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藏走进人间天堂 人间中毒电影天堂



走进西藏
走进西藏走进人间天堂 人间中毒电影天堂
(原/文:九重天)

走进西藏,一直是人生中的一个梦想。也许是佛教文化的感染,也许是绮丽风光的吸引,也许是古老传说的影响,也许是神秘高原的呼唤……想象中的西藏固然有美景,固然够神秘,固然极具挑战,但真正的理由却只有一个:灵魂的净化和升华。

长久以来,在喧嚣的城市里,身上的尘埃已够多,心上的俗事已够重;付出的总太多,得到的总太少;想要的得不到,拥有的不珍惜……心灵上许许多多与生俱来或者中途遇到的困惑、迷茫和彷徨,也许只有亲身赶赴那个神圣的地域,才可以放一放,才可以轻一轻,才可以变一变,才可以静一静,才可以放下所有的欲念:金钱、地位、感情……

期盼能在心智未开的时候去寻找方向,在步入轨迹的时候去认清行程,在心如止水的时候去发现归宿,通过自我审视,目的不是更加美丽,不是更加睿智,而是更加从从容容地穿行于世。所有想要的一切,都当作是经历和领教了世俗诱惑以后,体会生命的勃发和生活的真谛,这样赋予的生命色彩才更浓烈,这样尽情的生活才更久远。

轻松的是身体与心灵,改变的是性情与操守,静若的是坚持与执著,得到的是从容温婉、善良无私……因为那里本应是可以圆梦的地方。

走进西藏,怀着对西藏一种深深的敬意,踏上那片神奇的土地,感受西域的高原雪山,感受西域悠久的藏传文化,渴望能够带来一次心灵的质变……

走进西藏,灵魂像风。渴望风的状态,那是自在的状态,而灵魂,是让人敬畏的所在。在这个喧嚣和浮躁的世界,在熙来攘往车水马龙中,在一张张面具的背后,是灵魂的蒙尘和消隐。当彼此之间无法倾诉和交流,充满戒备与敌意时,当被生活逼迫着行色匆匆,把人性的最爱搁浅在一片混浊时,人们往往装作什么都不在乎,以为生活得阳光灿烂、无忧无惧。未曾想到,在一个迟归的夜里,走在城市寂静的街头,不经意间仰望一下天空,看到那轮皎洁的月亮,猛然对生活的自我存在产生了怀疑。

走进西藏,就走进了人间天堂。蓝天白云,雪山草地,苍鹰骏马,牦牛羊群,这是风景,更是图画,充满壮美,让人神畅;寺庙辉煌,经幡招展,喇嘛诵经,信徒膜拜,这是风情,更是文化,充满神秘,让人感动。

走进西藏,是如此心驰神往。同样为天,西藏之天湛蓝清透,纯粹明媚;同样为山,西藏之山高达巍峨,起伏延绵;同样为水,碧波荡漾,清澈淳厚。更重要的是,西藏可谓大自然中难得的一块净土。那里天高云淡,藏歌悠扬,佛香盈盈,梵音袅绕,这大概就是心灵所愿的一种景象,也是西藏最能打动人的景象。

走进西藏,向往那洁净幽远的蓝天。那是浑圆无迹的整体,宛如亘古以来未曾搅动的池水,宛若千载岁月未曾触过的岩冰。那就是西藏的天,是千年不见人回的孤寂,是万里纵横风雪声的回响。犹如一块巨大的蓝布,紧紧地包裹着这块神秘的土地。一切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是那样的清晰明快,即便是远方的物体亦可一览无余。

走进西藏,向往那刺眼灼人的阳光。突然进入这明亮的世界,着实有些不大适应,似乎一切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就连一点点小小的隐私也无法避免阳光的照射,这是这块神奇的土地赐予的奇特印象。

走进西藏,向往那尽情飘荡的白云。犹如一朵朵巨大的棉团悬挂在天上,时而聚集,时而分散,时而融进雪山,时而落在草原;又像洁白的哈达,带着吉祥,散布在离天最近的地方。久违了这如画的白云,以至于眼看着云朵,心中还在猜测这是真还是假,常常为此感到尴尬,同时也为此感到幸运,因为在这里看到了真正的祥云。

走进西藏,向往那神圣雪域的高原。那高原巍然入云,似天地间岿然不动的脊柱,撑起世界的穹顶,又似历经亿万年沧桑的老人,面容安详而又平静,让人面对只剩顶礼膜拜的冲动。那就是西藏的高原,是滋生长江黄河的高原,是养育生命的高原。

走进西藏,欣赏那里的高山。即便是那些像山不是山的土丘,都有可观的海拔。西藏的山大抵可分三类:一类为洁白的雪山,二类为苍凉的秃山,三类为生机盎然的青山。

西藏的雪山蔚为壮观。翻越海拔5300余米的米拉山口,看到难得一见的南迦巴瓦雪山(喜玛拉雅之巅,被誉为世界最美的十五座雪山之一)。那是一座千峰簇拥,似玉剑刺天的圣山,巍峨独立,让人震撼。脚踏千年未化的皑皑白雪,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仰望蓝天,遥看圣山,环顾猎猎飘扬的五彩经幡,聆听藏韵十足的徐徐风声……一种非仙似仙的感觉油然而生,冥冥之中我感到这哪里是人间美景,分明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西藏的秃山起伏连绵。就像巨大的化石一般,展示着千年的苦难。苍凉、悲壮,它们与藏族儿女的生命紧密相连。看到了人间的景象,一个个村庄,一座座寺庙,一块块农田,一片片牧场,一切是那样的单纯,一切是那样的朴实,艰苦的环境,艰苦的生活,正因如此,造就了西藏人坚强的性格与强健的体魄,也正因如此,走进“香巴拉”成为永恒的梦想。

  

西藏的青山匪夷所思。以著名的巴松措为例,在海拔3538米的地方,竟有一处面积为37.5平方公里的湖泊,只见四面青山环抱,山体郁郁葱葱,湖面水清如镜,波光粼粼。面对如此景象,无论如何都无法与印象中的西藏相联系,然而大自然就是这么的神奇,在这个高原上,远古与现代,苍凉与壮美,贫穷与富饶,强大的宗教热潮与虔诚的来世情结竟生生地结合在一起,构成最为神奇的净土。

走进西藏,领略到气候的变幻无常、日月变迁。一日之内竟有多种景致,时而艳阳高照,时而大雨倾盆,时而雷电冰雹,时而鹅毛大雪,山下云遮雾障,山上厉风沙尘……经过如此的经历,感叹大自然的无常和长期生活在这里的藏民的无奈。难怪虔诚的藏民视天地为神灵,一切当顺其自然,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心中有佛,改变人类自身。在西藏自然界就是这样,一切景象都会活脱脱的展示在面前,无论是否理解,它就是它,它就是西藏。

走进西藏,用任何美好的词语形容都不为过。它是美丽的,因为着实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它是苍凉的,因为着实将苍凉体现得淋漓尽致;它是五彩的,因为着实让人们在这里看到了纯正的红黄蓝绿白;它是神秘的,因为着实许多现象让人无法理解,无法想象;它是生机勃勃的,因为着实将生存在这里的生灵进化得与众不同……

在西藏的原野上见到最多的是牦牛,身披长毛,体格强健,成群结队,十分壮观。特别是走近时,它们表现的烦躁和不友善,圆目相视,打着响鼻,扎出一幅神圣不可侵犯的架势。西藏牦牛有着持久的耐力,有着对艰苦条件下的适应能力,能在高海拔的自然环境下,抵御严寒和风雪,是藏民的亲密伙伴。

西藏的羊犹如身穿棉袍的藏人,并不优雅,却有风度。它们一般怕人,狭路相遇,都会绕道而行。在山脚下的草原上,常常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在骑马牧人的看护下,安静地、快乐地享受着美好的生活。它们依草原而生存,草原因它们而美丽。西藏的生物链就是这样的简单,更是这样的明了,没有深奥的哲学问题,因为这里的一切皆按最原始的自然规律运行着。

西藏的藏獒是藏民的最爱。体型硕大,头圆口方,眉弓上的两只似眼睛的白点更加增添了威猛。据当地人讲,一只好藏獒竟可斗败四五只土狼,见到不少的藏獒,大多都在主人的看管下显得那样的温顺。尽管如此,也深知它的厉害之处,曾见到过一只发怒的藏獒,尽管被铁链拴着,但丝毫不减其凶悍,口大如盆,声如打雷,站起足有人高,愤怒让它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天狮一般守护着藏民的家园。

西藏的苍鹰盘旋在蓝天上,俯视着这块神奇的土地。它们是藏民心中的神鸟,享受着与神一样的待遇。人们赞美它,人们也防范它,毕竟这种猛禽依然保留着原始的野性。在路上时常可以看到犁地的耕牛,每只牛头上都挂满了鲜红的装饰物,起初以为仅仅是为了装饰,实际上是以红代火,避免苍鹰的袭扰……

西藏的马现已不多见。即便是沿着公路来到相对偏远的地方同样也很少见到,因为如今马已被摩托车替代,现代化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进入相对原始的疆域。为之高兴,也为之担忧。马儿会不会就这样渐渐消失?真若如此,这将为这里本不复杂的生物链带来怎样的变化?没有骏马的西藏,没有骏马的草原将是怎样一番景象?或许担心是多余的,或许担心是不无道理的,正像刚刚开通的西藏铁路一样,人们在高兴之余无不担心现代文明为这块圣土所带来的吉凶祸福。

走进西藏,追寻文化根源。藏传佛教文化是辉煌灿烂的,五彩缤纷的,自成体系的,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说它神秘,是因为人们太不了解它;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有着千年的积淀;说它壮美,是因为这块地域本身就以壮美为特色。

西藏的语言文字是独有的,这是藏族引以自豪的事情。失去语言文字的民族便是失去了文化,失去了文化的民族就等于失去了民族。尽管听不懂这里的语言,看不懂这里的文字,异样的发音和异样的文字却让人肃然起敬,这是藏族文化的精华,是藏人精神有声有色的传达。在短短的时间内学会了“扎西德勒”,这已足够了,因为学会了藏族的至高境界与至高追求——“幸福吉祥”。

西藏的歌声是动听的,犹如天籁之音,浸人肺腑。高音处似朱穆拉玛峰,低音处则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听过不少西藏的歌曲,在歌曲中表达最多的是对幸福美满的期盼和对西藏山水的赞美。在许多歌曲中常常唱到一种花叫格桑花,从歌曲中可以感觉到一定很美,隐约中已在心中找到了它的模样,那就是西藏的民歌。

西藏的舞蹈是最美的,宽衣长袖,飘若天仙,盛装登场,雍容华贵,珠光宝气,耀人眼目。无论是迎宾的牦牛舞,还是节日盛会的圆圈舞——“锅庄”,以及常见的大型团体舞——“谐饮”,无不体现了藏族的豪迈之情。舞蹈并不复杂,就是几个基本动作,然而跳动起来动作夸张,在我看来它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运动,体能达不到一定的指数是很难完成看似简单却不易达到的舞姿。即便体力十足,但少了藏人与生俱来的节奏感和奔放的性情,同样也难达到藏人特有的舞姿。因此西藏的舞蹈永远是藏族人的,一切模仿永远是模仿。一切道理到了西藏就是这么的简单,就像这里的舞蹈一般,简单之中包含了无穷的内涵。

西藏的宗教是神秘的,西藏的信徒是虔诚的,世界上恐怕再没有一个教派能使其信徒们如此五体投地,舍生忘死。最强烈的印象就是这里的宗教色彩,在布达拉宫周围见到磕着长头的信徒,据说每日这些信徒都要围绕布达拉宫磕一圈,其精神让人敬佩。又在大昭寺门前见到了磕头的人们,不知从何处来,身后放着一堆堆简单的行囊,全神贯注的磕头。由于信徒众多,场面甚是壮观,远远看去人潮涌动,时起时落,经声一片,嗡嗡作响……这种虔诚即便是铁石心肠也会为之感动。

路途中常常可以看到一路磕头的信徒,他们与土一色,神情坚定,手持快要磨透的木板,胸前挂着耐磨的橡胶与皮革,一路磕来,风尘仆仆,让人感动,让人折服,更让人叹为观止。

走进西藏,了解独有的藏传佛教。那里一切文化,一切习俗,无不与佛有关,会深切的感受到无处不有佛,无处不是佛。在山坡上看到了飘扬的经幡,每一片经幡上都写满了经文;在山顶看到了五彩的经旗,以网状的形式覆盖了山头;在沿途民居的屋顶上同样也能看到飘动的五彩小旗……

凡有人居住的地方要么有寺,要么有塔,家家设佛堂,人人做佛事,就连这里的石头也常常被刻上经文,变成了“尼玛石”。看到如此情景,心中总会产生一些恐慌,生怕一不小心冲撞了这里的神灵。然而对于藏民而言,越是这样,越是心安理得,因为神灵无处不在地保佑着。

西藏最为神圣最为辉煌的莫过于这里的寺庙建筑,因为是佛居之地,所以这里荟萃了人间一切美好的气象与伟大的心灵,走近它们,就像走进另一个世界。

带着这样的感悟,来到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这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宫殿,红白两色的建筑群共同构成了以政教合一为特色的天上宫阙。这里无以伦比的集中了西藏建筑、绘画、雕塑等宗教艺术的精华,所藏的大量历史文物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它神秘伟岸,傲立尘世,成为西藏民族历史的象征。

走进西藏,观摩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无一例外的感受到了佛的伟大与人的虔诚。金色的宝顶闪耀着佛的光芒,五彩的壁画展示着人的功德,宽敞的大殿供奉着各类佛像,狭窄的通道来往着各类人群。这里不再是清静的地方,这里不再是神秘的地方,这里更像博物馆,把藏族的历史,藏族的文化以宗教的形式带着佛的祝福,带着酥油的幽香,散布在空气中,充满幸福,充满吉祥,浸润着每位来这里朝圣人们的心…… 

 

(七)

走进西藏,也曾被深深地感动。当藏民一家如何用一生的积蓄去朝圣,千山万水磕着长头,一步一步地执着地前往心中的圣地。联想到人世间,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痛苦,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因为有一个坚定的信仰,超越了现世的苦难。对于那些藏民,神山圣水永远给予的是一种简单的生活之外,人类心灵巨大的幸福和安祥。

走进西藏,总会让人震撼。西藏的恢宏壮阔丰富,无法用语言表达。那种类似音乐的震撼,是非叙事的、模糊的,很难表达得确切。让人心里没有语言,只有情感。西藏无形的馈赠实在太巨大了,大到无法承受。那是一种严格,一种尺度,永远不能超越。

走进西藏,寻求平淡生活之外的心灵慰藉。每个人喜欢西藏可能理由不同,但真正懂得西藏的人应该明白,西藏不仅是绝美之地,绝净之地,还是绝圣之地。在那里每一个人,都会找到灵魂的归宿,会被照亮和唤醒心灵,然后带着雪山清溪一样的心情回归生活,那一定会发现原来生活不可以改变,但自己已经改变了。

人类的创造与自然的造化相比实在太渺小、太无力。面对青藏高原,除了对自然五体投地的膜拜,毫无保留地感激之外,还能体会到人类是自然界中多么微弱的一员!

走进西藏,欣赏皑皑白雪,抚摸苍穹的脸庞。掬一捧纯净的白雪,擦亮迷失的眼睛,融化永恒的思想。就象永远圣洁西藏的哈达,也永远圣洁向往的目光......

那是永远天高,永远白云的故乡。朝圣者的脚印,一步一叩的虔诚,打湿我凝眸的日夜。我也是一名远在千里的朝圣者,向着神圣的净土,向着梦萦魂牵的神之殿堂,一步一叩,一步一叩,把千里的行程丈量。

青稞酒,酥油茶,浓稠奶香的风俗。古老的喇嘛庙,飞旋的转经筒,转动着日月轮回,转动着人来人往......从盛唐的历史深处阅读布达拉宫,踱步大昭寺的街头,思索回归和皈依的感觉,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西藏,古老的西藏,积淀多年的期待和向往。西藏,永远的西藏,只有彻骨的冰雪,才能濯洗我疲惫的灵魂和滚烫的思念。让浩瀚的长风梳理起伏千里的思绪。一只矫健的雄鹰正在天空翱翔,掠过所有仰望的头颅,抒写振羽一世的感动和永恒苍天的主题......

(九)

走进西藏,一切虚幻变成现实。因为那里的天实在太蓝,那里的水实在太清,也许是因为过于美丽而多少觉得有些虚幻。

有人说:当人被世俗的观念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当人被势力的目光刺穿心肺的时候,当人的灵魂脆弱到一碰即碎的时候,当人想哭没有泪,想笑笑不出的时候,就会想到西藏。

有人说:西藏不仅能使灵魂得到片刻的休息,而且能给灵魂注入坚韧执着的精神力量,给灵魂插上奋飞的翅膀。

走进西藏,向往那庄严肃穆的佛寺,那佛寺隐伏群山、背依金光,隐约中经幡舞动,飘渺中木鱼声声、佛音袅袅,云雾间犹如身处西天佛境之中。那这就是西藏的佛寺,是那些不惧千难万苦、三步一磕头、积月、积年来朝佛善男心中的圣地,是那些手摇转轮、口念经言、安然天命信女梦中的天国。

走进西藏,向往那黑暗中的篝火,那篝火在不眠的夜晚燃烧,在繁星的夜空闪耀。那篝火,是跳着锅庄舞年轻人心中的火苗,那篝火,是喝着青稞酒老人们心中的温暖,那篝火,是唱着吉祥歌人们心中的热情……

走进西藏,向往那明媚的阳光,向往那月影和天光。点一盏酥油灯,拜一拜藏传的佛祖,在雪山脚下凝视遥远的神圣。让已麻木的情感苏醒,让空虚的灵魂重生……

走进西藏,仿佛走进了童话般的世界。西藏的天空湛蓝而宁静。这蓝色已经超越了颜色的本身,成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如此有生命的蓝色,会让人的灵魂出窍。西藏是尘世最后的一块净土,离喧嚣很远,离天空很近。雪山的雪莲,圣湖的碧水、拉姆拉错的沟壑......这些美丽的风景,只能在孩子的眼睛里方能找到。

西藏的美拒绝世俗的媚俗,厌恶人间的恭维,只有用心靠近,美才会成为一生的风景。高原的气派,足够让人心胸坦荡,纯净的空气滤掉私欲,洗涤人的五脏六腑,使你身心留香。

高原上的圣湖明亮而多情,望一眼才知道什么叫刻骨铭心;清澈见底的湖水象一面水晶镜子,照出你的初恋。

蜿蜒的雅鲁藏布江象一条洁白的哈达,从天外飘逸而来;一路柔情,缠绕着此岸的村庄和彼岸的牛羊。千百年来,一方水土养育了西藏的豁达和真诚。一碗酥油茶,一杯青稞酒,一段锅庄舞;所有的一切都会令你身心陶醉,别样的人情中,从此学会以诚相待。圣灵如鸽子,口衔和平的福音飞过来了。彩虹飞挂高原的天空,西藏要在神的应许中赞美起舞。

走进西藏,想起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仿佛听到了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入藏时的马蹄声,感觉到了这位伟大女性为西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文明与进步,为藏汉民族的团结和谐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在印象里,西藏就是一位美丽的圣女,婀娜多姿,伫立在天地之间。真想在高原上,随便爬上一座山顶,在万里碧空中顺手牵来一片雪白的云彩,织成洁白的哈达,献给挚爱亲朋;聚拢一丝五彩的祥云,绣制甜美幸福的生活。高原上的草原辽阔而苍远,成群的牛羊在阳光下悠然自得,三三两两的帐蓬点缀在草原之上,使大草原显得祥和而宁静,大自然显得和谐而优美。

西藏的空气”〉芮逍拢咴系暮恿髑宄憾烤唬谴友┥蕉吹暮铀且怀静蝗镜那宕俊N鞑氐拿褡逄厣ㄓ簦匚幕酚凭茫岣欢嗖省L乇鹗遣刈宓淖诮涛幕桥ǖ昧鞑氐目掌卸汲渎排ㄅǖ淖诮涛丁

在西藏,寺庙到处都是,最有名的当属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共十三层,气势恢宏,富丽堂皇,庄严而神秘。每天来布达拉宫的朝圣者总是络绎不绝。藏民无论是否信佛,信佛的程度如何,几乎家家户户都供有佛像。不少藏民不远千里,三步一叩首,作五体投地状,一步一步来到布达拉宫,表达他们坚定的信仰和无限的虔诚。看着路边那一群群忠实的朝圣者,我既敬仰、惊叹而又惶惑、茫然……

走进西藏,追寻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在那条古老的道路上,有前世留下的欢笑、无奈与沧桑。闭上眼睛,想象着千百年前的那一幕,仿佛看见了仓央嘉措,那个年轻的达赖衣衫褴褛,手脚缠绕着铁镣,在最后的回望中,凝泪看着远去的故乡。

巨大的红墙里传来喇嘛的颂经声,遥远的天空中,隐约的听到吟唱:那一夜,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那一年,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了你的温暖。那一世,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那一瞬,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快乐。直到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

在没有前程的路上疲惫的行走,嘴角却带着微笑,想起了许多许多,神庙,爱人和诗歌,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蹲下身子,捧上一把故乡的泥土,其中还带着神秘的芳香,或许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来不及转过身去,最后再看一眼恋人玛吉阿,就在忽然卷起的风沙过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仓央嘉措去了哪里?是天堂,还是他的故乡,那个有着神秘色彩,带着泪光的蓝花的孕育地,雅鲁藏布江下的墨脱?恐怕这个世界上已经再也没有人知道。

或许有一天,行走在墨脱的路上,看到一个无名的墓碑,下面深深埋藏的,就是民间的达赖,传说的情种,桀骜的年轻诗人,藏民心目中的仓央嘉措。雅鲁藏布江下的泪兰也已经跟随仓央嘉措的灵魂,离开了这个尘嚣的世界,再也听不到他的诗,再也看不到泪兰娇嫩羞涩的开放。

幻想着真的已经闭上了眼,身体在天空中飘摇,去到了远方,伸出双手,拥抱抑或是捕捉,嗅到了一股神秘的芳香,来自雅鲁藏布江下那条安静的小溪,来自达赖天堂中的花园。不怕前行墨脱旅途中的原始森林,不怕路上可恶的蚂蝗,更加不会害怕门巴人的蛊毒。心中永远有着一方净土,仓央嘉措的灵魂在保佑和守侯。要去的地方,任何恐惧都是苍白的,因为那个地方,叫做西藏。

走进西藏,令人心驰神往。那里有古朴醇厚的民风,有神秘典雅的庙堂。西藏,那是佛的故乡,那里有阿妈转动的经筒,也有供奉佛像的毡房,以及阿妈那虔诚的模样。那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地方,那里有神鹰在蓝天翱翔,有别具一个的天葬。那是一个格桑花盛开的地方。那里有羊肉干与酥油茶的清香。那是莹雪覆盖的天堂,那里有氆氇呢制作的衣裳,能抵御冰雪和风霜。那是歌舞的海洋。阿登在草原上展袖,卓格在帐篷前放歌。那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地方。那里有文成公主肃穆的神像,把藏汉文化溶于典章。

走进西藏,秀美的山川铭心难忘,手足之情藏汉睦和。那神秘的青藏高原,神秘的藏传佛教,神秘的民风民俗,神秘的艺术氛围,感染和熏陶顶礼膜拜的人们!那是朝圣者的虔诚的足迹。

西藏的经幡,那是西藏到处可见的图腾。或飘扬于民居、山梁、江岸湖边,或悬挂于佛寺、佛塔、嘛呢石堆,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抄满经文咒语,或不著只言片语,仿佛无处不在地向人们诉说着藏族关于宇宙、万物、原初的玄思奇想……

经幡是那么古朴而新奇,神秘而诡谲,独具藏民族的文化风彩。年年岁岁,新旧更替;日日月月,随风飘扬……

经幡在高原那纯净的蓝天下翻飞,耀眼的阳光产生出神奇的光芒,不禁使人产生幻觉,似乎灵魂即将离身而去,随之飞往那神秘的净土世界……

走进西藏,随处可见的是经筒。充满神秘色彩的鎏金经筒,那是藏传佛教的圣物——“唐多括罗”。据说释迦牟尼佛对他的弟子说:“转动唐多括罗功德不可思议,可以使日月山河大地河流的众生都得到解脱,可令所在地方吉祥如意”。于是僧侣在内部放置经文,信众相信,或推动旋转,或围着绕转,就可以亿万次地释放那些佛经咒文的无穷法力,驱魔消灾,祈福平安。

经筒隐匿在圣光之下,显得高大而庄严,给人无限的遐想,仿佛传递着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信息......仿佛听到转经者虔诚地吟诵那千年不变的六字真言:“啊嘛哞叭咪訇”。祈求着诸事如意、法恒佑护的无量功德。在最简单的真言里,或许有着最深奥的哲理。转经筒在信徒的手里旋转着。最单一的动作中,无疑有着最虔诚的寄托。

走进西藏,盛情的主人会捧上甘甜爽口的青稞美酒,献上吉祥如意的洁白哈达。洁白飘逸的哈达,是藏族人从湛蓝的天空剪下的一缕白云。

驻足于藏民中间,会发现别样的景致。那臂腕挂着手杖,双手合十,虔诚朝拜的白发老奶奶;那拄杖望远,饱经风霜的戴着绒帽的老大娘;那手摇幡铃,俯身弯背,一步一趋的老大爷;那头顶白帽,以右脸长久地亲昵骏马,陶醉于梦幻之中的牧马人;那身着节日盛装,正喜气冲冲地赶往赛马场的青年壮士;那面孔黝黑,吸吮热酪,略作休憩的红装赛马者。

以及那站在毡房前,撩拨头发,等待亲人归家的中年妻子;那举伞饰面,手持吉祥花草的健壮女人;那性情豪放,在街上敞怀为婴儿喂乳的青年母亲;那衣饰鲜艳,回眸浅笑的青春少女;那面对汽车、叉腰倾身,侧头问话的姑娘;那天真无邪、半吐巧舌,讨人喜欢的村女;那立于高原大野,向着远来宾朋挥舞小旗的藏族儿童,一切得之自然而后神。

走进西藏,领略威严的布达拉宫。它是拉萨这座雪域之都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象征,闻名于全世界。在藏传佛教中,布达拉宫又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布达拉”在梵语是“普陀”的意思,也是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所以布达拉宫又被称为第二普陀山。这座缘起于公元七世纪的宫殿,位于西藏首府拉萨市西北部的一座小山——红山之上,依据山势蜿蜒修建至山顶,气势巍峨壮丽,宫殿富丽堂皇。那里有兰色的烟霞、神奇的光芒、飘渺的宫殿、耸立的经柱。布达拉宫隐匿在兰色的烟霞之中,好似天边的幻景,虚幻飘渺。天空中射出的一束神奇的光芒,恰好勾勒出布达拉宫的雄伟身影。经幡的柱子在画面的左前方若隐若现,仿佛佛教的圣光洒满天地人间……

从松赞干布到十四世达赖的1300多年间,先后有9个藏王和10个达赖喇嘛在这这座高贵威严、红白组成的古代金顶建筑物内施政布教。

从五世达赖喇嘛开始,布达拉宫就成为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历世达赖喇嘛的灵塔也供奉在此。宫中保存着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西藏官员的印鉴金册、玉册和工艺品等,此外各类佛像、法器、唐卡、经文、书籍及壁画等大量珍贵文物。

布达拉宫内部虽然光线暗淡,点燃的酥油灯很多。恍惚的灯影,浓重的酥油味,金碧辉煌的壁画,庄严神圣的菩萨,烘托出神秘的氛围。

伫立布达拉宫广场翘首仰望,只见殿宇巍峨、入云、曲径回廊重重叠叠。那拔地凌空的气势,金碧辉煌的色调真如天上宫阙一般。那是拉萨的封面,也是西藏的封面。

走进西藏,就走进了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在外界看来是一种神秘色彩很浓厚的宗教。据说它始于松赞干布时期,后来制服了其他教派,逐渐建立了藏传密教的基础,甚至形成了政教合一的特殊局面。

藏传佛教中的密宗教义与特征,又称为“密宗”或“喇嘛教”,为世界各地的佛教所无,常被认为极具原始佛教特色与藏民族色彩。直至现代,藏传佛教才逐渐为世界各地的佛教徒、旅游者和宗教学者所了解,它的庞大的思想体系、精深的义理底蕴、独特的修持方式、神秘的文化价值,均令世人叹为观止。

(十八)

走进西藏,迷恋纳木错与香巴拉的景色。纳木错湖海拔4718米、总面积190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藏语意为天湖、灵湖或神湖。对岸就是念青唐古拉山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黄河的血脉里,都流淌着从它的雪峰上融化的雪水。

在西藏古老的神话里,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错湖曾是一对生死相依的情人,在与魔鬼的搏斗中,赢得了胜利,也倒下来化做了雪山和圣湖,滋养着生生不息的藏族子孙。湖水清澈透明,雪山冰清玉洁,在蓝天映照之下,使人有如身临仙境。据说如果能绕湖而行,便能得到渊博的知识和无量的功德。因此,千百年来,许许多多信众来到湖边,不为观赏,只为转经,使纳木错成为藏传佛教的圣地之一。

天上飘荡着五彩祥云,雪山泛着玫瑰色的霞光,近岭绿树葱茏,湖面波澜不兴,青草钻出冻土,马儿悠闲地漫步……展现着心中理想的乌托邦! 

 

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她的名字叫香巴拉,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香巴拉并不遥远,她就是我们的家乡。

走进西藏,领略神秘的民俗民风。在这样神秘的地方生活的民族,一定有着神秘的民风民俗,这是西藏给予外界的又一个神秘。在离天很近的地方,总能看到一群身穿五颜六色美丽服装的藏族人们。千百年来,他们悠闲自得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与世无争。但是,汽车和飞机的出现,渐渐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游客开始从各方涌来,他们也开始用新的思维去衡量这个世界。

由于长年生活在极端的自然条件下,西藏人首先给人最强烈的印象就是吃苦耐劳。他们不重现世,向往来世,因而笃信佛教,并由此而豁达开朗。尽管藏民男子性情彪悍,但是,他们爱憎分明,只要你懂得尊重他们;女子个个能歌善舞,只要你能让她们开口,一定是歌声嘹亮。

藏族壮汉,鼻直口阔,面色黝黑,张口金牙闪闪,闭口犹如金刚,至于内心是什么样的情景,单从外表是无法辨别的,即便是一种友善,但这种友善也会让人生畏。

西藏人活得单纯,是因为艰苦的环境、艰苦的生活无法复杂起来……的确,他们的喜怒哀乐界限分明,没有什么过渡,微笑在这里被省略,这是时常感到冷峻的真正原因。

他们对宗教的信仰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寺庙里、大路上到处可见手持转经轮的信徒,尤其是那些五体投地、一步一拜、磕长头去进香的场面,令所有见到的人无不感佩万分。

如果你能跟他们聊聊,就会发现,他们大多是为家里的病人或亲友的不幸来许愿还愿的,目的纯然是为着他人!一步一匍匐的动作以及手上的木屐,我们不难体会到他那无比虔诚的精神!

走进西藏,巍峨的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上的“第三极”,与南极、北极并列。那里独特的地形地貌、独有的动物植被,都称得上自然界一绝!再加上千百年来交通的极度不便,使之与世隔绝,人们因此对它产生了更为浓厚的神秘感。神秘的雪域风情溢于画面:阳光被白云分割成金色的彩带,分别洒落在前景和远山,池塘与近岭便笼罩在神秘的阴影之中。一群牦牛出现在草地上,安祥地吃着青草,象是神明送来的一个微笑……

西藏的地理条件极为复杂,崇山峻岭,深谷险壑,人迹罕至。偶遇村庄,恰好又有一缕阳光照射,真恍若世外桃源!然而高原气候,数里之间,气象不同,不远之处就是乌云密布。更出人意料的是:乌云之中却有彩虹显现,真是令人惊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尚未受到污染的净土,在这里没有忧伤,没有烦恼, 没有怨恨,高原的风就想清澈透明的湖水,静静地洗净心灵的创伤和尘世的庸俗,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和谐的乐土。西藏的水绿得让人心房颤动,简洁得让人屏息静气,纯净得让人灵魂出壳!

走进西藏,采集那里的民风。在日额则偶尔看到赶羊的孩子。这些藏族孩子十分可爱,就像路边的小树和花朵一样,那么自然,那么令人欣喜。对于这藏族孩子,拉萨是一个充满想像力的词语,是一个极具魔力的词语,把她的心灵世界拓得很宽很宽。

沿着雅鲁藏布江岸斜斜的坡地上,偶尔会看到一垄金黄的庄稼,那是成熟的青稞,或是盛开的油菜花。还有一小片一小片开着粉红色花的作物,竟然是久违的荞麦。荞麦是属于南方70年代贫瘠山地的作物。寒冷的冬天,荞麦像小孩冻红的脸色和手指。它们的茎杆和叶子是紫红色的,开出的花朵是粉红色的。后来南方的主粮逐渐丰富起来,再也没有看到过家乡的山地种植这种产量不高的作物,却想不到它们迁居到了西部高原。也许,西藏本来就是它们的家乡,只是那时南方山区的人们吃不饱肚子,它们才跑到了南方山地,迎着冬天的寒风,开出红红的花朵,温暖童年的记忆。舌根回味着荞麦的清香,就像邂逅了童年的朋友。

走在一处僻静的民居小巷里,听到了一阵隐隐的歌声。那歌声像蓝天上的云缕,若断若续;又像荒山坡的草色,若有若无。循声寻去,看到几个当地的藏族同胞在垒土墙。两个裹着头巾的女人在地面和泥,三个健壮的汉子在房上作业。女人的歌声清越,汉子的和声浑厚。我远远地站在小巷里倾听,感觉听到了高原天籁。

那歌声舒缓绵长,融入了劳动的节奏。一只黑色的狗在悠闲地转来转去,几只小鸟从屋顶飞过。歌声在下午的风中飘荡,带着黑黑的泥土的气息,飘向湛蓝的天空。那些劳动者在歌唱着,劳动着,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歌声连同一个高原的情调,都飘进了一个远方的倾听者的心中。

(二十二)

走进西藏,寺庙的金顶耀眼夺目。西藏有着那么蓝的天空,才会有着那么多金光闪闪的金顶,仿佛是前生与后世的梦幻。看见一些虔诚的信徒,手捧装着酥油的碗,庄严肃穆地走向金顶下的寺院,去为菩萨们跟前的酥油灯添油;看见另一些虔诚的信徒,一步一个长跪,丈量着大地,朝金顶下的寺院前去。这片高原上的土地,所以如此神秘,都是源于那么蓝的天空,那么高贵的金顶。

扎什伦布寺那未曾开启的古色古香的大门。想象门里一定端坐着金碧辉煌的菩萨。神态安详而庄严,深沉无语又智慧四射。那是一座想像之门,一座神秘之门。经历过不知多少岁月的流逝,显现着历史的深邃和庄重。

一个面对尘世的人站在神的门前,想像那扇门突然打开,身后端坐的菩萨,也是面向尘世而坐的。他们面对尘世的姿态,他们慈悲的目光投注的方向,充满了对尘世的关注和期待。神的门扉,无论关着还是开着,都让人肃然起敬,让人浮想联翩。

走进西藏,在夜的瞳孔里,带着古铜色的传说,翻过你的脊背,双手合十膜拜,只夹住我所有的祈盼。在南方想象纳木错的眼睛,诡异的图腾,格桑花儿的歌唱,青藏公路如哈达般飘向远方。思念只是一只远古生物的叹息,传升到8848米的高度,那朵独自盛开的雪莲,沉淀着千百年的思绪。要把脚印带到那里,把空洞的躯体,装满充实后上路,用智慧与沧桑。

神秘的西藏对所有渴望探索的人们既是诱惑,也是挑战。只有虔诚忘我的人,怀着对博大而神秘的西藏文明的景仰之心。才能揭开它的面纱,窥见那神秘背后的神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3245.html

更多阅读

西藏旅游线路怎么设计 成都花舞人间

随着西藏旅游日益的时尚和火爆,越来越多的游客在为来西藏一游做着详细的筹划和准备。但是有些游客在出发之前在线路的选择和设计上有点不知所措,在这里对西藏的黄金旅游线路做一个简单的分类和列举,希望对您有用。自治区含林芝,日喀则

物怪人间6:声音怪兽

物怪人间6。声音怪兽文:周二(D同学)“这世界却宁可宽容你是个哑巴,也不允许你不遵守说话的规则。”——周二“下一位请进。”走进来的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中等身材,穿灰色夹克,看不清脸,因为他戴着口罩,不过到耳鼻喉科看病的人,有呼

《孝庄秘史》里的“苏茉儿”走进婚姻殿堂 孝庄皇后秘史

《孝庄秘史》里的“苏茉儿”走进婚姻殿堂              ---胡静成为明星史上最牛的婚礼  胡静,机敏灵透、秀质慧心,美丽外表。时面精灵,时而妩媚,时而热烈,时而端庄,时而优雅,时而冷艳,时而天真,时而神秘......1996年考取了

《爱情盛宴》:原来人间情爱是希腊众神郁闷的产物

相关影评: 更多>> 我也看过这部电影 《爱情盛宴》:原来人间情爱是希腊众神郁闷的产物(FeastofLove)车厘子/编译影片改编自查尔斯•巴克斯特2000年的同名畅销小说。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郊外的一家咖啡馆里,透过教授兼作家哈利(Harry,st

声明:《走进西藏走进人间天堂 人间中毒电影天堂》为网友豞茇上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