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上的今天——8月25日 历史上的今天8月25日

2003年8月25日斯必泽太空望远镜升空



2003年8月25日,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地将红外线天文卫星——斯必泽太空望远镜(Spitzer Space Telescope,缩写为SST)送入太空。“斯必泽”由德尔塔Ⅱ型火箭发射升空后,运行在一条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后方、环绕太阳的轨道上,并以每年0.1天文单位的速度逐渐远离地球,一旦出现故障,将无法使用航天飞机进行维修。

斯必泽空间望远镜是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最后一台空间望远镜,耗资8亿美元,原名为空间红外望远镜设备(SIRTF),2003年12月,经过公众评选,该卫星以空间望远镜概念的提出者、美国天文学家莱曼·斯必泽(Lyman Spitzer, Jr.)的名字命名。望远镜工作在波长为3-180微米的红外线波段,以取代先前的红外线天文卫星(IRAS)。斯必泽空间望远镜虽然不比它口径大很多,但得益于红外探测设备的快速发展,性能上有了显著的提高。

1964年8月25日数学家孔采维奇出生



1964年8月25日,法国、俄罗斯双重国籍数学马克西姆·孔采维奇(Maxim Lvovich Kontsevich,1964、8、25-)出生于俄罗斯。200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孔采维奇的研究领域是扭结理论,量子化和镜像对称。他的主要贡献有:对任意泊松流形有效的形变量子化,拓扑场论中的稳定映像的模空间,利用一种类似费曼路径积分的复杂积分构造的扭结不变量。他因这些成果而获得了1998年菲尔兹奖。

1928年8月25日现代信息技术——美国物理学家克勒默出生



1928年8月25日,美国德裔物理学家赫伯特·克勒默(Herbert Kroemer,1928、8、25-)出生。克勒默因将半导体异质结构发展应用于高速光电子元件,分享了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克勒默先是在德国联邦邮政中央通讯实验室的一个半导体研究小组工作,并自称为是一个“应用理论学者”。1976年,克勒默说服圣塔芭芭拉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系,将有限的项目资金用于刚刚形成的化合物半导体技术,而不是投资发展主流的硅技术,这一决定使得圣塔芭芭拉加利福尼亚大学占据了这一领域的领导地位。

克勒默的研究领域在当时并不热门,但却在几年后显现出其重要性。他在1950年代中期指出使用半导体异质结构能够大大提高各种半导体元件的性能,并提出了可以实现吉赫(GHz)级频率的异质结二极管的概念。1963年又提出了双异质结构激光的概念,这是半导体激光的基础和核心技术。这两个概念远远超出了当时的研究水平,直至1980年代取向附生技术发展后才得以大量应用,并成为主流。克勒默2000年所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可以追溯到这些早期的论文,它们使得1980年代成为了“异质结构的时代”,异质结构继续主导着化合物半导体,这不仅仅包括激光和发光二极管,还包括集成电路,并且威胁到了硅制集成电路技术的主流地位。

克勒默来到圣塔芭芭拉加利福尼亚大学后,将研究重心从理论转移到了实验领域,1970年代末成为分子束外延(MBE)研究领域的先驱。他先是制造和研究了新的合成材料,如磷化镓(GaP)和硅基层上的砷化镓,1985年后又将注意力集中到合成材料砷化铟(InAs), 锑化镓(GaSb)和锑化铝(AlSb),并将基础研究和未来元件开放相结合,其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是超导半导体混合结构,砷化铟-锑化铝材料由超导铌电极连结,可以促使半导体内的超导。另一个研究方向是强电场下半导体内电子的传输,电子在偏能带中振荡,这种结构适合于做振荡器,通常称为Bloch振荡器,可以达到太赫兹(THz)级的频率。

1990年代末起,克勒默又转向纯理论工作,继续早期的研究,也开创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如光子晶体中的电磁波传播,纳米结构物理学等。赫伯特·克勒默和若雷斯·阿尔费罗夫因将半导体异质结构发展应用于高速光电子元件中,与发明集成电路的杰克·基尔比分享了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2年8月25日中国飞行设计师冯如失事身亡



1912年8月25日,年仅29岁的冯如(1883、12、15-1912、8、25),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在广州飞行表演时,因飞机失事丧生。

1895年,12岁的冯如到美国旧金山谋生,工作之余钻研机械学,并成为机械制造专家。1903年获知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下决心要制造飞机。1907年,在当地华侨的赞助下,创办飞机制造厂,1909年成立广东飞行器公司,任总工程师。



1909年9月21日,冯如带着三个助手进行了第一次试飞,转弯时被摔出机外,幸未受伤。1910年10-12月,冯如驾驶自制的第二架飞机在奥克兰进行飞行表演,大获成功,获得国际飞机协会飞行竞赛冠军。

1911年2月,冯如带着助手及两架飞机回国,参加了广东革命军,被孙中山任命为陆军飞行队长,准备率机参加北伐。失事后被孙中山追授为陆军少将。

1900年8月25日英国生化学家克雷布斯出生



1900年8月25日,英籍德裔生物化学家克雷布斯(Sir Hans Adolf Krebs,1900、8、25 –1981、11、22)出生。

克雷布斯于1925年获得汉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到柏林大学学习化学一年。1926-1930年在生物研究所成为奥托·沃伯格(193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的助手。

1932年他与同事共同发现了脲循环,阐明了人体内尿素生成的途径。1937年,他发现了柠檬酸循环,又称三羧酸循环或克雷布斯循环,这一发现被公认为代谢研究的里程碑。1953年,他与美国生化学家F.A.李普曼共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850年8月25日过敏——法国生理学家里歇出生
科学史上的今天——8月25日 历史上的今天8月25日



1850年8月25日,法国生理学家里歇(Charles Robert Richet,1850、8、25–1935、12、4)出生。1877年获巴黎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自1885-1895年,历经长达十年的研究,揭示了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在不同的温度环境里,机体散热于动态平衡。1888年证明给动物注射细菌后,其体内可产生抗体,还证实将一个免疫动物的血清输到另一个动物体内,可使它也产生抗体,1890年将这一原理应用于结核病的治疗,开创现代血清疗法的先河。



他在研究海葵毒液时发现,将海葵毒液的甘油溶液注射给狗后,一般要经过3-4天才能引起狗的中毒、死亡,而且有些狗并不中毒,但若给狗再次注射极小量的毒液时,(仅为首次剂量的1/20),受试动物立即出现极其严重的反应并死亡,这与当时科学家所知的免疫现象相反。他称这一现象为过敏反应,认为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是一种血液中的化学物质。过敏反应的发现引起医学界极大重视,里歇也因此发现获得19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841年8月25日第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瑞士公民-科赫尔出生



1841年8月25日,瑞士生理学家、医生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 (Emil Theodor Kocher,1841、8、25-1917、7、27)出生于伯恩。

科赫尔1865年得到博士学位。1909年,因为对甲状腺的治疗、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科赫尔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瑞士公民,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医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8022.html

更多阅读

不可思议的天才数学家帕斯卡 天才数学家

“数学是对精神的最高锻炼。” ──帕斯卡帕斯卡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散文家。1623年6月19日生于克莱蒙费朗;1662年8月19日卒于巴黎。帕斯卡是一位在科学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曾被描述为数学史上最伟大的“轶才”。

科学史上的今天——8月25日 历史上的今天8月25日

2003年8月25日斯必泽太空望远镜升空2003年8月25日,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地将红外线天文卫星——斯必泽太空望远镜(Spitzer Space Telescope,缩写为SST)送入太空。“斯必泽”由德尔塔Ⅱ型火箭发射升空后,运行在一条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后方、环

历史上的今天6月30日 12月30日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6月30日这一天发生了哪些大事?历史时段:1860~2014(更新时间:2014-6-30)赫胥黎1860年6月30日发生的“牛津大辩论”,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件大事。打这以后不久,进化论迅速传遍了欧美各国。通古斯因陨星坠落发生大爆炸1908年6月30日,通古斯

盘点史上的核泄漏事故 盘点世界科学史上的12只猫

  1 夜光猫夜光猫   2011年,科学家创造出了这只基因改造的荧光猫,他们给了它一个或许能够抵抗“猫艾滋病”的基因。科学家还加入了另一个基因,使它发出了绿色的荧光――指示了抗病基因是否被植入了猫的基因组。目前,科学家正准

声明:《科学史上的今天——8月25日 历史上的今天8月25日》为网友流星坠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