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的声训方法 训诂学自考资料

训诂学的声训方法

声训是与形训、义训相对而言,是训诂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训诂方法。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而字是记录语言的一个工具,因而仅靠字形来确定字义是无法完全解决问题的,这不仅因为古代用字出现通假现象,更因为形声字的产生,形声法的出现,使汉语出现了衍声的现象,而同音字的产生,方言字的分化,更是以语音形式为纽带的。因而声训的出现,就为训诂学提供了一个新的释义方法,在训诂学史上是一个长足的进步。下面我就从声训的定义、源流、理论依据、作用和影响等方面对声训做一浅显的介绍。

一、声训的定义

声训就是因声求义,也叫音训,即通过语音线索寻求语义,是一种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词义的训诂方法。换言之就是从被释词的语音形式着眼,利用语音,语义的关系来推求它的意义解释词与被释词之间往往具有音同,音近或音转的关系。

二、声训的发展历史

声训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先秦、汉、唐、宋、清五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声训一法在先秦时期就已萌芽。周、秦时代为声训产生与初步发展的阶段,声训材料散见于诸子论著之中,如《孟子·滕文公上》:“痒者养也,校者教也”。到两汉、魏晋发展大盛,产生了声训专著,以刘熙的《释名》为代表,得到全面的推广。在晋代出现了声旁兼表字义的学说,晋初的杨泉《物理论》已有“在金曰坚,在草木曰紧,在人曰贤”的说法,说明当时已经意识到形声字的声符可以兼表字义的原理。这一时期声训研究成为一门相对较独立的学问,解决了很多词语训释的难题;唐以后声训渐微;发展到宋朝,有学者进一步把声旁兼表字义说深化,如王圣美提出了“右文说”,“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贝之小者曰贱。如斯之类,皆以戋为义也”。这样的研究成果对后世的学者影响深远;到清代,声训达到最高水平。这一时期,由于加深了对音义关系的认识,古音研究有新突破,声训便有了更大的发展。训诂学家明确提出因声求义的主张,并整理出了不同时期的语音声韵特点,注意声训中语音的时代性。把语音相近的字归纳为双声、迭韵两类,而这两类字,都存在声近义通的关系。学者们对于声训的研究特别强调“训诂之旨,本于声音。故有声同字异,声近义同。虽或类聚群分,实亦同条共贯。譬如振裘必提其领,举网必挈其纲”(王念孙《广雅疏证序》)”,强调语音的重要作用,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晚近章炳麟、黄侃等先生又把训诂学进一步提高“语言学”的理论上来。他们把“文字”“声音”“训诂”结合起来,组织成有体系的“语源学”。

三、声训的方法

古人在训诂实践中常用的声训方法有三种:

(一)同字为训:

1、同字为训:用字形相同而音义、词性并不完全相通的字来训释。《易·序卦》: “物之始生必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之中的“蒙者蒙也”,前一个“蒙”是卦名,而后一个“蒙”是蒙昧的意思。

2、同音为训:用同音字来解释被释词。《尔雅·释言》:“樊者,藩也。”《释名·释山》:“山顶曰冢,冢,肿也,言肿起也。”

(二)音近为训:用多个读音相近的词,相互训释。《礼记哀公问》:“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正。”《说文解字·一部》:“天,颠也。”(注:颠,头顶的意思)《中庸》:“仁者人也,义者宜也。”

(三)音转为训:指在双声字之中,韵母相近,主要元音相同的字可以相互训释,转换。音转又可分为对转和旁转。

1、对转:指在语音的发展过程中,在韵腹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同一发声部位的阴声韵(无韵尾或以元音结尾),阳声韵(收鼻音的韵),入声韵(收塞音的韵)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对转分为阴阳对转、阴入对转、阳入对转。

1阴阳对转:《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读为“坡”,“泮”训“坡”。

2阴入对转:《诗经·陈风·墓门》:“墓门有荆,斧以之。”“斯”(si)训“析”(xit)。

3阳入对转:《诗经·鄘风·定之有方》:“灵雨既,命彼倌人。”“零”(ling)训“落”(lot)。

2、旁转:指汉语语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声纽和韵尾不变的前提下,韵腹发生转变。《诗经·王风·扬之水》:“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戍”训“守”。

在以上三种声训方法中,古人大量使用的是同音为训和对换为训,使用旁转为训的大都是清朝人。

四、声训的功能

声训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

第一,通假借。解决同音替代问题,避免铜价造成的形义分离现象,求得本字,以便更好地运用以形说义的方法。王引之引其父王念孙说:“训诂之旨,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 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 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 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而强为之解,则诘屈为病矣。”用声训的方法说明通假,读者容易理解。注释中说明通假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用借字释本字。如《管子·轻重丁》: “今齐西之粟, 釜百泉。”注:“泉,钱也。”“泉”是本字,“钱”是借字。二是用本字释借字。《诗•周南•汝坟》:“未见君子,惄如调饥。”毛传:“调,朝也。”“朝”是本字,“调”是借字。三是用本字的意义释借字。如《诗.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毛传训“隐,痛也。”按《说文》:“殷,痛也。”毛传训“隐”为痛,即以“隐”为“殷”的借字,故用“殷”的意义来解释“隐”字。

第二,探寻词语的来源。声训的目的之一就是以语音形式为线索来推求语源。东汉刘熙认为“名之于实,各有义类”。他撰《释名》也就是要推求语源,把事物之所以命名告诉人们。被很多人认为是形书的《说文》,据别人统计,声训则占十之七八,有很多是用于推求语源的。如,“韭,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粟之为言续也。”

第三,保存古音的历史面貌。声训萌芽于先秦时期,盛于两汉,《释名》一书几乎全用这种方法。它们反映了上古语音,利用它来考察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收获颇丰。同时声训也有一定的的缺陷:用声训方法释词,往往不能准确反映词的本质属性。曲解“音近义通”,扩大声训范围。汉语中存在大量异音同义词和同音异义词,而音近义通是以同根词为前提的,只有同根词,才能出现音近义通的现象。否则,即使同音,也不能是音近义通。

第三,存古音。因声求义的方法,远在战国时期就产生了,盛行于汉代,如汉代刘熙《释名》。这些丰富的训诂资料为我们流传下来了丰富的语音资料,利用这些语音资料,训诂学家们在研究上古语言上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例如:上古声纽的拟定,上古韵部的考订,入派三声的核准。

五、声训的局限

第一,主观推测,没有佐证。早期的声训大多只是用音同、音近、音转来解释词义,探索词的命名意义,但这些解释、探索有很多穿凿附会的成分。例如:波,水质皮。坡,土之皮。由于古代的门第观念森严,门阀之争严重学生都排挤别人的观点,难免会讹误,有时出现同一个词,所用的音近音同字是不确定的,加之没有辩证,无法让人辨别真伪,定夺是非。如刘熙的《释名》:“山,产也,产万物。”

第二,曲解“音近义通”现象,任意扩大声训范围。从汉语的实际情况来看,音近义通或某音表某义是实际存在的语言现象,但必须是在同根词或是在同源词的前提下,否则,即便是同音字,也不可能出现音近义通的现象。如《庄子·逍遥游》:“犹时女也。”司马彪:“时女,犹处女也。”

第三,不明音义关系,鼓吹“声象乎义“的学说,而违背了语言的社会约定性。声象乎义的首创者是清代学者邹伯奇“声象乎义者,以唇舌口气象之。”

训诂学的声训方法 训诂学自考资料

声训是重要的训诂方法,为后代的词源学、语源学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它的作用和历史地位不可小觑。同时,在运用声训进行训诂时,也要注重文献的考证,将声训与形训、义训相结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1908.html

更多阅读

痤疮青春痘的最佳治疗方法 脸上挤出来的螨虫图片

? ? ?痤疮又称青春痘、粉刺,属于一种皮肤病。祛痘自然也要遵循病因、病理来系统治疗。但很多青少年抱着“走捷径”、“图省事”、“怕麻烦”的心理,步入了治疗误区。有的在其他地方看到一些偏方后就冒险尝试,有的一天到晚不停地洗脸,有

删除系统临时文件的两种方法 系统临时文件

删除系统临时文件的两种方法——简介 删除系统临时文件的方法有两种,包括手动删除系统临时文件和使用第三方软件删除临时文件。下面就跟win7之家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删除系统临时文件的两种方法——方法/步骤删除系统临时文件的两

什么美白效果好,美白的最快方法 见效快效果好的美白针

什么美白效果好,美白的最快方法——简介肌肤必须要粉嫩白皙,配上轻便又鲜艳的春夏妆,才能更靓丽。那到底什么美白效果好呢?答案是从护肤方法入手,所以MM们千万不要再偷懒了,才能拥有白雪公主般的无暇美肌。什么美白效果好,美白的最快方法

解析橄榄油美容护肤的作用及方法 橄榄油护肤作用

解析橄榄油美容护肤的作用及方法——简介橄榄油的用途有很多,而最为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它的美容作用。用橄榄油怎么护肤美容呢?橄榄油的作用有哪些呢?小编支招教你如何使用橄榄油护肤。解析橄榄油美容护肤的作用及方法——方法/步骤解

声明:《训诂学的声训方法 训诂学自考资料》为网友独揽帅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