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那些年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尼山,原名尼丘山,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避孔子讳称为尼山。

这个从来还没有富裕起来的小地方,这几年正因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和尼山圣境项目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提到尼山,许多人估计还是会告诉你,这是个穷地方。确实是这样,这个似乎被遗忘的偏远山区,如果不是没有孔子的诞生地头衔,或许它会一直被遗忘下去。这里的农民,绝大部分一直以来靠几亩土地生存,靠男人们出门打工生活。尼山具备了典型的中国农村特点,农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靠地靠天吃饭的百姓,他们没有多少文化,起码我们80后的父母们大部分都是文盲,或者有小部分小学,还有极少的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这里的男人们,90%的人都会出门打工,有到山西挖煤的,有干砖瓦窑的,还有一部分做建筑的---基本上是最脏最累的活;而女人们就留在家里操持贫困的家庭,春种秋耕,夏收秋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维系着家庭生计。

作为80后的我,记忆开始于上幼儿园。在我们儿时的记忆里,最多的就是父母渴望我们能好好读书,将来走出这个穷地方,永远不要回来;除了上学,我们就没有别的出路了。我家在尼山张马村,一个和尼山水库(现称:孔子湖)隔湖相望,位于曲阜市和邹城市交界的昌平山脚下的小村子。


尼山那些年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再穷不能穷教育。我们村的教育体系还比较全,有幼儿园和小学。我得以不用跑很远就能在本村完成了我的幼儿园和小学学习。

当时读幼儿园的时候,分小班和大班。幼儿园一共三间房间,小班一间,大班一间,还有一间老师的办公室。幼儿园里有几颗和我们年龄差不多的梧桐树和杨树,既为我们遮阳纳凉,也是我们爬树嬉戏的玩具。小班主要是学数数和儿歌;老师偶尔教我们画画;在我记忆里,我们最喜欢的就是听老师读童话故事,而那本童话故事书,因为时间很久已没有了书皮,很厚很厚,密密麻麻的都是当时还不认识的文字,仿佛里面装着的是天下所有的好玩的故事。但是能听故事也是一种“打牙祭”的事情,因为就那么一本故事书,老师也生怕哪天把里面的故事都读完了,就没得读了。而大班呢,就是学习一些简单的算术和拼音,为我们上小学做准备。那时,每天都疯玩,记得最深的游戏就是收集了花纸然后叠飞机,叠好后比赛谁的飞机飞得远,输的那个惩罚措施就是要撒尿。

而我们张马小学,算是尼山乡这么多村子里比较大的,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有两个班,而我们村北边的新村,小孩子只能上到2年级,之后就要来我们村上学,因为他们只有一二年级。那时的我们,除了上学就是玩,每天都很开心,但是也有不开心的时候。那个时候,学费大概100块钱左右,基本上能按时交上学费的家庭并不多,还记得有一次上3年级,我家实在交不出学费,老师也估计是压力很大,就不让我们几个交不上学费的学生上课了,赶我们回家给父母要;那天,母亲不在家,她到我姨家给我借钱交学费去了,不过老师也于心不忍,很快就安排其他学生叫我们回去继续上课。那是我们一生中第一次因为学费没交上而被“请”回家的经历,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不过,我还算争气,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基本上都是年级第一第二名,因此也算是给贫穷的家里带来了唯一的希望。还记得1997年我上四年级的时候,经过乡里的选拔,我代表尼山乡参加了曲阜市的百科知识竞赛,那次是10岁的我第一次做汽车,第一次进城,第一次看到了这么大的世界。

1999年我以全乡第二名的总成绩通过小升初考试,顺理成章的考上了我们当地唯一的一所中学,尼山中学。尼山中学始建于1969年初,位于尼山的南麓,东临圣水湖,南近大沂河,依山傍水。这里既是天堂,也是地狱。

我们那一届从初一到初三都是6个班,初一不分尖子班,大家都一样,可是到了初二至初三,我们就被分成了“快慢班”,学习好的学生可以进两个尖子班。那个时候的我们不知道未来会是怎样,也不知道除了尼山以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但我们知道如果进了尖子班才会有考高中的希望,但是如果进不了,那铁定考不上高中,只有出门打工或回家种地的份儿了。当时的我们,命运就是被学习成绩掌控着,没有办法,考不上的只能认命,考上的,其实也只是为了每年两三个的升学率而竞争。

我们一入学就要自己花钱买课桌和板凳,因为学校根本就没有;要么买新的,要么可以借已经毕业的学生的。而每逢放假,学生们就会带着自己的课桌和板凳回家过假期,浩浩荡荡的“桌椅大军”甚是壮观。

当然,上初中了,学费也高了许多,每次交学费,都会有人选择辍学,要么不喜欢学习,要么知道上学无望,要么就是交不起学费。记得我们初一的时候,有一位耿姓的女同学,人长得很漂亮,性格朗,学习成绩还蛮不错的,但是到了升初二还是升初三的时候就辍学了,之后就再也没见过这个漂亮的女同学回来上学。

初中三年,是艰苦和难忘的三年。

初一,是大清洗时期。

初中的学习对于我们来讲有了很多全新的东西,英语就是其中一门新课,那时候我们除了拼音就不认识字母和单词了;我们初中的英语老师是一位中年母亲,教我们什么都已经忘了,只记得经常因为学生不服从管理而气得脸通红。而老师和学生吵架甚至打架的情况几乎每天都会上演。

因为聚集了全乡的同龄人,很多人玩得更疯了,那时候也多少有了争当“老大”的意识,要么是学习的“老大”,要么就是学校社会的“老大”。那时候,除了学习好的学生之外,剩下的就是老师眼中扶不上墙的学生了。打架和被打是经常的事情,而且经常在回家的路上会看到某个学生被一群人暴打。那时的我们除了生活在渺茫的升学希望中外,更多的是生活在混乱和恐惧中。班里平时非常吵,有老师吵,没老师更吵,根本很难专心学习,那时候每天要是没人打上几场架,好像这一天就不正常。

混乱的学校和课堂多多少少影响了我们的学习。当时自己的成绩就出现了下降,好在有一个同学的妈妈在一次考试成绩公布后,告诉了我妈我成绩下降的消息,我妈知道后可谓是震怒。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在这一头,我妈在那一头,我困得不得了可妈却哭得不得了,而且还气得踹了我好多脚,她再次告诉我,如果考不上高中,那么我们家就彻底没有希望了。从那以后,我的成绩才回升了。

在学校,除了男女厕所分得清清楚楚外,好学生和差学生似乎也是泾渭分明。大家慢慢的就清楚了自己的命运如何,也知道了自己将来的未来是什么。所以,很多人的人生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不同的走向。

初二,开始分快班(尖子班)和慢班(普通班)。初二开学第一天,我们所有的人都静静地抱着自己的课桌和板凳,等待不同班级班主任的认领。这个时刻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吵闹,难得的安静却又暗示着我们内心的波涛起伏。那时候,每个人都已经被分好了新的班级,最激动的是两个尖子班的班主任来到我们班听他念能进到尖子班的学生名单。一班没有,但是二班的班主任念到了我的名字,听到名字后,我激动地马上抱着自己的课桌和板凳头也不回地跑进了新的班级,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些许的希望。而那些没能进好班的同学们,估计内心都在流泪,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或者干脆就在家种地了。

到了初三,由于是关键时期,学校给安排了住宿。那是学校废弃的一些石头房子,窗户玻璃完整的基本没有,门也是破破烂烂的。女生的宿舍里是上下的双人床,拥挤不堪。因为学校就建在山脚下,少不了各种蚊虫。记得有一次,女生跑到我们男生宿舍请我们帮她们捉蝎子,这着实让我们男生们激动不已,可以正大光明的去参观一下女生宿舍了。果然一个男生从女生宿舍捉到一只大蝎子。

男生的宿舍里放的是铺着床板的大通铺,上面放上床板。当时学校的顺口溜是:尼山中学三大宝,虱子,蚊子和跳蚤。那时候因为穷,学生们基本上一冬天都不会换衣服也不洗澡,虱子自然很猖獗。夏天有个别学生还带蚊帐,但是大部分不带。我也没带,偏偏我又招蚊子,晚上睡个觉太难了;至于跳蚤,那是我最怕的,因为我经不住跳蚤的咬,只要被跳蚤咬,肯定一个大红包,好几天都好不了。那时候跳蚤很多,由于这东西又太小,虽然每天与我们同在,但整天“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有一天中午吃饭,一只跳蚤跳到了我喝水的白瓷缸里,“以身殉职”后才得以相见。

到了冬天,就一个字,冷。一个小薄褥子,一个小棉被,最冷的时候在加上父亲的大棉衣就是所有的御寒装备。那时候宿舍的门窗什么的基本上都是开放式的,晚上同学们就挤在一起但是依然是冷得不行。记得是初三那年元旦的前一晚,晚上冻的感冒了,第二天上英语课,英语老师看我实在撑不住了,便给了我五十块钱让一个同学送我到隔壁医院,一化验,重感冒,得打吊瓶,那时我生平第一次打吊瓶。重感冒多难受已不记得,但老师那五十块钱却不知道咋还了,这个让我难受了很久。还有一次上晚自习,冬天很冷,自己穿的也不多,就发抖,我想发抖或许好点,就故意加大了发抖的幅度和频率,结果越抖越冷,竟然停不下来了,一直到下了自习还是不住地发抖,那时候我就吸取了教训,冷的时候千万不要主动发抖,发抖了也要克服,要不会更冷。

住校那年还发生了一件震惊当地的入室抢劫案件。一天晚上几个当地的无业青年持刀闯入了几个男生宿舍进行抢劫,当时我们这些穷学生实在没什么零花钱,结果抢匪总共才抢了几斤饭票,一个手电筒和几块钱,其中在我们隔壁宿舍只抢了一块钱,那天抢匪们鬼使神差地绕过了我们宿舍,我们几个舍友才得以幸免;没几天,这些孩子们就被警察抓住了,据说判了几年。


虽然学习是那样艰苦,但是当时没有人哭过,没有人说过苦,因为大家都是一样,过着一样的生活,有一样的老师,当然,也有同样的梦想。后来在2001年左右,尼山乡并入当时的南辛镇,算上我们学校,南辛镇一共有三所初中;当时曲阜一共有四所高中,曲阜一中,曲阜附中,杏坛和曲阜二中,在当时的说法中,只要考上一中或附中,基本上大学就没问题了;而杏坛就要差一个等级;二中根本没有人报考。在我们那时候,考一中和附中是需要统招名额的,当时尼山中学每年能考上一中或附中的也就是一两个,每年如此。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们学习气氛好,老师负责还是上天眷顾我们这些穷孩子,当年我们学校两个尖子班和一个复读班竟然从整个南辛镇的统招名额中争得了10个统招名额,一班3个,二班3个,复读班4个。也是说我们有10个人可以考一中和附中,这可是破了我们学校多少年总和的记录。我有幸成为我们班三个能考一中或附中里的一个。那时候,其他没能有机会考一中和附中的同学,很多都默默地哭了。

那一年,我们10个人都考上了一中或者附中,这也成了我们学校当年最火爆的事情。当然,还有那些考上杏坛的同学们,他们后来也基本上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我们这些人,也都考上了大学,真正地走出了贫穷的家乡,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离毕业已经11年了,这11年来,每次回家都会经过尼山中学门口,不管当年我们在那里快乐也好,痛苦也罢,我们都会非常留恋地忍不住多看几眼。可以说,每个人都对母校有很深的眷恋。前几天从网上和当年学校的几位老师取得了联系,真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尼山中学现状)


(尼山圣境项目)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现在的尼山已不是当年那个一穷二白的穷地方了,虽然很多人仍然贫穷着,但是现在的生活比起几年前真是不知道强了多少倍。我们张马小学盖了新的教学楼,幼儿园也迁到了小学里,学校里也有了乒乓球台,篮球场,图书室,电脑室;当年就几间烂瓦房的尼山中学,也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建了新的教学楼,当年我们的教室改成了学生公寓,条件已经好很多;现在还有专门针对尼山师生的孔子教育基金,越来越多的人关系和帮助尼山的教育事业,让我这个从尼山走出来的山里娃激动不已;而且投资100亿元的尼山圣境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由曲阜市与无锡灵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联合进行开发。核心区占地面积154.8公顷,规划建设规模25.8万平方米,尼山圣境总体定位为“文化修贤度假胜地”,将打造成集文化体验、休闲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复合性文化度假产业综合体。2015年一期项目正式投入运行后,可实现年旅游总收入3亿元,并带动整个园区总收入近20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彻底改变济宁曲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山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标杆。






这些变化是我们尼山人都切身感受到的,每次看到有关家乡的消息,我们都会激动万分。希望家乡越来越好,不管我们走到哪里,家乡都会牵动着我们思乡的情怀,或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回到家乡,为她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

对于我们这些从家乡走出来的人来说,家乡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尼山依然像圣人一般屹立在孔子湖畔,默默地看着春去秋来,人来人往。何时我才能回到你的怀抱呢?

友情链接:尼山孔子教育基金官网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官网尼山中学现状张马村新闻尼山孔子教育基金公益晚宴致尼山孔子教育基金(一名尼山中学毕业生的感谢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8329.html

更多阅读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非诚勿扰女嘉宾未完待续 非诚勿扰那些年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非诚勿扰女嘉宾(未完待续)喜欢看非诚勿扰,正如曾经有位年轻的男嘉宾用一副精彩的沙画诠释得一样,非诚勿扰,照亮人生。当然,对于这样的一个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大家褒贬不一,各抒己见。以下言论仅属本人观点,绝无任何矫揉

那些年,北京很敏感的政治 政治敏感话题

那些年,北京很敏感的政治【真相】http://blog.sina.com.cn/hnmzt1995年早春的北京并不比往年更热,但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却感到异常烦躁,这一切都是由该死的王宝森引出来的麻烦。4月4日晚,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

那些年,我第一次做设计 我为苍生那些年

那些年,我第一次做设计 - 1自从那部台湾电影上映以来,“那些年”多了起来。连堂堂的EETIME也开始“那些年”如何如何了。不知是怀旧的人多了,还是时尚的人多了。我本是个平庸的人,自然也不能免俗,就也跟着凑个热闹吧。- “睏”则思变七十

声明:《尼山那些年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为网友别妥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