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省初中教师课例研究全员研修 初中历史课例研修方案

2014年山东省初中教师课例研究全员研修

英语学科课程简报

第二期

监制:梁承锋 于月清

责任编辑:崔怀亮

制作:崔怀亮王丽珠王建涛李爱燕 刘菊

“磨课的目的绝不是让每个研修组去打造一节优质课,而是要发现从实然状态走向应然状态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进而用研修组的团队力量,用远程研修的协同智慧、专家智慧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

张志勇

认识你自己---古希腊德尔菲阿波罗神庙上的三句箴言之一

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

尼采

2014年山东省初中教师课例研究全员研修 初中历史课例研修方案

要想知道这个世界时什么样子,首先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康德

课堂观察---作为教师,认识自己的最好途径


去芜存菁汲取智慧

首席专家于月清

在学习杨教授的《课例研究中的课堂观察技术应用》视频讲座之后,老师们需要提交的作业是设计一份运用课堂观察技术的课例研究方案。杨教授以“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设计表”为例,给出了完成该作业需要思考的五个引导性质的问题。在此,我们就青岛第43中樊涛老师的《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设计表》进行点评,希望老师们能从中得到启发。

1、对表格项目要求的理解情况

《设计表》通过五个引导性质的问题,引导我们观察量表设计前进行系统的思考和准备,这是顺利完成课堂观察任务的基础。因此,理解表格项目要求是我们完成这份作业的前提。从表格内容可见,樊涛老师对该表项目问题理解比较准确。

2、观察内容明确、具体

观察内容的确定是课堂观察前重要的工作,也是一切观察研究的基础。“课例研究组成员之间如何分工”就是每个研究成员在课堂观察活动中分别承担什么工作,也就是说,每个人分别负责观察什么,因此,明确表述观察维度、视角和观察点是做好分工的重点。樊涛老师从四个维度设计了自己的观察内容,分别是学生学习维度、教师教学维度、课堂文化维度和目标达成维度,以及每个维度下的观察点,比如学生发言、参与度;教师合作任务的设计、教师指导情况;学生表现、师生互动;知识目标达成、重难点突破。虽然个别地方表述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观察内容已经十分明确、具体。

3、成员分工详实

樊涛老师从每个维度有几个人,每个观察点有几个人,甚至坐在什么地方都详细真实的做了分配,十分清晰。

4、表格内容陈述情况

表格中“大致想法(意图)”和“具体做法(措施)”,是对表格五项引导性问题的落实,也是检验我们是否能够清晰解决课例研究与观课密切关联的基本问题。樊涛老师的设计在该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第二项和第三项问题的“具体办法”陈述不够全面,应该对要观察的各项内容分别进行介绍。

5、记录符号发明情况

符号就是记录观察信息的一种快捷形式。发明符号要坚持易写、易记的原则。要根据观察内容的分类,对符号进行分类,同时也要通过符号体现观察信息的层级。樊涛老师通过黑白两种“”号对学优生和学困生提前加以区分,这个在课堂上不需要用,对小组合作中学生每次任务的参与度统计氛围四个层次,并分别表示为:

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其中前三个符号不易写,不能实现快捷的目的。因此,这样设计符号有些不妥。另外,对其他内容的记录符号在表中没有显示。

6、语言表达情况

樊涛老师的设计内容语言表达条理、清晰,表述言简意赅。

详情请见下表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设计表

青岛第43中樊涛

课例研究中的问题: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你的大致想法(意图)

你的具体办法(措施)

课例研究组成员之间如何分工(假定有10位成员)

假如该班级有40名学生,将学生按照四人一组分为10个小组,按照观察内容为10位老师分配任务。

观察维度设计为四个方面:

1.学生学习维度(6位):

(1位)教师坐于讲台一侧,统计学生的发言情况;

(5位)坐于两个学生小组之间,倾听、观察小组讨论情况,记录参与度,并对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记录;

2.教师教学维度(1位):

(1)记录教师设计合作任务,各小组完成情况;

(2)记录教师指导小组合作情况。

3.课堂文化维度(2位):

(1位)坐于讲台另一侧,观察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情况,课堂表现状态。

(1位)师生语言的互动情况记录;

4.目标达成维度(1位):

(1)知识目标完成情况,根据检测情况统计结果;

(2)观察课堂中重难点的突破情况。

使用哪些符号代表不同的合作状态(即发明一些大家统一使用的符号代表某种含义)

采用符号和纪实性语言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统计。

1.学生发言情况统计:

课前教师拿到本班全体学生座次表,并对表中学生情况进行标注:学优生

学困生

然后每位学生发言就在其座次上打√

2.小组合作中学生每次任务的参与度统计:

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3.课堂中学生参与的状态也可以用这些符号表示,而且教师也容易记录。

如何做记录(即如何使用上面的符合在课堂中收集信息)

设计成观察量表,由教师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统计。

1.学生发言情况,教师针对座次表进行打钩统计,非常方便;

2.课堂中学生小组合作的任务可能有两次以上,教师用圆圈覆盖面的多少,记录每次任务中小组内学生的参与情况,正好是四人组,便于记录;

3.观察学生上课状态亦是如此,通过园覆盖面来展示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如何汇总记录的结果(即记录的结果如何整理或表达)

将数据和图像转化成描述性语言。

课后,负责观察课堂的10位教师先对各自负责的内容进行整理,然后召开评课会议,对课堂观察情况进行集中梳理。

怎样反映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即整理后的数据结果说明什么)

召开上课教师和观察教师会议,对结果进行反馈,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便于下一步实践。

1.学生发言情况统计:因为之前有座次表,并标明了学优生和学困生,负责此项数据的教师课后进行统计:全班学生发言覆盖面百分之几、最多几次、最少几次、每个小组发言几次、其中学优生几次、学困生几次,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参与度的同时,更能体现小组的合作情况及教师面向全体的情况;

2.负责“教师教学维度”的教师陈述记录的每次小组合作任务内容及教师参与指导的情况,负责观察“学生学习维度”的5位教师分别陈述每次任务中小组合作及完成情况,共同分析教师合作任务设计的是否恰当,形成统一修改意见。

3.负责“课堂文化维度”的教师陈述整体学生参与的情况,每次任务中学生的状态,同时陈述教师激励性语言的运用情况,学生的奇思妙想。

4.最后负责“目标达成维度”的教师反馈学生检测情况,特别是重难点的突破情况。

根据以上观察数据,全组教师提出修改意见。

静心思考、摒弃浮躁

——运用课堂观察技术作业点评

杨玉东(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在学习了《课例研究中的课堂观察技术应用》以后,作业要求是这样表述的:“假定你所在课例研究组(备课组或教研组),想要研究“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请设计一份该课例研究中运用课堂观察技术的方案。”为了便于老师们思考,特意设计了一个便于思考和填写的“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设计表”,表中给出了完成该作业需要思考的五个引导性质的问题。

在浏览了学员们的部分作业后,惊讶地发现一个方向性的理解错误:那就是有小部分老师居然把这份研修作业当成了老师要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设计的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自己记录小组合作的情况!更让我惊讶的是,有极个别指导教师也这样错误地理解了!好在,大部分指导教师没有这种理解上的失误,有些学科指导小组还理解得很透彻,在给学员的指导意见中说得那么清晰明白!引用《初中语文学科4号公告》中对该作业的解读:

今天的作业是:“假定你所在课例研究组(备课组或教研组),想要研究“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请设计一份该课例研究中运用课堂观察技术的方案。”提醒老师们注意,这是一份“运用课堂观察技术”的方案设计,要求设计者站在一个观察小组的组织者的角度,去落实组内成员如何去观察一节课的小组合作的得失:你打算怎样明确10位课例研究组成员的观课分工,从哪些维度观察小组合作的进程,哪些人员负责哪个维度;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记录观察的内容,如何去整理观察得到的数据,如何对这些数据做出理性的分析,等等,一定不要做出“我是如何进行小组合作的”的设计。(引自:张会,《初中语文学科4号公告

课例研究本来就是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课堂观察技术又是课例研究中方法角度的支持,直白一点说,就是一群老师坐在教室里观察课堂、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某个问题。一小部分老师对这个作业的定位不清,很明显,没有看到学习导引中对该作业的要求。这让我想到,越是远离现场的学习,越需要静下心来,耐心细致地按照要求阅读学习材料,而不是为了急于完成研修任务,直接跳跃到“作业”部分。我深信,看过学习导引、看过要求阅读的ppt或者录像的老师,不会在这份作业中暴露出这份作业的主体是谁还搞不清楚的问题。

接下来,我想对这份作业中学员们设计的方案发表一些感受(或称之为评论)。这份作业其实让学员站在课堂观察“策划者”的角色思考:课堂中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如何被观察课堂的老师记录下来并最终反馈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究竟如何?该作业的难点在于,要发明记录“符号”——用不同的记录“符号”表明小组内合作的各种情况。

在我所看到的发明的大多数符号中,采用了简单化的处理,即把ABCD等同于分数或等级,例如:

A表示合作好;

B表示合作比较好;

C表示合作一般;

D表示合作较差或基本没有合作沟通。

这样的符号本身就是一种等级(其实A等同于“优秀”、B等同于“良好”、C等同于“合格”,D等同于“不合格”),这样以来,其实面对学生的合作状况,无异于直接“宣判”了他们小组合作水平或者有效性,与依据经验直接判断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异。

运用课堂观察技术,在理念上有一个基本的站位:学会基于观察事实发表观点。因此,一个好的记录方法,应当是由符号记录不同情况事实状态(记录)、通过汇总各种符号表达的事实性的结果(数据整理)、最终得到一个判断(结果或结论)。尽管这个判断也是带有经验色彩的,但毕竟把记录到的事实前置到了经验性判断之前。例如,有老师采用了如下符号体系:

A表示学生的合作交流讨论状态

A1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A2偶尔参与讨论,不是很积极

A3不参与讨论

B表示学生的合作动手操作状态

B1积极参与动手

B2偶尔参与,不是很积极

B3不参与动手

C表示学生在合作交流时对他人观点的态度

C1悉心听取他人正确意见

C2适中

C3听不进别人意见

(引自:孟庆峰,济南党家中学)

该记录的符号体系就是一种基于观察事实的记录方法(尽管还可能有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首先区分了A、B、C三类在小组合作中可被观察到的行为类别,每个类别里又分别发明了1号、2号、3号三种水平。实际上这个方法首先揭示了学生的行为类别、其次判断该行为类别的程度,最终通过百分比的形式来反映该小组合作在不同维度上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就不是简单得说“优秀”或“合格”,而是区分了事实性的类别,并通过记录结果的汇总得到。

当然,也还有更加完善和优秀的设计,例如李文彦老师(济南第二十七中学)设计的方案由一系列文件构成,很具有操作性但背后也有可以理论角度解读的深度。但不管是哪种设计方案,只要能够牢牢地把握核心:发明符号对事实分类记录、基于事实汇总得到数据并进而做出判断,而不是直接地表面化地应用符号给一个经验性判断。

总之,课堂观察技术的核心就在于分类、分层。只要能够分出类型、层级,就能够对教学现象做出区分和程度的划分,进而就能得到汇总的数据,做到基于观察发表观点。


“任务单”带来的思考

省专家 杨淑平

每年看作业的过程都是一个令人心潮澎湃的过程,澎湃于某些老师对于研修的敷衍态度,又澎湃于很多老师对于研修沉迷的境界,最澎湃于老师们思考层次的极大差别。这种差别让我深深叹息每个人在研修中的收获会给自身的成长带来的影响,会给我们的学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每每于此,便会在心中叹息。于是,便写出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共享:

一、任务单的生成过程

基于问题的课例研究是一个研修组集体协作的过程,那么任务单也应该是一个研修组集体智慧的碰撞与生成。它的生成过程可以如下设计并操作:

1.学习研修内容,理解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的流程与目标。

2.研修组长集中研修组成员进行讨论,用话题进行导引,生成任务单。

研修组长要针对讨论目标(任务单)设计讨论过程,用话题导引讨论过程。如,在此讨论中可以设计如下话题:

(1) 反思我们的教学实践,提出你认为最严重和最急待解决的问题。

(2) 站在学生主体的角度,请老师们对问题进行描述。

(3)很多教师认为某问题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最严重、最急待解决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现状分析—问题及原因剖析。

(4)针对问题和问题形成的原因,基于各年级学生的不同水平,请大家提出适合自己学生的问题解决策略。

(5)针对蒋院长对于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谈谈大家的磨课计划。

3.研修组成员在话题导引下进行问题研讨。

围绕话题1的研讨,汇集问题、梳理问题。通过话题2的研讨,锁定研究问题、表述研究问题。通过话题3的研讨,针对研究问题进行归因分析。通过话题4的研讨,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话题5的研讨,进行磨课安排。也就是说,研修组长在讨论中至少要发布5-6个话题,当然也可适当整合。

4.教研组长汇集梳理老师的研讨内容,填写任务单。

二、任务单各项目之间的关系

任务单主要包括四个项目:希望研究和解决的教学问题、对问题及原因的剖析、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下学期问题解决的磨课安排。

希望研究和解决的教学问题(研究问题):要注意表述准确规范,让大家易于理解,同时要注意基于学生行为进行问题描述;关注研究问题的聚焦度,问题定位不能过于宽泛,从而保障研究过程的可操作性,问题解决程度的可观测度。同时,尽量保证研讨中研修组成员的参与度从而保障研修组成员对研究问题的知晓率,为下阶段的校本研修做好铺垫。既然大家集体碰撞锁定了问题,那么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进入对问题归因的环节。

对问题及原因的剖析:要来源于对日常教学实践的反思,并清晰条理地阐释这些原因。原因分析直接决定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锁定了研究问题、对问题进行了归因之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生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有效策略的选择。

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策略的选择要有针对性,针对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解决问题。有了教学策略,也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措施,有了课堂某些突破问题环节的活动设计。那么,如何让老师在课堂中,通过运用这些策略解决所期待解决的问题呢?安排课例打磨,聚焦问题解决。可采取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基本式课例打磨方式。

这是一个完整的问题解决的过程设计。

三、制定任务单的目的。

制定任务单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梳理问题、锁定问题、归因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预设问题解决的过程。它是磨课计划的雏形或者表格式表述方式,在下阶段的研修中它将会转化成磨课计划,是校本研修的第一步。因此,任务单的各项目都要注意可操作性、可观测性,以免课例打磨过程无法进行。同时,在任务单的生成过程中,引领老师们体验通过反思发现问题、通过研讨梳理锁定问题,通过碰撞生成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也会使老师们更深刻的感受到集体协作的优势,掌握集体研讨和反思、梳理问题的方法。

四、案例分析,深入理解任务单的生成过程和作用

案例1:

2014年初中全员远程研修问题解决任务单

希望研究和解决的教学问题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自主学习英语

对问题及原因的剖析

英语属于语言应用性学科,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很少用到,而且英语单词数量庞大,零散,语法繁琐,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厌烦。

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

1、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英语课堂的趣味

2、增加英语的使用频率,带学生认识英语的实用性

3、迎合学生兴趣,组织学生观看英语电影(电影由学生推荐,教师审查,选择合适的电影)

下学期问题解决的磨课安排

9月19日,下午,组织学生观看电影,之后讲解其中比较酷,比较有使用价值的句子

10月17日下午,组织学生用电影中,课本中学到的对话进行表演

备注

英语课堂可用到的一些教学方法

点评:本研修组的任务单内容完整。但是,从任务单的内容看,老师们对于任务单制定的目的理解不到位。任务单是通过研修组的集体碰撞梳理日常教学中的问题,然后通过基于此问题解决的课例打磨呈现问题解决的策略。因此,策略选择应该是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磨课安排应该是课例打磨的安排,而不是解决此问题的课外活动安排。修改建议如下:

问题表述:“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自主学习英语”这是一个教师行为问题的描述。问题描述如果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描述会更好,可以如下陈述: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不能自觉自主地进行英语学习。

那么,针对此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时,首先要抓住几个关键词:兴趣低下、自觉学习英语、自主学习英语。那么造成学生兴趣低下的原因和学生不能自觉学习英语是有相关的,而自主学习则属于学习能力的范畴。因此,原因分析就要针对这两个方面展开,教学策略选择也要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碰撞和选择。

对问题及原因的剖析:

1.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不能自觉学习的原因:脱离情景进行教学,造成学习过程枯燥无味。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造成学生对语言理解的障碍。

2.造成自主学习能力不够的原因:在学习活动设计时,忽视引领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体验,因此学生欠缺策略意识,难以高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问题解决的策略选择:

基于教材内容和学生经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体验式学习和运用。

挖掘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入课堂,从课堂回归生活。

在学习活动设计中,关注学习策略的体验,让学生逐渐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下学期磨课安排:

1.磨课对象:初一、初二、初三针对此研究问题,针对学情各打磨一节课例,展示在不同的年级解决此问题的策略,观察问题的解决度,形成三个年级间有效策略的对比。

2.活动及时间安排:一个月完成一个课例的打磨,选择10月份的第一个模块的听说课。

第一周:确定课例和授课人,进行个人备课。

第二周:备课组集体研讨,形成基于同伴互助的备课。

第三周:上课、观评课,观测研究问题的解决,分析策略的有效度。

第四周:形成三次备课,备课组写出总结反思。

第五周始:三个年级间的研讨,进行方法推广。

学期最后一个月:进行调研分析和课堂测评,监测策略落实情况。

除了以上问题外,还有以下几个共性的问题,需要大家注意,仍以案例的方式呈现。

案例2:

2014年初中全员远程研修问题解决任务单

希望研究和解决的教学问题

如何正确表达英语句子。

对问题及原因的剖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受汉语的影响,不能写出正确的英语句子。究其原因:1.分析不透句子成分。2.词性了解太少。语法太薄弱。

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

1.加强句子结构的教学。

2.教单词时,注重让学生掌握词性。

下学期问题解决的磨课安排

预定下学期4.5周根据七年级第4单元和第5单元 内容展开混合式课例研究。

备注

对于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想与专家和同行交流的想法。

点评:"如何正确表达英语句子",这个问题的表述存在问题,如果用“学生难以运用较为准确的英语进行语言表达”会更好。再者,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还是需要在语境中引领学生在体验语言、总结规律、练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生成语言能力的。因此,建议徐老师和研修组的老师进行再研讨,定位研究问题、选择有效策略、安排磨课过程,为下阶段的校本研修做好铺垫。

案例3:

2014年初中全员远程研修问题解决任务单

希望研究和解决的教学问题

如何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自信心,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对问题及原因的剖析

1.教师讲得多,学生练习少。

2.由于学生水平不同步,个别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从小学就存在信心不足,有畏难心理。

3.教师教法单一枯燥,学生兴趣不足。

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

1.巧妙设计课堂环节,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2.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3.运用电教手段,寓教于乐。

4.发展亲密师生关系,亲师信道。

5.创设成功机会,提高自信心。

下学期问题解决的磨课安排

暑假开学后,我们打算每周安排两节磨课,集中评课,然后上公开课。

备注

对于如何更好提高,还有待于同行们提供宝贵经验及专家老师的悉心指导。

点评:本研修组提交的案例中有几个亮点可以共享:1. 研究问题:兴趣和信心对学习效率的支撑。2.原因剖析:从教的主体、学的主体和教学过程进行了实实在在的现状分析。3.策略选择围绕研究问题的解决,针对教学现状的改善,实效性强。但是,磨课安排不足以支撑问题的解决,此过程设计需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改进。建议杨老师带领研修组成员进行二次碰撞,实效地安排磨课活动,完善本任务单。那么,这将是一份儿非常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设计。

我们看到那么多研修组长都在积极参与、深入思考,但是也有不少研修组没有按照要求做作业,有的直接将现成的论文上传为作业。有的研究问题定位则过于宽泛,是一个课例打磨难以承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过程的优化才能承载的。

只是自己的一点儿想法,但愿能给大家带来些许的启示,期待大家完善后的精彩作业。

为什么我们需要课堂观察?

省专家 崔怀亮

一看到这个问题,马上就会有人反应: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在课堂中,都在教育学生,我们对我们的课堂再熟悉不过了,还需要观察我们的课堂做什么?

其实,我们未必真的了解我们的课堂。如果不信,请您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的课堂是由什么构成的?其核心部分是什么?我们的课堂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在我们的课堂上,每天都在发生着什么?我们经常为课堂中的什么所困扰?

2.如果我们的课堂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存在,那么在课堂中,他们的学习真得发生了吗?如果发生了,那么是如何发生的?他们有多长的时间是在学习?除了学习,他们还在做什么?

3.如果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每个小组有多少人参与了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贡献怎样?如何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4.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充当什么角色,起什么作用?教师如何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5.教师的中心工作到底是什么?它在哪里发生?如果是在课堂上,那么,在一节课中,我们的课堂上到底一共发生了哪些事件,有哪些现象?这些事件或者现象对于学生学习有什么影响?

如果我们觉得这些问题较大,较抽象,那么,请思考如下问题:

1.我们了解自己每天在课堂中的行走路线和话语习惯吗?这对于学生学习有何影响?

2.提问在几乎每一节课上都要发生。那么,我们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提问了哪些同学?我们提问的学生是不是就是固定的哪些人?我们是不是只提问了一些考察学生记忆,复制或者回找的问题?我们有没有下意识地让学生思考?或者提问了十个问题,而学生只是在回答“是”或者“不是”,“对”或者“否”?最重要的,我们在提问后是不是给学生流出了足够的思考时间?

3.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了解吗?在上课前,你是:

A先了解学生再上课;B先上课,在上课的过程中了解学生;C我讲我的,管他们呢?

4.我们有没有抱怨过:这道题我讲了十遍了,学生们还不会,真笨,气死我了?我们的抱怨有理由吗?

5.我们有没有思考过,首先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然后才可以开始教学?

6.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做了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应该得到一些什么样的指导?

7.我们是不是只有在参加优质课讲课的时候,才真正地需要别人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帮助?

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必须仔细地观察我们的课堂,特别是可以邀请我们的同事一起来“合作观察”(当然,也可以自己观察);我们需要懂一些课堂观察的知识。

从“任务单”作业再谈“任务单”

省专家 王崇

盛夏的齐鲁大地,到处是一派研修的景象,校园小路、办公室、电脑旁……处处是老师们忙碌的身影和研讨的欢声笑语,研修已过两天,老师们研修已渐入佳境。

“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是今年山东初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的主题,研究的课例是老师要上的课,研究的问题是老师们自已实际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解决任务单的填写成了研修组老师的第一套大餐,凝聚着研修组老师智慧的任务单如约传上了研修平台,各指导老师、研修专家被老师们积极的学习态度所感动,感动于老师们研修的热情、灵动的智慧,也从各地填写的任务单发现了一些问题,借简报一角与各位老师从“任务单”作业再谈“任务单”。

首先,任务单中研究的问题应是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教研组全体教师所共同关注、有困惑和亟需解决的,因为课例研究是一种最基本的聚焦课堂、提高教研活动质量的有效研修方式,从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一种有效研修方式看,可以把“课例”简洁地定义为“以课为例讲道理”,即以实际发生的课堂教学内容为载体,因此研究问题切忌大而全、面面俱到,不要试图通过一次课例研究解决教学中的许多问题,而是追求通过一次课例研究加深对一个小的研究问题的认识,“小”才有可能“深”,有的研修组确定的研究问题非大即空,如: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水平?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在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整合教材?……。

其次,还有的研修组对研究问题归因分析不到位,对研究过程的预设可操作性和目标指向性不强,没有汇集本组老师的集体智慧。建议老师们在问题归因时一定要始终聚焦课堂,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深挖问题出现的根源。

最后,在问题解决策略方面,各研修组应针对归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这也是全组老师共同提出来的。众所周知,课例不仅仅展现出一节课的授课过程,更需要指出为何这样授课、为何如此改进的研究思路,从而有利于其他教师从一节课感悟到一类课的道理。因此,课例研究实际上也就是“研究课例”的过程,课例研究以学科教学的内容(某节课)为载体,而非一般性的教育问题来表达某个教学研究主题,部分研修组提出了研究的问题,但在问题解决策略方面没有征求别的老师的意见,只是简单地凭自己的主观意识罗列了几条,既没有针对性而且操作性也不强,因此,最终导致磨课计划的安排只能简单地罗列时间,没有具体人员分工和具体时间安排。

当然,还有一定数量的老师没有认真学习研修网提供的各种资源,没有认真关注每期简报的内容,随意用一篇论文代替了任务单,没有收到研修预期的效果。

老师们,天气炎热,但是我们研修的热情依然高涨,相信此次研修必将进一步丰富我们专业生活的新方式,加油!


优秀作业点评

省专家:刘笃军 点评

刘老师在认真学习视频内容的基础上,非常用心的完成了这份作业。在记录、诊断、评价三个层面,将不同的课堂观察技巧运用到课例研究中。观课前,课例研究组成员分工明确,既有观察小组成员对全班分组活动进行宏观观察,也有成员对各小组活动进行微观观察,既有对教师的观察,也有对学生的观察,点面结合,立体交叉。观课中,统一符号,设计表格,可操作性强,通过收集和记录课堂信息,对师生互动程度、学生投入状态做初步分析。观课后,以符号或分数的直观形式汇总记录结果,对教学任务认知水平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诊断、评价。这样的观课研究,会让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基于观察事实发表观点,基于学习效果诊断课堂,有助于老师们从学识型教师逐步成长为科研型教师。唯一的不足是,在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方面针对性不突出,直接影响到了观察效果的实效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完成作业,省专家王建涛特意根据杨玉东教授的讲座,设计思维导图,帮助大家理清思路。


远程研修,一路上有你

写在2014远程研修

基本情况:华栩,一级教师,36岁,青岛启元学校英语教师。青岛市教学能手,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四方区德育先进个人,四方区学科带头人,四方区教学能手,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青岛市优质课一等奖,青岛市公开课,四方区公开课,山东省教科研成果二等奖。青岛市英语学科中心组成员,2009年获“全国优秀中小学英语教师出国留学奖学金项目”,赴英国布莱顿大学研修十二周。

又是一年仲夏,远程研修如约而至。“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远程研修让我们在研修中收获,在研修中提升,在研修中更加脚踏实地的成长。

还记得2010年,第一次参加远程研修的我还在产假中,因为有过一些教学比赛、公开课的经历和成绩,我对远程研修起初还有些不以为然。然而,随着研修的推进,越来越发现自己其实只是井底之蛙,远程研修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精彩世界,督促、激励着我们不断学习、进步。

2012年的第二次远程研修中,我荣幸地成为指导教师,指导所在组的两位老师作业都受到了省专家组的肯定,两位老师不仅两次获得省推荐,并且各有一份作业成为全省仅有的两份资源之一。其他老师的作业也纷纷受到专家点评和推荐,研修成果在全市及全省名列前茅。我和所有参与研修的老师们都深受鼓舞,努力将研修的成果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我、突破自我!

2013年,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参加前期培训,原本担任指导教师的我重新作为学员参与了远程研修,身体没有痊愈的我还是坚持完成了全部的学习任务,三篇作业均获指导老师推荐,且其中一篇获得省专家的推荐。远程研修再次带我我进步的力量与动力!

今年,我再次作为指导教师踏上了远程研修的征途,我愿与所有的老师一起并肩作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要使劳动能够给自己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教师必须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感谢远程研修,让我们走在教学研究的道路上,体会着教师真正的幸福。

享受研修,快乐成长

基本情况:李新婷来自济南市历城双语实验学校,曾荣获:全国英语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济南市学科中心组成员;济南市优质课一等奖;国家远程研修优秀指导教师;城区教学能手;历城区骨干教师等。

连续几个暑假以来一直担任远程研修指导教师的工作。本以为早已经没有了前几年的欣喜与热情。没想到坐在电脑前依然兴奋不已。指导教师们聚集到一起,我马上被大家学习讨论的氛围所感染,被专家团队提供的实用丰富的研修内容所吸引,被老师们研修的认真态度所感动。我迫不及待的投入到热火朝天的研修中。

我们的研修越来越实用务实。指导教师和学员都不用再为数量而忙碌,更注重质的要求。这次远程研修我们从中观走向课堂,在课标的指引下基于课例的问题研究。这就需要我们把浮躁抛在一边,沉下心来,从积极的角度出发,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研修。相信我们肯定会满载而归。

研修是一颗会开花的树

基本情况:袁吉誉,汶上县第二实验中学英语教师,中共党员,自1997年至今精心致力于初中英语教学教研,连续三年担任省远程研修英语指导教师,多次被评为省研修优秀学员、优秀指导教师和教师教育先进个人。

研修寄语:教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

一样的七月,不一样的流火;一样假期,不一样的生活;一样的相聚,不一样的自我。又是一年研修时,依旧激情澎湃,依然期待满怀。

从09年研修观摩名师上课视频,到2012年模块学习,到2013年的思维导图,再到今年的混合式课例研究,一直作为指导教师的我感觉省课程团队给我们提供了系统的从具体到一般、从方法到过程、从个性到共性、从宏观到微观的学习内容。这其中既有简单的模仿,又有系统的学习;既有方法的传递,又有思维的碰撞;既有传统的传承,又有观念的裂变。一路走来,觉得自己就像一颗小树在研修的催生下根系慢慢丰盈,躯干渐趋强大。

今年的“混合式课例研究”,是从研修组自主制订磨课活动计划开始,将教学的协同研究贯穿在多次备课、上课、观课、议课的过程交替之中。课例研究的内容设计、任务确定和协同研究均由研修组自主商定,再在网上的计划模板生成研修组课例研究任务。要搞好课例研究,“三轮备课,两轮打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结合已有的教学经验,其实这种活动形式可以归结为:

一人多轮备课需要“磨”。

两人同课异构需要“磨”。

多人协同备课需要“磨”。

团队跟踪听课需要“磨”。

教师个性上课还要“磨”。

有人说,研修为我们搭起一座桥,一座传递知识之桥,一座连接友谊之桥,一座通向未来之桥。但,我想说,研修是肥沃的土壤,是清冽的甘泉,是明媚的阳光,我们的人生之树会在土壤的涵养下、在甘泉的浸润下、在阳光的照耀下逐渐欣欣向荣、茁壮成长、枝繁叶茂。我相信有一天这棵树一定会在枝头绽放出最灿烂的花朵。

让青春绽放在研修的平台上

基本情况:宁福祥,烟台蓬莱小门家中学英语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连续六年是远程研修的优秀指导老师。在平日的教学中,积极组织英语课堂教学研究,多次获得烟台市优质课、公开课,多篇教学论文发表在国家、省、市刊物上。

当学生把在学校里、书本上所学来的东西都忘掉,剩下的东西就是他所受到的教育。当学生把在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都忘掉,剩下的东西就是他所感受到的老师的魅力。教师的魅力何存,它存在于作为教师,我们自身的努力学习和不断的反思中。

——题记

忙碌的影子转过身的时候,我又一次踏上了学习的征程。今年的研修是个不俗的时刻,我同时抓住了两个学习进步的机会,一个是在鲁东大学工读教育硕士,另一个就是在这里细心地参加全省网络研修。在酷日炎炎的日子里,我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和许许多多教师一起听课,一起讨论交流。这次学习交流,我依然能感受到自己和名师以及专家团队之间的差距。以前总以为兢兢业业干工作,无愧于心,无愧孩子就是好老师了,在教学理论学习上没有下足功夫,不注意搞教研,因而自己的教学水平进步很小,不能成为专业型和科研型的教师,通过网络这个即时工具看到了我的差距,如梦初醒,再不提升自己,就可能被时代淘汰,因此我要借助这个两条腿走路的大好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加强师德修养建设,我们不再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而要做的是点燃孩子学习、生活、进步的明灯。

对于远程培训,我满怀期待,做好笔记,认真反思,我相信只有努力付出才有回报。我更相信,要想取得超人的成绩,必须付出超人的代价。只有在互相学习中才能有收获、有提升,才能碰撞出激情的火花,才能触动我们真实的内心,才能在实践中有所成。能够和亲爱的朋友们、指导教师、和专家团的朋友们,共享教学资源,不断地学习,思考,总结,每一次专题讲座都认真观看,对每一个案例都互相探讨,对每一份作业都认真的审阅和查改。明白了很多自己平时没钻研、想不透的问题,通过做作业,也开始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好好的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些课例给大家展示了不同的视角对新课标有了崭新的认识,将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之中。在学员的工作室里浏览。品读老师的感言,让人受益匪浅;畅所欲言、思维活跃,展示自我,互相探讨,丰富了知识,获得了体验,分享了成果,感受了远程研修的魅力。

2014远程研修,我们有备而来

基本情况:刘爱荣,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初中英语教师,兼任高新区初中英语教研员,中学一级教师,研究生学历,潍坊市初中英语教学能手。先后荣获潍坊市第八届教学成果个人二等奖;潍坊市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奖、燎原奖;潍坊市首届科普园丁奖;高新区优秀教师等。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学生课前对所学知识做了充分的预习,明确了自己将要学习什么,对这部分知识还存在哪些疑问和困惑,然后,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他的学习会更有针对性,思考会更有深度,课堂效率会成倍提高。这就是我们所欣赏的会学习的好学生。

2014年远程研修,我们也要有备而来,做会学习的好学生。高新区教研室就本次远程研修的内容,多次组织全区的指导教师、研修组长、各学校研修负责人及全体参训教师进行培训学习,使每一位研修学员、研修组长和指导教师都提前明确了本次远程研修的主题——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并对课例研究的基本流程有了初步认识,因此今年的研修大家不仅学习热情高涨,而且进入角色更快,学习效率更高。

我们还明确的感受到: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研修更加强调培训的质性与实效。例如,取消了对评论数量的要求,减少了作业的数量;注重对学员作业的质性评价,淡化量的考察,这无疑有利于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同时,本次培训以“校本研修”为落脚点,正如张厅长所言“集中研修是导向、是专业发展的引领,校本研修就是看我们集中研修的理念、途径、方法是否扎根、落地。”所以本此集中研修最终将形成校本研修方案,并在后期的校本研修中依据此方案实施,整个过程一以贯之,因此,我们只有认真做好研修的每个环节,才能确保后期校本研修的顺利开展。

亲爱的老师们,把我们的问题拿出来研讨,把我们研讨的成果付之于行动。让我们一路同行,共同研讨,共同提高!
今年的研修“不简单”

潍坊八中马静

伴随着高温暑热,2014年山东省暑期研修如约而至。几年来,我们的暑期研修从课标学习到技术方面的培训,再到今年的混合式课例研究,与我们的日常教学完美接轨。今年的研修真的是“很不简单!”何谓“不简单”?其一:难;其二:了不起。此处的“不简单”二者兼具。

内容不简单——接地气

混合式课例研究这个名称可能会把一些老师给搞懵了,经过学习我们就明白了其实它就是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经常做的事情。经过本次的学习,我们会把日常的教学行为做的更加有计划、更加规范化、更加有效果!省项目组的专家团队以长远发展的目标为我们设计了连贯性的学习内容,与我们的日常教学息息相关,让我们重新看待教研活动,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经过专家的引领和我们自身的努力,必将带动课堂的进步。这个学习接地气!

完成学习不简单——分散

今年由于我们学校整修校舍,教学楼内一片狼藉:墙皮被刮下来了,网线被撤下来了,地面脏的一塌糊涂。介于这种情况,学校领导向区教育局提出申请,老师们远程研修期间在家自己学习。如果说之前的几年大家自己在家学习没有问题的话,我感觉今年是最应该集中学习的。因为课例研究就是需要群组协作完成的,而今年我们做不到!虽然现在各种联系方式都很方便,但它毕竟不如面对面交流的效果更好。昨天直到下午六点才完成任务单的提交,我很想听听每位老师的想法,可有些老师在QQ上一直保持静默。感谢昨天下午积极参与QQ讨论的老师们!

填表不简单——源头所在

第一份作业是以研修组为单位提交一份《问题任务单》,弄清楚作业要求以后,我知道这个一旦确定,就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之内需要去研究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确定的是否恰当、是否有价值就直接关系到我们后边的课例研究是否能够顺利开展。虽然每一位老师都会想到很多实际教学中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但我们不能随便找一个就可以了。我先通过飞信和QQ,集中了一下老师们的意见,然后归纳出了大家想法比较集中的三个问题,又召集老师们进行研讨,最终确定了我们的研究问题。“小小一张表,费时真不少!”看似一个很简单的表格,它包含的内容是我们之后一段时间的教研活动的灵魂和源头所在,所以我们认真对待!

今天学习的关于课堂观察技术方面的内容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老师们应该是全新的,我们一起加油!相信经过本次培训,老师们也会变得不简单!

品味研修

莱州市郭家店中学王君志

把一杯香茗,端坐电脑前,任丝丝幽香冲淡浮尘,沉淀思绪,品味研修。忙碌的十指敲击着键盘,充实的心灵品味着茶香,让茶香润泽心灵,让茶味超尘脱俗。

凝神静气,思索:“中观设计”导引下的“课时设计”、以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为主线的研究模式、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第一遍,异常纠结;第二遍,豁然开朗;第三遍时,已是信手拈来。低首看茶,恍然大悟,这不正如杯中的茶,人们常说:“第一道茶苦如生命,第二道茶香如爱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风”,我们品味“课时设计”,不就如品茶?茶如研修,你不可能都喜欢。在品味研修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得回味着研修带给你的那份,浓浓的甜、涩涩的苦、淡淡的香。回味研修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感受着那种来自心灵交融的颤栗。品味研修,品味每一份作业,得到指导老师推荐时,那种受宠若惊的颤动;推荐为〇时,那种失望与落寞,不正如功名利禄来来往往,炎凉荣辱浮浮沉沉。还是拥一份淡泊,守一份宁静吧,如此才能品出研修中的真正味道,让研修变得更加贴切,更加实用吧。也让我们的人生更有底蕴!研修又如一杯白开水,好像没有味道,平淡无奇,却包容了一切味道;看似非常平淡,却蕴藏着波澜。这就是对研修进行三遍思考之后的感觉,那是一种香后的淡。

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就是要用雅性去品,要用心灵去悟。品味研修亦如此。品茶,讲究的是心情。研修,讲究的也是一个怡然的心情,一段视频,心烦意乱的去看,你收获的几乎为零,但是携一份淡定与从容,你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一段文字,而是一副画,一份报告,甚至是一个非常富有内涵的故事……唯有如此,才能品出研修的韵味!唯有如此,才能感受到知识的增多,技能的提高,境界的提升,而不仅仅是酸痛难忍的肩膀,疲惫不堪的身体……

夜已深,闻着淡淡的茶香,悠然自得得敲击着键盘,写下自己心灵深处的柔软与宁静,那样,在烦闷的研修之夜也会是:拥着一份静养之心,没了一点矫饰和浮躁,忘却一切得失和荣辱,只为弄懂什么是观课研究,课后如何评议,如何总结评价……。在这个功利的世界,人人都在为生存而奔波,忙忙碌碌,去实现和拼搏自己的梦想和希望。生活的压力和紧绷的心弦,让人无法释怀那份轻松的心情。人们渴望心静、心安、心清的状态,却好像水中捞月,祈盼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愿望,恰如海市蜃楼。静心沉思,蓦然回首,于研修中觅一方宁静又何尝不可?

茶可清心,淡淡的一丝香甜,柔柔的一缕心音,暖暖的一份真情,那份幽香,那份清醇,那份淡雅,都在默默地品味之中。研修如茶,句短味长。

“研修”初体验

青岛市崂山区第三中学 董海蓉

2013年12月9日-19日,我怀着满腔的期许与憧憬,踏上了有“北方水城”美誉的聊城大地,在齐鲁名校聊城大学参加了山东省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这次研修班的主要任务是对混合式课例研究的学习和探究,同时为2014年暑期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开发资源。

我有幸作为研修团队的一员,与许多专家、优秀教师一同经历了混合式课例研究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亲身感经历了研修团队从磨课计划的制定、教案设计、课堂教学、分工观课、课后评议等一系列研讨活动,充分体验了研修群组协同自主的行动研究,从而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很大提升,个人教学行为也有了很大的改进。真是受益匪浅!研修团队开发的每一个课例都基于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老师们提供了良好的问题解决思路和教学方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及用于实际!同时,研修的过程也展示了教师如何发现研究问题,聚焦研究问题,开展专业的观课评课的专业研究过程,为提升教师研究品质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路径。

在这儿我根据这次研修的学习,简单谈一下个人对这次暑期研修模式及内容的认识。在高研班的学习中,我们首先聆听了专家的讲座,认识了“课例研究”这一新的教研领域。了解到本次研修是基于教师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以问题为主线的混合式课例研究。与以往的研修有所区别,它旨在双对接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即通过分散与集中、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协同研究,寻求教学问题的进一步解决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发展整个研修团体的协作解决问题能力。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的确定是决定本次研修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上两点的确立要求立足课标,找出并探求解决教师在服务于学生学习中遇到的普遍性、亟需解决的具体教学问题。其难点在于促进教师具备专业思考能力,从而形成专业行动能力,提高参训教师在课标理解和课标贯彻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混合式课例研究让研修不止步于课堂教学的观摩,而要贯穿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全过程;让老师不局限于悉教学之术,而要究教学之理,悟教学之道,学会用研究者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

课例研究在流程方面主要是指三轮备课,两轮打磨,并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在网络平台上全程展示。回顾我们研修团队当时课例打磨的全过程,感触颇深。无论是从所呈现的磨课计划、备课研讨、观课准备、到上课、观课、课后评议,到再次备课、总结自评、在线研讨记录、教案修改文本、课堂观察量表等大量的文字材料,都体现了全组老师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科学、规范、严谨的研究过程。值得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实践运用。其中观课量表的设计、使用和分析是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大的难点。它和传统上我们经常进行的听课、议课、评课不同,正是有了观课量表的介入,促使教师课例研究向专业化、科学化方向大大的前进了一步。然而,这部分也恰恰是整个磨课过程中最为困难的一部分。建议同一研修组老师团结协作,最后制定出最为有效的观课量表。

研修中同一研修组老师们的合作学习是老师们进步及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的能源。在研讨中老师们必然会经历集中—分散--集中的过程,“课例打磨”过程中“裸备--研讨--再备--实践--研讨—再备…”也必然是一种碰撞、激活、提升的过程。相信通过这个过程,每位教师都会在一次次的颠覆、重整、反思、修改中,像蚕一样地蜕变,最终吐丝结茧,化茧成蝶,脱胎换骨…

脑海中依然回荡着研修带队专家于月清教授说的话,她说:“课例研究”过程就是学习过程、研究过程,学习和研究的内容不仅是发现好的问题,提出好的策略,设计好的活动,还有如何科学地操作机器完成你的工作,如何规范表达你的观点,如何恰当阐述你的理由等等以及在磨课中所做的一切,包括大家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和睦相处。当这个项目完成之后,你会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发生了一次蜕变,我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我,我已经从一个教育者变为一个研究者,从一个课程执行者变成课程开发者,从一个不善于思想的懒惰者变成一个能想善变的智者;我学会了理解、宽容、谦让、虚心,更学会了勤奋与执着;我体会了团队合作之魔力,体会了勇于承担之自信,还有在付出汗水之后的痛快!

研修,磨练我们的意志,更磨出我们教育的智慧;付出,使我们辛劳,更付于我们力量!衷心希望老师们在本次远程研修中积极参与、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真正获得专业成长!

研修,一路与你同行

威海市荣成蜊江中学 梁茜

伴着电闪雷鸣、雨声淅沥,我们的远程研修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一路上,有满怀希望的期待,也有焦急不安的等待;期待思维的碰撞、认识的提高;等待专家的点评,同行的交流。这里,我静静的观看专家讲座,一颗浮躁的心因为研修而安静;这里,我细细地品味着同行们优秀的作业,一颗求知的心因为研修而满足。

研修,让我又回到了我的学生时代,上课、作业、夜晚、孤灯、电脑,每天都在不断的充电,每天又在不断的实践、反思,讨论、交流。大家都是我的老师,我与大家同呼吸,共进步,一句句真诚的话语,一个个激励的回帖,让我充满前进的动力!

研修,给我提供了这么一个平等互助的学习平台,在专家的引领下,在同行的帮助中,我深深地感到了自身专业知识的匮乏,也更深切地认识到:要想适应时代的要求,做家长和学生放心的教师,就应该不断地充电,才能尽快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享受研修,每次上网畅游,我会泛起最真的微笑,仿佛饱受干枯的小草,喜临一场春雨的润泽。享受研修,因为这里,没有保留、没有羞涩、也没有等级,有的只是心与心的交流、作品与作品的比较、理解与理解的变化。

一根网线,一个鼠标,连起了研修中的你我他,感动于大家的认真执着、畅所欲言,感觉一路走的好惬意,我享受着研修中的美好的时光。

研修,一路与你同行!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青岛第五十六中学 英语组

久违了——2104年山东省暑期教师远程研修!

四年如一,不改初心,青岛56中学倾全校之力,将研修时光谱写成一首激情昂扬的岁月之歌!——题记

领导重视 理念传承

青岛56中的领导们,一直本着“将远程研修当作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的理念,四年来,研修政策制定、研修前动员等等无不细致到位。研修——但为君故,青岛56中学的领导们,将理念传承之歌,沉吟至今!

教师投入 激情四射

不慕度假,悉心研修。青岛56中的英语老师们,把每一次暑期研修看作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四年来,学校成绩优异,硕果累累!

今年研修第一天,老师们准时到达研修室。不再有时间说说家长里短,不再有精力聊聊三餐口味。珍惜这难得的研修时光,成为大家的共识。这一天,老师们或独自埋头研究,或三两交流讨论。我朝周遭张望,那些熟悉的谈笑身影,都在荡漾:火一般的培训热情,如饥似渴地汲取先进理念知识;我在心底品味,那些熟悉的谈笑身影,

都似静止:目光紧紧地盯着电脑屏幕,心无旁骛地学习优秀教学方法。

窗外,骄阳似火烘烤着大地;室内如火如荼难抑培训热情!

研修——但为君故,青岛56中学的全体英语老师们,将研修激情之歌,沉吟至今!

久违了——2104年山东省暑期教师远程研修!四年如一,不改初心,青岛56中学全体英语老师将研修之歌,沉吟至今!!!

张店区实验中学英语研修纪实

研修才刚刚开始,我们一如既往,用我们火热的情,将 “研修”演绎这段如约而至的别样的美丽。

一、按时到位,认真研修。

尽管是三伏天,老师们都提前到位,做好研修的准备。研修开始,网络出现问题,老师们没有慌乱,组长合理安排,利用ppt,word等形式学习混合式研究课例的相关内容。小组之间,组员之间积极互帮互助,有效地利用了时间,为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提供了保障。

二、群策群力,硕果累累

在宋主任的认真指导之下,我们在观看专家视频后,用心完成问题任务单的设计。过程中,每个组员都积极参与,提出自己最需要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并对彼此的问题提出个性化的见解。最终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各小组的主题,并完成问题任务单的撰写。本研修部共五个小组,就有四个小组的作业被区指导教师推荐为优秀作业,分别是英语一组,英语二组,英语三组。

三、无私奉献,感动你我

第一天的研修,除了高效,另一个关键词便是感动。首先是我们组的几个特殊情况,张浩老师生病做手术,曾莉老师照顾生病的家人,无法当校参与研讨,英语组的同事就主动帮助她们完成学习任务,观看视频,发表评论,提问问题无一落后。再有,就是实验技术处的老师,为了帮助解决视频播放问题,忙得满头大汗。为了营造舒适的环境,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我们打扫卫生、维护电脑,真得让我们感动。

汗水与激情齐飞 收获与快乐同舞

—沂源县燕崖中学远程研修工作生活纪实

这一天,远程研修如期相约,别开洞天:名师课堂里撷一缕清新,专家引导中掬一抔甘甜,网络平台上揽一怀深情,同行交流时采一朵奇葩,如清风拂过脸颊惬意,如花香沁人心脾温馨,如泉水叮咚作响清脆。我们燕崖中学老师冒着酷暑,带着激情,学习着快乐着。但愿汗水与激情齐飞,收获与快乐同舞。

亓建国老师是本次远程培训中我校年龄最大的教师,他在这次培训中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对待培训兢兢业业。七月流火,燃烧了他学习的热情,他今天早早的来到校微机室,坐在那儿,很有定力,纹丝不动,认真观看视频,撰写评论,妙语惊人。他认真学习,掌握技巧,掌握新的教法,能按照专家的指导去做,深受同行们的赞叹。

有人说世间最美的是春天,我们老师们正在创造着燕崖中学的春天;远程培训就是盛夏里飘香的莲花,我们愿把你深深种在心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8001.html

更多阅读

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浅析之二 山东省春季高考试题

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浅析之二关于诗歌鉴赏题首先我把近三年来的诗歌鉴赏题置于一处:2011年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

声明:《2014年山东省初中教师课例研究全员研修 初中历史课例研修方案》为网友极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