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的你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同桌的你》的最后林一坐在教堂里,幻想着新郎新娘交换誓言时自己以一首“同桌的你”砸场子,音乐响起的是当年他对周小栀的定情歌曲,使用的工具却是录音机,再没有了唇齿呼吸间内心的悸动,只卖弄回忆所刻意的讨好,也许熟悉的曲调还记得,吹奏的乐谱却忘记了,那才叫真正的回不去了。
  电影《同桌的你》延续的还是80后的怀旧情结,可喜的一点是它甩掉了内地惯有的简单粗暴的怀旧手法,抛弃了单纯以经典歌曲和粗糙玩具的画面来唤醒观众回忆的手段,转而以恋爱这种更加浪漫的方式加以演绎。虽然主演周冬雨和林更新坐在一起时感觉完全不是一个画风,仍然以一个狂野一个清纯的学生路线,粗暴地将一整段80后的青春激情整体放送出来。
  电影的剪辑还是颇费了些功夫的,将当年发生的标志性事件和男女主人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利用多重事件的重叠去推动人生的进程,又用多种画面的剪辑来表现主人公复杂的心情也可谓棋高一着。无论是典型事件在小人物身上迸发出的激情,还是随机的小事在故事中埋下的伏笔惊喜都使得《同桌的你》变成了那么一部还算不错的怀旧电影。
  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同桌的你》并没有试图以最直接的情感介入的方式去冲击两位主角的人生。他们的爱情从开始到结束都顺遂的好像林一在片头吹嘘下的美国生活一样,只是在结尾处骤然变了调。电影的精彩势必需要艺术的冲突,没有了外力的介入,《同桌的你》中所有的矛盾引爆点都只能在主角身上寻找可能性。爱情片的女主角“无往而不作”,《同桌的你》中的小栀也延续了这样的“个性”,只是无论是小栀的分钟男友理论还是她之后毅然决然的放手都不能让人信服,电影的后半段就此走向了另一种混乱。创作者精心炮制出的一个“5201314”的梗,看似铺陈在电影的各个角落,却实际上从没有从主角的口中说出过。爱这个字很单薄,但不说出口就一定是厚重吗?其实也未必。
  在我看来,《同桌的你》的爱情是有些浅淡的,浅到两个人只消感动自己足以。一个具体的表现在电影中二人关系的跳跃上,从牵手跨越到上床,又从堕胎再次越到牵手和好,一切的过度都显得颇为生硬。两人的感情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彼此要在一起上,从没有考虑过哪怕一种别的可能性——上大学要在一起,去美国要在一起,这样捆绑式的爱情其实并不用现实这个巨大的齿轮加以压制,仅仅分隔两地就足以将其毁灭。林一和周小栀的分手真正只是因为输给了现实吗?其实也不尽然,他们只是输给了自己,两个怯懦地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年轻人,只有拥抱才能飞翔,分离就只会坠落——一个自尊的绝不挽留,一个自私的不会回头,所谓被现实压垮的爱情,其实不过是激情过后的虚无。
  任何成功的青春电影,其根基一定不能是单一的爱情,所有的创作者都必须试图在懵懂的男女之情外找到平衡点,《那些年》里讲的是年轻人的热血、《中国合伙人》讲的是梦想。《同桌的你》也试图以青春的朝气加以平衡,只是无论是同学间的友谊还是大学里的梦想都没有足以支撑起主角爱情长跑力量。电影尝试了许多巧思来平衡剧情的走向,设置了比较出彩的室友形象,一定程度上也带活了电影的气氛,但这些情节也大多游离于整体的剧情之外,终究只能成为青春的边角料。
  十年以后,曾经一起疯狂过的人都逐渐暗淡,只在依靠酒精的力量时才能谈笑风生,忆往昔峥嵘岁月,这样深沉的设定似乎在说明现实的残酷,和赵薇在《致青春》中将步出社会的郑微设计的黑衣包身是有异曲同工的。当青春终结,《同桌的你》也迅速地滑向了终点。只是作为一部回忆电影,《同桌的你》最后也没有做到好聚好散,实在遗憾。周小栀选择了一个被刻意安排的平庸之辈,她的内心从没忘记过林一,两人却再也回不去了。这就是很多青春电影的通病,无法像是《中国合伙人》里程冬青和初恋平静的相逢,或是《那些年》里沈佳宜和柯景腾相视的微笑,好像只有心痛的分离才能祭奠我们逝去的青春,这选择其实是在最后为观众又补了一枪——不论青春曾经有多么的刻骨,如今尽只有沉默无奈,这个结局对于一部拥有着黄金般璀璨回忆的怀旧电影而言,实在是有些遗憾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4980.html

更多阅读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很久以前就听说过这部电影,由于一直在不知所谓的忙,居然隔了若干年以后才看。刚看完这部电影,又迫不及待的一口气看完了这部小说。不知不觉中,回忆起了初恋,心中泛起了深深地悸动。也是那个年纪,也是那个青涩、幼稚、荒唐、纯真的青春。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经典台词 致终将逝去青春电视剧

“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同时“青春是有限的,不能在犹豫和观望中度过”,《致青春》中每一句经典台词,似乎都在向人们叙述青春的寓意,或励志或感伤中带着淡淡的甜蜜和苦涩,以及那稍纵即逝的无奈。在《致青春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隐私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初中

罗胖的《逻辑思维》挺有意思,今日看了其中一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隐私>,谈及大数据时代的隐私问题。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想法:1.大数据时代面对的问题不是数据的大,其突出的特点是在于数据的全!统计有一门抽样技术,讲的是如何科学地抽样,以

声明:《同桌的你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网友吴皇威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