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 孙膑怎么死的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孙膑画像

孙膑(?----前316年),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汉族,山东鄄城人。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传为著名军事理论家孙武后人,著述有《孙膑兵法》,指挥著名战役有“马陵之战”等。其故居已经修缮一新。

中文名:孙膑

别名:孙伯灵

国籍:中国(战国齐国)

民族:汉族(华夏)

出生地:山东鄄城

职业:军事家,军事理论家

主要成就:帮助齐国取得桂陵、马陵大捷

代表作品:《孙膑兵法》

流派:兵家

师父:鬼谷子

师弟:庞涓

目录

生平简介

军事思想

吴起列传

最早的孙吴

后人评价

经典语录

演义与传说

展开

生平简介

军事思想

吴起列传

最早的孙吴

后人评价

经典语录

演义与传说

展开

编辑本段生平简介

孙膑是孙武后代,曾与庞涓为同窗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孙膑

。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嫉贤妒能,恐孙膑取代他的位置,骗孙膑到魏使用奸计,孙膑被处以髌刑。齐欣赏其兵法韬略后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被田忌善而客待。后通过田忌赛马被引荐与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打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部分失传。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汉墓中挖掘出土有《孙膑兵法》残简,现藏于临沂金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其书有一万一千余字。

编辑本段军事思想

纵观《孙膑兵法》十六篇,在继承孙、吴军事思想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影视中的孙膑

首先,孙膑在《威王问》中阐述了战争是政治斗争工具的战争观。

他明确地说,战争不是什么别的,而是先王传布"道",即政治的工具。先王不是不想要"责仁义,式礼乐,垂衣裳,以禁争夺",为社会创造和平的生活环境,但是,依靠空口说教办不到,所以才"举兵绳之",用战争的手段禁止争夺。然而,战争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并不是可以经常使用的。战胜固然可以"存亡国,继绝世",而一旦战败,则会"削地而危社稷"。所以,对待战争"不可不察",要慎之又慎。喜好战争的国家一定灭亡,贪图胜利的人一定受辱。孙膑的这种战争观显然比《司马法》所说的"以战止战"的思想更加深刻。

战争作为布"道"的手段,进行战争一定要合于"义","战而无义,天下无能固且强者"。经济是战争的基础,只要有充足的物质准备,小城照样能巩固坚守。在《强兵》篇,孙膑又进一步提出,要想强兵,当务之急在于"富国",明确揭示了战争对于经济的依赖关系,在理论上发展了孙武所提出的"因粮于敌,取用于国"的论题。

其次,发展了孙武"任势"的军事理论,明确提出了"因势而利导之"的作战原则。《吕氏春秋·不二篇》说:"孙膑贵势",这指明了孙膑兵法的特点。势是战争态势,是敌我双方军事实力(包括兵力、武器装备、军事物资等)的布局。孙武早在十三篇中就提出了"任势",即驾驭战争态势的思想。孙膑则在"任势"的基础上,提出创造和争取有利作战态势的各种原则。他在《威王问》中说:"势者,所以令士必斗也",而士的斗都应当在创造优势的条件下进行。如齐威王问:敌我两军实力相当,两军将领相望,阵势都很坚固,谁也不敢先动,应该怎么办?孙膑回答:先派少量部队,由贱而勇敢的将吏率领去试探攻击,接战后只许败,不许胜,把主力部队隐蔽地布好阵势,待敌军分兵追击我小部队时,我军从侧翼攻击敌军主力,就可获得大胜。在应付"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战争态势时,孙膑提出要"让威"。即避开敌人锋芒,隐蔽好后续部队,以便使我军能随时转移。主力部队将持长兵器的战士排在前面,持短兵器的战士排在后面,选派弩机手援救危急。等待敌人攻击能力下降,再行反击。这也是充分利用敌我双方的条件,造成有利于我的态势,以扭转敌众我寡的不利形势。

战争是瞬息万变的,所以要及时抓住有利战机。孙膑把弓弩比喻为"势",也正在于说明战争就是要争取发射弩矢的那一最有利的瞬间。

孙膑还注意利用各种地形创造有利的态势。他在《官一》篇说:在山险中作战,要放开谷口,把敌人引出山谷来交战。在杂草丛生的地方作战,要虚设旌旗,诱敌深入,进行消灭。"易(地形平坦)则多其车,险(地势险阻)则多其骑,厄(山陵狭谷地带)则多其弩。"自己要抢占有利地势,攻击处于不利地势上的敌人,这叫做"居生击死" 总之,孙膑主张把握有利战机,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创造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态势,以争取战争的胜利。

其三,孙膑指出了人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他在《月战》篇中说:"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这是人文思想的重要表现。中国的人文思想导源于春秋,战国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思潮,在人不被当做人看待的专制时代,孙膑能指出人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无疑是进步的。从人文主义的论题出发,孙膑与孟子一样,也提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他说:"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所谓"人和",就是得众、得人心。"得众者,胜","不得众者,不胜"。孙膑的这种以人为贵的军事思想,显然也是由继承《司马法》的"仁本"思想而来的,但提法又超越了《司马法》,是战国时代人文思想在军事学理论方面的重要表现。

其四,孙膑在军事学上的另一重要贡献,是丰富和发展了春秋以来的阵法。春秋时,由于盛行以车兵为主的方阵作战,阵法大多以"三阵"、"五阵"为主。战国时,由于形成以步兵为主,车、骑兵为羽翼的多兵种协同作战,又出现了大规模的野战和围城战,所以军阵的阵法更加复杂化了。孙膑在《官一》篇中,指出了十几种阵法,如:索阵,用来进剿敌人;囚逆阵,用来疲惫敌人;危□阵,严兵以临敌;云阵,以弓弩与敌对射;羸阵,围困敌人;阖燧阵,用来消灭敌军前锋;皮傅阵,用来强攻救援;错行阵,声张军威;刲阵,攻击高陵之敌;雁行阵,适合摆在蜿蜒曲折而多荆棘的路上;锥行之阵,适于火烧敌人的辎重粮草及接应的战车,等。这就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春秋以来的军阵阵法。

孙膑还概括出一套使用八阵作战的理论,"用阵三分,每阵有锋,每锋有后,皆待令而动。斗一守二,以一侵敌,以二收"。这就是说,用八阵作战,可以把兵力分为主力、先锋、后续部队三支。作战时只以三分之一的兵力接敌,而以其它三分之二作为机动兵力蓄劲待敌。如果敌人弱而乱,就用精锐的部队击溃它;如果敌人强而严整,就用老弱士卒去引诱它,待它兵力分散以后,再行进攻。孙膑对于运用八阵作战的说明,是经典式的说明,这可以使我们从中了解古代军阵作战的奥秘。

这是他多年统兵作战的实践经验的总结。

其五,孙膑在一系列战略战术上也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指导原则。

如:他提倡坚持积极进攻的战略原则,在《威王问》中说:"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主张打击敌人没有设防或防守薄弱的要害之处。

这个说法显然继承了孙武"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的思想。但孙膑并没有简单地吸收,而是把它从一般策略原则升华为战略原则,使它变成整军经武的急务。

孙膑还发挥了孙武"攻其所必救"的军事原则,把这一原则与"批亢虚"、"示之疑"、"示之不知事"等巧妙结合起来,取得了桂陵之战的胜利。

对于孙武"我专而敌分"、以寡敌众的战术原则,孙膑也有创造性的发展。他提出对强敌要避开锋芒,而引诱迷惑敌人,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我卒并而击之"。

孙膑在军队建设上提出选拔将帅的原则是"知道者",即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在国内得民之心,在国外知敌之情,上阵知八阵之经;见胜利敢于战争,不见胜利敢于进谏。他还提出了一套军事教育法则,即五教法:处国之教,行行之教,处军之教,处阵之教,利战之教。并主张在军中选拔一批勇武的战士做选卒,以他们为冲锋陷阵的主力。他认为,具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国家才会"战胜而强兵,故天下服矣"。(《见威王》)

当然,《孙膑兵法》作为二千多年前的历史文化遗产,自然会有局限和不足。例如:它杂有阴阳五行的神秘成分,认为日月星辰可以影响战争的胜负。有时对于战争中的地形等物质条件看得过于片面和绝对。

但这些缺点和不足并不影响它的价值。它是战国时期战争实践的理论总结,继承了前辈军事家的优秀成果,又对这些成果进行了发挥创造,在我国的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编辑本段吴起列传

原文

孙武既死,後百馀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後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孙膑书院

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於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於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於是忌进孙子於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後魏伐赵,赵急,请救於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於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於外,老弱罢於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於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於桂陵,大破梁军。

後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於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於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译文

孙武已死,过了一百多年又出了个孙膑。孙膑出生在阿、鄄一带,他也是孙武的后代子孙。孙膑曾经和庞涓一道 学习兵法。庞涓虽然已经为魏国服务,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但是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里派人请孙膑来。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比自己有才 干,很妒忌他,就捏造罪名,根据法律用刑挖去了他两足膝盖骨并在他脸上刺上字,想使孙膑这辈子再也不能在人前露面。有一次,齐国的使者到魏国都城大梁来, 孙膑以一个受过刑的罪犯的身份暗中会见了齐使,向他游说。齐使认为孙膑的才能奇异,就偷偷地载着孙膑回到了齐国。齐国将军田忌认为孙膑很有才能,象对待客 人一样对待他。

田忌多次和齐国诸公子赛马,下很大的赌注。孙膑看到田忌的马的足力和对手相差不很大。比赛的马分有上、 中、下三个等级,因此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够使您获胜。”田忌相信孙膑的话对,就跟齐王和诸公子下千金的赌注比赛胜负。当到临比赛的时 候,孙膑对田忌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去和对方的上等马比赛,拿您的上等马去和对方的中等马比赛,再拿您的中等马和对方的下等马比赛。”三个等级的马都已 比赛完毕,田忌负了一场却胜了两场,终于赢得了齐王的千金赌注。于是田忌推荐孙膑给齐威王。威王向孙膑请教兵法,把孙膑当作老师。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危急,向齐国请求救援。齐威王想任命孙膑为将,孙膑婉言推辞说:“一个受过刑的 人不能为将。”于是任命田忌为大将,任命孙膑做军师,让他在有帷幕的车上坐着出谋策划。田忌想要带领军队到赵国去解围,孙膑说:“解乱丝不能整团地抓住了 去硬拉,劝解打架的人不能在双方相持很紧的地力去搏击,只要击中要害,冲击对方空虚之处,形势就会禁止相斗,危急的局面也就因此自行解除了。现在魏国和赵 国打仗,魏国轻装精锐的士兵必定全部集中在国外,老弱疲敝的士兵留在国内。您不如率领部队迅速奔赴魏国都城大梁,占领它的要道,攻击它正当空虚之处,他们 一定会放弃围赵而回兵解救自己。这样我们一举既可解除赵国被围的局面,又可收到使魏国疲惫的效果。”田忌听从了孙膑这一建议。魏国的军队果然丢下赵国的都 城邯郸,撤兵回国,和齐军在桂陵交战,魏军被打得大败。

十三年之后,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国派田忌带兵去援救韩国,直奔大梁。魏国大将庞 涓听到这一消息,立即撤兵离开韩国回魏国。这时齐军已经越过了魏国国境而向西进了。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国的军队向来强悍勇猛,轻视齐国,齐军被称为是胆 小的军队善于用兵的人就可根据这一情势,把战争朝着有利的方向加以引导。《孙子兵法》说:每天行军百里去争利,一定会使大将受挫折;每天行军五十里去争 利,军队只有一半能到达。现在命令齐军在进入魏地的第一天造十万灶,第二天减为五万灶,第三天减为三万灶。”庞涓在齐军后面追了三天,非常高兴地说:“我 本来就知道齐军怯弱,进入我国境内才三天,士兵逃亡的就超过半数了。”就丢下他的步兵,率领轻兵锐卒,日夜兼程追赶齐军。孙膑估计魏军的行程,晚上应赶到 马陵。马陵道路狭窄,而且两边的地形险要,可以埋伏军队。就砍下大树的外皮露出白木质并且在上面写着:“庞涓死在这裸树下!”接着命令齐军一万名擅长射箭 的弓弩手,在马陵道两边埋伏,事先和那些弩手约好说:“晚上见到燃起火把就一齐射箭。”庞涓果然夜晚到了被砍的大树下,见到树干白木上有字,就取火把来照 看。他还没有把上面的字读完,齐军就万箭齐发,魏军非常混乱,彼此失去了联系,庞涓自知智谋穷尽,军队已败,便用剑自刎。临死前说:“这样—来倒成就了这 小子的名声!”齐军就乘胜追击,彻底打败了魏国的军队,俘虏魏太子申带回了齐国。孙膑因为这一仗在天下出了名,世代相传他的兵法。

编辑本段最早的孙吴

也许有人以为“孙吴”这两个字连用代表了孙武和吴起,是春秋战国时代两个大军事家。在先秦孙膑头像

[1]

文献中,确曾出现过“孙吴”这样的提法,也出现过吴起的名字,其事迹也曾被津津乐道,不过,孙武这名字却从没有在这类文献中出现的。而所谓孙子指的是孙膑。

例如,在《韩非子。难言》中写道:“孙子膑脚于魏,吴起抆泣于岸门,痛西河之为秦。”显然,这里的孙子说的是孙膑,所讲吴起的事见《吕氏春秋。长见》,其中“抆泣”是拭泪。

在《吕氏春秋。不二》中列举了春秋战国时十大著名学派的人物及其学派特点:“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兼,关尹贵清,……孙膑贵势,……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豪士也。”可见在战国时期,孙武在兵家中并没有很高的位置,其最高人物是孙膑。至于吴起,生存年代早于孙膑,但在兵家,或军事家的地位上看,孙膑最高,影响最大。吕氏春秋中只提孙膑,不提吴起。这也可能是为什么二人并列是说“孙吴”,而不说“吴孙”的原因。

还有,在《战国策》提到孙子的名字多次,例如在卷八中提到“孙子谓田忌曰……”熟悉孙膑故事的人,都知这个孙子一定指的是和田忌合作的孙膑。在卷十三中讲到:“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也是孙膑、吴起并称。

由此可见,在先秦文献中提到的孙子应是指孙膑,而非孙武。“孙吴”并称中的“孙”应是指孙膑。说“孙吴”中的吴指的是吴起。

目前学术界有种观点,所谓孙武,可能是指伍子胥,而孙子兵法则可能是战国后期的伪书或者孙膑所作,由于《孙膑兵法》的出土,《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为同一部作品的观点已经被排除,但是仍然在逻辑上无法将孙膑从《孙子兵法》可能作者中彻底排除。

不过由于,即使是孙膑时代,《孙子兵法》中所描述的10万级战争仍然少见,所以目前的观点是,孙膑作为《孙子兵法》的作者可能性不高,但是仍然比伍子胥更有可能是《孙子兵法》的作者。

编辑本段后人评价

(唐)周昙:曾嫌胜己害贤人,钻火明知速自焚。断足尔能行不足,逢君谁肯不酬君。(《孙膑》)

韦辛夷:化友为敌,欺人人欺,妒嫉是这场战争(马陵之战)极具戏剧化的内涵所在。

编辑本段经典语录

故民见人而未见死,蹈白刃而不旋踵。

使民虽不利,进死而不旋踵,孟贲之所难也,而责之民,是使水逆流也。

发而为正,其未发者奇也。奇发而不报,则胜矣。有余奇者,过胜者也。

足以静为动奇,佚为劳奇,饱为饥奇,治为乱奇,众为寡奇。

同不足以相胜也,故以异为奇。

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奇正无穷,分也。分之以奇数,制之以五行,斗之以形名。

见胜如见日月。其错胜也,如以水胜火。

形者,皆以共胜胜者也。以一形之胜胜万形,不可。所以制形壹也,所以胜不可壹也。

故善战者,见敌之所长,则知其所短;见敌之所不足,则知其所有余。

形胜,以楚越之竹书之而不足。

形胜之变,与天地相敝而不穷。

形莫不可以胜,而莫知其所以胜之形。

故圣人以万物之胜胜万物,故其胜不屈。战者,以形相胜者也。

有名之徒,莫不可胜。

故有形之徒,莫不可名。

有所有余,有所不足,形势是也。

有生有死,万物是也。有能有不能,万生是也。

代兴代废,四时是也。有胜有不胜,五行是也。

故战势,胜者益之,败者代之,劳者息之,饥者食之。

赏高罚下,而民不听其令者,其令,民之所不能行也。

赏未行,罚未用,而民听令者,其令,民之所能行也。

故战势,大阵□断,小阵□解。后不得乘前,前不得然后。进者有道出,退者有道入。

故一节痛,百节不用,同体也。前败而后不用,同形也。

分定则有形矣,形定则有名[矣]

天地之理,至则反,盈则败,阴阳是也。

“知道,胜。不知道,不胜”。

“知天”“知地”“内得其民之心,外知其敌之情”

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2]

编辑本段演义与传说

孙膑,战国中期齐国人。少时孤苦,年长后从师于鬼谷子,显示了惊人的军事才能,不料,他却因此遭人暗算。

孙膑在从师鬼谷子学习兵法时,有一个师弟叫庞涓。庞涓的天资学业虽较好,但实际能力和孙膑差得很多,而且他为人奸猾,善弄小权术,又不被轻易察觉。他与孙膑同学兵法时,很是嫉妒孙膑的才能,可在嘴上从未流露过,一再表示将来有了出头之日,一定要举荐师弟,同享富贵。心地善良的孙膑,与庞涓兄弟相称,如同亲兄弟一样。

转眼过去了几年,孙膑、庞涓两人,经过鬼谷子的精心调教,兵法、韬略大有长进。这时,传来了魏惠王招贤纳士的消息。本是魏国人的庞涓,觉得机会来了,决定下山应招。临别时,他向孙膑保证,此行一旦顺利,马上引荐师弟下山,扶同做一番事业。孙膑自然深表谢意,嘱咐他多加保重,两人洒泪告别。鬼谷子为孙膑占卜

孙膑是齐国人,四岁丧母,九岁丧父,从小跟随叔父孙乔。孙乔是齐康公的大臣,齐康公被孙膑像

田太公驱逐后,孙乔等旧臣也被驱除,孙膑在逃难中与叔父家离散。他长大后,与庞涓、苏秦、张仪等从师于鬼谷子,孙膑、庞涓学习兵法,苏秦、张仪学习游学(也叫纵横学)。庞涓贪图名利,学业未完,就去了魏国做官,走之前,答应成名后一定举荐孙膑。

战国著名思想家墨子与鬼谷子是好朋友,他从魏国来到鬼谷,见孙膑才华出众,就向魏惠王推荐了孙膑。鬼谷子见孙膑仁义、贤德,悟性高,便以夜间驱鼠为由,单独把孙武的《兵法十三篇》传授给了孙膑,孙膑一目十行,只用三天,就把《十三篇》背颂得滚瓜乱熟,又把书还给了师傅。这时,庞涓已是魏国上将军,担心自己的本领远不如孙膑,就迟迟未向魏王推荐。经墨子一说,魏惠王一问,庞涓只得写信请孙膑出山。

鬼谷子见孙膑去意已定,为预测一下孙膑的前程与命运,便让孙膑去摘一朵花来。当时已是九月时节,百花凋落,孙膑只顺手把花瓶中的黄菊花拿给师傅,鬼谷子说“ 此花已被残折,不为完好,但它耐寒,经得起霜打风吹,而没有大碍。你把菊花重放回瓶里,说明你最终还要服务于你的母国齐,花为瓶花,是被人惜爱的,你虽有一时的磨难,但你必定功成名就”。孙膑原名叫孙伯灵,后遭酷刑被剜去膝盖骨,于是人们习惯性叫他孙膑,真名反而没几人知道了。孙膑与师父等泪别而去,苏秦、张仪后来也告别鬼谷子,陆续下山去发展自己的事业去了,鬼谷子不久,就关闭师门,云游四方去了。

果然,庞涓嫉恨孙膑的才干,设计加害于他,几乎致孙膑于死地。孙膑设法逃回齐国,运用其非凡的才智,以使庞涓死于万箭中。与庞涓斗智

庞涓到魏国后又是送礼,又是托人说情,很快见到了魏惠王。庞涓毕竟也有些本领,很孙膑墓

快得到了魏惠王的赏识,被封为将军。随后,庞涓指挥军队同卫国和宋国开战,打了几个胜仗后,庞涓成了魏国上下皆知的人物,从此更得魏惠王的宠信。

春风得意中的庞涓高兴了好一阵子,又突然沉寂下来。原来他有了心病:论天下的用兵之法,除了孙膑之外没人能赶上自己了。一想到孙膑,他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按照当初的诺言办吧,就得把孙膑推荐给魏惠王,孙膑的声名威望很快就会超过自己;不去履行当初的诺言吧,孙膑一旦去了别的国家,施展起来才能自己同样不是对手。庞涓寝食不安,日夜思谋着对策。

一天,正在山上攻读兵书的孙膑,接到庞涓差人秘密送来的一封信。信上庞涓先叙述了他在魏国受到的礼待重用。然后又说,他向魏惠王极力推荐了师弟的盖世才能,终于把惠王说动,请师弟来魏国就任将军之职。孙膑看了来信,想到自己就要有大显身手的机会了,深觉自己的师弟挺讲义气,立即随同来人赶往魏国的都城大梁。

孙膑来后,庞涓大摆筵席,盛情款待。几天过去了,就是没有魏惠王的消息,庞涓也不提此事。孙膑自然不便多问,只好耐心等待。

这天,孙膑闲得难受,找到一本书读起来。忽然,屋外传来一阵吵嚷声,他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就已被闯进屋子的兵士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带到一个地方。那里的一个当官模样的人,立即宣布孙膑犯有私通齐国之罪,奉魏惠王之命对其施以膑足、黥脸之刑。孙膑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惊呆了,随即省悟过来,高声为自己辩白。然而,一切都晚了,那些如狼似虎的兵士七手八脚扒去孙膑的衣裤,剜掉了孙膑的膝盖骨,并在他的脸上刺上犯罪的标志。孙膑倒卧在血泊之中。

原来,这庞涓把孙膑骗来之后,即在魏惠王面前巧言诬陷,使孙膑遭此伤身之祸。庞涓以为,受刑后的孙膑成了一个残疾人,他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和自己较量了。

孙膑的伤口渐渐愈合,但他再也站不起来了,而且,还有人时时刻刻监视着他。他知道庞涓在陷害他,他恨得咬牙切齿,可老这样也不行,总得想个脱身之法才是。不久,孙膑疯了,他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叫闹个不停。送饭的人拿来吃的,他竟连碗带饭扔出好远。庞涓听说了这些,并不相信孙膑会疯,便叫人把他扔到猪圈去,又偷偷派人观察。孙膑披头散发地倒在猪圈里,弄得满身是猪粪,甚至把粪塞到嘴里大嚼起来。庞涓认为孙膑是真疯了,从此看管逐渐松懈下来。

孙膑装疯产生了作用,他暗中加紧了寻找逃离虎口的机会。一天,他听说齐国有个使臣来到大梁,便找了个间隙,偷偷前去拜访。齐国的使臣听了孙膑的叙述,从谈吐中认定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才,十分钦佩,遂答应帮他逃走。这样,孙膑便藏身于齐国使臣的车子里,秘密地回到了齐国。 这个时候,正值齐、魏争霸,交战不断的年代。早在公元前386年,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田氏贵族在齐国取得政权后,就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选拔文武人才,坚守边境,反抗外来的威胁。孙膑回国后,很快见到齐国的大将田忌。田忌十分赏识孙膑的才干,便将他留在府中,以接待上宾的礼节加以款待。

田忌喜欢赛马,但却时常输掉。有一次,他又与齐威王赛马,马分上、中、下三等,对等竞赛,三场全输,田忌好不丧气。这时恰巧孙膑在场,便给田忌出主意说:“待到下一轮比赛时,你用上马对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威王的下马,用下马对威王的上马,必赢无疑。”田忌依计行事,造成两个局部的优势和一个局部的劣势,以一负二胜赢得齐王千金。一向取胜的齐威王这次输了,大感惊讶,忙问田忌是何原因?田忌把孙膑找来,借机推荐给齐威王。

齐威王见是一个双腿受刑的残疾人,开始并未介意,当孙膑陈述自己对战争问题的看法时,齐威王便有意问道:“依你的见解,不用武力能不能使天下归服呢?”孙膑果断地回答说:“这不可能,只有打胜了,天下才会归服。”然后,他列举黄帝打蚩尤,尧帝伐共工,舜帝征三苗,以及武王伐纣等事实,说明哪一个朝代都是靠武力解决问题,用战争实现国家的统一。这一番深刻独到的分析,使齐威王大受震动。再询问兵法,孙膑更是滔滔不绝,对答如流。齐威王感到孙膑其人确实不简单,从此以“先生”相称,把他作为老师看待。

公元前354年,魏将军庞涓发兵8万,以突袭的办法将赵国的都城邯郸包围。赵国抵挡不住,意派使者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欲派孙膑为大将,率兵援赵。孙膑辞谢说:“我是受过刑的残疾人,带兵为将多有不便,还是请田大夫为将,我从旁出出主意吧!”齐威王想想也好,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8万,前往救赵。大军既出,田忌欲直奔邯郸,速解赵国之围。孙膑不赞成这种硬碰硬的战法,提出应趁魏国国内兵力空虚之机,发兵直取魏都大梁,迫使魏军奔赵回救。这一战略思想,将避免齐军长途奔袭的疲劳,而致魏军于奔波被动之中,立即为田忌采纳,率领齐军杀往大梁。

魏军好不容易将邯郸攻陷,却传来齐军压境,魏都城大梁告急的消息。庞涓顾不得休整部队,除留少数兵力防守邯郸外,忙率大军驰援大梁。没料到,行至桂陵陷入齐军包围。魏军长期劳顿奔波,士卒疲惫不堪,哪还顶得住以逸待劳的齐军?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逃,连主将庞涓也被活捉。到头来,魏国只好同齐国议和,乖乖地归还了邯郸。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之战。其实,也是孙膑对庞涓的重重一击。但孙膑并没有杀庞涓,只是训导他一番,又将他放了。

桂陵之战10多年后,即公元前342年,庞涓又带领10万大军、1000辆兵车,分3路进攻韩国。小小的韩国抵挡不住庞涓的进攻,一时形势危急,遂接连派出使臣,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群臣商讨对策,有主张坐山观虎斗的,有主张发兵救援的,相互争执不下。孙膑一直没有说话。齐威王见状便说:“先生是不是认为这两种意见都不对啊?”孙膑点头说:“是的。我以为,魏国以强凌弱,如果韩被攻陷,肯定对齐国不利,因此我不赞成见死不救的主张。但是,魏国现在锐气正盛。如果我们匆忙出兵,岂不是要代替韩军承受最初的打击?”齐威王说:“那么,依先生的意见怎么办好?”孙膑说:“我看可以先答应韩国的请求。他们知道我们能出兵救它,必然全力抗击入侵的魏军;而魏军经过激烈拼杀,人力物力也会大大消耗。到那个时候我们再发兵前去,攻击疲惫不堪的魏军,拯救危难之中的韩国,就可以用力少而见功多,取胜易而受益大,不知陛下以为如何?”齐威王十分赞赏孙膑的谏仪,当即采纳。一年后,当魏韩两军交战更为激烈,双方实力已大大削弱的时候,齐威王才决定派兵出战,仍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于是,孙膑与庞涓又一次相逢在战场,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生死较量。

战役之初,按照孙膑的计策,齐军长驱直入把攻击的矛头指向魏国的都城大梁。时过不久,孙膑《孙膑兵法》木犊

得知庞涓回师都城的禀报,便对田忌说:“魏军一向自恃骁勇,现急于同我军决战。我们要抓住这个心理,诱使他们上当。”田忌说:“军师的意思是……”孙膑接口道:“我们可以装出胆小怯战的样子,用迫兵减灶的办法诱敌深入。”随后,孙膑如此这般地对田忌叙说一遍。当庞涓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本土,传令抓住齐军主力,与其决一雌雄。不料,齐军不肯交战,稍一接触即向东退去。庞涓挥师紧紧追赶不放。头一天,见齐军营地有10万人的饭灶;第二天,还剩5万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3万人的灶了。庞涓见状高兴,得意地说道:“我早知道齐国的士兵都是胆小鬼,如今不到三天就逃跑了大半!”于是,传下将令:留下步兵和笨重物资,集中骑兵轻装前进,追歼齐军。

孙膑得知庞涓轻骑追击的探报,高兴地对众人说:“庞涓的末日到了!”这时,齐军正好来到一个叫马陵道的地方。马陵道处于两座高山之间,树多林密,山势险要,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可走,是一个伏击歼敌的好战场。孙膑传令:就地伐树,将小路堵塞;另挑选路旁的一棵大树,刮去一段树皮, 在树干上面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随后,命令1万弓箭手埋伏在两边密林中,吩咐他们夜里只要看见树达出现火光,就一齐放箭。说话间已到傍晚,庞涓率领的魏军骑兵果真来到马陵道。听说前面的道路被树木塔塞,庞涓忙上前察看。朦胧间他见路旁有一大树,白茬上隐约有字,遂命人点起火把。当庞涓看清树上的那一行字时,大吃一惊,知道中了孙膑的计谋。他急令魏军后退,但已晚了。埋伏在山林中的齐军,万箭齐发,猝不及防的魏军死伤无数,乱成一团。庞涓身负重伤,知道败局已定,拔出佩剑自杀了。齐军乘胜追杀,将魏军的后续部队一气打垮,连魏太子都给俘虏了。马陵大捷后,孙膑名声大噪。
孙膑 孙膑怎么死的

但时任齐国国相的邹忌,曾多次讽谏齐威王。邹忌身高八尺,相貌堂堂,却心胸狭窄,私心极重。齐对魏两次大战之前,他都坚决反对出兵。待田忌、孙膑凯旋之时,他心中的醋意可想而知。

随着孙膑、田忌威望的提高,邹忌担心自己的相位不稳,因此欲除掉田忌、孙膑而后快。

可能因为孙膑是个残疾人,同邹忌争夺相位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邹忌将目标首先对准了风头甚劲的田忌。

马陵之战结束不久,邹忌便找来亲信谋划如何除掉田忌。其亲信公孙阅出了个主意:“公何不令人操十金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乎不吉乎?’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之卜者,验其辞于王之所。”

邹忌闻计大喜,便派人到市中找卖卜者算卦,扬言是田忌派他去算的,要算算田忌如果要谋反,是吉还是凶。邹忌则随后派人将此人抓获,送到齐威王那里。

齐威王这时年纪大了,有点老糊涂了。他本来就对田忌手握重兵心有疑惧,听了邹忌的话,遂相信田忌有谋反的意图。而这时田忌正率兵在外,于是齐威王遣使召田忌回临淄,准备等田忌回到临淄后再审问此事。

孙膑此时也在田忌军中。他对齐国的政局及邹忌、田忌之间的矛盾洞若观火,及见齐威王无缘无故忽然派人来召田忌回临淄,感觉齐威王一定是听信了邹忌的谄言,认为田忌如果回到临淄,将凶多吉少。

田忌在孙膑最艰难的时候曾助其一臂之力,而且长期以来,二人合作得非常好,孙膑实在不忍田忌自投罗网,乃提醒田忌说,齐王一定听信了邹忌的谄言,千万不要自己贸然回临淄。情急之下,他建议田忌率军回临淄驱逐邹忌,说:“若是,则齐君可正,成侯邹忌可走。不然,将军不得入于齐矣。”

孙膑此言,实是要田忌举兵“清君侧”。与其成为邹忌案板上的肉,不如孤注一掷,与邹忌一决高低,这样,倒还可能死中求生、反败为胜。

田忌对孙膑早已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他言听计从。他依孙膑之言,率兵攻打临淄。但邹忌也不是等闲之辈,早已作好了守城准备,田忌攻城不胜,眼见各地勤王之兵大集,只好弃军逃亡到了楚国。

而孙膑于田忌攻临淄之时就已不知去向. 传说他找了一处清静的地方,招收几个学生,总结、研究早年所学兵法知识和自己的作战经验,撰成《孙膑兵法》89篇,另附作战图4

孙膑的老师 孙膑之师乃战国时代旷世之奇才鬼谷子也。鬼谷子名王禅,又名王诩,战国时代卫国人,长于持身养性和纵横术、精通兵法、武术、奇门八卦,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世称王禅老祖。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孙膑、庞涓显赫一时的人物,俱拜在鬼谷子门下,世称鬼谷子先生。相传他曾随太上老君学习道学。而他自己亦著有不少关于行军兵法、道术、占卜、相人相宅。甚至为一个国事相其形气而知其兴亡盛衰。随他学艺的弟子苏秦、张仪就随他学纵横之术,结果苏秦为六国大封相,而张仪更用远交近攻的方法,使秦国能统一天下。至于孙膑的兵法,后世皆称孙膑兵法。

鬼谷子先师常年隐居云梦山并在此教徒授艺。传说中他的徒弟有: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徐福、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郦食其、蒯通、黄石、李牧、尉缭、李斯等,商鞅在李悝死后也曾师从鬼谷子。

鬼谷子先师从衣、食、住、行、医等、了家理财、治国方案、外政外交、兵书战策、兵器发明、天文地理、神奇推算、养生教子等等可以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鬼谷子先师据传说是为个人而笑天下之人。也可以说是个难驾驭之人。他的书籍流传甚少,多为抄译。冶铜炼铁、钨铁铸剑、过目不忘、贫富均化、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利用空气动力的人,热气球等!

鬼谷子先师,有如此超人的本领,道家说他是上天一位神祇。法力高强,因当时世局混乱。所以上天派他下凡,传授兵法道法,奇辩之学,以创造奇才。鬼谷子先师,为诸子百家中的纵横家的始祖,亦为道家的诸位先师之一。后世流传有不少鬼谷子兵法、道法、奇门遁甲等学,博大精深,非深研,不能窥其奇奥。

鬼谷子先师,因为道术精通,流于后世亦包括易占之学。后世以易占,星相来为生者,发觉供奉鬼谷子先师的话,给人算命看相,准确程度可以大大提高,故此后代以星相为业者,皆以鬼谷子先师为本业的守护神,诚心供奉。孙膑之墓

云蒙山位于肥城市孙伯镇东坞村,海拔340米。孙膑墓位于修真观的西侧,三面环山,南面敞

孙膑之墓概况(14张)

开,明堂广大,南侧深矮,群山似封,若闭中间,水土深厚,后面有崖可依。如今坟墓虽被野草淹没,石碑也不知去向,但孙膑墓的位置不能不让人称奇,实为一块风水宝地。前来祭拜者络绎不绝。

孙膑墓四周划林地600平方米,围以1米高青砖花墙,内植翠柏,并有鄄城县人民政府所立“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一栋。

据传战国时期,汶阳田为齐鲁必争之地,时局动荡,战事不断,民不聊生。穷苦出身、彪悍勇猛的袁达、柳木兄弟二人趁机揭竿而起,在齐鲁边界蝎子城占山为王。孙膑向齐威王建议,欲劝其投降,收其为徒。但见此山九蝎摆尾黑风口,二虎把门守山关,地势险要,不宜强攻。孙膑决定围而不攻,并将前面东虎山、西虎山改叫东坞山、西坞山;正南的东广山改叫鸡山,取鸡降蝎子之意。待到冬天,城内缺粮少草,士气低落时,孙膑在鸡鸣山指挥大军,一鼓作气,攻下城池,活捉了袁达、柳木两位英雄好汉,收为弟子,教授兵法。从此孙膑在蝎子城隐居下来,直到病逝。袁、柳二人将其厚葬,建起孙膑陵墓,后演变为孙伯陵,墓地附近的村庄改叫孙伯,以纪念孙膑这位流传千古的军事家。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云蒙山山形地貌奇特,常给人“山穷水复、柳暗花明”之感,加之植被茂盛,花鲜草艳,珍稀植物繁多,数不胜数,又与九山、护鲁山、岱阳观相连,置身其中,吐故纳新,荡气回肠,顿有沁人心脾、神清气爽之感。云蒙山山体植被茂盛,树密林丰,古书上描写到“来到云蒙,定睛观看,但见那丛崖怪石、肖壁奇峰、满山前瑶草琼芝,四下里禽飞鹤舞,涧畔密结薜箩,沿堤丛生花竹,虽然坐在逍遥地,半是蓬莱小洞天。”年已耄耋的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国学大师、学界泰斗、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欣然题词:“北方植物王国云蒙山”。 相传鬼谷因母生前酷爱檀树,名字又叫王瑞檀,所以凡上山弟子要栽一棵青檀作为纪念,如今青檀树已成为云蒙山一宝,鬼谷所栽的千年青檀更是枝繁叶茂。孙庞檀相传是孙膑和庞涓两人死后,玉皇大帝怕他们的灵魂再相争斗,便点化他们为两棵同根的青檀树,这就是云蒙山上的孙庞檀。孙庞檀是云蒙山白云庵西侧的两棵古青檀树,庞涓化作的青檀,自知己错,低头无语,羞于对人,称无头檀。孙膑檀,虽歪脚扭腰为残疾之身,却浩然正气,一派君子形象。两棵檀树一脉相连,叶锁枝缠。清朝有一独善居士,留下谒诗,让人深思,谒孙膑檀曰:“寻师陌路入一门,争功骨肉自相拼。历尽人间纷争事,化作檀树警后人。”看庞涓檀有感:“求学同窗手足情,贪心一动起纷争。纵使地府重言好,人间千古留骂名。”今有好事者题曰:“两檀本是一根生,应念云蒙同窗情。孙庞故事代代传,惊醒世人莫践行。”此外还有苏秦檀、张仪檀、龙凤檀、子孙檀等等数以百计,在北方实属罕见。

编辑本段孙膑 壮志不泯

孙膑战国时期的齐国,在远离齐都临淄的一个偏僻山村里,晚年的孙膑深居简出,潜心于孙膑画像

军事理论的研究和著述。时值深秋时节,这一天,孙膑从堆满简牍的几案上抬起头,望着窗外瑟瑟的秋风中纷纷飘落的枯叶,目光不由地转到了那双残废的双腿上,昔日那些艰难坎坷、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仿佛又一幕幕浮现在他的眼前。 孙膑,齐国阿地(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人。他的真实名字今已不可知,因为他曾遭受过膑刑(被去掉膝盖骨),所以后人就称他为孙膑。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孙膑是孙子的后代,孙子死后一百多年而有孙膑。

孙膑在青年时期,曾和魏人庞涓一起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这鬼谷子是位德行高深的隐士,有通天彻地之才。他精通数学,日星象纬,占往察来,言无不验;又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莫口难当;还精通出世学,修真养性,服食导引,祛病延年;尤其精通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列兵,鬼神莫测。据说,他的弟子众多,战国时代著名兵家尉缭和纵横家苏秦、张仪等,都出于他的门下。孙膑为人淳朴厚道,谦虚谨慎,加上学习勤奋刻苦,颇得鬼谷子的器重。一天,鬼谷子对众弟子说:“我夜间讨厌听到老鼠的声音,你们轮流值宿,替我驱鼠。”这天夜里,轮到孙膑值宿,鬼谷子将孙膑叫到跟前,从枕下取出一卷文书,对他说:“这是你的祖先孙子留下的《孙子兵法》13篇。当年你的祖先曾将它献给吴王阖闾,阖闾用其策,大破楚军。后阖闾惜此书,不欲广传于人,乃置于铁柜,藏于姑苏台屋楹之内。自越兵焚台,此书不传。吾向与汝祖有交,求得此书,亲为注解;行兵秘密,尽在其中,未尝轻授一人。今见子心术忠厚,特以付子。”并告诫道:“得此书者,善用之为天下利,不善用之为天下害。”于是,孙膑携归卧室,昼夜研习。3日之后即能背诵无误,对答如流。鬼谷子逐篇盘问,孙膑对答如流,一字不遗,并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发挥。鬼谷子很是惊讶,高兴地对孙膑说:“你能如此用心,你的祖先孙武先生后继有人了。” 谁知,此事后被庞涓所知,庞涓对孙膑顿生嫉恨之心。此人本来就生性奸诈,嫉贤妒能,怎能容忍孙膑超过自己。然而,他非常善于伪装自己,曾与孙膑结为兄弟。一天,弟子们下山汲水,听到路人传说魏国厚币招贤,访求将相,庞涓心动,欲往魏应聘。鬼谷子见貌察情,早知其意?便放庞涓下山去了。下山前与孙膑相约,此行倘有进身之阶,必当举荐孙膑,同立功业,如若失言,当死于万箭之下。孙膑感佩莫名,挥泪与其告别。

时值战国中期,秦齐楚燕韩赵魏七雄争立,都想依靠武力一统天下。当时战国七雄里头要数魏国最强。魏惠王听说有个自称鬼谷子的弟子前来应聘,便欣然接见了他。庞涓拜见魏惠王,指画敷陈,倾倒平生所学,惟恐不尽。魏惠王问道:“我们的东边有齐国,西边有秦国,南边有楚国,北边有韩国、赵国、燕国。周边都是大国,我们怎么能在列国之中站稳脚跟呢?”庞涓大夸海口:“大王要是让我做将军的话,我敢说,就是把他们灭了都不难,还用得着怕他们吗?”要是办不到,我情愿受罚。”魏惠王很高兴,便拜庞涓为大将,另兼军师之职。他的儿子庞英、侄儿庞葱、庞茅都当上了将军。这一批“庞家将”整日操练兵马,雄心勃勃。不久,便率军进攻较弱的卫、宋等国,屡屡获胜,还击退了前来进犯的齐国。一时间,庞涓名声大噪,魏惠王也更加信任庞涓了。

庞涓在魏国受到重用后,并没有实现邀请孙膑下山的诺言。后来魏惠王听说孙膑很有才能,就让庞涓写信邀请,庞涓只得照办。

孙膑接到庞涓的信后,感念庞涓的举荐之恩,立即打点行装奔赴魏国。庞涓见到孙膑后,假意欢迎,并盛情款待。然而不久,庞涓便伪造书信,设计陷害孙膑。在魏惠王面前诋毁孙膑,说其私通齐国。惠王一气之下,要处死孙膑。庞涓为了骗取孙膑所学的兵法,又假惺惺地以同学的面孔向魏王求情,把死刑变成了膑刑。挖去了孙膑的双膝盖骨,又用针刺面,然后以墨涂之。孙膑变成了一个废人,天天依靠着庞涓过日子,老觉得对不起人家。

孙膑为了报答庞涓的恩情,他答应把《孙子兵法》13篇背诵下来写在竹筒上。 孙膑每天都忍痛拼命抄写。在一旁侍奉他的童仆实在看不下去,便把实情告诉了孙膑。直到此时,孙膑才恍然大悟,看清了庞涓的真面目,真是追悔莫及。如今被庞涓控制着,膝盖已去,两腿无力行走,好不凄惨。但孙膑是个意志非凡的人,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他把仇恨深深地埋在了心里。他一方面与庞涓巧妙周旋,—方面在努力寻找时机,尽早摆脱庞涓的监视,心想有朝一日驰骋纵横,报仇血耻。他开始装疯,把刚写成的几篇兵书一片一片地烧毁,一会大哭,一会儿大笑,一会儿又做出各种傻相:不是唾沫横流,就是张目乱叫不绝。来人惊恐万状,急忙将此事告知庞涓。庞涓亲自察看,只见孙膑痰涎满面,时而伏地哈哈大笑,时而又嚎啕大哭起来。庞涓生性狡黠,恐其佯狂,遂命左右将他拖人猪圈中,孙膑披发露面,倒身卧于粪秽之中。庞涓仍半信半疑,但看管则较从前大为松懈了。孙膑整日狂言诞语,或哭或笑,白日混迹于市井之间,晚间仍归猪圈之内。数日后,庞涓始信其疯。

后来,齐威王派辩土淳于髡到魏国去拜访魏惠王。孙膑乘人不备,秘见齐使,以刑徒的身份,慷慨陈词,打动了齐使。于是,淳于髡偷偷将孙膑带离魏国,回到了齐国临淄。

编辑本段孙膑 初试锋芒

齐使把孙膑带到齐国后,把他推荐给将军田忌。田忌很欣赏孙膑的才能,也很同情孙孙膑

膑的不幸遭遇,招他为宾客,以上礼待之,言听计从。当时,在齐国的王室贵族之中,流行一种赛马游戏。田忌与齐威王赛马时胜少负多。孙膑在场观察了多次,发现双方出场的马大致可分为上、中、下三种水准,每一种水准的马力相仿,于是对田忌说:“下次赛马,我可以使将军获胜,赌注不妨下得大一些”。田忌非常高兴,和齐威王赛马“逐射千金”。比赛当天,孙膑给田忌出了个主意,让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最后再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田忌恍然大悟,依计而行,结果,田忌两胜一负,赢得了千金的赌注。这就是“田忌赛马”故事的来历。这个小故事揭示军事上一条很重要的规律,就是在战争中要从全局着眼,善于统筹,为了总体的胜利,可以牺牲局部利益。正确地运用这一规律,就可以从全局上看处于劣势的—方,采取出奇致胜的战术,做出某种让步,而最终取得全面的胜利,达到的以弱胜强的预期目的。正因为“田忌赛马”这个小故事里蕴含着真理的内核,所以一直传为佳话,流传深远。另外,孙膑在“田忌赛马”中所采用的方法,也被视为“策对论”的最早运用。

其实,对孙膑来说,帮助田忌在赛马中获胜不过是略施小计,田忌却由此对孙膑更加折服,并把他正式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和他交谈兵书战策,孙膑尽吐平生所学,两人谈得十分投机,齐威王认为孙膑是个难得的军事天才,真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立即拜孙膑为军师。这样,通过这次赛马谈兵,孙膑一鸣惊人,由—个“刑余之人”一跃而成为统帅齐国大军的首领,在战国群雄角逐这个动荡的大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大显身手。

编辑本段孙膑故里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司马迁只是说:“膑生阿、鄄之间。”阿邑古城在今山东省孙膑故里

阳县正北15公里处,两地相距约75公里处,中间包括今山东阳谷、梁山、鄄城和郓城四县的部分乡村。由于年代的久远和史事的湮没,至司马迁的时代,时人也已不能准确地记起孙膑的出生地了,司马迁只访得如此一个大范围的模糊概念。

1991年6月,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处已七旬的老农孙志-献出一部《孙氏族谱》,此谱修撰于清光绪年间,前有明景泰五年和清顺治时期的序言,肯定孙膑为孙老家村的始祖,并称孙膑号伯灵,然有关的世系记载,仍类似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7月,孙老家村又发现顺治十一年的《孙氏族谱》和明迈万历七年的绘画《孙膑传影(坐车像)》,该画用长2.2米、宽0.93米的粗棉布制成,四周用绫绸镶边,左上角篆书“始祖膑公传影”,是清代中期据万历七年画像的临摹本。孙老家东北十华里的鄄城县守楼乡孙花园村,又发现孙膑墓地的残碑和战国时期的铜戈、铜箭、齐刀等文物,还存有所谓“孙膑九宫八卦阵法”和孙膑书院的遗址,该村还献出《孙膑传影(站像)》和《孙氏族谱》,族谱中有孙膑之父孙明隐居于此和孙膑生于公元前379年7月9日、卒于公元前314年8月28日,享寿66岁诸详尽记载。

不久,学术界召开了再次“孙膑故里研讨会”,会上根据专家们的分析考证,确定孙膑

剧照(17张)

故里在今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一带。孙老家村在山东省西南部,距古鄄邑城东北约33公里处,孙氏家族聚有700多户3000余人,村落东西走向,有二华里。为此,新华社发布了孙膑故里被确认的消息。然而不久,在与鄄城相邻的郓城县也发现了两种《孙氏族谱》,一是康熙七年所修,一是1951年所修。后者是当时鄄城与郓城二县数十个孙姓村庄合修之谱,同样认孙膑为先祖。同时,郓县的水堡村有所谓“孙膑牛舔碑”、“孙膑营”、“孙膑迷魂阵”诸遗址。鉴于此,郓城人则认为孙膑故里应在今郓城县的孙林、孙楼一带,而不是在鄄城县的孙老家村。由于这一带孙姓村庄都将孙膑这一历史名人作为先祖,我们也只能将这一范围内的有关村庄都作为孙膑故里,至少目前还无法作缩小范围的确认。

编辑本段孙膑旅游城

孙膑旅游城坐落在菏泽市鄄城县东北20公里处的宋楼乡境内,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台湾佛教界人士募资兴建,

鄄城孙膑旅游城景点(40张)

鄄城县人民政府协助建设的大型旅游景区,该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已被纳入国家首批十二条精品旅游线路之一,并且被评为山东省最具特色影视拍摄基地。孙膑旅游城是在中国古“亿城寺”遗址的基础上兴建的。整个景区划分为三大区域,即:孙膑纪念区、佛教文化区、园林游览区。(五大板块:孙膑景区中的孙膑军事文化、园林景区中的植杯文化、佛教景区中的佛家文化,以及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兄弟合葬墓——羊左全交墓和荆轲庙。) 孙膑纪念区有孙膑纪念馆、孙膑墓、佛塔、孙膑书院;园林游览区包括林荫道、公园、圆融湖、别墅区、花卉盆景区、文化娱苑、驿城宾馆等;佛教文化区的主要建筑有放生池、天王殿、圆通殿、药师殿、大雄宝殿、文殊殿、钟楼、廊、庑、法堂、斋堂等组成。整个旅游城内遍植各种树木花草,有山、有水、有塔、有湖、有林,是休闲避暑、观光旅游、览胜游乐的良好去处,成为我国北方继泰山、“三孔”之后又一旅游观光胜地 景区占地999亩地,预计投资4.5亿元,现在已累计投资3个亿,孙膑旅游城北临吉山河,西南临向阳河,形成了“二龙戏珠”的风水宝地。

编辑本段影视形象

(1)2000年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仇永力饰 孙膑仇永力 版 孙膑

(2)1999年 《东周列国战国篇》温海涛饰 孙膑

(3)2009年 《大秦帝国》董祁明饰 孙 膑

(4)2011年 电影《战国》孙红雷饰孙膑

(5)1988年香港无线电视剧《奇门鬼谷》欧瑞伟 饰 孙膑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孙膑之墓概况(14张)



剧照(17张)



鄄城孙膑旅游城景点(40张)



词条图片(12张)



参考资料

1.中外伟人故事

2.孙膑经典语录.

扩展阅读:

1孙膑:http://zhongguoshi.boxueren.com/channels/1210.html

2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986115.html?si=3

3孙膑兵法http://sunbin.memsky.com

4名人名言

5http://www.huaxia.com/wh/jdgs/lsgs/00097224.html

6《东周列国志》

开放分类:

历史人物,春秋战国,军事家,孙武,孙姓

我来完善“孙膑”相关词条:

孔子庄子孟子杨子苏秦范蠡墨子朱德商鞅马歇尔宋教仁邹衍告子尹文焦达峰许行田骈孙武韩非子姜太公袁崇焕白起邹忌王全珍王全国王光华王再兴王兰麟王永浚王东保王世仁王平水王云霖王文模王文英王文轩王凤梧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王直王亢王文王六生王屏王义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2269.html

更多阅读

唐朝皇帝都是怎么死的?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

唐朝皇帝都是怎么死的?通常说唐朝有20位皇帝,要是把武则天算上就是21位。其实还有一位当了17天(710年的6月7日――24日)皇帝的李重茂(中宗李显的儿子)。一一道来。618年5月20日,李渊登基,改国号为“唐”,定都长安。626年6月4日,李世民发动

杨贵妃到底怎么死的? - 已解决 - 搜搜问问 百度搜搜问问

杨贵妃到底怎么死的?杨贵妃,名玉环,华阴人,后随家迁至永乐县(今山西芮城)。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她原为玄宗第18子寿王之妃,后经大臣推荐,唐玄宗见她有倾城倾国之色,后招入宫做女官,天宝四年封为贵妃,从此杨门一族权贵显赫。天宝十五年安

声明:《孙膑 孙膑怎么死的》为网友不浪费时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