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堵城,是怎么炼成的? 郑州堵车

文/史璞2014.9.20

堵,词意为堵塞,不畅通。常人多多少少都有过“堵”的经历和感受,如堵心,心里憋闷,心中不畅快。现代人还经常发作各种会要命的“堵”病,如肠梗阻、脑梗塞、心梗塞、肺梗塞……

拥堵,形容人多拥挤一起,行走不动。中国的城市人对“拥堵”不生疏。中国人多,逢年过节,集市和娱乐场所、主要道路常发生人的拥堵,有词形容:人山人海。然而不知何时,本意指人的严重拥挤状况的“拥堵”,演变成了“由于车辆多、秩序乱或道路狭窄等造成车辆拥挤、道路堵塞”。

交通拥堵,原本是后工业社会的大城市病之一,对于城市化中期的中国来说,本该是未来的事。然而,和中国人的好“打哄哄”、“凑热闹”一样,“交通拥堵”蜂拥而至,一下子变成中国普遍发作的城市病。中国人,还没有来得及认真审视和思考“汽车时代”的内涵和意义,就一下子从炫耀汽车彰显权利地位的“汽车崇拜”,莽撞冲入“拥堵时代”。提起“拥堵”,现代中国的城市少有人不骂的,许多人恨得咬牙切齿,心烦气躁患上“怒堵症”、“恐堵症”……

我研究“拥堵”,研究“郑州交通与拥堵”,弹指一挥间,二十五年了。研究郑州交通,改变和影响了我的人生!

我最早注意交通,是1978年春节后赴山东东营市上大学的途中。当时,我和另外两个郑州同学一起,从郑州火车站乘慢车到济南,转乘到青岛的慢车,由淄博市的张店转车到东营市,华东石油学院(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校车从东营火车站接我们到学校。这是我第一次乘坐远途火车,第一次见到“宽畅”的济青公路,第一次见到胜利油田的“宽畅”柏油路网。那时,有一个段子:从河南到山东,在汽车上睡着了,就是进山东了。从山东到河南,在汽车上颠醒了,就是进河南了。那时,由衷地期盼河南的道路也能像山东的道路一样宽阔、畅顺、气派。庆幸,现在,这个段子可以反着说了。

1985年以前,郑州市没有现代意义的交通堵塞问题。我最早关注和思考郑州的城市交通,是1985年郑州市改扩建“黄河路”。那时,我已经从中国石油大学调入原河南财经学院(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任教,经常往来于市三院的母亲家和文化北路的学校之间,菜市街、德化街、北二七路、文化路是必由之路,中间途经解放路、太康路、金水路、黄河路、农业路和后来的东风路,纵跨郑州老城区、商业区和行政区, 耳闻目睹了郑州市区的交通状况。

黄河路最初叫纬六路,是河南省会从开封迁移到郑州,在旧市区东北部沙荒、庄稼地上开始建设行政区时,新建的道路。1955年,为突出郑州北临黄河、黄河水利委员会设在郑州办公的特点,将纬六路更名为黄河路。黄河路刚开始建造时,只是从西部的郑州植物油厂(后改叫油脂化学厂)到花园路的一段,长约3000米,宽不到10米,全是土路。后来,随着郑州城市规模的扩大,为了改善黄河路的交通状况,郑州市多次对黄河路进行分段浇铺路面、拓宽延伸改造。1955年5月,从植物油厂到卫生路铺浇成柏油路;1964年自卫生路到文化路铺筑煤渣路面;1966年到1970年,黄河路修筑路面完毕。自1985年起,从文化路至经三路的2350米路段,开始全面治理,经三路至东明路段修成沥青碎石路面。

1985年,黄河路的改造定位是郑州“外环道”,但少有扩宽。我看到郑州市少有像东营、北京、上海等地的宽畅道路,就请教时任郑州市规划局的叶总工(叶老是我家老友),既然把黄河路当外环道改扩建,为什么不多扩宽些,建四车道或六车道?叶总答:郑州没有几辆车,用不着建那么宽。我说,现在建不了四车道,至少该预留发展空间。叶总工答:用不着……后来,每当谈及郑州交通和城市规划的滞后,我经常谈及当年我与叶总的谈话。

30年后的今天,看看老黄河路,已经没有拓宽的空间,交通拥挤,周边单行治理也没有见效,南阳路以西疏通和中州大道以东扩宽,也没办法解决老黄河路段的“卡脖子”。你很难想象,1985年,是把黄河路当“外环道”改扩建的。

我研究郑州交通及治理,始于1989年4月受聘于郑州市火车站综合治理办顾问。1980年代及以前,郑州市的交通枢纽和拥堵,主要是在“形象窗口”的郑州火车站,是以人为主的“点拥堵”。那时乘火车,人多拥挤,经常会排队长达1公里左右,队尾在火车站广场,队伍绕行大同路、德化街、二七广场、福寿街再回到火车站,队头在进站口,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1989年元旦,时任河南省长程维高赴郑州火车站召开现场办公会,提出“一年有突破,二年打基础,三年上水平”。1989年2月,省府办公会提出“加强领导,理顺关系,扩大范围,下放权力,依法严管,综合治理”。在此背景下,郑州市火车站综合治理办于4月21日下午,在郑州饭店三楼会议室成立由20多人组成的综合治理咨询委员会,时任郑州市副秘书长兼综合办主任张立兴主持会议并颁发证书,我受聘顾问,时年31岁。从此,我开始了对郑州市的交通与治理的研究。当时,我负责设计《郑州火车站地区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及保证体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没有想到,在受聘郑州火车站综合治理顾问后不久,自己会因为火车站治理而引火烧身。1989年5月18日上午,我跟随原河南财经学院的游行学生到郑州火车站,以避免学生在郑州火车站地区引发“特情”遭遇不测和保护学生。但财院一负责“双清”的副书记因不了解情况对我做出不实结论,影响我获得1989年度的河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随后事态恶化,演变成对我的“政治处罚”——开除留用察看。为了保护和不连累我的妻子,不危及同事,我于1991年6月与我新婚仅一年半的妻子离婚。1994年上半年,为我彻底平反。但我的人生从此改变,也从此与郑州交通结下不解之缘。

1990年代初,“郑州商战”轰轰烈烈,二七广场周边的各大百货商场竞相搞促销活动,经常引发二七广场及周围交通拥堵。这是郑州历史上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以人为主的人车混合的交通拥堵。西影响火车站地区、中原路,南影响德化街、大同路,东影响东西大街,北影响北二七路和人民路。从央视的《商战》片中,可以看出当年郑州二七商圈的繁荣热闹与拥堵。二七广场及周边的拥堵可以称谓“片拥堵”。我是河南学界唯一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和参与郑州商战的学者,自然也从商业角度关注和研究二七广场及周边的交通问题。

围绕当时二七商圈的治堵,从百姓到商家到政府,普遍高度关注。当时,有人提出拆除二七纪念塔,没人敢动。有人提出单行,有人提出建地下通道,有人提出禁止车辆通行……都不了了之。车辆从绕行二七塔南,到不许绕行,到可以绕行,又到现在的不绕行,翻来覆去。我以为这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直到后来拓宽改造人民路、东西大街,才改善了东向和东北向的交通。直到2004年1月建成连接四大商场的亚洲当时最长的人行廊桥,才缓解了二七广场的交通拥堵,也让二七商圈的硬环境得到较大提升。二七广场的人行天桥总长达578米,采用了透明的钢化玻璃,整个廊桥显得通透、美观,每个入口处都有自动扶梯和步梯。站在廊桥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二七广场周围的美景。

1990年代初,随着郑州商贸城的快速发展,郑州市区的交通日趋紧张,尤其是当时郑州市唯一的横贯市区东西的交通干道金水路面临较大通行压力,还有省委省政府省军区黄委会等也位居金水路两侧。为缓解金水路的交通压力,塑造郑州交通的新形象,1994年3月,郑州市政府宣布,在金水路开建“四桥一路”:紫荆山、新通桥、大石桥和河医广场四座立交桥和新通桥至大石桥之间的一条高架路。从1994年6月10日动工到12月30日竣工,郑州有了第一条市区高架路。

在郑州市民还沉浸在“四桥一路”的欢欣鼓舞与骄傲自豪中的时候,人们很快发现“四桥一路”不仅没有缓解金水路的拥堵,反而加剧了金水路的堵塞,形成郑州市的一条以车为主的“带状拥堵”:紫荆山、大石桥三层立交,解决不了红绿灯,致使金水路-人民路-花园路-紫荆山路、金水路-南阳路-铭功路经常性拥堵。新通桥因没有拆迁路口南边的友谊宾馆等,建成一半的蝶式立交,造成金水路、文化路经常堵塞。河医立交桥南向下行直接中原路,形成“瓶颈”并导致中原路、大学路口经常性堵塞。尤其令人奇怪的是,从紫荆山立交桥到新通桥立交桥,没有与“一路”连接,阻断经七路、杜陵街,致使经七路-杜陵街南北向的交通压力分流东转向人民路、花园路和西转向文化路、北二七路。

我曾询问当时的郑州市有关部门主管,为什么不从紫荆山立交一直连接大石桥建“一路”,并分析了问题严重性和不良后果。这位主管答:有人以省委省军区的“安全”为名,要求紫荆山立交和新通桥立交在省委门前要落地(据说实际是有人给看了“风水”)。我又问:两立交桥高速下行车辆穿越省委省军区门前,他们不知道这样更不安全?经七路的通行怎么办?主管反问我:你的意见?我答:补救措施是南北向建下穿金水路过道连接经七路与杜陵街。后来,市政府花巨资只修建了经七路与杜陵街人行地下过道。由于设计不人性,无法走自行车、小孩车等,地下过街道渐渐沦为厕所和流浪人的住所。

直到省里某高官的儿子及家人被紫荆山立交桥西下的车辆撞死,有关方面估计才重视“四桥一路”的弊端,但也只能是在省委门前加装隔离带、警示灯等。人死,不能复生。

我最惋惜的是郑州市错失1990年代中后期和2001年前后的完善城市交通的机会。那时,郑州市的交通拥挤刚显露前兆,郑州市却把主要精力用于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金水路、花园路和市委市政府的中原路、嵩山路等,玩“主干道”形象工程,三年三改,两年三扒。“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叫郑州”大概就是这期间开始在郑州民间流传起来的。

2000年2月,郑州市在全市范围实施“畅通工程”,投资12.5亿元,在市区修建“九桥九路”。“九路”工程包括:航海路、西环路南段拓宽改造工程;郑花公路(现花园北路)拓宽改造工程;东西大街拓宽改造工程;紫荆山南路工程;东风路打通工程;郑汴路拓宽改造工程;经三路新建工程;107国道郑州段交通综合治理工程;嵩山南路拓宽打通工程。

“九桥“工程包括:中原路立交拓宽改造工程、城东路立交拓宽改造工程、紫荆山南路立交桥、农业路立交桥以及经三路东风渠桥工程、郑新路陇海铁路立交工程、107国道下穿陇海铁路立交拓宽改造工程、107国道跨机场路立交桥及107国道跨航海路立交桥工程、107国道跨航海路立交桥工程。

由于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缺乏路网的系统化设计,花园北路与农业路、东风路口,文化路与东风路口等,很快又成了堵点。中州大道与农业路、东风路等依然严重拥堵。

2001年12月26日,郑州的环城快速路正式建成通车。周长43.7公里,总投资15.83亿元,7座大型立交桥,26座人行天桥。这是继“四桥一路”之后,郑州城建史上又一个规模宏大的市政工程。有人把这条路比作郑州交通的“动脉血管”,既可缓解市内交通压力,还能把各区和各发展组团连接起来。但实际是不到五年,环路成了一条“烂路”,还经常堵车,“快速路”不快。

在京广铁路高架公路桥上,接缝处有裂痕,路面坑洼不平。南三环可能是环城路中路况最差的一条,特别是嵩山路和大学路之间。在南三环和大学路口,经常发生交通堵塞,一堵就是一个多小时。

北环与文化路口也经常严重拥堵。按规划设计,北环文化路口先是建了一个直径约40米左右的街心花坛。因为花坛太大,严重影响车辆通行,造成更严重的拥堵。在花坛建成大约半年,将花坛拆除。据说街心花坛的建和拆大概花费300万之多。后来由于车辆增加、拥堵日益严重,又在北环建跨越文化路的东西向高架桥,但严重拥堵依然如故。我有一次遭遇堵车,45分钟原地不动。

郑州市把交通治理的钱花了,把交通治理工程的活干了,但治堵却接连落空。致使2002年“非典”后车辆大增时,顾此失彼,引爆郑州市的全面交通堵塞问题。2002年,“堵城郑州”开始上路。

2004年,郑州市修建二环交通圈,打通农业路,连接经三路,改造桐柏北路,并修建农业路下穿铁路编组站的立交桥,将农业路和桐柏路相连,形成桐柏路—农业路—经三路—城东路—航海路—桐柏路的二环交通圈。这一交通圈的修建,大大缓解了市区交通压力。其中农业路下穿铁路编组站的立交桥疏导交通明显有效。但经三路与农业路、东风路口等依然拥堵严重。

2005年9月,郑州火车站西出站口建设正式提上日程。郑州火车站及铁路把郑州市一分为东西两区,由于郑州缺少东西交通主干道,凡跨铁路的东西道路多成拥挤地带,交通拥堵从火车站核心区域辐射周边地区,东到布厂街,南到陇海路,西到京广路,北到西太康路和铭功路,东北到二七广场等。加上火车站东广场和进出站通道的集散能力也不能适应客运需求,打通西出站口势在必行,既有利于改善火车站区域交通环境,提高中心城区的交通运行质量,又有利于提升铁路客运服务水平,为百姓出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也利于提升火车站地区的“窗口形象”和综合治理。1989年和1995年以后,我曾在不同场所多次呼吁建郑州火车站西出站口,以分流东广场的人流和车流压力。2004年,郑州市人大代表提出建议。2005年初,郑州火车站西出站口的建设被纳入郑州市规划局建设方案。

2007年5月28日,我受邀参加郑州市二七区委、区政府在黄河饭店召开的“郑州火车站西出站口经济圈发展论坛”。在论坛开始,时任二七区区长石迎军介绍说“一站一桥一路”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所谓“一站”是指郑州火车站西出站口,规划范围包括京广铁路线以西,京广北路以东,中原路以南,陇海路以北所围合的区域。“一桥”是指解放路立交桥,该工程西起河医立交桥,依次跨越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沿解放路向东跨越铭功路、二马路、福寿街后在民主路前落地,全桥长1675米。“一路”是指京广路拓宽改造工程,该工程南起航海路,北接沙口路。京广路将扩宽至60米,双向8车道。

我演讲的题目是《郑州火车站西出站口经济圈前景光明,影响远大》。在演讲中我吁请郑州市政府等提升对西出站口建设的战略认识,从郑州市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整合西出站口周边地区的用地功能,规划西出站口的交通条件和城市功能。我强调“火车站西出站口的打通,不只是重构火车站形象形成新商圈或经济圈”,还是郑州整体交通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如果说火车站西出站口再做不好,不能很好地规划交通功能,郑州市下一步的交通将成为死棋而不可救药”。

我的建议主要有:1.在西出站口增加规划长途交通站点。把西出站口建成火车、地铁、长途客运、公交和出租车等的零距离换乘中转枢纽。2.在西出站口与其他道路交叉口修建小型蝶式立交。建议郑州市改善交通多用北环花园路的蝶式立交桥,投资少,效果好。3.在考虑机动快车行驶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慢车和行人交通。4.修建高速路网,将高速环道和高速路网有机连接。5.打掉十字路口的四个突出角,改现行的凸型路口为凹型路口,增加十字路口的通行能力。6.在行人集中的地方,修建人行过街天桥。7.增加道路密度。8.把京广路从规划至沙口路往北延伸,把南阳路以北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带。这就是现在的京广快速路的雏形建议。

在论坛结束后的午餐时,我与郑州市规划局某副局长邻座。我们谈起解放路立交桥跨越铭功路、二马路、福寿街后在民主路前落地的问题。我建议要慎重选择落地地点,并举例河医立交桥南下中原路口形成堵点等。局长说,落地点是市领导敲定的,我们说话不方便,想请专家们给市领导多提建议……我知道规划局的同志为难,就不多谈了。解放路立交桥投入使用不久,就出现了拥堵状况。

2007年,郑州市政府提出建“一环两横一纵”快速路网。“一环”指北三环—西三环—南三环—中州大道;“两横”指建设路-金水路、陇海路;“一纵”指江山路(郑邙路)-沙口路-京广路。

客观说,郑州市政府一直重视“畅通工程”,先后投巨资扩宽老路、建新路、打通断头路、建高架桥、建立交……路越修越宽越漂亮,堵塞却越来越严重。政府也广泛听取了社会各界的呼声和建议,广泛考察学习外地经验,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应对措施:咪表、绿波带、交巡警、单行道、禁左、隔离带、BRT、运六歇一……但交通治理依然不见成效!为尽一个市民和学者的责任和义务,我于2010年3月16日在博客发表了论文《郑州交通:人通才能路通》,反思郑州市的交通堵塞及治理,系统分析郑州交通堵塞的问题及原因,设计针对性的有效治堵方案。论文分四部分:郑州市交通堵塞的主要状况;郑州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性质;郑州市交通堵塞的主要原因;郑州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治理对策建议。

郑州交通:人通才能路通》一文在博客发表后,我立即联系了《河南商报》,河南商报的领导当即决定采用。第二天开始,《河南商报》就把我的文章分解在一周的报纸上连续刊发,并组织了多个座谈会。省内外许多媒体迅速聚焦郑州交通,形成了讨论郑州交通堵塞的声势和压力。不久,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郑州市应该把空调公交车的一元空调费减去,鼓励市民乘坐公交车。郑州市的空调车空、非空调车拥挤的状况迅速得到扭转。《河南商报》还把《郑州交通:人通才能路通》一文递交郑州市多个部门。

由于《郑州交通:人通才能路通》一文得到一致好评,该文竟被人抄袭并在有关媒体发表,还获得时任郑州市某主要领导的批示。当我在网上和报纸上见到抄袭文章后,立即沟通有关方面,有关人员解释说是为孩子考大学加分。为了不影响孩子,也碍于朋友的面子,我放弃了追究。据说在郑州市某主要领导批示后,郑州市公安局黄保卫局长也跟随要批示,市局有人提醒说文章内容主要是抄袭我的,黄局长才没有批示。虽然我对抄袭我文章一事低调处理,消息还是不胫而走,河南传媒圈及政府圈里有许多人都知情。

2010年3月19日,郑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常志军做客河南人民广播的《政府在线》,主持人邀请我一起讨论郑州治堵问题。常局长说:“我们聘请了全国九位专家对郑州畅通问题进行了大力论证,郑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畅通郑州”的工作要求“。我说:“外来的高人没有一个能做到对郑州市某一个具体点的详细调查了解,现在的外来专家、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事太多了,为什么不认真地听一听本地人对本地问题的看法”。常队长又说:“畅通郑州”今年政府要投入195个亿,修高架、京沙路,要打通40多个断头路,要下穿七个交叉的平交路口,要架十多座人行天桥。我们还提出了“文明畅通交通行”的总体规划,应该说是全部启动。我说:“我看了今年初郑州市出台的要投资300个亿,在三到五年里面建立一个畅通高效的郑州市框架路线,我看了那个方案,我今天可以做一个你们不太高兴的预测,你们那个方案仍然解决不了郑州市的交通堵塞,不相信三、五年以后咱们走着看”。河南广播网随后把采访我们及我的观点在官网上发布。

事实证明,我再次不幸言中郑州市的严重拥堵!

2011年4月7日,郑州市“畅通郑州”工作专家学者论证座谈会在黄河饭店举办。郑州市政府拟制定50条措施,邀请我等14位省内专家学者参会提意见。黄保卫、张建慧两位时任副市长到会,还有市政府各局直机关的负责人参与旁听。

我原本不想先发言,一是因为郑州市有些部门领导不喜欢我说话太犀利不给面子,又见两位副市长在座,我不能一开始就把气氛搞得紧张;二是交通毕竟不是我的主专业,想先听听专业人士的观点再说。但迟迟没人发言,为了给两位市长捧场,不让会议冷场,我说:我老了,也不是专业做城市规划和修路的,我抛砖引玉吧。我一开话,就把“50条”否定了32条,当然也提了32条建议。其中主要的建议有:不要在农业路修高架,改在北三环修高架快速路;把凸型路口改凹形路口;在主要路口采用花园路北环的蝶式立交;建立郑州市停车场管理公司,统一管理郑州市的停车场和收费等。还建议市政府要重视城市规划,不能“不听取别人意见,闷在家里画图纸”。

让我感动的是,虽然我的话犀利,引发了后续讨论,但两位市长非常理解我希望郑州好的良苦用心,认真听取我们的发言。会议结束后,我把郑州交通:人通才能路通》一文递交张建慧副市长。张副市长非常客气地接受并谦虚地说:我学学。第二天,有关“50条”的观点见诸报端。

光阴似箭,转眼到了2013年12月16日,我在网上看到三环快速路的设计示意图。看后头发蒙,实在不明白设计者是何用心。下午两点半,我在微博发帖:事实将证明,郑州北环快速路是一条半残废路!1.文化路与北环半互通,西向东无法下桥,继续堵。2.高架快速与花园路北环老立交不互通。3.花园路北环老立交桥(蝶式立交)挺好,四通八达,始终右行,不迷路,不怕走错路。但郑州就是不用,要建复杂、花钱多、迷路的路桥。4.郑州的交通规划脑残设计顾头不顾腚。

2013年12月17日晚9点,我又在微博发帖并配以图片,对比分析郑州市的多个单向立交桥的问题:北环文化路单向立交,严重拥堵。东风路单向下穿文化路隧道,严重拥堵。紫荆山立交,拥堵。中州大道农业路、东风路单向立交,严重拥堵…是猪,也该换路数了!文化路北环路口、花园路北环路口、中州大道北环路口…竟然都不能上高架!今后,郑州必重堵,出路是限号、单双号。

晚9点21分,我又发评论质疑@郑州规划局等,索凌路北环、丰庆路北环、文化路北环、花园路北环、经三路北环、中州大道北环、中州大道东风路、中州大道农业路为什么不能采用老花园路北环的蝶式立交,既四通八达,不迷路,随意上下,又低成本?!

没几天,郑州市舆管处邀请我、杨华民警官等约七八人到郑州市舆管处座谈郑州交通问题并听取意见。会议上,大家七嘴八舌,从不同角度谈郑州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我也非常直率地谈了对郑州交通问题的认识和建议。最后建议郑州市委市政府换掉市规划局负责交通规划设计的主管。

2014年1月1日中午11时许,我从外地回郑,走了西三环和北三环,既想图快,又想亲身体验三环快速路的实况。结果,上了西三环,就发现路面质量较差,不平,不实,沥青不足……走上北环快速路不久,就看到从西向东,索凌路下行堵车。改走文化路下行,遇下行引桥匝道堵车半小时。

2014年4月2日,媒体曝出“金水路3条下穿隧道规划出台”的消息,我查看了规划:经三路、城东路下穿金水路,未来大道(政四街—燕南街)下穿金水路隧道,东明路下穿隧道。上午8点47分,我发帖斥责该规划:“原北环文化路的东西高架桥解决不了拥堵,东风路文化路的东西单向下穿隧道解决不了拥堵,中州大道东风路、农业路的南北单向高架桥解决不了拥堵…郑州市的规划者,你们就不能换个路子?你们的脑子让驴踢了,还是灌水了,还是故意要把郑州市的交通治死你们好赚钱?!”

2014年4月25日12时半,我又发评论:“三环快速路,没有一个不要红绿灯的互通蝶式立交,没有减少一个红绿灯,反而上下匝道设计不合理,既难能缓解原有拥堵,又可能制造新拥堵点,如文化路北环到文化路国基路,结果可能是花大钱建造一个高架停车场!三环快速,难快!”

2013年12月17日晚8点43分,我在微博发表评论坦诚:“老夫无奈,从此不再谈郑州交通。”我对郑州交通治堵,彻底失望,心死了。但我实在是按耐不住一直的奇怪,郑州市的交通规划设计人员难道不到现场看看路宽、车流及流向?不考量郑州市的路网整体?他们为什么不思改悔近三十年,依然我行我素的自以为是的用老观念、老思路、老办法建设郑州和挖路修路再挖路……难道真是“刨刨挖挖,弄俩花花”?

纵观25年来郑州交通拥堵的严重化,从1980年代中期的火车站“点拥堵”,到1990年代初的二七商圈“片拥堵”,到2000年前后的“四桥一路”的“带拥堵”,再到2002年以后的“全城堵”,从“偶尔拥堵”发展到“高峰时段堵塞”、部分地区的“长时段堵塞”,从机动车交叉通行拥堵发展到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混合拥堵……堵城郑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来。

郑州市交通拥堵的现象非常直观,凡是有快慢车和行人“交叉”通行,或有道路“瓶颈”的地方,都会容易形成堵塞。车多、道路窄、道路密集度低、断头路等容易提高拥堵的概率,并不是拥堵的必要且充分条件。如果通行不交叉,虽然路窄,最多导致通行速率缓慢,不至于堵塞。问题是郑州市的乱停乱放乱占道、施工长期占用道路等现象普遍,加剧了道路的狭窄,减少了道路的实际通行面积和通行能力。

从交通设施看,导致郑州市交通严重堵塞的主要原因有九个:1.郑州交通有快速环道,无快速路网;2.凸型路口通行面积普遍偏小,通过能力不足。扩宽道路,无助于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3.道路密集度偏低。4.中心城区内主干道偏少,且通行效率低。5.少有的高架桥、立交桥存在严重设计缺陷,致使通行效率低下。6.非机动车道太窄。远不能满足众多非机动车的通行要求。结果致使非机动车挤占机动车道,形成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混合拥堵。7.现有的行人过街桥、过街地下道存在严重设计缺陷,致使通行效率低下。8.严重缺乏停车场/位。9.长期忽视支路和背街小巷的整治,造成交通微循环不好。致使人流和车流不能就近分散,加剧主、次干道的交通压力。

从交通管理的角度看,导致郑州市交通严重堵塞的主要原因有五个:1.交通治理的理念严重滞后。郑州市二十五年来主要是通过压缩非机动车道、挤占人行道来扩宽机动车道,以机动车的“畅通工程”替代所有交通参与者的畅通工程。缺乏“综合治理”、“系统管理”的理念,多采取单一整治行动,致使好方法也难以见效。2.交通规划严重滞后。3.交通设施设计能力严重落后。4.交通设施施工的项目管理严重滞后。5.交通管理严重滞后。

治堵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其实极简单:路权平等,各行其道,避免“交叉通行”和“道路瓶颈”,提高道路密集度,维护交通秩序,让交通参与者就近、快捷、方便地到达目的地。

郑州市的治堵,既需要规划建设完善的路网和交通设施,更需要交通管理到位。交通设施不好阻碍交通畅顺的可能性大,但交通设施好、管理混乱,也难保交通畅顺。归根结底,郑州市亟需建立“路权平等”、“各行其道”的理念,用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的办法解决郑州交通堵塞问题。

我老了,估计看不到郑州不堵的那一天!



郑州堵城,是怎么炼成的? 郑州堵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6247.html

更多阅读

科比图片 科比是怎样炼成的?经典!《转》 科比经典比赛录像

科比为什么会成为今天的科比?答案不会也不应该只有一个。球迷把他尊称为乔丹之后的新一代神,但这位“大神”毕竟也是从凡夫俗子的肉眼凡胎基础上得以升华而修炼成的。到底,科比是怎样炼成的?血和伤,或许是帮助他升华的最好良方。1、2008

“抄袭的于正”是怎样炼成的? 桐华微博痛斥于正抄袭

“抄袭的于正”是怎样炼成的?司马平邦    (这是应《文学报》之约写于半个月前的一篇评论,今天法院已一审裁决于正等5被告赔偿琼瑶500万,将此文发出于博客上,还算不晚。)  台湾著名剧作家琼瑶女士越过台湾海峡,先期于2014年4月15日

涨停板敢死队:炒股高手是怎样炼成的?

涨停板敢死队:炒股高手是怎样炼成的如何成为炒股高手?涨停板敢死队炒股高手黑马涨停教父技术分析对于投资领域人士来说是一个必须学习和应用的工具,在学习这个过程中是一个挑战自我的过程。人们相信凭着智慧、勇气、热忱和汗水可以

声明:《郑州堵城,是怎么炼成的? 郑州堵车》为网友沉沦在午夜梦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