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大鼓泰斗白云鹏及其传人 京韵大鼓各派传人

不断发展创新的白派京韵大鼓艺术·京韵大鼓泰斗白云鹏及其传人



白云鹏-鼓曲名家

白云鹏,京韵大鼓演员。字翼青。河北省霸县人。先世为汉军镶蓝旗人。青年时期曾在家乡一带演唱竹板书,得本县名票陈某授艺。清光绪十六年(1890),十六岁时一度来京献艺。曾向王一魁学说评书《五虎平西》三个月,成绩不佳,改向韩某学唱岔曲,又向单弦牌子曲名家全月如学过单弦牌子曲和岔曲。数年后二次来京,在各市场庙会作艺,拜木板大鼓名家史振林为师,艺业大进。最初仍以说唱木板大鼓的长篇大书见长。光绪三十年(1904)白云鹏三十岁,开始在京、津一带演唱由木板大鼓演变成的京韵大鼓,渐渐专唱短段而弃大书。清宣统三年(1911)秋,京韵大鼓名家刘宝全推荐他代替自己到北京石头胡同北口杂耍园四海升平演出,以大轴出场,一举成功。其后往来于京、津等地演出,声誉日增。还曾去东北及江苏、上海、武汉等地搭班演出过。

白云鹏演唱的曲目号称“文明书词”,以文段居多,传统题材的计有《黛玉焚稿》、《宝玉探病》、《宝玉娶亲》、《哭黛玉》、《宝玉出家》、《晴雯补裘》、《晴雯撕扇》、《遣晴雯》、《探晴雯》、《祭晴雯》、《虎牢关》、《凤仪亭》、《哭祖庙》、《三顾茅庐》、《博望坡》、《徐母训子》、《徐母骂曹》、《战荥阳》、《马超降汉》、《斩马谡》、《战长沙》、《白帝城》、《孟姜女》、《花木兰》、《千金全德》(分《观榜》、《投军》、《拷童》、《荣归》四段)、《霸王别姬》、《红拂传》、《窦公训女》、《樊金定骂城》、《方孝孺》、《煤山恨》、《宁武关》、《别母乱箭》、《贞娥刺虎》、《湘子讨封》、《醒世金铎》等四十余段。

1919年五四运动后,白云鹏受新文化运动影响,以启迪民智为己任,积极演唱《灯下劝夫》、《劝国民》、《提倡国货》、《孙总理伦敦蒙难》等具有反帝反封建意义的“文明新词”,对民间艺人投身爱国民主运动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白云鹏的《红楼梦》段子最为有名,许多段子是与文人合作翻新子弟书书词而成。他在一位费姓文人协助下,由子弟书《露泪缘》中“神伤”、“焚稿”二回改编而成的《黛玉焚稿》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历经半个世纪而传唱不衰。

白云鹏经过深入研究和再创作,将子弟书中有关晴雯的故事逐一演唱,至晚年还请王孑民编写了《祭晴雯》演唱。其他如《探晴雯》等篇,早已成为传世佳作。

白云鹏所创造的白派京韵大鼓独具一格。他身材不高而神完气足,演唱时,嗓音宽厚而苍劲有力,调门低沉而吐字清晰,行腔婉转而秀雅别致,说中带唱,唱中带说,朴素自然又温文尔雅。他常用稳而有变、平中见奇的唱法,来描绘凄凉的景物和抒发人物的愤懑与悱恻之情。如在《哭黛玉》中,恰当地运用了排比句,通过十六个“我哭你,我叹你”,八个“再和你”渲染人物的哀思,感人至深。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初是白派大鼓艺术的鼎盛时期,不仅北方听众爱听,自民国六年(1917)春白云鹏到上海首次演出,南方听众也是赞誉有加。当时上海报刊评论说,“白性谦蔼,韵亦雅驯,无奔流湍急之声,而有鸣泉铮铮之韵”。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年近古稀,在京津一带组班攒底,每日早晚两扬,半年间几乎场场客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云鹏参加了天津市红枫曲艺社,1951年调中国戏曲研究院工作,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的专场晚会上登台演唱了他的代表作《花木兰》。

白云鹏-艺术特色

白派唱腔

“白派”京韵大鼓是白云鹏根据自己嗓音条件创造的。白云鹏(1874-1952),河北霸县人。青年时期在农村庙会说唱大书,后拜史振林为师改唱木板大鼓,1910年以后改唱京韵大鼓。他演唱的特点是依字行腔,运用和缓、低回的唱法,他基本不用高腔起唱,这是有别于刘宝全、张小轩之处。嗓音虽低,听来却圆润浑厚,吐字清晰有力,唱腔于妩媚中透苍劲,善于通过半诵半唱传达人物的内心情感。白派在描绘景物和抒发人物忧思之情时,常用平中见奇,稳而有变的唱法,恰当地调动了排比句的功能,具有深挚的艺术感染力。

唱段列举

如《孟姜女寻夫》中孟姜女寻夫,要千里迢迢,一路步行。白云鹏用惯有的情意绵白云鹏

绵的行腔,把孟姜女如诗如画、可歌可泣的行程,细腻地表现出来,那才是“万水千山总是情”。由于这块活,其词出自清代文人韩小窗之手,文字写得婉转凄凉,又极富文采,非常动听。我听到“江枫渔火雁成行”,每每不禁大声叫好。还有一段,就是《刘金定骂城》。完全是章回小说化入京韵大鼓之中。化入鼓书之初,本名《三下南唐》。其中既有南唐请妖道余洪为法师,围困宋君臣于寿州的传奇段落,也有刘金定与高俊保的英雄儿女、阵前招亲的故事。其中一折,是高俊保之父高怀德不明大义,拒刘金定于城下的故事。这一折刘金定在城下义正词严,心情汹涌地数落城上守军,既骂得痛快淋漓,又情词恳切,充分发挥了白派(老白派)大鼓边唱边说,极似西洋歌剧中的“宣叙调”的特色。白云鹏每次唱到“骂城”一段时,赶板夺字,徐缓有致,曲曲折折地把一个忠君爱国女英雄的内心,有层次地表现出来,可以说是白派的经典作品。“白派”唱腔对字音的处理十分讲究,注重声音高低的配合,字音强弱的变化,气口轻重的设置,特别善于演唱大段的排比句,句子虽多,但唱腔却不重复。如《黛玉焚稿》中的“她如今”、“我如今”的8个排比句。

传人特点

阎秋霞深得白云鹏的真传,她演唱的《黛玉焚稿》颇有乃师之神韵。她根据女声的条件,使唱腔更富有女性的娇柔。“白派”再传弟子赵学义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她演唱的《宝玉哭黛玉》中“哭灵”的“我许你”、“我羡你”、“我慕你”、“我爱你”等16个排比句,曲调起伏不大,唱来如泣如诉,委婉动听。每每唱到此处时,不乏有听者与之和唱,倍受当代听众的喜爱。

白云鹏不动烟酒,日常生活甚为俭朴,家庭操作躬自料理。

古朴婉约——白云鹏——创立新的流派

白云鹏《黛玉焚稿》(音配像)



白云鹏《霸王别姬》



白云鹏《哭黛玉》片段



白云鹏《孟姜女》



白云鹏《方孝儒骂燕王》



白云鹏《探晴雯》



白云鹏《花木兰》(修整版)



白云鹏《长坂坡》



白云鹏《贞娥刺虎》



白云鹏《哭祖庙》



白云鹏《永别紫鹃》



白云鹏《金定骂城》



□李世明冯捷

白(云鹏)派京韵大鼓,在群芳竞艳、流派纷呈的京韵曲苑中,是一朵独具风采的奇葩。它从孕育、创立到形成,传唱百年,日益焕发出熠熠光彩。

出生于河北省霸县堂二里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白云鹏(1875—1952),少年时期就从艺木板大鼓(京韵大鼓的前身),先拜史振林为师,后又得益于京韵大鼓的先驱宋五、胡十、霍明亮等人。白云鹏嗓音虽然不似刘宝全那样高亢、嘹亮,但中、低音区行腔十分丰满、优美。因此,他根据自己的声音条件,另辟蹊径,发展了以阴柔为主的和缓、低回的唱法,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流派。

白云鹏的演唱艺术,无论语音、唱腔、润腔技巧和演唱方式,都有独到之处。白云鹏演唱时不避乡音,发声吐字既不像堂二里方音或天津方音那样略显浊重,又不像北京方音那样高扬,而是别具古朴凝重、端庄素雅之美(有的研究者称之为“白音儿”)。白云鹏行腔委婉,韵味醇厚,运用独特的“蹲”、“坠”等润腔技巧,创制了苍凉凄切的悲腔,呈现出柔婉的情致。这种唱腔特别适宜表现柔顺纤弱的古代妇女形象。他编演的“红楼”曲目,成功地描绘了林黛玉、晴雯,以及孟姜女、樊金定、花木兰等一大批古代妇女形象,以其技艺精湛、独树一帜的演唱和表演,成为与刘(宝全)、张(小轩)两派京韵大鼓鼎足而立的白派京韵大鼓一代宗师。

白云鹏的演唱风格可以概括为:简洁、淡雅、深醇、隽永。仅以《别紫鹃》头一“落儿”为例,这段鼓词取材于清代子弟书名家韩小窗所作《露泪缘》的第九回《诀婢》。表演开始,白云鹏用哀婉凄恻的唱腔歌出“季秋霜重雁声哀,菊绽东篱称雅怀”,勾勒了一幅寥落、凄苦的残秋图。紧接着就引出了人物和事件:“潇湘馆病倒林黛玉”,此一句唱得沉重、叹惋,表现了对主人公不幸遭际的无限感慨。第四句再次写景:“门儿寂静就掩苍台”,在“掩苍台”处使用了一个高腔,既唱出了环境的悲哀,又道出了演唱者的抑郁不平之气。接下来唱道:“有贾母在那边料理宝玉迎亲的事,各样的张罗也忙不开”,这两句虽为叙述,但唱得平中见奇,有声有色,与甩板一句“忽一日,闻黛玉的病体到垂危后,老人家不放心前来探望她的外孙女孩”,情绪贯通一致,尤其是甩腔处音韵悠扬,增强了力度,引起听众对主人公多舛命运的关注。

白云鹏的演唱,吐字讲究,字清味厚;唱说结合,绘声绘色;旋律多变,腔调婉转;写景状物,描摹心理,极尽情致。他的曲目极为丰富,既能唱“三国”段,又擅演“红楼”段,不但移植、改编了大量的子弟书唱词,还编写了不少鼓段。据粗略统计,白云鹏一生演唱过的曲目近百段。白云鹏享名已有百年,有“白发鼓王”、“京韵泰斗”之誉。



华丽俏媚——阎秋霞——形成新的风格

阎秋霞《黛玉焚稿》



阎秋霞《哭黛玉》



阎秋霞《探晴雯》



阎秋霞《遣晴雯》



阎秋霞《绣红旗》



阎秋霞《连环计》



阎秋霞《双玉听琴》



阎秋霞《金锭骂城》绝版(此为阎秋霞先生弥留之际录音,无伴奏。)



阎秋霞《孟姜女》



《愚公移山》原唱:阎秋霞配像:王莉



《宝玉娶亲》原唱:阎秋霞配像:王莉



阎秋霞(1927—1988)1943年拜在白氏门下,得到白云鹏倾心教导。她聪颖勤奋,与其师同台演出于京、津,初露锋芒。她不但继承了白(云鹏)派京韵大鼓艺术,而且发挥自身优长,不断丰富、创新,把白派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白云鹏在唱腔和表演上于婉约中仍见阳刚之美,演唱“红楼”段时,白云鹏在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时要“进得去,出得来”,才能既表现红颜薄命而又不失男儿本色。而阎秋霞作为女演员,可以在舞台上与故事中的女主人公自然地融为一体,发挥女演员表现女性题材曲目的优势。阎秋霞紧紧把握白派演唱艺术的核心——韵和情,刻意追求曲中韵腔的醇浓和人物内在感情的传达,做到以韵传情,以情感人。她的演唱内蕴深厚,声情并重,意到神到,于平稳中见俏丽,于妩媚中见苍劲,具有真实酣畅的艺术美。阎秋霞的艺术风格可以从她演唱的白派代表曲目《黛玉焚稿》中探得一二。

《黛玉焚稿》也取材于《露泪缘》。阎秋霞在演唱开篇四句“孟夏园林草木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黛玉回到潇湘馆,一病恹恹不起床”时,就用她那清丽婉转的声调、细腻传神的动作,带领听者一起悄然步入潇湘馆,去一同感受林黛玉儿女情思、愁肠百转,确有令人身临其境之妙。她在描写林黛玉的悲惨境遇时,用醇正的嗓音、醇美的旋律、醇浓的韵味,通过对“药儿”、“参儿”、“饭儿”、“粥儿”,以及“柳腰儿”、“杏脸儿”、“莺声儿”、“粉鼻儿”、“樱唇儿”、“泪珠儿”、“弱体儿”、“小命儿”等一连串的铺叙,把病榻上林黛玉的凄凉景象表现到了极致。在这里,阎秋霞的演唱有她对白腔再度创造的成果,尤其是她在演唱“瘦的一个柳腰儿无有一把(啦)”以及“樱唇儿迸裂都成了白纸(啦)”两句时,将语后轻音“啦”用舌尖儿轻轻点出,因而尾音显得幽远,突出了曲词的哀愁和人物的无奈。

阎秋霞演唱的白派“红楼”名段,像《黛玉焚稿》、《宝玉娶亲》、《宝玉哭黛玉》、《太虚幻境》、《遣晴雯》、《探晴雯》等皆有宗白且超越白云鹏的绝妙之处。此外,她还上演了白云鹏未曾唱过的曲目《祭晴雯》、《双玉听琴》等。她还在长期为白云鹏伴奏的弦师、同时也是师兄的韩德全、程树棠的帮助下,掌握了白云鹏青年和中年时期的演唱技巧。她也曾与著名三弦演奏家韩德荣合作,排演了一批反映新生活的新曲目。其中,《愚公移山》无论在表现题材上还是唱腔设计上都是对传统白派的一大突破,可谓声情并茂,寓意深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曲中有一段暴雨下愚公带领全家老小挖山不止的场面描写,词作者巧妙地化用了刘派传统曲目《单刀会》中关云长坐在船头观看江水的词句。阎秋霞创造性的演唱,使之具有了大气磅礴的风格,实乃革新白派的一个成功范例。

京韵大鼓泰斗白云鹏及其传人 京韵大鼓各派传人
阎秋霞作为一代白派京韵表演艺术家,她的艺术成就在于不但很好地继承了白云鹏的艺术精髓,而且探索了一条女性演员演唱白派京韵的成功之路;还在于她不但在亲传弟子中一人独掌白派门户,而且承上启下,为白派艺术培养了第三代传人。



声情并茂——赵学义——展现新的面貌

赵学义《黛玉焚稿》



赵学义《宝玉娶亲》



赵学义《宝玉哭黛玉》



赵学义《元春省亲》



赵学义《探晴雯》



赵学义《遣晴雯》



赵学义《鉴湖女侠》



赵学义《金定骂城》



赵学义《绿衣女》



赵学义《孟姜女》



赵学义《凤仪亭》



赵学义《哭祖庙》



1961年,天津市副市长娄凝先亲自主持收徒仪式,赵学义、李世明、刘志光、韩桂芬拜阎秋霞为师,由此白派艺术涌现出第三代传人。

赵学义1958年考入天津市曲艺团少年训练队,由京韵名家桑红林开蒙,专攻京韵大鼓。她进入白氏门墙后,得到阎秋霞亲传,学习了很多白派代表曲目。赵学义天资聪颖,刻苦钻研,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领悟了白派京韵艺术的风格韵致。在她近四十年的艺术生涯中,走过了一条宗白、学阎,结合自身条件发展创新白派艺术的道路。

赵学义的艺术追求不是一味地学阎、像阎,做阎秋霞第二,而是以自己的优长为白派艺术增添魅力。在著名词作家朱学颖的帮助下,她着手对传统唱段裁汰冗词,赋予新的生命,使其更具有时代气息;在革新唱腔上她广泛借鉴,刻意出新;在表演上她吸收其他流派名家的表演程式,恰倒好处地用来刻画人物。多年来,她从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潜心调制白派新腔,大胆尝试丰富舞台表演,把一个面貌全新的白派京韵大鼓呈现在观众面前。

传统唱段《宝玉娶亲》经过赵学义的重新设计而再现活力。她在描写新人洞房富丽堂皇的场面一处,重新谱制了唱腔,有力地烘托了喜庆热闹的场面,与悲剧结局形成强烈的反差,使故事的悲情达到了积聚待发的效果。而在“我的林妹妹(呀),我怎么(可)就见不着(啦)”一句,她成功地化用了奉调大鼓的唱腔,极力渲染了贾宝玉痛失林黛玉后呼天抢地的悲嚎,从而把悲剧推向了高潮,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她的拿手唱段《宝玉哭黛玉》更有匠心独到之处。尤其是“进园来哪里还像那当初的景”一“落儿”,赵学义在此处的表演颇具艺术魅力。她首先加快了唱腔的节奏,借以表现贾宝玉闻听林黛玉归天后恨不能一步赶到灵前,来到潇湘馆见万木凋零惨不忍睹的无限悲伤心情。在这里,她全部使用悲调、哭腔来处理唱词,辅以愁苦的眼神、颤抖的手势。更为绝妙的是甩板处“但不知倚栏的人儿(呀)在哪一搭”一句,“呀”字的处理使用了带有哭声的拖腔,“在”字轻轻带出后她跺了一下台板,这一跺不仅正是“板”的地方,而且极准确、生动有力地宣泄了贾宝玉幽怨愤懑已极的情绪。赵学义在此段中的唱腔和表演珠联璧合,浑然天成,可说是对白派京韵艺术的一个创造和贡献。

与白云鹏、阎秋霞相比,赵学义演唱的白派大鼓音乐性更强、动作表演更丰富。赵学义不仅能原汁原味地演唱白派保留曲目,大胆革新传统曲目,而且拥有一批如《元春省亲》的代表新作。不仅如此,她在曲艺教学上颇有成就,为培养第四代白派艺术传人不遗余力。



小荷尖尖——王莉——追求新的境界

王莉《宝玉哭黛玉》



王莉《遣晴雯》



王莉《宝玉娶亲》



王莉《愚公移山》



王莉《独占花魁》



王莉《孟姜女》



王莉《庞统献计》



王莉《凤仪亭》



王莉《玉堂春》



王莉《红梅傲雪》



王莉是白派艺术第四代传人中的佼佼者。她自幼喜爱白派京韵大鼓,曾得到白派名票李树盛的教益。在中国北方曲校学习期间,师从赵学义。王莉演唱的白派京韵大鼓,韵味浓郁,情真意切,形神兼备,颇得白派神韵。王莉的演唱颇有阎秋霞的遗风,追求形似、神似是她艺术道路的第一步。在她短短几年的舞台生活中始终不懈追求,力图为白派京韵艺术开辟一方崭新天地。

《探晴雯》是白派的传世名段,白云鹏每演此曲,便以巧俏的唱腔,意会的动作,把白派京韵“娇、巧、媚”的意韵表现得淋漓尽致。王莉总结前辈艺术家的演唱经验,结合自身条件,细度此曲,反复揣摩,赋予古曲新的艺术生命。“冷雨凄风不可听,乍分离处最伤情。”王莉一开口便以迷人的白腔白韵渲染了悲苦的氛围,展现可白派京韵独特的艺术魅力。“钏松怎担重添病,腰瘦何堪再减容”一句,歌来如泣如诉,把满腹哀怨、一腔冤仇的晴雯抒写得活灵活现。“怕别无端成两地,寻芳除是卜他生”一句唱的是那么惆怅,那么无奈,叹惋之情溢于言表。甩板一句“只因为王夫人怒追春囊袋,惹出来宝玉探晴雯,痴心的相公(啊),他们二人的双感情”,饱含了对封建专制者的愤慨,对男女主人公真挚感情的赞美。王莉每唱至此,积聚的感情喷薄而出,唱腔余音袅袅,感情绵延不绝。王莉表演的成功之处在于她深深地理解了曲中的人物,把对晴雯这一具有叛逆精神女奴的深深同情,用“情”唱出,从而给观众以强烈的感染和震撼。在描述晴雯房中的陈设时,王莉的演唱字句清晰,层次分明,设景摆位准确,状物传神。特别是在处理鼓词中一连串的“儿化韵”时,用独立的音节唱出,辅以俏丽多姿的舞台表演,展现了白派京韵的独特风格。更值得注意的是,王莉在描绘景物时,始终以贾宝玉的眼神去观察,把痴公子对这简陋寒舍的新奇和痛切之情融会于写景之中。当唱到:“(她那)病身儿(这不)辗转轻翻说骨节儿疼。猛听得,颤巍巍的声音叫声嫂嫂,你把那壶内的茶儿递给我半盅(啊),我这心里头似个火烘”,王莉用催人泪下的唱、表,把土炕上强挣病躯的晴雯凸现在观众面前。

王莉在演唱和表演上转益多师。她演唱的《白帝城》(片断)有白云鹏的风骨;她的《双玉听琴》很有阎秋霞的风采;她的《花木兰》(片断)汲取了闻书屏的优长;而她的《宝玉哭黛玉》取法赵学义,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新编曲目《庞统献计》中,王莉的演唱风格已初露端倪。

时代在前进,艺术在发展。白派京韵风靡一个多世纪,已历四代,久演不衰,显示了强劲的生命力。以王莉为代表的白派艺术第四代传人带给白派艺术的必将是生机一片。

骆玉笙京韵大鼓系列博客链接

骆玉笙京韵大鼓珍版典藏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4343650963/

骆玉笙京韵大鼓·小段15段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4531151/

骆玉笙京韵大鼓·哭黛玉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45416156/

骆玉笙京韵大鼓·黛玉焚稿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45519251/

骆玉笙京韵大鼓·孟姜女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4563497/

骆玉笙京韵大鼓·七星灯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45748200/

骆玉笙京韵大鼓·汜水关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45848711/

骆玉笙京韵大鼓·子期听琴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45944797/

骆玉笙京韵大鼓·李逵夺鱼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504463/

骆玉笙京韵大鼓·博望坡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5140649/

骆玉笙京韵大鼓·长坂坡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5240865/

骆玉笙京韵大鼓·华容道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5335816/

骆玉笙京韵大鼓·夜请李月华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102457391/

骆玉笙京韵大鼓·林冲发配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102514960/

骆玉笙京韵大鼓·农家乐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102525659/

骆玉笙京韵大鼓·桃花庄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102539292/

骆玉笙京韵大鼓·丑末寅初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102550216/

骆玉笙京韵大鼓·将相和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10260126/

骆玉笙京韵大鼓·祭晴雯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102619763/

骆玉笙京韵大鼓·正气歌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10264185/

骆玉笙京韵大鼓·卧薪尝胆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102712565/

骆玉笙京韵大鼓·黎明的战歌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10292969/

骆玉笙京韵大鼓·俞伯牙摔琴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102455709/

骆玉笙京韵大鼓·韩英见娘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102437820/

骆玉笙京韵大鼓·红梅阁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102432991/

骆玉笙京韵大鼓·剑阁闻铃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1024490/

骆玉笙京韵大鼓·光荣的航行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102348405/

骆玉笙京韵大鼓·珠峰红旗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102327288/

骆玉笙京韵大鼓·击鼓骂曹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10235659/

骆玉笙京韵大鼓·和氏璧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102239733/

骆玉笙京韵大鼓·大西厢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102615604/

骆玉笙京韵大鼓·连环计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102638335/

骆玉笙京韵大鼓·单刀会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10278634/

骆玉笙京韵大鼓·赵云截江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102737306/

骆玉笙京韵大鼓珍版典藏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4343650963/

骆玉笙京韵大鼓经典曲目合集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7553748/

骆玉笙:谈谈我的演唱经验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64633882/

骆(玉笙)派京韵大鼓唱腔艺术与戏曲之关系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664911705/

骆玉笙京韵大鼓·总目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26171372299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2661.html

更多阅读

骆玉笙京韵大鼓唱词 骆玉笙京韵大鼓歌词

简介《骆玉笙京韵大鼓》骆玉笙(1914-2002),艺名小彩舞。她在70余年的京韵大鼓艺术生涯中,研习继承前辈的艺术成就,博采众家之长,以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努力,创立了以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委婉抒情、韵味醇厚为特色的“骆派”京韵,并开拓了京剧

最新京韵大鼓全集视频 京韵大鼓mp3打包下载

京韵大鼓 黎明的战歌 小岚云京韵大鼓 连环计 阎秋霞重整河山待后生 刘春爱重整河山待后生 陆倚琴重整河山待后生(原版)骆玉笙京韵大鼓 孟姜女片段 马志明京韵大鼓 王昭君 孙书筠京韵大鼓 百万雄师过大江 骆玉笙及其弟子京韵大鼓 马失

骆玉笙演唱的京韵大鼓专集视频 骆玉笙京韵大鼓歌词

骆玉笙,艺名“小彩舞”,她1914年出生在江南,自己根本不知道确切的出生地点。她刚刚6个月就被送给江湖艺人骆彩武做养女,“小彩舞”这个艺名最初就是这样得来的。骆玉笙从小就跟着养父母漂泊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从4岁起她就开始配合养

马三立别传五 马三立别传

十七岁时,我跟侯宝林的老师朱阔泉上巷子,就是到妓院去说。快三十岁时才熬到上园子、上电台,成为曲艺里的"倒二"相声,那时是白云鹏或林红玉的京韵大鼓攒底。我现在很少演出,组织上照顾,让我在天津市曲艺团当顾问,每周到团里去一次,还用汽车接

声明:《京韵大鼓泰斗白云鹏及其传人 京韵大鼓各派传人》为网友放怀拥抱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