读几行),一边放牛,一边读书,读的书还要求当天晚上能够背得出来。就这样,我在牛背上诵读至背了《增广》《三字经》《幼学琼林》的一部分。那些读物,有许多学问,如历史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警句格言、儒释道教等。大底验证了爷爷的话,那些书,我不感到“从命”而学的负担,现在大多还能背出来。至于爷爷为我讲的诸如《封神榜》《岳飞传》《四郎探母》的故事,我现在还能绘声绘色地讲给我的儿孙、我的学生听。也许最好记东西的年龄,在少年;也许最富于幻想与憧憬,最容易读书上路,吸收并蓄、记忆于心的年龄在少年。我少年时候就喜欢上书了。如《水浒》《封神榜》《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都是在这个年龄段读过的。到了高中,学业加重了,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篇,文质兼美。幸运的是我遇上一个又一个严格的老师,那些文章都能够诵读至背,而且明字句,得精神。如屈原的《离骚》、班固《苏武传》、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洋溢的爱国激情;孟子《鱼我所欲也》、司马迁《报任安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张缚《五人墓碑记》、梁起超《谭自同传》孙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序》、林觉民《与妻书》,表达的生死忧乐观;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抒发的忠孝气节;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范晔《张衡传》,倡导的刻苦学习的精神;司马光《训俭示康》、洗铣《记王忠肃公翱事》,褒扬的俭朴廉洁的美德-----都成了我后来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底气、思想启蒙,品行风范,也就是说自己的做人,恐怕多是影响于中学时代那些心明口诵的文化。

青壮年时期,也许是为学业、工作、家务所迫,这时候所读的书,无不含有实用甚至近乎功利的因素。读得最多的是与专业、事业相关的书,更广点说,是与专业相关辐射出来的书。我是师范大学学中文的,虽然也学外语,写写作,但重点学习的还是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教育学、心理学……也难怪这段时光不能有更多自由与奢望,因为上述学问就够你啃了。单就古代文学而言就浩如烟海,但那么多的书不能不读,而且不能浅尝而止。如读先秦诸子散文,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你需要通读《论语》,至少要读与文章相关的《论语》篇章,非如此,你不能理解到,为什么同处于孔子门下,子路轻率急躁,冉有谦恭礼让,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门生性情志向竟有那么大的差异!读《论语》,不可不读《孟子》,因为孔孟相继,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读儒家的书,又不可能不涉及“道家”,儒家主张入世,强调有为,弘扬仁义;道家道法自然,究天地万物之本源,天与人不相胜,倡导“无为”,儒道两家虽差异很大,却又可相互补充。构成了中国文化积极入世与顺应自然的矛盾统一,中国古代圣人君子往往兼有这两种思想。《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圣经》等著作,其本身就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审美、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有助于青少年确立向善的信仰,形成积极入世的社会责任心。读中国古代文学,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读中国文化经典,你不可不读外国文学,古希腊、罗马文学、荷马史诗、莎士比亚、歌德、华兹华斯、巴尔扎克、雨果、莫泊桑、托尔斯泰、泰戈尔、卡夫卡、伍尔夫、马尔克斯……青壮年需要的是广博的学识,需要的是学以致用。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中用了一个形象的比方说白了他的读书人生:“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意思是少年人读书, 如在缝隙中窥望月亮, 仅仅获一斑之见;中年人读书, 如在庭院中仰望月亮, 虽然获得广博, 仍有不尽明了之处;老年人读书, 如在高台上赏玩月亮,真正揣摩品味。类似的感慨,李白也发过:“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但没有明显的与读书联系起来;张潮喜爱玩月,更酷爱读书,所以能够把这两样事情圆融为一体,并能产生许多人想发而未能发的深刻体验——“皆以阅历的浅深为所得的浅深耳”。

老年人读书,为什么能达到那么高的境界?我想有三:

其一,老年人有充裕的时间读书。人到老年,卸下了工作的担子;人到老年,了却了抚儿育女等家庭琐事;人到老年,远离了红尘大多的诱惑。这个时候,负担轻了,琐事简了,心绪宁静了,有充足的时间、精力来从容读书。

其二,老年人有一生的学识读书。老年人不必像少年那样,会遇上学习上的许多障碍,很多地方都要去查字典,老年人本身就是一部活字典;老年人不必像少年那样,研究一个书中的问题要参考那么多的资料,老年人自己本身就经纶满腹;老年人不必像中年那样,从业而学,所学图所用(其实读书不一定为了用),至于为什么?不求甚解,大概管用就行。老年人可以选择志趣,天马行空。或质疑、或研读,或养气,“沉浸浓郁,含英咀华”,深思慎取,明精髓解要义。正如明代思想家吕坤所说:“进德修业在少年,道明德立在中年,精义仁熟在晚年。”

其三,老年人有丰富的阅历读书。老人的皱纹上,刻满了一生的劳累、忧伤、苦难和欢乐;老人的骨子里,凝集了一生的忍耐、气度、爱憎和荣辱;老人的心灵中,偏向于仁慈、宽容、宁静和淡泊……一个人,到了老年,凝集了一生的成败、得失、沉浮之经典,那些人世间的真善美、假恶丑、甜酸苦辣都有了个中况味,沉浸在浓厚馥郁的书香中,参透一生的阅历,你会能够真切的理解许多类似“小时不识月”,你会发现少年时期那些不甚理解地方,到头来迎刃而解;你会发现中年时期那些疑惑忧结,无师自通,豁然开朗!

至于其中情趣,对于老年人来说,读书至少有“三味”:

明智之“味” 读书使人明智,实践证明,坚持看书学习能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原来不懂的弄懂了,知之甚浅的理解得更深透了。书中的精华吸收了。如此假以时日,充实感、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这样读书,能不“有味忘身老”?

沉浸浓郁,含英咀华 含英咀华造句
怡情之“味”格言警句让人警醒,至理名言让人彻悟,风趣的语言让人愉悦,优美的描写让人赏心,壮烈的故事让人振奋,生动的情节让人舒怀,凄婉的叙述让人牵情,幽默的文字让人会心一笑。从美学和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读书学习具有怡情养生之功能。因为人在读书时心静意专,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心境,愉悦之情就会在心底升腾起来。即使有忧愁烦恼,也会因书中的情趣和韵味使不良心绪得到调节乃至消融。

健身之“味” 读书之所以能健身,因为它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读书时,书中之“味”通过视觉或听觉作用于大脑,促使体内分泌有益健康的激素酶、神经酞等,这些物理质能兴奋神经细胞,调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进而促进身心健康。由此观之,读书确为一剂给人们带来强身健体之味的妙药,无怪乎昔有联曰:“得书长悦其人多寿,拥笔善娱此士延年。”

我不以为花甲之后意味着衰退,思维活跃不逊中少年。老年人同样可以活出自己的尊严、激情、成功,科学、艺术、政界、文学中不乏“大器晚成”的例子,不少老年人在迟暮之年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朱棣文59岁获得渃贝尔物理奖,齐白石作画数十年,60以后才突变,成为世界著名的画家,里根70岁当美国总统,罗素79岁获渃贝尔文学奖……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愿有更多的老年人,沉浸于馥郁的书香中,去享受那含英咀华的滋味!

这是岁月给予一个人的最后的礼物,这是生命创造生生不息的璀璨辉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0033.html

更多阅读

岭南印象园超级游玩攻略 岭南印象园自由行攻略

岭南印象园超级游玩攻略——简介 岭南印象园位于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岭南印象园,原练溪村的区域内,总占地面积 300亩 ,是集观光、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住宿,体验岭南乡土风情和岭南民俗文化的旅游景区。岭南印象园中富有特色的街巷

综合分析普洱茶生茶好还是熟茶好 普洱茶生茶和熟茶

普洱茶又分为生茶喝熟茶,那么是生的好还是熟的好呢?下面一起来分析一下。普洱茶生熟茶功效分析普洱茶生茶:普洱茶生茶所蕴含的茶多酚成分比较高,其防癌效果更为显著,而且生茶的清澈感比较重,在夏天喝普洱生茶可以有助于醒脑提神哦!普洱

魏侯魏击,穷兵黩武,枭雄一世。 汉武帝穷兵黩武

魏侯魏击,号武侯,文侯之子,前396年继位,前370年卒。武侯年少师从田子方,深得儒道法度,效仿其父礼贤下士,为人知书达礼,思维敏锐,为世子时乃魏君一族左膀右臂。武侯年二十有余出兵就建立武功,陷繁、庞二地,获当地百姓归魏。后跟随乐羊出师中山

《如果》原唱:邰肇玫/施碧梧

邰肇玫/施碧梧是台湾首支女子二重唱组合,比杨芳仪/徐晓菁还要早几年出现,唯一的共同之处是都只出过一张唱片。除了出道时间有先有后,这两支二重唱的区别还在于歌曲演唱的方式。在杨芳仪/徐晓菁的作品中,两个声部几乎从头厮缠到尾、密

排骨火锅 麻辣排骨火锅的做法

排骨火锅——简介此火锅中药味浓郁,但吃到嘴里没有不适口的感觉,很鲜美、清淡,很适合体弱者、高血压患者或大病出愈者;健康人吃了也能强身健体、健脾补气,很好的养身火锅。排骨火锅——方法/步骤排骨火锅 1、猪排骨洗净用开水焯一下洗去

声明:《沉浸浓郁,含英咀华 含英咀华造句》为网友敗給孤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