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36位杰出军事家名录及生平 解放军军事家

一、前言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过程中,在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主持下,有关部门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多年来众多高级将领进行了全面、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正式确认了33位军事家。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林彪。

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基础上编纂《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过程中,1994年8月经中央军委审议,又确定增补3人为军事家: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这样,被称为军事家的共计36人。

二、36位军事家排名顺序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叶挺、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林彪。

三、36位军事家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1.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5人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杨尚昆、李先念。

2. 十大元帅,10人。

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3. 十位大将,10人。

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4. 在新中国成立前献身的高级将领,11人。

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

“中国当代军事家”评定是以1955年被授予“大将资格”为基线,没有一位上将进入36人名单。

四、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的排名依据

36位军事家排名是按以下顺序:

1.统帅级人物;

2.元帅;

3.大将;

4.牺牲的先烈。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排在前三位是众望所归,邓小平排在第四位也是无人撼动。

在排名上值得一提的是 叶挺、杨尚昆、李先念、林彪四人。

叶挺排在元帅之后、大将之前,显然他是被当元帅看待的。如果1955年授衔时叶挺健在,叶挺应该被评为元帅。

杨尚昆、李先念由于离开军界在1955年没有授衔。之所以在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占一席之地与他俩都担任过国家主席及其军功有关。

林彪在1955年十大元帅中名列第三,给放到最后。他能被评定为36位军事家之列,说明他在军事上确实是达到和超过了评定的标准,历史上他对革命也是做了贡献的。

五、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的简介

第一位:毛泽东(1893—1976)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1911年在湖南起义的新军中当兵;

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

1920年在长沙创建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9月,领导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

1928年4月同朱德,陈毅带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建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任军委书记;

1930年6月任红军第一军团政委,8月任红军第一方面军总政委,中共总前委书记;

1931年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

1932年10月受到不公正的批评和指责,被免去红军领导职务;

1935年3月,参加红军最高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同年11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7年任新组建的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49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毛泽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及军队的创建和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制定了正确的建军原则和战略战术原则,总结出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的丰富经验,形成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毛泽东的军事著作被收入《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军事文选》。

第二位:周恩来(1898—1976)

周恩来,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出生在江苏省淮安市。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

1917年留学日本;

1920年至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任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兼军事部长;国共合作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1926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27年8月领导指挥南昌起义;

1931年任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总政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长征中参加红军最高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1937年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47年兼中共中央军委代总参谋长;

1949年之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外交部部长;

周恩来协助毛泽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及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他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他的军事著作,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第三位:朱德(1886—1976)

朱德,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1886年12月1日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1909年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参加过辛亥革命;

1917年7月任滇军旅长;

1921年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等;

1922年为寻求革命真理赴德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8月参加并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军长;

1928年同陈毅等发动了湘南起义。4月率部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

1930年后,历任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第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兼任中共军委前方军事委员会书记;

1938年—1939年间先后兼任中国第二战区东路军总指挥,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

1945年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1946年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49年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朱德协助毛泽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及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他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中的建树,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第四位:邓小平(1904—1997)

邓小平,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1904年8月22日出生于原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1997年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

10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

10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年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初到苏联学习。

1929年12月参加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历任红7军政委,红8军政委,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

1937年后,历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第129师政委,晋冀鲁豫军区政委;中原军区政委;第二野战军政委;

1942年9月兼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书记,

1943年10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

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49年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主席兼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主席.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失去一切领导职务。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他原来担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

主要著作收入《邓小平文选》.

第五位:彭德怀(1898—1974)

彭德怀,原名得华,号石穿。1898年10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石潭镇乌石寨。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916年入湘军当兵;

1922年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

1926年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

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22日领导平江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率第五军主力到达井冈山;

1930年---34年任第三军团总指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补选为中共第六届候补中央委员;

1934年10月率部参加长征;

1935年6月任陕甘支队司令员、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一方面军司令员;

1936年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任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0年指挥百团大战。

1942年8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

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1946年任西北野战军(后为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

1949年初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

1949年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

1950年10月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54年9 月起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4年11月29日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遭严重迫害,于本日在北京逝世。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主要著作收入《彭德怀自述》、 《彭德怀军事文选》

第六位:刘伯承(1892—1986)

刘伯承,原名明昭,字伯承。1892年12月4日生于四川省开县赵家场。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912年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

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

1923年任东路讨贼军第一路前敌指挥官,被誉为川中名将;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发动泸州,顺庆起义,任总指挥;

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历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长江局军委书记;

1928---30年留学苏联,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

1932年1月进入中央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任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

1937年后历任八路军129师师长,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

1945年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

1947年与邓小平率部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8年 5月任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

1949年后任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训练总监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著有《刘伯承军事文选》。另有《合同战术》,《论苏军合围钳形攻势》等大量译著。

第七位:贺龙(1896—1969)

贺龙,原名贺文常,字云卿。1896年3月22日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1969年6月9日被迫害含冤逝世,享年73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二十军军长;

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春,领导开辟了洪湖革命根据地;

1930年成立红二军团,任军团长;

1934年10月后任红二,六军团总指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

1937年后任八路军120师师长,晋西北军区司令员,晋绥军区,晋绥野战军司令员;

1949年后任西北军区司令员、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工委主任。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著有《关于整军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民主传统》等。

第八位:陈毅(1901—1972)

陈毅,名世俊,字仲弘。1901年8月26日出生在四川乐至。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916年就读于成都甲种工业学校;

1919年至1921年10月赴法勤工俭学;

1922年回国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3年冬到北京中法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

1928年参与领导湘南起义,4月同朱德一起率领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任红四军师长,政治部主任,红六军政委,红22军军长,江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1929年至1934年参加苏维埃中央政府工作,任苏维埃中央委员;

1934年10月由于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指挥游击战争;

1937年7月抗战爆发任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新四军代军长,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第三野战军司令员;

1949年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著有《陈毅军事文选》、《陈毅诗词选集》和《陈毅诗稿》等。

第九位:罗荣桓(1902—1963)

罗荣桓,1902年11月26日生于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南湾村。1963年1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926年秋在青岛大学预科毕业

1927年到武昌中山大学读书,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秋收起义.

1930年8月任第4军军委书记兼政治委员

1932年历任第1军团政治部主任改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巡视员、动员部部长;

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后参加长征历任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中央军委后方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历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政委,代师长,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

1946年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东北军区第一副政委,东北野战军政委,第四野战军第一政委,华中军区第一政委;

1949年建国后历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干部管理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第十位:徐向前(1901—1990)

徐向前,字子敬,别名徐象谦。1901年11月8日出生在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1990年9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919年春考入山西国民师范速成班;

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曾任教官,参谋,团副;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广州起义,曾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参谋长,师长,红三十一师副师长,鄂豫边军事委员会主席,红一军副军长兼一师长,红四军参谋长,军长,红四方面总指挥,红军前敌总指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路军总指挥;

1937年7月抗战爆发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山东第1纵队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抗大代理校长,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后改为18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1949年建国后任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共和国元帅军衔。

著有《历史的回顾》。

第十一位:聂荣臻(1899—1992)

聂荣臻,字福骈。1899年12月29日出生在四川江津县吴滩场。1992年5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922年赴比利时就读于沙洛瓦劳动大学化学工程系;

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10月进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后转入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

1925年任黄埔军校政治秘书兼教官,参加了北伐战争;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前敌军委书记,11军党代表,同年参与领导广州起义;

1934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军团政委,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

1937年7月抗战爆发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政委,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1949年建国后任华北军区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科委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共和国元帅军衔。

著有《聂荣臻回忆录》。

第十二位:叶剑英(1897—1986)

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1986年10月2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917年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曾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红军第一方面军参谋长,瑞金卫戍司令员,闽赣军区及福建军区司令员,第一纵队司令员,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兼一方面军参谋长;

1928年冬赴苏联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特别班学习;

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叶剑英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任红一方面军和军委参谋长;

1937年后历任八路军参谋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人民解放军参谋长,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华南军区代司令员;

1949年初任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市长,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共和国元帅军衔。

著有《叶剑英抗战言论集》,《叶剑英诗词选集》等。

第十三位:叶挺(1896—1946)

叶挺,原名叶洵,字希夷。1896年9月10日生于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1946年4月8日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附近不幸飞机失事遇难,年50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军事家。

1918年前先后毕业于广东陆军学堂、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1924年在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学习。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参谋处处长,独立团团长,率团参加了北伐战争被誉为“铁军”,后升为副师长,师长;

1927年参与领导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兼第11军军长;同年底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工农红军总司令;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军长;

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中被蒋军扣押;

1946年经党中央营救获释,由重庆赴延安时因飞机失事遇难。

第十四位:杨尚昆(1907—1998)

杨尚昆1907年出生于四川省潼南县双江镇(今属重庆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军事家。

1925年从成都高师毕业;

1926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31年先后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部长、上海总工会联合会党团书记、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

1934年任红三军团的政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央候补委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陕甘支队政治部副主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副主任红军抗日先锋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副主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央警卫司令部司令员,广州军区第一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兼秘书长,军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军委第一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

1988年4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十五位:李先念(1909—1992)

李先念1909年6月23日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李家大屋。

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军事家.

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底转地方工作,任中共高桥区委书记、苏维埃政府主席、(黄)陂(黄)安南县委书记、苏维埃政府主席;

1931年10月后历任红4军11师33团政委,11师政委,红30军政委;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司令员,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新四军5师师长兼政委,河南省委军事部长,中原军区司令员;

1949年5月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

1977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常委;

1983年6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十六位:粟裕(1907—1984)

粟裕, 初名粟多珍、粟志裕,侗族。1907年8月10日生于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镇)枫木树脚村。1984年2月5日16时33分病逝于北京,享年77岁。

中国现代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革命家。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历任红军连党代表、连长、营长、 红十二军第五支队长、师长、 红四军参谋长、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闽浙赣军区司令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新四军2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江南及苏北指挥部副指挥,新四军第1师师长兼政委,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委,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

1949年建国后历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常委。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著有《战时参谋工作》,《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探讨》等论文和战争回忆录。

第十七位:徐海东(1900—1970)

徐海东,1900年6月17日生于湖北省大悟县(原属黄陂县)夏店区徐家窑。1970年3月25日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下,含恨逝世于郑州。

军事家。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和黄麻起义。历任红军营长,团长,红27军79师师长红25军74师师长,副军长,军长,红28军军长,红15军团军团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军南路军总指挥;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4支队司令员;

1949年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第十八位:黄克诚(1902—1986)

黄克诚,原名黄时瑄。1902年10月1日生于湖南永兴县油麻圩下青村。1986年12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军事家。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湘南起义。历任红5军的团,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红3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政委,第2纵队政委,第4纵队政委,第5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新四军3师师长兼政委,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西满军区副政委,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兼政委,东北野战军2兵团政委,湖南军区司令员,政委;

1949年建国后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长,政委,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共中央军委顾问。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第十九位:陈赓(1903—1961)

陈赓,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省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病逝。

军事家。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参加了第二次东征;

1926年到苏联学习;

1927年回国参加了南昌起义。历任红四方面军团长,师长,步兵学校校长,干部团团长,红1军团第1师师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太岳军区司令员,太岳纵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司令员,

1949年建国后历任解放军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云南军区司令员,参加抗美援朝任自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政委,解放军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

1955被授予大将军衔。

第二十位:谭政(1906—1988)

谭政, 原名谭世铭,号举安。1906年6月14日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市楠竹山村。1988年11月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历任红4军军委秘书长,政治部训练部部长,红12军,红22军政治部主任,红1军团第1师政委,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第4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

1949年建国后历任中南军区第3政委兼干部管理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顾问。

文革时期受到迫害,后得到平反。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第二十一位:萧劲光(1903—1989)

萧劲光,1903年1月4日出生于湖南长沙市岳麓山乡。1989年3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

1920年8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一年后,入苏联红军学校学习军事;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春回国历任闽粤赣军区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红5军团政委,闽赣军区司令员兼红7军团政委,红3军团参谋长,陕甘宁省军事部长兼第29军军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留守兵团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南满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司令员;

1949年建国后历任第12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湖南军区司令员,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第二十二位:张云逸(1892—1974)

张云逸, 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1892年8月10日生于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头苑区造福乡上僚村。1974年11月19日病逝于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

1911年4月在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

1912年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历任粤军排长、连长、营长、旅长。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25师参谋长;

1929年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历任红7军长,参谋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参谋长兼作战局长粤赣军区司令员,红一方面军副参谋长和作战部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3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副军长兼2师师长,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华北军政大学校长,中央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

1949年建国后历任曾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国防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第二十三位:罗瑞卿(1906——1978)

罗瑞卿,1906年5月31日生于四川省南充市舞凤乡清泉坝。1978年8月3日凌晨2时40分在德国不幸逝世。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考入武汉黄埔军校;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团参谋长,纵队和师及军政委,红1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红一方面军保卫局局长,红军大学教育长,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晋察冀野战军政委,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2兵团(后19兵团)政委;

1949年建国后历任公安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国防工办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第二十四位:王树声(1905—1974)

王树声,原名王宏信。1905年5月26日生于湖北省麻城县。1974年1月7日病逝于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黄麻起义。历任红军第4军大队党代表,支队长,团长,红25军73师师长,红31军军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西路军副总指挥兼第9军军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河南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鄂西北军区司令员;

1949年建国后历任湖北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军械部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二政委。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第二十五位:许光达(1908—1969)

许光达,原名许德华。1908年11月19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东山市萝卜冲。1969年06月03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入黄埔军校。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历任红6军参谋长,17师政委,师长,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长,教育长,第3分校校长,中央军委总参谋部部长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卫戍司令;

1932年赴苏联,先后入国际列宁主义学院和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120师独立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晋绥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第1野战军第3军军长,第2兵团司令员;

1949年建国后历任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坦克学校校长和装甲兵学院院长,国防部副部长。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著有《战术发展的基本因素》,《论新战术》,《许光达论装甲兵建设》。

第二十六位:许继慎(1901-1931)

许继慎,原名绍周,别名旦如,又字谨生。1901年生于安徽六安裕安区青山乡土门店。1931年11月被张国焘杀害于河南光山白雀园,时年30岁。

军事家。

1920年考入安庆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

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5月起任叶挺独立团第2营营长、武汉中央军校第十四队队长、第四军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参谋长、第十一军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团长;

1930年任工农红军第1军军长兼前委委员,第11、12师师长, 红四军前委委员,中共皖西北特委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1年11月在“白雀园大肃反”中被诬陷以“改组派”、“第三党”、“反革命”等罪名杀害于河南光山白雀园,时年30岁。

第二十七位:蔡申熙(1906—1932)

蔡申熙,字旭初。1906年生于湖南省醴陵县。1932年10月9日在黄安(今红安)河口镇地区战斗中,不幸腹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6岁。

军事家。

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营长、第20军团长。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同年参加广州起义,历任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中共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第15军军长,中共鄂豫皖军委副主席,彭(湃)杨(殷)军政学校校长,红25军长。

1932年在红安河口战斗中壮烈牺牲。

第二十八位:段德昌(1904—1933)

段德昌,字裕后,号魂。1904年8月19日出生于湖南南县九都山九屋场。1933年5月1日被杀害在湖北省巴东县金果坪江家村,时年29岁。

军事家。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黄埔军校。

1927年领导公安县年关暴动。历任鄂西游击大队中队长,游击总队参谋长,独立师师长,红6军副军长兼第1纵队司令,红3军9师师长。在肃反中遭诬陷。

1933年5月1日在湖北巴东被共产党中央分局书记夏曦杀害。时年29岁。

第二十九位:曾中生(1900—1935)

曾中生,原名曾钟圣。1900年6月生于湖南兴宁东乡(今资兴州门司乡)牵牛坳。1935年8月被秘密杀害于四川理番县卓克基。

军事家。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

1927年 9月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回国历任中共鄂豫皖军委副主席,红4军政委,独立1师师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屡遭张国焘打击。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36位杰出军事家名录及生平 解放军军事家
1935年8月被秘密杀害于四川理番县卓克基。

撰写了《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要诀》,《与"剿赤"军作战要诀》等。

第三十位:左权(1905—1942)

左权,字叔仁。1905年03月15日生于湖南醴陵县平侨乡黄茅岭。1942年05月25日在山西省辽县麻田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

军事家。

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1930年回国后历任红军学校第一分校教育长,红12军军长,15军军长兼政委,第一军团参谋长,代理军团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前方指挥部参谋长兼第2纵队司令员。

1942年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作战中牺牲。

发表过《论坚持华北抗战》,《埋伏战术》,《袭击战术》,《论军事思想的原理》等文章。

第三十一位:彭雪枫(1907—1944)

彭雪枫,乳名隆兴,学名修道。1907年9月9日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指挥作战时不幸被流弹打中牺牲,时年37岁。

军事家。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大队长,政委,红3军团师政委,红军大学政委,江西军区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1局局长,红3军团师长,陕甘支队第2纵队司令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处长,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第6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八路军第4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政委和淮北军区司令员。

1944年在河南夏邑县作战中牺牲。

第三十二位:罗炳辉(1897—1946)

罗炳辉,1897年出生在云南彝良一个汉族贫苦家庭,1946年6月21日在鲁南反内战前线壮烈殉国,安葬于临沂。

军事家。

1915年入滇军当兵,从士兵升至营长,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东征战争和北伐战争,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团长,旅长;红12军军长兼福建军区总指挥,红22军军长,红9军团军团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副参谋长,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第5支队司令员、第2师副师长、第2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

1946年6月21日在兰陵时突然病情恶化,不治逝世。

第三十三位:黄公略(1898—1931)

黄公略,原名汉魏。1898年1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市桂花乡。1931年9月15日于吉安东固六渡坳遭敌机袭击,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3岁。

革命家、军事家。

1916年参加湘军,当过排长,

1922年秋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回到湘军任连长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攻占武昌城等战斗中立有战功。同年底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

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7月同彭德怀等领导平江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13师4团党代表,后任红5军第2纵队纵队长。同年11月红5军主力开赴井冈山后,他率部留在平江、浏阳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湘鄂赣苏区。

1929年9月任红5军副军长,参与制定和指挥红5军向北开辟鄂东南地区,向南打通与湘赣苏区联系的作战行动,扩大了湘鄂赣苏区;

1930年1月调任红6军军长,率部在赣西南地区艰苦作战,后任红1军团第3军军长,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委员。在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中,坚决执行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指挥红3军英勇作战,屡建战功。在龙冈战斗中击退国民党军第18师的连续进攻,在富田战斗中歼灭敌军第28师等部,在老营盘战斗中歼灭敌军第9师独立旅。

1931年9月15日,率部参加方石岭追击战,歼敌第52师等部。在指挥部队转移途中,于吉安东固六渡坳遭敌机袭击,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3岁。

第三十四位:方志敏(1899—1935)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湖塘村,1935年8月6日于南昌就义。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江西的中共党、团组织。曾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主席,领导农民运动。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潜回赣东北,恢复中共基层组织,组织农民武装。次年1月领导弋阳、横峰起义,进行游击战争,开展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权,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历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信江、赣东北省和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代理政治委员、赣东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十一军政治委员、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等职。曾当选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并获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授予的红旗章。

1934年红军长征前,奉命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遭国民党军重兵围困,在突围时,因叛徒出卖,于1935年1月被捕。

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记实》、《死!--共产主义殉道者的记述》、《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著作。

1935年8月于南昌就义。遗骨现安葬于南昌市郊梅岭。

第三十五位:刘志丹(1903—1936)

刘志丹, 原名刘景桂,字子丹。1903年10月4日诞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1936年4月14日参加东征战役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年仅33岁。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1921年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

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被选派到黄埔军校学习,入第4期炮兵科;

1926年秋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总政治部组织科科长、西安中山军事政治学校教官、国民联军第4路军马鸿逵部党代表兼政治处处长;

1928年初任陕军新编第3旅参谋主任。参与领导了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

1929年任中共陕西省委候补委员、陕北特委军委书记,先后任营长、团长、旅长等职.

1931年10月先后任西北反帝同盟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副总指挥、总指挥;

1933年历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参谋长,红26军42师参谋长,师长,中共陕甘边军事委员会主席,兼军政干校校长。编写了《军事教育大纲》、《政治工作训令》等教材;

1935年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建立了陕北、陕甘边苏区,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抗日红军长征之后的落脚点。红军第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在“左”倾路线统治时期的“肃反”中被逮捕,备受折磨,但他始终坚持原则。获释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副主任、红军北路军总指挥兼第28军军长和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等职。

1936年3月参加东征战役,4月14日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年仅33岁。

为纪念刘志丹烈士,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并在城北建刘志丹陵园,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题词石刻.刘志丹烈士一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英勇善战,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忠心赤胆,为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被毛泽东同志誉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第三十六位:林彪(1907—1971)

林彪,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 1907年12月5日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回龙镇林家大湾村。1971年9月13日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机毁人亡。

中国军事家。

1923年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在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叶挺独立团任排长。

1927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后随军进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的营长、团长、纵队司令员、军长、军团长等职。参加过位于江西东南部和福建西部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在山西东北部指挥过著名的平型关战役。

1938年赴苏联就医。

1942年1月回国。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东北军区、第四野战军、华中军区司令员等职,参与指挥三大战役之辽沈、平津等战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组织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大规模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

1971年9月8日,他下达武装政变手令,妄图杀害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毛泽东、周恩来领导下,中国共产党粉碎了这次政变。

阴谋败露后,他于1971年9月13日和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等人仓皇乘飞机出逃,叛党叛国,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机毁人亡(见九一三事件) 。

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

1981年1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其为林彪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林彪军事著作文章不多,主要是战争中一些战斗的经验和总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1789.html

更多阅读

声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36位杰出军事家名录及生平 解放军军事家》为网友风沙迷了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