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铜壶煮三江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

小时候,耳边每日回响的就是八大样板戏,无论大人小孩,男男女女,都能哼几声现代京剧的曲调。现代京剧《沙家浜》的故事情节和曲目更是耳熟能详。几年前,由于工作关系调到江南小城工作,离常熟很近,才知道沙家浜就在常熟,而且附近的阳澄湖大闸蟹更是肥美鲜嫩,国内外有名气。有时候陪客人去沙家浜,坐着小船,泡上一壶碧螺春,听着船娘唱着江南小调,在芦苇荡中荡来荡去,回味着自己并没有亲身经历,而是从影视中得到的当年新四军伤病员在芦苇荡中养伤并与日寇敌顽斗争的故事,想象着当时究竟是什么一种状况?或坐在春来茶馆,享受着当代“阿庆嫂”提着铜壶里里外外忙碌照应的惬意,看着听着对面戏台上演员的《智斗》段子表演,我在想,当时的几个伤病员在芦苇荡中躲藏,虽然潮湿闷热,蚊虫叮咬,缺医少药,但他们吃的应该并不困难,沙奶奶的唱词里:每日三餐九碗饭,而且有鱼虾,阳澄湖的大闸蟹那时还都是野生的,肯定没有现在的洗澡蟹、塘蟹、留学生蟹。所以,他们除了躲避日伪顽等敌人的扫荡,忍受伤痛外,吃的还真不困难,真不像陕北、太行山上的八路军,吃完这顿没下顿。随让咱在富饶的江南水乡哪?好了,胡诌八扯,还是发几张沙家浜的照片吧,当时的“十八棵青松”也没想到他们给如今的常熟带来这么大的经济效益。

这是沙家浜景区的第二代大门啦,气派不?

这是为拍摄《沙家浜》电视连续剧而建的影视城,也就是沙家浜古镇的城门


古镇里的小桥

枕河而居的沙家浜民宅

呵呵,刁家食府门前游人熙熙

胡司令家的窗花

胡司令家别有洞天

白墙灰瓦,大红灯笼高高挂

这是镇里的春来茶馆

摆起八仙桌

茶碗都是现代滴

当时的暖瓶肯定没有塑料壳的

黑乎乎的是铜壶煮三江的铜壶吗?

马灯也是仿制的,就是那个意思吧

这就是七星灶吧

春来茶馆茶旗风

胡汉三的司令部

豆腐坊

酿酒的地方,也卖酒

庄头的桩碑

这些空坛子的装多少酒啊

江南的腊肉

我们在茶馆的外边喝茶

这是在春来茶馆拍摄的

在游船里,拍摄的湖面,夕阳西下





这些都是手摇船,时令渐冷,有人寥寥,船儿寂寞地排队

芦苇

戏台,专唱《智斗》

第二代春来茶馆,可惜那个人没有阿庆嫂漂亮



民俗建筑

后边几张都是景区里的风景啦

晚霞映在阳澄湖上,确切点说,晚霞映在阳澄湖附近的沙家浜景区里的小湖面上






沙家浜——铜壶煮三江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8897.html

更多阅读

六世达赖《央仓嘉措诗集》 央仓嘉措 那一年

太常引------央仓嘉措墓那一世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在山路 不为觐见只为贴

央仓嘉措诗选 央仓嘉措的情诗

那一世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日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这一世转山转水不为轮回

爱斯基摩人的雪屋、传统狩猎与现代生活 爱斯基摩人狩猎视频

爱斯基摩人的雪屋北美洲高纬度地区是一片冰天雪地的世界。在那酷寒的莽原中,生活着数万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夏天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很快就会过去,漫长而严寒的冬日转瞬即临,不惧寒冷的因纽特人也不得不垒起他们独特的雪屋,迁入地下居住

新疆喀纳斯图瓦村落 新疆伊犁草原图片

喀纳斯秋色  喀纳斯图瓦村与喀纳斯湖相互辉映,融为一体,构成喀纳斯旅游区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图瓦人是我国一支古老的民族,以游牧、狩猎为生。近四百年来,定居喀纳斯湖畔,他们勇敢强悍,善骑术、善滑雪、能歌善舞,现基本保持着

声明:《沙家浜——铜壶煮三江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为网友长恨春归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