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潮州人的住宅 潮州涞园四季

潮州人的居住文化(网摘)

(四)潮州人的住宅 潮州涞园四季
(四)潮州人的住宅

潮州人建造房屋时十分讲究,从选择风水、破土动工、安门上梁、落成谢土到进宅居住,都有一系列的风俗习惯。选址喜欢倚山傍水,朝向多为座北朝南。布局有厅和房,厅为会客之所,可作活动之用;房乃隐私之地,切忌客人乱窜。房中睡床要与屋梁平行,头朝西或北,脚朝东或南,人睡时忌“担梁”,即身体不能与屋梁形成“十”字形。民俗爱清洁,室内须装修,厅堂挂字画,摆设要美观,井井有条,一尘不染,素有“入门脱鞋”之风,保持室内干净,夏天可席地而坐。周围绿化、美化,庭院内栽种花卉异草,设假山、置盆景。此外,民居还有种植“镇宅树”之习俗,以龙眼、番石榴居多。龙眼又称桂圆,取其富贵、圆满等吉祥之意;番石榴多种子,取其多生贵子之意。忌种苦楝,苦字当头,种了苦海无边,唯恐不吉;还忌种桃树,据说桃树容易成精,蛊惑男人,徒生灾祸。住房讲究通风、透光。房屋格局和大小,按其家族贵贱、大小和经济状况,一般分为豪宅和普通住宅两大类。豪宅有“堂横式围屋”,包括“百凤朝阳”、“驷马拖车”和“四点金”等;还有归国华侨受侨居国影响而建造的小洋楼加配中式庭院的小别墅。豪宅门前要有水,厅房要恰当穿插,前种成(榕)后种竹;天井要有适当的“过白”。讲究“过白”设计,可以控制前后两进厅堂之间的距离。程建军教授在《藏风得水——风水与建筑》中指出:过白的方法就是“站在后进神龛前香案后,从离地面1.5米左右高处(约香炉燃香点)向前望去,在人眼的视野范围内,前进厅堂正脊上沿水平线之间构成的‘视窗’要能看见天空,使前面那座建筑屋脊上还有一线天空被纳入画面,所见天空光称为‘白’。‘过白’就是观者所见到的天空光透过这‘视窗’的现象。”同时又指出:在建筑美学上,这样的设计可以形成优美的视觉效果,形成了框景,有利于采光与通风,在春天天气潮湿的时候,可以使二进间接受热辐射,使木制的梁架结构,更能耐用。如果“过白”尺度过高,则阳气过剩;如果没有“过白”,则阴森森的,有压抑感。可见,古人这套传统的做法是相当严谨科学的。普通住宅在墙体设计上也要尽量考虑“过白”。普通住宅有“下山虎”、一厅二房带天井、厨房、浴室和围墙;二房一伸手带天井、厨房、浴室和围墙;一房带天井、厨房(竹竿厝)等。

1、潮州传统民居特色

民居是最能体现地区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文化景观。粤东、闽南一带自古流传着一句俗语:“潮州厝,皇宫起!” 潮州滨海,每年常有飓风(台风)之患。南宋以前,在等制森严的封建社会,皇宫与民居截然不同,毋得僭越。普通民居建造时不能象皇宫那样采用“硬山顶”以上的高贵建筑形式,屋顶连抹灰压脊都不敢,只能采用瓦片以阴阳盖的形式来挡风遮雨。潮州有名俗语:“日出鸡蛋影,落雨摆钵仔”;夏秋两季,台风肆虐,倾盆大雨,飞瓦走片,房屋倒塌,居民坐立不安,死者不计其数。

北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年),宋英宗赵曙长女德安公主之驸马许珏,在潮州古城北门(今中山路葡萄巷东府埕)以皇宫高基台、宫殿式的“硬山顶”建筑形式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许驸马府”。这是潮州厝最早的皇宫起。但许珏驸马毕竟是皇亲国戚,府第当然要以皇宫形式建造,平民百姓就不能以“硬山顶”的建筑形式建造了。

南宋初期,时任礼部尚书的王大宝,受高宗皇帝重用,后又与孝宗皇帝甚密,笃信无猜。王大宝(1094~1170年),字元龟,潮州海阳龟湖汤头(今潮安县归湖镇金光村)人,“岭南六先生”之一、“潮州八贤”之首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榜眼(一甲第二名进士),受南雄州学教授。历官枢密计议,差监登闻鼓院,连州、袁州知州,国子监司业兼崇政殿说书,福建、广东提点刑狱,礼部侍郎,兵部侍郎,谏议大夫,礼部尚书。大宝富学识,崇朴俭,悉心力,刚正不阿,倦倦于抗金大业,誉满朝野,权势大,有直臣风。古代帝王,每年都有祭拜轩辕(黄帝)习俗。大宝时任礼部尚书,祭礼乃属管之事。因孝宗体弱多病,常有私事托咐大宝料理。那年,孝宗又御赐王大宝代理一日皇帝祭拜轩辕。既然代表皇帝去主祭,当然要以皇帝出行的礼制来进行。因此,必经州、府,皆以迎接皇上圣架的隆重礼仪来迎接王大宝。相传孝宗御赐王大宝当了一日皇帝去祭拜轩辕时是有立下御书并赐龙袍的。礼毕回宫后,大宝把“一”字加上一竖,改成“十”字,然后前去朝拜皇帝。当孝宗要回龙袍时,大宝呈上御书微笑着奏道:“皇上不是要臣代理十日皇帝吗?”孝宗接过御书一看,果然是个“十”字。皇帝深知大宝并无欺君瞒上之意,当时也刚好龙体久佳,因此就执意让大宝代理十日皇帝了。十日期满,大宝又再加上一撇,改成了“千”字,然后又去朝拜皇帝。当时孝宗精神抖擞,问:“爱卿!十日期满,龙袍该归还了吧?”大宝又微笑着呈上御书并奏曰:“皇上不是要臣代理千日皇帝吗?”孝宗接过御书一看,果然是个“千”字。孝宗也微笑着道:“爱卿想当皇帝,就让爱卿当个够吧!”当时大宝跪下叩首,热泪盈眶,曰:“臣不敢!臣罪该万死!”旋即将龙袍送还皇上。该传说历代史书、志书查无记载,尚未有考。但王大宝是朝廷大官,君臣甚善,情深意笃,多次代表皇帝办事,这倒是事实。有一天,孝宗召见大宝闲聊,见大宝心情沉重,愁眉不展。孝宗问何故,大宝奏曰:“潮州临海多贝壳,制灰的原料丰富,但碍朝庭制度,未敢抹灰压脊,故房屋多不牢固。今夏日将至,家乡屋宅近海,常遭风患,房屋倒塌,人多伤亡,家有老母,年已高迈,故以此为念!”皇上听奏,深知闽粤风苦,又感大宝孝心,即下旨,准许潮州今后民间建屋,可以抹灰压脊,效仿皇宫最低档次“硬山顶”建筑。此后,潮州世家大族争相兴建宫殿式庭院,平民百姓建房也抹灰压脊,这样不但可以抵御风雨,而且堂皇美观。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孝宗皇帝为表彰礼部尚书王大宝的勋德,特降旨在经往王大宝家乡的(归湖山仔村南面)大路口,建一跨道“华表亭”,规定文武官员到此,都应遵循“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的旨意,以示对礼部尚书王大宝的敬重和爱戴。

自宋以后,潮州居民之先祖念念不忘世家大族的身份,传承了古代仕族重视门第的传统,由古代世家大族居住的宫殿式府第衍生出“以祠堂为中心,左右有从厝巷和后包巷的中心轴对称”的规模可以与京都帝王府相比拟的潮州厝。正因此,“从厝式”才形成一个体现封建宗法礼制观念的向心围合、中轴对称、主次分明的有序建筑整体而被称为“府第式”。这种融血缘宗亲和建筑布局于一体的潮州“府第式”民居,造就了潮州人重宗法、重乡亲、重家庭的传统伦理观念以及富于凝聚力又勇敢开拓的性格。也正只有相对地偏一隅的潮州,才得以把宗法宗族制度根深蒂固的保留下来,从而出现了“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家”的普遍现象。

潮州古民居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极其注重装饰,这也是“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家”的另一种体现。檩木要漆成红色,椽子则漆成蓝色,故称“红桁蓝桷”。墙体绝大部分用贝灰沙夹板夯成,也有以大块的长方体花岗岩垒成的。单是山墙脊顶就有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五种基本的样式,还有延伸出来的大幅水星、水带金星等等。这些造型优美的五星脊,采用半浮雕灰塑来装饰,将若干条凹凸线条叠加,使得富有层次感。山墙、屋檐和屋顶,则用嵌瓷来装饰,采用各种颜色的瓷片在一些主要部位贴出各种立体形象,有花草、鸟兽、虫鱼、人物等,造型栩栩如生,十分传神。近年,揭阳和潮南一带的民居有的还贴上绘有图案的彩色瓷砖。工艺表现主要集中在门楼肚,一般以祠堂和大型府第工艺比较精湛。除了灰塑、嵌瓷,还有石雕和木雕。潮州石雕在宋、元、明三代多为浅浮雕,清代后大量出现镂龙石雕。潮州木雕是潮州地区的一大瑰宝,与东阳木雕并列为中国民间两大木雕体系,加上黄杨木雕和福建龙眼木雕并称中国四大木雕,显誉于世。潮州木雕始于何时尚未有考,但最晚在唐宋时期已存在。现潮州开元寺天王殿梁架上有一“草尾”装饰的斗拱为唐代遗物,而悬挂铜钟的木龙则为宋代遗物。潮州北门金山葡萄巷许附马府建于北宋治平年间,其建筑装饰木雕亦以“草尾”为主。至明清两代,潮州木雕技艺臻于完美。特别是清末民初年间,海外华侨回乡建造祠堂、豪宅成风,大量采用潮州木雕,使之达到登峰造极的发展阶段,现存大量的潮州木雕多数是这个时期建筑中的作品。潮州木雕雕刻技法分类有:沉(凹)雕、浮(凸)雕、圆(柱体)雕、通雕(多层)和锯通雕(单层)五种。在运用于建筑装饰上,往往经精雕细琢后贴上纯金箔,显得金碧辉煌,所以又叫金漆木雕。潮州木雕主要流行于潮州地区的潮州市、揭阳市、汕头市以及惠来、海丰、陆丰、兴宁、大埔、梅县、丰顺等县市和福建东南部沿海一带,以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的莲上村、西都村最为闻名。在建筑物的一些木质结构上镂刻各种形象,使整座建筑物富有艺术气息,古色古香如皇宫建筑。潮州民居建筑装饰题材和内容极为丰富,有古装戏出,名家书画,人文典故,吉祥图案等等,有些落款还有红色印章,可见工匠独具匠心。总的来说,主人要用建筑的华丽、品位的高雅体现自己乃至整个宗族的地位,潮州俗语叫做“摆头摆面”。绝大部分人家都以人丁兴旺,长寿平安为题材,希望家人平安长寿,多子多福;文人墨客或附庸风雅者,多以琴棋书画、名人典故为题材,表现出一定的文化气息和艺术品位;大官小吏和执政之士,多以高山流水、青松翠柏为题材,预祝步步高升、源远流长;文盲和半文盲的富裕人家,则喜欢以神仙戏出、花鸟树木为题材,期望财源滚滚、世代富裕。同时,这些装饰艺术品的题材都有一定含义,佛手(福)、鹿(禄)、仙桃(寿)、松鹤(延年益寿)、石榴或葡萄(多子)、蜂猴(封侯)、牡丹(富贵)、竹(平安、君子)、喜鹊和梅花(喜上眉梢)等等,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工匠工艺,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不同人群的价值观念。

潮州府城是潮州古城之心脏,传统民居基本建造单元样式很多,与北京的“四合院”、“三合院”相比,具有鲜明的南方特色,而且有些还是世界著名的中国古民居。在潮州传统民居中,现存比较突出的有“堂横式围屋”,比较普遍的有“下山虎”。

围屋是指四面以房屋围合而成的中间带有天井的庭院。其种类繁多,大概有方形围屋、圆形围屋、椭圆形围屋、半月形围屋、八角形围屋、四角形围屋、围龙式围屋、堂横式围屋、杠式围楼、城堡式围楼、围村(寨)等15种类型。在金山区域内,目前只有“堂横式围屋”一种类型,包括“百凤朝阳”、“驷马拖车”和“四点金”等。“堂横式围屋”的基本结构在中心轴线上为二进或三进,最多可达五进,两侧和后面加排屋形成围合。这类住宅对地形适应性强,比较适合人们聚族而居、几代同堂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因此分布地域广、数量多。其特点是:保持中原地区“四合院”、“殿堂式”结构组合特色,即厅堂、天井、天街、禾坪、池塘等配套成为一体,既完整,又实用。“堂横式围屋”的造型特征,是以中轴线上的多进敞厅堂、敞廊和天井构成三位一体的厅井空间,左右有平衡对称的厢房居屋,无论是中轴或两边排屋,均以“四架三间”为基本构图,排屋由一座一厅四房或两座一厅二房组合,两边对称。整座庭院的主体建筑造型前低后高,每进递增三级石阶,堂屋高于排屋,这样的设计既有利于突出中轴主要厅堂,更重要的是为了不让前进遮住后进,保证后进的通风采光,又便于泻水,非常适应潮州炎热多雨的气候。其传统建筑形式是一种多层次、对称、平衡、结构完整的平房式宅第,故粤东客家人称之为“府第式”。由于整体结构高低有序,屋顶为穿斗式架梁盖瓦的“硬山顶”结构,瓦面层层错落,成叠式瓦面,一般为五叠,一层层的瓦顶瓦檐有如五凤展翅,故福建人又将其称之为“五凤楼”。

驷马拖车

“驷马拖车”属“堂横式围屋”,系“三落二从厝巷二火巷一后包”中轴线对称格局,其基本要素是“三落二从厝巷”。“落”是潮州方言,即“进”的意思。潮州的“驷马拖车”几乎都是座北朝南。每座“驷马拖车”正门外面有广场,广场前面还挖有池塘,广场外面筑围墙,墙正中开外门;如外门开于围墙两边,左(东)门称“龙门”,右(西)门称“虎门”,两门合称“龙虎门”,则正门对面的围墙设为整座“驷马拖车”的照壁。第一进有倒“凹”形门洞,俗称“门楼肚”,左右两侧有刻字或绘画的“壁肚”,上书“XX府”、“XX第”或“XX祠”等大字。进大门,中间是过渡厅,俗称“门楼厅”,有屏相当于厅宽一半的木制的“反照”挡在正中,“反照”后面有一道东西走向的走廊。厅左右各一间房子,称为“前房”,又称“库房”或“下房”,房门朝北,从走廊出入。走廊左(东)右(西)两端各有一门通“从厝巷”直至“火巷”,左(东)端的门叫“青龙门”,右(西)端的门叫“白虎门”,两门也合称为“龙虎门”。一进与二进间,有天井及左右两道南北走向通廊。过了天井便是二进,二进正中有一个三开间的大厅,称为“前厅”。“前厅”的前后各由八扇禅门隔起来,厅前又有一道东西走向的走廊。厅两边各有一间房子,称为“大房”,每间房子前后都有两个房门朝向大厅。二进和三进中间也有天井,天井左右各有一间“南北厅”,厅前也有一条小走廊,“南北厅”前后两端都有“厝手间”连接前后进的“大房”。过了第二个天井便是三进,三进正中也有一个三开间的大厅,称为“后厅”。厅前也有一道东西走向的走廊,走廊左(东)右(西)两端也各有一门通“从厝巷”直至“火巷”,俗称为“子孙门”。大厅前面由八扇禅门隔起来,后面是墙。厅两边各有一间房子,称为“顶房”或“上房”,每间房子前后也都有两个房门朝向大厅。三进的格局与二进相同,只是三进的大厅后面用木板隔开一块狭长的暗间,称为“后库”,大厅左右两边开有两个门通往“后库”。主体建筑的一进、三进和二进两边的“大房”以及前后天井两则的通廊、“南北厅”和“厝手间”等房屋互相连接在一起形成内围合。主体建筑两边各有一条与它平行的巷子称为“从厝巷”,巷头也有小倒“凹”形门洞可以出入,两条“从厝巷”各有一列房屋朝向主体建筑,称为“排屋”,一般由“一厅四房”(五间过)或由两组“一厅二房”(六间过)连成。“排屋”的厅房前面都有一个矩形天井,前面天井各有一口井,合称“如意井”。“从厝巷”两边又各有一条与它平行的巷称为“火巷”,巷头也有更小的倒“凹”形门洞可以出入,除巷头“门楼亭”外,其余都是露天的阳埕;左右“火巷”各有一口井,左(东)的井井口是方形的,叫“苍龙”,右(西)的井井口是圆形的,叫“白虎”,两井全称“龙虎井”。“火巷”和“从厝巷”都由“龙虎门”及“厝手间”的内外子孙门连接主体建筑;巷尾各有门通往“后包巷”。“后包”是指三进后面的一行房屋,称“后包屋”,一般由三套“一厅二房”连成,与后厅以巷隔开。主体建筑的第一进与两侧“从厝巷”的“排屋”以及“后包屋”互相连接形成外围合。整个建筑格局就像一驾由四匹马拉着的车子,一进厅两边的“下房”和左右“从厝巷”头的房屋,就象使劲并驱的四匹拉车俊马,逐级增高的二进、三进和后包就象前低后高的车厢,故名“驷马拖车”。

“驷马拖车”整个建筑的各个部分都有它特殊的功能。门前的广场可供客人安顿车马。一进的“反照”是为了遮挡路人和客人的视线,不让屋里一览无余。天井具有通风、采光、排水、换气和种花、晒物以及族内子孙平时活动的作用;天井四周屋檐下的回廊,可以沟通主座前后院落。通廊是主人停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南北厅”是平时接待客人的用房。二进的“前厅”是主人会见客人的场所。三进的“后厅”设有祖龛供奉祖宗灵位,是族内祭祖和长辈们重要的议事场所,逢年过节、祖宗忌辰,或者家人要出国,都要开龛门祭拜抑或向祖宗“告别”;家人做了伤风败俗的事要绳之以家法,也要开龛焚香,让他在祖宗面前请罪。后库是停放主人棺材的地方,预祝主人世代升官发财。主体建筑的三进“上房”由最高长辈居住,一般大夫人住左(东)房,二夫人住右(西)房,二进和一进的其它房间由子孙辈按辈份及长幼从内到外、从左到右分级安排居住。“从厝巷”的“排屋”一般由族人、佣人(赤脚)居住,生活用房都集中在“从厝巷”,其中厨房、食厅等在左(东)巷;磨房、浴室、厕所等在右(西)巷。“后包”房屋比较幽静,一般是用作私塾“书斋”和“藏书室”。“火巷”和“后包”都是为了保护主体建筑和防盗而设;“火巷”还具有隔离比邻民居建筑和逃生的效能。“如意井”和“龙虎井”之水有饮用和防火之效能,其中传说饮“如意井”之水能万事如意;饮“龙井”之水文思敏捷,长大能当文官;饮“虎井”之水武艺高超,长大能当武官。主人家中遇上办喜事,则各进大厅的禅门洞开;办丧事时更为隆重,不但要卸下“反照”,还要卸下各进的禅门,所有天井架上地板,天井的上空撑起帐篷,这样一来,一、二、三进形成了一个宽敞的大空间,便于进行丧礼活动。

“驷马拖车”的主体建筑前低后高,每进递增三级石阶,目的还在于突出主要厅堂。“驷马拖车”的格局大同小异,有的在二进厅房前走廊两端也设有“子孙门”通向“从厝巷”直至“火巷”,有的在三进的大厅后墙两边也设有两门通向“后包巷”,有的在“驷马拖车”的旁边还建有“从屋”,甚至还建有后花园。整座庭院的结构都很讲究,反映了潮州府城的一种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男女有分、内外有别的又注重崇宗睦族的文化传统。当然,像这样规模庞大的庭院,一般人家是无缘问津的,历来为大官宦、大富豪人家所建。现存较完整的“四马拖车”有:中山路4号的汪宅(三进坍塌后建成两套平房)、中山路24号的卓府(西面多建一条“从厝巷”,称“四马拖车单背剑”;西北面原有一后花园,后被居民占用并建为住宅)、太平路旧县巷的廖厝祠(原潮州市委礼堂)。原保存得最好的“四马拖车”是中山路北庆德里庆云里1号王宅楠的“大夫第”,可惜2000年连同后面的另一座“四马拖车”和刘继杰医生等他们的几座漂亮的“下山虎”,成片拆除后改建为街道办事处办公大楼、中山路小学校区(今湘桥区教育局办公楼)和住宅小区。

百凤朝阳

“百凤朝阳”属“堂横式围屋”,整个平面布局系中轴线对称格局,主体建筑有跟“驷马拖车”一样的三落前后相连,俗称“三座落”或“三厅串”;也有较大规模的四落前后相连,俗称“八厅相向”。“百凤朝阳”是“驷马拖车”的扩充,主体建筑各进中的“门楼厅”、“前厅”和“后厅”的布局跟“驷马拖车”基本一样,只是“百凤朝阳”的各进各厅两边多建了一些对称住房,而且主体建筑两边多建了一至两列“从厝屋”。最大规模的“百凤朝阳”围屋,其房间数量多达100间。整座宅院的平面布局与客家的“三堂二横”围龙屋十分相似。现存规模最大、最古老、最堂皇的只有位于中山路葡萄巷东府埕4号的“许驸马府”,共有厅房55间,始建于北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年),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民间唯一的驸马府。

四点金

“四点金”属“堂横式围屋”,又称“二落连”,整个平面布局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5819.html

更多阅读

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的四个人 人的一生会遇见四个人

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的四个人我们每天行走在茫茫人海之中,经历着人生的风风雨雨,有喜怒、有哀愁、有欢笑、有悲伤,遇到很多事,也会遇到很多人,但你一生一定会遇到这样四个人:第一个人:是你自己第二个人:是你最爱的人第三个人:是最爱你的人

人的四种气质类型和四种血型性格辨析 四种血型的智商排行

人的气质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目前,在通常情况下,人的气质类型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学说源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Hippocrates,公元前460-前377)的体液说,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黏液。黄胆汁,黑 胆汁,血液,这

温州人的生意经 碧桂园的大马“生意经”

     不得不佩服董事局主席杨国强的“眼光”,无论是媒体还是同行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其位于山东海阳的碧桂园十里金滩项目日销28亿元,让人咂舌。今年碧桂园实行的全民营销和跨区域发展战略成绩卓著,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应是无虞。碧

声明:《四 潮州人的住宅 潮州涞园四季》为网友农村非主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