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发髻图解 古代女子发髻图解

资料來源:1)博物馆展览资料、2)何建国、张艳莺、郭佑民编:《唐代妇女发髻》
古代发髻图解 古代女子发髻图解

高髻

头发高耸矗立于头顶上



簪花高髻

此发式是唐代贵族妇女的时髦打扮。梳理时真、假发结合,向头的顶部分层卷梳而成,髻旁插玉簪,髻前插串珠步摇,顶上戴牡丹花。





扇形高髻

此属高髻式,梳理时将发梳拢于顶,再将假发梳成扇形固定,髻前插梳,显得端庄稳重。盛行于中、晚士庶妇女中。



  半翻高髻

将发收拢于顶,再向上编成一个「朶子」,「朶子」用红绢裹之。初唐时多为宫廷仕女所用,后在民间妇女中也盛行。



福髻

属高髻式。梳理时,发分四股,将假发做成的义髻,置于顶上,用簪钗固定,再与真发组合一起,髻上饰珠翠、绢花和装饰梳等物品,显得高贵、文雅、持重。这种发式为宫廷嫔妃或仕宦家贵妇所喜用。





惊鹄髻

是一种双高髻。梳理时,将发提起,编盘成惊状之鸟展翅欲飞的样子;也有先做好义髻后固定于头顶。据传此髻始于魏文帝宫中,后传入士庶间,到了唐代,风靡于长安城中。





双缨髻

属双高髻一种。将发中分缚住←灰后编盘两个缨状的髻高耸于头顶,每个缨髻前饰银花一朵。盛行晚唐宫廷和仕宦之家的妇女中,到宋代更为流行。



单刀髻

用假发装饰成形状似刀的高髻。上嵌宝珠、花翠等饰品,斜插步摇,然后固定于顶。这种发髻盛唐时开始在宫中流行,后传于贵族和民间妇女中,是盛唐极为时髦的发式。



双刀髻

又称双刀半翻髻。假发制成双刀形,用簪钗固定头顶,与原发合成一个发髻的整体,髻前揰孔雀翎两枝。此髻始于初唐宫中,后来贵族妇女也纷纷仿效,到盛唐时很为时兴。



半翻髻

为平髻式。头不戴冠,发垂两耳,额顶正中束以红绢包裹的义髻。流行盛唐,尤以宫廷和贵族妇女中为多。





百合髻

将发拢于顶,再向上盘成两个环,每个环中置红绢环,以为装饰。多为唐代名门贵族家的奴婢侍女所用。



高环髻

将发收拢于顶,向上盘卷成三个环,一环于正前方,两环相套于后,髻前插步摇,三环中饰羽毛。整发式呈凤凰状,多为晚唐舞伎所用。



三环髻

将发收拢于头顶,用黑带缚住,然后发分三股,盘卷成三个相互套起的环状,用发簪钗固定,髻上斜插步摇,髻周饰珠翠。盛唐妇女中流行。



飞天髻

这是一五环高髻。先将发五分,每一股用黑带缚住,向上盘卷成环状,发基与环衔接处饰珠玑、花朵,即成飞天髻。此髻始于南北朝,流行于唐代,到宋、明各朝,仍有妇女喜用。



玉环飞仙髻

是一种高髻。将发分六份,一股下垂后再上折成环状,五股向上盘卷成五个环,中间的环最大,两侧渐小,髻的两侧插凤衔玉珠步摇,髻中饰正凤,与珠翠和羽毛组成孔雀开屏花冠。据传,唐玄宗宠爱的杨贵妃曾梳这种髻,宫中有地位的歌伎亦喜好之。



倭堕髻

发髻低垂、侧在一边,被认为是堕马髻之延续



抛家髻

两髻靠面,头顶再加一椎髻/三个或一个高耸起来的「朶子」,向一端倾斜呈抛状。多为盛唐和中晚唐贵族妇女所饰。









堕马髻

发髻向一侧斜坠落,为已婚中年妇女所喜爱



四环抛髻

两髻不抱面,先将盘于顶,再分四份,三股直向上盘成三个环,另一股环状较大且向旁成抛状,髻前斜插步摇,抛环上饰珠翠。流行于中晚唐贵族妇女中。



圆椎抛髻

将发收拢于顶,向上盘两卷成圆椎,然后向一侧绕一环成抛状,这种把椎髻和抛髻结合的发式称圆椎抛髻。发的一侧插步摇,一侧戴花。为晚唐时长安妇女所常用。





圆椎髻

先用黑带将发束缚,然后盘卷耸竖于顶,并饰一圈珠翠。中唐时盛行于长安妇女中。





垂练髻

将发分成两边每边下垂后向上折起,用红绢缚之,并饰以少许珠翠。流行于中唐少女。





双丫髻

亦称双髻丫。先将发收拢于顶,然后分两股向上各扎成一个小髻,髻上饰珠翠花钿等物。一般为侍婢、贫家未婚女子常梳的发式。这发式据传在商朝就有了,以后各代有所变化,到唐代从式样上更为讲究,有的还在发髻上饰有珠翠等饰物。





双环垂髻

将发分为两部份,在头的两侧各盘成上卷下垂环。一般未婚女子或宫女、侍婢、童仆多梳此发髻,据传这种发式在战国时已有,唐代还把它示为未婚女子的标志。在盛唐时最为流行。



反绾髻

梳发于后,编成发辫,由下反绾于头顶的双髻



螺髻

亦名翠髻,因其形而得名。梳理时,先将头发用黑丝带束缚起来,在头顶部编盘成螺壳形状即成,并在髻后垂彩色丝带。此发式在初唐时盛行于宫中,古人曾有「螺髻凝香晓黛浓」的诗句,后来也在士庶女子中流行,直到宋、明各朝,仍有妇女喜欢。









盘桓髻

先将头发收拢于顶,然后血上盘桓而成。髻前插对梳,髻上饰条形彩珠,显得干练持重,这发式西汉时已在长安妇女中盛行,到唐代仍为宫女和士庶妇女所喜用。





双环望仙髻

将发分为两股,用黑毛线或黑带束缚成环,高耸于头顶,髻前饰一小孔雀开屏步摇,髻上珠翠如星。此发式有追求之感,瞻望之状,故称双环望仙髻。流行于盛唐。







孔雀开屏髻

将发耸竖于头顶,梳成椎髻,用珠翠制成孔雀开屏状饰于髻前。此发式多为唐代贵夫人所喜用。



云朵髻

发收于顶,玥血上梳成云朵状,髻前饰珠翠。这种发式显得丰盈优雅,为唐代有身份有地位的贵族妇女所喜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4903.html

更多阅读

古代女子的妆容,服饰和头发的名称 中国古代女子妆容

唐代妇女的化妆顺序大致如次:一敷铅粉;二抹敷脂;三画黛眉;四贴花钿;五贴面靥;六描斜红;七点唇脂。白妆,就是不施脂粉 ,单以铅粉敷面 .白妆上好了很美,上不好就像鬼.个人认为日本艺伎的白妆就很吓人.红妆,唐代最为流行的面妆是,其中最艳者是“

古代发髻图解 古代女子发髻图解

资料來源:1)博物馆展览资料、2)何建国、张艳莺、郭佑民编:《唐代妇女发髻》高髻头发高耸矗立于头顶上簪花高髻此发式是唐代贵族妇女的时髦打扮。梳理时真、假发结合,向头的顶部分层卷

古代男子服饰,外貌描写 描写古代女子气质冷清

——高挑秀雅的身材。衣服是冰蓝的上好丝绸,绣着雅致竹叶花纹的雪白滚边和他头上的羊脂玉发簪交相辉映。 巧妙的烘托出一位艳丽贵公子的非凡身影。那笑容颇有点风流少年的佻达。下巴微微抬起,杏子形状的眼睛中间,星河灿烂的璀璨。他穿

中国古代女子的性生活妇与驴淫 孕妇能吃驴肉火烧吗

由于中国古代女性封闭式的生活,女子大多只限于在女眷、婢女间活动,由此,女性同性恋的现象各代都有,有的是上流社会的以精神恋为主的同性恋,如小姐与婢女之间、女友之间等。  女子同性恋在下等娼妓中也非常流行,“姐妹”之间生死与共,日夜

古代女子来月经是如何处理的? 古代女子来月经

2011-12-21 来源:永恒的曙光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就已经提到了月经,称之为月事。那时医学界已观察到,女人下体每月会规律性地出血,就像月亮定期有盈亏,因此称其为月经或月信。“经”和“信”的意思都有按时、有规律的意思。

声明:《古代发髻图解 古代女子发髻图解》为网友我的世界不缺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