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宗与武库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词宗与武库

简超

  王勃《滕王阁序》有一句恭维人的话: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师用书》翻译为:辞采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是文词宗主孟学士;紫电和清霜这样的宝剑,出自王将军的武库里。 

  另有在网上查到的资料二(出处已逸):

  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尊奉,宗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晋代杜预称“杜武库”,喻学识渊博,干练多能)。
  [难句索解]“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即“孟学士是文坛宗主,其文章有如腾蛟起凤;王将军韬略无穷如武库,拥有紫电青霜之神器。”
  (文采如)腾飞的蛟龙和起舞的凤凰,(那是)词章的宗师孟学士;(宝剑如)紫色的闪电和青白的寒霜,(那是)韬略无尽如武库的王将军。

  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腾蛟:蛟龙腾空;起凤:凤凰起舞。这里借用关于西汉两位著名学者董仲舒和扬雄的传说称赞孟学士文辞的丰富多采,可看课本注解。武库:藏兵器的仓库,这里借指军事家胸中的韬略。《晋书·杜预传》:“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言其无所不有也。”
词宗与武库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译〗孟学士是众人仰望的文章宗匠;(文才横溢)如蛟龙腾空,凤凰起舞。王将军韬略渊深,怀有紫电、青霜那样的宝剑。

一 不对称的翻译

  按照骈文结构对称、词语对偶、句意相承的原则,“词宗”与“武库”、“腾蛟起凤”与“紫电青霜”在文中应该对应地充当相同的成分,具有对应的意义,对文意的表达起相同的作用。以此分析上列三种翻译,可以发现它们犯了相同的错误,即对二者的翻译不对称。

  在三种翻译里,词宗都取“文词宗主”意,“腾蛟起凤”用来比喻孟学士的文采,这样,“武库”如“词宗”一样,应该是对王将军角色的定位(军事专家、名将),“紫电青霜”应该是对王将军角色特长的修饰(韬略精深)。而在上列译文中,“武库”或取原义直译:1、出自王将军的武库里,2、王将军韬略无穷如武库;或取“杜武库”之引申义:王将军韬略渊深,代替了“紫电青霜”的修饰作用,而没有解为与“文词宗主”相对应的角色“渊博的军事家(人)”。“紫电青霜”被直译成宝剑,也没有与“腾蛟起凤”形容孟学士文采一样对应地解作对王将军韬略的比喻。

二 两个关键的比喻

  把“腾蛟起凤”理解成比喻词是恰当的,但是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呢?董仲舒梦蛟龙入怀而做《春秋繁露》,扬子雄梦吐凤于集乃成《太玄经》,稍微用一下心,就会知道这里用神奇的龙、凤来比喻的是《繁露》、《太玄》精深的文本内容,而非辞采形式。所以王勃活用董、扬故事,腾蛟起凤乃是比喻文章的内容意蕴(词旨)。

  “紫电青霜”也是比喻。紫电传说是欧冶子所铸“五剑”(湛泸,巨阙,紫电、鱼肠、秋风落叶扫)之一,为吴大帝孙权收藏;青霜剑光青凛若霜雪,十二年始加一磨砺,是汉高祖刘邦斩蛇之用。而人间神兵,千古罕有之物,用作比喻,应指“武库”所用的犀利或包容的渊深。

 这样一来,上述三例对用典的理解就都出现了问题。

  
三 词宗

  词宗有多种解释,在《滕》文可以选择的有二:1、词章为众所宗仰的人,如词坛泰斗;2、词旨,文章的意蕴。第一种意思,“宗”取义于“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如宗师、宗主;第二种意思,“宗”取义于“被传达、表示或暗示的意思,主旨”,如:以天为法,以德为行,以道为宗。(《吕氏春秋》)另外,宗作动词用,有师从、取法的意思,也在这里说明一下。

  在一词多义的情况下,我们不能从“词宗”、“武库”自身定位它的准确意义,而需要借助于语境,借助于“腾蛟起凤”、“紫电青霜”的修饰作用,并把“词宗”、“武库”对照起来认识其含义。

  如果词宗取文词宗主意,则原句意思为:文词宗主孟学士(孟学士是文词宗主),如腾蛟起凤。腾蛟起凤的修饰对象为孟学士。这显然是不恰当的。而要解得通顺,就需要在“腾蛟起凤”前加上“文辞”,但这样就篡改了原文内容。

  如果词宗取词旨意,则原句意思为:孟学士文章(的意蕴),激扬跌宕绚丽堂皇,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舞。意义上说得通。

  如果把“孟学士之词宗”的“宗”理解成动词“取法”,句子就变成了“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所宗”,说孟学士继承了董仲舒和扬子雄的文采风流。“宗”解为取法,则“库”相应地也应该是动词,解作“收藏”。这一句的意思就成为:孟学士继承了董仲舒、扬子雄的文采风流,王将军收藏着紫电、青霜这样的千古神器。但是这样理解,“词宗”成为“文章取法”,“武库”成为“兵器收藏”,就被拆成了“词”、“宗”、“武”、“库”几个单字。

  可以看出,把“腾蛟起凤”作为对辞采的形容不合典故;把“词宗”解为“文坛宗主”,与“腾蛟起凤”的比喻不能相符。这就是说,“腾蛟起凤”做为比喻词,其比喻的对象不是孟学士这个人,也不是文章的辞采,而是孟学士的文章意蕴(词旨)。

四 武库

  武库是国家的兵器库。武库形容人的渊博,始于西晋的杜预和裴頠。

  杜预,是杜甫先祖。其人博学多能,朝野称为“杜武库”,意谓无所不有。另一个被称为“武库”的裴頠,“弘雅有远识,博学稽古,自少知名。御史中丞周弼见而叹曰:‘頠若武库,五兵纵横,一时之杰也。’”(《晋书·裴頠传》)但是天妒英才,裴頠年纪轻轻就死了。

  晋人称杜预、裴頠为“武库”,谓其学识渊博,如武库兵器,样样具备,从而文人的词典里有了一个“新词”来比喻人知识的渊博或借指知识渊博的人。如黄庭坚《奉和慎思寺丞太康传舍相逢并寄扶沟程太丞尉氏孙著作二十韵》诗:诗穷净欲四壁立,奈何可当杜武库。那么,《滕王阁序》中的“武库”是说王将军是一个渊博的人呢?还是形容王将军的渊博?

  “渊博的人”,是对一个人比较概括的角色定位;渊博,是对一个人才具的描述。这种定位和描述都建立在个人基本角色之上。从王将军武将的身份出发,如果“武库”取“渊博的人”的意思,则可以具体化为“韬略精深的军事家”,与“词坛宗主”相对应;如果“武库”取“渊博”意,则可以具体化为“韬略宏深”。与“韬略精深的军事家”对应的“词坛宗主”因为与“腾蛟起凤”的比喻不相符合而被排除了,“韬略宏深”则不能对应“词宗”的任何一种解释。所以“武库”一词在王勃之手,旧词新用,借国家的武库来比喻个人的才具--对于武将王将军来说,就是韬略。而与解为“韬略”的“武库”相对应的“词宗”是“词旨”。

  以武器代指武略,如“掌上千秋史,胸中十万兵”,如“小范老子胸中自有十万甲兵”,当然不是掌心上演了千载以来的历史,不是胸膛屯扎了十万甲兵。这样一种说法,是用具体的甲兵来比喻或指代抽象的武略。所以在滕阁会上介绍王将军,“武库”是意指王将军的韬略(军事造诣),“紫电青霜”也非实指武库中的兵器,而是借人间神兵、千古罕见之物,形容王将军韬略的渊深犀利,说王将军的军事造诣有很多高深莫测,不为常人所知的高明。

  说到腾蛟起凤、武库在《滕王阁序》中的用法,不能不考虑董、扬、杜、裴故事。但是把腾蛟起凤看作对辞采的比喻,这个错误,在对《滕王阁序》的一般理解中固定了下来。王勃赋予了“武库”新的意义,后人却没有摆脱“杜武库”的影响。正是这些误解影响了对《滕》文的翻译。


五 译文

  孟学士的词章,象腾蛟飞凤一样神奇;王将军的韬略,象紫电青霜一样犀利。

(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中国文学 网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2087.html

更多阅读

王勃与《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阁诗 鉴赏题

滕王阁序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

转载 倾世皇妃 起标题名头疼==之乱侃倾世6 倾世皇妃演员表

原文地址:【倾世皇妃】起标题名头疼==之乱侃倾世(6)作者:我是潇洒小姐关于杜后。她跟祈佑之间始终有没解开的心结。她怨恨祈佑在梅妃身边长大,竟然就视梅妃为亲生母亲。但是这个世界上不称职的狠心妈妈其实还是少数案例,大部分的母亲对孩

祭陶朱公文 祭欧阳文忠公文

祭陶朱公文 惟公元2015年9月30日,岁次乙未仲秋八月十八日,天朗气清,金菊怒放,古老中国,尧舜禹都,德孝盐湖,君子之邑,各界代表,陶氏后裔,肃立墓前,崇心敬瞻,谨铭盛献,献花雅乐,燃启圣香,恭祭商圣。文曰:条山崔嵬,大河汹涌。河东大地,腾蛟起凤。

声明:《词宗与武库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为网友一袭染尽红尘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