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诗联拾趣 数字诗联及其它







韵味无穷数字诗



以画竹而闻名的郑板桥,也喜欢用数字入诗,他的数字诗《咏竹》可谓别出心裁:

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

诗中只用了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却写尽了竹子的风姿神韵。

有一次郑板桥到扬州,与好友柳先生一起到“小玲珑山馆”参加一个诗会,会上作《咏雪》诗云: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梅花看不见。

诗中嵌入十二个数字,获得满堂喝彩。

数字入诗,使诗的节奏更加明快,语调更为清新,令人百读而有余香。

如果在一首诗中嵌入较多的数字,而且用到好处,那就更称得上奇了。

如人们最为熟悉的一首儿童启蒙诗: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全诗共二十个字,竟嵌入十个数字,又用得自然而不堆砌,人们称赞不已。

西汉武帝时,司马相如被召入宫后,陶醉于豪华的官宦生活,对远在家乡的结发妻子卓文君慢慢淡忘,起初还有书信来往,后来连信也很少写了,在最后的一封信中, 却只写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一些数字给妻子。文君见信后先是落泪,后悟出在司马相如眼里,往时的夫妻恩爱早已像数字一般枯燥无味了。伤心之 余,她给司马相如回了一封信: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道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相思,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言千语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红胜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 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盼只盼,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这是一首咏叹别离之情的数字诗,回答了司马相如信中的一堆数字,读来令人柔肠寸断。

南朝时,鲍照诗云:

一身事关西,家族满山东。

二年从车驾,斋祭甘泉宫。

三朝国庆毕,休沐还旧邦。

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

五侯相饯送,高会集新丰。

六乐陈广坐,祖帐揭春风。

七盘起长袖,庭下列歌钟。

八珍盈雕俎,绮肴纷错重。

九族共瞻迟,宾友仰徽容。

十载学无就,善宦一朝通。

诗共十韵二十句,嵌入十个数字,诗意高古,“俊逸鲍参军”果然名不虚传。

乾隆皇帝下江南,舟过长江,见江边有一只渔船,一个渔翁正在忙着。

时正秋晚,明月悬空,景致迷人,乾隆即命纪晓岚作即景诗,纪晓岚随口吟道:

一帆一桨一渔舟,

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

诗中竟用了十个“一”字,摹景状物非常得当,得到乾隆的赞赏和奖励。

南宋女诗人朱淑真有一首《断肠谜》词,一共十句,有趣的是,这首词由十个谜面组成,每句打一个数字。

谜面是这样的:

下楼来,金簪卜落;

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不回;

悔当初,吾错失口;

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

千种相思一撇消!

第一句,“下”失落了“卜”乃是“一”;

第二句,“天”没有“人”就成了“二”;

第三句,“王”去掉中间的一笔竖直,当然是“三”;

第四句,“詈”下半去除“言”宇,只剩下“四”;

第五句,“吾”失了“口”为“五”;

第六句,“交”字没有下面交叉的撇捺就是“六”;

第七句,“皂”字上部一“白”扔下不管,无疑是“七”;

数字诗联拾趣 数字诗联及其它
第八句,“分”字分为上下两半,“刀”抛开不用,遂成为“八”;

第九句,“仇”旁的“人”不要,为“九”;

最后一句,“千”消去上面一撇,只有“十”字。

谜底依次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数字。

朱淑真一生抑郁不乐,此谜也是文字凄婉。她的文才巧思令人叹服。

一字诗拾趣

现摘录部分网上流传的一字雅诗,供友人们闲暇时品赏。

“一”字笔画最少,可是经诗人巧妙安排,能化平淡为神奇。《一字诗》中用了多个“一”字,真是错落有致,含义不俗,有“独”、“一”、“满”、“全”等多种意思。每个“一”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写人状物,绘声绘色,很有诗情画意。

七言绝句一字诗(纪晓岚)

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艄公一钓钩,

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月夜孤江垂钓(纪晓岚)

一帆一桨一孤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清.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清.陈沆一字诗:

一帆一桨一扁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清.易顺鼎《天童山中月夜独坐》

青山无一尘,青天无一云。

天上惟一月,山中惟一人。



清.何佩玉一字诗

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唐.王建《古谣》

一东一西垄头水,一聚一散天边路。

一去一来道上客,一颠一倒池中树。

《登山》一字诗 (唐伯虎)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

举头红日白云起,四海五湖皆一望。

《吟雪诗》郑板桥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飞进芦花都不见。

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元曲《凄苦人生》)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

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别离,一苦一悲伤。

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个相识,他也会、咱也会。

都一般相识,吹一回,唱一回。



小桥流水夜(佚名)

一山一水一小桥,一轮名月照松梢,

边沿虽破乾坤在,一如既往乐逍遥。

秋江垂钓图(佚名)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杆头一只钩,

一水一拍似一唱,一翁独钓一江秋。

青岛崂山钓鱼台一字诗

一蓑一笠一髯叟,一丈长杆一寸钩;

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海秋。

《春江钓叟图》题词二首(卫贤)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重逢(流沙河)

一阵敲门一阵风,一声姓名一旧容,

一番迟疑一番懵,一番握手一番疯。



《一字诗咏四大美人 》

西施

一颦一笑一捧心,一国倾废一霎间。

一船一桨一生伴,一日归来一湖烟。

王昭君

一车一马一路尘,一鸣秋鸿一缕魂。

一曲一唱一声怨,一月空照一丘坟。

貂婵

一计一献一连环,一朝兴亡一唏嘘。

一笔一纸一方砚,一段风流一段书。

杨玉环

一喜一悲一相对,一串荔枝一串泪。

一诗一吟一梦里,一朝酒醒一朝醉。



一季秋雨一山红,一水黄花一飘蓬,一世情缘一夜冷,一场残梦一场空!

一纸空文一盏灯,一场寒雨一阵风。一缕相思一行泪,一水苍茫一孤鸿。

一把瑶琴一长亭,一山霜雪一夜风。一卷老书一残墨,一壶浊酒对孤灯。

一弯冷月一清影,一茎寒梅一锦筝。一点归帆一孤客,一只孤雁一飘蓬。

一水苍茫一孤鸿,一山风雨一箫情,一窗幽梦一帘影,一室寂寥泪朦胧。

一柄纨扇一流萤,一部新书一香茗。一夜残笛一声漏,一方幽塘一浮萍。

一庭秋风一山黄,一地落花一夜霜。一砚残墨一支笔,一腔热血伴灯凉。

一道残阳一云帆,一杯冷酒一花笺。一声鸦啼一残梦,一身离愁度华年。

一山一水一云舟,一汀兰芷一沙鸥。一行归雁一堤柳,一人独吟一山秋。

一抹斜月一小楼,一帘幽梦一泪眸。一屏一键一杯酒,一词一话寄离愁。

一山一寺一老僧,一砚一茶一孤灯。一心念佛求新悟,一人独对一卷经。



一片白云一叶舟, 一座孤桥一弯悠.

一位佳人一目休, 一笛杨柳一江秋。

一山一水一世界,一天一地一怀中;

一花一草一春梦,一雨一雾一阵风。

一情一仇一爱恨,一恩一怨一肠衷;

一合一离一个笑,一来一去一从容。

一年一月一晃过,一光一阴一匆匆;

一歌一词一弹唱,一喜一忧一曲终。

一珠一念一咒语,一佛一悟一禅通;

一事一物一肚量,一生一世一场空。



《一字诗 寄中秋夜》鱼鱼

一轮桂月一江秋,一个相思一个愁。

一夜一人一梦里,一颦一笑一回眸。

1、一字诗 清 陈沆

一帆一桨一渔舟, 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

因诗中含有十个“一”,所以叫“十个一古诗”。

纪晓岚亦吟过一首一字诗:“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连用十个一字,文句清爽,琅琅上口,描绘出一幅恬静的渔舟晚景,却无累赘之感。

元代有人写过一支散曲《“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写人生的凄苦:“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天童山中月夜独坐》 易顺鼎(清)

青山无一尘,青天无一云。

天上惟一月,山中惟一人。

仅仅四个“一”字,山中月夜独坐的一幅水墨画已跃然眼前。

《题秋江独钓图》 王士祯(清)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首诗连用九个“一”,把渔人一边歌唱、一边喝酒、一边钓鱼的潇洒之态刻划得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无题》 何佩玉(清)

一花一柳一点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一中寺,一林荒叶一僧归。

清代女诗人的这首数字诗用了十个“一”字,描绘出一幅深秋僧人夜归的山林晚景图。

《蒙学诗》 邵雍(宋)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宋朝理学家邵雍的这首诗通俗平易,音韵和谐,巧妙地运用了从一到十这十个数字,展示了一幅朴实自然的乡村风俗画,可谓经典。

《明月夜静图》 吴承恩(明)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宅,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山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这首诗取自《西游记》三十六回,十个数字由大到小排列,把夜色写得静美无比,可谓匠心独具。

《餐樱庑随笔》 况周颐(清)

六曲围屏九曲溪,尺书五夜寄辽西。

银河七夕秋填鹊,玉枕三更冷听鸡。

道路十千肠欲断,年华二八发初齐。

情波万丈心如一,四月山深百舌啼。

这首诗将数量词不按顺序嵌入诗里,是数字诗的一种变格。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元)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全曲客中夜雨,百感交集,情真意哀,无限相思,作者多用数字,语言清新,抓住雨夜特点,描绘出一幅深秋夜雨图。

元曲小令《雁儿落带过得胜令·一年老一年》 吴西逸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

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伙相识,他一地咱一地,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

这首带过曲构思和写法皆甚为独特。连用二十二个“一”字,含义各异,层次分明地反映了对如梦人生的慨叹。作者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

数字诗联(2):郑板桥、唐伯虎、朱元璋的打油诗

《咏雪》 郑板桥(清)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这首诗前三句平淡无奇,如稚童在数数,最后依据去奇峰突起,令人耳目一新,只见大雪与芦花融为一体,大地一片白茫茫。

  

《登山》 唐伯虎(明)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

举头红日白云起,四海五湖皆一望。

诗的前两句淡如白水,后两句却意境鲜明,使得此诗骤然生色。



唐寅:桃花坞写生图(1505年)

明太祖朱元璋的数字诗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一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

此诗头两句显得十分粗俗,正可品出朱元璋贫寒的出身,后两句却气度不凡,颇有帝王诗风,可感到有一股英雄气概在胸中。



数字诗联(3):卓文君的家书和朱淑贞的《断肠谜》

相传,汉代蜀中才子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婚后不久赴长安赶考,随后踏入仕途,官拜中郎将。地位的变化让他渐渐疏远文君,长达五年没有家书寄蜀。后来竞生休妻之念,托人捎给给卓文君这样一封家书:“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唯无亿(忆)字。文君回到: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怨,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道不尽,百般无奈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卓文君的独特家书,分别用正序使用了从一到万、又用逆序使用了从万到一的数字,意切情真,回肠九曲。司马相如读后,感叹妻子的出众才华和满腔深情,不禁愧悔交加,遂亲自回乡把卓文君接到任上,从此举案齐眉,百年偕老。千古佳话也便从那时开始流传至今。

史上另一位才女——宋代诗人朱淑贞有一首《断肠谜》,同样令人称奇:

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

其实,这首诗中每一句都是一个字谜,合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数字诗联(4):《百鸟归巢图》上的题诗及其它

明代南海才子伦文叙为苏东坡《百鸟归巢图》题写的数字诗:

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

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石谷!

经运算:“ 天生一只又一只 ”,是1+1=2。“ 三四五六七八只 ”,乃3×4=12,5×6=30,7×8=56。四组数字相加之和,正好是100只。这首诗有如智力游戏,启人以智。

当然,也有人把这首诗解读为对贪官蛀虫的讽刺,这不由得又让人联想到与之相反的另一篇檄文。

清代被康熙皇帝称为 “ 操守为天下第一 ” 的清官张伯行,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文》,文中一连串的8个 “ 一 ” 字,阐明他的廉政自律观: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数字诗联(5):林则徐的《海纳百川》及其它

千山千水千秀才,一泰一岱一圣人。

此联出于清代。山东人潘官去江南人知县,当地几个秀才要试试他的才思,印出上联。岂知潘官出语不凡,立即还之以下联,且以“一”对“千”,大有以少胜多之妙。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这是四川眉山县三苏祠的一幅对联,赞颂的是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四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此联极负盛名,是清代林则徐所作。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是清代学者朱柏庐所著的《治家格言》中的一幅对联。

独岭孤山,一神像单枪匹马;

夹江两岸,二渔翁对钓双钩。

上联中的“独”、“孤”、“一”、“单”、“匹”均指奇数一,下联中的“夹”、“两”、“二”、“对”、“双”均指偶数二。但是,一与二仅仅各自出现一次,可见构思得巧妙。

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

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仙桥。

传说一位秀才进京赶考,途中投宿一寺庙,方丈出联相考,上联中的“万”、“千”、“百”、“十”是秀才一时难以对出。第二天,秀才登舟路过四仙桥,不禁灵感突发,对出了下联。其中最妙之处莫过于以“桥”对“寺”——桥连接着两岸,而寺连接着两个世界。

数字诗联(6):喜联和寿联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

据传,清朝有一书香门第的赵姓人家,儿子年方二十,于是多方托人做媒,终于物色到了一钱姓姑娘,她二八年华,同样出自书香之家。赵家出了上联,钱家很快对出下联,两家欢欢喜喜地结为秦晋之好。

二万里江山,伊古以来,未闻一朝一统二万里;

五十年圣寿,自今以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这是纪晓岚祝贺乾隆五十寿诞的一幅对联,字里行间的阿谀或许让现代读者不屑,但换个角度欣赏,你又不得不赞叹才子的智商:“二万里”与“五十年”在联中首尾呼应,一个属于空间度量,一个属于时间度量;下联中的“五十年”加上“九千九百五十”恰好万年,正合了万岁万寿之意,可谓精妙至极!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乾隆皇帝在他八十大寿那年的九九重阳节大宴群臣,地点位于承德避暑山庄北面的万松岭。有人为取悦皇上除了上联,其中的“十八公”即拆开了的“松”字,好像松树亦通人意,排列两旁为天子祝寿;八十和十八又是颠倒关系,使下联的难度陡增。在众大臣面面相觑的时候,纪晓岚略加思索,对出了下联,其中的九重与重九恰恰也是颠倒关系。乾隆皇帝吟诵再三,十分欢喜,赏了纪晓岚,这幅寿联中的上乘之作也流传至今。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相传在千叟宴上乾隆皇帝出了上联,暗指座中一位老人的年龄,下联由纪晓岚对出,联中同样隐含了这个数!上联的算式:60×2+3×7=141;下联的算式:70×2+1=141。此联真可谓独具一格,工巧熨帖,堪为佳极。

数字诗联(7):十字令

“十字令”是我们中国诗歌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按从“一”到“十”数字开头的顺序来排列成一种十句小令,其形式工整,寓庄于谐,或塑造一种人物形象,或反映一种社会现象。

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不认,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九)坐不动,十分无用。

这是一则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十字令”谜语,谜底为——泥塑菩萨。

一笔好字,二等才情,三斤酒量,四季衣服,五子围棋,六出昆曲,七字歪诗,八张纸牌,九品头衔,十分和气。

这是《红楼梦》里用“十字令”形式为一清客所作的画像。

一枝红杏出墙来,二月山城未见花,三山半落青天外,四座无言星欲稀,五更鼓角声悲壮,六军不发无奈何,七月七日长生殿,八尺龙须方锦褥,九华帐里梦魂惊,十生九死到官所。

这是用古诗词中撷取名篇绝句,集录而成“十字令”,别有情趣,其中摘选了叶绍翁、欧阳修、李白、李颀、杜甫、白居易、韩偓、韩愈等八位诗人的名句,可谓珠联璧合,妙趣天成。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

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史,七律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而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

这是为教师所写的有十字令意趣的一副楹联,上下联既切数字,又切名词,立意高雅,实属佳作。

数字诗联(8):风景、文化名胜的数字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这幅对联出自济南风景胜地大明湖。

一掌撑天,五指三长两短;

六和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此联写闻名遐迩的古六和塔,联中的数字应用恰到好处;“三长两短”、“四面八方”,用语自然,毫不做作。

有三分水,二分竹,添一分明月。

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大江。

这是清末杰出的爱国诗人黄遵宪在自己的故居“人境庐”题写的数字联。

收二州,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西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此联出自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古时曾有人用十个数字做出上联来概括诸葛亮一生,据说此联曾长久无人能对,后来有人运用五方和五行,终于对出下联。

数字诗联(9):四水、四时、三教、三才及其它

一座庙,二僧人,出三界,遁五行,衣百衲,行万里,度八方,游冬历秋度春夏;

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坐北朝南打东西。

上联出现一、二、三、五、百、万、八等七个不同数字;下联对以白、黄、红、黑、青、蓝、紫七种不同颜色。上联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其中“春夏”又指时光;下联有北南东西四个方位,其中“东西”又指实物。上联描写佛家的游方修行;下联讲述俗世的五彩生活。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

四水——江河湖海;四时——春夏秋冬;三教——儒道佛;三才——天地人。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

十里运,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天胜似一年。

据说明代一船夫曾用有从一到十这十个数字的一副诗联难倒江西状元罗洪先,后世李戎翎用这十个数字的倒序巧妙地对上了船夫的绝对。

一叶孤舟,坐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由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十年寒窗,进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

相传苏轼与同窗赴京赶考,学友因天气耽搁担心迟到,慨叹而成上联; 旷达的苏轼亦用数字入诗对出下联劝勉学友。上联从一到十,下联从十到一,不仅数字巧妙得当,而且苦读寒窗的艰辛和自信高中的达观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谓妙对。



古时候奇妙的数字对联

数字往往是枯躁无味的,重读则更会兴味索然。如果经对联作者巧妙安排,用得恰当,竟能给对联增神添采,化平淡为神奇,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从前,一饱学之士所教七个弟子,皆中同科进士,欲将二女许于其中二人,又有些为难,就想到了出联择婿这一招,便出上联: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粉,八分九分十倍娇

结果七个进士六个退场,剩下的一个,触机突发灵感,对出下联: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响,大乔二乔一人占

明代著名画家徐文长,与文人墨客泛舟而游,其中一人触景生情,随口出一上联:

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浆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却苦苦不得下联,众人也无法配对,此时,徐文长含笑朗朗对出下联:

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日一定要中

相传,明朝嘉靖状元罗洪先和几个士大夫乘船游九江,在船上吟诗作对,谈笑风生,很是高兴。船夫听了便走进船舱,供手言道:“我有一对题,久思无对,请状元爷赐教!”说罢吟曰: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页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

罗洪先才智过人,却也很自负,起初对船夫不屑一顾,然而苦思良久却无言以对,众人更是目瞪口呆,直到下船时仍未能属对,面带愧色离去。

不知过了几百年,此联仍无配偶,直到1959年,佛山市一位老装修工人,因需要而托人到十里外的地方寻一段“九丈香”木料,被托人乘的是“八七六五”号船,只用了两天工夫便运到。据传,1943年也曾有人寻过“九丈香”木料,却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才弄到。二日与一年相差何其远,装修工人李戌翎得知此事,经过苦思冥想,终于使船夫的绝联得偶。

十里远,九丈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有一赞美教师的数字对联:

一枝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霜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季芳天下

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史,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悔而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

“五脏六腑”是人体内的所有脏器,用以指全身心地投入。“九思”出自《论语·季氏》,谓反复多方面的思考。“十霜”即十年。“九章”指《九章算术》,古数学书名。“勾股”是数学名词。“八索”相传为古书名,“索”是求其义的意思。“七纬”指日月五星。“六艺”是古代学校的教育内容。“五经、四书”是儒家经典。“三字”指蒙学读物《三字经》。“两雅”即《诗经》的大雅、小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8921.html

更多阅读

吉克隽逸 那英和汪峰睡觉照片

1个人爱好编辑吉克隽逸写真(10张)最喜欢做的事情:唱歌、旅行、阅读、绘画、跳舞最爱吃的食物:火锅2演艺经历编辑1、2009年,以汉名王隽逸参加09快乐女声广州赛区30进20遗憾淘汰。2、 2012年参加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在第五场中以一段

《滕王阁序》全文 草书的亦

解题:唐太宗贞观十三年(公元 639年)前后,滕王李元婴(高祖李渊之子)官洪州都督,修筑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唐高宗时,洪州都督阎某重阳节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交趾探视其父,路过洪州,参加了这次宴会,写了《滕王阁诗》及“序”(据《唐书

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译文及注释 诗经全文注释译文

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90人评价)7.9朝代:唐代作者:贾岛原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译文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

《木兰诗》原文和翻译 木兰诗原文及翻译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一阵唧唧声又一阵唧唧声,木兰对着门口在织布。唧:叹息声,一说织布机的声音。户:门。2.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没有听见织布机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息声。机杼:织布机。惟:只。女:指木兰自己。3.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

坦桑尼亚 印度洋畔,海滩拾趣-鳗鱼篇 坦桑尼亚sgs

印度洋畔,海滩拾趣- 鳗鱼篇说起来,每次到海滩休闲,要是恰巧遇上退潮,总免不了下水赶海,体验一下海滩上微观小世界的精彩。如果不是退潮,这一小水塘完全是淹没在海水里的,自然也就没机会欣赏到水塘里的精彩了。猜猜看,水中有啥好东东呢?

声明:《数字诗联拾趣 数字诗联及其它》为网友你所谓的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