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桃花源记陶渊明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如皆、俱、妻子、交通等。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掌握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来叙事的手法。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2、理解文章大意和怎样看待世外桃源在今天的存在价值。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如皆、俱、妻子、交通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成语故事一般都是有来历的,那么,这个成语出自哪里呢?原文又是什么意思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篇文章中寻找答案好吗?

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41岁的时候,他还在鼓泽县做县令。一天,衙役来报:过几天郡里派的督邮要到彭泽来视察。那个督邮陶渊明认识,是个专门依仗权势、阿谀逢迎,却又无知无识的花花公子。陶渊明想到自己将要整冠束带、强作笑脸去迎候这种小人,实在忍受不了。他的倔脾气又发作了:“我怎么能为了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种卑鄙小人折腰呢?”于是,陶渊明离开衙门,板着脸回到了家,冲着他的夫人翟氏说:“收拾行装,回乡!”就这样,作了83天鼓泽县令,毅然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背景简介:此文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当时陶渊明约57岁。他拒绝了东晋政府的征招,又拒绝同刘裕宋政权的合作,作《桃花源诗并记》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桃花源诗》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检查预习:豁然开朗huò屋舍俨然yǎn阡陌交通qiān mò诣太守yì

黄发垂髫tiáo)便要还家yāo刘子骥jì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培养语感。

提出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朱熹

2、抽几位学生试读(每人一段)。要求:其他学生听,比一比,看谁字音读得准,节奏、轻重把握较好,并展开评论。

3、全班同学结合注解默读课文,准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请同学复述大意,复述时可适当增加自己的想象。

复述提示: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可以按照逢桃花源、访桃花源、寻桃花源的顺序来复述。

三、再读课文,试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1、请学生找出文章中难解的、注解中没提到的、应特别予以重视的字词。

掌握的词语:为业:靠……谋生。缘:沿。夹岸:夹着溪流两岸。杂:别的。鲜美:鲜艳美丽。异:诧异。穷:穷尽。舍:舍弃,放弃。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平旷:平坦开阔。属:类。悉:全。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所从来:从哪儿来。咸:都。问讯:打听消息。先世:祖先。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人。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焉:于之,从这里。间隔:断绝了往来。皆:都。叹惋:感叹,惋惜。延:请。语云:告诉(他)说。不足:不值得。既:已经。志:做记号。诣:拜见。如此:像这样。遣:派。欣然:高兴地。

①古今异义词: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芳草鲜美)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阡陌交通)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今义:指男方的配偶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来此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魏晋)今义:不管(连词)

缘古义:沿(缘溪行)今义:缘故,缘分

延古义: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今义:延长、延伸

津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后遂无问津者)今义:唾液

②一词多义

舍:舍弃(便舍船)房子 (屋舍俨然)

寻:寻找(寻向所志)不久 (寻病终)

志:做标记(处处志之)标记(寻向所志)

向:以前(寻向所志)对着(眈眈相向)

2、请学生找出难译的语句讨论作答。

四、布置作业。

1、初步背诵全文。

2、积累文言词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3、理解文章大意和怎样看待世外桃源在今天的存在价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访桃花源。

二、指名朗读,思考:桃花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美丽、神秘、幸福。)

1、桃花源美在何处?请以“这里美,你看。”为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例:这里屋舍美,你看房屋整整齐齐。

总结: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竹美,阡陌美……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

2、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3、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①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②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③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桃花源幸福表现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三、探讨主题。

1、桃花源美在风景秀丽,美在民风淳朴,美在生活幸福,美在平等自由。不过,请同学们想—想,在东晋时代,这么美的地方真的存在吗?为什么?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可能的回答。)

我认为不可能存在。因为当时政治黑暗,兵祸连绵,民不聊生,是个十分黑暗的社会,“桃花源”是由于作者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厌倦而虚构出的如仙境般的地方,它反映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认为桃花源是不存在的,社会动荡不安,官僚阶级贪污腐败,人民受着压迫,不会有这样的地方存在。并且后来渔人因失约而找不到桃花源的情节也暗示了这一点。

我认为有可能存在,即使现在还有人迹罕至的地方,何况在一千年之前呢?

我认为有可能存在,因为东晋虽然是个纷乱之世,不过,在这战乱频发的乱世之中,人们向往和平,肯定会有人带领心地善良的人。来到这与世无争的桃源绝境。冥冥之中,命运只让热爱这美丽且愿意保护这美丽地方的人来到这儿,享受美好生活。

教师总结:桃花源存不存在,这个问题已经不重要了。不过作者认为在当时的时代桃花源是不存在的。桃花源是朦胧飘忽的世界,种种的神秘色彩,表面上是描写了桃花源的隐蔽,实质上,作者是暗示了: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只是作者追求得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

2、有人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 (可能的回答。)

我认为陶渊明写《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的表现。在当时黑暗的社会,有人心甘情愿地沉沦下去,有人则努力地去争取美好的生活,而陶渊明正是这后一种人的一个代表。他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大家都努力争取美好的生活。

我认为陶渊明创造这样一个桃花源,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但渔人、太守和刘子骥最终都未找到桃花源的情节,暗示了桃花源的可望不可即,也体现了他的消极心态。

我认为陶渊明是消极逃避现实的。因为在这乱世之中,作者的心已疲倦,厌烦了这混乱之世。想找到那样一个世外桃源,躲人桃源之中。

我认为陶渊明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的,要不然他不会将桃花源写得那么美好,宛若仙境。这说明他心中还是向往美好生活的。

教师总结: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那样一个战乱频仍,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黑暗社会里,深感痛苦和不满。但是要想改变社会现状自己又根本不可能,于是他只好弃官归隐,沽身自好,安贫乐道。他憧憬着那种没有君主、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劳动、风气淳朴、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我们不能苛求陶渊明,让他像一个政治家一样为理想的社会而发动武装起义,不成功便成仁,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或者让他像包青天包大人那样,以当时的合法手段惩治贪官污吏,弘扬正气,为民请命。但他毕竟没有与统治者同流合污,更没有助纣为虐。他只是用他的方式反抗着,虽然这种反抗让人感到压抑,但他毕竟给了黑暗中的人民一个梦想,社会应该有美好的生活。有梦就有希望,有希望就会千方百计寻找方法。我想千百年来,无数智慧的人所进行的一系列社会尝试,都从桃花源中汲取了力量。带着对陶渊明这样的敬意,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

四、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不为五斗米折腰,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还是值得肯定的,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东晋时代相比,今天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不必去追求陶渊明笔下那可望不可及的桃花源,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涌现了许多不是桃花园却胜似桃园的人间仙境。但中国的伟大复兴之路还依旧漫长。古人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当关注社会,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创造更多更美的桃源。

五、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完成书后思考练习。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发现——访问——离开——再访

附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似的。(渔人)就离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那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的回答了他。(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人(为他们)详细的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也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竞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路。

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的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访求的人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2199.html

更多阅读

西厢记原文 西厢记原文翻译

首页 范文大全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演讲稿 手机软件 英语作文 课件素材 其他资料 你的位置: 百分网 > 其他资料> 西厢记原文西厢记原文第一节 王实甫的《西厢记》(一) 王实甫生平及评价1.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

窃读记。原文 林海音窃读记原文

转过街角,看见三阳春的冲天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松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下课从学校急急赶到这里,身上已经汗涔涔的,总算到达目的地——目的地可不是三阳春,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趁着漫步给脑子一个思索的机会

柳宗元与《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原文及翻译

清朝诗人赵翼说过:“国家不幸诗家幸。”柳宗元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芙蓉屏记 芙蓉屏记原文

元至正十一年,江苏仪征有一个叫崔英的,家里极其富裕。不久,凭借父亲的庇荫得官,补浙江温州永嘉县尉,带着妻子王氏前去上任。途经苏州,停船稍事休息,买了纸钱、祭祀用的牛羊和甜酒,到神庙祭拜。祭祀完毕,就与妻子在船舱里酌饮。船家看到他们的

张爱玲《更衣记》赏析 张爱玲 更衣记 原文

《更衣记》可以说是一篇描写从清朝建国到“五四时期”中国女性服装演变的历史,也可以说是借用服装的历史来反映社会发展进程带给中国社会的变化。张爱玲通过用女性服装的变化,着重描绘了中国女性随着社会变革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在满

声明:《21桃花源记陶渊明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为网友浪货界扛把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