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是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七四五年写的,距离现在已经有一千二百多年了。这首诗又叫《别东鲁诸公》。当时李白正要离开山东,到南方的吴越去游历。在这以前,李白曾经在长安做官。在那里,他不仅亲眼看到了上层统治者的昏庸腐败,而且因为自己不愿趋奉权贵,遭到了权臣和宦官的排挤。离开长安以后,李白心中充满苦闷,因此他就寄情于求仙访道,想用这个办法来追求解脱。但是,李白并没有在丑恶的现实面前低头,相反,他那种不事权贵的反抗精神更加昂扬了起来。《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正是抒发了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题意是:把在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形写成诗歌送给就要离别的朋友。“天姥”是山名,这座山在现在浙江省嵊县东面。

这首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意思是说:海上回来的人谈起过瀛洲,那瀛洲隔着茫茫大海,实在难以寻找;越人谈起过天姥山,那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隔时现,也许还可以看得到。“瀛洲”是一座神山。我国古代传说,东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叫蓬莱,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那里有仙草、美石、甘泉和神仙。“信难求”的“信”,在这里当“实在”讲。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一笔是陪衬,“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这才转入正题。诗人把视线移向了天姥山: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这是描写天姥山的高大。

诗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连结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过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赤城”,是山名,在现在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赤石罗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接着诗人又换一个角度,以天台山为着眼点来写,说天台山虽然非常高,也要拜倒在它的东南脚下。这里的“天台一万八千丈”,只是说天台山非常高,并不是说它实有一万八千丈。

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怎样高,却把那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时隔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眼前。我们不由得跟着诗人的足迹,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

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开始,诗人就进入了梦境。从这里到“失向来之烟霞”一大段,写的都是梦境。这是全诗的主要部分。诗人写道: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诗人梦见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间飞过镜湖,又飞到剡溪。他看到:谢公投宿过的地方如今还在,那里渌水荡漾,猿声清远,景色十分幽雅。“谢公”,指的是东晋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很喜欢游山,浙江的名山他差不多都到过。谢灵运在登天姥山的时候,曾经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过,留下了“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岭”的诗句。现在李白也选择了这个地方来开始登临天姥山: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这里的“谢公屐”,指的是谢灵运特制的一种木屐。谢灵运游山的时候,常穿一种底上有齿的木屐,上山就去掉前齿,下山就去掉后齿,这样走着省力些。“天鸡”,是古代传说里的一种神鸡,相传住在桃都山顶的一棵大树上,天鸡一叫,天下的鸡都跟着叫起来。诗人说:他穿着谢灵运特制的木屐,登上天姥山上连青云的石阶。站在高山之巅,看见东海的红日在半山腰涌出,听见天鸡在空中啼叫。这样,从飞渡镜湖到登上天姥山顶,景物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展开,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浓,一直引向幻想的高潮。紧接着正面展开了一个迷离恍惚、灿烂辉煌的神仙世界: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在千回万转的山石云间迷了路,身体倚靠着岩石,眼睛为缤纷的山花所迷乱,天忽然黑了。熊在咆哮,龙在吟啸,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顶都在发抖。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腾起烟雾。

突然间,景象又起了变化: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

列缺霹雳,邱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这时候,在我们面前,霹雳闪电大作,山峦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

这里作者接连用四个四言短句“列缺霹雳,邱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把天门打开时的雄伟声势,充分地写了出来。“列缺”就是闪电。

在天门打开以前,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声响,而天门打开以后,景象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这样,前者就对后者起了烘托的作用,在诗的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

接着,神仙出场了: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驾长风如骑骏马,老虎在奏乐,鸾凤在拉车。梦境写到这里,达到了最高点。诗人的幻想真像“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任意奔驰。

但是,好梦不长: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心惊梦醒,一声长叹,枕席依旧,刚才的烟雾云霞统通不见了。诗在梦境的最高点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犹如大潮沉落一般。

随后诗人写道: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一段由写梦转入抒情,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这短短的几句诗,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矛盾,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感情。他认为世间万事都不过像一场游仙的幻梦,还是骑着白鹿到名山去寻仙访道的好。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封建社会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抱消极态度,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在评价这首诗的时候,固然要看到作者思想的消极方面,更要看到作者思想的基本方面。在李白的思想当中,和“人生无常”相伴而来的,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而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抗争。他的求仙访道,也不是为了满足无穷的贪欲和奢望,而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是他不肯趋炎附势的高贵品格的体现。正像他自己所说:哪能够低头弯腰侍候那些有权势的人,使得我不愉快呢!这首诗所表现的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

再简单谈谈这首诗的艺术风格。李白是我国古代诗人中浪漫主义一派的伟大代表。这首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就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它完全突破了一般赠别诗的惜别伤离的老套,而是借留别的机会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品格的飘逸豪放的禀性。在叙述的时候,又没有采取平铺直叙的办法,而是围绕着一场游仙的梦幻来构造的,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这样的构思,给诗人幻想的驰骋开拓了广阔的领域。跟这样的构思相适应的,是大胆地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在这方面,诗人显示了非凡的才能。他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衣风马……他把这些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杜甫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十分恰当的评论。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作者不是为了写幻想而写幻想,写幻想是为“不事权贵”的主旨服务的。他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正是为了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他写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表明他不愿跟现实世界同流合污。“不事权贵”的主旨,像一盏明灯,把全诗照亮。幻想在这灯光里才生动起来,否则,即使再铺张百倍,也是不会放出动人的光彩的。

李白很善于写歌行体的诗。歌行体流转自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这些特点,也许更加适合于表现李白奔放的思想感情。就这首诗来说,句法的变化极富于创造性。它以七言为基调,交错地运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的句子。这样灵活多样的句法用在一首诗里,我们并不觉得生拼硬凑,而是浑然一体,非常协调。这是因为全诗为一条感情发展的脉络所贯穿,随着感情的起落,诗句有长有短,节奏有急有缓。有人说李白的诗“虽千变万化,如珠之走盘,自不越乎法度之外。”这个比喻是确切的。

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是朴实自然,不事雕琢。有些地方简直跟散文一样流畅,有些地方只用一些极平常的字眼,却有很强的表现力,例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对此欲倒东南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等。它的鲜明美丽的色彩是从意境里产生的,不是靠文字的雕琢得到的。“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饰”,这是对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刘国正)

(选自《阅读和欣赏》,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9088.html

更多阅读

古典诗词:李白《秋浦歌十七首》解读与鉴赏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十七首》是李白的组诗作品,流传最广、最为著名的是第十四和第十五首。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赏析 苏幕遮 周邦彦翻译

【古典诗词欣赏(一五一)】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赏析窦凤才【原作】苏幕遮·燎沉香——[宋] 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

声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为网友食指指向爱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