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华东六省一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天火之谜》与《诺 幼儿园年级观摩研讨

第三届华东六省一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天火之谜》与《诺贝尔》整合课堂实录

执教:钱煜华(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实验小学)
实录:吴文勤、洪艳艳(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龙山实验小学)

一、课前谈话
(板书课题)
1.师:刚才美丽的主持老师讲了我们这节课一个新的地方,谁听出来了?
生:不同风格的内容。
师:就是把两篇课文放在一起来学,是吗?以前这样学过吗?
生齐说:没有。
师:那我们来尝试一下,可以吗?因为老师觉得有尝试才会有创新,才会有新体会。同学们说是不是?
生齐说:是。
师:那我们就来试一试。
2.出示词语,读准字音
师:这两篇课文你们读过吗?读得懂吗?
生齐说:读得懂。
师:在这两篇课文里有几个词语很容易弄错,老师想看看黄山的同学读得对不对,咱们来看第一个。谁来读?
生:钥匙。
师:她读得对吗?
生:对。
师:那这样好吗?如果你觉得他读得对,大家就跟读两遍。可以吗?
生:钥匙。
生齐读:钥匙。
师:跟读的节奏能快点吗?比如:钥匙、钥匙。可以吗?
生齐说:可以。
师:那咱们再来一遍。
生:钥匙。
生齐读(两遍):钥匙。
师:你看快多了,下一个。
生:纤(qiān)维、纤(xiān)维。
师:你说了两个答案,最后再给你一个机会。
生:纤(xiān)维。
生齐读(两遍):纤(xiān)维。
师:好,谁来?
生:无稽之谈。
生齐读(两遍):无稽之谈。
师:好。可能看不清。
生:拴住。
生齐读(两遍):拴住。
师:咱们接着。
生:机械(róng)。
师:有没有同学帮忙的?但老师相信你。
生:机械(xiè)。
生齐读(两遍):机械(xiè)。
师:你看其实你会的,可能有点紧张,不要急。我们来看最后一个。
生:怒发(fā)冲冠。
师:对不对?
生齐说:怒发(fà)冲冠。
师:注意!怒——
生齐说:发(fà)——
师:对了。
生纠正:怒发(fà)冲冠。
生齐读(两遍):怒发(fà)冲冠(guān)。
师:这个“冠”好像还有另外一个读音。
生:guàn。
师:组词。
生:皇冠。
师:谁再来组一个?
生:冠军。
师:很好。看来咱们同学学得还不错。
(评:教师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特别是字词的掌握。尽管是高年级的阅读课,但课堂上的字词教学还是必要的,从教学效果来看,也是很好的!)
二.概括主要内容,找出相似之处
1.师:刚才同学说内容都读懂了,那谁来说说《天火之谜》主要讲了什么?
生: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一种可怕的东西。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2.师:请坐。《诺贝尔》主要内容又是什么?
生:每年十二月十日下午四点三十分,在瑞典首都举行诺贝尔授奖仪式。诺贝尔怎样发明炸药。诺贝尔临终前留下遗嘱,把专利费的奖金分给五个领域成就最突出的人。
3.师:细心的同学,你有没有这两篇课文在内容上有相似之处。谁发现了?
第三届华东六省一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天火之谜》与《诺 幼儿园年级观摩研讨
生:都是写发明创造的。
生:第一篇课文是写发现,然后写发明。第二篇课文是讲发明炸药的。
师:都是写了发明。都是写了一位——
生:都是写了一位发明家。
师:都是写了一位科学家重要的发明。
三.分段写段意,引出小标题
1.师:预习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们给两篇课文分段,写段意,都做了吧?
生齐说:做了。
师:来,麻烦你拿出预习纸。谁来说说?(出示:天火之谜)《天火之谜》,你怎么归纳的?
生:长期以来——
师:第一段——应该这样说。
生:第一段: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心中是一种可怕的东西。
2.师:我们可以用四个字归纳,怎么归纳?
生:可怕的东西。
师:什么东西?
生齐说:雷暴。
3.师:哦,那我们可以这样说——雷暴可怕(出示)。第二段呢?
生:第二段:风筝实验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
师:也就是富兰克林对雷暴进行了一番——
生齐说:实验。
4.师:研究、实验,那我们可以这样概括——(出示)探究雷暴。下一段呢?
生:第三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师:发明避雷针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把雷暴——
生:避开雷暴。
5.师:(出示)好。同学们,请你再读读这些标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关于雷暴的。
师:这是紧扣雷暴来写的。很好,很擅于发现。你看,因为雷暴可怕,所以人们要研究。这是——
生齐说:起因。
师:而探究雷暴就是事情的——
生齐说:经过。
师:最后发明了避雷针,这是事情的——
生齐说:结果。
师:你瞧,一件完整事情的三要素,说明这篇课文是侧重写关于雷暴的事。(板书)
(评:这是对课文特点的一种整体把握,钱老师在这个片段的教学,的确可圈可点,从发现写的秘密的角度来教,这样教,就抓住了语文课的本质特征。)
6.师:那《诺贝尔》这篇课文又是怎样的?那能不能麻烦你像老师这样,把段意也概括成小标题。咱们来试试,好不好?同座位可以讨论讨论。
(生讨论,师巡视)
7.生:第一段说了授奖仪式,第二段说了发明炸药,第三段说了留下遗嘱。
师:还有谁是不同的?
生:第一段是授奖仪式,第二段是发明炸药,第三段是设置诺贝尔奖。
师:改成四个字,是设置奖项。我发现黄山的同学真了不起,你们想的跟老师的差不多。我们来看一看。(出示)
师:第一部分授奖仪式,第二部分发明炸药,最后一部分是写他临终写下遗嘱,设立了这么一个奖,老师把它归纳成遗嘱设奖。
(评:教师利用短语的形式引导学生抓住归纳的重点,举一之后,让学生反三,这是高明的设计,让学生自己探索的学习活动,人人要动眼动手,这样的学习活动十分可贵,重视了方法的教授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8.师:同学们再来看看,这篇课文主要围绕什么来写的?
生:诺贝尔。
师:是啊,写了诺贝尔最重要的发明——炸药,写了他设立的影响最深的奖——诺贝尔奖。都是紧紧围绕诺贝尔这个人来写,说明这篇课文就是侧重——
生齐说:写人。
9.师:(板书)同学们,你看,我们通过小标题的学习方法,发现这两篇课文虽然都写科学家的发明故事,但它们各有侧重点。一个侧重——
生:写事。
师:一个侧重——
生:写人。
四.对比两文的开头
1.师: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两篇课文的开头是不是也有所体现呢?(出示)这是两篇课文的开头。请同学们轻声读读《天火之谜》的开头。边读边想,这一段写出了什么?开始——
(生轻声自读,教师巡视)
2.师:谁有新的发现?这一段写出了什么?
生:这一段写了雷暴是种可怕的东西。
3.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师:你从这句话里看出来的,可以。还有没有?
生:雷暴发生率高。
师:何以见得?
生:几十亿次。
师:这就是雷暴发生的——
生:次数。
师:次数多,也很可怕。
生: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所以它很可怕。
4.师:我们可以像刚才那样归纳。这是讲它力量——
生齐说:大。
师:力量大,还有没有?
生:说了各国的人对雷暴的称呼。
师:称呼、外号。你觉得这称呼怎么样?
生:一个说的是上帝的怒火,一个说的是雷神。
5.师:你看,次数多,力量大外号可怕,凶,猛,写出了雷暴的可怕。为什么要在开头把雷暴写得如此可怕?
生:这样好引出下文,富兰克林研究雷暴是冒着生命危险的。
师:很好,很会联系下文。
生:富兰克林为什么要去探究雷暴,这样就可以把人们心中关于雷暴为什么如此可怕的谜团解开。
6.师:说出了老师的心里话。你看,正是因为雷暴可怕,所以人们才觉得害怕,所以富兰克林才决心解开这个谜团,说明雷暴可怕是事情的起因啊!(出示)就像这样轻声读,看看《诺贝尔》的开头又写出了什么?
(生轻声自读,教师巡视)
师:又有发现了?
生:说出了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时间。
师:这是她明白的。
生:为什么在这个时间颁这个奖?为什么在这个地点举行这个盛会?
7.师:那你来告诉大家为什么?
生:因为1833年10月21日,诺贝尔就诞生在这儿。因为这是诺贝尔逝世的时间。
8.师:这位同学几乎把第二自然段读出来了。我们来看看第二自然是什么句子啊?
生齐说:设问。
师:自问——
生齐说:自答。
师:我们就来读一读,好吗?老师读问,你们来答。
(师生合作读)
9.师:你看,突出了什么?
生:影响之大。
师:这么一个全世界性的隆重大会,它有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间,因为谁?
生齐说:诺贝尔。
师:可见诺贝尔影响——
生齐说:之大。
10.师:(出示)同学们,两个开头,一个交待起因,一个写人的影响之大,它们同样是体现了这两篇文章各自的特点。是不是?
生齐说:是。
师:瞧,有对比就有新发现吧。
(评:钱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写的秘密,重在发现如何用恰当的形式表达内容的秘密,把发现语言与发现写人、写事的不同写法结合在一起,这样教,就能实现“言意兼得”。)
五.品读重点段落,体会惊险紧张
1.师:我们继续,来看一看课文的重点段。这两篇课文都写了一次惊险的实验。拿出课文纸,快速浏览,找到相应段落。《天火之谜》在哪?
2.生:《天火之谜》在第四自然段。
师:就是这儿。(出示)谁来读一读?
(生读第四自然段,师随机纠正“靠近铜钥匙”)
3.师:《诺贝尔》在哪里?
生:第八自然段。(出示)
师:麻烦你读一读,可以吗?
(生读第八自然段)
4.师:为什么读了这两个自然段觉得很担心、紧张?
生:因为他们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去做实验的。
5.师:从课文,我们知道这两次实验都危及生命了,能不惊险吗?默读这一段,会读书的孩子能透过文字看到画面。你仿佛看到什么?
(生默读,师巡视)
6.师:虽然你们没有出声,但从你们的神态能看出你们很认真。我们再等等这组同学。
7.生:我仿佛看见了诺贝尔紧张的眼神。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
师:很紧张,可以。
8.生:我仿佛看见嘭的一响,实验室在烟雾中化为灰烬。
师:这多么危险啊!
9.生:仿佛看见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
师: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10.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
师:这位同学似乎真的看见火星在接近炸药。老师想到一个成语,这叫——
生齐说:身临其境。
师:近了!近了!火星正在一点点地靠近,5—4—3—2—1,扣人心弦哪!说得很好。
11.生:我仿佛看到大地被炸药炸得震动起来。
师:可见威力之大,可见——
生:实验之危险。
师:对。
12.生:我仿佛体会到了诺贝尔激动的心情。
师:哦?刚才说紧张,你说激动,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盯着炸药不放。
师:哦,你抓住了“怦怦直跳”,我们不能把它理解为害怕吗?是不是呢?
生:是。
师:那能不能说说原因?
生:因为他在做实验,他要关注的是实验的成功,而不是生命的危险。
生:他是为民众着想,而不是为个人的生命着想。
师:你看,“怦怦直跳”下面跟着的是“双眼仍然炸药不放”,假如是害怕,他的眼睛应该是——
生:闭着的,有可能会跑。
师:这个说得很好,如果害怕,他就有可能——
生:出去了。
师:他有没有跑?
生齐说:没有。
师:反而是睁大眼睛,紧盯着。什么心情?
13.生:迫切的心情。
师:迫切地看到——
生:实验的成功。
14.师:由这位同学的回答,我又联想到前面两个“近了!”。这是谁看见的?
生齐说:诺贝尔。
15.师:什么心情?
生:激动。
16.师:在他眼里,不仅是火星在接近炸药,还有成功越来越——
生齐说:近了。
师:我们黄山的同学很会思考。原来,课文是这样来描写实验的。(出示)一开始,亲自点燃,危险产生;双眼紧盯,危险越来越——
生齐说:近。
17.师:怦怦直跳,迫在——
生齐说:眉睫。
18.师:盯着不放,一触——
生齐说:即发。
19.师:最后,轰!危险——
生齐说:之大。
20.师:你看,作者就是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遇到的危险越来越——
生齐说:大。
师:而们的心也越来越——
生齐说:紧张。
21.师:你看,就是这样层层推进,写出了实验的危险。同学们,下面通过朗读来体现惊险的场面。好不好?
生齐说:好。
22.师:同学们先自己读读。
(生自读)
23.师: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大家感受感受。同学们真踊跃。
(男生读)
(女生读)
24.师:两位同学的读,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你发现了没有?
生:女生读得慢,男生快。
师:这位同学真是活学活用,也用了两两对比的方法作比较。要想读好这一段,有个标点符号很重要。发现了没?
生齐说:感叹号。
师:有几处?
生齐说:四处。
25.师:(出示)先把这句读读。我们就仿照刚才,叫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好不好?
生齐说:好。
26、师:大家听过后要评一评,哪位读出了惊险?
(女生读)
(男生读)
师:评一评,我觉得——
生:我觉得男生读得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读出了感叹句型,他的心情变得很张。
师:这位同学很会品。一先小结哪个好,二还讲了自己的看法。
生:我也觉得男生读得好。因为他把重要的词读得很好。
27.师:就是突出了。两位同学请坐,听老师读读,好不好?
生齐说:好。
师:同学们来感受一下,把老师读的和同学们的比较比较。
(师范读)
(评:这样的朗读训练,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对话的,“以评代教”的朗读,既可以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又可以促进“学”、“教”、“评”的融合,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对课文词句、内容的感悟也会逐步加深。)
生:老师读的特别好。
师:哟,用了“特别”,为什么?
生:感叹的语气、重点字词,老师都读得很好。
生:老师读得也很好,前面的“近了!”轻一点,后面的重一点,而后越来越重。
师:这位同学更会品,体会到两个“近了!”语气变化。回想一下,前一个稍微——
生齐说:快一点。
师:相对于第二个——
生:气氛越来越紧张。
师:第二个更快一点。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句,可以吗?
(生齐读)
师:最后——
生:轰!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女生读蓝色字,男生读红色字,可以吗?
(男女生合作读)
师:真是惊心——
生齐说:动魄。
28.师:请你们再默读《天火之谜》,你眼前又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默读,师巡视,随机表扬学生的默读表现,推荐方法)
29.生:我眼前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一道很亮的闪电划下天空,然后出现了响亮的声音——轰。
师:这位同学连笔带划,很好。
30.生:我仿佛看见富兰克林的手在靠近铜钥匙。
师:冒着危险。
31.生:我仿佛看见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
师:同学们读的都是课文,老师提个要求,用自己的话。
32.生:我仿佛看到了雷暴的威力之大。
33.生:我仿佛看到了麻绳上的纤维悬空竖了起来。
师:纤(xiān)维。
生:纤(xiān)维(wēi)。
师:纤(xiān)维(wéi)。
生:纤(xiān)维(wéi)。
师:他观察得更仔细,麻绳上的纤维竖起来了。
34.生:我仿佛看到了乌云在风筝的上方。
35.生:我仿佛看到了富兰克林的手一阵发麻。
师:再说几句。你仿佛,你觉得——
36.生:我仿佛看到他的手往后一收。
师:一收,被麻到了。对,这样就描写清楚了。
37.生:我仿佛看到“轰”的一声炸雷,大雨哗啦啦地下下来。
师:她还听到了声音。
38.生:我仿佛看到富兰克林被电到后直甩手。
师:直甩手,那我想问一下,他脸上表情是痛苦,还是——
生:欣喜。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这个实验成功了。
师:你真会理解。同学们,我们现在从头理一理这个画面。你看(出示),一片乌云,然后麻绳上的纤维——
生齐说:怒发冲冠。
40.师:然后,刚才同学说的,一道闪电劈开——
生齐说:云层。
师:大自然的威力。接着,一个——
生齐说:炸雷。
师:大雨——
生齐说:倾盆而下。
师:当富兰克林的手指靠近铜钥匙的时候——
生齐说:啪的一声,火花。
师:看见了。
生:一阵发麻。
41.师:感受到的。同学们,从这么多的“一”,你又体会到什么?
生:实验危险性很大。
师:刚才还是一片乌云,转眼间——
生齐说:变成一道闪电。
师:快如闪电。紧接着,一个——
生齐说:炸雷。
师:迅雷不及掩耳。还没等你反应过来,雷暴已经“啪”的一声来到身边,一到火花出现在——
生齐说:眼前。
师:最后手上一阵发麻,已经到手上了。这雷暴快不快?
生齐说:快。
师:这情景险不险?
生齐说:险。
42.师:真是层层推进,步步紧逼啊!我们再把这种惊险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同样,先请同学们轻声自己读一读,注意红色的字。
(生自读,师巡视)
43.师:通过刚才的读,我发现了你们的优点。刚才的学习,你们讨论很认真,聪明。我发现你们也很团结。刚才我让你们自读,大家情不自禁地齐声朗读了,很不错。这样,我们就一起来读。老师读“一片乌云”,这两组读“闪电”和“炸雷”,那两组读剩下的内容。
(分组合作读)
44.师:同学们,再让我们来看这两段描写。(出示)同样惊险,却各有不同。谁发现了?有同学发现了,三位、四位。这样,老师来提醒一下,好不好?这是——天火之谜,这是——诺贝尔(指向板书)。
生:其中有一个是写天空气象,另一个虽然也很危险,但是都在写自己做实验。
师:自己在做实验,有点接近了。
生:一个是注重场面描写,一个是注重人的神态语言描写。
师:哪一个是重在写人的?
生:《诺贝尔》,《天火之谜》是重在写事的。
师:同学们,亲自点燃,谁?
生齐说:诺贝尔。
师:双眼紧盯,谁?
生齐说:诺贝尔。
师:怦怦直跳,谁?
生齐说:诺贝尔。
45.师:它重在突出了人的表现。而《天火之谜》是重在渲染雷暴怎样一步步到了人间,步步逼近,突出了事的发展。人的表现、事的发展,多么了不起的发现呀!这么重要的发现,我们得记录下来。同学们,拿出课文纸,找到相应段落,自己记录,老师也记在黑板上。
(生做笔记,师板书)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看这,真可谓是不比不知道,一比——
生:吓一跳。
师:我们吓一跳,是因为收获——
生齐说:真大。
46.师:真不少。你们看,我们这节课对比了题目、小标题、开头、重点段,通过四次对比,我们清楚了侧重写事的文章和侧重写人的文章,在选材和写法上,各有——
生:特点。
47.师:所以,对比的方法不失为一种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比单独学习一篇课文更有收获。
(评:在这样的整合课上,钱老师非常关注学生学法指导,关注学习策略的形成。教学中,教师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进入“不复需教”的境界。)
六.课堂升华
1.师: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已经充分领略到了试验的危险,也感受到了科学家勇敢的精神,所以,同学们,(配乐出示科学家)当我们不再害怕上帝的怒火,请不要忘记做风筝实验的富兰克林;当我们不再为开山而犯愁时,请不要忘记冒死试验的诺贝尔;当我们在夜晚享受光明时,请不要忘记经过一千多次失败才成功的爱迪生。同样还有我国的航天之父钱学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正如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所说的这样。(出示)就让我们大声把这段话朗读出来,表达对这些,这么多科学家的敬意吧。
生齐读:在科学的道路上……
2.师:这节课,我们还有一点作业。(出示)选择一位科学家,搜集资料,试着写个小传。你可以侧重写人,写人的方方面面;也可以侧重写事,抓住他的一项重要发明来写。咱们试试,好吗?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评:钱老师非常有思想,他打破了原有的阅读教学常态。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从叙事性文章侧重写人,侧重写事两个方面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从理解语言到运用语言的美的转身,本堂课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理解语言,由读悟写,衡量了学生是否学会语文。从教师教过到学生会学的美的转身,从钱老师在课堂上的站位可以看出,他把更多的时间交给了学生,尽量让学生练说。值得探讨的是:细节描写部分,教师讲得过多,可以适当节约时间,把“写”挤进课堂,进行实战练习。)

(责任编辑:焦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5006.html

更多阅读

西南科技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黑水分队 黔行支教小分队

西南科技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于2012年11月在西南科技大学层层筛选下正式成立: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10名成员分别来自不同学院,其中,成员张鹏飞,王菡,朱春阳,何嘉哲,荣文钲,张劲松分配至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立西南科技大学第三届研究

第三届杭州国际多浆花卉展销会 第三届杭州南部车展

2014年4月12日到4月14日,第三届杭州(国际)多浆花卉展销会将在杭州市农副物流中心花卉产销基地举行。届时有日本、美国、南非和中国西安、福建等地的展览,共有1000多个品种,2000多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多肉植物展。下列图片是花友一刀仙正式

声明:《第三届华东六省一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天火之谜》与《诺 幼儿园年级观摩研讨》为网友蓝天依旧芬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