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葛家澍“必须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 借贷记账法练习

评葛家澍“必须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

葛家澍先生1978年抛出“必须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评所谓‘资本主义的记账方法’”的文章,概括是说:“(一)记账方法是记录经济业务的技术方式,它本身没有阶级性,给任何记账方法戴上‘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的帽子,都是不恰当的。(二)强加在借贷记账法身上的种种罪名,如果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除比较难学难懂以外,都不能成立。(三)历史告诉我们:不是别的记账法,而是借贷记账法,首先创造了复式记账的技术。从此,才开始现代会计的发展史。因此必须为科学的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

就他的“恢复名誉”的三点说法分析评述如下:

“(一)记账方法是记录经济业务的技术方式,它本身没有阶级性,给任何记账方法戴上‘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的帽子,都是不恰当的”

我们翻开葛先生1963年参与由财政部组织编写的高等财经院校试用教材《会计原理》第一章总论第五节就会看到“会计的历史发展和阶级性”的论述。它说:“…在阶级社会里,会计不但有一定的技术性,而且还有阶级性”。书中确实戴有“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的帽子。(见第27-32页)这本《会计原理》教材,在1988年进行了重订,葛先生负责修订这一节“会计的历史发展和阶级性”,他把它全部删掉。现在的修订本,就没有“会计的历史发展和阶级性”的内容。他也就抹去“会计具有阶级性”,脱掉“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的帽子。然而正如书中所说“会计的阶级性是客观存在”,他是抹不去的。这样做,反而说明他自己转变了观点立场,抛弃社会主义思想,转为资本主义服务了。

“(二)强加在借贷记账法身上的种种罪名,如果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除比较难学难懂以外,都不能成立”。

这一点我们要了解一下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它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为理论依据六类会计要素科目;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记账规则;以“借贷”为记账符号,“T”形账户对称格式结构。

葛先生说的“身上的种种罪名”,不是强加的,而是自身理论错误带来的。首先,它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理论,与“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记账规则,是矛盾的。这里用第一笔投入资本的例子证明,例如投入50万元,它的记账分录如下:

正方:货币存款500000

负方:实收资本-500000

按记账程序,分录记入相应分类账户发生额,接着计算账户余额。相应账户余额的算式如下:

原有数:货币存款0实收资本0(1)账户上栏余额

发生数:+货币存款500000实收资本-500000(2)记账凭证分录

现有数:货币存款500000实收资本-500000(3)当前账户余额

式子是括号(1)+(2)=(3)下列一行二列的算式:

|00|+|500000-500000|=|500000-500000|

式子是数学向量矩阵“相同形式相应元素相加”的运算形式。式中:原有数(1)账户上栏余额;发生数(2)记账凭证分录;现有数(3)当前账户余额。式子是“记账凭证分录”发生数与相应账户原有数的“同增”运算;式子竖直看,是三栏式两极相应账户余额“同增”运算。如包括资金退出记账运算,“记账分录”相反内容形式分录,是“同减”余额运算;两种两极科目综合为“同增同减”的运算。这种运算给手工记账为期末编表才结算账户余额,掩盖了。

现将上式计算结果的现有数编成报表如下:

资金平衡表

资金运用运用金额资金来源来源金额

运用总额500000来源总额-500000

货币存款500000实收资本-500000

这是第一笔记账的报表,因为账簿报表的原有数是零,第一笔记账的账簿余额和报表科目金额,都是“记账分录”的内容形式。这样容易看到,“记账分录”的两极科目金额结构,与记入分类账户运算和编制报表的复式记账理论的结合状况。从这张报表分析,会计报表“资金运用=资金来源”的两极科目金额结构,它对应两极分类账户的余额。在两极科目金额,有合计两极科目金额的两极平衡总额,这是以科目金额为基础的顶层结构。报表说明会计账目有两层关系:基层是两极科目金额;顶层是两极平衡总额。分类账户也如此,它的顶层平衡总额,只能通过编表合计科目金额来表现,它自身不能表现,它有待计算机自动记账才能实现。这第一笔记账报表的结构形式,成为后续平衡记账的基本框架。

两极科目对于分录和记账都十分重要。它是正常报表的一张空表南极科目结构。“资金来源”科目,在第一笔记入的“实收资本”科目基础上,还有长短期借款、销售收入、盈利和税金等等来源科目,列在报表右边。“资金运用”科目,在第一笔记入的“货币存款”科目即货币资本的基础上,根据它的生产经营“货币—商品—货币’”循环流通环节,建立采购生产资料、支付劳动工资福利、各项费用、在产品、产成品等等的基本运用科目;这些科目是内部形态变换“一增一减”不影响平衡总额,移动变换科目金额的记账;“生产资料”和“劳动工资福利”是生产准备科目;“在产品”是归集生产成本的科目;“产成品”是核算分摊完成产品成本的科目,列报表左边。两极和内部同类科目就是“同增同减,一增一减”的分录和运算记账。“资金来源”科目是根据增减不同资金来源构成;“资金运用”科目,是根据生产经营循环周转形态变换的客观需要而产生。

借贷记账法的“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记账规则,用正负符号替换,就是“有正必有负,正负必相等”记账规则。本记账例子分录就是这样的形式内容。记账规则的分录是两极科目“同增同减,一增一减”变化的形式内容。它是确定记入相应账户增减发生额的变量,是记入账户增减两栏,时而记增,时而记减的确定器。账户有“原有数±发生数=现有数”格式,第一笔“同增”分录,就是这样的运算。

评葛家澍“必须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 借贷记账法练习

从上述例子记账过程的分析论证,证明用于分录的记账规则,与分类账簿和编制报表的记账理论,是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的,它们并不发生矛盾。

但是,借贷记账法的“资产=负债+的有者权益”等式理论及六类会计要素科目,它们与“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记账规则是矛盾的。记账等式理论和会计要素乎它们缺失两极属性。它的等式是正数加法,不是两极平衡属性,它的六类会计要素科目,是直式平列结构,没有两极属性。显然,缺少两极属性的记账理论,与“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记账规则的两极平衡属性,是矛盾的。对照例子会计报表“资金运用=资金来源”两极结构:顶层有合计科目金额两极平衡总额;属下是两极科目金额。借贷记账法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理论及六类会计要素科目理论,硬是主观编造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与会计报表两极平衡结构相对应:表头用“资产”概念还算认可,但“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两极负数相加项,依据负极总额要求,要相加后的和,才为负极总额。但是这个等式是正数加法,根本不符合报会计报表的两极结构。证明借贷记账法的等式理论是错误的,它与平衡的记账规则,是矛盾的。特别是对现代会计电算化却产生严重问题。我在网上发表有“借贷记账法已过时”博文,有详细论述,请搜索参阅。

会计记账用数学方法研究,就是数学向量记账。会计对象是资金交换价值金额,它正是数学的向量计量,如同物理学的矢量计量一样。是一阶线性代数,或单个a元素一行二列|a|=a的矩阵,它的运算形式就是前面“相同形式相应元素相加”例子运算的式子。也就是两极科目金额:“同增同减,一增一减”分录记账和账户余额的运算。会计记账对象的交换价值金额,就是数学向量计量的原型。

1947年中国人就提出“增减分录法”,发现“同增同减,一增一减”的记账规则,有“正面财产”和“负面财产”的分类账户和报表总额平衡的结构。这就是数学向量记账的特征。新中国解放后,要求用大众化民族语言研究改革记账方法,在这个时期“增减分录法”经过院校和业务部门实践总结,自主创新为“增减记账法”。1964年经财政部批准实施,易学易懂,很受大众喜欢,几乎遍及全国使用,并经文化大革命动乱的考试,其制度严密真实,不因动乱而出现歪风斜气。冠为社会主义的记账方法。它发展了复式记账原理,“同增同减,一增一减”记账规则具有普遍意义。然而,接轨西方借贷记账法及其“准则”后,经历20多年的增减记账法,就此停止使用而“无疾而终”。

其次,借贷记账法是以“T”账户对称格式理论,这也是错误的。账户增减发生额有两栏,它时而记增、时而记减,是单栏记录,并不对称。不过手工记账,即便从商店买回三栏账簿,为图简便,也只记两栏增减发生额,到期末编制报表时为编表才结算账户余额据以编制报表。因此会计学理论并没有“原有数”这样的概念。账户三栏金额即是“原有数±发生额=现有数”的计算格式,原有数是账户上栏余额;“±发生数”是增减发生额栏;现有数是当前余额栏。三栏格式是数学“常量与变量”运算规律。是及时记账的条件,有它便于看到实时的账簿和报表信息。但是,借贷记账法是“T”形对称理论,没有这种运算规律,手工记账可以理论虚假的一套,现实记账又是真实一套,可以蒙混过去。但对于会计电算化却要起误导作用,所以借贷记账法编写的会计电算化软件,都不能输出账簿,只能输出期末的一份报表,这就是严重缺陷,并还有改账造假的弊端。

再者,“借贷”记账符号。从计算方面考察,“借贷”记账符号,是用于账簿和报表记录正负数字的标识。手工记账用绝对数记数,用算盘计算,记账人都只识记入增减数字的文字符号,中国人受向西方学习的影响,模糊接受“借贷”记账符号,倒不认识中国自己的记账历史,“收付”就是和“借贷”一样的记账符号。其实,作为正负记数的标识,用其他有相对含义的概念符号,都是同样的作用,比如用“收发”、“进出”、“存取”和“增减”等等都是同样的作用。现代人都有数学知识,使用正负符号才是正当科学的,而且使用计算机记账,必须用数学方法,它才能自动识别四则运算。这些数学记数道理是容易理解的。但是葛先生只知道“借贷”记账符号,不去理会记账符号的实质用途,这是他崇拜迷信“借贷记账法”缘故,并为它“恢复名誉”更会迷惑人。

葛家澍先生是会计学权威专家,是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委员会》成员,他参加1992年制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它违反《会计法》和会计记账规则。现将问题揭示如下:

1.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项会计要素,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两种式子的因素,用数学知识分辨,前式是加数和及两个加项,后式是减数差及两个减项。不能把它们混合平行并列为要素;从现实记账出发,前式不符合会计报表结构,前面举证论述就是证明。后式是“销售收入”来源账户增减收付计算利润的形式,利润项是账户余额。准则如此规定六项会计要素,不符合会计两极平衡记账的理论和规则,也违背会计实务的情况。

2.准则规定《会计计量》“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它们违反《会计法》第九条“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告”和第十四条“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规定。会计账簿和报表都是“记账凭证”即原始凭证记入“现值”计量,并不存在准则规定的这些所谓“会计计量属性”。准则这样规定,是把会计账目成为橡皮数字,可以随意改动。正如汪一凡教授说的:“放出‘公允价值’之怪物,才有了今天的世界金融海啸。”这是指2008年美国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媒体报导是“准则”问题,但关系到各国垄断财团的利益,只是报导议论一番,并没有任何动作。

3.准则规定“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准则把资产类的“职工薪酬”取消,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这是违反资本支付劳动工资福利的记账规则。应该在“资金运用”一类设置“职工薪酬”科目和账户,以便归集核算产品成本。规则却取消这一科目账户,把它“确认为负债”,记入“应付职工薪酬”账目(职工福利也是如此),从记账角度讲,本是资产类“职工薪酬”与“货币存款”科目账户“一增一减”的记账,却变换成“货币存款”与“应付职工薪酬”两极科目账户“同减”记账,需要用反号金额记录。本是“资金运用类”科目,反设置在“资金来源类”记账核算,造成账目混乱虚假不实。

4.准则规定的《资产减值》说:“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规定说包括“存货”减值在内,这正如葛先生参加编著的《会计原理》书中批判说的:“资产阶级会计师们…为了隐瞒实际利润,就故意压低存货(即库存商品物资)的估价,借以缩小实际利润数字,…找出理论依据,即所谓‘时价与成本孰低’的估价原则,并美其名曰‘稳健’的原则”的内容。现在这些受批判的东西倒写入又由葛先生参加制订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按道理,市场价格的涨落,或即“资产减值”,对存货的账面价值并不直接影响,账面原值即现值,还是原来的,都摊入成本核算,最终都体现在期末结算的利润中。准则作出“资产减值”及“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也是违犯《会计法》的,使企业盈利有虚假成份。

5.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的报告”。仔细分析,其实期末的成本核算,就是“权责发生制”,产品销售是“收付实现制”,它们连接并不对立矛盾。这种理论规定,是画蛇添足,毫无实际意义。

6.准则规定编制“现金流量表”,也是多余的。复式记账包括现金周转及期间的收益,都有分类账户记录。企业资金是“货币—商品—货币’”循环周转的,不是直流的,无须截面计算现金的流量,只要计算现金周转次数就能考核资金使用效能,并且年度收益也不表现在现金流量统计上。最近闹笑话,有人揭发“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2011年的《现金流量表》有一笔48亿元的收入,质疑有洗钱问题。经调查,手写“现金流量表”时多写一个零,写成48亿的错误,这与这项“准则”不当规定,以及会计软件不能输出分类账户信息分不开的。这实难怪。

上述的举例论证,证明借贷记账法的“种种罪名”是它的等式理论和会计要素的错误带来的。不但“难懂难学”而且令人神秘困惑。

“(三)历史告诉我们:不是别的记账法,而是借贷记账法,首先创造了复式记账的技术。从此,才开始现代会计的发展史。因此,必须为科学的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

历史告诉的正好相反,不是“借贷记账法,首创了复式记账的技术”,而是人类社会经济文明历史发展的必然。

记账从原始社会的数数、结绳、刻记,心算脑子记忆开始,发展到用文字记录,计算工具计算,对生存物品进行增减登记的账簿,这时只是对使用数量的单式记账;到了自然经济的产品交换,发展到货币交换商品,同时货币化为商业资本,那时便有了使用价值的数量和交换价值的金额,双重记账的观念即复式记账。根据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认为货币资本起于“商人资本”。在我国在三千年前的夏朝就有了货币及商人资本,到商朝,商业已很繁荣,那时中国就已流行复式记账,比如货币交换商品:货币支出,商品收入;另外结算盈利:收入-本钱=盈利。这都需要复式记账。所以说复式记账是历史文明发展的必然。各国都有自己记账发展的历史。我在网上发表有“评借贷记账法微笑永不过时”博文,有详细论述,请搜索参阅。

现在《会计学》都说,“意大利卢卡·帕乔利所著《数学大全》中的复式记账法是里程碑”。这是不了解历史的说法,它们只看到意大利五百年历史,没有看到中国三千年前的商代就有复式记账的历史。我国现在个体经营户自己记账,就可看到我国古时“收付复式记账法”原型,那时记账简单,不用“记账分录”,将发生事项直接记入账簿。这是现实中显示的中国古式的复式记账方法。

经济业务记账,实际是政治经济学记账。记账都是对货币、商品和资金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双重管理的记账。现在对出纳、库存物资业务和会计管理的分工,就是这样双重管理记账。企业是资本循环流动不止,非企业是消费报销。

双重管理记账,用数学论证,就是《高等数学教程》说的:“在现实世界中,我们会遇到两种量。一种是象温度、质量、密度、时间、…等等这种量只用数来表示,称为数量。另一种是象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等称为向量。在有的物理书籍中,将数量又称为标量,或无向量;将向量又称为矢量,或有向量。”(见第一册施学瑜清华大学出版社第473页)资金使用价值的数量,就是数学的数量或物理学的标量;资金交换价值的金额,就是数学的向量或物理学的矢量。在买卖交易的发票“金额=数量×单价”的换算式子,就表现出两种计量:单价是单位向量,金额是总向量,数量是商品与交换金额的比例关系。这就是数学双重记账的论证。

数学向量与复数对应,会计记账也是复数记账。前面例子就是复数运算。复数有实数和虚数两极构成。虚实两极是“同增同减”运算,实数或虚数同类是“一增一减”运算。但是复数理论及其运算,还是十八世纪高欺平面的复数理论,它用平行四边形和三解形平移方法运算。复数和向量应该用数轴的轴线表示,这样用点、线、面几何机制,用线性复数向量表达,比较符合现实的复式记账。但现在还没有X方向这个线轴概念。这是值得探讨的。

葛家澍先生是会计界著名的学术权威,为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是极其错误,他投靠资本主义,背叛社会主义会计事业,向人家称臣,甘当奴才附庸。阻碍会计学向科学方向发展。是迷信借贷记账法的推手,“为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造成严重影响,使过时的借贷记账法,占据我国的统治地位,并照搬《企业会计准则》,造成假账乱账流行;在搞国际接轨,他是有贡献的。

财政部新领导应该清醒过来,有自己创新的增减记账法,尽早改革“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的准则。特别是对计算机记账软件,要开放编程思想,只要有利于现实自动化记账的软件,都应得到尊重。实践证明“借贷记账法”已过时落后,尽快废弃它在我国的统治。

作者曾伏云于长沙

2013年4月15日

电子邮箱:ZFYYCFX@sina.cn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1990.html

更多阅读

我与葛家澍老师 会计理论 葛家澍 pdf

我的大学校园生活(7)我与葛家澍老师1973年2月底,学校组织了六位老师(我是其中之一)赴上海进行教改调查,我们到了复旦大学(当时上海财院并入该校)、财政局、江湾机械厂、吴淞化肥厂、上海衬衣二厂、上海三药厂,还有手工业管理局和上海手工业

历史上真实的冥王雷利——沃尔特·雷利 雷利为什么叫冥王

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财富,最终也就控制了世界本身。一个大小说家根本须是个幽默家,正如一个大罗曼史家根本必须是诗人。——英国爵士沃尔特·雷利坐落在伦敦的雷利爵士的雕像:(是不是有点神

苹果酸法米替尼VS苹果酸舒尼替尼(索坦) 法米替尼分子结构

苹果酸法米替尼分子结构:苹果酸舒尼替尼分子结构:从法米替尼与舒尼替尼分子结构对比可以看出,最大的不同在于右上角第二个N所在的结构单元。舒尼替尼是打开的结构而法米替尼是闭合的这样就从一个整体相对柔性的结构变成了刚性的结

野性难羁 狼性的小叔别玩我

   乡村少妇墙内飘香作者: 分类: 点击数:220110169 收藏数:15151 上线时间:2012-07-09简介: 本文总述:葛家坂因盈余劳动力纷纷出外打工,于是那些伤风败俗、不伦之事便如春草般逐渐失控,特别是那些留下来

申请走读规定 大学走读申请书

七、南京晓庄学院学生申请走读规定一、学生申请走读,在所在院(系)领取、填写《走读申请表》。二、南京市区申请走读的学生,家长须持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复印件作为申请材料附件)到学生所属院(系)签署意见。三、非南京市区学生如

声明:《评葛家澍“必须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 借贷记账法练习》为网友洫太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