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晚年真的“可悲”吗? 梅新育胜诉 真可悲

牛顿晚年真的“可悲”吗?

近日在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文章写作与修改》中读到了董进的《牛顿晚年的悲剧》,文中提到科学集大成者牛顿“由于他灵魂深处受到错误的哲学思想的支配,却跌入了唯心论与有神论的深渊而不能自拔。”作者在列举了诸多事实之后,认为“一位名高天下的大科学家,竟为‘伪科学’助威呐喊”,并宣称这是为了履行‘科学家应尽的责任’!这是多么荒唐多么可悲啊!”

事情果真如此简单吗?牛顿真的如此可悲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气功热”的时候,

笔者曾与友人谈论过这个问题,事情是由中国的科学泰斗钱学森先生支持气功研究引起的,当时就有人怀疑钱先生是否也步牛顿之后尘也走向“晚年的可悲”了呢?笔者当时的观点是:此事并非像俗界认为的那么简单,应该有另辟蹊径的可能。须知,另一个科学巨人爱因斯坦晚年似乎也涉足了对神学的思考,他批评牛顿的也只是他的科学道德,而非对神学的研究。笔者觉得董进的文章粗看合于唯物论,合于科学;但认真分析后,就会发现他并没有交代牛顿涉足神学的初衷,没有交代牛顿的动机与目的,因此让自己的观点缺乏必然性,所呈现的只是一种或然性的结论。

通常情况下,坚持唯物论与无神论的理论家与科学家自然否定上帝的存在,更不会承认他的“万能”;自然作为人脑产物的科学也不“万能”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作为人类的一员,必须承认我们自身的局限与无奈,也必须承认原有的许多局限尚未因科学的进步而消失,因此,我们必须设法予以“突破”,在我们应设的诸多“法”中,自然不应将“涉足宗教与神学”排除在外。即如:既然科学认为人脑中百分之八十的细胞处于“沉睡”状态,那么将之部分激活,或许有可能提升人类的智力层次,这个想法是有道理的,而且中国传统的内省文化已经提高了东亚儒文化区人种的平均智商(高于欧美人五个百分点),古代知识分子与宗教人士的修行求道,参禅求悟,所追求的实际上也就是要提升人的智力层次。钱学森先生实际上也是基于此而支持气功研究的,由此联想到牛顿的所谓“悲剧”,难道就没有借助神学推进科学的主观愿望吗?要说一个大科学家突然“投靠”神学去“反科学”,显然不合逻辑。牛顿已将当时的科学推到一个暂时难以再向上提升的高度,必然随之产生“苦恼”。笔者觉得牛顿转入神学研究的初衷,应该有借助神学或许有的“神力”突破科学瓶颈的成分,而且所占比例还不小。若是如此,他的晚年就不那么可悲了。即是失败了,也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教训。董进的“悲剧说”充其量只是一种或然性的假说。再说,悲与不悲很大程度上是当事人自己内心的体验,旁观者的评判常常并不可靠。不过要申明的一点是:笔者的文字也是一种或然性的“假说”。

牛顿晚年真的“可悲”吗? 梅新育胜诉 真可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愿意推动科学前进的科学家是不应畏于涉足神学的;一个“无所畏惧”的唯物论者,不应让自己仅仅局限于研究“物质”;不应把精神、灵魂、天堂、地狱的研究拱手交由神学家与宗教家“垄断”。须知,敢于向神学领地挺进也是科学家的大胆探索。在这个意义上理解牛顿“科学家应尽的责任”,是会有另一种解读的。我们知道,从宏观上来看,科学、宗教与艺术三足鼎立,分别以求真、求善、求美为侧重,几乎贯穿于人类文明的全过程。科学与神学只是人类选择的两种不同的途径,二者共同的目的是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身与自然,让人类会更加美好。因此,人们应该思考一下,难道宗教的成果、宗教的正面作用只是劝世与慰藉心灵吗?难道科学就必须以神学为假想敌将其彻底轰毁吗?在宏观上,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二者可以并存;在认识领域中就只能“互斥”吗?现在的人类既不能完全了解科学(包括未来科学),也不能说完全了解神学,那些要天真地用一方战胜或否定另一方的人,本身已经陷于先验论绝对化的泥淖之中。退一步讲,即使要战胜对方也需“知已知彼”。因此,了解神学的确应该是“科学家应尽的责任”。

笔者读过一些佛学著作,发现唯识学的“八识”理论并不悖于心理科学与思维科学;其探讨生命的“十二因缘”等等也相当深刻。现代科学碍于自身的发展,尚无法证其“是”,但也无法证其“非”。而其中的道理、其中的思想却有利于推进科学的发展。即如遗传科学、人体科学、生命科学的建立,正是科学主动挺进、与神学分庭抗礼的结果。因此,那种把科学局限在“唯物”的狭窄胡同中的做法本身就不合于科学精神。

科学帮助人认识到了自身的局限,已让人不再迷信自己的感官;也让人否定了许多低层次的理性。正是这种“否定之否定”保证了科学的不断进步。时至今日,我们可否换一种思维,把宗教、神学的一些观点暂时看作是一些“假说”呢?比如把“天堂”当作人类设想的理想社会,或者当作外太空的类地星球;把牛顿“上帝的第一推动力”当作让宇宙爆炸产生且不断膨胀的原始能量。笔者生出如此想法自然不是要折衷真理与谬误,模糊科学与神学的区别,只希望人们分析问题时力争角度广一些,层次多一些;对一些或然性的东西暂时不要做绝对性的结论。同时,我们还需要反思一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认识领域里的“斗争哲学”是否会妨碍学术的争鸣呢?尊重对方、肯定对方观点的合理成分,是理论工作者与科学研究者应有的态度。

希望牛顿的晚年再不“可悲”,至少不象董进先生认为的那么“可悲”。

申民顺

2010年10月26日于山西洪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0212.html

更多阅读

塑身衣是真的有用吗? 产后穿塑身衣有用吗

塑身衣是真的有用吗?——简介 长期穿塑身衣真可以“塑身”?  穿塑身衣会不会影响健康? 塑身衣是真的有用吗?——方法/步骤塑身衣是真的有用吗? 1、1 市场上的塑身衣大多用强力弹性纤维制成,通过将身体某些部位的多余脂肪收拢到一定部

算命真的准确吗? 八字算命准确吗

算命是民间的俗称,学术上的专业称谓叫预测,研究算命的学术叫易学、也叫术数。理论核心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及八卦易经,理论系统较为复杂深奥。狭义的算命即是对人生辰八字的预测,广义的算命则包含八字排测、紫微斗数、面相手相、八卦六爻

声明:《牛顿晚年真的“可悲”吗? 梅新育胜诉 真可悲》为网友吥乖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