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院体、浙派绘画 明代园林绘画

美术史19:明代院体、浙派绘画



林良[1416?-1480,广东广州]-鹅泳图(局部)

(1)院体:

(前期)

边景昭(花鸟)、谢环(人物)、安正文(界画)

李在(山水-法郭熙)、商喜(重彩人物)、孙隆(写意花鸟)

(后期)

朱瞻基(院体花鸟+写意人物)、戴进(山水)、林良(水墨花鸟)

王谔(山水)、朱端(山水)、郭诩(人物)、吕纪(花鸟)

(2)浙派:

(前期)

(戴进)、吴伟(人物+山水)、陈录(花鸟-梅)、钟钦礼(山水)、汪肇(山水+花鸟)

(后期)

张路(人物+山水+花鸟)、蒋嵩(山水)、郑文林(人物)、项元汴(山水)、项圣谟(山水+花鸟)、蓝瑛(山水)(武林画派)

——————(1)院体——————

明代院体(宫廷绘画)以山水、花鸟画为盛,人物画取材比较狭窄。山水画主要宗法南宋马远、夏圭,也兼学郭熙,著名画家有李在、王谔、朱端等人。李在仿郭熙几乎可以乱真,王谔被称为“明代马远”。花鸟画呈现多种面貌,代表画家有擅长工笔重彩的边景昭,承袭南宋院体传统,妍丽典雅而又富有生意。孙隆从北宋徐崇嗣脱胎而出,专攻没骨法。林良以水墨写意花鸟著称,笔墨洗练奔放,造型准确生动。吕纪工写结合,花鸟精丽,水石粗健,自成一派。明代宫廷绘画虽未取得像宋代院画那样划时代的成就,但在某些方面也有新的开拓。戴进《仿燕文贵山水图》山石皴染兼施,淡墨烘晕,边皴边染的艺术表现手法,使画面呈现出一派烟霓弥漫之态,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江南润泽清幽的自然风光。

001-边景昭[永乐-宣德,福建沙县]-花竹聚禽图

花竹聚禽图



此图亦名《春禽花木图》。写野外山林一隅,李花、杏花绽放,岩石间竹叶丛生,嫩笋破土而出;口鸟和喜鹊栖止在树枝和坡石间,或回首理羽、或低头觅事,禽鸟情态生动,色彩妍丽明洁,表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景。其画法继承了北宋院体风格,禽鸟勾勒精细,笔致柔和;用简放粗重的笔墨勾染岩石,吸收了马远刚健的笔意。此图工写结合,刚柔相间,在花鸟画技法上有所创新。

002-边景昭[永乐-宣德,福建沙县]-三友百禽图

三友百禽图



初冬时节,百禽栖戏于松竹梅之间。坡石上,两株翠竹凛然耸起,直入云端。古老的梅干斜出画面,茁壮的梅枝低垂,梅花怒放。梅竹之后,松枝隐现,一群大小不一的禽鸟,姿态各异,或飞或鸣,或栖或戏,仰俯反侧,顾盼呼应,一派生机。构图繁复,多而不乱;造型准确,工而不板,画风师法南宋“院体”而有自我。画中自识:“永乐癸巳秋七月,陇西边景昭写《三友百禽图》与长安官舍。”后钤“湘府殿赐”、“怡情动植”、“边氏文近”三印,又一印不可辨。癸巳为公元1413年。曾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003-边景昭[永乐-宣德,福建沙县]-双鹤图

双鹤图



此图中溪水坡岸两只白鹤,一只垂首下喙觅食,另一只转项回首,整理翎羽,情态各异,悠然自得。三棵老竹劲挺耸立于仙鹤间,小竹丛生,环境清幽净洁,更加衬托出仙鹤轩昂高洁的气质。构图疏朗,用笔细腻而不板滞,色泽浓艳而不流于柔媚;用白粉细笔勾画仙鹤羽毛,颇得质感。以细毫写脖颈及尾羽绒毛,极工整细致,毫微毕见。老竹用中锋钩勒填色;远处浅滩以淡墨晕染,隐约可见。笔法朴拙,风格浑厚,近似南宋院体画法,是边景昭的传世代表作品。

004-边景昭、王绂[永乐-宣德,福建沙县]-竹鹤双清图

竹鹤双清图



此图为边、王二人合作,边画鹤,王画竹。本幅自识:“陇西边景昭同孟端王中书写竹鹤双清图。”在明代宫廷画中,花鸟画的创作显得较为活泼自由,许多画家在继承宋“院体”工整富丽之风格的同时,恰当地吸收了文人画的因素。画中边景昭所画仙鹤着色淡雅,笔墨简放,尤其是鹤的造型姿态矫健,气度娴雅,轩昂高洁,与王绂清润秀挺的墨竹格调统一。作品给人以清新出尘之感,是职业画家与文人画家配合默契的成功之作。

005-谢环[永乐-宣德,浙江温州]-香山九老图

香山九老图









“香山九老”指的是唐代文人胡杲、吉玫、刘贞、郑据、卢贞、张浑、白居易及李元爽、禅僧如满九位老者。他们因志趣相投,结为九老会。此图绘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三月二十四日,九老在白居易之居处欢聚,既醉且欢之际赋诗画画的情景 。根据白居易香山九老会诗序》的内容可知,对九老雅集的描绘早已有之,到了南宋时期,此题材在画院中也非常兴盛;而明代的宫廷画家在承袭南宋画院风格时,对此种具有历史典故的题材又较好的继承下来。

整个场面以石径为主线,中间穿插以厅堂楼榭,假山叠石,古松,梅树,瑞鹤等景物,把画面的几个部分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体上看,瑞松摇曳,梅花绽放,祥鹤唳鸣,环境清幽淡远,实为人间的“桃源仙境”。

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作者着重于对人物表情的描绘。人物布局上聚散都非常富于变化。笔法工整严谨,衣纹线条准确,挺拔而秀逸,极富质感,色彩鲜艳、古拙。在景物刻画上也非常严谨,小径上的碎石,亭台、屋宇等一笔一笔地描绘出,松柏,梅树,竹叶也细细地勾勒,显示出画家精谨细密的功夫,具有李唐、刘松年的遗风,属于院体一派。





006-谢环[永乐-宣德,浙江温州]-杏园雅集图

杏园雅集图







此图卷描绘了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内阁大臣杨士奇、杨荣、杨溥及画家等十人在杨荣的杏园聚会之情景。另绘童子九人、仆人五人、共计二十四人,其中有画家本人的自画像。同时还描绘了杏园环境风貌、临时设置的家具、游乐具、炊饮具等。画家充分运用了传统的散点透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再现了一幅封建社会高级官僚和文人宴乐的历史画面。作品画法工细,用笔稍加放纵而有所变化,色彩鲜艳,不愧为谢环之杰作。

图卷后保留着当时雅集者手迹:杨士奇的《杏园雅集序》,杨士奇、杨荣、杨溥、王英、王直、周述、李时勉、钱习礼、陈循题诗各一首,杨荣的《杏园雅集序》保存完整。最后为翁方纲的考跋。

此幅画卷虽未见著录,但从骑缝处的“关西后裔”云印看出属杨荣家族收藏。解放后此画捐赠镇江博物馆收藏。

另有《杏园雅集图》卷,题材相同然构图各异,绢本,设色,纵36.7厘米,横240.7厘米,卷后亦有冠冕一时之杨士奇、杨荣、杨溥所谓“三杨”等多人题记和序文,现由美国翁万戈先生收藏。

007-安正文[宣德年间]-黄鹤楼图

黄鹤楼图



此图描绘大雪后的黄鹤楼,银装素裹,气势雄伟。主楼内数雅士正展开画轴赏鉴品评,回廊上游人和山门前纷至沓来的旅客皆仰首拱手目送仙人乘黄鹤而去,气氛极为肃穆庄严。构图仿南宋“院体”山水界画的布局法,建筑物描绘细致工整,坡石、野草、松柏以浓重、粗犷、写意的笔法画山,是显著的明代山水界画的格法。





008-安正文[宣德年间]-岳阳楼图

岳阳楼图







009-李在[宣德年间,福建莆田]-阔渚晴峰图

阔渚晴峰图



李在与日本画僧雪舟有过交往,雪舟于明成化三年至五年间来到中国,与李在相认,并向其请教画艺,成为中日文化艺术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画幅水墨淋漓,高山耸立,山石、树木的造型均从李在而来,模仿的痕迹明显,构图亦有北宋遗韵。本幅《阔渚晴峰图》轴,是李在存世的作品之一。这幅画在清《石渠宝笈》一书中将其列为是北宋郭熙的作品,后经鉴定,认为属于错定,而更正为李在的作品。画上李在的原款已被挖去,而有好事者添上了郭熙的伪款。

作品取全景式山水,气势宏阔,皴笔细密扎实,墨韵浑厚,画树木呈“蟹爪枝”状,从意境和笔法来看,确实与郭熙极为相似,是典型的北派山水面貌。



010-李在[宣德年间,福建莆田]-米氏云山图

米氏云山图



011-李在[宣德年间,福建莆田]-琴高乘鲤图

琴高乘鲤图



此图绘古代琴高乘鲤的神话故事。《列仙传》载:琴高为战国时赵国人,善鼓琴,曾为宋康王舍人,有长生之术。后递入涿水中取龙子,临行与诸弟子约期相间,嘱在河旁设祠堂及设斋等候他复出。届时,琴高果然乘亦鲤从水中出,留一月余,又乘鲤入水。此图表现琴高辞别众弟子乘鲤而去的情景。布局构思精巧,琴高跨鲤背回首眷顾的姿态,与岸边揖手相送的弟子们顾盼呼应。波涛汹涌,狂风乍起,云雾弥漫,用以渲染仙人非常递逸时的神秘氛围。景物的配置颇具匠心,树石和远山处于画幅的边缘,中间留出大片空白,既突出了主题,又显得天、水的宽阔。山石皴法融合披麻皴、解索皴为一体,加以变化,笔势劲疾,富有动感。墨的浓淡对比强烈,淋漓尽致。综观全图,笔墨精纯熟练,格调爽朗明快,属明代“院体”风格。署款“李在”,钤“金门画史之章”。



012-李在[宣德年间,福建莆田]-山村图

山村图



图绘山间村落,巨峰如障,溪流坡岸,人物舟船,房屋俨然。作品取全景式山水,构图饱满,气势宏阔,皴笔细密扎实,墨韵浑厚。山石的卷云皴法和树木的“蟹爪枝”画法来自北宋郭熙,而用笔较为粗放率意,兼具南宋马远、夏圭之意,这种融南北宋于一体的画法是李在的本色面貌。画面以雄壮的山川衬托村居生活之平和气息,颇具怡然闲适之意趣。 本幅款署“李在”,钤“金门画史之印”朱文印。



013-李在[宣德年间,福建莆田]-萱花图

萱花图



画萱花一支,大小叶六、七片,一茎斜伸右上方,茎梢有萱花数朵,逸笔中见苍劲,水墨渲洗,自题七绝一首:“帘卷薰风夏日长,花含鹄嘴近高堂,筵前介寿双亲乐,颜色辉辉映彩裳。莆田李在为郑仪写。”下钤白文“自家意思”、“海天秋月”。//此画系1982年4月淮安明代王镇墓葬出土。王镇,字伯安(1424-1495年),处士,收藏字画,识其真伪,系明代中期江淮一代颇有名气的一位收藏、鉴赏家。该画出于明代宣德年间,院体人物李在之手,被王氏所收藏,算是难得的李氏佳作,画风异于作者其他作品。

014-商喜[宣德年间,河南濮阳]-关羽擒将图

关羽擒将图



《关羽擒将图》是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画中的一件精品,作者是明代的商喜。商喜,字惟吉,宣德中征入画院,授锦衣卫指挥。除人物外,兼擅山水、花鸟翎毛。清代王士祯《池北偶谈》载“京师外城西南隅圣安寺寺殿有商喜画壁”,“今大西天经盦殿壁龙神及大轴文殊普贤变相,亦喜笔。”据此看,壁画也是商喜的拿手好戏,此《关羽擒将图》虽绘于绢上,但具有壁画的许多特点,正可映证。

《关羽擒将图》描述的是三国时“水淹七军,活捉庞德”故事。画中的庞德虽然被擒,但心中不服,怒睁双目、咬紧钢牙、咆哮挣扎,几近全裸的身体正可表现庞德雄壮的体魄。二员裨将一按住庞德,一正加紧钉敲木桩以捆缚庞德--否则真难制服庞德。关平欲拔佩剑,周仓厉声喝斥,两人高度警惕,随时准备应付突发事件。而关羽相对轻松,坐于山石之上,正双手抱膝,身体略向前倾,美髯拂动,气宇轩昂,正注视着庞德的一举一动。

此画商喜用对比法,庞德愈是凶猛,愈能反衬关羽的神威,一静一动,充满戏剧性,画中关羽与庞德大于其他人物,以此突出主要人物。衬景山石用斧劈皴,用笔劲挺爽利,有宋人遗意。人物衣纹线条流畅生动、转折合度。铠甲描绘繁而不紊,用色艳而不俗。全图人物及故事情节表现的淋漓尽致、恰如其分。

015-商喜[宣德年间,河南濮阳]-四仙拱寿图

四仙拱寿图



本图所绘皆为佛道人物,其中的故事情节为何,仍有待考。图中四位仙人凌波渡海,拱望寿星南极仙翁驾鹤淩空。其中趺坐在三脚蟾蜍上,似为全真教五祖之一的刘海蟾;脚踏拐杖、身系葫芦者为李铁拐;另外二人,一足踏竹帚;一足踏蕉叶,似为狂颠禅僧寒山、拾得。画中人物表情生动,如在对语。袖摆衣角随风翻飞,衣描线条顿折有力,而波波滚动的浪涛运用战笔描绘,更显得劲利壮阔,本幅笔墨精细,如同出自宋人之手,是一幅细谨的吉祥画。

016-商喜[宣德年间,河南濮阳]-宣宗出猎图

宣宗出猎图



此图作者商喜为宣德朝供职宫廷,并授锦衣卫指挥的宫廷画家。图中画明宣宗朱瞻基率宫人乘马出游的场面。

017-孙隆[宣德年间,江苏常州]-芙蓉游鹅图

芙蓉游鹅图





画图中一狮头大鹅,侧身临溪立于芙蓉花石之下,形态生动,栩栩如生,仿佛似闻其鸣。芙蓉偃斜上伸,仰拶风露,意态雅逸。鹅用勾染法,花用点染法,枯润织浓,掩映相发,挥朴清丽。将勾、染、点有机地融于一体,既潇洒放逸,又秀丽典雅,寄新意于法度之中,得妙理于豪放之外,风格独异。

018-孙隆[宣德年间,江苏常州]-花鸟草虫图

花鸟草虫图





此图册共有十二开,都是以写意的手法,写生花鸟草虫。画中直接以笔着色渲染点画,不见钩勒之笔,简括疏略,挥洒纵横,笔不到而意连,线不写而韵生,设色淡雅,为大写意花鸟画之先声。在此选其中二开,可见其写意草虫花卉的功力。

019-朱瞻基[1398-1435,江苏南京]-瓜鼠图

瓜鼠图



此画作为写意小品画。画面布局紧凑,虚实结合。以水墨粗笔点染瓜叶,干笔涂擦小鼠茸毛,浓淡粗细运用自如。藤枝挥洒如草书,石的勾勒、点皴极似赵孟頫,笔墨多取自元人的水墨花卉、竹石画法,具较多生拙的文人画意趣。此图是宣宗以正统的画风创制的花鸟画佳作。

020-朱瞻基[1398-1435,江苏南京]-壶中富贵图

壶中富贵图



明宣宗(1399-1435),姓朱,名瞻基。建元宣德,都北京 ,自号长春真人,太祖曾孙。工书画,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往往与宣和(宋徽宗)争胜。此图作成于宣德四年(1429),画花偃仰得宜,而顾盼生姿,画猫用笔精细,纤毫毕至。猫谐音为耄,祝颂长寿,并以牡丹寓富贵。铜壶花器虚悬,内仅花三朵,中间绿叶渐层而上,逾于梁上,极富轻盈之趣。地上置有椭圆三足洗,为典型明初官窑宫廷造器。画上钤“宣德秘阁图书之宝”,并有大学士杨士奇(1365-1444)题记。



021-朱瞻基[1398-1435,江苏南京]-花下狸奴图

花下狸奴图



022-朱瞻基[1398-1435,江苏南京]-三阳开泰图

三阳开泰图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代最具艺术天份和才华的艺术家皇帝。这幅画三阳开泰图以水墨为主,略加淡彩,风格典雅自然,带有文人画笔墨的韵味。在图上有明宣宗“宣德四年(1429),御笔戏写三阳开泰图”的署款,以及钤盖“广运之宝”御用玺印,可以知道这是他三十一岁年轻时的作品。

023-朱瞻基[1398-1435,江苏南京]-寿星图

寿星图



此图人物形象生动有趣,刻画了寿星慈祥的神态。衣纹线条粗犷洗练,用笔潇洒,浓墨、淡墨相间,有立体感,继承了文人写意画的传统。这件作品是赐予太子少傅兼户部尚书夏原吉的。

024-朱瞻基[1398-1435,江苏南京]-双犬图

双犬图



此图中兰花飘逸,双犬悠闲散步,神形毕肖,生动写实。画犬以没骨法与钩勒法巧妙结合。善用淡墨渴笔表现皮毛的质感,用线勾首、爪,产生虚实相合之感。

025-朱瞻基[1398-1435,江苏南京]-武侯高卧图

武侯高卧图



此图绘诸葛亮敞胸露怀,头枕书匣,仰面躺在竹丛下,举止疏狂。当是诸葛亮出茅庐辅助刘备之前,隐居南阳躬耕自乐的形象。人物高卧狂放的情态,刻画得很生动,线条洗练。墨竹用笔潇洒,得元人意韵。朱瞻基三十岁作此画赐给老臣陈暄,反映了明代前期,皇室对贤才的渴求心情。

026-朱瞻基[1398-1435,江苏南京]-御临黄筌花鸟卷

御临黄筌花鸟卷



用笔极精细,妙在傅色,造型准确,珍禽、玉兔、花卉以五色渲染,工整不苟,细润生动,尽显“黄家富贵”气,画面绢素包浆莹润自然,铃有:武英殿宝、玺印。明代鉴藏家王世懋(1536—1588)字敬美,官至太常少卿。(参见《中国书画》P492,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在此卷上题跋:“御笔亲摹玉兔奇,画师虽巧亦难齐。中原麟凤知多少,未得君王一品题。隆庆改元仲秋,琅琊王世懋”。铃印:王氏敬美,妙明山房。皆尽感怀赞美之词,由此可知此卷在明嘉靖,万历时代已为书画行家,题鉴传世。卷上还有:古雪老室鉴赏,杜绾印章等数方鉴藏玺印,极为珍贵。《御临黄筌花鸟卷》穿越历史长河逢中华盛世,显尊美姿荣于东北大地,为煦煦春光增色添彩。









027-戴进[1388-1462,浙江杭州]-洞天问道图

洞天问道图



此图描绘轩辕黄帝至崆峒山向广成子问道的故事。画面左侧峰峦突起,直入云霄,右侧古松茂蔚,老干虬枝。山谷险道上,身着衮服的皇帝孤身赴洞天问道。山石用斧劈皴,人物作琴弦描。设色淡雅。画风学南宋“画体”而又有元人秀劲的特色,为戴氏前期比较精微优美的佳构。画中署有“同郡戴文进为德宣卿友制”。后钤“钱塘戴氏文进”、“文进”。





028-戴进[1388-1462,浙江杭州]-风雨归舟图

风雨归舟图



这幅画描绘暴雨降临的瞬间,风雨交加,江面上小舟颠簸摆荡,行人迎风而行的情景。为了捕捉这大自然戏剧性的一刻,戴进运用宽阔的湿笔,快速斜扫过画面,表现大雨滂沱如泼、雨雾翻腾的撼人气势,同时他也画出翻折的树叶、芦苇,和逆风行走的小舟形成一种垂直逆向,加强整幅画的动势。

戴进这幅画以自然中的风雨云雾为创作主题,可以追溯到南宋夏珪的传统。不过,和宋代绘画相比,戴进的构图动势更强烈,笔墨也更加奔放纵恣,这件《风雨归舟轴》影响了后来的明代宫廷画家,成为他们描绘这类风雨山水图的典范。





029-戴进[1388-1462,浙江杭州]-关山行旅图

关山行旅图





030-戴进[1388-1462,浙江杭州]-葵石蛱蝶图

葵石蛱蝶图



此图为戴进极少见的工笔设色花卉作品,诗情浓郁,耐人寻味。图中一棵蜀葵亭亭玉立,茎干直挺,绿叶扶疏中绽开着朵朵素净妍丽的花冠。两只翩翩飞舞的彩蝶,则打破了由于花枝凛然独立所造成的冷漠古板,为画面平添了活泼的气息和无穷的意味。此画状物准确,造型质朴,笔致细柔,敷色清丽,既继承了宋代 “院体”花鸟的工笔法,又融入了元代“没骨设色法”,形成工致而不浓艳,秀丽而不柔媚的风格。款署:“静庵为奎斋写。”钤“钱塘戴氏文进”印。画幅上方有明刘泰等四家题跋。鉴藏印钤“朱之赤”等。



031-戴进[1388-1462,浙江杭州]-灵谷春云图

灵谷春云图



全卷绘画层峦叠嶂,千岩竞秀,苍松屹立,山间白云,清泉飞瀑,草庐柴扉。画家运用青绿法,勾线填色,略施皴擦点染,更为落落大方,潇洒自如。用色浓妍而又沉稳,特别是山间白云以淡彩晕染,点线交织的树木在云中隐约可见,更显葱郁华滋,山色空漾,为明代早期极成功的青绿山水画作品。

032-戴进[1388-1462,浙江杭州]-南屏雅集图

南屏雅集图



戴进的山水画方面,取法两宋传统,尤有马、夏遗风,被称为明代“院体中第一手”,有工整与粗放的变化。戴进早中期的山水画,以细笔为主,其特点是从李唐、刘松年的画法中融合变化,工细严整。其后期的山水画则笔墨疏放,以粗笔写意为主。《南屏雅集图》是描写元末名士杨维桢春日携友携妓游西湖,在南屏山下莫景行山庄中宴饮酬唱时的情景,作于天顺四年,是戴进晚年的代表作。

《南屏雅集图》为画家去世前两年,七十三岁高龄时所作,笔力丝毫未减,反而更趋谨细。此画是应当时名流所请而作,描绘元代会稽的一群名士在杭州西湖宴集的情景。笔法圆熟,人物刻画用钉头鼠尾描,简练清劲,人物与周围自然景物的相互配置很有节奏感。

033-戴进[1388-1462,浙江杭州]-三顾草庐图

三顾草庐图



用“招贤纳士”为题材的历史故事画在明代宫廷画中占有相当比重,以表现皇帝纳贤的迫切心情。此画即取自家喻户晓的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的故事。画面描绘的生动而细致,人物的神情动态自然而传神。在画法上,显示出画家对于南宋画风的继承和发展,用笔简劲。墨色清雅,风格独特。





034-戴进[1388-1462,浙江杭州]-涉水返家图

涉水返家图





035-戴进[1388-1462,浙江杭州]-踏雪寻梅图

踏雪寻梅图



此图绘高士踏雪访梅之雅事。

整幅构图师郭熙景式,枯树画法也仿郭熙的蟹爪,而山石皴法则用小斧劈,峦头灌木双学于范宽。





036-戴进[1388-1462,浙江杭州]-溪边隐士图

溪边隐士图



037-戴进[1388-1462,浙江杭州]-溪堂诗思图

溪堂诗思图



画峻岭虬松,茅堂临溪,后倚飞瀑,中藏寺观,得深山幽居之意。戴进幼年学画於叶澄,随后对南宋李唐、马远潜心追摹,所得独多,山水人物俱臻佳妙,为一时之冠,绘画才能比较全面,师承广泛,画风多样,并能自出新意,形成雄健豪放、遒劲苍涧的水墨山水新风,影响深远。此图笔墨苍劲,如此大幅,布置精密,峰峦重叠,颇见生机,为其晚年的杰作。





038-戴进[1388-1462,浙江杭州]-雪景山水图

雪景山水图



此图写雪景山水。图中山峰峻拔,岩石硬厚,山峦白雪皑皑,丛树凋零,近景高大松树苍郁挺立。山溪涓流,溪桥横架。山坳问,城楼重叠,俨似雄关一座。行旅人物顶风冒雪,一队正行走在溪桥上,一队已达城楼前。全景构图。画山石笔墨放纵,线条外形多变,侧中锋兼用,画树木则硬笔刚线。画法融马、夏之笔意,又自具苍劲雄浑之貌。



039-戴进[1388-1462,浙江杭州]-月下泊舟图

月下泊舟图



040-戴进[1388-1462,浙江杭州]-月夜访友图

月夜访友图





041-戴进[1388-1462,浙江杭州]-长江万里图

长江万里图









042-林良[1416?-1480,广东广州]-鹅泳图

鹅泳图





043-林良[1416?-1480,广东广州]-灌木集禽图

灌木集禽图



本幅署款“東廣林良”,无年款,后纸有元治、金廷标、徐步云、徐鸣珂诸家题跋。

此长卷长达十余米,可谓煌煌巨制。画面描写苍松竹树、灌木丛林,有数百禽鸟飞鸣翔集,噪声满纸,不可掩复,可令观者动容。画面首尾响应,布局采用平面散点的手法,移步换形,层层展开。灌木、翠竹、苍松、芦荻以及形态各异,往来穿梭的群鸟,洋洋洒洒,绘声绘色,令人应接不暇。画法以水墨为主,略点浅色。禽鸟造型生动,兼工带写,形神俱足。灌丛则用笔奔放,如飞如动。总体法度谨严,运笔行墨稳健沉着,气脉连贯,无轻率浮燥之弊,是林良传世画迹中,不可多得的力作。

















044-林良[1416?-1480,广东广州]-荷塘集禽图

荷塘集禽图







明代院体、浙派绘画 明代园林绘画
045-林良[1416?-1480,广东广州]-芦雁图

芦雁图



图中一泓清波,芦荻丛生,浮萍点点。一对大雁前后相随,展翅下翔,扑水掠飞,似将降于水面,形象栩栩如生。用笔宛转顿挫,放而不粗,风格沉着雄浑,体现了画家水墨写意花鸟画的特点与功力。

046-林良[1416?-1480,广东广州]-秋林聚禽图

秋林聚禽图



此图是林良写意花鸟画中的佳作。构图周密严谨,一群鸟雀栖于乌桕树和竹丛之间。以粗笔浓墨画乌桕树的主干和一群白头鸦,笔势纵横豪肆,墨色苍劲淋漓;又以放笔淡墨画竹子和小雀,画面的繁简、浓淡、疏密、虚实,都有独到之处。浅红淡绿,着色简洁,自然生动。此画表现了林良水墨花鸟画言简意骇的艺术特点。



047-王谔[弘治-正德,浙江奉化]-寒山图

寒山图



048-王谔[弘治-正德,浙江奉化]-江阁远眺图

江阁远眺图



王谔这幅画描绘的隔江远望的平远景象。松林石壁前临大江,江边有水榭楼阁,远处隔江对面,云雾弥漫之中,隔江峰峦起伏,山城环抱,楼船停泊江岸,遥相呼应。中间一片江波浩渺,水天空阔,横无涯际。近景的楼榭和远景的山城遥遥相对,画面气势开阔,意境幽美。湖中水波细密,前重后淡形成高远空阔,水天相接之势。对岸远山,晕染清淡,和近景中的浓墨重染形成对比,整幅作品用笔细劲,画面江水浩渺,水天空阔。山岚雾起、云烟迷漫、“水”气很足。此图很让人联想到马远的《踏歌图》来。

画面表现城郭江天的平远景象。近处画长松巨岩、水榭画楼,一士人及二童仆悬栏远眺。隔江有山城隐约可见,城外江面有无数商船停泊。颇有“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的意境。在笔墨技法上,画家继承了南宋马远、夏圭遗韵,着意师法而又有变化。用笔工整细密,山石用斧劈皴。该图是王谔的精心之作,曾为明内府所收藏。



049-王谔[弘治-正德,浙江奉化]-踏雪寻梅图

踏雪寻梅图



踏雪寻梅是历代文人士大夫的雅事,亦为画家常用的题材。此图表现一主三仆,于雪天往深山寻梅的情景。王谔的绘画在明代被称为“今之马远”,此图正体现了这一说法。山石棱角方硬,树干虬曲苍劲,山体、坡石多用大斧劈皴,构图上也接近马远的“马一角”特征。此画为明代宫廷绘画的精品。







050-王谔[弘治-正德,浙江奉化]-月下吹箫图

月下吹箫图



此画在表现手法上,其构图采用了南宋马远、夏圭的结构方法,取景布势,简括爽朗。不作全景式构图,取一边角,把选择好的局部环境,布置在一个角落,使得要表现的场景更加集中,主题也更加突出。月下吹箫之人神态逼肖,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

051-朱端[正德年间,浙江海盐]-寒江独钓图

寒江独钓图



052-朱端[正德年间,浙江海盐]-弘农渡虎图

弘农渡虎图



此图绘东汉时人刘昆任弘农(在今河南)太守时,因有政绩,深得民众爱戴,以致连凶猛的老虎都不忍再在此地为非作歹,遂驮幼虎渡河而去的故事。图上着红衣骑马者便是刘昆。画家运用水墨写意法,以侧锋卧笔和粗简的线条勾勒出山石轮廓,并用淋漓的水墨和奔放的运笔一次皴染出山石的纹理。树叶以纷乱的浓墨点染而成,笔势姿意纵横,富有动感。人物衣纹线条遒劲粗犷,繁简得当,准确地表达出不同人物的形体特征。







053-朱端[正德年间,浙江海盐]-烟江远眺图

烟江远眺图



此图作全景山水,取景开阔,山高水远。前景画坡岸高树,雅士临江远眺;中景巨峰突起,陡然耸立;远景舟船重峦置于迷蒙的烟云之间,随水势渐远。作品承传李成、郭熙派系的意境与气势,笔法简劲,墨色秀润,树石勾染精细,设色清雅。



054-郭诩[1456-1529?,江西泰和]-秤书图

秤书图



055-郭诩[1456-1529?,江西泰和]-东山携妓图

东山携妓图



此图是以东晋名士谢安栖隐东山的轶事为蓝本。谢安,字安石,未入仕前已名重于时,朝廷屡次征召,皆以病辞,隐居会稽之东山,放情山水,以声色自娱,每出游必携妓同行。后出仕司马,又升任宰相。在此画面上,谢安清须飘洒,气宇轩昂;三妓云发高耸,缓步随后。



056-郭诩[1456-1529?,江西泰和]-琵琶行图

琵琶行图



此图运用工笔白描法,端坐的白居易和抱琵琶侧立的商女,均以细秀流畅的兰叶描勾出,比例合度,情态细致,风格清新淡雅,毫无狂态和逸笔,属于郭诩比较工细的一路画法。然亦透出画家对简逸的追求,如在情节铺叙方面省却了环境和陪衬人物,着意刻画两位主角,并突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时的情态,笔简而意完。



057-郭诩[1456-1529?,江西泰和]-杂画图

杂画图



此图册绘蕉石妇婴、青蛙草蝶、青山花村、鸡冠蛱蝶、竹石秋菊、草亭钓艇、芦塘芥菜、溪山空亭等八图,每图自题七绝一首,阐发画意。此选二幅花鸟作品,一为《芦塘芥菜图》,二为《竹石秋菊图》。作者在花鸟的表现技法上更具创造性,纯用色彩绘写,色泽鲜洁而运笔简练。在笔法上,勾曳点垛染灵活飞动,毫不板滞,生物的形态栩栩如生;芥菜、竹菊等画法,也显见他水墨写意的娴熟功力。



058-吕纪[1477-?,浙江宁波]-残荷鹰鹭图

残荷鹰鹭图



此画描绘地是荷塘残叶,一只鸷鹰正搏击白鹭。鹰从画面的右上方往左逆转而下,强劲的双翅微微收拢,头颈有力地转了过来,两爪已经攥紧向下,凶狠的眼睛紧紧盯着猎物,正箭一般地冲向在残荷与芦苇间奔逃的白鹭,仿佛刹那间,白鹭就成为鸷鹰的口中之食。画面的下方,白鹭在芦苇与残荷间仓皇奔逃,其它禽鸟也都恐怖惊避,有一只野鸭张嘴向上看,头颈紧缩,一幅恐惧之态。在具体表现上,画家将芦苇、荷叶、莲蓬、白鹭、禽雀杂乱地安排在一起,更好地体现了白鹭、禽雀遭受袭击时的慌乱情景。几片残荷,数枝芦花,点明了正值初秋季节,萧杀的秋景渲染了气氛。使画面的调子统一和谐。

在景物的具体描绘上,芦苇杆用中锋写之,芦叶有墨色的浓淡变化,枯润有致,富有弹性。芦花用碎笔点成,虚实相间,层次分明。荷叶用湿笔画出,再用中锋勾茎,挥写自然,灵气四动。白鹭禽雀多用没骨法,粗放而不失严谨。空中鸷鹰的翎毛用碎笔淡墨,随羽毛的长势写出,一丝不苟,有着很强的质感。整个画面,用笔粗简,荷叶、芦苇、水草似一气画成,墨色淋漓,接近林良一路粗放简约的画风。





059-吕纪[1477-?,浙江宁波]-秋景珍禽图

秋景珍禽图



吕纪为明初城出宫廷画家,善画花鸟,稍变宋人画法,以工笔写花鸟,树石则稍带意笔草法,设色妍丽而不俗。此图应为原四季屏条中之秋景,写鸳鸯珍禽于丹桂芙蓉秋菊之间,历五百年而颜色依然鲜艳润泽,可谓极难得之佳籹。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之《桂菊山禽图》,为吕纪存世名作,尺幅与此图相近,特别是树石的笔法结构可作此图之参考。该画以桂菊配雉鸟,此图则以丹桂芙蓉配鸳鸯。芙蓉的设色尤其娇丽,脱胎自南宋李迪的《红白芙蓉》册页,该册页现存东京博物馆。





060-吕纪[1477-?,浙江宁波]-溪鹤图

溪鹤图







061-吕纪[1477-?,浙江宁波]-崖下花鸟图轴

崖下花鸟图轴



——————(2)浙派——————

浙派以戴进和吴伟为代表,活动于宣宗宣德至英宗正统、天顺年间。继起者吴伟为湖北江夏(今武汉)人,画史亦称他为江夏派,实属浙派支流。戴、吴二人都曾进过宫廷,画风亦源自南宋院体,故浙派与宫廷院画有密切的关系。戴进、吴伟作为职业画家,画艺精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都很擅长,山水画成就尤为突出。但二人风格又有所区别,戴进变南宋的浑厚沉郁,而为健拔劲锐之体,但仍不失谨严精微。其代表作有山水画《金台送别图》、《春游积翠图》、《关山行旅图》,人物画《三顾茅庐图》、《达摩至慧能六代像》、《南屏雅集图》、《归田祝寿图》,花鸟画》、《葵石蛱蝶图》、《三鹭图》等传世;吴伟以简括奔放、气势磅礴见胜。论者谓他“源出于文进(戴进),笔法更逸,重峦叠嶂,非其所长,片石一树,粗简者,在文进之上。”代表作有《采芝图》、《仙踪侣鹤图》、《芝仙图》、《溪山渔艇图》以及白描《人物图》、《神仙图》等。戴进、吴伟前后踵接,影响了一大批院内外画家。追随者有张路、蒋嵩、汪肇、李著、张乾等人。张路的山水画水墨淋漓,人物画则以挺秀、洒脱见长。蒋嵩善用焦墨,笔法简率。汪肇作品多动荡之势。李著学吴伟笔法,遂成江夏一派。浙派至后期,一味追求粗简草率,积习成弊,武宗正德后遂见衰微。

062-陈录[正统年间,浙江绍兴]-梅花图

梅花图



这幅梅花图与画家的《万玉图》有异曲同二之妙,但在气势上更觉恢宏。此图梅干自左出,倒垂而下,分为二枝,一枝弯曲直下,一直平伸出画面,但细枝侧条全取披垂之势,与 总的动势保持一致。画面上繁花密蕊、璎珞纷呈,千条万玉,扑面而来。构图上将主干分散从而强调密如万玉的花朵本身的美感,有一种喜气洋洋的氛围,体现了画家躬逢明王朝“盛世”,而“借花献佛”,以写“梅花得意羡群芳”的心情,从而少了王冕画梅之中的那种孤傲和清雅之气。

063-陈录[正统年间,浙江绍兴]-梅花推篷图

梅花推篷图



《梅花推篷图》的布局,是用横截式取景法表现的一株大梅树的局部。画面中心部位以两枝粗壮苍劲的主干为主体,其间穿插交错着长满花朵的梅枝。梅枝挺秀,富有韧性。尤其是画面两侧的梅枝,似在微风中摆动,寓动于静,使画面增添了活力。画作以淡墨为主,其间点染些浓墨,巧妙地处置好干、枝、花的有序穿插,俯仰顾盼,予人以繁而不乱、清新挺健、生机勃勃之感,极富新意。陈宪章传世之作甚少,这样的精品尤为珍贵。





064-陈录[正统年间,浙江绍兴]-书室清影图

书室清影图



作丛竹与大树下垂,不拘一格,画竹颇有行草笔意,得浓粗淡细之且,静中见动,如风中之竹。自识“陈宪章写景容书室中清影”,钤朱文“如隐居士”一印。陈宪章向以画梅著名,墨竹此为画史叙述的不足,为研究陈氏画法提供了实物资料。

065-陈录[正统年间,浙江绍兴]-推篷春意图

推篷春意图



此画为水墨白梅长卷,粗干劲枝,梅花繁茂,一花一蕊,各尽其态,春意盎然,景色诱人。画卷引首有明代正统年间任南京大常卿程南云题字:“推篷春意,太常卿兼经筵待书程南云。”并钤有“清轩”朱文方印。卷尾有陈录自题“推篷春意图会稽陈宪章为玉峰项绣衣写于古汴柏台书院”,旁有陈宪章“如隐居士”、“孤山月色”两方朱文方印。开首又钤有陈宪章“以文会友”的朱文方印和“云山”的白文长方印。此图经四人收藏:即项玉峰、寄庵、周右、徐世昌,有收藏印、审定印、鉴定题跋、拖尾题字、重裱题签。流传有绪,历历可见。



066-陈录[正统年间,浙江绍兴]-万玉图

万玉图



此图写倒垂梅一株,枝由右上角出,主干弧形弯曲,构成梅枝总的动势。小枝则有穿插、变化,形成枝蕊参差交错、俯仰顾盼,梅花烂漫怒放的景象,图中以没骨写干,双钩圈花,淡墨渲染背景,突出千条万玉、花团锦簇的视觉的效果。

067-陈录[正统年间,浙江绍兴]-烟笼玉树图

烟笼玉树图



068-陈录[正统年间,浙江绍兴]-玉兔争清图

玉兔争清图



画皓月当空,月下老梅劲挺,繁斡竞争凌代,状如捧月,颇有气势;繁花如雪,暗透清香。斡枝的粗细、疏密交织,梅花与斡枝的黑白衬托,旋律韵味俱生。用笔挺秀,墨色幽雅,巧得清辉。左方自题:“会稽如隐居士陈章写玉兔争清。”钤印三方,一方“静齐”,另两方文不清。

069-吴伟[1459-1508,湖北武汉]-东方朔偷桃图

东方朔偷桃图



东方朔为西汉名士,擅长辞赋,性诙谐,后世常以东方朔逸事为画题进行创作。此图描绘东方朔从西王母处偷得仙桃后,匆匆逃跑的情景。画中未作任何背景,仅绘银发长髯的东方朔左手捧着硕大的仙桃,右手紧握书卷,一边疾步奔走,一边转首回望,其紧张与机敏之态,栩栩如生。以散乱的笔触和淋漓的运墨表现出腰间所围毛皮的蓬松;顿挫跌宕的运笔又令衣袍、帽带在风中自如地飘举翻转,呈现出作家吴伟写意白描豪放纵逸的画风。

070-吴伟[1459-1508,湖北武汉]-歌舞图

歌舞图



吴伟是戴进之后的浙派名将。是“江夏派”的倡导者。早年画法比较工细,中年后变为苍劲豪放、泼墨淋漓一格。画面正中的歌舞女孩,为青楼歌妓李奴奴,年仅十岁,娇小玲珑,能歌善舞,周围众人正倾心观赏。此图用白描法,线条纤细,略加顿挫,形象清秀,带有拙味。继承了宋元以来的工笔白描人物画传统,属于作者工细一路的人物画风格。画面上有唐寅、祝枝山等六家题诗,占画面大半。

071-吴伟[1459-1508,湖北武汉]-江山渔乐图

江山渔乐图



画家少时生活孤苦,由常熟钱昕收养,后流落于南京,因而对民间渔民的生活抱有极强的同情心,作品的生活气息很浓厚,在表现技法上较清新和自由。此画在空间处理上,真实而浓重,远景虚淡,更接近真实的自然风景,整幅作品画法比较粗纵,当属画家中年以后的作品。《江山渔乐图》表现的是江南的秀色和渔民生活。江边高树坡石,其上远山层叠,江中渔舟有停泊,一幅秀润美丽的江山渔乐图卷。

吴伟所绘。浙派画家常画鱼翁、农民、贩夫、走卒,且把渔、樵、耕、读画在一起,称之为“四乐”。此幅《江山渔乐图》即是这一类题材中的典型作品。图绘湖边高树坡石,中远景山湾盘曲蜿蜒,峰峦层叠,云气迷蒙,水天相接。江边停有许多渔艇。渔民有的在备炊,有的在闲谈。江中还有不少渔民或在下网,或在收船。渔民均粗衣短衫,满面风霜,形象纯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此图画法从南宋院体马远、夏圭一路变化而来,山石作斧劈皴,连皴带染,笔墨奔放,纵横挥洒,但比之马、夏的刚硬静穆,则略显柔软骚动。

072-吴伟[1459-1508,湖北武汉]-琵琶美人图

琵琶美人图



在表现技法上,吴伟此画属与工笔白描一体,略似北宋李公麟。但是较之画家早年的《铁笛图》,更加流畅秀润,风神俊爽。《画史会要》、《明画录》等著录。画一位手抱琵琶的女子,侧面低首,神情幽怨哀愁。画家用近折描的简略笔墨勾画出人物形象,衣饰线条转折流畅,似行云流水,仅在某些局部以淡墨略加渲染。画面无任何背景,主体突出,简洁明快。画幅上有孙一元、黄姬水等三题的诗跋,称“江夏兹图,允为神品”。

073-吴伟[1459-1508,湖北武汉]-武陵春图

武陵春图



武陵春是当时江南名妓,原名齐慧贞,自幼喜读书,能诗,且能谱曲。相传她曾与传生相爱,后传生获罪被徙,她倾其资财营救不得,竟哀伤成疾而逝。此图背景和陈设都很洗练,武陵春坐于石案前,低首凝思。案上放有笔、砚、书、琴。以极简洁的象征手法衬托出这位才女的高尚情操。人物纯以白描勾勒,笔法细腻,但已与其二十六岁是绘制的《铁笛图》不同,此画显得更加流畅秀润。画上无名款。钤“小仙”、“次翁”二印。有洞泾居士题二行。



074-吴伟[1459-1508,湖北武汉]-长江万里图

长江万里图



此图为吴伟传世水墨写意山水画中仅见的长卷巨制,描绘了万里长江沿途的壮丽云山、幽谷山村、城乡屋宇、江上风帆等。长卷构图,起伏多变;意境浩荡而含蓄,江山壮美而显生机。用笔筒逸苍劲,横涂直抹,峰壑毕露,枯湿浓淡,一气呵成,痛快淋漓。集中反映了画家以气势取胜的艺术特色。







075-钟钦礼[成化-弘治,浙江上虞]-春景山水图

春景山水图



图中绘古木虬曲,怪石自山脚斜出,江面开阔,远处重峦叠嶂,一派春意盎然之景。一人于桥头垂钓,抱膝而坐,正与靠岸的船主搭话,船上什物清晰可见。画树用笔生拙朴质,画石皴法如斧劈刀削,远山则层层渲染,充分表现了浙派绘画水墨苍劲的特点。

076-钟钦礼[成化-弘治,浙江上虞]-高士观瀑图

高士观瀑图



图中危崖耸立,瀑布垂挂直落谷底,水雾弥漫。雅士于园林一角。凭栏观飞泉,神态怡然陶醉,超然清逸之趣溢于画外。 山石全以斧劈皴出之,描绘树木勾点并用。整幅图有峻峭秀逸之气。

077-钟钦礼[成化-弘治,浙江上虞]-山亭文会图

山亭文会图

078-钟钦礼[成化-弘治,浙江上虞]-雪溪放艇图

雪溪放艇图



此图画雪景山水,溪中一舟,有人倚篷下,溪上枯林掩映茅堂,远处高岭隐藏寺观。用硬笔勾皴,天水墨气一色。构图严谨,有开有合,带有浓郁的江南山水特色。

079-汪肇[弘治年间,安徽休宁]-观瀑图

观瀑图



此图阔笔斧劈,成跌宕巨石;劲毫顿挫,作屈铁古木。树石黝暗,以淡墨渝润;白云飞瀑,以留白而成。黑白相映,尽显山谷清幽之气。树旁二高士,抡扇举首,遥观飞瀑,神情悠然。衣纹以折芦描出之,与景物峭硬感觉相谐合,属典型浙派风格。

080-汪肇[弘治年间,安徽休宁]-柳禽白鹇图

柳禽白鹇图



图绘溪水奔流,浪花翻滚,岸边青草依依,两只白鹇一俯一仰,悠然闲憩。一株杨柳,枝条倒垂,随风飘动;柳畔桃花盛开,数只燕子翻腾嬉戏于柳枝之间,充满早春气息。白鹇画法工细,形象写实,生动传神。羽毛色彩,对比鲜艳。此图工写结合,造型生动自然,色彩丰富,与画家粗简放逸之风有所不同。

081-汪肇[弘治年间,安徽休宁]-芦雁图

芦雁图



此图画数雁栖息于矶石芦苇畔,一大雁俯首展翅,亦将落息于傍,动态生动。羽毛用笔干净利落,浓墨点出毛色,以淡墨烘染,衬出轮廓。芦苇、水草、矶石,均用笔草萆而显生机。整幅画气韵生动,具有浙派的艺术特色,而又自成一家。

082-张路[1464-1538,河南开封]-苍鹰逐兔图

苍鹰逐兔图



图绘一只苍鹰凌空虎视,欲俯冲攫兔,白兔仓皇飞奔,力图逃脱厄运。西风凛冽,芦草在疾风中摇曳。鹊雀闻声驚飞,长鸣不止。全图结构紧张,虚实相宜,笔墨遒劲秀逸,给人一种紧张险恶、阴冷悲壮之感。作者以娴熟的笔调,细致的刻画,表达了禽兽的不同神态。署款“平山”,钤“张路”朱文方印。

083-张路[1464-1538,河南开封]-吹箫女仙图

吹箫女仙图



此图描绘一女仙盘膝席地坐在松荫底下,旁边竹编花蓝放有一双大寿桃。微风吹拂,女仙面对汹涌波涛,正在悠闲自在地吹箫。作者可能表现的是麻姑女仙的题材,女仙那优美动听的箫声,似在招引凤凰。图中人物的画法用粗细不同的笔墨分别表现。面部以中锋细笔勾勒,线条工细流畅。衣纹用笔则奔放豪爽,线条方折顿挫,富于、疾迟、浓淡的变化。从张路洒脱快捷的运笔中可见,他在承袭唐代吴道子,宋代梁楷等人疏体狂放的写意传统的基础上,追仿同时代人吴伟的画风,笔墨愈加狂放不羁,张路挥洒娴熟的笔墨中缺少吴伟清雅秀逸的书卷气。图右款落“平山”,钤有“张路”印。

084-张路[1464-1538,河南开封]-骑驴图

骑驴图



此画一老者骑驴而行。老者稳坐驴而行。老者稳坐驴背,悠然自得,任驴子快步嘶叫,耐人回味。人物衣纹线条简练而又潇洒流畅;小驴用墨笔直接以没骨之法写出,造型准确,神态生动。画虽简逸却更见功力。

085-张路[1464-1538,河南开封]-山水人物图

山水人物图



该册页共六开, 山水画四幅,人物画二幅,此选印其中山水画两页,之一写文人雅士泛舟于山间溪水;之二绘远山近峰连绵,渔人行走湖岸。作者师法吴伟, 画山石树木笔墨粗放率意,人物刻画相对细腻。



086-张路[1464-1538,河南开封]-山雨欲来图

山雨欲来图



“山雨欲来”的画题,源自晚唐著名诗人许浑的名句“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画题是后人根据画面内容添加的,用于此图可谓恰如其分。图中绘高山深壑,泉石溪流,云雾迷蒙,树枝摇曳,一幅大雨将至、风云突变的情景。全幅以大笔泼洒,水分浓郁,用笔粗放不羁,水墨酣畅淋漓。山峰以大笔横点融成,外围轮廓呈现不规则的犬牙般曲线,大胆的用笔恰当地描绘了特定环境中风雨交加的自然景色。又以淡墨轻画远山,隐隐约约,给人以山外有山的感觉。山脚下,画家不着一笔,留出大片空白,缭绕的云雾拉开空间距离。作者采用毛笔乱点的手法画树叶,将风雨中飘摇的枝叶表现得生动而富有神韵。全图除人物外,几乎省略了线条,以大块墨色的渲染见长。

087-张路[1464-1538,河南开封]-苏轼回翰林院图

苏轼回翰林院图



画中二人,一人弹琴,一人听琴,弹奏者专心致志的神态和欣赏者妙不可言的表情,颇为生动。人物面部刻画较细,衣纹线条粗细转折较为显露,反映了浙派晚期笔墨特征。



088-张路[1464-1538,河南开封]-听琴图

听琴图



089-张路[1464-1538,河南开封]-溪山泛艇图

溪山泛艇图



此图写远山隐约起伏,近岩苍松虬屈盘空,水鸟低掠于明净溪面,景色清旷雄奇,其间有一士人泛舟于溪山之间,笔墨坚实浑厚,但有清空之意韵。作者是继戴进、吴伟之后的浙派著名画家,进步发挥了前者笔墨遒劲纵肆的特长。

090-蒋嵩[成化-嘉靖,江苏南京]-渔舟读书图

渔舟读书图



091-郑文林[嘉靖间,福建闽侯]-柳荫人物图

柳荫人物图



此图以泼墨侧锋,拖泥带水,尽情挥写乱石老柳,以细碎之笔,密点柳叶,疾写杂草。人物造型,偏 头斜目,举止怪诞,神情诙谐,更以颤笔写衣纹,颠狂之气,跃然画外。此幅图吸取牧溪(法常)、梁楷天然之趣,而舍浙派生硬之弊,构成此图动人的艺术特点。

092-项元汴[1525-1590,浙江嘉兴]-梵林图

梵林图



图绘楼阁傍山而筑,长坦围绕之庭院内湖石、翠竹点缀,楼阁之上两人对谈,廊下布置佛堂,一僧人策杖入内,意境宁寂。此图用笔工细,设色淡雅,构图严谨。署款“项墨林作《梵林图》”,钤“子京”朱文葫芦印、“墨林山人”白文方印。引首自书“梵林”篆书 。卷后自录七言诗一首。另钤“汪庭堅印”、“虚斋审定”等收藏章。





093-项元汴[1525-1590,浙江嘉兴]-山水图卷

山水图卷











094-项圣谟[1597-1658,浙江嘉兴]-大树风号图

大树风号图



此图是一幅寓意怀念故国的人物画,是项圣谟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和寄托着深沉的哀思。图中近处陂陀上古树一株,参天独立,树下一老人携杖背向而立,仰首遥望远处青山和落日余晖,徘徊行吟,似不忍离去。图右上作者自题七言绝句一首:“风号大树中天立,日薄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随同旦莫(同暮),不堪回首望菰蒲。”古树的形象塑造鲜明独特,背景简炼空旷,像是阅尽沧桑,饱经风雨,树叶虽经霜雪的摧残,飘零罄尽,但是却傲然挺立,有一种不可屈服的内在精神。整个画面包括诗题,给人一种沉郁、悲愤、孤寂、苍凉之感。

095-项圣谟[1597-1658,浙江嘉兴]-蒲蝶图

蒲蝶图



此图画池塘浅水中,一丛菖蒲挺立如剑,蒲叶上停落着一只蝴蝶。造型单纯朴拙,笔墨粗简凝重,构图新颖大胆。菖蒲放在画面中间,用粗笔淡墨挥写,苍健而有变化,很好地表现了其挺拔、厚韧的质感。画蝴蝶使用细笔浓墨,勾染相合,比较工致。菖蒲与蝴蝶,一粗一细,一淡一浓,对比之下别有情趣。其他作为陪衬的花草坡石,亦剪裁大胆,处理得当。

096-项圣谟[1597-1658,浙江嘉兴]-且听寒响图

且听寒响图



枯树杈枒,树叶大都落下,临湖的陆屿上有篱笆围成的小院,柴门紧闭,院内构有茅屋数间,沙鸥翔集于宽阔的水面之上,远帆片片,一派江南水乡冬季萧瑟寒寂的景象。图中一文士拽杖正过石桥,另一人坐于石矶上远眺山色,虽为寒冷的冬季,仍徜徉于山水之间。卷首自书“且听寒响。为香 王 先生社长画,胥山樵项圣谟”。卷尾书七言排律及后记。作者题记中虽未署年款,但叙及此图是在复得自画《三招隐图咏》长卷之后所绘,其作品失而复得之事发生于清顺治四年(公元一六四七年),此图亦应作于同年,作者时年五十一岁。香王孙先生即项圣谟同享年孙圣兰,入清后隐居不仕,项圣谟作为明朝遗民,与其引为同调。《且听寒响图》所表现的凛然正气,即是作者与受画人的写照。项圣谟此作真实谨严,而以文秀之笔出之,风格特立,体现出不同凡响的艺术识见。此图钤有清内府、近人周暹(叔弢)鉴藏印,《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097-项圣谟[1597-1658,浙江嘉兴]-松涛散仙图卷

松涛散仙图卷

















098-蓝瑛[1585-1664/1666,浙江杭州]-白云红树图

白云红树图



图中以没骨法加青绿重色作红树青山,白云缭绕,山下瀑布溪桥,景物幽胜。画法工整,树石皴点细密。运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铅粉每种颜色晕染勾描,色彩鲜艳。幅上自题:“白云红树”隶书四大字。又识云:“张僧繇没骨画法。时顺治戊戌清和画于听鹤轩。西湖研民蓝瑛”。下钤“蓝瑛之印”印。现藏故宫博物院。

099-蓝瑛[1585-1664/1666,浙江杭州]-仿梅道人山水图(1)

仿梅道人山水图(1)



100-蓝瑛[1585-1664/1666,浙江杭州]-仿梅道人山水图(2)

仿梅道人山水图(2)



此图笔法方折挺利,构图造境,独抒胸臆。图中近景居中,杂树高大,聚点为叶,掩映潺潺流瀑、村舍;背景崇山叠岭,石骨嵯峨峥嵘,间以杂树殿字,饶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逸趣。虽为仿梅花道人之作,实则借古开今,自成一格。

101-蓝瑛[1585-1664/1666,浙江杭州]-江皋话古图

江皋话古图



图中近景绘古松夭矫、老树杈枒面江屹立,树下有二高士席地而坐,似在论道话古,意态娴雅。右侧石壁嶙峋玲珑,与古木相映成趣。远处江面清旷,秋峰几座遥遥相望,一派秋爽气象。此图用笔苍劲疏爽,色、墨清朗。构图平中寓险,颇见境界。自题“江皋话古,关仝画法”,实为自家画法。款署“辛卯清和,蓝瑛师其意于醉李鸳湖舟中”,知于嘉兴南湖游舟中所作。辛卯为公元一六五一年,蓝瑛时年六十七岁。款旁钤“蓝瑛之印”白文方印与“田叔”朱文方印。







102-蓝瑛[1585-1664/1666,浙江杭州]-拒霜秋鸟图

拒霜秋鸟图



此图湖石横伸,一枝芙蓉从石后斜出上挺,枝上伫立一只蜡嘴鸟;石旁幽草数枝,伴着两丛秋菊。此图聚于右侧而感平稳,湖石以枯淡之笔钩勒,稍加墨苔;花朵用淡墨双钩;叶子以适度的水墨,侧笔横超,再用深墨勾出叶茎。枝上的蜡嘴乌,墨彩醒目,栩栩如生。

103-蓝瑛[1585-1664/1666,浙江杭州]-青绿山水图

青绿山水图



图中高峰连绵,古木杂林,矶石屋宇,杨柳平坡,一片湖光山色,春意盎然。有人湖边对语,有人舟中弄笛,相映成趣。全图用笔苍劲,设色清丽,点染别致,树木景物,充满生机,巧得江南野趣。





104-蓝瑛[1585-1664/1666,浙江杭州]-秋山渔隐图

秋山渔隐图







105-蓝瑛[1585-1664/1666,浙江杭州]-山水图

山水图



图中高峰连绵,古木杂林,矶石屋宇,杨柳平坡,一片湖光山色,春意盎然。有人湖边对语,有人舟中弄笛,相映成趣。全图用笔苍劲,设色清丽,点染别致,树木景物,充满生机,巧得江南野趣。







106-蓝瑛[1585-1664/1666,浙江杭州]-溪山曳杖图

溪山曳杖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3266.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平面设计在线 :: 明代流行纹样 明代园林平面图

--吴 卫 王 静 (湖南工业大学 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8)摘 要:缠枝纹是明代最具表现力和融合性的代表性植物纹样,分析了缠枝纹的基本概念;论述了缠枝纹两种最基本的构图形式,即“S”形和“冏”形构图样式,这两种基本骨骼形式能够

明代人物画欣赏 甘肃画家张改琴

明代人物画欣赏  (2011-08-20 20:40:24)转载原文标签: 转载原文地址:明代人物画欣赏作者:风行者《四仙拱寿图》 商喜 绢本设色 纵98.3厘米横143.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画在艺术表现上极为成功,人物的外貌及气质各异,个性鲜明,加上

=浙派人物画家 人物画名家作品欣赏

浙派人物画家--方增先方增先,现代画家,1931年生,浙江浦江人。擅中国人物画。195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留校后为研究生。1955年 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创作《粒粒皆辛苦》。1978年 任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为浙江省美术家

玛雅体、元芳体、甄嬛体、琼瑶体:走俏网络体大盘点

2012-12-02 20:10:11 来源:湖北网台综合 我要评论震惊:股市刚刚发布重大利好消息 市场进入敏感点位,投资什么必涨近年网络各种体大行其道,“神马元芳体”“甄嬛体”“90岁体”,“淘宝体”等,如今这些又称浮云,玛雅体大驾光临玛雅体,网络新文

衣原体、支原体感染会致流产吗 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

衣原体、支原体感染会致流产吗文/方燕(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产科主治医师) 编辑/春苗  案例1:小王平时月经很规律,这个月月经一直没来,当得知自己怀孕了时非常高兴,可是怀孕60多天到医院做超声检查时医生却说没有胚芽和胎心搏动,胚胎已经停止

声明:《明代院体、浙派绘画 明代园林绘画》为网友青灯佛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