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各民族简介——鄂伦春族 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

鄂伦春族概况



历史:“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鄂伦春族。

人口:鄂伦春族现有人口约0.7万人。

分布: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旗,阿荣旗,黑龙江省的塔河,呼玛,逊克,嘉荫县和黑河市。

经济:新中国成立前,鄂伦春族还处于原始社会,社会内部尚未形成社会分工,只有男女老少之间的自然分工。社会生产以集体狩猎为主,采集和捕鱼为辅。五十年代后,在政府的扶持下,鄂伦春人开始走出森林从事农耕和工业。

鄂伦春族风俗

图腾:



礼仪:鄂伦春族很注重礼仪,尊老爱幼是传统。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必须让老者坐在正位,饮酒要由老人开杯,吃肉吃饭要等老人举刀动筷后,其他人才能动。鄂伦春族好客,宾友光临,除好酒好肉接待外,客人临别之际,还要馈赠自家的土特产。鄂伦春族待客纯朴、诚恳,猎人驮肉归来,不管相识与否,只要你说想要一点肉,主人立即把猎刀交给你,从何部位割,割多少,都由客人自己动手,主人十分慷慨大方。

中华各民族简介——鄂伦春族 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
禁忌:晚辈不许直呼长辈的名字,也不许把长辈名字告诉别人,否则生下的孩子会没有骨头节;带孝期间,不许剪头,不许参加娱乐活动,不许和别人吵架斗殴;给神上供的牺牲,只能用偶蹄类动物,不能用带爪类动物,否则神会抓坏人的躯体。

信仰:鄂伦春族信奉萨满教,崇拜自然物。

婚俗:鄂伦春族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同一氏族禁止通婚。一般都由父母包办。也有纳妾的,但不能纳其妻妹为妾。鄂伦春人的姓氏有吴、孟、关、魏、葛、莫、林、陈、佟等姓。他们忌讳同姓通婚。鄂伦春人办成一件婚事,要经求婚、认亲、送礼、迎亲等四个过程。未婚夫由其父母(或婶子)、媒人和一些亲友陪同,携带一些酒肉,前往女方认亲。女方邀集近亲,举行认亲宴。认亲后,女婿即与未婚妻同房。

食俗:过去一直以各种兽肉为主食,一般日食一、两餐,用餐时间也不固定。近年来,鄂伦春族的日常饮食多了许多米面品种,面包饺子也很常见。鄂伦春族食肉面很广,除森林里各种野兽外,还捕食飞禽和河里的鱼类。食用最多见的是狍肉,其次是犴肉,把犴鼻视为美味佳馔。鄂伦春族的成年男子都好饮酒,所饮用的酒有两种,一种是马奶酒,用马奶、小米和稷子米放在一起,发酵一星期,然后用蒸酒器蒸,家家都能自酿;另一种是白酒,大都是由外地输入。

丧俗:鄂伦春族的传统葬法是风葬,此外还有土葬、火葬和水葬三种。风葬又叫树葬或天葬,是一种古老的葬法。在树林中找成对角的树,将其锯倒,在顶端搭上横木,铺上树枝,然后将棺材放到上面。也有用绳索将棺材吊在横杆上的。因患病或难产死去的人一般实行火葬。对于溺水而亡的人实行水葬,将棺材推入河中,任其漂走。土葬是后因受汉族影响后才出现的葬法,大致与汉族的葬法相同。

鄂伦春族文化



语言: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

文学:鄂伦春族的文学艺术作品没有历史记载可寻,是口传心授代代相承的。对于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来说,这些传说、故事是民族历史世代传承的载体,也只有通过这些神话、传说,才能了解发掘鄂伦春族远古的社会面貌。

名人:刘晓春,1964年生人,黑龙江省黑河市人,是鄂伦春族第一位博士。她于1995年和1998年分别获得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经济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她仅在硕士阶段就发表了各种论文、散文、书评、译文等三十多篇。

居住:鄂伦春人的民居很有特点,属于穹庐居类型,叫“仙人柱”,汉语叫“撮罗子”,是一种圆锥形的住屋。仙人柱的搭建十分简单:先用几根顶端带枝杈、能够相互咬合的木杆支成一个倾斜度约6 0 度的圆锥形架子,然后将其它木杆均匀地搭在这几根主架之间,使之形成一个伞状的骨架。其覆盖物根据季节变化所用的材料不同,冬季用狍皮做围子,夏天的围子用芦苇、白布、桦树皮做成。仙人柱的顶端要留有空隙,以便里面生火时通风出烟,又可采光,南侧或东南还要留出一个让人出进的门。仙人柱多搭建在山坡的背风向阳处,而夏天则多搭在地势较高、通风凉爽的地方。仙人柱是鄂伦春族游猎生活的产物,定居以后,鄂伦春人大都已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或土木结构的房屋。

舞蹈:鄂伦春人的舞蹈节奏性很强,最常跳的“依和嫩”和“鲁日给嫩”是集体舞蹈。在欢乐的节日里,在燃起的簧火旁,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人手拉手围成圈,一人领唱,众人附和,伴随着热烈欢快的曲调,愉快地边舞边唱。“红普嫩”(采红果舞)和“黑熊舞”等舞蹈是模仿采集野果和野生动物创作出来的反映鄂伦春人的劳动生活的舞蹈。

民歌:“摩苏昆”是一种内容十分丰富的说唱艺术,“含有悲伤地述说或喃喃自述苦情的意思,多讲唱'莫日根'英雄故事和自己苦难的身世”。“摩苏昆”来源于生活,同时它的产生与宗教有密切的联系,萨满不仅是专门从事宗教活动的巫师,而且也是能歌善舞、会说能讲的表演艺术家,“萨满大多数本身就是讲唱文学的创作者、传播音和继承者”

民乐:乐器有“朋奴化”(铁制的一种口琴)、“文土文”(手鼓)。鹿哨、狍哨既是生产工具,也是早期的乐器。鄂伦春族在载歌载舞时,常有这些乐器伴奏。

鄂伦春族服装





鄂伦春族的服装以袍式为主,主要有皮袍、皮袄、皮裤、皮套裤、皮靴、皮袜、皮手套、皮坎肩、狍头皮帽等,最具特色的是狍头皮帽。这种帽子用完整的狍子头皮制作而成。其方法是:将狍子头皮剥下、熟好,把眼圈的两个窟窿镶上黑皮子,再把两个耳朵割掉,用狍皮做两只假耳朵缝上,狍角照旧保留即可。这种帽子不仅保暖御寒,而且还是狩猎的极好伪装。据说如果不换上两只假耳朵,猎人在远处就会误认为是真狍子而出现误伤。

鄂伦春族娱乐



节庆:每年腊月二十三和春节的早晨,鄂伦春族家庭都要拜火神,向篝火烧香,并扔进一块肉和洒下一杯酒,当客人来拜年时,也要先拜火,然后往火里扔一块肉和一杯酒(多由客人自带)。

最隆重的节日是春节,与汉族一样,他们认为过春节是辞旧迎新,为此,他们事先准备好年货,做新衣服。除夕晚上要给供奉的神烧香磕头,然后给家族中的长辈们磕头;初一早晨给亲戚中的长辈拜年。初一到初四进行娱乐活动,如摔跤、赛马、射箭比赛。此外,正月十五抹黑脸的节日传统很富情趣,节日当天,村上的人早早起床,双手抹上锅底灰走出家门,互相抹黑脸,传说这一天抹上黑脸可祛病禳灾,平安健康。

游戏:"交劳吉鄂玉尔地仁",就是玩石头游戏。玩这种游戏的多数为青少年。这种游戏比赛的内容主要有:拾大石头,比力气,谁抬的石头最重,谁就是优胜者;扔石头,比臂力,看谁扔得远;往水面撒石片,比眼力。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游戏活动,也是平时最受孩子们喜欢的游戏。

"鄂戏喔突替地仁",就是攀粗绳游戏。参加这种游戏活动的也是多以青少年为主。把两根或几根粗绳子系在高高的村杈上,选出一人当裁判。在比赛开始之前要讲好攀几次,几次为一回合。速度快,时间短者为优胜。这种游戏是鄂伦春人培养青少年勇敢精神和锻炼臂力的好办法。

"莫喔吉塔曼地仁",就是拉木棒游戏。在漫长的冬季和多雨的季节,除了猎手们以外,大多数人都很少出屋。男妇老少都闷在屋里没事做,便想出了这种适合在室内玩的游戏。具体方法是,取一根双方都能握紧的木棒。两个人相对握紧,坐时两腿伸直,双足对双足,膝部不能弯曲。比赛开始,双方使用臂力,将对方拉起或是使其双膝弯曲为胜者。这种室内游戏,不仅男人参加,妇女也非常喜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4522.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上下五千年朝代表 上下五千年朝代顺序

中华民国中华帝国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年号洪宪。目录1夏朝2商朝3周朝4秦5汉6三国展开编辑本段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原始社会,进入了

巜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每读一次《中华上下五千年》,我都感受到了政府是多么的关键。清政府刚一开始,非常繁华,政府管制也可以,但是到了后一段时期,宫廷起内讧,整个国家政府也管制不好,原因都是因为皇帝宠信奸臣,荒淫无度,只顾着自己吃喝玩乐,不顾老百姓的生与死,人

中华各民族简介——鄂伦春族 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

鄂伦春族概况历史:“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鄂伦春族。人口:鄂伦春族现有人口约0.7万人。分布: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鄂伦春自治旗,

声明:《中华各民族简介——鄂伦春族 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为网友奧特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