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无法回避的一些关系 构成回避关系



课程改革无法回避的一些关系

课程改革深入发展,这是时代所需。正如《北京市十一学校行动纲要》所说,“课程是学校最为重要的产品,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着眼未来,立足实际,通过对国家课程的开发和学校课程的建设,系统开发满足学生需求、充分落实学校培养目标的校本课程。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课堂高效,教育才会高效;课堂优质,学生才会卓越;课堂创新,学生才会创新;课堂进步,教师才会成长。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程与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可以说,在当今激励的竞争社会,能够从困境中杀出重围的都是从课堂入手,这一点,无论是杜郎口,还是洋思中学,包括后来的昌乐中学,都没有偏离这样的原则。也许有人可能提出许多非议,但是,只要你是正式当下教育困境的学校管理者,都会把这作为重中之重加以关注,并采取各种措施以便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否则,办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一句空话。为什么衡水中学能够得到那么多人的讨论,凭什么人家不管外界什么非议一如既往地进行下去,说到底,不就是质量依旧是学校的生命线吗?十一中学提倡学生自主管理并没有否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只不过他们的课程改革是建立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基础上,这与其他学校存在本质的区别。

我觉得课程改革如果忽略了学生的可接受性,一味地讲究教师的技艺,这样的改革就算十全十美,那也会带来成人的要求与孩子的世界格格不入的尴尬出现。俗话说,三年一个代沟,我们的教师与学生照这样的说法,不知道会存在多少代沟了,如果不听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课程改革想要实现新的突破确实有很大的难度。优秀的管理者都会在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关注课程改革,关注在课程改革中师生是否受益,如果一场改革带来的是师生更深的痛苦,这种改革肯定在理解方面出了问题,也就是说,改革本身没有错,关键是改革的方式出了问题。人心齐,泰山才能移,就算再怎么科学的改革,没有人的理解与力行,这样的改革也算不上什么科学。

那么在课程改革中我们有四个关系需要梳理清楚,否则,课程改革不会水到渠成,反而会阻碍学校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学习与创造的关系。当下,课程改革常常是一个地方创造了什么样的模式,马上在媒体的操作下产生一定的轰动,这下,就会引来许多人的观摩,如此,学习高潮自然来临,这也就推动了一方的经济发展,这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无疑是求之不得的,为什么,一方面,学校生源变好了,许多家长会集中到这块地方,消费与工作,这对于地方发展无疑是特别有利的,试想想,杜郎口本来不怎么出名,就是应该杜郎口中学,学校周围乃至整个县城都会因为此而得到繁荣。明智的地方政府,他们也希望教育领域能够产生轰动,从而为自己赢得更大的利益。然而,在参观中,我们就需要处理好学习与创造的关系,不是照搬,也不是回避,而是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仔细分析阻碍学校发展的核心因素,在参照人家改革内容的同时,在进行适当的改革,为什么许多课程改革效果弱微,原因十之八九就是没有处理好学习与创造的关系,那种鲁迅先生评判的拿来主义确实需要我们的管理者认真的审视,不能够没头的苍蝇到处乱飞,搞得病急乱投医式的,急急忙忙地照搬,结果只能是草草收场。这一点上,许多民办学校的慎重态度值得公办学校学习,毕竟人家是自负盈亏,自然不会保持什么轻率的态度,这也是不允许的。学校教育经不起折腾,事实上,需要的发展为什么困难重重,有时候折腾比什么都可怕。我想,学校管理者一定要在反复调查的基础上,再去审视学习的东西是否有利于学校的发展,甚至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创新,团结一切力量,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进步,这样的课程改革才会具备成功的保障。

第二,高效与等待的关系。如果说学习与创造是全校上下都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那么课堂上的一切,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不要在单方面追求教学进度时忽略了学生的可接受性。佐藤学先生认为,如果执教者在提问时,学生眉头紧锁,这时候才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也就是说,教师要随时关注课堂学生的变化,做到面向全体,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我们追求高效课堂,但是,在追求高效的同时忽略了等待,那么这样的课堂就算进度赶上了,那么实际上依旧不是高效课堂。大容量、快节奏是建立在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事实上,教师等待需要勇气,需要艺术,如果你真的关注全体学生,那么在不断地等待中,将会有更多的学生赶上,这样你的速度会愈来愈快,相反,如果课堂纯粹为了赶进度,忽略了学生的可接受性,那么一堂课下来,学生听得云里来雾里去,似懂非懂,试想想,随着知识难度的加深,你还能够保持快节奏,大容量吗?孩子的负担为什么很难降下来,说到底,就是课堂忽略了学生的可承受性造成的。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在等待方面都是下足了劲儿,这就给每个孩子传递了信息,那就是在该老师的课堂上不可以不作为,如果因为自己的卖呆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这是要受到良心的谴责的。也许有些老师不以为然,甚至会举出许多孩子不作为的例子,殊不知,这些孩子到底为什么会这样,深究下来,不还是成年累月,孩子已经对这门学科的知识学习如浆糊一样,你能够指望他跟在你后面,那确实有很大的难度。也就是说,课程改革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儿,它需要学校上下都有这样的意识,不断地进行实践,唯有如此,学校的课程改革才有可能得到质的变化。

课程改革无法回避的一些关系 构成回避关系
第三,自主与合作的关系。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许多地方实行自上而下的课程改革,自然会有一拨又一拨的检查验收,许多学校为了创造热闹的场面,就会在合作上造假,那就是只要是什么公开课、观摩课或者迎来什么检查,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在课堂上提出什么问题,马上让孩子进行讨论。这一点上,孙维刚老师特别讨厌,为什么,这种不给孩子自主思考的情况下就急急忙忙去讨论,可以说,这样的讨论只能造成孩子的思维片面,如果一个孩子不能独立而全面的思考问题,那么对于今后的工作无疑也是不利的。我觉得每个活动都应该给足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思考问题接近完美的时候,在进行适当的小组合作,以便思想碰撞,从而检测出自己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多问问,人家为什么想到,我没有想到,如此,小组合作才有价值。佐藤学认为教师设计的每个问题应该具备挑战性,如果设计的问题都是数来宝式的,那么这样的问题解决常常是浪费时间居多。可以说,问题设计一定与班级的学情结合起来,要做到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够得到大部分答案,然而再讨论一下,就能得到全面的答案,唯有如此,学生才可能从问题的解决中得到思维的训练。

第四,精彩展示与新常态的关系。课程改革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如果仅仅是做给别人看的,那么这样的改革常常是不能让师生从改革中获益的。课堂之所以有效果,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踊跃展示,就算喊到前面黑板上完成一条题目或者说一段完整的话,都是对孩子的一种锻炼。我觉得课堂应该是教师设计出精炼的活动,孩子在活动中发展思维,充分展示自己的精彩,唯有把这种课堂行为方式常态化,我们的课堂才会具备生命力。传统课堂与新课改的区别就是课堂到底谁主宰,新课程改革说到底就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解放,如果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上来了,愿意主动学习,自主思维,高效合作,精彩展示了,那么课堂就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学校的质量也就自然上去了。

……

事实上,课程改革还有许多关系需要理清,这就需要每个践行者与观察者认真审视课程改革,真正意义上改变课堂上师生的关系,从而让孩子快乐学习,幸福生活。(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6754.html

更多阅读

新课改三维目标解读 新课程改革的三大理念

2001年6月7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的三维目标既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又关注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还关注了更深远、更本质的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要落实总体的课程

点燃学习的激情----郧西一中课程改革纪实

一中课程改革纪实(2012-03-2808:59:40)标签:杂谈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链接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3124b0102dzmn.html点燃学习的激情——郧西一中课程改革纪实◎/本刊记者

声明:《课程改革无法回避的一些关系 构成回避关系》为网友藏不住的寂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