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yd最短路算法 floyd算法流程图

Floyd最短路径算法(转)在图论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一个有向图里,求出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我们在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课上都遇到过这个问题,在计算机网络里介绍网络层的时候好像也遇到过这个问题,记不请了...但是书本上一律采取的是Dijkstra算法,通过Dijkstra算法可以求出单源最短路径,然后逐个节点利用Dijkstra算法就可以了。不过在这里想换换口味,采取RobertFloyd提出的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让我们先把问题稍微的形式化一下:
如果有一个矩阵D=[d(ij)],其中d(ij)>0表示i城市到j城市的距离。若i与j之间无路可通,那么d(ij)就是无穷大。又有d(ii)=0。编写一个程序,通过这个距离矩阵D,把任意两个城市之间的最短与其行径的路径找出来。
我们可以将问题分解,先找出最短的距离,然后在考虑如何找出对应的行进路线。如何找出最短路径呢,这里还是用到动态规划的知识,对于任何一个城市而言,i到j的最短距离不外乎存在经过i与j之间的k和不经过k两种可能,所以可以令k=1,2,3,...,n(n是城市的数目),在检查d(ij)与d(ik)+d(kj)的值;在此d(ik)与d(kj)分别是目前为止所知道的i到k与k到j的最短距离,因此d(ik)+d(kj)就是i到j经过k的最短距离。所以,若有d(ij)>d(ik)+d(kj),就表示从i出发经过k再到j的距离要比原来的i到j距离短,自然把i到j的d(ij)重写为d(ik)+d(kj),每当一个k查完了,d(ij)就是目前的i到j的最短距离。重复这一过程,最后当查完所有的k时,d(ij)里面存放的就是i到j之间的最短距离了。所以我们就可以用三个for循环把问题搞定了,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for循环的嵌套的顺序:我们可能随手就会写出这样的程序,但是仔细考虑的话,会发现是有问题的。

for(int i=0; i<n;i++)
for(int j=0; j<n; j++)
for(int k=0; k<n; k++)

问题出在我们太早的把i-k-j的距离确定下来了,假设一旦找到了i-p-j最短的距离后,i到j就相当处理完了,以后不会在改变了,一旦以后有使i到j的更短的距离时也不能再去更新了,所以结果一定是不对的。所以应当象下面一样来写程序:

for(int k=0; k<n;k++)
for(int i=0; i<n; i++)
for(int j=0; j<n; j++)

这样作的意义在于固定了k,把所有i到j而经过k的距离找出来,然后象开头所提到的那样进行比较和重写,因为k是在最外层的,所以会把所有的i到j都处理完后,才会移动到下一个k,这样就不会有问题了,看来多层循环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当心,否则很容易就弄错了。
接下来就要看一看如何找出最短路径所行经的城市了,这里要用到另一个矩阵P,它的定义是这样的:p(ij)的值如果为p,就表示i到j的最短行经为i->...->p->j,也就是说p是i到j的最短行径中的j之前的最后一个城市。P矩阵的初值为p(ij)=i。有了这个矩阵之后,要找最短路径就轻而易举了。对于i到j而言找出p(ij),令为p,就知道了路径i->...->p->j;再去找p(ip),如果值为q,i到p的最短路径为i->...->q->p;再去找p(iq),如果值为r,i到q的最短路径为i->...->r->q;所以一再反复,到了某个p(it)的值为i时,就表示i到t的最短路径为i->t,就会的到答案了,i到j的最短行径为i->t->...->q->p->j。因为上述的算法是从终点到起点的顺序找出来的,所以输出的时候要把它倒过来。
但是,如何动态的回填P矩阵的值呢?回想一下,当d(ij)>d(ik)+d(kj)时,就要让i到j的最短路径改为走i->...->k->...->j这一条路,但是d(kj)的值是已知的,换句话说,就是k->...->j这条路是已知的,所以k->...->j这条路上j的上一个城市(即p(kj))也是已知的,当然,因为要改走i->...->k->...->j这一条路,j的上一个城市正好是p(kj)。所以一旦发现d(ij)>d(ik)+d(kj),就把p(kj)存入p(ij)。
下面是具体的C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SIZE 20

void floyd(int [][MAXSIZE], int[][MAXSIZE], int);
void display_path(int [][MAXSIZE], int [][MAXSIZE], int);
void reverse(int [], int);
void readin(int [][MAXSIZE], int *);

#define MAXSUM(a, b) (((a) !=INT_MAX && (b) != INT_MAX) ?
((a) + (b)) : INT_MAX)

void floyd(int dist[][MAXSIZE], intpath[][MAXSIZE], int n)
{
int i, j, k;
for (i = 0; i < n; i++)
for (j = 0; j < n; j++)
path[i][j] = i;
for (k = 0; k < n; k++)
for (i = 0; i < n; i++)
for (j = 0; j < n; j++)
if (dist[i][j] > MAXSUM(dist[i][k],dist[k][j]))
{
path[i][j] = path[k][j];
dist[i][j] = MAXSUM(dist[i][k], dist[k][j]);
}
}

void display_path(intdist[][MAXSIZE], int path[][MAXSIZE], int n)
{
int *chain;
int count;
int i, j, k;
printf("nnOrigin->Dest Dist Path");
printf( "n-----------------------------");
chain = (int *) malloc(sizeof(int)*n);
for (i = 0; i < n; i++)
for (j = 0; j < n; j++)
{
if (i != j)
{
printf("nm->%d ", i+1, j+1);
if (dist[i][j] == INT_MAX)
printf(" NA ");
else
{
printf("M ", dist[i][j]);
count = 0;
k = j;
do
{
k = chain[count++] = path[i][k];
} while (i != k);
reverse(chain, count);
printf("%d", chain[0]+1);
for (k = 1; k < count; k++)
printf("->%d", chain[k]+1);
printf("->%d", j+1);
}
}
}
free(chain);
}

#define SWAP(a, b) { temp = a; a =b; b = temp; }

void reverse(int x[], int n)
{
int i, j, temp;
for (i = 0, j = n-1; i < j; i++, j--)
SWAP(x[i], x[j]);
}

void readin(int dist[][MAXSIZE],int *number)
{
int origin, dest, length, n;
int i, j;
char line[100];
gets(line);
sscanf(line, "%d", &n);
*number = n;
for (i = 0; i < n; i++)
{
for (j = 0; j < n; j++)
dist[i][j] = INT_MAX;
dist[i][i] = 0;
}
gets(line);
sscanf(line, "%d%d%d", &origin,&dest, &length);
while (origin != 0 && dest != 0&& length != 0)
{
dist[origin-1][dest-1] = length;
gets(line);
sscanf(line, "%d%d%d", &origin,&dest, &length);
}
}
测试程序如下所示:
int main(void)
{
int dist[MAXSIZE][MAXSIZE];
int path[MAXSIZE][MAXSIZE];
int n;
printf("nInput the path information:");
printf("n----------------------------n");
readin(dist, &n);
floyd(dist, path, n);
display_path(dist, path, n);
getchar();
}
其中readin函数规定了输入的格式,第一列是指出有多少个城市;第二列以后每行三个数;第一个和第二个是一条路径的起点和终点,第三个数是路径的长度,最后以三个0作为输入结束条件。下面是一个输入的例子:
Input the path information:
--------------------------------------
4
1 2 5
2 1 50
2 3 15
2 4 5
3 1 30
3 4 15
4 1 15
floyd最短路算法 floyd算法流程图
4 3 5
0 0 0
对应的输出结果为:
Origin->DestDist Path
----------------------------------------------
1->2 5 1->2
1->3 151->2->4->3
1->4 10 1->2->4
2->1 20 2->4->1
2->3 10 2->4->3
2->4 5 2->4
3->1 30 3->1
3->2 35 3->1->2
3->4 15 3->4
4->1 15 4->1
4->2 20 4->1->2
4->3 5 4->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1565.html

更多阅读

新名词 启发式算法与元启发式算法 启发式算法有哪些

启发式算法(HeuristicAlgorigthm)是一种基于直观或经验构造的算法,在可接受的花费(指计算时间、计算空间等)给出待解决优化问题的每一实例的一个可行解,该可行解与与最优解的偏离程度一般不可以事先预计。启发式算法是一种技术,这种

C#程序实现Canny边缘检测算法 边缘检测算法实现

转载自:http://blog.csdn.net/yjz_uestc/article/details/6664937Canny边缘检测是被公认的检测效果最好的边缘检测方法,是由JohnF.Canny于1986年提出,算法目标是找出一个最优的边缘检测的方法,所谓最优即:1.好的检测:算法能够尽可能的标

年龄的探密,一个最神奇的测算法! 神奇的心算法和十进制

(2013-06-14 16:24:14)  转载▼哈哈!好简单的数字游戏!本人不到三分钟破译其中奥妙!转载过来供朋友们思考——如同世上任何看似玄妙的事物其实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就看你能不能发现而已!一旦发现,你就能够触类旁通揭穿政治经济骗子们的伎

floyd最短路算法 floyd算法流程图

Floyd最短路径算法(转)在图论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一个有向图里,求出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我们在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课上都遇到过这个问题,在计算机网络里介绍网络层的时候好像也遇到过这个问题,记不请了...但是书本上一律采

最大公约数算法 最大公约数最优算法

1、查找约数法. 先分别找出每个数的所有约数, 再从两个数的约数中找出公有的约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 最大公约数. 例如,求 12 和 30 的最大公约数. 12 的约数有:1、2、3、4、6、12; 30 的约数有:1、2、3、5、6、10、15、30. 12 和 30 的公约

声明:《floyd最短路算法 floyd算法流程图》为网友当木当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