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菌种的鉴别 平菇菌种

一、如何识别平菇菌种的优劣

不同的栽培季节应选择温度相适应的品种。在选购菌种时,不但要选择菌丝生长快、抗逆性强、出菇早、产量高、香味浓的品种,还应了解该菌种对温度、营养、氧气、湿度、酸碱度等条件的要求。栽培平菇的成败及产量的高低,菌种质量是关键。优良的平菇菌种,菌丝粗壮抗病,能广泛适应多种栽培料,出菇早,菇形好,产量高。现将平菇优劣菌种的外部特征介绍如下:

1、优良原种和栽培种的特征

(1)从外表看,瓶(袋)内菌丝全部呈棉絮状,白色,粗壮密集、分布均匀,有爬壁现象,没有杂菌或不同菌丝的抑制线,并且前端整齐,呈扇形发展。

(2)菌丝分解过的棉籽壳培养料变成黄褐色,木屑培养料变成白色至淡黄色。

(3)拔开棉塞可闻到平菇的特殊芳香味,用手按培养基有弹性,掰菌种时不易碎。

(4)刚刚形成小量桑椹状的小菌蕾,菌龄25-40天为优良菌种。

2、劣质原种和栽培种的特征

(1)菌丝生长缓慢无力,稀疏不均匀,不向上蔓延,是因为培养料太湿或太干、装瓶太松所致。对这样的菌种,可酌情使用或弃去。

(2)菌丝虽长满瓶(袋),但瓶(袋)上部菌丝退掉,只剩下褐色培养料。

(3)菌丝发黄,表面产生一层菌膜(菌被),生长缓慢,表明菌种已退化。

(4)菌丝长满瓶(袋)以后,稀疏或成束发育不匀,上部出现粗的线状菌丝索。

(5)菌柱收缩,培养料脱离瓶壁。

(6)菌瓶(袋)底部出现褐色液体,这是老化的表现,虽然有时也能出菇,但产量很低且不易管理。

(7)菌种内出现杂色斑点,暗白色、淡黄色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颗粒状物,或不同菌丝的抑制线,都是感染杂菌,均应立即抛弃,绝对不能采用。

二、平菇三级种(栽培种)的质量鉴别

为保证早秋出菇,赶上好的市场,不少菇农朋友选择在8月份购买三级种,以达到9月出菇“赶行市”的目的,借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益。从来人及电话咨询可知,不少人在购种时多具从众心理,盲听盲信,甚至有的不具备鉴别能力,任由供种者忽悠,常见的主要有“掩盖污染点、特性随意说、产量达300%以上”等等,在此,帮菇农朋友提高一下观察和鉴别三级种:

1、菌种的生物学特性:这是第一要咨询清楚的,不可含糊其词,如菌株的名称或代号、源自哪里、发菌的条件、出菇要素(主要是温度和基质)、菇品的外形、菌盖色泽、菌柄长短、菌褶的形状及色泽等等,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观察鉴别。比如,8月份引进三级种,必须要求菌株具有抗高温能力、菌盖灰色(浅灰~灰色)、菌褶白而细密,9月份出菇温度偏高,菌柄不可能很短,因此,也不要苛求菌柄这一点。

2、合格三级种的特点:三级种表面的菌丝体状态与二级种相仿,菌丝洁白、浓密、粗壮,菌丝生长边缘整齐,菌袋圆润、不收缩,周身无任何色泽的斑点、斑块、条纹,多数菌株在袋口空间内形成气生菌丝,没有空调的高温条件下培养时,一旦完成发菌并达生理成熟,两端接种点处常分泌黄褐色至桔黄色水珠,这是菌种活力较强的标志,菌龄35~35天,15℃以下低温保存后期有小菇蕾现出。

3、主要观察和鉴别点:

3.1菌种袋两端:菌丝较中间部位稍淡,但基本一致;如果两端的菌丝过于稀疏,或者是菌株自身抗杂力弱,或者是基质配比不当,或者有螨类进入等其它质量问题,应仔细观察、谨慎选购。

3.2菌种袋表面:有斑点、斑块、条纹状菌丝等异常现象,多是被杂菌污染后,又被菌丝掩盖,或是其它质量问题,应拒绝引进。

3.3菌种袋口:袋口大小适宜,如有过大开口,应观察开口内有否原基或菌柄类;有的老化菌种自然现蕾,供种者将之采掉后继续出售,该类菌种的菌丝老化程度不一,应谨慎引进。

3.4菌种袋表面:塑料膜起皱,菌种较正常偏轻,这是老化菌种,失水过多,应拒绝引进。

3.5菌种扎口处:菌种在培养期间发生易某些虫害,入菇蚊类、螨类等,暗处难以鉴别,应移至阳光下仔细观察,注意料表微小的空洞,可能是菇蚊类的幼虫已进入基质,若有螨类,在强光下会有蠕动。凡是带虫的菌种,不要引进。

3.6菌种肩部:有的供种者习惯于待菌种封口后,在其肩部打微孔增氧,以促使菌种加快长速,殊不知,很多病原菌即可从该微孔中进入,即使不萌发,也将为后期的栽培埋下发病的隐患。对该类菌种,应谨慎引进。

此外,菌种表面呈现菌丝稀疏、无力,或成束状、树根状生长,发育不匀,菌丝体结成“菌被”,不均匀,干缩,与袋壁脱离,或有暗黄褐色积液,袋口处具明显的酸败味等,对该类菌种,应拒绝引进。

三、秋季栽平菇菌种要选准

菌种质量是平菇丰产的关键。优质的平菇二级菌种及三级菌种应有如下特征:菌丝浓密、洁白,长势均匀粗壮,呈绒毛状,有爬壁现象,在培养基表面有少量珊瑚状小菇蕾出现,菌龄以20~25天为宜,菌种断面菌丝明显,有明显的菇香味。如培养基表面出现大量子实体原基,说明菌种已成熟,要尽快使用。

在引种之前,必须弄清菌种的温型,然后根据自身条件及出菇温度确定菌种温型。8~9月投料栽培平菇,由于气温高,出菇期有时会出现30℃以上的高温,而进入10月后气温会逐步降低,为了确保高温和低温期间均能正常出菇,选用的菌种应是既能耐高温又能兼顾低温出菇的优良菌种。8月中旬至9月中旬栽培平菇,选用江都109、华丰1号;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栽培平菇,选用驻9703、P50;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栽培平菇,选用黑平王、8801。若选用的菌种温型不当,是不适宜作秋季栽培的,引种时一定要慎重。另外要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选择菌种,目前栽培平菇的主要原料为棉子壳和玉米心,不同品种分解培养料的能力不同,要选择适合培养料的菌种。

四、平菇优质菌种辩别方法

菌丝浓密、洁白、粗状,呈绵毛状,有爬壁现象,被分解的木屑呈白色或淡黄色,菌丝分布均匀,刚刚形成少量珊瑚状的原基,是性状优良的菌种。若菌丝稀疏或成束生长,发育不匀,可能是培养料过湿;生长缓慢,或不向下生长,可能是培养基过干;培养基表面或瓶壁出现大量原基或已开始分化,为菌龄过老,应尽快使用;培养基开始萎缩,底部有浅黄或褐色积液,不宜使用。

五、平菇菌种长菌蕾是否能用,如何防止

平菇菌丝体在培养过程中,尤其是菌丝发满以后,温度在20℃以下,一经光线刺激很快会出现原基,平菇原种、栽培种最为常见。如果二、三级菌种表面出现少量的原基,是菌丝生长阶段已成熟、生活力强的标志,应趁菌龄短时尽快使用。接种时应将较大的平菇原基剔除(以免污染杂菌),若已长成菌蕾或平菇,这样的菌种属老化菌种,其生活力、抗杂菌能力均明显下降,不能再作菌种使用,只能搬入发生室让其出菇。平菇二、三级菌种长子实体虽是正常情况,但在生产中应尽量避免。

防止菌种长菌蕾的措施有:

(1)要缓慢降温,因平菇具有变温结实性,温差过大就会刺激出菇。所以,低温保存菌种时要逐步降温。

(2)避光,以防光敏效应刺激出菇。

(3)少加钙质元素:如石灰、石膏及过磷酸钙等,适当增加含氮物质,如麦麸、米糠类。因钙有促进子实体形成的作用。

六、平菇栽培退菌问题浅析

近两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我县平菇生产已成规模,成为菜农的支柱产业。但平菇生产退菌现象及畸形菇发生十分严重。有的菇场出一、二潮菇,有的甚至不出,刚发好的菌棒渐渐不见菌丝,有的出菇也是“大脚形、鸡爪状”的畸形菇。轻者保本,重者几乎绝收,严重挫伤了菇农的生产积极性及我县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一年来的跟踪调查,研究分析,现就我县平菇生产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谈一些浅显看法,以供菇农及同行参考。

1、严把菌种关,杜绝退菌现象发生 菇场退菌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所用菌株种性严重退化。近年来,一些供种单位及个人受利益驱动,不讲信誉对出售的菌种不负责任,不作种性鉴定,甚至对1支试管多次转扩造成所售菌株种性严重退化。菇农买到这种退化菌种盲目生产,其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2、严格接种操作,谨防杂菌感染 通过调查了解,当地菇农均采取熟料栽培开放式接种模式。接种空间只用简单消毒或不消毒,这样所制菌棒部分往往是先天感染,只是前期平菇菌丝生长旺盛不易察觉,待几潮菇后,由于平菇菌丝衰弱,抗性减弱,杂菌就显现出来,造成“二次退菌”发生。

3、正确处理菇房矛盾,力争规范菇房管理在菇房发现:菇农们绝大多数只注重菇房的其中一个环节,而忽视了菇房管理的整体性、综合性。夏秋生产,一味地增加湿度,造成积水烂袋,病虫蔓延;冬季生产为提高棚温,菇房闷得太死,甚至整个菇房煤气冲天,造成严重缺氧,引起畸形菇、烂菇、死菇,甚至不出菇,加之采菇不防虫,防虫不管菇,出现“三次退菌”。为此在菇房管理上做到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四大要素的有机协调统一,把生态管理和药物防治二者结合应用,这样才能达到菇体肥嫩、高产优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4216.html

更多阅读

天然水晶的鉴别方法 白水晶鉴别方法

自然水晶有偏光性,可见双晶征象。譬喻水晶球体,从上向下看,接见有双影征象。另外,自然水晶清亮透明,常含有云雾状、星点状或絮状气液包体,并每每有微裂纹。人工合成水晶或玻璃成品,体内均一纯净,毫无裂纹,内部每每有吝啬泡。球体由上往下看,见

LV正品包包的鉴别方法 爱马仕包包正品价格

LV可以算是市面上被仿冒最多的品牌之一了,一些仿冒品从表面上来看确实已经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了,但其实只要通过仔细的观望,不难发现正品与赝品之间肯定还是有品质的差距。通常辨别LV包包的真假通常有八大方式,今天我们就来逐一认

虎眼石的鉴别方法 虎眼石能造假吗

虎眼石的鉴别方法——简介虎眼石或称虎睛石,是一种具有猫眼效果的宝石,多呈黄棕色,宝石内带有仿丝质的光纹。虎眼石是石英的其中一个品种,虎眼石按照颜色来分可以分为黄虎眼石、红虎眼石、蓝虎眼石,那么如何在市场上区别真假虎眼石呢?虎

南红玛瑙的鉴别方法 红玛瑙怎么鉴别

南红玛瑙的鉴别方法——简介南红玛瑙质地细腻,是我国独有的品种,产量稀少,在清朝乾隆年间就已开采殆尽,所以老南红玛瑙价格急剧上升。南红玛瑙古人用之入药,养心养血,信仰佛教者认为他有特殊功效。佛教七宝中的赤珠(真珠)指的就是南红玛瑙。

碧玺的鉴别方法组图 碧玺鉴别方法

碧玺的鉴别方法【组图】——简介碧玺又名电气石,在清代皇宫备受妃嫔们的青睐,常用碧玺做饰物。因其色彩丰富,在现代碧玺也尤为受女性朋友的欢迎。它属于中档宝石,价格取决于其通透度、光泽度以及完美度。但往往很多人无法识别碧玺的真伪

声明:《平菇菌种的鉴别 平菇菌种》为网友梦回尘间几寸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