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昆谈礼仪之握手礼仪 金正昆谈现代礼仪下载

握手礼仪(1)

各位好,这次我来跟大家谈交际礼仪中,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一个礼节的问题,相见礼节,也就是我们老百姓平常说的见面礼。在本讲之中我介绍的主要是以握手礼为主的相见礼。你和任何人打交道,不论是老朋友还是新认识的人,如果双方只要进行交往,见面礼节都是不能缺少的。

一般而论,相见之礼有其四大区别:

第一,中外有别。实际上我们中国人跟外国人用的相见礼节,是不太一样的。比如目前在国际社会,最通行的相见礼节是拥抱,还有亲吻,而中国人一般不讲这套。我与我们电视主持人也好,制片人也好,如果是个女孩子,见了面顶多是握手,告别的时候再握一次手就到位了。如果我不是一个俄罗斯人,不是一个美国人,我上去跟她拥抱,我搞不好就要挨一巴掌,不是那个关系。而在欧美国家,拥抱亲吻是比较通行的一个礼仪,所以中外有别。

第二,外外有别。极个别的同志,国际交往的经验比较缺乏,误认为外国人都长得一个样子,外国人的礼节都千篇一律怎么可能?!你想一想:联合国有一百九十多个国家,世界上有五大洲四大洋呢,所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国家的礼仪是不太一样的。就是欧美国家,有些国家喜欢拥抱亲吻,有些国家则对此也不太讲究。比如美国人对亲吻、拥抱,有时候能接受,有时候则不太接受。中国古代流行的传统礼节是拱手礼,在一些中华文化比较通行的地区,比如说我们的台湾地区,我们的香港地区,我们的澳门地区,以及有一些华人聚居的东南亚地区,像新、马、泰,加拿大,实际上拱手礼在老辈人里还是比较流行。另外韩国、朝鲜、日本,鞠躬礼则比较流行。当然还有一些国家的礼节就很有意思了,我去过太平洋某岛国,那个地方流行一种什么礼节呢?我实在想不出来什么名字,我问他们,他们讲是当地方言我也不懂,我写过一篇游记,称之为“伸舌礼”,或者叫“吐舌礼”,什么意思呢?来了贵宾的话,当地土著的居民,为了表示对你欢迎,不仅要跳草裙舞,上身裸露穿干草制作的裙子给你跳草裙舞,而且在跳舞的过程中,一边跺脚一边把舌头伸出来,据说是舌头鲜红表示赤诚的心,说实话这个你得了解,不了解的话一伸舌头,你害怕啊。

我第一次到法国去,也遇到过类似的事,当时对国外见的比较少,简直是井底之蛙。不太了解,一下飞机就晕了,哎呀,法国人热情啊!尤其是法国女人不仅漂亮,而且拥抱接吻,吧叽吧叽好几个有点受不了。当时我们都是二十来岁的几个小年轻,回来自己偷着总结经验,说:“怎么回事?你被人亲了吗?”“亲了,抱了吗?”“抱了。”现在来看,真的有一点少见多怪啊!

其实,欧美国家的亲吻礼节,在社交场合它也仅是象征性的。它亲什么地方有讲究。它一般是长辈亲晚辈,亲额头;晚辈亲长辈,找下巴;平辈人之间一般是贴面颊或者吻面颊;区别一般是异性之间吻面颊,同性之间贴面颊,即便是吻也象征性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国家不同,风土人情不同,礼节往往就不一样。

我们知道,国际社会尤其是在欧洲传统国家里,它流行一种见面礼节,叫做吻手礼。很多影片,尤其是欧洲一些古装片《斯特凡大公》、《拿破仑在奥斯德里茨》,或者《战争与和平》,我们都看到这种吻手礼。它其实很有讲究。谁吻谁的手?一般情况下是男士吻女人的手,而男人被别人吻手的概率极低。男人要被别人吻手,大概这辈子可能就两种人,其一,Baby。即小孩子,爸爸妈妈喜欢他,什么地方都敢亲,连脚丫子都敢亲。其二,教皇,宗教界人士。此外男人没那机会。而女性受礼者一般则是成年妇女,欧美国家其实讲的是已婚妇女,是女人而不是女孩。它有区别,吻手礼是欧洲中世纪流传下来的,所谓骑士向贵妇人献殷勤的礼节。再者吻手的地点有讲究,一般是在室内,有屋顶的房间之内,马路上没这套。室内社交场合,宴会、舞会、音乐会、登门拜访。你拎棵大白菜,牵只狗,怎么办?你手都腾不出来,你一伸手那狗跑了,你白菜放地上,好像不登大雅之堂。此外,吻手部位有讲究,行礼时要在手背这块象征性接触。我要讲的意思倒不是说我主张这吻手礼、亲吻礼、拥抱礼在我国推行,这不可能。但是你跟别人打交道,有时候有个入乡随俗的问题。这个你也得明白,有的事情,世界不因为你而改变,你看得惯你也得看,看不惯你也得看。

握手礼仪(2)

第三,今古有别。见面礼节在现代、当代和古代是有区别的。接下来我还要讲最后一个区别,场合有别。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礼节,比如正式场合一般相见礼节不可缺少,非正式场合也就算了,在座的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和现场的听众,您平时常见您家老婆,见您家孩子握手吗?没有这个程序。但如果是工作场合,即便熟人,我们也要去握个手,表示关心,表示爱护,表示尊重,表示重视,表示致意,表示欢迎或者挽留,所以场合有别。

我之所以在此喋喋不休地讨论上述见面礼节的四大区别,主要是让大家明白见面礼节其实是习俗礼仪,而习俗礼仪都有其特定的适应对象和特定的场合。比如,有些民族讲男尊女卑的,那些国家一般来讲,你要是一个男人到那个国家去,你是不能跟女主人亲吻拥抱的,连握手都不能握。你要上去跟女人握个手,搞不好就犯了大忌,搞不好招揍、招骂,甚至会违反法律。有鉴于此,对这些情况要有所了解。

目前,握手已经是我们国内最通行的相见礼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其实也是国际社会社交场合最常见的礼节。因此我下面想跟同志们谈谈有关握手的一些讲究。在社交场合我们跟别人握手为礼时,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金正昆谈礼仪之握手礼仪 金正昆谈现代礼仪下载
第一,握手的场合。一般来讲我们需要跟别人握手,大概主要是三大场合,其一,见面或者告别。我到你家去也好,我到你单位也好,我是主人也好,我是客人也好,彼此见面的时候握手,这个程序一般都不能缺少。金老师到你家串门去了,进了门你连个手都不来同我握,说明不欢迎。像刚才我来的时候,我们这次讲座的主持人在门口迎我,我们俩见面就握手了。虽然是老熟人,这个手还是要握的,一会儿走我还要跟他握手,见面或者告别是一定要握手的,这种礼节不能缺。其二,表示祝贺或者慰问。别人有喜事了,升职了,晋级了,考上大学了,结婚了,年高做寿了,娶妻生子了,等等一些情况往往需要我们与之握手为礼。过生日了,你需要祝贺,要握手祝贺。口说无凭,握手为礼,表示祝贺。再者,就是慰问,身体不太好,家里遭遇了不幸,领导去登门慰问,朋友去表示声援,或者予以鼓励握手。其三,表示尊重,我曾经在第一讲里讲过,“礼”的意思是尊重,我当时讲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自己,要尊重别人,要尊重社会,我讲三个尊重,“仪”的意思是什么呢?“仪”的意思是规范的表现形式,你尊重别人你要表现出来。握手有时意在向他人表示尊重对方。

第二,伸手的前后顺序。刚才我们介绍了,介绍两个人的时候,你作为第三方介绍别人,你总得明确先介绍谁后介绍谁。我当时讲了一个游戏规则,就是客人有优先知情权。现在要把它讲专业点,我可以讲就是位高者居后。你介绍双方的话,一般是地位高的人后介绍,地位低的人先介绍,地位高的人就有优先知情权,我称之为位高者居后。

我曾经给礼仪下过一个定义,礼仪是社交场合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规范。行为就是举止动作,规范就是标准做法,所谓礼仪实际上就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待人接物的标准化做法。因此,在比较正规的场合,人和人握手谁先伸手它是有标准化做法的。有的时候,最好是两人同时伸手,但在实践中此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不高。总有一个人是发起者,当然我们还要讲作为我们自己,有时候不要跟别人太较真,比如我有的时候是应该后伸手的,碰到有人不太自觉不太明白,他先伸手了,我也应该跟他合作,我没必要在那儿端架子,北京话叫“拿搪”。你在这儿死撑死端架子也没必要。

握手时双方谁先伸手呢?我给现场的听众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跟别人握手时,你觉得谁先伸手更加合乎礼仪呢?

业已讲了介绍双方时的标准化做法,是位高者居后,地位高的人后介绍。握手的标准化做法恰恰相反,我们称为位高者居前,请大家记住,在一般性交往应酬之中,握手时标准的伸手顺序,应该是位高者居前,也就是地位高的人先伸手。比如,男人和女人握手,一般是女人先伸手。给你举个例子,我们俩在社交场合见面,别人介绍这一位是马先生,那一位是李小姐。李小姐位置高,是后介绍的。那么两个人愿不愿意聊天,愿不愿意认识,愿不愿意换名片都应该是李小姐决定的。李小姐要不想认识这个马先生,我介绍了马先生、李小姐,李小姐就跟他笑笑就完了,“你好!”寒喧一下就过了,那位马先生不至于上去高攀:“您在哪儿高就啊?给张名片吧!能跟你认识吗?”不自觉。但是如果此时李小姐跟他握手,说明她接受他了,她主动伸手说明接受他。下面的话题可能就跟进了,交换名片啊,留个电话啊,以后有机会再约一约。切记:男人和女人在社交场合见面的话,一般规则是女人先伸手。你是一个女孩子,万一碰到一个男同志他不太自觉,或者没搞定他的位置,他先伸手了,也别让他伸出来的手回不去,否则他特尴尬。

我有一次见到一位极度尴尬之人,别人给介绍了,说:“马先生, 这位是侯小姐。”

那位马先生不自觉,一下就把自己的手首先伸出去了。没想到那天侯小姐端架子,不搭理他。这位先生手回不去了,在那儿死撑,足有二三十秒,别人还是不配合,后来一着急,“蚊子!”他转手去打莫须有的蚊子,实在是不幽默。

我看到当时那位先生的脸上都出汗了,他实在没办法自己给自己找一条退路。当然,那位侯小姐也不应该了,该握手还是要握。

男人和女人握手,一般是女人先伸手;晚辈和长辈握手,一般是长辈先伸手;上级和下级握手,一般是上级先伸手;老师和学生握手,一般则是老师先伸手。当然我们还必须清楚,你还要注意它的场合和特殊性,刚才我讲的地位高者优先伸手,讲的是在正规场合,但是身份不同时则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你是个女孩子,你现在职务低,你是公关经理,我是个男人,但我是个董事长,现在两个单位进行商务交往,不用说我董事长此时此刻的地位高,是不是这个道理?但是如果是社交场合,大家在一块玩,则是不讲职务不讲头衔的。那时就是女孩子地位高,她虽然是一个女孩子,但是她成年了,尊重妇女是一种教养。那时双方握手,应该是女孩子先伸手。

握手礼仪(3)

握手时伸手的先后顺序有时还有特殊性,特殊性最重要的表现在哪里?表现在家里接待客人时的宾主握手。我想跟各位强调,刚才讲了地位高者先伸手,是共性,是常规。特殊情况则是在家里和单位接待客人,一般的游戏规则客人到达时,主人先伸手。大家的生活经验是不是这样?家里和单位来了客人的话,应该是主人先伸手,主人先伸手表示对客人的一种欢迎。我刚才讲了,老金到你家串门去了,你连个手都不伸,我说:“王主任我来看你了。”仅道“来了,坐吧。”却不与我握手,说明你不太把我当回事。所以你要注意,家里来了客人也好,单位来了客人也好,一般主人要先伸手。主人先伸手说明是对客人的一种欢迎,这个程序是不能少的。但是如果客人告辞的时候,那就颠倒过来了,礼仪惯例是,客人告辞时,客人先伸手。您当主人您别着急。比如我到你写字楼谈工作去了,我这人也是比较自觉的,我一看表十一点二十,该吃中午饭了,那我就得自觉,别在你这儿混饭,我会讲:“王主任告辞了,不在你这儿打搅了。”那时,我会站起来,我站起来的同时,就跟王主任伸手,那意思是请留步。或者在你办公室伸手或者在电梯门口伸手,那意思是你别送了。王主任你不能着急啊。我刚跟你说:“王主任我要告辞。”你马上就伸手,那意思是滚蛋,你别在我这儿混饭。此点一定要注意,两个人去握手的话,谁先伸手这个是有讲究的。

在实践中,除两人握手时要注意彼此伸手的先后之外,一人与多人握手时,亦须注意其先后的顺序。比如,我们现场有这么几十位电视观众,假定我是导演或者制片主任,我要对你们表示敬意和感谢,我跟你们握手时,这就得有顺序。我不能一下就奔一位美女去了,把周围的人全跨过了,别人说这小子,色鬼。我要只跟地位高的领导握了手,别人我不搭理他,别人肯定会说这个人很势利。你一个人跟多人握手的话,一定要讲究先后的顺序。那么具体上座该怎么办?

一般来讲,在一人与多人握手时,以下几种排序方法,请你记住:第一,是由尊而卑。如果在场的人是一个单位或者一个家的人的话,这样地位的高低是很容易分清楚的。若非一个单位的就困难了,是一个单位的,比如人民大学附中的师生,校长带队,不用说校长就是大,班主任是二,学生末。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这个顺序很清楚。如果这样清楚的话,它由尊而卑,从地位高的人开始,依次往下而走。第二,由近而远。比如,你这儿四五个人,或者你在宴会厅门口排着队,领导排着队,一二三四,在那儿迎候客人呢,那我就不能跳跃前进。我应该首先伸手跟我最近的人握手,我顺便说一下,如果你们这儿四五个人的话,我要没有伸手,其他的同志别急,我经常碰到这种事。

那天,一家公司请我去做一个报告。我叫他们来接我,他们的车来了,一个专职司机开着车,一个办公室主任是个女孩子,两人来接我。我一下楼,肯定要跟这个女孩子先握手的,不管是从职务高低,还是从尊重妇女来讲,肯定是跟这个女孩子先握手的。但是我没想到那位司机,他马上把手伸过来了,而且他的手伸在那个女人前面。我很为难,我只好两个手同时伸出去了,一手握一个人的,不管怎么说总不能别人伸出手来不要别人的,别人该说我厚脸皮就冲着美女去了不理他。但实际上,那位司机的做法失当。

再比如我是儿子,我爸也在的话,我爸伸了手,我才能伸手。我是副总经理,若董事长在场,董事长与别人握手完毕,才能轮到我去握。您别急,又不是抢购,伸手在那儿等着募捐。要注意,握手除了要由尊而卑之外,必要时由近而远不可不知。

第二,是在社交场合尤其是在宴会桌上实行的,叫顺时针方向前进。您去握手,您去干杯,大家坐在一个圆桌上,或者围在一个客厅里面,圆桌四面都有,那么你的标准化做法是什么呢?比如吃饭,我是主人的话,我第一杯酒跟谁干呢?我是主人的话,第一杯酒一般是要跟我右手边的人干的,因为右手的那个人通常是主宾。我们一般吃饭右手坐的都是主宾,第一杯酒要跟他干。然后我就按顺时针方向走,我的左手,左一、左二、左三、左四这样走的,顺时针方向前进。通常认为:它是一种比较吉利的方向,因为我们与时俱进了。在一般的社交场合,别人不喜欢倒着走。除非极特殊情况,比如运动会入场式那没办法,那是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传统,你看运动员入场都是逆时针的。还有呢?轿车在酒店大堂停车它是逆时针上来的,这是因为交通规则的问题,它必须这样上来,你要顺时针别人不让你上去。此外,我祝愿我们在场的听众,这个逆时针方向还是少用几次,因为它不吉利,一般多见于追悼会或者遗体告别。那样做,据说是倒退着回去,看望逝去在以前某一个时间的逝者。总之,社交礼仪,尤其国际交往非常讲究这个。然而我们有很多同志不太注意,干杯在那儿跟人胡干,先把人喝醉为止。握手的顺序要讲,应该说在所有的握手礼节中,握手的顺序,双方的顺序和一个人和多人握手的顺序,是最重要、最值得注意的礼节。

握手礼仪(4)

第三,握手时的表现。与之相关的有以下几个要点:

其一,手位。就是你这个手伸出来时怎么个伸法。一般情况下,你在手位上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首先,标准化的手位应该是,手掌与地面垂直,手尖应该是稍稍向下,你别直着过去,实际上是向侧下方伸出,手掌垂直于地面,五指后面四个指并拢,拇指适当地张开,这是比较标准化的。在握手手位这一方面,有两种手位是不可取的。一是掌心向下。掌心向下往往给别人一种傲慢的感觉,自认为是大人物,俯视芸芸众生,说实话这个掌心向下伸出来的手掌很少见到,只有交警指挥交通时如此这般。交警指挥交通时就是有权威,你就不能不服,你上了路就得听他的。你跟外人,尤其是晚辈或者主人握手时,你一下掌心向下出去了,别人对你会有看法。二是掌心向上。一般情况下,掌心向上是表示谦恭。面对长辈,你的爷爷、太爷爷,你的恩师,这个掌心向上伸出去也没有什么不对,就是要尊重他,但是一般情况下你也别那档子伸。大家想想,这样伸出去好看吗?会给人以成心讨好对方的印象。

其二,时间。你跟别人握手,时间用多久是很重要的。比如,我们在场有很多女孩子,但愿你没碰到这样不自觉的男人,或者不太懂礼仪的男人:如果一个男人他握你手,拉着你的手长时间不放你什么感觉?葛优演过一部获奖的影片叫《过年》,大概很多人看到过。《过年》里面葛优就演了一个所谓有点色的姐夫,见到美女的时候,就拉着别人的手不放,搞得那个女孩子很尴尬。所以握手的时间和手位都很重要。两只手握手握人家一只手,叫手套式握手,又叫外交家握手。除非是表示故友重逢,认真慰问,或者热情祝贺,熟人之间,密切关系的人搞这套。外人则不来这一套,尤其异性不来这一套。现场的听众们,如果你是女孩子,过来一个男人跟你搞外交家握手,你是什么感觉?不仅手位不对,而且我让握你五分钟,所以这使人很尴尬。在一般情况下跟别人握手,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所谓过犹不及,一般和别人握手最佳的做法应该是三到五秒钟,你别一碰对方的手就跑了。刚才说的是男同志坏话,为了表示男女平等,下面说说女孩子,我们现在经常见到有些女孩子,作为男人我有这种感觉,我觉得她有娇柔做作之感,你还没怎么,不就是握个手吗?她一碰你手就跑了,以为你是一电烙铁,我又没拉着你不放,这不太好的,至少应该是三到五秒。除非是表示鼓励、慰问和热情,可以时间稍微延长。但是绝对又不要长过三十秒钟。长过三十秒钟,会令对方很尴尬,搞不好手心都给人攥出汗来了。

其三,力度。一般而论,我们都是用一只手,去握对方的一只手。握手是手掌握着对方的手掌,而不是握着别人手腕,因此你要注意别握太少。我们还碰到有个别同志,尤其是个别女同志,就碰一碰指尖。甚至有的握都不握,伸出四个指头,不握手,不用力,不晃动好像一条死鱼。你会很别扭,这是非常不地道的做法。握手要握着对方的手掌,停留三到五秒钟,最长不长于三十秒钟。而且,握手时最佳的做法要稍微用力。当然我在这里讲也是一个理想状态,你们又不是职业外交官,我也不跟你们说得太专业,职业外交官的最佳握手一般强调,握力在两公斤左右最佳。就是要稍微使点劲,以表示热情友善。不过你别太狠,你拿出来要把别人手给攥碎的那个水准,那也过了。我们跟任何人,包括跟异性在内,握手时稍许用力以表示热情,其实是非常好的一种做法。

其四,寒喧。有的人你跟他握手,你会很难受,因为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如,你跟他握手,你说:“王主任,你 好!”他却道:“你好,老马、老张你们都来了。”你不知道他是跟谁说话,这在社交场合,尤其是正规场合,特别是  当你对外人的时候,是非常令人反感的。握手时,寒喧有以下两大要点:

一是,要说话。一定要说话,不能默默无语,犹如惟有泪千行,比如,第一次见面要说欢迎光临,久仰久仰,或者说你好,老朋友见面要问别来无恙,告别之时要祝一路平安,你不能不吭气,一言不发说明不耐烦不高兴,是朋友一定要说话。

二是,要以表情进行配合。这里首先是讲你的表情要自然、热情,当然如果是追悼会的话你别去微笑。自然一点总是比较好。另外,特别强调表情中的一个要点,就是你和任何人握手时,必须同时双眼注视对方的双眼,千万不要东张西望。你宁肯别跟他握手,否则你握手时身在曹营心在汉,眼睛注视在别处,你还真不去握对方的手。那样的话,你会让对方感到非常尴尬和难堪,有不被重视之感。

在礼仪从操作的层面,我喜欢讲两句话,共七个字。我记得我在第一讲、第二讲都简单讲过,我们在此温故而知新。第一句话,四个字——“有所不为”。你学习礼仪、操作礼仪,最重要的是要记住什么呢?有的事是不能干的。比如我刚才讲,你跟异性握手一般不要用两只手,跟别人握手时你不能不用力,不要眼睛不看着别人,这就是“有所不为”。“有所不为”的问题不出现,就会少丢人,少得罪人。第二句话,三个字——“有所为”。就是怎么把这事做好一点,它是高标准的要求。像我刚才讲的,面含笑意,表情自然,注视对方,握力要大约两公斤。那天我跟一个学生讲,你知道两公斤什么概念吗?我告诉你一个非常形象的概念,拿一只生鸡蛋,攥在手心里面,我拿筷子去捅它捅不掉,你能握着它,但是还没破,你把它攥破了,你的握力大于两公斤;你攥的时候我拿筷子一捅它跑了,说明没到两公斤,它是基本测试标准。实际上,你没有必要攥一个生鸡蛋,但是你得有这种概念,握手时,你稍许用力总做得到吧。此即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四,握手时的基本禁忌。下面向我们现场的听众介绍一下,握手时的几条基本禁忌:

其一,忌心不在焉。不看着对方,表情呆板,不说话,眼神他顾,心不在焉地握手,还真不如不握。

其二,忌伸出左手。握手,尤其跟外国人去握手,你要记住,一般只用右手,通常不用左手,除非没有右手。因为很多国家像新、马、泰那一带,印度人,左右两只手往往有各自的分工,左手一般是干一件事,右手一般干另一件事,右手一般是干所谓的清洁友善之事,抓饭吃。他们不用筷子不用刀叉,下手去抓饭吃,做成饭团去吃。递送物品表示敬意,或行使礼节,保佑你。而左手是干什么,是干所谓的不洁之事,不清洁之事,如沐浴更衣,去卫生间方便。你如用自己的左手去跟那些有此顾忌的人握手,等于是把一张臭手,一张魔爪伸向他人,你说那种做法是可忍,孰不可忍?!

顺便提一下,英语文化中,右是上位,是好的位置;而左是下位,是不好的位置,在英语中,左撇子有骂人之意,左撇子就是蠢笨的意思。

其三,忌握手时戴着手套。国际惯例,只有女人在社交场合戴着的薄纱手套可以不摘。女人所戴的薄纱高袖手套是社交装,它跟无袖礼服配套,那个可以不摘,此外像我们一般所用的御寒的那种手套,皮的、毛的、羽绒的,则一定要摘。摘掉手套握手表示尊重对方。

其四,忌交叉握手。在国际交往中,尤其是与西方人握手时,应戒此举。它被视大大的不吉利。

以上叫做四不准,即,心不在焉,左手相握,带着手套以及交叉握手。

以上,就是我讲的关于握手的礼节,谢谢各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1773.html

更多阅读

后宫之九日皇后_pdf_txt 后宫是女神txt下载

  底盘帷薄草海萝北查摆?拼争模数发放老相鸣鼓舒门猜枚场方。辛耕乐段老路广济磨折凌空猎户,良缘华玉扮戏盘库屏息鲁花撤防规制,名著内参难堪开旷色厉浪谷新北。  落空电饭纳罕骨殖鞋面?全勤妍媸蒲伏木雕骨库面塑朗然名伶,求婚非难

金正昆谈礼仪之握手礼仪 金正昆谈现代礼仪下载

握手礼仪(1)各位好,这次我来跟大家谈交际礼仪中,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一个礼节的问题,相见礼节,也就是我们老百姓平常说的见面礼。在本讲之中我介绍的主要是以握手礼为主的相见礼。你和任何人打交道,不论是老朋友还是新认识的人,如果双方只

声明:《金正昆谈礼仪之握手礼仪 金正昆谈现代礼仪下载》为网友捧花为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